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江蘇卷——2025屆高考歷史考前沖刺卷(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江蘇卷——2025屆高考歷史考前沖刺卷(解析版)

資源簡介

江蘇卷——2025屆高考政治考前沖刺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1.根據考古學者的統計和估算,建設良渚古城的莫角山高臺、內外城墻以及大型水利工程需要約1200萬立方米的土方量。若按照1萬人每年勞作200天計算,修建上述工程約需要6年以上的時間。此外,還需要有更多人為這些勞動力提供后勤保障。良渚古城的修建得益于( )
A.農業經濟的發展 B.國家形態的成熟 C.金屬工具的使用 D.奴隸的辛勤勞動
2.東漢初年,漢光武帝下詔,令自己的家族發源地一南陽撰寫地方風俗傳,彰益名德、先賢。不久,沛、三輔和魯、廬江等兩漢皇室活動區也興起修撰郡國書的風氣。據此可知,漢光武帝此舉的主要意圖是( )
A.鞏固儒家正統地位 B.尊重地方歷史傳承
C.安撫地方豪強勢力 D.彰顯皇帝統治權威
3.據唐代陸羽所著的《茶經》記載,江北的蘄、黃、壽,江南的常、宣、歙等州多產茶;國家靠榷茶生利,商人大量販賣茶葉。北方游牧的回鶻人入朝(唐朝)后,“大驅名馬市茶而歸”。五代時,契丹遣使南唐,以羊馬交換茶葉等物資。這些現象反映了當時( )
A.經濟重心南移 B.茶葉成為外貿大宗商品
C.飲茶之風盛行 D.民族貿易激活國內市場
4.北宋時期的植物譜錄中,主要采用以花卉自然性狀為基準和以人間社會等級相比附兩種路徑對花卉分級定品。到南宋時,道德因素一躍成為評判花卉等級的首要原則;植物譜錄中所記載的草木同樣被納入注重“韻”“格”“品”的道德體系中,并已形成完備的等級序列。南宋對花卉草木分級定品標準的調整( )
A.表明文學世俗化傾向 B.踐行了格物致知的探求方法
C.深受理學發展的影響 D.適應了社會主流價值的變革
5.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的絲織品行銷全國。如江寧所產的綢緞,“北趨京師;東北并高句麗、遼、沈;西北走晉、絳,逾大河,上秦、雍、甘、涼;西抵巴蜀;西南之滇、黔;南越五嶺、湖湘、豫章、兩浙、七閩,溯淮泗,達汝洛”。據此可知,明清時期( )
A.私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 B.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C.重農抑商政策受到沖擊 D.商品經濟繁榮發展
6.《長沙縣志》載,咸豐二年(1852年)太平軍“竄撲省城,城外民房皆成灰燼,普濟堂亦全毀無存,致各孤貧男婦流離蕩析,露處無依。經管理湖南軍需局務即用道王加敏出積年薪貲,價買省城內泐潭寺后隙地創建斯堂(新普濟堂)”。這段記載反映了( )
A.地方官員是晚清社會救濟的主體 B.湖南成為太平軍反復爭奪的區域
C.污名化農民運動影響其史料價值 D.太平天國運動沖擊既有統治秩序
7.1920年,陳獨秀等人發起創辦《勞動界》周刊,其中的文章以生動的事例揭露了資產階級壓榨工人的罪行,啟發工人的覺悟。一位上海工人閱讀《勞動界》后感慨:“我們苦惱的工人,有話可以講了,有冤可以伸了。”據此推知,《勞動界》( )
A.促使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 B.謀劃推進上海工人運動有序發展
C.利于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運結合 D.倡導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源泉
8.1949年6月,東北行政委員會對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者的范圍和條件作出新的規定,明確地把“贊成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建設新民主主義新中國”列為被選為人民代表會議代表的首要條件。其他解放區頒布的選舉法規也有類似的規定。這一規定的出臺( )
A.得益于解放軍取得三大戰役勝利 B.說明中共意識到決戰時機已成熟
C.表明新中國的政權建設取得成效 D.促成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
9.萬隆會議一開始,各國就陷入了爭吵和分歧之中。例如,伊拉克代表賈馬利在發言中偏離主題,攻擊中國的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歪曲攻擊“共產主義是一種‘顛覆性的宗教’”,并提出“非共產黨世界每個國家的領導人都要認真對待共產主義危險的嚴重性”。據此推斷,中國參與萬隆會議( )
A.能夠化解不同陣營間的矛盾 B.承擔著塑造國家形象的責任
C.成功確立了自身的大國地位 D.沖擊了美蘇之間的爭霸局面
10.從1982年起,廣東省逐步把省、市、縣的物資管理局改組為物資總公司,政府對生產資料的管理由調配改為管理貿易。這一舉措( )
A.擴大了企業經營自主權 B.說明市場經濟體制建立
C.開啟了企業改制的先河 D.增強了社會經濟的活力
11.12世紀初,由于人口過剩,尼德蘭各地的人們通過排干沼澤洼地、建筑堤防等方式獲取新的土地。這里的封建領主把新土地交給去那里安家落戶的“客籍民”,他們只需向領主繳納地租,且擁有自由的身份。這表明( )
A.封建領主加強對農民的剝削 B.尼德蘭農業技術取得了進步
C.傳統封建生產關系受到沖擊 D.人口壓力推動農業經濟繁榮
12.盧梭(1712—1778年)提出:“對幸福的追求,是人類行為的唯一動機。……而人是感覺的動物,只有自然和社會情感的滿足能使人幸福。”他認為人類的進步史也就是人類的墮落史,而私有制的確立是造成人類不平等及其后果的關鍵。盧梭的以上觀點( )
A.質疑了啟蒙流行學說 B.全面闡釋了人文精神
C.契合主流的價值取向 D.明確地提倡公有制度
13.從19世紀60年代初開始,美國聯邦政府把關稅率從20%逐步提高到50%左右,并長期維持高關稅壁壘;同時期美國對內實行自由貿易政策,禁止各州間的貿易障礙。這一政策組合主要是為了( )
A.推動美國的工業化進程 B.與西歐各國爭奪世界市場
C.加速美國西部領土開發 D.構建合理的國際貿易體系
14.20世紀60年代初,法國政府不僅拒絕在自己國土儲存美國核武器,還收回北約對法國飛機中隊的指揮權,并同中國一起抵制了美英蘇三國《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1966年10月,法國宣布退出北約軍事委員會,并要求美國關閉駐法基地、北約部隊和指揮機構一年內撤離法國。法國政府以上舉措的真實意圖是( )
A.調整外交政策 B.對抗北約集團 C.恢復大國地位 D.發展核能產業
15.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紛紛實行金融改革,放松外國銀行準入。大部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國家和地區都給予外國銀行國民待遇。紐約、倫敦、東京、巴黎、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地成為主要的證券交易中心。以上現象說明( )
A.區域集團化的進程不斷加快 B.合作共贏的國際關系正在形成
C.世界多極化的趨勢不可逆轉 D.以和為貴的和平思想日臻完善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題,共55分。
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在江蘇一帶,機紗興起前,土布業主要局限于松江、通海等地,蘇北廣大地區土布業并不盛行。自從紗廠在通商口岸設立以后,農民紛紛采用洋紗,農村織布業隨之發展起來。在交通便利、紗廠發達的地區,如上海、無錫兩地以織布為副業的農民非常多,其他如蘇州、武進、鎮江、丹陽、嘉定、太倉、松江、南匯、青浦、金山、宜興、溧陽、高淳、句容、崇明等縣,農民也可以很方便地采購廠紗織造土布。即使像淮陰、漣水、宿遷等地以前織布業極不發達地區,因為有運河,也可以采辦上海、無錫等地的棉紗織造土布。南通、海門、靖江、啟東4縣因臨近大生紗廠,棉紗供應方便,土布業盛極一時。泗陽、睢寧、肖縣、邳縣、碭山等地臨近徐州,紗布進出同樣方便,土布業也得到了發展。
——摘編自張憲文《中華民國史·第一卷》
(1)據材料概括清末民初江蘇土布業發展的特點。(6分)
(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末民初江蘇土布業發展的原因。(6分)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18世紀末19世紀初,商標制度產生。此后,近代意義上的品牌也就隨之出現了。19世紀初,法國制定出世界上第一個與商標相關的法律條文,隨后,在19世紀60—70年代,英國、美國、德國、日本也都陸續頒布了自己的商標法。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全世界很多國家都在制定自己的商標制度,品牌受到了法律的保護。19世紀是品牌誕生的黃金年代,一些品牌在當今還依然十分優秀。
——摘編自陳培愛《中外廣告史一站在當代視角的全面回顧》等
材料二:到了20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品牌也隨之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品牌傳播不但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而且還逐步趨向全球化,從而誕生了許多優秀的品牌,同時品牌的理論研究也進入一個新的高度。自從1920年美國開始試驗電視,到1941年商業電視的正式開播,品牌出現在屏幕上整整用了21年的時間,直到“二戰”結束后電視廣告才開始出現。自此以后,品牌加電視的發展速度是無可比擬的。網絡的出現,是品牌傳播媒介的又一優秀方式。此外,其他高新技術的應用也使品牌傳播技術得到了更多的發展模式。
——摘編自郭星梅《中國近代紡織品牌研究》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成為品牌誕生黃金年代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品牌的提升之處。(6分)
(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世界近現代品牌發展的認識。(4分)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德雷德·斯科特案
德雷德·斯科特出生在美國南方的弗吉尼亞州,他生來就是奴隸。1833年由主人將他從密蘇里州(蓄奴州)帶到伊利諾伊州等禁止奴隸制的自由地區,并娶妻生女。1838年斯科特被主人帶回密蘇里州。1846年斯科特在一個反對奴隸制律師的幫助下,向密蘇里州法院起訴,要求自己和家人的自由,幾經周折,最終敗訴。1854年斯科特的律師將此案上訴到美國最高法院。1857年,美國最高法院作出裁決。首席大法官宣讀了判詞,并獲得多數法官的支持。
德雷德·斯科特上訴理由
他曾隨主人在伊利諾伊州等地區居住過4年,伊利諾伊州的憲法禁止奴隸制,因此在此期間他應是自由人而非奴隸。依密蘇里州的法律規定,任何被不正當奴役的奴隸均可為其獲得自由而提出訴訟,包括黑人和白人。密蘇里州處理自由訴訟的司法實踐還表明,此類訴訟奉行“一旦自由,永遠自由”的司法準則。
聯邦最高法院判詞
黑人(無論自由與否)并不包括在憲法中的“公民”一詞中,因而不能享有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和特權。因為殖民地時期以及獨立革命時期,美國的公眾輿論并不把黑人視為公民。《聯邦憲法》通過以后,聯邦國會的立法也從未把黑人當做公民對待。國會無權禁止合眾國領地的奴隸制,從而剝奪合眾國公民的“奴隸財產”。因此,國會通過的一切禁止奴隸制的法律都是違憲的。
斯科特不能因為在自由州和沒有奴隸制的領地居住過而獲得自由。
——摘編自張錫盛《德雷德·斯科特案及其背景述論》等
(1)案件的處理過程體現了當時美國社會治理的哪些特點?(6分)
(2)指出該案所反映的19世紀中期美國社會狀況,并簡析該判決帶來的影響。(9分)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有三個時代,中國人特別熱衷于討論“中國”。第一個時代是北宋,關于“正統論”的討論在當時非常熱鬧。第二個時代是20世紀上半葉,這段時間熱衷于討論“中國”和“中華民族”。第三個時代,應該就是當下。現在中國崛起了,需要思考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我們要重新認識歷史中國是怎么樣的?第二,要認識現在我們是一個怎么樣的國家?第三,要認識中國未來要如何和世界相處?
——摘編自葛兆光《什么時代中國要討論“何為中國”?一在云南大學的演講記錄》
從材料中任選一個時代或者多個時代,對學者的觀點進行解讀。(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謹,表述清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早期農業經濟的發展。根據材料可知,良渚古城的修建需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物力等。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農業的出現促進了生活和生產方式的變化;隨著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一部分人從食物生產中解放出來,專門從事手工業勞動,也正是農業經濟的發展,才能滿足大型工程建設的需要,故A項正確。良渚文化時期國家形態尚未成熟,排除B項;原始社會時期的工具以石器為主,排除C項;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排除D項。
2.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東漢時期加強統治的措施。根據材料可知,東漢初年,漢光武帝下令讓自己的家族發源地撰寫地方風俗傳,彰益名德、先賢,后續沛、三輔、魯、廬江等兩漢皇室活動區也興起修撰郡國書的風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光武帝下令修撰郡國書實際上是為了追述、宣傳祖先美德,意圖借此彰顯皇帝統治的權威,故D項正確。僅由材料中南陽風俗傳彰益名德、先賢,得不出“鞏固儒家正統地位”的結論,排除A項;漢光武帝此舉意在彰顯皇帝統治權威,而非尊重地方歷史傳承,排除B項;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3.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唐朝和五代十國時期飲茶之風的盛行。根據材料可知,唐朝時江南江北有諸多州產茶,國家商人都參與到茶葉貿易中去,回鶻、契丹等少數民族也參與到買茶、飲茶的行列,反映出當時飲茶之風的盛行,故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國家南北方經濟發展狀況的對比,體現不出經濟重心的南移,排除A項;這些貿易不涉及外貿,都屬于國內貿易,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當時飲茶之風的盛行,D項說法與材料主旨不符,且“激活”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
4.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南宋理學發展的影響。根據材料中“到南宋時,道德因素一躍成為評判花卉等級的首要原則”“草木同樣被納入注重‘韻’‘格’‘品’的道德體系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宋時期,道德因素成為花卉草木分級定品的重要影響因素,這主要是受到理學發展的影響,故選C項。材料強調的是花卉草木的分級定品,不涉及文學的相關內容,排除A項;格物致知強調探求事物的本質從而獲得知識,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南宋的社會主流價值并沒有發生變革,排除D項。
5.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根據材料可知,明清時期,江南地區江寧所產的綢緞幾乎銷往全國各個地區,這反映出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繁榮發展,故D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明清時期私營手工業和官營手工業的對比,無法得出“私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僅涉及絲織品的行銷范圍,體現不出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對重農抑商政策的沖擊,且明清時期政府仍然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排除C項。
6.答案:D
解析:第一步,解讀材料信息。這段記載描述了太平軍攻打長沙的影響,以及地方官員王加敏為了救濟受災民眾而自掏腰包重建普濟堂的事件。第二步,分析選項。太平軍攻打長沙并造成嚴重破壞,民眾流離失所,救濟機構需要重建,這顯示了太平天國運動對地方社會和統治秩序的巨大沖擊,D項正確。記載中只提到王加敏出資重建普濟堂以安置流離失所的民眾,并不能推斷出晚清救濟行為都是由地方官員主導的,A項排除。材料里沒有太平軍反復爭奪湖南的信息,B項排除。這一記載本身主要反映的是太平天國運動對當地的實際影響,并沒有體現污名化農民運動對史料價值的影響,C項錯誤。
7.答案:C
解析:1920年創刊的《勞動界》揭露了資產階級壓榨工人的罪行,啟發工人的覺悟,這有利于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同時,《勞動界》為工人提供了發聲平臺,這有利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運的結合,故選C項;1919年的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排除A項;《勞動界》揭露了資產階級壓榨工人的罪行,啟發工人的覺悟,未提及謀劃上海工人運動,排除B項;D項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
8.答案:A
解析:
A項正確 題干的時間是1949年6月,東北行政委員會作出新的規定,把“贊成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建設新民主主義新中國”列為被選為人民代表會議代表的首要條件,結合所學可知,1949年1月,三大戰役取得勝利,解放區的范圍擴大,解放區的鞏固和建設工作日益重要。東北行政委員會作出的新的選舉規定反映了解放軍取得三大戰役勝利為解放區進行政權建設等活動提供相對穩定的環境
B項因果顛倒 中共意識到決戰時機成熟是在1948年,與1947年解放軍戰略進攻的進展與成效密切相關,而材料中東北行政委員會的規定與戰略決戰勝利有關
C項時空錯位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新中國的政權建設取得成效應在新中國成立之后
D項概念混淆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于1954年,其條件是新中國的成立、各級人民政府的鞏固和國民經濟恢復工作的完成等,而材料只是強調東北行政委員會在為新中國成立做籌備工作
9.答案:B
解析:第一步,時空定位。萬隆會議。第二步,歸納主旨。部分國家對新中國存在敵視和誤解。第三步,分析選項。根據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后,由于意識形態的分歧和西方國家的封鎖,亞非一些國家對新中國存在誤解,參加萬隆會議有助于宣傳新中國的和平外交方針,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故B項正確。萬隆會議并未化解不同陣營的矛盾,A項說法夸大,排除;抗日戰爭的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排除C項;材料主要涉及的是亞非國家間的分歧,而非美蘇爭霸,排除D項。
10.答案:D
解析:第一步,解讀材料。從題干中可以看出,廣東省從1982年開始實施了一項改革措施,即將省、市、縣的物資管理局改組為物資總公司,并將政府對生產資料的管理從調配改為管理貿易。這一改革措施減少了政府對生產資料的直接干預。第二步,分析選項。這一舉措的實質是把政府對生產資料的管理由調配改為管理貿易,其促進了生產資料流通的市場化,能夠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從而增強社會經濟的活力,D項正確。材料中的舉措針對的不是企業,A、C項錯誤。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B項錯誤。
11.答案:C
解析:第一步,解讀材料信息。12世紀初,尼德蘭地區通過開發新土地來緩解人口過剩的問題。封建領主將新開發的土地交給“客籍民”,并給予他們自由身份,收取地租。第二步,分析選項。“客籍民”在新土地上擁有自由身份,這打破了傳統封建社會中農民對領主的人身依附關系,使傳統封建生產關系受到沖擊,C項正確。“客籍民”擁有自由身份且只需向領主繳納地租,這實際上減輕了傳統的封建束縛,A項錯誤。排干沼澤洼地、建筑堤防只是獲取土地的方式,并非農業技術進步,B項錯誤。題干主要講述的是由于人口過剩而努力獲取新土地,未直接說明這些活動推動了農業經濟的繁榮,D項錯誤。
12.答案:A
解析:第一步,定主體。盧梭→法國18世紀啟蒙思想家、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第二步,析言行。“對幸福的追求,是人類行為的唯一動機……只有自然和社會情感的滿足能使人幸福”→強調人的主觀感受,反對人被財富和權力左右。私有制的確立是造成人類不平等及其后果的關鍵→認為人類的不平等是隨著私有制而來的。第三步,判選項。分析盧梭的上述觀點可知,其從人性出發來論述社會進步及相關問題,這實際上是對啟蒙運動提倡的理性、財產私有等流行一時的學說的質疑與反思,故選A。盧梭的以上觀點蘊含著人文精神,但并非對人文精神的全面闡釋,排除B;當時強調個人奮斗,追求私有財富,盧梭的觀點并不符合當時的主流的價值取向,排除C;盧梭批判私有制,要求減少貧富差距,盡量實現財產平等,并非主張公有制度,排除D。
13.答案:A
解析:第一步,時空定位。19世紀60年代初→美國正處于工業革命深入發展時期。第二步,解讀材料信息。從19世紀60年代初開始,美國實施組合經濟政策;對外提高關稅率,對內實行自由貿易。第三步,分析選項。對外實施高關稅有利于保護美國新興的工業免受外國商品的沖擊,特別是來自工業化程度較高的歐洲國家的競爭。對內實行自由貿易有利于美國國內市場的統一、擴大市場規模,提升商品流通效率,進一步推動工業化。綜上可知,這一政策組合為美國的工業化提供了支持,A項正確。當時美國的主要目標是發展國內工業,而非立即爭奪國際市場,B項錯誤。提高關稅率和對內實行自由貿易與西部領土的開發關系不大,C項排除。當時美國的這一·政策組合主要是從自身利益出發,且高關稅壁壘也無益于構建合理的國際貿易體系,D項排除。
14.答案:C
解析:選擇C:20世紀60年代,法國政府拒絕在本國儲存美國核武器、收回北約對法國飛機中隊的指揮權、抵制《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宣布退出北約軍事委員會并要求美國關閉駐法基地等舉措,其真實意圖是擺脫美國的控制,追求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恢復法國的大國地位。排除A:調整外交政策是表面現象,其根本目的是恢復法國大國地位。排除B:材料中法國政府的舉措意圖是恢復大國地位,而非對抗北約集團。排除D:材料中的舉措主要涉及外交和軍事領域,與發展核能產業關系不大。
15.答案:C
解析:選擇C: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實行金融改革,放松外國銀行準入,多個城市成為主要證券交易中心。這顯示出世界經濟格局的多元化發展,經濟格局的多元化是世界多極化趨勢在經濟方面的體現。排除A:材料強調的是不同國家和地區在金融領域的競爭與合作,與區域集團化無關。排除B:材料主要強調的是經濟格局的多元化發展,而不是合作共贏的國際關系。排除D:材料強調的是國際經濟的發展,而不是強調和平思想的完善。
16.答案:(1)特點:機器紡紗促進土布業發展;蘇北采用洋紗織布;蘇南采用廠紗織布;全省土布紡織發展迅速。
(2)原因:列強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清政府放松民間設限制;民族工業的發展;交通便利;民初政府支持;抵制日貨運動;小農經濟的逐漸瓦解;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
解析:(1)特點,建議從原因與表現兩個角度總結。
(2)原因,建議從政治、經濟、思想、社會四個角度進行整理。
17.答案:(1)主要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與擴展;兩次工業革命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政府制定相關法律條文規范和保護商標與品牌;商品市場競爭的激烈;企業家對品牌的執著追求。
(2)提升之處:品牌傳播與科技發展緊密結合;品牌伴隨民族特色走向全球化;出現更多優秀的品牌;品牌理論研究進入新高度;品牌傳播日益信息化,直接面向消費者。
(3)認識:品牌的發展要著眼于市場需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品牌的發展要有世界眼光,注重推廣與傳承。
解析:(1)主要原因,據材料一“18世紀末19世紀初”“19世紀60—70年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及所學可知當時處于兩次工業革命時期,工業生產的進步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導致商品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企業需要通過樹立品牌形象來拓展市場;據材料一“19世紀60—70年代,英國、美國、德國、日本也都陸續頒布了自己的商標法”及所學可知當時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與擴展為品牌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時各國政府也積極通過法律手段規范和保護商標與品牌;據材料一“一些品牌在當今還依然十分優秀”可知從企業經營的角度看,部分企業家對企業品牌有著執著追求,使一些商標品牌擁有持久的影響力。
(2)提升之處,建議結合材料從科技發展、關注民族文化和世界發展趨勢、品牌的理論研究和信息化發展等方面分析。
(3)認識,據材料一“18世紀末19世紀初”“19世紀60—70年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及所學可知當時處于兩次工業革命時期,正是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展時期,所以品牌的發展要著眼于市場需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據材料二“而且還逐步趨向全球化”可知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客觀上要求品牌的發展要有世界眼光,在傳承與發展中不斷創新,促進品牌推廣。
18.答案:((1)特點:依法治國;司法獨立;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帶有濃厚的種族歧視色彩。
(2)社會狀況:各州對待奴隸的法律制度不同;公民的范圍有限;階級矛盾尖銳;南北矛盾加劇。
影響:經濟上,維護了南方種植園經濟的發展;不利于北方工業的發展。政治上,延續了美國種族歧視的政策,不利于緩解國內階級矛盾;不利于美國民主政治的發展;南北矛盾加劇,為南北戰爭的發生埋下伏筆。
解析:(1)特點,據材料德雷德·斯科特上訴和聯邦最高法院判詞“黑人(無論自由與否)并不包括在憲法中的‘公民’一詞中,因而不能享有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和特權”“國會通過的一切禁止奴隸制的法律都是違憲的”,可知美國依法治國,司法獨立,帶有濃厚的種族歧視色彩;依據所學從材料反映的實質,可得出維護資產階級利益。
(2)第一小問社會狀況,據材料“從密蘇里州(蓄奴州)帶到伊利諾伊州等禁止奴隸制的自由地區”,可知各州對待奴隸的法律制度不同;據材料“聯邦最高法院判詞”“黑人(無論自由與否)并不包括在憲法中的‘公民’一詞中,因而不能享有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和特權”,可得出公民的范圍有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蓄奴問題導致階級矛盾尖銳,南北矛盾加劇。第二小問影響,據材料所述,從政治、經濟等角度作答。
19.答案:示例一:
國家時局的發展與“何為中國”的討論重點有著密切的關聯。
北宋時期,北宋與遼、西夏對峙,各民族之間經濟和文化聯系增強,呈現互相交融的趨勢,北宋統治穩定,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但軍事力量不振,與北方少數民族交戰處于劣勢,從而引發關于“正統論”“何為中國”的討論。
20世紀上半葉,近代中國從傳統向現代轉型,民族危機加深,民族意識增強,激起“中國”和“中華民族”的討論,適應了中華民族維護國家主權、救亡圖存的需要。
當下中國崛起,國際影響力增強,需要重新認識歷史上的中國,增強國家民族認同,進而有利于認識當下中國,推動當前中國健康發展,明確未來發展方向,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示例二:
北宋時期,北宋、遼、西夏等政權并立,中華大地處于非統一的政治格局。
契丹據有燕云十六州后,對“中國”的認同逐步加強,稱遼人為“中國之民”,以“炎黃子孫”身份接續“中國”譜系,力爭“中國”正統。
西夏也將王族祖先追溯到北魏拓跋氏,北魏拓跋鮮卑又自稱黃帝苗裔,建立起西夏人乃是炎黃子孫的歷史敘事。宋朝統一中原,文教昌盛而軍事孱弱。但軍事上的屢屢失利反而刺激宋人借“夷夏之辨”強調自身的正統性,以文化之強補軍事之弱。
北宋、遼、西夏等政權彼此碰撞、攻伐與互動,均以爭奪“中國”正統為共同目標,力爭將自己納入中國古代正統王朝的歷史發展脈絡,推動了這一時期“正統論”的崛起。
解析: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要求從材料中任選一個時代或者多個時代,對學者的觀點進行解讀,可按以下步驟作答。
第一步:選擇時代并明確學者的觀點。例如選擇北宋時期,據材料“第一個時代是北宋,關于‘正統論’的討論在當時非常熱鬧”可知北宋討論的是“正統論”。
第二步:結合所學北宋時期,北宋、遼、西夏等政權并立,中華大地處于非統一的政治格局,所以強調“中國”觀念與當時的民族政權形勢密切相關。因此遷移北宋時期關于民族政權的知識說明觀點,具體如下:
作答角度 答案來源 答案要點
遼的正統論 所學遼政權關于“正統論”的相關知識 契丹據有燕云十六州后,對“中國”的認同逐步加強,稱遼人為“中國之民”,以“炎黃子孫”身份接續“中國”譜系,力爭“中國”正統
西夏的正統論 所學西夏政權關于“正統論”的相關知識 西夏也將王族祖先追溯到北魏拓跋氏,北魏拓跋鮮卑又自稱黃帝苗裔,建立起西夏人乃是炎黃子孫的歷史敘事
北宋的正統論 所學北宋政權關于“正統論”的相關知識 宋朝統一中原,文教昌盛而軍事孱弱。但軍事上的屢屢失利反而刺激宋人借“夷夏之辨”強調自身的正統性,以文化之強補軍事之弱
第三步,形成答案并表述成文。史論結合,邏輯嚴謹,表述清晰。另外,答案最后要有總結性語言,如北宋、遼、西夏等政權彼此碰撞、攻伐與互動,均以爭奪“中國”正統為共同目標,力爭將自己納入中國古代正統王朝的歷史發展脈絡,推動了這一時期“正統論”的崛起。本題也可以選擇材料所涉及的三個時代并分別結合當時的史實論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阳市| 正安县| 全椒县| 中牟县| 墨脱县| 林州市| 奈曼旗| 连城县| 舒城县| 和静县| 丘北县| 榕江县| 兴业县| 抚州市| 嫩江县| 彰化县| 昭苏县| 禹城市| 柏乡县| 乳山市| 潼关县| 绥棱县| 武汉市| 富宁县| 津南区| 泰和县| 十堰市| 封开县| 浦县| 洪江市| 连州市| 拉孜县| 易门县| 垫江县| 叙永县| 海伦市| 年辖:市辖区| 高淳县| 射洪县| 葵青区| 阿尔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