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春期龍馬潭區聯考八年級半期質量監測試題歷 史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卷I(選擇題)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的主要任務是( )A.討論成立新中國的問題 B.貫徹第一屆全國人大會議的精神C.討論奪取全國革命的勝利 D.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2.對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表述最正確的是( )A.它開始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新民主主義時期過渡的新時代B.它開始了由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過渡的新時代C.它開始了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代D.它開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向高級階段過渡的新時代3.“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此話表明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兵朝鮮的原因是( )A.促進朝鮮統一 B.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 C.為了保家衛國 D.防止朝鮮戰爭的爆發4.彭德懷在一篇報告中指出:“它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其中“它”是指( )A.抗日戰爭的勝利 B.解放戰爭的勝利 C.抗美援朝的勝利 D.西藏和平解放5.“土地改革后農民早出晚歸,積肥、修堤、添置排生農具……到 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這說明土地改革 ( )A.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B.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C.徹底摧毀封建土地制度 D.為工業化建設提供了條件6.我國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取得的,實現“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美好愿望的建設成就是( )A鷹廈鐵路 B 武漢長江大橋 C川藏公路 D寶成鐵路7.1954年,我國民主和法制建設的主要內容是( )A.“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B.進行三大改造C.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頒布第一部憲法 D.制定《共同綱領》8.北京同仁堂創辦于1669年,是中國中藥名牌老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同仁堂在生產、銷售,開發等方面都有進一步發展。國家對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 )A.強制沒收 B.互助合作 C.公私合營 D.自主經營9.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這一轉變( )A.摧毀了存續二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說明了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C.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D.標志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0.模范人物往往是在平凡崗位上創造出了不平凡,石油工人王進喜在井噴的險情發生時,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了井噴。普通的解放軍戰士雷鋒干一行愛一行,在每個崗位上都兢兢業業地工作。他們的事跡共同體現出的精神是 ( )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B熱愛勞動,愛崗敬業 C追求真理,改革創新 D.樂于助人,勤奮好學11.長篇小說《愛,被春寒碾碎》,著重描寫了上海“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國要避免“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悲劇重演,關鍵是要 ( )A.徹底批判封建思想 B.防止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C.完善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 D.堅決反對資產階級思潮12.下圖是小明在復習時繪制的時間軸。其中,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嚴重失誤是( )A.三大改造后期要求過急 B.一五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C.“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D.“文革”搞“以階級斗爭為綱”1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這里“轉折”的含義是( )A.提出了“兩個凡是”的方針 B.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C.開展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D.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14.有數據顯示,從1989年到1991年,中國GDP每年的增幅只有5%左右,而在1992年當年,這個數字就增加到12.8%。那么,1992年促進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舉措是( )A.推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發展鄉鎮企業 C.建立經濟特區 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5.1984年,鄧小平視察了深圳、珠海、廈門經濟特區后說:”特區是個窗,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 這句話概括了我國設立經濟特區的 ( )A背景 B條件 C作用 D.格局16.下面既是第一批開放的經濟特區又是中國近代開放的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的是( )A、汕頭 B.廈門 C.深圳 D.珠海17.下圖是某學習小組進行歷史學習設計的年代尺,請判斷他們學習的主題是( )A.毛澤東思想的確立、繼承和發展 B.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完善和發展C.中國共產黨召開的歷次代表大會 D.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確立18.“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低碳”正滲透到百姓生活和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低碳生活”的踐行者。這體現的思想理論是 ( )A、“三步走”戰略部署 B、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C、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D.科學發展觀19.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努力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這體現了新發展理念中的 ( )A創新 B.綠色 C.開放 D.共享20.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是( )A.“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B.“四個全面”戰略布局C.實施“一帶一路”的建設 D.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21.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下列關于新發展理念的說法錯誤的是( )A.是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作出的科學判斷B.是我國創新宏觀調控的新思路和新方式C.全力追求高速發展,力爭在經濟總量上早日趕超美國D.既要保障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也要著力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22.人民幣是我國現行流通貨幣。從1962年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開始,票面上一直采用漢、蒙、藏、維、壯五種民族文字。透過人民幣票面的文字,我們可以獲得的歷史信息是( )①民族平等原則 ②黨和政府尊重少數民族文化 ③少數民族進入了社會主義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23.20世紀中國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塊殖民地殘痕。澳門回歸祖國的偉大時刻是(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24.“海峽淺淺,明月彎彎。一封家書,一張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覺離亂苦,近鄉更知故土甜。”這是給當選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臺灣老兵高秉涵的頒獎詞,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帶回大陸,使他們魂歸故里。他當選為“感動中國”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A.促成了“一國兩制” B.消除了兩岸隔閡 C.發展了“九二共識” D.彰顯了民族親情25.我國的特別行政區與經濟特區、民族自治區的最大相同之處是( )A.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B.都有自己的法律C.都實行相同的社會制度 D.都是祖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卷II(非選擇題)二、 材料分析題 (共計42分)26.新中國成立初期,面臨著內要肅清反革命勢力、鞏固政權,外要反擊外來侵略的重任。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一位巨人俯瞰著世界,洪亮的聲音,全世界都聽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當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那勝利的旗幟,在朗朗的空中迎風飄揚,人民揚起了頭顱,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祖國啊,我為你自豪》材料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材料三: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 ——劉少奇《關于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根據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盛典?詩歌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誰? (4分)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目的是什么?請寫出兩位在此戰爭中出現的英雄人物。(6分)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該材料推斷出我國進行什么改革? (2分)綜合以上三則材料,給它們概括一個主題名稱。(2分)27.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過程中,實施了一系列經濟政策,這些政策給中國社會的發展帶來了重要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 1953~1957年工業生產情況簡表工業生產發展情況 中國 英國 美國工業生產年平均增長速度 18% 4.1% 2.8%增產400萬噸鋼所用時間 5年 24年 15年——數據改編自《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教材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國加入農業合作社的農戶占農戶總數的96.3%,加入手工業合作社的人數占手工業者總數的91.7%;全國私營工業人數的99%、私營商業人數的82%,實現了全行業的公私合營。——摘編自《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教材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的現象是什么?(2分)(2)材料二反映了我國所有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有何歷史影響?(4分)(3)材料三圖片A、B、C分別反映了我國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什么嚴重失誤?(6分)(4)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國家在制定經濟政策時應遵循哪些原則?(2分)28.改革與創新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風陽縣農業生產三年三大步(如圖)材料二: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用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鄧小平1992年在深圳的講話材料三:這是一部跨度達30年的驚心動魄的逃亡史。在當時的深圳,曾經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寶安只有三件寶,蒼蠅、蚊子、沙井蠔。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廣東省委主要負責人,……忐忑不安地匯報了逃港的情況后,鄧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長時間,才就逃港問題說:“這是我們的政策有問題。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產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決逃港問題。”——林天宏《人民會用腳投票》根據材料一回答,鳳陽縣農業生產呈現什么趨勢?其原因是什么?(4分)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談談鄧小平發表這段談話有什么重要意義?(4分)據材料三,指出當時“逃港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什么?為解決這一問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根據以上三則材料及所學知識,你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將如何繼續?(2分)39.閱讀下列四幅圖片,完成下列要求。(8分)圖一: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圖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會場 圖三:美麗鄉村 圖四:國內生產總值變化圖請你從上面 4幅圖片中任意選取2幅圖片提煉一個主題,結合圖片和所學知識加以闡述。(要求:主題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歷史參考答案1-5 ACCCA 6-10 BCCDB 11-15 CCDDC16-20 BADDB 21-25 CADDD26(1)盛典:開國大典(新中國的成立),巨人:毛澤東(4分)(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英雄人物:黃繼光和邱少云(6分)(3)土地改革(2分)(4)主題:新中國的成立和鞏固(2分)27(1)中國經濟(工業)迅速發展(2分)(2)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轉變。歷史影響: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4分)(3)圖A:文化大革命、圖B:大躍進運動、圖C:人民公社化運動。(6分)(4)遵循客觀經濟規律;生產關系調整要符合生產力水平;制定經濟政策要實事求是,符合基本國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優先考慮的地位;穩中求進。(2分)(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28(1)糧食產量逐年上升(增長)的趨勢,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4分)(2)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有力地推動了改革開放,促進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4分)(3)生活水平低(或政策有問題),實行改革開;在深圳設立經濟特區。 (4分)(4)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實現人民共同富裕)。(2分)綜合探究題(共8分)示例一:圖片一和圖片二觀點: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提供了思想理論準備。(思想解放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思想動力)。論述: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一場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把人們從“兩個凡是”的思想束縛中解放出來,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1978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順利召開,標志著我國進入到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可見,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是推動十一屆三中全會順利召開、開啟改革開放的思想動力。示例二:圖片二和圖片三觀點:美麗鄉村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發生巨變的時代縮影。論述:1978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順利召開,標志著我國進入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積極推行改革開放,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富裕農民開始改善自己的居住條件,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農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此可見,美麗鄉村建設反映出我國農村發生了巨變,徹底擺脫了貧困,邁入全面小康的新時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