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丁荷(丁信)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七下·杭州期中)龍眼雞是昆蟲中的顏值擔當,其繁殖、生長發育與蝗蟲相似。下列有關龍眼雞的表述正確的是( )A.繁殖方式:分裂生殖,有性繁殖B.受精發育:體內受精,體外發育C.生長過程:受精卵→幼蟲→蛹→成蟲D.結構層次:細胞→器官→組織→個體2.(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所示,正確的平面鏡成像圖是( )A. B.C. D.3.(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所示,一個豌豆莢中有9粒豌豆,那么形成這個豆莢的胚珠和子房分別是( )A.9個,9個 B.9個,1個 C.1個,1個 D.1個,9個4.(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所示為一款骨傳導藍牙耳機,使用時將耳機貼在顳骨兩側而不是堵住耳朵,既可以聽到耳機發出的聲音,也不影響聽到周圍環境的聲音。耳機聲和周圍環境的聲音對應的傳播介質分別是( )A.固體、固體 B.氣體、氣體 C.固體、氣體 D.氣體、固體5.(2024七下·杭州期中)去年夏季,中國出現了日食奇觀,小華借助小孔成像實驗裝置對“”形太陽進行觀察,紙盒上扎有圓形小孔,則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狀是( )A. B.C. D.6.(2024七下·杭州期中)我國科學團隊成功從丁香假單胞菌提取冠菌素,與赤霉素等配制成低濃度試劑,實現玉米等農作物種子在干旱低溫下萌發的難題突破,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丁香假單胞菌為細菌,其有成形細胞核B.種子在低溫下難以萌發是因為生命活動受到抑制C.萌發過程中胚芽首先發育成幼葉D.冠菌素的作用是增加土壤肥力促進種子萌發7.(2024七下·杭州期中)某校大力推行開展STEAM項目課程。如圖是學生參與“偽3D全息投影”項目化學習后制作的投影盒、演示視頻、觀察到的投影及成像原理示意圖。下列相關的材料選擇或原理及對應分析錯誤的是( )A.該投影在較暗的環境中使用效果更好B.投影成像主要利用的是光的反射C.人眼所看到的投影最終是在大腦中形成的D.人眼觀察到的是投影盒所成的實像8.(2024七下·杭州期中)下列關于生物生殖和發育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嫁接和扦插能保持親本的性狀②玉米種子中的胚乳為玉米種子萌發提供營養,種子萌發是新植物的個體發育起點③水螅能進行出芽生殖,大腸桿菌進行分裂生殖④月經和遺精的出現是性成熟的標志⑤被子植物經過開花、傳粉、受精過程后,受精卵發育成胚,珠被發育成果皮⑥青蛙的發育過程有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個時期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⑥9.(2024七下·杭州期中)太陽光穿過地球大氣層時會發生折射。如果沒有這層大氣,會出現( )A.日出會提前,日落會延遲 B.日出和日落都會提前C.日出會延遲,日落會提前 D.日出和日落都會延遲10.(2024七下·杭州期中)越劇小生陳麗君憑借出色的人物塑造迅速成為全網關注的焦點,并將越劇這一傳統文化再次帶入到觀眾的精神視野中來,如圖所示是2023年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陳麗君的演出瞬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傘離開陳麗君的手后,如果速度越大,那么慣性越大,飛得更遠B.拋出傘后,陳麗君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給陳麗君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C.在傘離開陳麗君的手后,手與傘之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傘被傾斜向上拋到最高點時,若一切外力同時消失,傘將保持靜止狀態11.(2024七下·杭州期中)依據生物的某些特征,可以將我們學過的生物分成如圖所示的三個類群。下列有關圖示的描述錯誤的是( )A.類群1是病毒,它進入生物體可能會引起疾病B.類群2屬于原核生物,其中有些種類可用于酸奶、泡菜的制作C.類群3中既有單細胞生物,又有多細胞生物,但都是真核生物D.類群1、2、3的共同點是:都不能利用無機物制造有機物12.(2024七下·杭州期中)學生近視后可采用角膜塑形鏡(俗稱OK鏡)進行矯正,矯正原理如圖所示。通過OK鏡矯正前后,人眼折光系統的焦距變化正確的是( )A.焦距增大 B.焦距先增大后減小C.焦距減小 D.焦距先減小后增大13.(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所示,彈簧秤和細線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計,重物,則彈簧秤A和B的示數分別為( )A.5N,0N B.0N,10N C.5N,10N D.5N,5N14.(2024七下·杭州期中)若空間有一豎直放置的大凸透鏡,在主光軸位置上拉二根鋼絲,一個小雜技演員從很遠的地方沿著鋼絲向焦點處勻速走來。下列敘述中:①小演員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②像的腳步始終比小孩大;③像總朝遠離小演員的方向運動,好像在逃離。其中正確的是( )A.只有①②正確 B.①②③都正確C.只有①③正確 D.只有①正確15.(2024七下·杭州期中)甲、乙兩同學從同一地點同時向相同方向做直線運動,他們通過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錯誤的是( )A.在 0~10s 內,甲同學比乙同學運動的快B.兩同學在距離出發點 100m 處相遇C.在 10s~20s 內,乙同學靜止不動D.在 0~10s內,乙同學的速度為 10m/s16.(2024七下·杭州期中)科學來自生活,科學可以解釋生活中的許多現象。小明喜歡彈吉他,吉他發出的聲音是琴弦產生的,小明在撥動琴弦時會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長度,這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我們判斷他在彈吉他還是在拉二胡,是根據彈吉他和拉二胡所發出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不同來判斷;夜深之后,為了不影響別人休息,小明停止彈吉他,這是聲音在 處減弱噪聲。17.(2024七下·杭州期中)(1)電影《流浪地球》中描述了一個場景,為了將地球推離太陽系,先要使地球停止自轉,所以人類制造了上萬臺行星發動機來給地球剎車,地球停止自轉后慣性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在“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中處于失重狀態的宇航員,其身體 慣性。(填“沒有”或“仍具有”)。(2)在地球上,氫氣球帶著物體一起上升的過程中,若拴著物體的繩子斷了,剛脫落的物體會 (填“立即下落”、“靜止不動”或“向上運動”)。18.(2024七下·杭州期中)物理學研究表明,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由此可以推測,不利于綠色植物生長的光是 光。透明物體能透過跟它顏色相同的光,在攝影時若使用紅色濾光鏡拍攝白色花朵,照片上該花朵呈 色。如圖所示,用紅色激光筆照射透明的紅色、綠色兩個氣球,我們觀察到 (選填“紅色氣球”或“綠色氣球”)更易被爆破。19.(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是一只白鶴在水面散步時的優美場景。關于白鶴兩個“影”的形成原理,影子的形成是由于 ,倒影的形成是由于 。20.(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是課本上的演示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甲圖中,敲一下音叉,小球被彈開,說明了聲音是由于振動產生的,實驗中小球起到的作用是 。這種思維方法叫做 (填“等效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或“類比法”);(2)乙圖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出聲音,說明聲音可以在 傳播。21.(2024七下·杭州期中)滑板車是小學生喜愛的玩具之一。用腳向后蹬地,滑板車會沿地面向前運動,這說明力的作用是 的;如果不再蹬地,滑板車的速度會越來越慢,最后停下來,這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滑板車在水平地面上靜止且人的兩腳站立在滑板車上時,滑板車受到的支持力與 是平衡力(選填“人的重力”、“車的重力”、“人與車的總重力”)。22.(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所示是“用水平儀檢測某桌面是否水平”時的情形,水平儀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總是 的原理制成的。圖中顯示的情形說明被檢測的桌面 (填“左高右低”、“右高左低”或“水平”)。23.(2024七下·杭州期中)小金同學想把彈簧測力計改裝成“質量秤”。他用量程為5N的彈簧測力計測量不同的物塊的重力,所得數據記錄于表中。(g取10N/kg)物塊質量 100g 200g 300g測力計示數 1N 2N 3N(1)小金改裝的原理是 (填公式).(2)利用該“質量秤”可測得最大物體質量為 g。(3)已知月球上的g約為地球上的,若把如圖彈簧測力計移至月球表面,稱量同一物體時指針的示數將 (選填字母)。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不能確定24.(2024七下·杭州期中)麗水人有立夏吃“豌豆飯”(圖甲)的習俗,豌豆內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尤其含有優質蛋白質,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小科為探究豌豆種子萌發的條件,在4個錐形瓶中分別放入10粒豌豆種子,在不同的條件下進行培養(圖乙)。請回答:(1)要探究種子萌發是否需要水分,應選擇的實驗組合是 ;(填序號)(2)通過比較②和④種子萌發情況,小科得出“豌豆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這一結論不科學的原因是 ;(3)小科爸爸播下豌豆種子后,連續幾天降雨導致豌豆地完全浸沒在水中,造成出芽率低,原因主要是: 。25.(2024七下·杭州期中)為了加強優良種牛的繁殖速度,科學家采用了以下兩種方法,如圖所示。請根據圖示信息回答:(1)試管牛E的胚胎發育方式屬于: ;(2)F牛的性別是 ;理由是 ;(3)產生F牛的生殖方式屬于 。26.(2024七下·杭州期中)小明用如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把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根完全相同但未點燃的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然后在白紙上沿蠟燭A和B的邊緣畫圓(如圖乙所示),分別測量A到玻璃板的距離LA,B到玻璃板的距離LB,多次改變A的位置,得到三組數據如圖丙所示。次數 1 2 3 平均LA/cm 4.00 5.00 6.00 5.00LB/cm 4.00 5.00 6.00 5.00(1)拿走蠟燭B,將一塊白板移動到蠟燭A像的位置時,發現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填“實”或“虛”);(2)如圖甲,小明僅將圖甲中玻璃板從M的位置水平向右移至N的位置時,蠟燭A的像 隨之移動(填“會”或“不會”);(3)小明將三組數據取平均值,得到LB和LA的平均值相等,由此得出結論: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請判斷該數據處理方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27.(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所示,小科用自制的水透鏡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當向水透鏡里注水時,水透鏡的焦距將變小;當從水透鏡里抽水時,水透鏡的焦距將變大。(1)如圖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軸的光射向水透鏡,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光斑,則此時水透鏡的焦距為8cm。實驗前,應調節燭焰、水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小科移動蠟燭、永透鏡和光屏至如圖乙所示的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點可制成 (填“照相機”或“投影儀”);若僅將蠟燭和光屏對調,則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清的像;(3)在如圖乙所示的實驗場景下,小科把自己的眼鏡給水透鏡“戴上”(如圖丙所示),當從水透鏡中抽出適量的水后,他發現燭焰的像再次變得清晰,由此判斷小科同學戴的是 (填“近視”或“遠視”)眼鏡。28.(2024七下·杭州期中)“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別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木板、玻璃,讓小車從斜面滑下,在不同物體表面上運動的距離如圖所示。(1)為控制小車到達水平面的速度相同,具體操作為 ;(2)由圖可知,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 (選填“快”或“慢”);(3)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推理而抽象概括出規律是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牛頓注意到:人們沿水平方向拋出去的石塊,運動一段距離后會落回地面:沿水平方向拋石塊的力越大,石塊的落地點就會越遠。他想:如果使用一門大炮用非常非常大的力沿水平方向將石塊拋出,石塊將會繞地球做 運動。(不考慮石塊脫離地球和空氣阻力)29.(2024七下·杭州期中)請根據題意作圖(保留作圖痕跡):已知圖中的凹透鏡和凸透鏡的焦距相同,根據兩種透鏡對光線的作用,畫出已知光線的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30.(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圖,從S點發出的光線經鏡面反射恰好經過P點,請作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31.(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圖,物體受到100N的重力,對斜面的壓力為60N,請作出這兩個力的示意圖.32.(2024七下·杭州期中)生物的生殖使生物得以繁衍,生物有多種多樣的生殖方式,請回答下列問題:(1)用如圖所示模型可表示母體與胚胎進行的物質交換,ABCD代表交換的各物質,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填字母)。A.氧氣 B.母乳 C.營養物質 D.二氧化碳(2)桑樹種植的歷史悠久。西周時期,人們種植桑樹通過撒播桑實(圖甲),到南北朝時期,已經有利用壓條法繁殖桑樹的技術了(圖乙),到了宋元年間,南方桑農開始嫁接桑樹(圖丙),現代桑園種植的桑樹大都經過人工處理。①圖甲是由花中的 發育而來(填結構名稱);②圖乙繁殖方式除了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還有 優點;③圖丙的嫁接法將接穗與砧木的 緊貼,使接穗更易成活。33.(2024七下·杭州期中)1708年,英國人德至姆站在一座教堂的頂端,“注視”著19公里外正在發射的炮彈。經討多次測量看到炮彈發射時發出的光和聽到的聲音之間的時間間隔,首次算出聲速為343m/s。(1)測定時對時間進行多次測量的目的是 ;(2)這種方法忽略了光在空氣中的傳播時間,實際上光在傳播的同時聲音也在傳播,所以上述方法對聲速的測量值比實際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3)現代聲吶是一種利用聲波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通信的電子設備。一艘漁船利用聲吶系統探測魚群,若聲吶在發出超聲波1.2s后接受到魚群發射回來的信號那么魚群距離船的距離大概是 (超聲波在海水中的速度約為1500m/s)34.(2024七下·杭州期中)小科為了探究小孔成像的特點,在易拉罐的底部中心位置打了一個直徑約1mm的小孔,將罐的頂部有拉環的這一個圓面剪去,用硬紙板制作了一個直徑略小于易拉罐的圓筒,使易拉罐恰好能套在它的外面在圓筒的一端包上如圖乙的半透明的方格紙(格子與LED發光單元等大)并插入易拉罐中,如圖甲所示。像距s/cm 4.0 6.0 8.0像的高度h/cm 2.0 3.0 4.0(1)小科應該將半透明的方格紙包在圓筒的 端(選填“A”或“B”),采用了半透明并且帶有方格的紙來做光屏的優點是 ;(2)小科將光源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多次改變光屏的位置,記錄下像距和像的高度如上表所示,則根據表中數據得出結論 ;(3)相比較于燭焰,小科選用“F”形光源的好處是 A.LED發光體的亮度更亮,成的像更明顯B.選用“F”形光源更便于研究像和光源的正倒關系C.在實驗過程中光源位置不會上下移動35.(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所示,轎車從某地往杭州方向勻速行駛,當到達A地時,車內的鐘表顯示為10時15分,當到達B地時,鐘表顯示為10時45分。則:(1)轎車從A地到B地的速度是多少?(2)轎車若仍以該速度繼續勻速行駛,則從B地到達杭州需要多長時間?36.(2024七下·杭州期中)一輛自重為的貨車裝載著20箱貨物,每箱貨物的質量是400kg,行駛到一座立有限重標志牌的橋前,標志牌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這輛貨車和貨物的總質量為多少 ?(2)這輛車靜止時除了重力之外還受到 力,求這個力的大小和方向? 37.(2024七下·杭州期中)有同學經過餐廳的時候,會聞到飯菜的香味。而打掃衛生的阿姨她卻說聞不到香味,原來她已經在餐廳呆了兩個小時了,這是由于 中的嗅覺中樞 ,小荷同學因為感冒導致嗅覺不靈敏,聞不出香味,并且還影響到味覺,這說明了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結構與層次;動物的生長時期;昆蟲的生殖方式【解析】【分析】發育過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完全變態發育,例如蜜蜂、菜粉蝶、蠅、蚊、螞蟻等昆蟲的發育。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例如蟋蟀、螻蛄、螳螂、蜻蜓、蟬等昆蟲的發育。即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區別是是否經歷蛹期。【解答】A、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 昆蟲的生殖方式經歷了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是有性生殖,卵生,故A錯誤;B、昆蟲的受精方式是體內受精,卵生,體外發育,B正確;C、龍眼雞的發育過程是不完全變態發育,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C錯誤;D、龍眼雞是動物,其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D錯誤。故答案為:B。2.【答案】C【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平面鏡所成與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像與物等大,像距等于物距。【解答】把像與物上對應的點連接,符合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應該是:連線與鏡面垂直,對應點到鏡面的距離相等,根據這兩條判斷出選項C正確。故答案為:C。3.【答案】B【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一朵花傳粉受精后,雌蕊的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如圖:被子植物利用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解答】子房里的胚珠將發育成植物的種子,所以果實里面含有多粒種子,就意味著子房里有多個胚珠,一顆豆莢,里面有9粒豆子,說明1個子房內有9個胚珠。所以ACD錯誤,B正確。故答案為:B。4.【答案】C【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解析】【分析】聲音即能在固體中傳播,也能在液體、氣體中傳播,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聲音的傳輸介質即可。【解答】將耳機貼在顳骨兩側,這是通過固體(骨骼)傳聲。不堵塞住耳朵,這是利用空氣傳聲,也能聽到周圍環境的聲音。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5.【答案】C【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成的是光源倒立的實像,據此分析。【解答】小孔成像的特點:成倒立的實像,所以日偏食經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對側,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6.【答案】B【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種子的萌發與外界條件和自身條件有關,種子在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都具備時才能萌發。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夠的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解答】A、丁香假單胞菌為細菌,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故A錯誤;B、種子萌發過程中需要進行一系列的酶促反應,而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因此,種子在低溫下難以萌發是因為生命活動受到抑制,故B正確;C、萌發過程中胚根首先發育成根,故C錯誤;D、土壤肥力與種子的萌發無關,故D錯誤。故答案為:B。7.【答案】D【知識點】人的感覺;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平面鏡成像原理: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虛像,像的大小與物距無關。【解答】在較暗的環境中,像與周圍環境間的差距更大,像更清晰,使用效更好。根據圖乙可知投影成像的主要原理是光的反射,圖中將手機屏幕上的影像成在投影盒內,形成具有“3D”效果的“全息投影”,實際上就是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此時成正立、等大的虛像;為了具有更好的“3D”效果,投影盒使用的材料應當透光,人眼所看到的投影最終是在大腦中形成的,故ABC正確,D錯誤。故答案為:D。8.【答案】D【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動物的生長時期;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雙親的遺傳特性。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稱為無性生殖, 無性生殖的優點:后代保持親本優良性狀,繁殖速度快等。植物利用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解答】①嫁接和扦插屬于無性生殖,能保持親本的性狀,①正確;②玉米種子中的胚乳為玉米種子萌發提供營養,受精卵是新植物的個體發育起點,②錯誤;③水螅能進行出芽生殖,大腸桿菌屬于細菌,進行分裂生殖,③正確;④進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發育,男性的睪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夠產生生殖細胞和分泌性激素,在雄性激素的促進下男性出現遺精,在雌性激素的促進下女性出現月經,遺精和月經也是男性和女性性成熟標志,④正確;⑤被子植物經過開花、傳粉、受精過程后,受精卵發育成胚,子房壁發育成果皮,⑤錯誤;⑥ 青蛙的發育過程為:雄蛙和雌蛙將生殖細胞排到水中,兩性生殖細胞在水中結合形成受精卵,許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塊,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用鰓呼吸,小蝌蚪先長后肢,再長前肢,最后尾巴逐漸消失,變成小幼蛙,幼蛙逐漸長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⑥正確。故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9.【答案】C【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大氣層的作用【解析】【分析】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一樣都是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質中,而折射光則進入到另一種介質中,由于光在在兩種不同的物質里傳播速度不同,故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解答】由于大氣層的折射,日出的時候太陽還在地平面以下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日出現象;而傍晚的時候太陽落到地平面以下,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太陽;如果沒有了大氣,則不會折射,看到日出,只有太陽升到地平面以上才可以,導致日出會延遲;而日落則會提前;故答案為:C。10.【答案】B【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平衡力的辨別【解析】【分析】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同一物體上。【解答】A、物體的慣性大小只和質量有關,和速度無關,故A錯誤;B、拋出傘后,陳麗君在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他的支持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狀態,陳麗君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給陳麗君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故B正確;C、在傘離開陳麗君的手后,傘由于慣性向前運動,手與傘之間沒有力的作用,故C錯誤;D、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傘被傾斜向上拋到最高點時仍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若一切外力同時消失,傘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故答案為:B。11.【答案】D【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以看出:類群1沒有細胞結構,應是病毒;類群2有細胞結構,無成形的細胞核,應該是細菌;類群3有細胞結構,有成形的細胞核,可以是真菌、植物和動物。真菌和細菌的細胞中沒有葉綠體,要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生成。【解答】A、類群1是無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它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故A正確;B、類群2有細胞結構,無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其中有些種類可用于酸奶、泡菜(乳酸菌)的制作,故B正確;C、類群3是有成形的細胞核的生物,其中既有單細胞生物如酵母菌,又有多細胞生物如霉菌,故C正確;D、類群3中的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直接利用無機物制造有機物,故D錯誤。故答案為:D。12.【答案】A【知識點】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解析】【分析】凸透鏡越厚,焦距越小,聚光能力越強,物距一定時,像距越小。【解答】矯正前,物體通過凸透鏡成的像在視網膜前,矯正后,物體通過凸透鏡成的像在視網膜上,所以晶狀體聚光能力變弱,即焦距增大,故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13.【答案】D【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彈力;力的測量【解析】【分析】彈簧測力計靜止,受力平衡,兩側的拉力相等,示數等于掛鉤受到的拉力。【解答】左圖中彈簧測力計右端由于物體的重力,受到了一個水平向右的5N的拉力;彈簧測力計的左端也受到了一個力的作用,因為重力通過繩子對彈簧測力計施加了一個5N的向右的拉力,由于彈簧測力計保持靜止,受力平衡,所以固定點對彈簧測力計施加一個5N的向左的拉力,A的示數為5N;右圖中物體由于重力的作用會對彈簧測力計分別施加一個向左和一個向右的5N的拉力,彈簧測力計受到的力和左圖是一樣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也就是相等的,即B的示數為5N,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4.【答案】C【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解析】【分析】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在物距大于兩倍焦距時,物距移動距離大于像距,物距在一倍和兩倍焦距之間時,物距移動距離小于像距,據此進行分析。【解答】因將物體從較遠處接近凸透鏡焦點的移動時,物距變小,所以像距變大,實像也變大。所以一個小雜技演員從很遠的地方沿著鋼絲向焦點處勻速走來,①小演員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有可能,①正確;②因為小孩在2倍焦距以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故像的腳步始終比小孩小,②錯誤;③因為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總朝遠離小演員的方向運動,好像在逃離,③正確,綜上,只有①③正確,故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15.【答案】A【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路程時間圖像中斜直線說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與橫坐標平行的圖像說明物體處于靜止狀態。【解答】A、由圖象看出兩同學在0~10s內的圖象是一條斜線,表示物體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且在相同時間內乙同學通過的路程大于甲同學通過的路程,所以v甲<v乙 ,故A符合題意;B、由圖象看出兩同學在15s末相遇,且15s內通過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故B不符合題意;;C、乙同學在10~20s內的圖象是一條直線,表示乙同學靜止不動,故C不符合題意;D、由圖象看出乙在0~10s內通過的路程為100m,所以,v乙=s/t=100m/10s=10m/s,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6.【答案】音調;音色;聲源處【知識點】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噪聲的危害和防止噪聲的途徑【解析】【分析】聲音的音調與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與振動幅度有關,音色與聲源的材質、形狀等有關。減弱噪聲的方式: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解答】小明在撥動琴弦時會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長度,琴弦振動的快慢會不一樣,頻率不一樣,所以聲音的音調就會發生變化。我們是根據聲音的音色辨別出彈吉他和拉二胡所發出聲音的。根據減弱噪聲的途徑可知,為了不影響別人休息,小明停止彈吉他,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17.【答案】不變;仍具有;向上運動【知識點】慣性【解析】【分析】(1)慣性是物質的一種屬性,只和質量有關,質量不變,慣性不變。(2)繩子在斷之前在向上運動,繩子斷掉的瞬間,由于慣性,繩子將繼續向上運動,注意慣性不是力,不能說慣性力、慣性作用、受到慣性等。【解答】(1)慣性大小只跟物體的質量大小有關,地球無論是運動還是靜止,地球的質量不變,所以地球停止自轉后慣性不變。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故處于失重狀態的宇航員,其身體仍具有慣性。(2)氣球和物體一起上升的過程中,若拴著物體的繩子斷了,物體與氣球脫離,這個物體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向上的運動狀態,所以物體要繼續上升一段距離,然后再下降。18.【答案】綠;紅;綠色氣球【知識點】物體的顏色【解析】【分析】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其反射的色光決定的,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能透過它的色光決定的。【解答】[1]植物是不透明的,植物呈現綠色,說明植物能反射綠光而吸收其它色光;植物之所以反射綠光是因為植物的生長不需要綠光,即綠光不利于植物的生長。[2]透明物體能透過跟它顏色相同的光,白色光是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在攝影時若使用紅色濾光鏡拍攝白色花朵,紅色濾光鏡能通過紅光,其他的光被吸收,所以鏡照片上該花朵呈紅色。[3]紅色激光筆照射紅色透明氣球,紅色透明氣球會透過紅光,不會吸收紅光;而綠色透明氣球只能透過綠光,會吸收紅光,使得綠色氣球內的氣體的溫度升高,氣體體積膨脹,所以綠色透明氣球更易爆破,而紅色透明氣球不會爆破。19.【答案】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倒影的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是虛像。【解答】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照射到不透明的物體上,在物體的背面形成的。倒影成像過程相當于平面鏡成像,本質是光的反射。20.【答案】放大音叉的振動;轉換法;空氣中【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解析】【分析】(1)當要觀察的對象不易觀察時,可轉化為其它更易觀察的現象來反映,這種方法稱為轉換法。(2)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空氣可以傳播聲音。【解答】(1)根據轉換法可知,甲圖通過乒乓球被彈起說明物體發聲時在振動,小球可以放大音叉的振動。(2)因為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當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21.【答案】相互;運動狀態;人與車的總重力【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分析】(1)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體受到力的同時,也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2)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①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即使物體發生形變。②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包括物體的運動速度大小發生變化、運動方向發生變化。(3)靜止的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答】(1)用腳向后蹬地,滑板車會沿地面向前運動,這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如果不再蹬地,滑板車的速度會越來越慢,最后停下來,這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3)滑板車在水平地面上靜止且人的兩腳站立在滑板車上時,滑板車受到的支持力與“人與車的總重力”是一對平衡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答案為:相互;運動狀態;人與車的總重力。22.【答案】豎直向下;左高右低【知識點】重力及其方向【解析】【分析】水平儀和鉛垂線的原理都是重力的方向始終豎直向下。【解答】水平儀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由圖可知,重垂線的錐體偏在水平儀中央刻度線的右方,說明此桌面的左邊高、右邊低。23.【答案】;500;B【知識點】重力的大小【解析】【分析】(1)通過重力公式的變式進行計算。(2)根據測力計判斷測力計的最大測量值,即為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也等于最大質量物體的重力,再利用重力公式的變式進行判斷。(3)物體的質量不會因為位置的變化而變化,所以移至月球,物體的質量不變,結合重力計算公式進行分析。【解答】(1)由G=mg得,把彈簧測力計改裝成“質量秤”的原理是。(2)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0~5N,所以利用圖中“質量秤”可測得最大物體質量為(3)圖中改裝的“質量秤”是利用物體的重力以及重力與質量的關系來工作的,因為月球上的g約為地球上的,所以如圖彈簧測力計移至月球表面,稱量同一物體時,指針的示數將變小,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4.【答案】①③;這兩組實驗除了溫度差異外,還存在是否有空氣的差異;缺少空氣(氧氣)【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2)探究種子萌發需要合適的溫度,需要控制土壤和接觸空氣相同,只改變溫度;(3)種子萌發必須同時滿足外界條件和自身條件,外界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為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解答】(1)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要探究種子萌發是否需要水分,唯一變量是水分,其它因素相同,應選擇的實驗組合是①③。(2)②和④中變量為溫度和是否接觸氧氣,則小科得出“豌豆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這一結論不科學的原因是:這兩組實驗除了溫度差異外,還存在是否有空氣的差異。(3)種子萌發需要是充足的空氣,那么連續幾天降雨導致菜地浸水,空氣缺少,原因主要是:缺少空氣(氧氣)。25.【答案】(1)胎生(2)雌性;提供細胞核的C牛為雌性(3)無性生殖【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動物克隆技術的進展【解析】【分析】(1)牛屬于哺乳類動物,所以生殖方式為胎生。(2)F牛的遺傳物質來自于C牛,所以性別與C牛相同。(3)沒有形成受精卵的生殖方式屬于無性生殖。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稱為無性生殖。【解答】(1)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由卵黃供給,這樣發育過程叫卵生,胚胎發育的營養由母體供給這樣的發育過程叫胎生。分析圖示可知,試管牛E的胚胎在D牛的子宮里發育,為胎生。(2)克隆指的是先將含有遺傳物質的供體細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中,然后促使這一新細胞分裂繁殖發育成胚胎。當胚胎發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動物子宮中使動物懷孕,便可產下與提供細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動物。克隆技術是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而獲得新個體的方法,屬于無性生殖。分析題圖可知,F牛為克隆牛,其性狀(包括性別)與提供細胞核的C牛相同。(3)F牛為克隆牛,其生殖過程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1)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由卵黃供給,這樣發育過程叫卵生,胚胎發育的營養由母體供給這樣的發育過程叫胎生。分析圖示可知,試管牛E的胚胎在D牛的子宮里發育,為胎生。(2)克隆指的是先將含有遺傳物質的供體細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中,然后促使這一新細胞分裂繁殖發育成胚胎。當胚胎發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動物子宮中使動物懷孕,便可產下與提供細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動物。克隆技術是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而獲得新個體的方法,屬于無性生殖。分析題圖可知,F牛為克隆牛,其性狀(包括性別)與提供細胞核的C牛相同。(3)F牛為克隆牛,其生殖過程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26.【答案】虛;不會;見解析【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1)虛像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所以是虛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2)根據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物與像的連線與平面鏡相垂直進行分析。(3)本實驗不需要通過取平均值來減小誤差,物距和像距不同,是因為要尋找普遍規律。【解答】(1)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虛像不能在光屏上出現。(2)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蠟燭A位置不變,將平面鏡平移,平面鏡仍在原來像與成像物體對稱軸上,像的位置不變,蠟燭A的像不會隨之移動。(3)不正確,三次實驗中的物距和像距原本是不同的,大小不同不是誤差造成的,將物距和像距三組數據取平均值是無意義的。27.【答案】同一高度;照相機;能;遠視【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解析】【分析】(1)光沿直線傳播且經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不發生偏折,所以將燭焰、水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調整到同一高度時,像會呈現在光屏中央。(2)根據物距和像距的大小關系判斷像的性質。(3)凸透鏡越薄,焦距越大,像距越大,說明眼鏡可以會聚光線,為凸透鏡。遠視眼像成在視網膜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鏡進行矯正。【解答】(1)實驗前,為了能夠在光屏中心觀察到像,應調節燭焰、水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根據圖乙可知,此時像距小于物距,則成倒立縮小的實像,那么可制成照相機;若僅將蠟燭和光屏對調,根據光路是可逆的,此時像距和物距的數值對調,則在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3)放入眼鏡后,圖像變得模糊,此時需要抽出適量的水,那么水透鏡的焦距變長,則對光線的會聚能力變弱,因此像距變大,這說明眼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應該為凸透鏡,也就是遠視眼鏡。28.【答案】讓小車從同一高度靜止下滑;慢;勻速圓周【知識點】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探究實驗【解析】【分析】(1)小車從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靜止滑下,達到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采用了控制變量法,防止速度不同,對實驗造成干擾。(2)小車運動得越遠,說明阻力越小。(3)力越大,石塊落地點越遠,力足夠大,石塊將不會落地。【解答】(1)本實驗是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時為控制小車到達水平面的速度相同,應使小車從同一高度靜止下滑。(2)由圖可知,小車在玻璃板上滑行的距離是最遠的,我們知道在玻璃板上小車所受阻力最小,速度減小得慢。(3)沿水平方向拋石塊的力越大,石塊的落地點就會越遠。由圖可推理:當用足夠大的力將石塊拋出時,石塊的速度足夠大,石塊將不會落回地面,而是離開地球,繞地球旋轉,做圓周運動。人造地球衛星就是這一推理結論的重要應用。29.【答案】【知識點】透鏡的光路圖【解析】【分析】根據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完成作圖。【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射向另一側虛焦點的光線,經過凹透鏡后折射光線與主軸平行;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其折射光線過另一側的焦點,如下圖所示:30.【答案】【知識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解析】【分析】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在平面鏡另一側形成虛像,虛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所以可以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先找到平面鏡的像,連接像點與P點即為反射光線的位置,從而確定入射點和入射光線。【解答】作出發光點S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即為像點,連接、P點交平面鏡于點O,點O為入射點,沿OP畫出反射光線,連接SO畫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31.【答案】【知識點】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圖;重力及其方向;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別【解析】【分析】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在物體的重心位置;壓是斜面受到的,所以作用點在物體和斜面接觸面的中心位置,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解答】重力:過物體的重心沿豎直向下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大小為100N,符號為G;壓力:物體和斜面接觸面的中點為壓力的作用點,過作用點沿垂直與斜面斜面向下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大小為60N,符號為F,如圖所示:32.【答案】B;子房;繁殖速度快;形成層【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1)精子與卵細胞在輸卵管內相遇完成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形成后,會沿著輸卵管像子宮移動,同時進行細胞分裂,形成胚胎并植入子宮內膜。在母體子宮內,胎兒通過胎盤從母體血液里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同時把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排到母體血液里,再有母體排出體外。胎兒的呼吸系統還未開始工作。(2)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嫁接后所結的果實和接穗相同。【解答】(1)在母體子宮內,胎兒通過胎盤從母體血液里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同時把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排到母體血液里,再由母體排出體外。母乳是由母親的乳腺分泌的,與胎盤的功能無關。所以用如圖所示模型可表示母體與胚胎進行的物質交換,ABCD代表交換的各物質,表述不正確的是B。故答案為:B。(2)①受精后花的子房發育成果實。所以圖甲是由花中的子房發育而來。②無性生殖的特點是能夠保持親本的優良形狀且繁殖速度快。圖乙繁殖方式為壓條,屬于無性生殖,所以它的優點是能夠保持親本的優良形狀且繁殖速度快。③嫁接苗成活的關鍵是砧木的形成層與接穗的形成層緊密結合。所以圖丙的嫁接法將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貼,使接穗更易成活。33.【答案】減小誤差;偏大;【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多次測量的目的一般有兩個,分別為:取平均值減小誤差和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性規律。(2)考慮光傳播需要時間,看到光時聲已經在傳播,可知時間偏小,由速度計算公式可知,速度偏大。(3)發出到接收信息,聲音經過的路程是所求距離的2倍。【解答】(1)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測定時對時間進行多次測量的目的是減小誤差。(2)假如考慮光的傳播時間,則人看到光時聲音已經傳播了一定的距離,如果用看到光和聽到聲音之間的時間間隔作為聲音的傳播時間,會使測得的時間偏小,由速度公式可知,測得的聲速結果偏大。(3)超聲波從海面到海底用的時間:根據速度公式可知,該處海水的深度34.【答案】A;便于比較像的大小;物距和物高一定時,物體經小孔所成像的高度h和像距s成正比;AB【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1)A端受環境影響較小,像更清晰。(2)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像高隨著像距變大而變大。(3)光源亮度越大,像更清晰明亮,且F不對稱,能更好的比較像與物的性質差異。【解答】(1)實驗中,半透明薄紙相當于光屏,為了使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觀察,半透明的薄紙應該放在圓筒的A端,B端周圍環境太亮,看不清像。為了便于比較像的大小,可以采用半透明并且帶有方格的紙來做光屏。(2)光源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即物距一定,研究像的高度h和像距s的關系,要物高一定,根據表中數據得出結論是:物距和物高一定時,物體經小孔所成像的高度h和像距s成正比。(3)A、蠟燭換成LED燈實驗現象更明顯、便于觀察,故A符合題意;B、選用“F”形光源更便于研究像和光源的正倒關系,故B符合題意;C、在實驗過程中光源位置不會上下移動,這不是“F”形光源的好處,故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B。35.【答案】(1)由題意可知,從A地到B地所用的時間為30min,則從A地到B地的速度為100km/h(2)轎車仍以該速度行駛,從B地到杭州的路程為70km,則所需時間為0.7h=42min答:(1)轎車從A地到B地的速度是100km/h;(2)轎車若仍以該速度繼續勻速行駛,則從B地到達杭州需要42min。【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利用速度計算公式求解,注意單位換算。(2)根據指示牌確定距離B地的路程,用速度公式的變式計算時間。【解答】(1)由題意可知,從A地到B地所用的時間為30min,則從A地到B地的速度為100km/h(2)轎車仍以該速度行駛,從B地到杭州的路程為70km,則所需時間為0.7h=42min答:(1)轎車從A地到B地的速度是100km/h;(2)轎車若仍以該速度繼續勻速行駛,則從B地到達杭州需要42min。36.【答案】;地面給車的支持;;豎直向上【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重力的大小【解析】【分析】(1)貨車和貨物的總質量等于貨車的質量加貨物的質量,先用重力公式計算貨車的質量。(2)貨車靜止,受力平衡,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答】(1)根據重力的公式可知,貨車的質量是貨物的質量是這輛貨車和貨物的總質量為(2)這輛車靜止時,處于平衡狀態,除了重力之外,還受到地面給車的支持力,方向是豎直向上。根據二力平衡可知,這輛車和貨物的總重力和地面給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即37.【答案】大腦皮層;已經適應了餐廳的氣味;嗅覺和味覺都是靠鼻子來感知的【知識點】人的感覺;分子的熱運動【解析】【分析】感覺都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解答】[1][2]當空氣中分布著某些有氣味物質的時候,我們用鼻吸氣就可能感到氣味的存在,這就是嗅覺。人的嗅覺很容易產生適應,如果感受器持續受到某種刺激,其產生沖動的能力會隨刺激持續時間的延長而減弱,這叫做感受器的適應。在餐廳呆了兩個小時的阿姨聞不到香味,是由于大腦皮層中的嗅覺中樞已經適應了餐廳的氣味的緣故。[3]小荷同學因為感冒導致嗅覺不靈敏,聞不出香味,并且還影響到味覺,吃起食物來會覺得沒有味道,她一點吃飯的欲望也沒有,這說明了嗅覺和味覺都是靠鼻子來感知的。1 / 1浙江省杭州丁荷(丁信)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七下·杭州期中)龍眼雞是昆蟲中的顏值擔當,其繁殖、生長發育與蝗蟲相似。下列有關龍眼雞的表述正確的是( )A.繁殖方式:分裂生殖,有性繁殖B.受精發育:體內受精,體外發育C.生長過程:受精卵→幼蟲→蛹→成蟲D.結構層次:細胞→器官→組織→個體【答案】B【知識點】結構與層次;動物的生長時期;昆蟲的生殖方式【解析】【分析】發育過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完全變態發育,例如蜜蜂、菜粉蝶、蠅、蚊、螞蟻等昆蟲的發育。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例如蟋蟀、螻蛄、螳螂、蜻蜓、蟬等昆蟲的發育。即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區別是是否經歷蛹期。【解答】A、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 昆蟲的生殖方式經歷了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是有性生殖,卵生,故A錯誤;B、昆蟲的受精方式是體內受精,卵生,體外發育,B正確;C、龍眼雞的發育過程是不完全變態發育,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C錯誤;D、龍眼雞是動物,其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D錯誤。故答案為:B。2.(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所示,正確的平面鏡成像圖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平面鏡所成與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像與物等大,像距等于物距。【解答】把像與物上對應的點連接,符合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應該是:連線與鏡面垂直,對應點到鏡面的距離相等,根據這兩條判斷出選項C正確。故答案為:C。3.(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所示,一個豌豆莢中有9粒豌豆,那么形成這個豆莢的胚珠和子房分別是( )A.9個,9個 B.9個,1個 C.1個,1個 D.1個,9個【答案】B【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一朵花傳粉受精后,雌蕊的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如圖:被子植物利用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解答】子房里的胚珠將發育成植物的種子,所以果實里面含有多粒種子,就意味著子房里有多個胚珠,一顆豆莢,里面有9粒豆子,說明1個子房內有9個胚珠。所以ACD錯誤,B正確。故答案為:B。4.(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所示為一款骨傳導藍牙耳機,使用時將耳機貼在顳骨兩側而不是堵住耳朵,既可以聽到耳機發出的聲音,也不影響聽到周圍環境的聲音。耳機聲和周圍環境的聲音對應的傳播介質分別是( )A.固體、固體 B.氣體、氣體 C.固體、氣體 D.氣體、固體【答案】C【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解析】【分析】聲音即能在固體中傳播,也能在液體、氣體中傳播,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聲音的傳輸介質即可。【解答】將耳機貼在顳骨兩側,這是通過固體(骨骼)傳聲。不堵塞住耳朵,這是利用空氣傳聲,也能聽到周圍環境的聲音。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5.(2024七下·杭州期中)去年夏季,中國出現了日食奇觀,小華借助小孔成像實驗裝置對“”形太陽進行觀察,紙盒上扎有圓形小孔,則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狀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成的是光源倒立的實像,據此分析。【解答】小孔成像的特點:成倒立的實像,所以日偏食經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對側,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6.(2024七下·杭州期中)我國科學團隊成功從丁香假單胞菌提取冠菌素,與赤霉素等配制成低濃度試劑,實現玉米等農作物種子在干旱低溫下萌發的難題突破,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丁香假單胞菌為細菌,其有成形細胞核B.種子在低溫下難以萌發是因為生命活動受到抑制C.萌發過程中胚芽首先發育成幼葉D.冠菌素的作用是增加土壤肥力促進種子萌發【答案】B【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種子的萌發與外界條件和自身條件有關,種子在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都具備時才能萌發。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夠的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解答】A、丁香假單胞菌為細菌,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故A錯誤;B、種子萌發過程中需要進行一系列的酶促反應,而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因此,種子在低溫下難以萌發是因為生命活動受到抑制,故B正確;C、萌發過程中胚根首先發育成根,故C錯誤;D、土壤肥力與種子的萌發無關,故D錯誤。故答案為:B。7.(2024七下·杭州期中)某校大力推行開展STEAM項目課程。如圖是學生參與“偽3D全息投影”項目化學習后制作的投影盒、演示視頻、觀察到的投影及成像原理示意圖。下列相關的材料選擇或原理及對應分析錯誤的是( )A.該投影在較暗的環境中使用效果更好B.投影成像主要利用的是光的反射C.人眼所看到的投影最終是在大腦中形成的D.人眼觀察到的是投影盒所成的實像【答案】D【知識點】人的感覺;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平面鏡成像原理: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虛像,像的大小與物距無關。【解答】在較暗的環境中,像與周圍環境間的差距更大,像更清晰,使用效更好。根據圖乙可知投影成像的主要原理是光的反射,圖中將手機屏幕上的影像成在投影盒內,形成具有“3D”效果的“全息投影”,實際上就是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此時成正立、等大的虛像;為了具有更好的“3D”效果,投影盒使用的材料應當透光,人眼所看到的投影最終是在大腦中形成的,故ABC正確,D錯誤。故答案為:D。8.(2024七下·杭州期中)下列關于生物生殖和發育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嫁接和扦插能保持親本的性狀②玉米種子中的胚乳為玉米種子萌發提供營養,種子萌發是新植物的個體發育起點③水螅能進行出芽生殖,大腸桿菌進行分裂生殖④月經和遺精的出現是性成熟的標志⑤被子植物經過開花、傳粉、受精過程后,受精卵發育成胚,珠被發育成果皮⑥青蛙的發育過程有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個時期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⑥【答案】D【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動物的生長時期;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雙親的遺傳特性。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稱為無性生殖, 無性生殖的優點:后代保持親本優良性狀,繁殖速度快等。植物利用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解答】①嫁接和扦插屬于無性生殖,能保持親本的性狀,①正確;②玉米種子中的胚乳為玉米種子萌發提供營養,受精卵是新植物的個體發育起點,②錯誤;③水螅能進行出芽生殖,大腸桿菌屬于細菌,進行分裂生殖,③正確;④進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發育,男性的睪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夠產生生殖細胞和分泌性激素,在雄性激素的促進下男性出現遺精,在雌性激素的促進下女性出現月經,遺精和月經也是男性和女性性成熟標志,④正確;⑤被子植物經過開花、傳粉、受精過程后,受精卵發育成胚,子房壁發育成果皮,⑤錯誤;⑥ 青蛙的發育過程為:雄蛙和雌蛙將生殖細胞排到水中,兩性生殖細胞在水中結合形成受精卵,許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塊,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用鰓呼吸,小蝌蚪先長后肢,再長前肢,最后尾巴逐漸消失,變成小幼蛙,幼蛙逐漸長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⑥正確。故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9.(2024七下·杭州期中)太陽光穿過地球大氣層時會發生折射。如果沒有這層大氣,會出現( )A.日出會提前,日落會延遲 B.日出和日落都會提前C.日出會延遲,日落會提前 D.日出和日落都會延遲【答案】C【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大氣層的作用【解析】【分析】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一樣都是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質中,而折射光則進入到另一種介質中,由于光在在兩種不同的物質里傳播速度不同,故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解答】由于大氣層的折射,日出的時候太陽還在地平面以下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日出現象;而傍晚的時候太陽落到地平面以下,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太陽;如果沒有了大氣,則不會折射,看到日出,只有太陽升到地平面以上才可以,導致日出會延遲;而日落則會提前;故答案為:C。10.(2024七下·杭州期中)越劇小生陳麗君憑借出色的人物塑造迅速成為全網關注的焦點,并將越劇這一傳統文化再次帶入到觀眾的精神視野中來,如圖所示是2023年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陳麗君的演出瞬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傘離開陳麗君的手后,如果速度越大,那么慣性越大,飛得更遠B.拋出傘后,陳麗君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給陳麗君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C.在傘離開陳麗君的手后,手與傘之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傘被傾斜向上拋到最高點時,若一切外力同時消失,傘將保持靜止狀態【答案】B【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平衡力的辨別【解析】【分析】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同一物體上。【解答】A、物體的慣性大小只和質量有關,和速度無關,故A錯誤;B、拋出傘后,陳麗君在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他的支持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狀態,陳麗君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給陳麗君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故B正確;C、在傘離開陳麗君的手后,傘由于慣性向前運動,手與傘之間沒有力的作用,故C錯誤;D、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傘被傾斜向上拋到最高點時仍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若一切外力同時消失,傘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故答案為:B。11.(2024七下·杭州期中)依據生物的某些特征,可以將我們學過的生物分成如圖所示的三個類群。下列有關圖示的描述錯誤的是( )A.類群1是病毒,它進入生物體可能會引起疾病B.類群2屬于原核生物,其中有些種類可用于酸奶、泡菜的制作C.類群3中既有單細胞生物,又有多細胞生物,但都是真核生物D.類群1、2、3的共同點是:都不能利用無機物制造有機物【答案】D【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以看出:類群1沒有細胞結構,應是病毒;類群2有細胞結構,無成形的細胞核,應該是細菌;類群3有細胞結構,有成形的細胞核,可以是真菌、植物和動物。真菌和細菌的細胞中沒有葉綠體,要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生成。【解答】A、類群1是無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它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故A正確;B、類群2有細胞結構,無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其中有些種類可用于酸奶、泡菜(乳酸菌)的制作,故B正確;C、類群3是有成形的細胞核的生物,其中既有單細胞生物如酵母菌,又有多細胞生物如霉菌,故C正確;D、類群3中的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直接利用無機物制造有機物,故D錯誤。故答案為:D。12.(2024七下·杭州期中)學生近視后可采用角膜塑形鏡(俗稱OK鏡)進行矯正,矯正原理如圖所示。通過OK鏡矯正前后,人眼折光系統的焦距變化正確的是( )A.焦距增大 B.焦距先增大后減小C.焦距減小 D.焦距先減小后增大【答案】A【知識點】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解析】【分析】凸透鏡越厚,焦距越小,聚光能力越強,物距一定時,像距越小。【解答】矯正前,物體通過凸透鏡成的像在視網膜前,矯正后,物體通過凸透鏡成的像在視網膜上,所以晶狀體聚光能力變弱,即焦距增大,故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13.(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所示,彈簧秤和細線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計,重物,則彈簧秤A和B的示數分別為( )A.5N,0N B.0N,10N C.5N,10N D.5N,5N【答案】D【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彈力;力的測量【解析】【分析】彈簧測力計靜止,受力平衡,兩側的拉力相等,示數等于掛鉤受到的拉力。【解答】左圖中彈簧測力計右端由于物體的重力,受到了一個水平向右的5N的拉力;彈簧測力計的左端也受到了一個力的作用,因為重力通過繩子對彈簧測力計施加了一個5N的向右的拉力,由于彈簧測力計保持靜止,受力平衡,所以固定點對彈簧測力計施加一個5N的向左的拉力,A的示數為5N;右圖中物體由于重力的作用會對彈簧測力計分別施加一個向左和一個向右的5N的拉力,彈簧測力計受到的力和左圖是一樣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也就是相等的,即B的示數為5N,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4.(2024七下·杭州期中)若空間有一豎直放置的大凸透鏡,在主光軸位置上拉二根鋼絲,一個小雜技演員從很遠的地方沿著鋼絲向焦點處勻速走來。下列敘述中:①小演員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②像的腳步始終比小孩大;③像總朝遠離小演員的方向運動,好像在逃離。其中正確的是( )A.只有①②正確 B.①②③都正確C.只有①③正確 D.只有①正確【答案】C【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解析】【分析】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在物距大于兩倍焦距時,物距移動距離大于像距,物距在一倍和兩倍焦距之間時,物距移動距離小于像距,據此進行分析。【解答】因將物體從較遠處接近凸透鏡焦點的移動時,物距變小,所以像距變大,實像也變大。所以一個小雜技演員從很遠的地方沿著鋼絲向焦點處勻速走來,①小演員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有可能,①正確;②因為小孩在2倍焦距以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故像的腳步始終比小孩小,②錯誤;③因為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總朝遠離小演員的方向運動,好像在逃離,③正確,綜上,只有①③正確,故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15.(2024七下·杭州期中)甲、乙兩同學從同一地點同時向相同方向做直線運動,他們通過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錯誤的是( )A.在 0~10s 內,甲同學比乙同學運動的快B.兩同學在距離出發點 100m 處相遇C.在 10s~20s 內,乙同學靜止不動D.在 0~10s內,乙同學的速度為 10m/s【答案】A【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路程時間圖像中斜直線說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與橫坐標平行的圖像說明物體處于靜止狀態。【解答】A、由圖象看出兩同學在0~10s內的圖象是一條斜線,表示物體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且在相同時間內乙同學通過的路程大于甲同學通過的路程,所以v甲<v乙 ,故A符合題意;B、由圖象看出兩同學在15s末相遇,且15s內通過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故B不符合題意;;C、乙同學在10~20s內的圖象是一條直線,表示乙同學靜止不動,故C不符合題意;D、由圖象看出乙在0~10s內通過的路程為100m,所以,v乙=s/t=100m/10s=10m/s,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6.(2024七下·杭州期中)科學來自生活,科學可以解釋生活中的許多現象。小明喜歡彈吉他,吉他發出的聲音是琴弦產生的,小明在撥動琴弦時會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長度,這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我們判斷他在彈吉他還是在拉二胡,是根據彈吉他和拉二胡所發出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不同來判斷;夜深之后,為了不影響別人休息,小明停止彈吉他,這是聲音在 處減弱噪聲。【答案】音調;音色;聲源處【知識點】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噪聲的危害和防止噪聲的途徑【解析】【分析】聲音的音調與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與振動幅度有關,音色與聲源的材質、形狀等有關。減弱噪聲的方式: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解答】小明在撥動琴弦時會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長度,琴弦振動的快慢會不一樣,頻率不一樣,所以聲音的音調就會發生變化。我們是根據聲音的音色辨別出彈吉他和拉二胡所發出聲音的。根據減弱噪聲的途徑可知,為了不影響別人休息,小明停止彈吉他,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17.(2024七下·杭州期中)(1)電影《流浪地球》中描述了一個場景,為了將地球推離太陽系,先要使地球停止自轉,所以人類制造了上萬臺行星發動機來給地球剎車,地球停止自轉后慣性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在“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中處于失重狀態的宇航員,其身體 慣性。(填“沒有”或“仍具有”)。(2)在地球上,氫氣球帶著物體一起上升的過程中,若拴著物體的繩子斷了,剛脫落的物體會 (填“立即下落”、“靜止不動”或“向上運動”)。【答案】不變;仍具有;向上運動【知識點】慣性【解析】【分析】(1)慣性是物質的一種屬性,只和質量有關,質量不變,慣性不變。(2)繩子在斷之前在向上運動,繩子斷掉的瞬間,由于慣性,繩子將繼續向上運動,注意慣性不是力,不能說慣性力、慣性作用、受到慣性等。【解答】(1)慣性大小只跟物體的質量大小有關,地球無論是運動還是靜止,地球的質量不變,所以地球停止自轉后慣性不變。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故處于失重狀態的宇航員,其身體仍具有慣性。(2)氣球和物體一起上升的過程中,若拴著物體的繩子斷了,物體與氣球脫離,這個物體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向上的運動狀態,所以物體要繼續上升一段距離,然后再下降。18.(2024七下·杭州期中)物理學研究表明,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由此可以推測,不利于綠色植物生長的光是 光。透明物體能透過跟它顏色相同的光,在攝影時若使用紅色濾光鏡拍攝白色花朵,照片上該花朵呈 色。如圖所示,用紅色激光筆照射透明的紅色、綠色兩個氣球,我們觀察到 (選填“紅色氣球”或“綠色氣球”)更易被爆破。【答案】綠;紅;綠色氣球【知識點】物體的顏色【解析】【分析】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其反射的色光決定的,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能透過它的色光決定的。【解答】[1]植物是不透明的,植物呈現綠色,說明植物能反射綠光而吸收其它色光;植物之所以反射綠光是因為植物的生長不需要綠光,即綠光不利于植物的生長。[2]透明物體能透過跟它顏色相同的光,白色光是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在攝影時若使用紅色濾光鏡拍攝白色花朵,紅色濾光鏡能通過紅光,其他的光被吸收,所以鏡照片上該花朵呈紅色。[3]紅色激光筆照射紅色透明氣球,紅色透明氣球會透過紅光,不會吸收紅光;而綠色透明氣球只能透過綠光,會吸收紅光,使得綠色氣球內的氣體的溫度升高,氣體體積膨脹,所以綠色透明氣球更易爆破,而紅色透明氣球不會爆破。19.(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是一只白鶴在水面散步時的優美場景。關于白鶴兩個“影”的形成原理,影子的形成是由于 ,倒影的形成是由于 。【答案】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倒影的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是虛像。【解答】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照射到不透明的物體上,在物體的背面形成的。倒影成像過程相當于平面鏡成像,本質是光的反射。20.(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是課本上的演示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甲圖中,敲一下音叉,小球被彈開,說明了聲音是由于振動產生的,實驗中小球起到的作用是 。這種思維方法叫做 (填“等效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或“類比法”);(2)乙圖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出聲音,說明聲音可以在 傳播。【答案】放大音叉的振動;轉換法;空氣中【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解析】【分析】(1)當要觀察的對象不易觀察時,可轉化為其它更易觀察的現象來反映,這種方法稱為轉換法。(2)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空氣可以傳播聲音。【解答】(1)根據轉換法可知,甲圖通過乒乓球被彈起說明物體發聲時在振動,小球可以放大音叉的振動。(2)因為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當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21.(2024七下·杭州期中)滑板車是小學生喜愛的玩具之一。用腳向后蹬地,滑板車會沿地面向前運動,這說明力的作用是 的;如果不再蹬地,滑板車的速度會越來越慢,最后停下來,這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滑板車在水平地面上靜止且人的兩腳站立在滑板車上時,滑板車受到的支持力與 是平衡力(選填“人的重力”、“車的重力”、“人與車的總重力”)。【答案】相互;運動狀態;人與車的總重力【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分析】(1)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體受到力的同時,也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2)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①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即使物體發生形變。②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包括物體的運動速度大小發生變化、運動方向發生變化。(3)靜止的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答】(1)用腳向后蹬地,滑板車會沿地面向前運動,這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如果不再蹬地,滑板車的速度會越來越慢,最后停下來,這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3)滑板車在水平地面上靜止且人的兩腳站立在滑板車上時,滑板車受到的支持力與“人與車的總重力”是一對平衡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答案為:相互;運動狀態;人與車的總重力。22.(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所示是“用水平儀檢測某桌面是否水平”時的情形,水平儀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總是 的原理制成的。圖中顯示的情形說明被檢測的桌面 (填“左高右低”、“右高左低”或“水平”)。【答案】豎直向下;左高右低【知識點】重力及其方向【解析】【分析】水平儀和鉛垂線的原理都是重力的方向始終豎直向下。【解答】水平儀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由圖可知,重垂線的錐體偏在水平儀中央刻度線的右方,說明此桌面的左邊高、右邊低。23.(2024七下·杭州期中)小金同學想把彈簧測力計改裝成“質量秤”。他用量程為5N的彈簧測力計測量不同的物塊的重力,所得數據記錄于表中。(g取10N/kg)物塊質量 100g 200g 300g測力計示數 1N 2N 3N(1)小金改裝的原理是 (填公式).(2)利用該“質量秤”可測得最大物體質量為 g。(3)已知月球上的g約為地球上的,若把如圖彈簧測力計移至月球表面,稱量同一物體時指針的示數將 (選填字母)。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不能確定【答案】;500;B【知識點】重力的大小【解析】【分析】(1)通過重力公式的變式進行計算。(2)根據測力計判斷測力計的最大測量值,即為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也等于最大質量物體的重力,再利用重力公式的變式進行判斷。(3)物體的質量不會因為位置的變化而變化,所以移至月球,物體的質量不變,結合重力計算公式進行分析。【解答】(1)由G=mg得,把彈簧測力計改裝成“質量秤”的原理是。(2)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0~5N,所以利用圖中“質量秤”可測得最大物體質量為(3)圖中改裝的“質量秤”是利用物體的重力以及重力與質量的關系來工作的,因為月球上的g約為地球上的,所以如圖彈簧測力計移至月球表面,稱量同一物體時,指針的示數將變小,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4.(2024七下·杭州期中)麗水人有立夏吃“豌豆飯”(圖甲)的習俗,豌豆內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尤其含有優質蛋白質,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小科為探究豌豆種子萌發的條件,在4個錐形瓶中分別放入10粒豌豆種子,在不同的條件下進行培養(圖乙)。請回答:(1)要探究種子萌發是否需要水分,應選擇的實驗組合是 ;(填序號)(2)通過比較②和④種子萌發情況,小科得出“豌豆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這一結論不科學的原因是 ;(3)小科爸爸播下豌豆種子后,連續幾天降雨導致豌豆地完全浸沒在水中,造成出芽率低,原因主要是: 。【答案】①③;這兩組實驗除了溫度差異外,還存在是否有空氣的差異;缺少空氣(氧氣)【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2)探究種子萌發需要合適的溫度,需要控制土壤和接觸空氣相同,只改變溫度;(3)種子萌發必須同時滿足外界條件和自身條件,外界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為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解答】(1)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要探究種子萌發是否需要水分,唯一變量是水分,其它因素相同,應選擇的實驗組合是①③。(2)②和④中變量為溫度和是否接觸氧氣,則小科得出“豌豆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這一結論不科學的原因是:這兩組實驗除了溫度差異外,還存在是否有空氣的差異。(3)種子萌發需要是充足的空氣,那么連續幾天降雨導致菜地浸水,空氣缺少,原因主要是:缺少空氣(氧氣)。25.(2024七下·杭州期中)為了加強優良種牛的繁殖速度,科學家采用了以下兩種方法,如圖所示。請根據圖示信息回答:(1)試管牛E的胚胎發育方式屬于: ;(2)F牛的性別是 ;理由是 ;(3)產生F牛的生殖方式屬于 。【答案】(1)胎生(2)雌性;提供細胞核的C牛為雌性(3)無性生殖【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動物克隆技術的進展【解析】【分析】(1)牛屬于哺乳類動物,所以生殖方式為胎生。(2)F牛的遺傳物質來自于C牛,所以性別與C牛相同。(3)沒有形成受精卵的生殖方式屬于無性生殖。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稱為無性生殖。【解答】(1)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由卵黃供給,這樣發育過程叫卵生,胚胎發育的營養由母體供給這樣的發育過程叫胎生。分析圖示可知,試管牛E的胚胎在D牛的子宮里發育,為胎生。(2)克隆指的是先將含有遺傳物質的供體細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中,然后促使這一新細胞分裂繁殖發育成胚胎。當胚胎發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動物子宮中使動物懷孕,便可產下與提供細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動物。克隆技術是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而獲得新個體的方法,屬于無性生殖。分析題圖可知,F牛為克隆牛,其性狀(包括性別)與提供細胞核的C牛相同。(3)F牛為克隆牛,其生殖過程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1)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由卵黃供給,這樣發育過程叫卵生,胚胎發育的營養由母體供給這樣的發育過程叫胎生。分析圖示可知,試管牛E的胚胎在D牛的子宮里發育,為胎生。(2)克隆指的是先將含有遺傳物質的供體細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中,然后促使這一新細胞分裂繁殖發育成胚胎。當胚胎發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動物子宮中使動物懷孕,便可產下與提供細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動物。克隆技術是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而獲得新個體的方法,屬于無性生殖。分析題圖可知,F牛為克隆牛,其性狀(包括性別)與提供細胞核的C牛相同。(3)F牛為克隆牛,其生殖過程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26.(2024七下·杭州期中)小明用如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把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根完全相同但未點燃的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然后在白紙上沿蠟燭A和B的邊緣畫圓(如圖乙所示),分別測量A到玻璃板的距離LA,B到玻璃板的距離LB,多次改變A的位置,得到三組數據如圖丙所示。次數 1 2 3 平均LA/cm 4.00 5.00 6.00 5.00LB/cm 4.00 5.00 6.00 5.00(1)拿走蠟燭B,將一塊白板移動到蠟燭A像的位置時,發現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填“實”或“虛”);(2)如圖甲,小明僅將圖甲中玻璃板從M的位置水平向右移至N的位置時,蠟燭A的像 隨之移動(填“會”或“不會”);(3)小明將三組數據取平均值,得到LB和LA的平均值相等,由此得出結論: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請判斷該數據處理方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答案】虛;不會;見解析【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1)虛像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所以是虛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2)根據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物與像的連線與平面鏡相垂直進行分析。(3)本實驗不需要通過取平均值來減小誤差,物距和像距不同,是因為要尋找普遍規律。【解答】(1)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虛像不能在光屏上出現。(2)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蠟燭A位置不變,將平面鏡平移,平面鏡仍在原來像與成像物體對稱軸上,像的位置不變,蠟燭A的像不會隨之移動。(3)不正確,三次實驗中的物距和像距原本是不同的,大小不同不是誤差造成的,將物距和像距三組數據取平均值是無意義的。27.(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所示,小科用自制的水透鏡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當向水透鏡里注水時,水透鏡的焦距將變小;當從水透鏡里抽水時,水透鏡的焦距將變大。(1)如圖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軸的光射向水透鏡,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光斑,則此時水透鏡的焦距為8cm。實驗前,應調節燭焰、水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小科移動蠟燭、永透鏡和光屏至如圖乙所示的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點可制成 (填“照相機”或“投影儀”);若僅將蠟燭和光屏對調,則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清的像;(3)在如圖乙所示的實驗場景下,小科把自己的眼鏡給水透鏡“戴上”(如圖丙所示),當從水透鏡中抽出適量的水后,他發現燭焰的像再次變得清晰,由此判斷小科同學戴的是 (填“近視”或“遠視”)眼鏡。【答案】同一高度;照相機;能;遠視【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解析】【分析】(1)光沿直線傳播且經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不發生偏折,所以將燭焰、水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調整到同一高度時,像會呈現在光屏中央。(2)根據物距和像距的大小關系判斷像的性質。(3)凸透鏡越薄,焦距越大,像距越大,說明眼鏡可以會聚光線,為凸透鏡。遠視眼像成在視網膜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鏡進行矯正。【解答】(1)實驗前,為了能夠在光屏中心觀察到像,應調節燭焰、水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根據圖乙可知,此時像距小于物距,則成倒立縮小的實像,那么可制成照相機;若僅將蠟燭和光屏對調,根據光路是可逆的,此時像距和物距的數值對調,則在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3)放入眼鏡后,圖像變得模糊,此時需要抽出適量的水,那么水透鏡的焦距變長,則對光線的會聚能力變弱,因此像距變大,這說明眼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應該為凸透鏡,也就是遠視眼鏡。28.(2024七下·杭州期中)“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別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木板、玻璃,讓小車從斜面滑下,在不同物體表面上運動的距離如圖所示。(1)為控制小車到達水平面的速度相同,具體操作為 ;(2)由圖可知,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 (選填“快”或“慢”);(3)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推理而抽象概括出規律是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牛頓注意到:人們沿水平方向拋出去的石塊,運動一段距離后會落回地面:沿水平方向拋石塊的力越大,石塊的落地點就會越遠。他想:如果使用一門大炮用非常非常大的力沿水平方向將石塊拋出,石塊將會繞地球做 運動。(不考慮石塊脫離地球和空氣阻力)【答案】讓小車從同一高度靜止下滑;慢;勻速圓周【知識點】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探究實驗【解析】【分析】(1)小車從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靜止滑下,達到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采用了控制變量法,防止速度不同,對實驗造成干擾。(2)小車運動得越遠,說明阻力越小。(3)力越大,石塊落地點越遠,力足夠大,石塊將不會落地。【解答】(1)本實驗是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時為控制小車到達水平面的速度相同,應使小車從同一高度靜止下滑。(2)由圖可知,小車在玻璃板上滑行的距離是最遠的,我們知道在玻璃板上小車所受阻力最小,速度減小得慢。(3)沿水平方向拋石塊的力越大,石塊的落地點就會越遠。由圖可推理:當用足夠大的力將石塊拋出時,石塊的速度足夠大,石塊將不會落回地面,而是離開地球,繞地球旋轉,做圓周運動。人造地球衛星就是這一推理結論的重要應用。29.(2024七下·杭州期中)請根據題意作圖(保留作圖痕跡):已知圖中的凹透鏡和凸透鏡的焦距相同,根據兩種透鏡對光線的作用,畫出已知光線的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答案】【知識點】透鏡的光路圖【解析】【分析】根據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完成作圖。【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射向另一側虛焦點的光線,經過凹透鏡后折射光線與主軸平行;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其折射光線過另一側的焦點,如下圖所示:30.(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圖,從S點發出的光線經鏡面反射恰好經過P點,請作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答案】【知識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解析】【分析】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在平面鏡另一側形成虛像,虛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所以可以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先找到平面鏡的像,連接像點與P點即為反射光線的位置,從而確定入射點和入射光線。【解答】作出發光點S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即為像點,連接、P點交平面鏡于點O,點O為入射點,沿OP畫出反射光線,連接SO畫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31.(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圖,物體受到100N的重力,對斜面的壓力為60N,請作出這兩個力的示意圖.【答案】【知識點】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圖;重力及其方向;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別【解析】【分析】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在物體的重心位置;壓是斜面受到的,所以作用點在物體和斜面接觸面的中心位置,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解答】重力:過物體的重心沿豎直向下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大小為100N,符號為G;壓力:物體和斜面接觸面的中點為壓力的作用點,過作用點沿垂直與斜面斜面向下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大小為60N,符號為F,如圖所示:32.(2024七下·杭州期中)生物的生殖使生物得以繁衍,生物有多種多樣的生殖方式,請回答下列問題:(1)用如圖所示模型可表示母體與胚胎進行的物質交換,ABCD代表交換的各物質,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填字母)。A.氧氣 B.母乳 C.營養物質 D.二氧化碳(2)桑樹種植的歷史悠久。西周時期,人們種植桑樹通過撒播桑實(圖甲),到南北朝時期,已經有利用壓條法繁殖桑樹的技術了(圖乙),到了宋元年間,南方桑農開始嫁接桑樹(圖丙),現代桑園種植的桑樹大都經過人工處理。①圖甲是由花中的 發育而來(填結構名稱);②圖乙繁殖方式除了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還有 優點;③圖丙的嫁接法將接穗與砧木的 緊貼,使接穗更易成活。【答案】B;子房;繁殖速度快;形成層【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1)精子與卵細胞在輸卵管內相遇完成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形成后,會沿著輸卵管像子宮移動,同時進行細胞分裂,形成胚胎并植入子宮內膜。在母體子宮內,胎兒通過胎盤從母體血液里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同時把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排到母體血液里,再有母體排出體外。胎兒的呼吸系統還未開始工作。(2)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嫁接后所結的果實和接穗相同。【解答】(1)在母體子宮內,胎兒通過胎盤從母體血液里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同時把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排到母體血液里,再由母體排出體外。母乳是由母親的乳腺分泌的,與胎盤的功能無關。所以用如圖所示模型可表示母體與胚胎進行的物質交換,ABCD代表交換的各物質,表述不正確的是B。故答案為:B。(2)①受精后花的子房發育成果實。所以圖甲是由花中的子房發育而來。②無性生殖的特點是能夠保持親本的優良形狀且繁殖速度快。圖乙繁殖方式為壓條,屬于無性生殖,所以它的優點是能夠保持親本的優良形狀且繁殖速度快。③嫁接苗成活的關鍵是砧木的形成層與接穗的形成層緊密結合。所以圖丙的嫁接法將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貼,使接穗更易成活。33.(2024七下·杭州期中)1708年,英國人德至姆站在一座教堂的頂端,“注視”著19公里外正在發射的炮彈。經討多次測量看到炮彈發射時發出的光和聽到的聲音之間的時間間隔,首次算出聲速為343m/s。(1)測定時對時間進行多次測量的目的是 ;(2)這種方法忽略了光在空氣中的傳播時間,實際上光在傳播的同時聲音也在傳播,所以上述方法對聲速的測量值比實際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3)現代聲吶是一種利用聲波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通信的電子設備。一艘漁船利用聲吶系統探測魚群,若聲吶在發出超聲波1.2s后接受到魚群發射回來的信號那么魚群距離船的距離大概是 (超聲波在海水中的速度約為1500m/s)【答案】減小誤差;偏大;【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多次測量的目的一般有兩個,分別為:取平均值減小誤差和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性規律。(2)考慮光傳播需要時間,看到光時聲已經在傳播,可知時間偏小,由速度計算公式可知,速度偏大。(3)發出到接收信息,聲音經過的路程是所求距離的2倍。【解答】(1)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測定時對時間進行多次測量的目的是減小誤差。(2)假如考慮光的傳播時間,則人看到光時聲音已經傳播了一定的距離,如果用看到光和聽到聲音之間的時間間隔作為聲音的傳播時間,會使測得的時間偏小,由速度公式可知,測得的聲速結果偏大。(3)超聲波從海面到海底用的時間:根據速度公式可知,該處海水的深度34.(2024七下·杭州期中)小科為了探究小孔成像的特點,在易拉罐的底部中心位置打了一個直徑約1mm的小孔,將罐的頂部有拉環的這一個圓面剪去,用硬紙板制作了一個直徑略小于易拉罐的圓筒,使易拉罐恰好能套在它的外面在圓筒的一端包上如圖乙的半透明的方格紙(格子與LED發光單元等大)并插入易拉罐中,如圖甲所示。像距s/cm 4.0 6.0 8.0像的高度h/cm 2.0 3.0 4.0(1)小科應該將半透明的方格紙包在圓筒的 端(選填“A”或“B”),采用了半透明并且帶有方格的紙來做光屏的優點是 ;(2)小科將光源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多次改變光屏的位置,記錄下像距和像的高度如上表所示,則根據表中數據得出結論 ;(3)相比較于燭焰,小科選用“F”形光源的好處是 A.LED發光體的亮度更亮,成的像更明顯B.選用“F”形光源更便于研究像和光源的正倒關系C.在實驗過程中光源位置不會上下移動【答案】A;便于比較像的大小;物距和物高一定時,物體經小孔所成像的高度h和像距s成正比;AB【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1)A端受環境影響較小,像更清晰。(2)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像高隨著像距變大而變大。(3)光源亮度越大,像更清晰明亮,且F不對稱,能更好的比較像與物的性質差異。【解答】(1)實驗中,半透明薄紙相當于光屏,為了使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觀察,半透明的薄紙應該放在圓筒的A端,B端周圍環境太亮,看不清像。為了便于比較像的大小,可以采用半透明并且帶有方格的紙來做光屏。(2)光源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即物距一定,研究像的高度h和像距s的關系,要物高一定,根據表中數據得出結論是:物距和物高一定時,物體經小孔所成像的高度h和像距s成正比。(3)A、蠟燭換成LED燈實驗現象更明顯、便于觀察,故A符合題意;B、選用“F”形光源更便于研究像和光源的正倒關系,故B符合題意;C、在實驗過程中光源位置不會上下移動,這不是“F”形光源的好處,故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B。35.(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所示,轎車從某地往杭州方向勻速行駛,當到達A地時,車內的鐘表顯示為10時15分,當到達B地時,鐘表顯示為10時45分。則:(1)轎車從A地到B地的速度是多少?(2)轎車若仍以該速度繼續勻速行駛,則從B地到達杭州需要多長時間?【答案】(1)由題意可知,從A地到B地所用的時間為30min,則從A地到B地的速度為100km/h(2)轎車仍以該速度行駛,從B地到杭州的路程為70km,則所需時間為0.7h=42min答:(1)轎車從A地到B地的速度是100km/h;(2)轎車若仍以該速度繼續勻速行駛,則從B地到達杭州需要42min。【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利用速度計算公式求解,注意單位換算。(2)根據指示牌確定距離B地的路程,用速度公式的變式計算時間。【解答】(1)由題意可知,從A地到B地所用的時間為30min,則從A地到B地的速度為100km/h(2)轎車仍以該速度行駛,從B地到杭州的路程為70km,則所需時間為0.7h=42min答:(1)轎車從A地到B地的速度是100km/h;(2)轎車若仍以該速度繼續勻速行駛,則從B地到達杭州需要42min。36.(2024七下·杭州期中)一輛自重為的貨車裝載著20箱貨物,每箱貨物的質量是400kg,行駛到一座立有限重標志牌的橋前,標志牌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這輛貨車和貨物的總質量為多少 ?(2)這輛車靜止時除了重力之外還受到 力,求這個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地面給車的支持;;豎直向上【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重力的大小【解析】【分析】(1)貨車和貨物的總質量等于貨車的質量加貨物的質量,先用重力公式計算貨車的質量。(2)貨車靜止,受力平衡,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答】(1)根據重力的公式可知,貨車的質量是貨物的質量是這輛貨車和貨物的總質量為(2)這輛車靜止時,處于平衡狀態,除了重力之外,還受到地面給車的支持力,方向是豎直向上。根據二力平衡可知,這輛車和貨物的總重力和地面給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即37.(2024七下·杭州期中)有同學經過餐廳的時候,會聞到飯菜的香味。而打掃衛生的阿姨她卻說聞不到香味,原來她已經在餐廳呆了兩個小時了,這是由于 中的嗅覺中樞 ,小荷同學因為感冒導致嗅覺不靈敏,聞不出香味,并且還影響到味覺,這說明了 。【答案】大腦皮層;已經適應了餐廳的氣味;嗅覺和味覺都是靠鼻子來感知的【知識點】人的感覺;分子的熱運動【解析】【分析】感覺都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解答】[1][2]當空氣中分布著某些有氣味物質的時候,我們用鼻吸氣就可能感到氣味的存在,這就是嗅覺。人的嗅覺很容易產生適應,如果感受器持續受到某種刺激,其產生沖動的能力會隨刺激持續時間的延長而減弱,這叫做感受器的適應。在餐廳呆了兩個小時的阿姨聞不到香味,是由于大腦皮層中的嗅覺中樞已經適應了餐廳的氣味的緣故。[3]小荷同學因為感冒導致嗅覺不靈敏,聞不出香味,并且還影響到味覺,吃起食物來會覺得沒有味道,她一點吃飯的欲望也沒有,這說明了嗅覺和味覺都是靠鼻子來感知的。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丁荷(丁信)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丁荷(丁信)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