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七年級歷史下冊新部編版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單元練習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七年級歷史下冊新部編版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單元練習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七年級歷史下冊新部編版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單元練習題
一、選擇題
1.比較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將秦、隋、元三朝進行比較,其共同點是( )
A.都實現了大統一 B.存在時間均比較長
C.都實施了行省制 D.均由少數民族建立
2.不論以魏為正統,或以蜀為正統,從來沒有人把另外兩國排斥在中國之外;當宋、遼、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時,雖互為敵國,但也并不把對方排除在中國之外。這一觀點意在強調( )
A.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B.中央集權不斷強化 C.儒家思想的正統性 D.民族隔閡完全消失
3.元朝滅亡南宋的戰爭是進步的戰爭,主要依據是( )
A.南宋政權腐敗 B.有利于統一全國
C.促進了民族文化交融 D.擴大了疆域
4.據史書記載,12世紀的蒙古高原“沒有逃避的地方,只有沖鋒打仗,沒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殺伐”。改變這一局面的是( )
A.完顏阿骨打 B.懷仁可汗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5.英國著名的經濟史學家麥迪森寫道:“早在公元10世紀時,中國人均收入就已經是世界經濟中的領先國家,而且這個地位一直持續到15世紀。”這期間,被金滅亡的漢族政權是( )
A.唐朝 B.北宋 C.西夏 D.南宋
6.南宋時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運載一批貨物到泉州銷售,他抵達泉州后應到哪個機構辦理手續(  )
A.都護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7.下列的三字經與阿骨打的歷史活動相吻合的一項是( )
A.統契丹,建遼國 B.著黃袍,成皇帝
C.稱大夏,霸西北 D.抗遼權,建國金
8.小明發現了一張破損的古代地圖,依稀可以看見“遼陽行省”“澎湖巡檢司”等字。依據上面文字判斷,繪制這張地圖的朝代最早應該是( )
A.漢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9.下圖是某班同學為歷史故事會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斷他要講述的是( )
1取得郾城大捷
2“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3“莫須有”罪名
A.衛青北擊匈奴 B.岳飛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李自成起義
10.一位姓秦的杭州縣令在瞻仰了岳飛墓后寫了副對聯:“人從宋后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這副對聯主要表達了(  )
A.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B.對岳飛的無限崇敬
C.對秦檜的無比憎恨 D.對南宋滅亡的嘆息
11.“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該詞風格委婉,感情真摯,清新淡雅,明白如話。其作者是
A.蘇軾 B.辛棄疾 C.關漢卿 D.李清照
12.元朝時,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與此相關的是( )
A.木活字 B.司南 C.“交子” D.火銃
13.為了加強對全國的統治,下圖所示朝代開創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縣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14.據如圖所示,宋真宗親征后,宋軍打退遼軍。宋遼議和達成的盟約是( )

A.澶淵之盟 B.宋夏和約 C.唐蕃會盟 D.宋金和議
15.關漢卿在元曲《虎頭牌》中寫到“我也曾吹彈那管弦,快活了萬千,可便是大拜門(女真習俗子婿禮)撒敦(蒙古語“親戚”)家的筵宴。”該材料體現了當時( )
A.文學元曲的繁榮 B.民族交融的加強
C.中外交流的頻繁 D.胡語不斷的強化
16.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的王朝。它疆域遼闊,民族眾多。以下事件發生在元朝的是( )
①設立遼陽行省 ②對西藏行使行政管轄 ③滅掉西夏政權 ④設置北庭都元帥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1090年,北宋政府規定:凡未領取公憑引目而擅自到海外者,徒二年,配二千里,并杖八十;私與蕃商交易者,百文即科其罪,過十五千文者,發配海島。此外,政府還實行有獎告發制度,使市船稅收得以較好地執行。由此可知,北宋( )
A.重視海外貿易管理 B.法律體系完備
C.禁止私人從事外貿 D.刑罰過于殘酷
18.“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這是抗金名將辛棄疾的《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的詞句,描寫的是南宋抗金軍隊的情景。建立金的民族是( )
A.契丹族 B.鮮卑族 C.黨項族 D.女真族
二、材料題
1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遼宋西夏時期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往,呈現出相互吸收的特點。在遼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漢文化。西夏王室同樣重視吸收漢族文化。雖然宋朝自以為是文化大國,但仍然吸收了遼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編自翁獨健《中國民族關系史綱要》
材料二 一般來說,中原王朝和邊疆民族關系的發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中原政權覆滅,邊疆地區少數民族進入中原;第二種是邊疆民族的強大導致其與中原王朝勢均力敵,形成并立局面;第三種是統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強大,各邊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區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摘編自《歷史創新能力培養》
(1)根據材料一,概括民族交融的特點及表現。
(2)根據材料一和二,我們民族交往應該堅持怎樣的原則?
20.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種三萬斛,分送給江南、淮南、兩浙等地,并將種植法張榜公布,予以推廣。到南宋時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種占城稻,普及于淮南、江南東西、兩浙、荊湖等地。
材料二 宋朝是中國對世界貢獻最大的時期,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發明一半以上都出現在宋朝,那時中國四大發明中的三項被發明或是得到大規模實際的運用……
(1)根據材料一,指出推動占城稻廣泛種植的主要力量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三項被發明或是開始得到大規模實際運用”的發明分別是什么?列舉其中一項發明,簡述其所帶來的影響。
21.北宋時期的椎場分布圖
(1)看一看:上述材料,反映了遼、西夏與北宋之間哪些方面的交流與融合
(2)想一想:從主觀與客觀的視角,說說這種民族交融對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發展的影響。
22.
請回答:
(1)寫出圖一、圖二中少數民族政權A、B的名稱及建立者
(2)北宋與A政權之間的盟約名稱是什么?
(3)北宋與西夏議和的內容是什么?
(4)南宋與金議和的內容是什么?
(5)這些條約有什么共同點?
(6)這些條約簽訂有什么共同作用?
三、綜合題
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最終結束了中國境內長期割裂的局面,重建了大一統國家,對西藏實施行政管轄。版圖超出漢、唐。明朝大力加強君主專制,一度出現強盛局面。但明朝政治上的僵化和腐敗,導致統治危機不斷加深。明朝最終在農民大起義和東北滿族進逼的雙重夾擊下崩潰。
——摘編自《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
(1)根據所學知識回答,與漢唐時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2)根據材料,指出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時期。一方面,唐朝政府實行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促成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空前頻繁;另一方面,外國使節、留學生把中華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擴大了中華文化圈的影響,對古代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
材料二: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
——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三:鄭和下西洋開創了最早亞非自由貿易圈,不僅拓寬了貿易往來,還符合各國人民尋求發展的意愿,在整個時代的經濟發展中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民間海上貿易的發展有著很強的引導作用,并在客觀上助推了早期南洋移民活動。
——鄭鶴聲、鄭一鈞《鄭和下西洋資料匯編》
材料四:
童謠
天皇皇,地皇皇,
莫驚我家小兒郎,
倭倭來,不要慌,
我有戚爺會抵擋。
(1)根據材料一,概括唐朝成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時期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舉一個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
(2)請你選擇材料二中任意一項發明,說說該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3)根據材料三,指出鄭和下西洋的影響。
(4)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四描述的是我國古代哪件史事?對比材料三,明朝對外關系有何變化?
25.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成為主流,更成為國家繁榮富強的重要基礎。
材料一:“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錯。”
材料二:宋軍堅守遼軍背后的城鎮,又在澶州城下射殺遼將蕭撻覽(一作凜)。遼害怕腹背受敵,提出和議……后與遼訂立和約,規定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雙方停戰,約為兄弟之國。
材料三:蒙古族入主中原,更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聯系,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進入中原地區的契丹人、女真人被漢族同化,稱為“漢人”:定居中國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長期同漢、蒙、畏兀兒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
(1)中華統一多民族的形成與鞏固過程中,少數民族和漢族一樣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請你寫出我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建立的第一個統一王朝名稱及民族。
(2)材料二中的“和議”指的是什么事件?材料三中形成的新的民族是什么?
(3)分析統一國家的形成與民族融合的關系,談談你的感受。
試卷第1頁,共3頁
試卷第1頁,共3頁
《七年級歷史下冊新部編版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單元練習題》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C B B D C B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D D A B C A D
19.(1)特點:相互吸收的特點。表現:遼:發展生產,創制文字:西夏:定立官制、軍制和法律,鼓勵墾荒,發展農牧經濟,創制西夏文字。
(2)加強民族間的交流,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等。
20.(1)主要力量:朝廷。
(2)發明:活字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影響示例:以指南針為例,指南針的發明和使用,對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同時它也為歐洲航海家開辟新航路和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深遠影響。
21.(1)方面:商業貿易、文化、政治以及社會生活等方面。
(2)影響:宋與遼、西夏的議和,對漢族政權來說,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但雙方減少了戰爭,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客觀上有利于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統一。
22.(1)A遼,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機;B金,建立者是阿骨打
(2)《澶淵之盟》。
(3)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
(4)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
(5)都是宋給對方歲幣,換取和平。
(6)和約簽訂后給雙方百姓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環境,促進了雙方百姓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但是加重了宋人民的負擔等。
23.(1)拓展:與漢唐時期的疆域相比,今西藏、云南、東北廣大地區,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的統治范圍之內。
(2)根本原因:政治上的僵化和腐敗。
24.(1)唐朝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唐朝時期中外交往的史實有鑒真東渡、玄奘西行、遣唐使來華等。(任答一點)
(2)印刷術:降低制書成本,加快了圖書普及和文化傳播。
指南針: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
火藥: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任答一點)
(3)影響:開創了亞非自由貿易圈;拓展了貿易往來;引導民間貿易的發展;客觀上推動早期南洋移民。( 任答1點)
(4)事件:戚繼光抗倭;變化:從和平交往到戰爭沖突。
25.(1)王朝:元朝。民族:蒙古族
(2)事件:澶淵之盟:新的民族:回族。
(3)民族融合是推動國家統一和鞏固的重要因素,國家統一也促進了民族之間的融合:中華民族的歷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
答案第1頁,共2頁
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威市| 南郑县| 南城县| 萨嘎县| 大名县| 潞西市| 高要市| 神农架林区| 昭觉县| 兴业县| 大港区| 马尔康县| 红安县| 墨江| 察隅县| 邢台县| 通化市| 商都县| 清水河县| 庐江县| 商洛市| 麻阳| 莱芜市| 珲春市| 壶关县| 铁岭市| 罗甸县| 衢州市| 时尚| 天全县| 屯留县| 安达市| 永宁县| 杭锦旗| 新沂市| 津南区| 元阳县| 安远县| 额尔古纳市| 塔河县| 麟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