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義烏市繡湖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3月月考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義烏市繡湖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3月月考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義烏市繡湖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3月月考科學試題
1.(2025七下·義烏月考)初一的你們正陸續進入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的一生非常重要的時期。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進入青春期男生出現遺精,女生出現月經
B.青春期開始出現兩性生殖器官的差異
C.一般情況下男生進入青春期比女生早2年左右
D.青春期開始性意識的萌動,屬于不正常的心理現象
2.(2025七下·義烏月考)圖1為某微生物的細胞結構模式圖,圖2為該微生物的生殖方式模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1所示的細胞屬于原核細胞
B.圖2所示的生殖方式屬于無性生殖
C.該微生物可能是青霉菌
D.該微生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屬于植物細胞
3.(2025七下·義烏月考)小科春節去余杭超山賞梅,發現一株梅花出現了兩種顏色,園林工作人員告訴小科,他們對梅花樹進行了一定的“處理”,小科根據自己所學馬上想到了處理方法是(  )
A.扦插 B.壓條 C.分根 D.嫁接
4.(2025七下·義烏月考)如圖所示,一只錐形瓶中灌入氨氣,另一只錐形瓶內壁貼一條浸過酚酞溶液的試紙。打開活塞,一會兒就可以看到試紙逐漸變紅。這個現象主要表明(  )
A.分子永不停息地運動 B.分子間有間隙
C.分子間有作用力 D.分子是很微小的
5.(2025七下·義烏月考)“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科學中的基本原理之一,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有些植物的花顏色鮮艷,有助于美化環境
B.有些植物的雌蕊柱頭成羽毛狀,有助于傳粉的成功率
C.精子體積小,有長長的尾,有利于完成受精作用
D.卵細胞的體積大且富含營養,有利于受精卵的早期發育
6.(2025七下·義烏月考)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下列有關生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輸精管
B.自然的受精作用發生在女性的輸卵管內
C.胎兒在母體內通過自己的器官進行呼吸
D.試管嬰兒技術進行的生殖方式屬于無性生殖
7.(2025七下·義烏月考)“人面桃花相映紅”描述的桃花色彩鮮艷,如圖為桃花結構模式圖及某過程示意圖。說法正確的是(  )
A.如圖表示桃的無性生殖過程
B.④是桃花中最重要的結構,只要有④就能形成果實和種子
C.過程A表示桃花進行異花傳粉,這一過程主要借助風力來完成
D.③是子房,未來會發育成桃子
8.(2025七下·義烏月考)下列關于動植物體結構層次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動植物的各種組織一般是由細胞分化形成的
B.番茄的表皮、動物的血液都屬于組織
C.植物的葉、花、種子和人體的心臟、血管都屬于器官
D.動植物共有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
9.(2025七下·義烏月考)浙江歷來被稱為“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結合自己所學知識,下列錯誤的說法是
A.魚類一生離不開水,體外受精,卵生
B.水稻在春末夏初播種,水稻是單子葉植物
C.桑葉是家蠶的食物,桑樹的果實是一種鮮果,由子房發育而來
D.家蠶一生要經歷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蠶寶寶是幼蟲時期
10.(2025七下·義烏月考)如圖所示甲、乙分別為大葉黃楊植物體上保留頂芽和剪去頂芽的枝條。從枝條的發育情況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枝條更有利于開花結果
B.B乙枝條不利于開花結果
C.甲枝條由于保留了頂端優勢,不能產生側芽
D.乙枝條由于打破了頂端優勢,側枝較快發育
11.(2025七下·義烏月考)如圖表示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基本結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兩種種子的營養物質都儲存在④中
B.大豆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③
C.在玉米種子的縱切面上滴加碘液,變藍色的結構是⑥
D.兩種種子中的胚都由①②③組成
12.(2025七下·義烏月考)如圖是被稱為”免疫之工”的灰樹花,其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它多在夏秋季節生長,樹其他食用菌相似,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從外界吸收營養,對氮源物質需求較大。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生物分類上, 灰樹花是一種沒有細胞核的原核生物
B.細胞結構上, 灰樹花體內有葉綠體可制造營養物質
C.繁殖方式上, 灰樹花能利用孢子進行有性生殖
D.營養方式上, 灰樹花依賴現成有機物進行腐生生活
13.(2025七下·義烏月考)如圖所示為女性生殖系統的部分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產生卵細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是②
B.因病摘除③后,女性的第二性征會消失
C.精子和卵細胞結合的場所是④
D.胚胎發育的主要場所③
14.(2025七下·義烏月考)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的。用分子的相關知識解釋下列現象,正確的是(  )
A.變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能鼓起來,是由于分子受熱變大
B.金秋時節聞到菊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斷運動
C.水降溫會結冰,是因為結冰時水分子靜止不動
D.將石塊研磨成粉狀,是因為分子變小了
15.(2025七下·義烏月考)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詩詞里蘊含生物學現象。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枝條和綠葉是由芽發育而來的
B.“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鵲和蟬都是卵生,“金蟬脫殼”發生在蟬的幼蟲期
C.“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種子是被子植物生命的起點
D.“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水稻和蛙的生殖方式都屬于有性生殖
16.(2025七下·義烏月考)學完“被子植物一生”后,曉陽在姥姥的院子里種了兩株黃瓜,觀察并記錄其生長發育的過程。以下記錄中表述正確的是(  )
A.黃瓜是雌雄同株植物,可進行自花傳粉
B.黃瓜的花都是單性花,圖1中①花為雌花
C.黃瓜的果實有多枚種子,推測花中應該有多枚雌蕊
D.圖1中②花不能結出黃瓜,是因為花的結構中缺少雄蕊
17.(2025七下·義烏月考)剪下18厘米長的薄荷莖段,將莖段上方的切口剪成水平的,莖段下方的切口剪成斜向的,并去掉大部分葉片。將莖段下方插入水中,一段時間后生出新根,見到有新芽長出,即可移栽。下列關于薄荷扦插的方法,分析錯誤的是(  )
A.莖段上方的切口剪成水平的和去掉大部分葉片可減少水分蒸發
B.莖段下方的切口剪成斜向的可增加吸水面積
C.利用薄荷莖段扦插方式進行繁殖,屬于無性生殖
D.移栽成活后,新個體具有更大的變異性
18.(2025七下·義烏月考)如圖是“巴斯德著名的鵝頸瓶”實驗示意圖,A瓶、B瓶內都裝有肉湯。先進行甲組實驗,A瓶煮沸,B瓶不做處理。一段時間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鮮,另一瓶變質。接著,進行乙組實驗,將保鮮那瓶的瓶頸打斷,放在空氣中數日。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組實驗中仍保鮮的是B瓶
B.甲、乙兩組所控制的變量都是空氣
C.數日后,乙組瓶中的肉湯也變質了
D.該實驗證實了細菌是自然產生的
19.(2025七下·義烏月考)我國成功培育出全球首例克隆猴,是非人靈長類動物克隆技術的里程碑。分析圖中培育過程可知(  )
A.克隆后代的性別由受體動物決定
B.克隆猴的受精方式屬于體外受精
C.克隆猴的早期胚胎發育的營養來自母體
D.克隆猴的性狀與提供細胞核的供體動物相似
20.(2025七下·義烏月考)依據生物的某些特征,可以將我們學過的生物分成如圖所示的三個類群。下列有關圖示的描述錯誤的是(  )
A.類群1是病毒,它進入生物體可能會引起疾病
B.類群2屬于原核生物,其中有些種類可用于酸奶、泡菜的制作
C.類群3中既有單細胞生物,又有多細胞生物,但都是真核生物
D.類群1、2、3的共同點是:都不能利用無機物制造有機物
21.(2025七下·義烏月考)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如圖表示某地男女身高增長速度變化的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甲表示的是   (填“男”或“女”)性身高增長速度的變化曲線。
(2)甲和乙在青春期出現的外表上的不同變化稱為第   性征。
22.(2025七下·義烏月考)“超級細菌”曾一度引起人們關注。超級細菌是指因為抗菌藥物的濫用,使細菌的耐藥性不斷增強而出現的具有多重耐藥性質的細菌。如圖是研究人員首次拍攝到的攜帶NDM-1基因的“超級細菌”照片。請回答:
(1)細菌按形態不同可分為三類,圖中的超級細菌屬于   菌。
(2)超級細菌與酵母菌都是單細胞生物,兩者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   。
23.(2025七下·義烏月考)為檢測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可進行居家抗原檢測(檢測部位如圖中①)、集中核酸檢測(檢測部位如圖中②),抗原檢測是檢測人體是否帶有新冠病毒的   ,核酸檢測是檢測人體是否帶有新冠病毒的   。(均填字母代號)
A.細胞壁 B.蛋白質 C.細胞膜 D.遺傳物質 E.細胞核
24.(2025七下·義烏月考)大蒜鱗莖(莖的一種)就是大蒜的蒜頭,大蒜蒜瓣又叫鱗莖。大蒜田地中忘記抽薹后,在蒜薹上也能開花,結出種子(小蒜瓣)。小蒜瓣與蒜頭一樣,都可以種植并發育稱為大蒜植株的。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利用小蒜瓣培育大蒜植株屬于   (選填“有性”或“無性”)生殖,利用蒜頭培育大蒜植株的優點是   。
25.(2025七下·義烏月考)青藏高原有一種蝙蝠蛾,它的幼蟲生活在地下,喜食頭花蓼等植物的根。當幼蟲感染了某種真菌后會僵硬而死,繼而真菌菌柄從它的頭部長出,吸食蟲體營養。這就是冬蟲夏草。根據資料及圖回答問題:
(1)蝙蝠蛾一生經歷受精卵、幼蟲、   、成蟲(蛾)四個階段。
(2)它跟蝗蟲的發育方式是否一樣   。(選填“是”或“否”)
26.(2025七下·義烏月考)如圖所示為某類生物生殖和發育過程的示意圖,①②③代表生殖和發育過程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細胞C是人體新生命的起點,即   。
(2)若成熟的生物體為西瓜,則過程①表示   ,在此之前還需要完成的生理過程是   。
(3)若成熟的生物體為雞,則受精方式為   。
27.(2025七下·義烏月考)下列是生殖發育有關的示意圖,請分析作答:
(1)甲、乙兩圖反映了昆蟲的發育過程,其中圖乙屬于   發育。
(2)丙圖中新生命與母體可通過圖中1   (填寫名稱)進行物質交換。
(3)丁圖中表現了綠色開花植物受精的過程,以下結構可出現在該圖中的有   。
A.胚珠 B.受精卵 C.胚 D.精子 E.胚芽
(4)蓮農常用藕來繁殖蓮,這種繁殖方式屬于   繁殖。
28.(2025七下·義烏月考)大豆是一年生的被子植物,請你利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1是大豆的種子,其營養成分主要儲存在   (填名稱)。
(2)圖2是大豆的幼苗,對應圖5中   (選填“甲”“乙”“丙”或“丁”)階段。
(3)圖4中的一個大豆豆莢即一個果實,它是由圖3豆花中的   發育而來的。一個豆莢中含有多粒豆子,則說明一個子房中含有   。
29.(2025七下·義烏月考)2021年12月9日,“太空教師”王亞平第二次進行太空授課,她在水膜表面貼上她與女兒一起做的一朵花后,花朵絢麗盛開,而水膜也依然完好,如圖甲所示,這表明分子之間存在   。她在往制作好的水球內注入少量藍色顏料,水球很快變成了一個藍色水球,如圖乙所示,這表明   。(從分子運動理論角度分析)
30.(2025七下·義烏月考)已知:維生素C能使高錳酸鉀紫色溶液褪色,小育利用維生素C的這個性質比較食品中維生素C的含量,進行如下研究,實驗操作如圖及記錄結果如下表。
實驗序號 甲 乙 丙 丁 戊
所加樣品 鮮榨的 獼猴桃汁 鮮榨的 橙汁 鮮榨的 西紅柿汁 加熱后冷卻至室溫的鮮榨 西紅柿汁 放置12小時的西紅柿汁
褪色時所滴加 6 8 11 14 15
請回答:
(1)西紅柿是由花中的   (填結構名稱)發育而來。
(2)實驗甲至丁中,維生素C的含量最高的是   。
(3)由   兩組實驗現象判斷,飲用果汁時需要榨汁后及時飲用。
31.(2025七下·義烏月考)霉菌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一旦由合適的環境,就會大量繁殖,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響呢?小科對此探究,實驗過程如下。
組別 A B C
處理 干燥環境 潮濕環境 潮濕環境
方法 將烤干的饅頭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緊袋口,放在溫暖環境里 將濕潤的饅頭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緊袋口,放在溫暖環境里 將①的饅頭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緊袋口,放在②環境里
實驗結果 (一周后觀察) 不發霉 發霉 發霉
分析實驗,回答:
(1)A與B的對照實驗中,實驗變量是水分;通過對照,小科想探究的問題是   ?
(2)為了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小科設計的C組實驗與B組實驗形成對照,C組中的①、②條件分別是   和   。
32.(2025七下·義烏月考)種子休眠時不能萌發。為研究解除慈姑種子休眠的方法,對其進行變溫處理或鹽酸浸泡處理后放入發芽箱中,一段時間后得到實驗數據如下。
溫度/℃ 萌發率/%
20/15 7.95
25/20 19.12
30/25 10.95
35/30 4.62
40/35 4.91
備注:變溫處理(20/15)指將種子環境溫度控制在20℃、15℃下各8小時循環重復6次;鹽酸浸泡
處理指將種子浸在不同濃度的鹽酸溶液中2小時后再取出漂洗干凈。
(1)實驗時各組均使用200粒種子,并設置4次重復實驗,其目的是   。
(2)根據實驗數據,解除慈姑種子休眠的最佳處理方法是   。
33.(2025七下·義烏月考)苦瓜在種植生產中對種子的活力要求較高,赤霉素能使種子提早結束休眠,提高發芽率。某科研小組對此進行了研究,實驗步驟如下。
組別 赤霉素濃度(毫克/升) 發芽種子數(粒) 發芽率(%)
A 0 103 68.6
B 50 105 70.0
C 100 118 78.6
D 500 122 81.3
E 1000 120 80.0
步驟1:選擇一定數量、大小相近、用清水浸泡過的苦瓜種子,用濾紙吸干種子表面的水分,隨機平均分為5組,標為A、B、C、D、E。
步驟2:將B、C、D、E4組種子分別浸泡在濃度為50毫克/升、100毫克/升、500毫克/升、1000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中4小時,A組種子用清水浸泡4小時,均放置在溫度為30℃的環境中。
步驟3:取出苦瓜種子,用清水洗凈,置于鋪好濕潤濾紙的培養皿中,于30℃的培養箱中進行培養。48小時后檢查種子發芽情況,并統計發芽數。
(1)步驟1中用濾紙吸干種子表面水分的目的是:   。
(2)上表是科研小組獲得的有關赤霉素溶液對苦瓜種子萌發影響的數據。小明從數據分析得出:處理苦瓜種子最佳赤霉素溶液為500毫克/升。你贊同嗎?并說明理由。   
34.(2025七下·義烏月考)甘草是中醫中比較常見的一種中藥材,資料顯示甘草的酒精浸出液對細菌生長起抑制作用。某學習小組的同學,設計實驗探究“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對細菌生長的抑制作用”。
(1)選用一定量的甘草,將其干燥粉碎,再加入酒精,室溫浸泡三天,過濾,得到甘草酒精浸出液,并配制質量分數分別為1%,2%,4%,8%的甘草酒精浸出液;
(2)取5個滅菌后的培養皿,編號后,先放入相同體積的106個/毫升的大腸桿菌培養基,再在培養皿中滴入0.1毫升的不同質量分數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將它們放在37℃的恒溫箱中培養24小時。結果記錄如下:
培養皿編號 1 2 3 4 5 6 7
甘草酒精浸出液的質量分數 0 1% 2% 4% 8% 16% 32%
抑菌圈直徑(mm) 0 2.88 4.25 6.01 5.99 6.00 6.01
查閱資料:酒精露置在空氣中很容易揮發,酒精對某些細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根據以上實驗,請回答:
(1)實驗中是通過觀察   來說明甘草的抑菌作用。
(2)實驗中盛有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甘草酒精浸出液的培養皿必須加蓋,其原因是   。
(3)實驗中設置第1組對照實驗的目的是   。
(4)實驗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
35.(2025七下·義烏月考)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分子的性質”,請回答下列問題:(氨氣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能使無色酚酞變紅色)
(1)【進行實驗】圖Ⅰ是課本中某個探究實驗,幾分鐘后該實驗中可以看到的現象是   ;通過該實驗可以得出   。
【實驗改進】老師對圖Ⅰ所示的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Ⅱ所示),并進行了以下操作;
①取一長條形濾紙,等距離滴加無色酚酞試液;②將滴加了無色酚酞試液的長條形濾紙放入一潔凈的試管中,并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③向脫脂棉上滴加幾滴濃氨水。
(2)【分析討論】按照改進實驗,幾分鐘后觀察到的現象是   。
【拓展延伸】同學們經過討論后認為,圖Ⅰ、圖Ⅱ所示裝置雖能證明分子的性質,但不能證明影響分子性質的因素,于是又設計了如圖Ⅲ所示的裝置。
在U形管的兩個管口分別放入卷成筒狀的棉紗布,并用橡皮塞塞緊。用注射器吸取2mL酚酞試液從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紗布上,使其濕潤,從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濃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組裝好另一套相同的裝置,將其中一套裝置的下端放入熱水中,并同時向兩支U形管中注入濃氨水。
(3)按照圖Ⅲ所示的裝置進行操作,幾分鐘后看到的現象是   ,該現象說明了   。
(4)圖Ⅲ所示的實驗方法相對于圖Ⅰ所示的實驗方法,具有哪些優點:   。
36.(2025七下·義烏月考)興趣小組同學為探究“不同濃度的重金屬污染液對水稻種子萌發是否有影響”,進行了如下實驗:
【方法和步驟】
①采集重金屬污染液500mL,用蒸餾水將其逐級稀釋10、102、103、104倍,獲得4種不同濃度的重金屬溶液;②取4只相同培養皿,分別編號為甲、乙、丙、丁,墊上紗布,加入等體積的不同濃度重金屬污染液,浸潤紗布;③挑選好籽粒飽滿、大小相似的水稻種子200粒,隨機均分成4組,分別均勻放入上述4只培養皿的紗布上;④將4只培養皿置于25℃恒溫培養箱內,每天給它們補充等量、相應濃度的重金屬污染液。
【統計和分析】
(1)一段時間后,統計各組水稻種子的   ,進行比較。
【預測結果】
(2)如果重金屬污染液對水稻種子的萌發有抑制作用,實際結果應是   。
【反思評價】
(3)實驗方案存在缺陷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青春期的變化
【解析】【分析】(1)青春期男生女生的正常生理現象:男生出現遺精,女生出現月經。
(2)兩性生殖器官差異出現的時期:在胚胎期就已形成,屬于第一性征。
(3)男女生進入青春期的時間差異:女生一般比男生早 2 年左右進入青春期。
(4)青春期性意識萌動的性質:是正常的心理現象。
【解答】A、進入青春期,由于性激素的分泌,男孩和女孩出現了一些正常的生理現象,如男生出現遺精,女生出現月經,A正確。
B、進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也都迅速發育,出現兩性生殖器官的差異不是在青春期,B錯誤。
C、一般情況下男生進入青春期比女生晚2年左右,C錯誤。
D、青春期開始性意識的萌動,屬于正常的心理現象,D錯誤。
故答案為:A。
2.【答案】B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真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1)細菌是一類沒有成形細胞核的單細胞生物,屬于原核生物。絕大多數細菌營寄生或腐生生活。細菌通過分裂的方式進行傳宗接代。
(2)酵母菌、霉菌、蘑菇等都是常見的真菌,都具有真正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真菌營寄生或腐生生活,在環境適宜的情況下,大多數真菌的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解答】A、酵母菌具有細胞核,屬于真核細胞,A錯誤。
B、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稱為無性生殖;圖2所示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屬于無性生殖,B正確。
C、青霉常為絲狀的有機體,為多細胞的;該微生物是單細胞的,C錯誤。
D、該微生物屬于單細胞生物,細胞結構具有細胞壁和液泡,但沒有葉綠體,不屬于植物細胞(單細胞植物一般都具有葉綠體),D錯誤。
故答案為:B。
3.【答案】D
【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扦插:是剪取植物的莖、葉、根、芽等,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種,使之成為獨立的新植株,一般不會使一株植物上出現兩種性狀。
(2)壓條:是將植物的枝、蔓壓埋于濕潤的基質中,待其生根后與母株割離,形成新植株的方法 ,也難以讓一株植物上呈現兩種不同表現。
(3)分根:是分割根的一部分埋入地中以進行繁殖的方法,同樣不會造成一株植物上有兩種不同特征。
(4)嫁接:把一種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種植物的莖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兩個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株。接穗會保持原來的性狀,所以能讓一株植物上出現不同性狀,比如一棵樹上開不同顏色花。
【解答】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能夠保持植株的優良特性,又能加快開花結實,所以,被廣泛地應用于花卉和果樹的栽培中。小科春節去余杭超山賞梅,發現一株梅花出現了兩種顏色,小科想到的處理方法是嫁接。所以AB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4.【答案】A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
【解析】【分析】構成物質的分子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從而產生擴散現象。
【解答】試紙逐漸變紅,說明氨氣分子進入到了另一只錐形瓶中,這是擴散現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5.【答案】A
【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花的結構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花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吸引傳粉者。花朵會產生花粉,花粉是它們繁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解答】A、植物的顏色除了能夠裝飾這個美麗的世界外,有些植物的花顏色鮮艷主要是為了吸引昆蟲,便于繁殖后代;故A錯誤;
B、雌蕊的柱頭成羽毛狀,更有利于接受花粉從而提高成功率;故B正確;
C、精子長長的尾是為了移動,與卵細胞相遇,從而完成受精;故C正確;
D、受精卵早期分裂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來源于卵細胞的卵黃;故D正確;
故答案為:A。
6.【答案】B
【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1)試管嬰兒是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的俗稱。
(2)受精作用在女性的輸卵管內進行。
【解答】A:男性的生殖系統主要由睪丸、附睪、輸精管、精囊腺、陰莖、陰囊等構成,每一部分各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睪丸,也是男性的性腺,睪丸能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A錯誤。
B:自然的受精作用發生在女性的輸卵管內,B正確。
C: 胎兒時期的呼吸,是通過血液從胎盤處獲得氧氣。胎兒在母親的子宮內成長,是靠著母體內的胎盤及臍帶來供給他、(她)所需的氧氣和營養,C錯誤。
D:試管嬰兒技術是取來自父方的精子和母方的卵細胞,采用人工的技術使其結合在一起,形成受精卵,等其在試管中發育至一定程度,再將其移植至女性子宮內培育,由此可知,此過程經過有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故是有性生殖,D錯誤。
故選B。
7.【答案】D
【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一朵發育完全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基本結構。雄蕊包括花藥和花絲,花藥里有花粉;雌蕊包括柱頭、花柱和子房,子房里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細胞。
2、一朵花經過傳粉和受精過程后,雌蕊的子房繼續發育,最終發育成果實,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
3、圖中的①是柱頭,②是花柱,③是子房,④是雌蕊,⑤是花藥,⑥是花絲,⑦是雄蕊,⑧是卵細胞,⑨是胚珠,A是自花傳粉。
【解答】A、圖中桃的生殖經過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屬于有性生殖,A錯誤。
B、④雌蕊和⑦雄蕊是桃花中最重要的結構,因為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直接關系,B錯誤。
C、過程A表示桃花進行異花傳粉,這一過程主要借助昆蟲來完成,C錯誤。
D、③是子房,受精后會發育成果實即桃子,D正確。
故答案為:D。
8.【答案】D
【知識點】結構與層次
【解析】【分析】(1)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
(2)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組織,這是動植物組織形成的基礎。植物的保護組織如番茄表皮,動物的結締組織如血液,都屬于組織層次。器官是由不同組織構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植物的葉、花、種子和人體的心臟、血管都符合器官的定義。
【解答】A、組織的形成是細胞分化的結果,A正確。
B、番茄的表皮屬于保護組織,動物的血液屬于結締組織,B正確。
C、植物的葉、花、種子和人體的心臟、血管都是由不同組織構成的,屬于器官,C正確。
D、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動植物共有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D錯誤。
故答案為:D。
9.【答案】D
【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昆蟲的發育為變態發育,分為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兩種方式。(1)完全變態
蜜蜂、家蠶等昆蟲的發育要經過受精卵、幼蟲、蛹、成蟲4個時期,而且幼蟲和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有明顯的差異,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完全變態.下圖為家蠶的完全變態發育過程。
(2)不完全變態
不完全變態是指蟋蟀、螻蛄、螳螂等昆蟲的一生經歷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而且幼蟲和成蟲的形態結構非常相似,生活習性也幾乎一致的發育過程.幼蟲又稱為若蟲.圖為蝗蟲一生的發育過程。
【解答】A、魚類一生離不開水,水中受精,水中發育,A正確。
B、水稻在春末夏初播種,水稻是單子葉植物,B正確。
C、桑葉是家蠶的食物,桑樹的果實是一種鮮果,由子房發育而來,C正確。
D、家蠶一生要經歷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屬于完全變態發育,蠶寶寶是幼蟲時期,D錯誤。
故答案為:D。
10.【答案】D
【知識點】芽的發育
【解析】【分析】頂端優勢的概念:頂芽優先生長,抑制側芽生長發育的現象。
產生頂端優勢的原因: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積累在側芽部位,使側芽部位生長素濃度過高,抑制側芽生長 。
打破頂端優勢的方法:去除頂芽,可促進側芽生長。
【解答】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頂芽對側芽有一定的制約關系,當頂芽生長旺盛時,側芽的生長就會受到抑制,這種現象叫做頂端優勢。題干中甲、乙分別為大葉黃楊植物體上保留頂芽和剪去頂芽的枝條,從枝條的發育情況分析乙枝條由于打破了頂端優勢,側枝較快發育,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11.【答案】C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
【解析】【分析】1、菜豆種子的結構包括胚和種皮;玉米種子的結構包括種皮、胚和胚乳。它們的胚都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不過菜豆種子的子葉2片,肥厚,貯存著豐富的營養物質;玉米種子的子葉1片,營養物質貯存在胚乳里。
2、圖中,①胚軸、②胚根、③胚芽、④子葉、⑤種皮、⑥胚乳。
3、種子萌發過程中,胚根發育成根,胚芽發育成莖和葉,胚軸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子葉提供或轉運營養物質。
【解答】A、菜豆種子的營養物質貯存在子葉里,玉米種子的營養物質貯存在胚乳里,A錯誤。
B、大豆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①胚根,發育成根,B錯誤。
C、淀粉遇碘液變藍色,在玉米種子的縱切面上滴加碘液,變藍的結構是⑥胚乳,胚乳中含有豐富的淀粉,C正確。
D、新植物的幼體是胚,由①胚軸、②胚根、③胚芽、④子葉組成,D錯誤。
故答案為:C。
12.【答案】D
【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1、真菌有單細胞的個體,也有多細胞的個體.真菌的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多細胞的真菌由細胞形成菌絲.有些菌絲位于營養物質的上面,稱為直立菌絲;有些菌絲深入到營養物質內部,稱為營養菌絲.
2、真菌的細胞內沒有葉綠體,只能靠獲取現成的有機物生活,為異養生物,又可分為寄生和腐生兩種方式.
3、真菌是通過產生大量的孢子來繁殖后代的。
【解答】A、灰樹花是真菌,真菌的細胞中有完整的細胞核,所以在生物分類上,灰樹花是一種有細胞核的真核生物,A錯誤。
B、在細胞結構上,灰樹花是真菌,細胞中不具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需要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生活,B錯誤。
C、灰樹花是真菌,真菌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繁殖,孢子的產生過程中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C錯誤。
D、營養方式上,灰樹花需要現成的有機物進行腐生生活,可以將動植物殘骸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屬于分解者,營養方式是異養,D正確。
故答案為:D。
13.【答案】D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1)女性生殖系統主要結構包括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等,各有不同功能。卵巢是女性主要生殖器官,能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輸卵管是受精場所。子宮是胚胎發育主要場所。
(2)觀圖可知:①卵巢、②輸卵管、③子宮、④陰道。
【解答】AB、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產生卵細胞(屬于生殖細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第二性征要在進入青春期后,在性激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刺激下才表現出來。可見,如果因病摘除③子宮后,該女性的卵巢正常,第二性征也不會消失,AB錯誤。
C、④是陰道,而②輸卵管是受精作用的場所,B錯誤。
D、胚胎發育的場所是結構③子宮,D正確。
故答案為:D。
14.【答案】B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分子間有間隔,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
【解答】A、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能鼓起來,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間間隔變大,故A錯誤;
B、金秋時節聞到菊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B正確;
C、水降溫會結冰,分子間的無規則運動變慢,但分子不會靜止,故C錯誤;
D、石塊研磨成粉狀,還是由分子組成的顆粒,不能說明分子變小,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5.【答案】C
【知識點】芽的發育;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枝條是芽發育成的:
莖是多數植物地上部分的枝干,連接著根和葉.著生葉和芽的莖通常稱為枝或枝條
2、頂端優勢:
植物的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生長受抑制的現象,或植物的頂芽生長對側芽的萌發和側枝生長的抑制作用。
【解答】A、芽按照將來發育成什么分為葉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種,將來發育成枝和葉的芽叫葉芽(或枝芽);將來發育成花的芽叫花芽;既能發育成葉又能發育成花的芽叫混合芽。葉芽(或枝芽)的結構和發育,生長點:發育成新的芽結構,葉原基:發育成幼葉;幼葉;發育成葉;芽原基發育成側芽;芽軸:發育成莖。所以萬千枝條及其綠葉,是由植物體的芽發育而來,A正確。
B、蟬屬于節肢動物,鵲是鳥類,蟬和蟬都是卵生,蟬體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隨幼蟲身體的生長而長大,在幼蟲期有蛻皮現象,B正確。
C、“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受精卵是被子植物生命的起點,所以用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C錯誤。
D、青蛙屬于兩棲動物為雌雄異體,體外受精,精子和卵細胞在水中結合形成受精卵,水稻用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生命的起點是受精卵,所以水稻和蛙的生殖方式都屬于有性生殖,D正確。
故答案為:C。
16.【答案】B
【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花的類型:單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和兩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 ;雌雄同株(同一植株上既有雄花又有雌花)和雌雄異株。
(2)傳粉:自花傳粉(花粉落到同一朵花雌蕊柱頭上)和異花傳粉(花粉落到另一朵花雌蕊柱頭上) 。
(3)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一朵花經過傳粉受精后,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 。
(4)圖中,①是雌花、②是雄花、③是子房。
【解答】A、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傳粉,有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兩種方式;一朵花的花粉,從花藥散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頭上的傳粉現象叫自花傳粉。黃瓜的花是單性花,只能進行異花傳粉,不能進行自花傳粉,A錯誤。
B、在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的花叫單性花,單性花分為雌花和雄花。 黃瓜的花是單性花,圖1中①花為雌花,B正確。
C、胚珠發育成種子,黃瓜的果實有多枚種子,是因為雌蕊的子房里有多個胚珠,C錯誤。
D、圖1中②是雄花,不能結出黃瓜,是因為花的結構中缺少雌蕊,D錯誤。
故答案為:B。
17.【答案】D
【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 營養繁殖是植物繁殖方式的一種,不通過有性途徑,而是利用營養器官:根、葉、莖等繁殖后代。營養繁殖能夠保持某些栽培物的優良性征,而且繁殖速度較快。主要有分根、壓條、葉插、芽葉插、扦插、嫁接等。
【解答】A. 莖段上方的切口剪成水平的和去掉大部分葉片可減少水分蒸發 ,A正確;
B. 莖段下方的切口剪成斜向的可增加吸水面積 ,B正確;
C. 利用薄荷莖段扦插方式進行繁殖,屬于無性生殖 ,C正確;
D. 扦插屬于營養繁殖,具有繁殖速度快,能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等特點,所以移栽成活后,新個體不具有更大的變異性,D錯誤;
故答案為:D
18.【答案】C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A.沒有細菌的更容易保鮮;
B.根據圖片分析其中探究的變量;
C.有細菌就會變質;
D.根據實驗的現象分析肉湯腐敗的原因。
【解答】A.甲組中A瓶煮沸,原有細菌被殺死,所以仍保鮮的是A瓶,故A錯誤。
B.甲組中A瓶煮沸,B瓶不做處理,變量為細菌;將未變壞的A瓶頸打斷后,空氣中的細菌進入了肉湯,并大量繁殖,使肉湯變質,變量也是細菌,故B錯誤;
C.乙組中瓶頸打斷后進入細菌,則乙組瓶中的肉湯也變質了,故C正確。
D.該實驗證實肉湯的腐敗是由來自空氣中的細菌造成的,故D錯誤。
故選C。
19.【答案】D
【知識點】動物克隆技術的進展
【解析】【分析】(1)(1)克隆的概念: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體細胞進行的無性繁殖。
克隆過程中遺傳物質的來源:克隆后代的遺傳物質主要來自提供細胞核的供體。
克隆后代發育過程中的營養來源:早期胚胎發育營養來自去核卵母細胞細胞質中的營養物質,植入受體后營養來自受體母體。
(2)細胞核能夠控制細胞的代謝和遺傳,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在細胞的代謝、生長、分化中起著重要作用,是遺傳物質的主要存在部位。
【解答】A、克隆后代的基因全部來自供核動物,其性別由供核動物決定,A錯誤。
B、克隆是無性繁殖,不經過受精作用;克隆猴的培育過程大致如下:科學家將供核母猴的體細胞的細胞核移入供卵細胞母猴的去核的卵細胞中形成“融合細胞”,“融合細胞”發育成胚胎并移入代孕母猴的子宮中,最終代孕母猴產下了克隆猴,整個過程中,沒有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B錯誤。
C、卵母細胞為克隆后代的早期胚胎發育初期提供了營養,植入受體動物后,營養物質才來自受體動物,C錯誤。
D、由于遺傳信息在細胞核中,故克隆動物與供核個體的性狀相似,D正確。
故答案為:D。
20.【答案】D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以看出:類群1沒有細胞結構,應是病毒;類群2有細胞結構,無成形的細胞核,應該是細菌;類群3有細胞結構,有成形的細胞核,可以是真菌、植物和動物。真菌和細菌的細胞中沒有葉綠體,要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生成。
【解答】A、類群1是無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它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故A正確;
B、類群2有細胞結構,無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其中有些種類可用于酸奶、泡菜(乳酸菌)的制作,故B正確;
C、類群3是有成形的細胞核的生物,其中既有單細胞生物如酵母菌,又有多細胞生物如霉菌,故C正確;
D、類群3中的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直接利用無機物制造有機物,故D錯誤。
故答案為:D。
21.【答案】男;二
【知識點】青春期的變化
【解析】【分析】人的一生大致要經歷嬰幼兒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等時期。
【解答】(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個顯著特點,由圖可知,進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身高生長速度開始加快。女孩比男孩進入青春期要早,可見曲線甲表示的是男身高生長速度的變化曲線。
(2)進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發育,第一性征是指男女性器官的差異,男性的睪丸和女性的卵巢能產生生殖細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進第二性征的出現,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現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別差異,如男孩出現陰毛、腋毛、胡須以及喉結突出等,還出現聲音變粗的變聲現象等,并首次出現遺精。女孩出現陰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寬大和乳腺發達等,并出現月經。
22.【答案】(1)桿
(2)有無成形的細胞核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1、細菌的種類是根據細菌的形態來進行分類的,分為桿菌、球菌、螺旋菌。
2、細菌是單細胞個體,其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部分構成,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區,這是細菌的基本結構,是所有細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細菌除具有這些基本結構外,還有一些特殊結構,如有些細菌細胞壁外有莢膜,有些生有鞭毛。
【解答】(1)細菌按形態不同可分為三類:球菌、桿菌和螺旋菌,圖中的超級細菌呈桿形,為桿菌。
(2)細菌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部分構成,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酵母菌是常見的單細胞真菌,它的細胞呈橢圓形,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 因此,兩者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
(1)細菌按形態不同可分為三類:球菌、桿菌和螺旋菌,圖中的超級細菌呈桿形,為桿菌。
(2)細菌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部分構成,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酵母菌是常見的單細胞真菌,它的細胞呈橢圓形,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 因此,兩者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
23.【答案】B;D
【知識點】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
【解析】【分析】(1)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特殊生物,只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個體非常小,比細菌還小得多,只能用納米來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態結構,病毒的形態多樣,有球形,桿形,蝌蚪形等。
(2)抗原是能夠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新冠病毒的蛋白質外殼可以作為抗原,能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反應。
(3)圖中:①蛋白質外殼、②內部遺傳物質。
【解答】病毒無細胞結構,只由①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②遺傳物質組成。檢測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可進行居家抗原檢測(檢測部位如圖中①)、集中核酸檢測(檢測部位如圖中②),因此,抗原檢測是檢測人體是否帶有新冠病毒的蛋白質,核酸檢測是檢測人體是否帶有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
24.【答案】有性;繁殖速度快,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
【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有性生殖: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
(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無性生殖的優點包括繁殖速度快,能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等。
【解答】根題干描述,小蒜瓣屬于種子,種子的胚是由受精卵發育成的,因此利用小蒜瓣培育大蒜植株的生殖方式,經過精卵的結合,屬于有性生殖。大蒜蒜頭屬于鱗莖的一部分,利用大蒜蒜頭繁殖屬于無性生殖,其優點是繁殖速度快,保持了親本的優良性狀。
25.【答案】(1)蛹
(2)否
【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
【解析】【分析】1、昆蟲的發育包括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不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
2、綠色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構成。
【解答】(1)從圖中看出,蝙蝠蛾的發育過程經過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屬于完全變態發育。
(2)蝗蟲的發育經過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所以蝙蝠蛾和蝗蟲的發育方式不一樣。
(1)從圖中看出,蝙蝠蛾的發育過程經過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屬于完全變態發育。
(2)蝗蟲的發育經過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所以蝙蝠蛾和蝗蟲的發育方式不一樣。
26.【答案】(1)受精卵
(2)受精;傳粉
(3)體內受精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新生命的起點:對于有性生殖的生物,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點,它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卵巢是女性的性腺,也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卵巢能產生卵細胞并分泌雌性激素;新生命的發育都是從受精卵的分裂開始的。父方提供的生殖細胞是A精子,母方提供的生殖細胞是B卵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細胞C是受精卵。
(2)植物的生殖過程:被子植物生殖要經過傳粉和受精過程。傳粉是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受精是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
(3)鳥類的受精方式:鳥類是體內受精,即精子和卵細胞在雌鳥體內結合形成受精卵。
【解答】(1)父方提供的生殖細胞是A精子,母方提供的生殖細胞是B卵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細胞C是受精卵。
(2)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則過程①表示受精,植物體要經過傳粉和受精才能形成果實和種子。
(3)雞屬于鳥類,鳥類是體內受精,卵生。
(1)父方提供的生殖細胞是A精子,母方提供的生殖細胞是B卵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細胞C是受精卵。
(2)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則過程①表示受精,植物體要經過傳粉和受精才能形成果實和種子。
(3)雞屬于鳥類,鳥類是體內受精,卵生。
27.【答案】完全變態;胎盤;ABD;營養
【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昆蟲的變態發育分為完全不同發育和不完全不同發育;完全變態發育過程為:a卵→b幼蟲→c蛹→d成蟲(例如:家蠶、蜜蜂、菜粉蝶、蚊、蠅);不完全變態發育過程為:A卵→B幼蟲→C成蟲(例如:蝗蟲、螳螂、螻蛄、蟋蟀)。
(2)圖丙:1是胎盤、2是臍帶、3是胎兒。
(3)丁圖:①是柱頭、②是花柱、③是子房壁、④是胚珠。
(4)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叫做有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直接發育成新個體的叫做無性生殖。嫁接、扦插、壓條都是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答】(1)圖甲的發育經歷了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是不完全變態發育。圖乙發育經歷了卵→幼蟲→蛹一成蟲四個階段,是完全變態發育,比圖甲多了一個蛹期。故其中圖乙屬于完全變態發育。
(2)丙圖顯示: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獲得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體外的。
(3)綠色開花植物要形成果實和種子,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丁圖表示雙受精過程。花粉成熟后散落出來落到雌蕊柱頭上,在柱頭黏液的刺激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同時,花粉管中的兩個精子隨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花粉管頂端破裂,兩個精子釋放出來,一個精子與胚珠中的卵細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個精子與胚珠中的兩個極核相融合,形成受精極核。這種受精方式屬于雙受精。可見ABD均出現在丁圖中。
(4)用種藕繁殖蓮,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是由母體直接發育成新個體的繁殖方式,屬于無性繁殖。蓮藕是植物的莖,莖屬于植物體三大營養器官(根、莖、葉),所以這種繁殖方式又屬于無性繁殖中的營養繁殖。
28.【答案】(1)子葉
(2)乙
(3)子房;多粒(個)胚珠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大豆種子結構:大豆是雙子葉植物,種子包括種皮和胚,胚由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組成,子葉儲存營養物質。(2)植物生命周期:植物生命周期包括種子萌發、幼苗生長、開花結果、衰老死亡等階段。
(3)①胚軸、②胚根、③種皮、④胚芽、⑤子葉;圖2中,A是葉、B是連接根和莖的部分、C是根;圖3是花;圖4是果實和種子;圖5中由于丁指向死亡,故甲代表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種子的萌發、乙表示植株的生長、丙表示開花和結果。
【解答】(1)大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子葉中。
(2)圖5中由于丁指向死亡,故甲代表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種子的萌發、乙表示植株的生長、丙表示開花和結果。因此,大豆的幼苗,對應圖5中乙表示植株生長階段。
(3)果實種子形成過程如圖:
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一個豆莢中含有多粒豆子,則說明一個子房中含有多粒胚珠。
(1)大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子葉中。
(2)圖5中由于丁指向死亡,故甲代表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種子的萌發、乙表示植株的生長、丙表示開花和結果。因此,大豆的幼苗,對應圖5中乙表示植株生長階段。
(3)果實種子形成過程如圖:
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一個豆莢中含有多粒豆子,則說明一個子房中含有多粒胚珠。
29.【答案】引力;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間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很多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分之間同時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基本屬性,與物體的狀態、形狀、溫度、所處的空間位置的變化無關。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不隨物質的質量或體積的變化而變化。
【解答】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所以花朵絢麗盛開,水膜依然完好。
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運動,所以水球很快變成了一個藍色水球。
30.【答案】(1)子房
(2)鮮榨的獼猴桃汁
(3)丙、戊
【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植物果實的形成:在植物的生殖過程中,花經過傳粉受精后,子房發育成果實 。
(2)維生素 C 含量的檢測原理:維生素 C 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在高錳酸鉀溶液濃度和體積相同的情況下,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所需樣品汁液滴數越少,說明該樣品中維生素 C 含量越高。
(3)對照實驗是指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對照實驗一般要遵循對照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設置重復實驗等。
【解答】(1)受精完成后,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西紅柿是由花中的子房發育而來。
(2)使等量濃度相同的紫色高錳酸鉀褪色時,使用滴數越少的果蔬的維生素C含量越高。所以實驗甲至丁中,維生素C的含量最高的是鮮榨的獼猴桃汁。
(3)丙和戊作對照,其變量是放置時長,放置時間越長果汁內的維生素C含量越少。所以由丙和戊兩織實驗現象判斷,飲用果汁時需要榨汁后及時飲用。
(1)受精完成后,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西紅柿是由花中的子房發育而來。
(2)使等量濃度相同的紫色高錳酸鉀褪色時,使用滴數越少的果蔬的維生素C含量越高。所以實驗甲至丁中,維生素C的含量最高的是鮮榨的獼猴桃汁。
(3)丙和戊作對照,其變量是放置時長,放置時間越長果汁內的維生素C含量越少。所以由丙和戊兩織實驗現象判斷,飲用果汁時需要榨汁后及時飲用。
31.【答案】(1)水分對霉菌的生活有影響嗎?
(2)濕潤;寒冷(低溫)
【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1)對照實驗原理: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通過設置對照實驗,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實驗變量對研究對象的影響。
(2)變量分析:在 A 與 B 的對照實驗中,唯一不同的條件是水分(A 是干燥環境,B 是潮濕環境),所以探究的是水分對霉菌生活的影響;在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時,需要以溫度為變量設置對照實驗,其他條件應與對照組(B 組)保持一致。
(3)實驗設計目的:通過設置不同的實驗組,觀察霉菌的生長情況,從而確定非生物因素(水分、溫度等)對霉菌生活的影響。
(4)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步驟有:制作培養基→對培養基進行高溫滅菌→接種→恒溫培養。【解答】(1)A與B除水分外,其他實驗條件都相同。因此A與B的對照實驗中,實驗變量是水分。通過A、B對照,探究的問題是水分對霉菌生活有影響嗎?
(2)組實驗與B組實驗是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故除溫度條件外其他條件要相同且適宜,則C組中的①、②的條件分別是濕潤和低溫。
(1)A與B除水分外,其他實驗條件都相同。因此A與B的對照實驗中,實驗變量是水分。通過A、B對照,探究的問題是水分對霉菌生活有影響嗎?
(2)組實驗與B組實驗是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故除溫度條件外其他條件要相同且適宜,則C組中的①、②的條件分別是濕潤和低溫。
32.【答案】(1)多次實驗,避免實驗偶然性,為了獲得普遍規律
(2)用10%的鹽酸浸泡處理后放入25/20溫度條件下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種子的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
(2)實驗設計原則:在科學實驗中,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可靠、更具說服力,常采用多次重復實驗的方法。其目的是減少偶然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避免因個別特殊情況導致錯誤結論,從而更準確地揭示普遍規律。從給出的發芽率 - 鹽酸濃度關系圖中,可觀察到不同鹽酸濃度下種子的發芽率變化情況。結合實驗中不同溫度處理等條件,需要找到使種子發芽率最高的處理組合,以此確定解除種子休眠的最佳方法。
【解答】(1)實驗時各組均使用200粒種子,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誤差。因此用多粒種子做實驗是為了可增加實驗的可靠性,避免偶然性,增強實驗的準確性。重復4次實驗求平均值,可減小誤差。
(2)據曲線圖可見:在鹽酸濃度為10%的條件下,慈姑種子發芽率最高。在溫度為25/20的條件下,慈姑種子發芽率最高。因此可用10%的鹽酸浸泡處理后放在25/20的溫度條件下。
(1)實驗時各組均使用200粒種子,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誤差。因此用多粒種子做實驗是為了可增加實驗的可靠性,避免偶然性,增強實驗的準確性。重復4次實驗求平均值,可減小誤差。
(2)據曲線圖可見:在鹽酸濃度為10%的條件下,慈姑種子發芽率最高。在溫度為25/20的條件下,慈姑種子發芽率最高。因此可用10%的鹽酸浸泡處理后放在25/20的溫度條件下。
33.【答案】(1)避免種子表面的水分造成赤霉素濃度下降
(2)不贊成,因為赤霉素溶液適宜的濃度可能在100-1000毫克/升范圍內,實驗組數偏少無法確認一定在500毫克/升。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實驗變量控制:在探究赤霉素溶液對苦瓜種子萌發影響的實驗中,赤霉素溶液濃度是自變量。若種子表面帶有水分,在浸泡到赤霉素溶液中時,會稀釋溶液,改變實際作用于種子的赤霉素濃度,從而干擾實驗結果,所以要吸干種子表面水分來保證實驗變量的準確性。
(2)實驗數據分析:判斷最佳赤霉素溶液濃度,需綜合分析不同濃度下種子發芽率的變化趨勢。不能僅依據當前數據中發芽率最高的濃度確定最佳濃度,還需考慮實驗數據的局限性,比如是否存在更優濃度未在本次實驗中探究。
【解答】(1)實驗的變量是赤霉素溶液的濃度的不,步驟1中用濾紙吸干種子表面水分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減少實驗誤差。
(2)不贊同處理苦瓜種子最佳赤霉素溶液濃度一定在500-1000毫克/升范圍內,因為C組和D組之間也可能出現種子萌發的高峰。
(1)實驗的變量是赤霉素溶液的濃度的不,步驟1中用濾紙吸干種子表面水分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減少實驗誤差。
(2)不贊同處理苦瓜種子最佳赤霉素溶液濃度一定在500-1000毫克/升范圍內,因為C組和D組之間也可能出現種子萌發的高峰。
34.【答案】抑菌圈的直徑;避免酒精揮發,引起酒精浸出液溶質質量分數變化;排除酒精自身的抑菌作用;甘草酒精浸出液對大腸桿菌的抑制作用先增大,后保持基本穩定
【知識點】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1)本實驗中是通過觀察抑菌圈的直徑的大小,來說明不同甘草甘草酒精浸出液的濃度抑菌作用,故填抑菌圈的直徑。
(2)培養液的濃度受溶質和溶劑的變化影響,所以實驗中盛有不同濃度培養液的培養皿必須加蓋,避免酒精揮發,引起酒精浸出液溶質質量分數變化,故填避免酒精揮發,引起酒精浸出液溶質質量分數變化。
(3)實驗中設置第1組,其甘草溶液的濃度為0,與其他組作對照,是排除酒精自身的抑菌作用,故填排除酒精自身的抑菌作用。
(4)通過比較培養皿中滴入0.1毫升的不同質量分數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將它們放在的恒溫箱中培養24小時。結果記錄:濃度1%時抑菌圈直徑為2.88mm,濃度2%時抑菌圈直徑為4.25mm,濃度4%時抑菌圈直徑為6.01mm,濃度8%時抑菌圈直徑為5.99mm,可以得出結論:甘草酒精浸出液對大腸桿菌的抑制作用先增大,后保持基本穩定,故填甘草酒精浸出液對大腸桿菌的抑制作用先增大,后保持基本穩定。
35.【答案】(1)甲燒杯中溶液變紅,乙燒杯中溶液不變紅;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
(2)濾紙條上滴有酚酞的地方從左到右依次變成紅色
(3)D處比B處先變紅;分子的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
(4)在密閉裝置中進行實驗可防止氨氣污染空氣,能驗證溫度對分子運動的影響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
【解析】【分析】(1)根據氨水具有揮發性,氨分子運動到甲燒杯中,使甲燒杯中溶液顯堿性,酚酞試液變為紅色進行分析;
(2)根據右端酚酞試液最靠近濃氨水,最先變紅進行分析;
(3)根據右邊裝置中的溫度高于左邊裝置,分子的運動速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分子的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進行分析;
(4)根據在密閉裝置中進行實驗可防止氨氣污染空氣、能驗證溫度對分子運動的影響進行分析。
【解答】(1)濃氨水會揮發出氨氣,氨氣分子在燒杯內不停運動,當它們遇到甲中的酚酞試液時,溶于水形成氨水呈堿性,從而使酚酞試液變成紅色;燒杯外面的乙里面的酚酞試液沒有變色,與甲對照可知,空氣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使其變色的是氨氣分子。而整個實驗足以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
(2)濃氨水揮發出氨氣,氨氣分子從左向右運動,因此會使濾紙條上滴有酚酞的地方從左到右依次變成紅色;
(3)按照圖Ⅲ所示的裝置進行操作,幾分鐘后看到的現象是:棉紗布D比棉紗布B先變紅,該現象說明了:分子的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
(4)圖Ⅲ所示的實驗方法相對于圖Ⅰ所示的實驗方法,具有優點:在密閉裝置中進行實驗可防止氨氣污染空氣,能驗證溫度對分子運動的影響。
(1)濃氨水會揮發出氨氣,氨氣分子在燒杯內不停運動,當它們遇到甲中的酚酞試液時,溶于水形成氨水呈堿性,從而使酚酞試液變成紅色;燒杯外面的乙里面的酚酞試液沒有變色,與甲對照可知,空氣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使其變色的是氨氣分子。而整個實驗足以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
(2)濃氨水揮發出氨氣,氨氣分子從左向右運動,因此會使濾紙條上滴有酚酞的地方從左到右依次變成紅色;
(3)按照圖Ⅲ所示的裝置進行操作,幾分鐘后看到的現象是:棉紗布D比棉紗布B先變紅,該現象說明了:分子的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
(4)圖Ⅲ所示的實驗方法相對于圖Ⅰ所示的實驗方法,具有優點:在密閉裝置中進行實驗可防止氨氣污染空氣,能驗證溫度對分子運動的影響。
36.【答案】(1)萌發數量(萌發率)
(2)隨著金屬污染液濃度升高,水稻種子的萌發數量(發芽率)逐漸降低
(3)沒有設置對照組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種子的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
(2)一個完整科學的實驗需要設置對照組,通過與實驗組對比,才能更清晰地看出實驗變量(重金屬污染液濃度)對研究對象(水稻種子萌發)的影響。而此實驗中未設置不添加重金屬污染液的對照組。本實驗探究不同濃度重金屬污染液對水稻種子萌發的影響,種子的萌發情況是因變量,可通過統計萌發數量(或萌發率)來衡量,以此比較不同濃度污染液的作用效果。
【解答】(1)探究“不同濃度的重金屬污染液對水稻種子萌發是否有影響”,因此一段時間后,統計各組水稻種子的萌發數量(或發芽率),進行比較。
(2)“如果重金屬污染液對水稻種子的萌發有抑制作用”。則實際結果應是隨著重金屬污染液濃度的升高,水稻種子的萌發數量(或發芽率)逐漸降低。
(3)實驗方案存在缺陷是沒有設置對照組,應設計一組不含重金屬污染液(清水)的對照組。
(1)探究“不同濃度的重金屬污染液對水稻種子萌發是否有影響”,因此一段時間后,統計各組水稻種子的萌發數量(或發芽率),進行比較。
(2)“如果重金屬污染液對水稻種子的萌發有抑制作用”。則實際結果應是隨著重金屬污染液濃度的升高,水稻種子的萌發數量(或發芽率)逐漸降低。
(3)實驗方案存在缺陷是沒有設置對照組,應設計一組不含重金屬污染液(清水)的對照組。
1 / 1浙江省義烏市繡湖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3月月考科學試題
1.(2025七下·義烏月考)初一的你們正陸續進入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的一生非常重要的時期。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進入青春期男生出現遺精,女生出現月經
B.青春期開始出現兩性生殖器官的差異
C.一般情況下男生進入青春期比女生早2年左右
D.青春期開始性意識的萌動,屬于不正常的心理現象
【答案】A
【知識點】青春期的變化
【解析】【分析】(1)青春期男生女生的正常生理現象:男生出現遺精,女生出現月經。
(2)兩性生殖器官差異出現的時期:在胚胎期就已形成,屬于第一性征。
(3)男女生進入青春期的時間差異:女生一般比男生早 2 年左右進入青春期。
(4)青春期性意識萌動的性質:是正常的心理現象。
【解答】A、進入青春期,由于性激素的分泌,男孩和女孩出現了一些正常的生理現象,如男生出現遺精,女生出現月經,A正確。
B、進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也都迅速發育,出現兩性生殖器官的差異不是在青春期,B錯誤。
C、一般情況下男生進入青春期比女生晚2年左右,C錯誤。
D、青春期開始性意識的萌動,屬于正常的心理現象,D錯誤。
故答案為:A。
2.(2025七下·義烏月考)圖1為某微生物的細胞結構模式圖,圖2為該微生物的生殖方式模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1所示的細胞屬于原核細胞
B.圖2所示的生殖方式屬于無性生殖
C.該微生物可能是青霉菌
D.該微生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屬于植物細胞
【答案】B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真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1)細菌是一類沒有成形細胞核的單細胞生物,屬于原核生物。絕大多數細菌營寄生或腐生生活。細菌通過分裂的方式進行傳宗接代。
(2)酵母菌、霉菌、蘑菇等都是常見的真菌,都具有真正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真菌營寄生或腐生生活,在環境適宜的情況下,大多數真菌的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解答】A、酵母菌具有細胞核,屬于真核細胞,A錯誤。
B、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稱為無性生殖;圖2所示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屬于無性生殖,B正確。
C、青霉常為絲狀的有機體,為多細胞的;該微生物是單細胞的,C錯誤。
D、該微生物屬于單細胞生物,細胞結構具有細胞壁和液泡,但沒有葉綠體,不屬于植物細胞(單細胞植物一般都具有葉綠體),D錯誤。
故答案為:B。
3.(2025七下·義烏月考)小科春節去余杭超山賞梅,發現一株梅花出現了兩種顏色,園林工作人員告訴小科,他們對梅花樹進行了一定的“處理”,小科根據自己所學馬上想到了處理方法是(  )
A.扦插 B.壓條 C.分根 D.嫁接
【答案】D
【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扦插:是剪取植物的莖、葉、根、芽等,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種,使之成為獨立的新植株,一般不會使一株植物上出現兩種性狀。
(2)壓條:是將植物的枝、蔓壓埋于濕潤的基質中,待其生根后與母株割離,形成新植株的方法 ,也難以讓一株植物上呈現兩種不同表現。
(3)分根:是分割根的一部分埋入地中以進行繁殖的方法,同樣不會造成一株植物上有兩種不同特征。
(4)嫁接:把一種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種植物的莖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兩個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株。接穗會保持原來的性狀,所以能讓一株植物上出現不同性狀,比如一棵樹上開不同顏色花。
【解答】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能夠保持植株的優良特性,又能加快開花結實,所以,被廣泛地應用于花卉和果樹的栽培中。小科春節去余杭超山賞梅,發現一株梅花出現了兩種顏色,小科想到的處理方法是嫁接。所以AB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4.(2025七下·義烏月考)如圖所示,一只錐形瓶中灌入氨氣,另一只錐形瓶內壁貼一條浸過酚酞溶液的試紙。打開活塞,一會兒就可以看到試紙逐漸變紅。這個現象主要表明(  )
A.分子永不停息地運動 B.分子間有間隙
C.分子間有作用力 D.分子是很微小的
【答案】A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
【解析】【分析】構成物質的分子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從而產生擴散現象。
【解答】試紙逐漸變紅,說明氨氣分子進入到了另一只錐形瓶中,這是擴散現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5.(2025七下·義烏月考)“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科學中的基本原理之一,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有些植物的花顏色鮮艷,有助于美化環境
B.有些植物的雌蕊柱頭成羽毛狀,有助于傳粉的成功率
C.精子體積小,有長長的尾,有利于完成受精作用
D.卵細胞的體積大且富含營養,有利于受精卵的早期發育
【答案】A
【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花的結構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花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吸引傳粉者。花朵會產生花粉,花粉是它們繁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解答】A、植物的顏色除了能夠裝飾這個美麗的世界外,有些植物的花顏色鮮艷主要是為了吸引昆蟲,便于繁殖后代;故A錯誤;
B、雌蕊的柱頭成羽毛狀,更有利于接受花粉從而提高成功率;故B正確;
C、精子長長的尾是為了移動,與卵細胞相遇,從而完成受精;故C正確;
D、受精卵早期分裂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來源于卵細胞的卵黃;故D正確;
故答案為:A。
6.(2025七下·義烏月考)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下列有關生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輸精管
B.自然的受精作用發生在女性的輸卵管內
C.胎兒在母體內通過自己的器官進行呼吸
D.試管嬰兒技術進行的生殖方式屬于無性生殖
【答案】B
【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1)試管嬰兒是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的俗稱。
(2)受精作用在女性的輸卵管內進行。
【解答】A:男性的生殖系統主要由睪丸、附睪、輸精管、精囊腺、陰莖、陰囊等構成,每一部分各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睪丸,也是男性的性腺,睪丸能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A錯誤。
B:自然的受精作用發生在女性的輸卵管內,B正確。
C: 胎兒時期的呼吸,是通過血液從胎盤處獲得氧氣。胎兒在母親的子宮內成長,是靠著母體內的胎盤及臍帶來供給他、(她)所需的氧氣和營養,C錯誤。
D:試管嬰兒技術是取來自父方的精子和母方的卵細胞,采用人工的技術使其結合在一起,形成受精卵,等其在試管中發育至一定程度,再將其移植至女性子宮內培育,由此可知,此過程經過有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故是有性生殖,D錯誤。
故選B。
7.(2025七下·義烏月考)“人面桃花相映紅”描述的桃花色彩鮮艷,如圖為桃花結構模式圖及某過程示意圖。說法正確的是(  )
A.如圖表示桃的無性生殖過程
B.④是桃花中最重要的結構,只要有④就能形成果實和種子
C.過程A表示桃花進行異花傳粉,這一過程主要借助風力來完成
D.③是子房,未來會發育成桃子
【答案】D
【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一朵發育完全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基本結構。雄蕊包括花藥和花絲,花藥里有花粉;雌蕊包括柱頭、花柱和子房,子房里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細胞。
2、一朵花經過傳粉和受精過程后,雌蕊的子房繼續發育,最終發育成果實,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
3、圖中的①是柱頭,②是花柱,③是子房,④是雌蕊,⑤是花藥,⑥是花絲,⑦是雄蕊,⑧是卵細胞,⑨是胚珠,A是自花傳粉。
【解答】A、圖中桃的生殖經過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屬于有性生殖,A錯誤。
B、④雌蕊和⑦雄蕊是桃花中最重要的結構,因為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直接關系,B錯誤。
C、過程A表示桃花進行異花傳粉,這一過程主要借助昆蟲來完成,C錯誤。
D、③是子房,受精后會發育成果實即桃子,D正確。
故答案為:D。
8.(2025七下·義烏月考)下列關于動植物體結構層次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動植物的各種組織一般是由細胞分化形成的
B.番茄的表皮、動物的血液都屬于組織
C.植物的葉、花、種子和人體的心臟、血管都屬于器官
D.動植物共有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
【答案】D
【知識點】結構與層次
【解析】【分析】(1)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
(2)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組織,這是動植物組織形成的基礎。植物的保護組織如番茄表皮,動物的結締組織如血液,都屬于組織層次。器官是由不同組織構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植物的葉、花、種子和人體的心臟、血管都符合器官的定義。
【解答】A、組織的形成是細胞分化的結果,A正確。
B、番茄的表皮屬于保護組織,動物的血液屬于結締組織,B正確。
C、植物的葉、花、種子和人體的心臟、血管都是由不同組織構成的,屬于器官,C正確。
D、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動植物共有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D錯誤。
故答案為:D。
9.(2025七下·義烏月考)浙江歷來被稱為“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結合自己所學知識,下列錯誤的說法是
A.魚類一生離不開水,體外受精,卵生
B.水稻在春末夏初播種,水稻是單子葉植物
C.桑葉是家蠶的食物,桑樹的果實是一種鮮果,由子房發育而來
D.家蠶一生要經歷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蠶寶寶是幼蟲時期
【答案】D
【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昆蟲的發育為變態發育,分為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兩種方式。(1)完全變態
蜜蜂、家蠶等昆蟲的發育要經過受精卵、幼蟲、蛹、成蟲4個時期,而且幼蟲和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有明顯的差異,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完全變態.下圖為家蠶的完全變態發育過程。
(2)不完全變態
不完全變態是指蟋蟀、螻蛄、螳螂等昆蟲的一生經歷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而且幼蟲和成蟲的形態結構非常相似,生活習性也幾乎一致的發育過程.幼蟲又稱為若蟲.圖為蝗蟲一生的發育過程。
【解答】A、魚類一生離不開水,水中受精,水中發育,A正確。
B、水稻在春末夏初播種,水稻是單子葉植物,B正確。
C、桑葉是家蠶的食物,桑樹的果實是一種鮮果,由子房發育而來,C正確。
D、家蠶一生要經歷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屬于完全變態發育,蠶寶寶是幼蟲時期,D錯誤。
故答案為:D。
10.(2025七下·義烏月考)如圖所示甲、乙分別為大葉黃楊植物體上保留頂芽和剪去頂芽的枝條。從枝條的發育情況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枝條更有利于開花結果
B.B乙枝條不利于開花結果
C.甲枝條由于保留了頂端優勢,不能產生側芽
D.乙枝條由于打破了頂端優勢,側枝較快發育
【答案】D
【知識點】芽的發育
【解析】【分析】頂端優勢的概念:頂芽優先生長,抑制側芽生長發育的現象。
產生頂端優勢的原因: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積累在側芽部位,使側芽部位生長素濃度過高,抑制側芽生長 。
打破頂端優勢的方法:去除頂芽,可促進側芽生長。
【解答】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頂芽對側芽有一定的制約關系,當頂芽生長旺盛時,側芽的生長就會受到抑制,這種現象叫做頂端優勢。題干中甲、乙分別為大葉黃楊植物體上保留頂芽和剪去頂芽的枝條,從枝條的發育情況分析乙枝條由于打破了頂端優勢,側枝較快發育,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11.(2025七下·義烏月考)如圖表示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基本結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兩種種子的營養物質都儲存在④中
B.大豆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③
C.在玉米種子的縱切面上滴加碘液,變藍色的結構是⑥
D.兩種種子中的胚都由①②③組成
【答案】C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
【解析】【分析】1、菜豆種子的結構包括胚和種皮;玉米種子的結構包括種皮、胚和胚乳。它們的胚都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不過菜豆種子的子葉2片,肥厚,貯存著豐富的營養物質;玉米種子的子葉1片,營養物質貯存在胚乳里。
2、圖中,①胚軸、②胚根、③胚芽、④子葉、⑤種皮、⑥胚乳。
3、種子萌發過程中,胚根發育成根,胚芽發育成莖和葉,胚軸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子葉提供或轉運營養物質。
【解答】A、菜豆種子的營養物質貯存在子葉里,玉米種子的營養物質貯存在胚乳里,A錯誤。
B、大豆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①胚根,發育成根,B錯誤。
C、淀粉遇碘液變藍色,在玉米種子的縱切面上滴加碘液,變藍的結構是⑥胚乳,胚乳中含有豐富的淀粉,C正確。
D、新植物的幼體是胚,由①胚軸、②胚根、③胚芽、④子葉組成,D錯誤。
故答案為:C。
12.(2025七下·義烏月考)如圖是被稱為”免疫之工”的灰樹花,其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它多在夏秋季節生長,樹其他食用菌相似,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從外界吸收營養,對氮源物質需求較大。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生物分類上, 灰樹花是一種沒有細胞核的原核生物
B.細胞結構上, 灰樹花體內有葉綠體可制造營養物質
C.繁殖方式上, 灰樹花能利用孢子進行有性生殖
D.營養方式上, 灰樹花依賴現成有機物進行腐生生活
【答案】D
【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1、真菌有單細胞的個體,也有多細胞的個體.真菌的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多細胞的真菌由細胞形成菌絲.有些菌絲位于營養物質的上面,稱為直立菌絲;有些菌絲深入到營養物質內部,稱為營養菌絲.
2、真菌的細胞內沒有葉綠體,只能靠獲取現成的有機物生活,為異養生物,又可分為寄生和腐生兩種方式.
3、真菌是通過產生大量的孢子來繁殖后代的。
【解答】A、灰樹花是真菌,真菌的細胞中有完整的細胞核,所以在生物分類上,灰樹花是一種有細胞核的真核生物,A錯誤。
B、在細胞結構上,灰樹花是真菌,細胞中不具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需要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生活,B錯誤。
C、灰樹花是真菌,真菌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繁殖,孢子的產生過程中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C錯誤。
D、營養方式上,灰樹花需要現成的有機物進行腐生生活,可以將動植物殘骸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屬于分解者,營養方式是異養,D正確。
故答案為:D。
13.(2025七下·義烏月考)如圖所示為女性生殖系統的部分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產生卵細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是②
B.因病摘除③后,女性的第二性征會消失
C.精子和卵細胞結合的場所是④
D.胚胎發育的主要場所③
【答案】D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1)女性生殖系統主要結構包括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等,各有不同功能。卵巢是女性主要生殖器官,能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輸卵管是受精場所。子宮是胚胎發育主要場所。
(2)觀圖可知:①卵巢、②輸卵管、③子宮、④陰道。
【解答】AB、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產生卵細胞(屬于生殖細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第二性征要在進入青春期后,在性激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刺激下才表現出來。可見,如果因病摘除③子宮后,該女性的卵巢正常,第二性征也不會消失,AB錯誤。
C、④是陰道,而②輸卵管是受精作用的場所,B錯誤。
D、胚胎發育的場所是結構③子宮,D正確。
故答案為:D。
14.(2025七下·義烏月考)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的。用分子的相關知識解釋下列現象,正確的是(  )
A.變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能鼓起來,是由于分子受熱變大
B.金秋時節聞到菊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斷運動
C.水降溫會結冰,是因為結冰時水分子靜止不動
D.將石塊研磨成粉狀,是因為分子變小了
【答案】B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分子間有間隔,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
【解答】A、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能鼓起來,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間間隔變大,故A錯誤;
B、金秋時節聞到菊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B正確;
C、水降溫會結冰,分子間的無規則運動變慢,但分子不會靜止,故C錯誤;
D、石塊研磨成粉狀,還是由分子組成的顆粒,不能說明分子變小,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5.(2025七下·義烏月考)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詩詞里蘊含生物學現象。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枝條和綠葉是由芽發育而來的
B.“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鵲和蟬都是卵生,“金蟬脫殼”發生在蟬的幼蟲期
C.“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種子是被子植物生命的起點
D.“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水稻和蛙的生殖方式都屬于有性生殖
【答案】C
【知識點】芽的發育;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枝條是芽發育成的:
莖是多數植物地上部分的枝干,連接著根和葉.著生葉和芽的莖通常稱為枝或枝條
2、頂端優勢:
植物的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生長受抑制的現象,或植物的頂芽生長對側芽的萌發和側枝生長的抑制作用。
【解答】A、芽按照將來發育成什么分為葉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種,將來發育成枝和葉的芽叫葉芽(或枝芽);將來發育成花的芽叫花芽;既能發育成葉又能發育成花的芽叫混合芽。葉芽(或枝芽)的結構和發育,生長點:發育成新的芽結構,葉原基:發育成幼葉;幼葉;發育成葉;芽原基發育成側芽;芽軸:發育成莖。所以萬千枝條及其綠葉,是由植物體的芽發育而來,A正確。
B、蟬屬于節肢動物,鵲是鳥類,蟬和蟬都是卵生,蟬體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隨幼蟲身體的生長而長大,在幼蟲期有蛻皮現象,B正確。
C、“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受精卵是被子植物生命的起點,所以用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C錯誤。
D、青蛙屬于兩棲動物為雌雄異體,體外受精,精子和卵細胞在水中結合形成受精卵,水稻用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生命的起點是受精卵,所以水稻和蛙的生殖方式都屬于有性生殖,D正確。
故答案為:C。
16.(2025七下·義烏月考)學完“被子植物一生”后,曉陽在姥姥的院子里種了兩株黃瓜,觀察并記錄其生長發育的過程。以下記錄中表述正確的是(  )
A.黃瓜是雌雄同株植物,可進行自花傳粉
B.黃瓜的花都是單性花,圖1中①花為雌花
C.黃瓜的果實有多枚種子,推測花中應該有多枚雌蕊
D.圖1中②花不能結出黃瓜,是因為花的結構中缺少雄蕊
【答案】B
【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花的類型:單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和兩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 ;雌雄同株(同一植株上既有雄花又有雌花)和雌雄異株。
(2)傳粉:自花傳粉(花粉落到同一朵花雌蕊柱頭上)和異花傳粉(花粉落到另一朵花雌蕊柱頭上) 。
(3)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一朵花經過傳粉受精后,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 。
(4)圖中,①是雌花、②是雄花、③是子房。
【解答】A、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傳粉,有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兩種方式;一朵花的花粉,從花藥散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頭上的傳粉現象叫自花傳粉。黃瓜的花是單性花,只能進行異花傳粉,不能進行自花傳粉,A錯誤。
B、在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的花叫單性花,單性花分為雌花和雄花。 黃瓜的花是單性花,圖1中①花為雌花,B正確。
C、胚珠發育成種子,黃瓜的果實有多枚種子,是因為雌蕊的子房里有多個胚珠,C錯誤。
D、圖1中②是雄花,不能結出黃瓜,是因為花的結構中缺少雌蕊,D錯誤。
故答案為:B。
17.(2025七下·義烏月考)剪下18厘米長的薄荷莖段,將莖段上方的切口剪成水平的,莖段下方的切口剪成斜向的,并去掉大部分葉片。將莖段下方插入水中,一段時間后生出新根,見到有新芽長出,即可移栽。下列關于薄荷扦插的方法,分析錯誤的是(  )
A.莖段上方的切口剪成水平的和去掉大部分葉片可減少水分蒸發
B.莖段下方的切口剪成斜向的可增加吸水面積
C.利用薄荷莖段扦插方式進行繁殖,屬于無性生殖
D.移栽成活后,新個體具有更大的變異性
【答案】D
【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 營養繁殖是植物繁殖方式的一種,不通過有性途徑,而是利用營養器官:根、葉、莖等繁殖后代。營養繁殖能夠保持某些栽培物的優良性征,而且繁殖速度較快。主要有分根、壓條、葉插、芽葉插、扦插、嫁接等。
【解答】A. 莖段上方的切口剪成水平的和去掉大部分葉片可減少水分蒸發 ,A正確;
B. 莖段下方的切口剪成斜向的可增加吸水面積 ,B正確;
C. 利用薄荷莖段扦插方式進行繁殖,屬于無性生殖 ,C正確;
D. 扦插屬于營養繁殖,具有繁殖速度快,能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等特點,所以移栽成活后,新個體不具有更大的變異性,D錯誤;
故答案為:D
18.(2025七下·義烏月考)如圖是“巴斯德著名的鵝頸瓶”實驗示意圖,A瓶、B瓶內都裝有肉湯。先進行甲組實驗,A瓶煮沸,B瓶不做處理。一段時間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鮮,另一瓶變質。接著,進行乙組實驗,將保鮮那瓶的瓶頸打斷,放在空氣中數日。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組實驗中仍保鮮的是B瓶
B.甲、乙兩組所控制的變量都是空氣
C.數日后,乙組瓶中的肉湯也變質了
D.該實驗證實了細菌是自然產生的
【答案】C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A.沒有細菌的更容易保鮮;
B.根據圖片分析其中探究的變量;
C.有細菌就會變質;
D.根據實驗的現象分析肉湯腐敗的原因。
【解答】A.甲組中A瓶煮沸,原有細菌被殺死,所以仍保鮮的是A瓶,故A錯誤。
B.甲組中A瓶煮沸,B瓶不做處理,變量為細菌;將未變壞的A瓶頸打斷后,空氣中的細菌進入了肉湯,并大量繁殖,使肉湯變質,變量也是細菌,故B錯誤;
C.乙組中瓶頸打斷后進入細菌,則乙組瓶中的肉湯也變質了,故C正確。
D.該實驗證實肉湯的腐敗是由來自空氣中的細菌造成的,故D錯誤。
故選C。
19.(2025七下·義烏月考)我國成功培育出全球首例克隆猴,是非人靈長類動物克隆技術的里程碑。分析圖中培育過程可知(  )
A.克隆后代的性別由受體動物決定
B.克隆猴的受精方式屬于體外受精
C.克隆猴的早期胚胎發育的營養來自母體
D.克隆猴的性狀與提供細胞核的供體動物相似
【答案】D
【知識點】動物克隆技術的進展
【解析】【分析】(1)(1)克隆的概念: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體細胞進行的無性繁殖。
克隆過程中遺傳物質的來源:克隆后代的遺傳物質主要來自提供細胞核的供體。
克隆后代發育過程中的營養來源:早期胚胎發育營養來自去核卵母細胞細胞質中的營養物質,植入受體后營養來自受體母體。
(2)細胞核能夠控制細胞的代謝和遺傳,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在細胞的代謝、生長、分化中起著重要作用,是遺傳物質的主要存在部位。
【解答】A、克隆后代的基因全部來自供核動物,其性別由供核動物決定,A錯誤。
B、克隆是無性繁殖,不經過受精作用;克隆猴的培育過程大致如下:科學家將供核母猴的體細胞的細胞核移入供卵細胞母猴的去核的卵細胞中形成“融合細胞”,“融合細胞”發育成胚胎并移入代孕母猴的子宮中,最終代孕母猴產下了克隆猴,整個過程中,沒有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B錯誤。
C、卵母細胞為克隆后代的早期胚胎發育初期提供了營養,植入受體動物后,營養物質才來自受體動物,C錯誤。
D、由于遺傳信息在細胞核中,故克隆動物與供核個體的性狀相似,D正確。
故答案為:D。
20.(2025七下·義烏月考)依據生物的某些特征,可以將我們學過的生物分成如圖所示的三個類群。下列有關圖示的描述錯誤的是(  )
A.類群1是病毒,它進入生物體可能會引起疾病
B.類群2屬于原核生物,其中有些種類可用于酸奶、泡菜的制作
C.類群3中既有單細胞生物,又有多細胞生物,但都是真核生物
D.類群1、2、3的共同點是:都不能利用無機物制造有機物
【答案】D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以看出:類群1沒有細胞結構,應是病毒;類群2有細胞結構,無成形的細胞核,應該是細菌;類群3有細胞結構,有成形的細胞核,可以是真菌、植物和動物。真菌和細菌的細胞中沒有葉綠體,要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生成。
【解答】A、類群1是無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它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故A正確;
B、類群2有細胞結構,無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其中有些種類可用于酸奶、泡菜(乳酸菌)的制作,故B正確;
C、類群3是有成形的細胞核的生物,其中既有單細胞生物如酵母菌,又有多細胞生物如霉菌,故C正確;
D、類群3中的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直接利用無機物制造有機物,故D錯誤。
故答案為:D。
21.(2025七下·義烏月考)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如圖表示某地男女身高增長速度變化的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甲表示的是   (填“男”或“女”)性身高增長速度的變化曲線。
(2)甲和乙在青春期出現的外表上的不同變化稱為第   性征。
【答案】男;二
【知識點】青春期的變化
【解析】【分析】人的一生大致要經歷嬰幼兒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等時期。
【解答】(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個顯著特點,由圖可知,進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身高生長速度開始加快。女孩比男孩進入青春期要早,可見曲線甲表示的是男身高生長速度的變化曲線。
(2)進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發育,第一性征是指男女性器官的差異,男性的睪丸和女性的卵巢能產生生殖細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進第二性征的出現,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現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別差異,如男孩出現陰毛、腋毛、胡須以及喉結突出等,還出現聲音變粗的變聲現象等,并首次出現遺精。女孩出現陰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寬大和乳腺發達等,并出現月經。
22.(2025七下·義烏月考)“超級細菌”曾一度引起人們關注。超級細菌是指因為抗菌藥物的濫用,使細菌的耐藥性不斷增強而出現的具有多重耐藥性質的細菌。如圖是研究人員首次拍攝到的攜帶NDM-1基因的“超級細菌”照片。請回答:
(1)細菌按形態不同可分為三類,圖中的超級細菌屬于   菌。
(2)超級細菌與酵母菌都是單細胞生物,兩者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   。
【答案】(1)桿
(2)有無成形的細胞核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1、細菌的種類是根據細菌的形態來進行分類的,分為桿菌、球菌、螺旋菌。
2、細菌是單細胞個體,其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部分構成,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區,這是細菌的基本結構,是所有細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細菌除具有這些基本結構外,還有一些特殊結構,如有些細菌細胞壁外有莢膜,有些生有鞭毛。
【解答】(1)細菌按形態不同可分為三類:球菌、桿菌和螺旋菌,圖中的超級細菌呈桿形,為桿菌。
(2)細菌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部分構成,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酵母菌是常見的單細胞真菌,它的細胞呈橢圓形,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 因此,兩者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
(1)細菌按形態不同可分為三類:球菌、桿菌和螺旋菌,圖中的超級細菌呈桿形,為桿菌。
(2)細菌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部分構成,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酵母菌是常見的單細胞真菌,它的細胞呈橢圓形,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 因此,兩者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
23.(2025七下·義烏月考)為檢測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可進行居家抗原檢測(檢測部位如圖中①)、集中核酸檢測(檢測部位如圖中②),抗原檢測是檢測人體是否帶有新冠病毒的   ,核酸檢測是檢測人體是否帶有新冠病毒的   。(均填字母代號)
A.細胞壁 B.蛋白質 C.細胞膜 D.遺傳物質 E.細胞核
【答案】B;D
【知識點】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
【解析】【分析】(1)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特殊生物,只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個體非常小,比細菌還小得多,只能用納米來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態結構,病毒的形態多樣,有球形,桿形,蝌蚪形等。
(2)抗原是能夠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新冠病毒的蛋白質外殼可以作為抗原,能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反應。
(3)圖中:①蛋白質外殼、②內部遺傳物質。
【解答】病毒無細胞結構,只由①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②遺傳物質組成。檢測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可進行居家抗原檢測(檢測部位如圖中①)、集中核酸檢測(檢測部位如圖中②),因此,抗原檢測是檢測人體是否帶有新冠病毒的蛋白質,核酸檢測是檢測人體是否帶有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
24.(2025七下·義烏月考)大蒜鱗莖(莖的一種)就是大蒜的蒜頭,大蒜蒜瓣又叫鱗莖。大蒜田地中忘記抽薹后,在蒜薹上也能開花,結出種子(小蒜瓣)。小蒜瓣與蒜頭一樣,都可以種植并發育稱為大蒜植株的。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利用小蒜瓣培育大蒜植株屬于   (選填“有性”或“無性”)生殖,利用蒜頭培育大蒜植株的優點是   。
【答案】有性;繁殖速度快,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
【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有性生殖: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
(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無性生殖的優點包括繁殖速度快,能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等。
【解答】根題干描述,小蒜瓣屬于種子,種子的胚是由受精卵發育成的,因此利用小蒜瓣培育大蒜植株的生殖方式,經過精卵的結合,屬于有性生殖。大蒜蒜頭屬于鱗莖的一部分,利用大蒜蒜頭繁殖屬于無性生殖,其優點是繁殖速度快,保持了親本的優良性狀。
25.(2025七下·義烏月考)青藏高原有一種蝙蝠蛾,它的幼蟲生活在地下,喜食頭花蓼等植物的根。當幼蟲感染了某種真菌后會僵硬而死,繼而真菌菌柄從它的頭部長出,吸食蟲體營養。這就是冬蟲夏草。根據資料及圖回答問題:
(1)蝙蝠蛾一生經歷受精卵、幼蟲、   、成蟲(蛾)四個階段。
(2)它跟蝗蟲的發育方式是否一樣   。(選填“是”或“否”)
【答案】(1)蛹
(2)否
【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
【解析】【分析】1、昆蟲的發育包括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不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
2、綠色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構成。
【解答】(1)從圖中看出,蝙蝠蛾的發育過程經過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屬于完全變態發育。
(2)蝗蟲的發育經過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所以蝙蝠蛾和蝗蟲的發育方式不一樣。
(1)從圖中看出,蝙蝠蛾的發育過程經過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屬于完全變態發育。
(2)蝗蟲的發育經過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所以蝙蝠蛾和蝗蟲的發育方式不一樣。
26.(2025七下·義烏月考)如圖所示為某類生物生殖和發育過程的示意圖,①②③代表生殖和發育過程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細胞C是人體新生命的起點,即   。
(2)若成熟的生物體為西瓜,則過程①表示   ,在此之前還需要完成的生理過程是   。
(3)若成熟的生物體為雞,則受精方式為   。
【答案】(1)受精卵
(2)受精;傳粉
(3)體內受精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新生命的起點:對于有性生殖的生物,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點,它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卵巢是女性的性腺,也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卵巢能產生卵細胞并分泌雌性激素;新生命的發育都是從受精卵的分裂開始的。父方提供的生殖細胞是A精子,母方提供的生殖細胞是B卵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細胞C是受精卵。
(2)植物的生殖過程:被子植物生殖要經過傳粉和受精過程。傳粉是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受精是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
(3)鳥類的受精方式:鳥類是體內受精,即精子和卵細胞在雌鳥體內結合形成受精卵。
【解答】(1)父方提供的生殖細胞是A精子,母方提供的生殖細胞是B卵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細胞C是受精卵。
(2)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則過程①表示受精,植物體要經過傳粉和受精才能形成果實和種子。
(3)雞屬于鳥類,鳥類是體內受精,卵生。
(1)父方提供的生殖細胞是A精子,母方提供的生殖細胞是B卵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細胞C是受精卵。
(2)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則過程①表示受精,植物體要經過傳粉和受精才能形成果實和種子。
(3)雞屬于鳥類,鳥類是體內受精,卵生。
27.(2025七下·義烏月考)下列是生殖發育有關的示意圖,請分析作答:
(1)甲、乙兩圖反映了昆蟲的發育過程,其中圖乙屬于   發育。
(2)丙圖中新生命與母體可通過圖中1   (填寫名稱)進行物質交換。
(3)丁圖中表現了綠色開花植物受精的過程,以下結構可出現在該圖中的有   。
A.胚珠 B.受精卵 C.胚 D.精子 E.胚芽
(4)蓮農常用藕來繁殖蓮,這種繁殖方式屬于   繁殖。
【答案】完全變態;胎盤;ABD;營養
【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昆蟲的變態發育分為完全不同發育和不完全不同發育;完全變態發育過程為:a卵→b幼蟲→c蛹→d成蟲(例如:家蠶、蜜蜂、菜粉蝶、蚊、蠅);不完全變態發育過程為:A卵→B幼蟲→C成蟲(例如:蝗蟲、螳螂、螻蛄、蟋蟀)。
(2)圖丙:1是胎盤、2是臍帶、3是胎兒。
(3)丁圖:①是柱頭、②是花柱、③是子房壁、④是胚珠。
(4)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叫做有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直接發育成新個體的叫做無性生殖。嫁接、扦插、壓條都是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答】(1)圖甲的發育經歷了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是不完全變態發育。圖乙發育經歷了卵→幼蟲→蛹一成蟲四個階段,是完全變態發育,比圖甲多了一個蛹期。故其中圖乙屬于完全變態發育。
(2)丙圖顯示: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獲得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體外的。
(3)綠色開花植物要形成果實和種子,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丁圖表示雙受精過程。花粉成熟后散落出來落到雌蕊柱頭上,在柱頭黏液的刺激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同時,花粉管中的兩個精子隨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花粉管頂端破裂,兩個精子釋放出來,一個精子與胚珠中的卵細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個精子與胚珠中的兩個極核相融合,形成受精極核。這種受精方式屬于雙受精。可見ABD均出現在丁圖中。
(4)用種藕繁殖蓮,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是由母體直接發育成新個體的繁殖方式,屬于無性繁殖。蓮藕是植物的莖,莖屬于植物體三大營養器官(根、莖、葉),所以這種繁殖方式又屬于無性繁殖中的營養繁殖。
28.(2025七下·義烏月考)大豆是一年生的被子植物,請你利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1是大豆的種子,其營養成分主要儲存在   (填名稱)。
(2)圖2是大豆的幼苗,對應圖5中   (選填“甲”“乙”“丙”或“丁”)階段。
(3)圖4中的一個大豆豆莢即一個果實,它是由圖3豆花中的   發育而來的。一個豆莢中含有多粒豆子,則說明一個子房中含有   。
【答案】(1)子葉
(2)乙
(3)子房;多粒(個)胚珠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大豆種子結構:大豆是雙子葉植物,種子包括種皮和胚,胚由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組成,子葉儲存營養物質。(2)植物生命周期:植物生命周期包括種子萌發、幼苗生長、開花結果、衰老死亡等階段。
(3)①胚軸、②胚根、③種皮、④胚芽、⑤子葉;圖2中,A是葉、B是連接根和莖的部分、C是根;圖3是花;圖4是果實和種子;圖5中由于丁指向死亡,故甲代表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種子的萌發、乙表示植株的生長、丙表示開花和結果。
【解答】(1)大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子葉中。
(2)圖5中由于丁指向死亡,故甲代表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種子的萌發、乙表示植株的生長、丙表示開花和結果。因此,大豆的幼苗,對應圖5中乙表示植株生長階段。
(3)果實種子形成過程如圖:
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一個豆莢中含有多粒豆子,則說明一個子房中含有多粒胚珠。
(1)大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子葉中。
(2)圖5中由于丁指向死亡,故甲代表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種子的萌發、乙表示植株的生長、丙表示開花和結果。因此,大豆的幼苗,對應圖5中乙表示植株生長階段。
(3)果實種子形成過程如圖:
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一個豆莢中含有多粒豆子,則說明一個子房中含有多粒胚珠。
29.(2025七下·義烏月考)2021年12月9日,“太空教師”王亞平第二次進行太空授課,她在水膜表面貼上她與女兒一起做的一朵花后,花朵絢麗盛開,而水膜也依然完好,如圖甲所示,這表明分子之間存在   。她在往制作好的水球內注入少量藍色顏料,水球很快變成了一個藍色水球,如圖乙所示,這表明   。(從分子運動理論角度分析)
【答案】引力;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間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很多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分之間同時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基本屬性,與物體的狀態、形狀、溫度、所處的空間位置的變化無關。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不隨物質的質量或體積的變化而變化。
【解答】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所以花朵絢麗盛開,水膜依然完好。
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運動,所以水球很快變成了一個藍色水球。
30.(2025七下·義烏月考)已知:維生素C能使高錳酸鉀紫色溶液褪色,小育利用維生素C的這個性質比較食品中維生素C的含量,進行如下研究,實驗操作如圖及記錄結果如下表。
實驗序號 甲 乙 丙 丁 戊
所加樣品 鮮榨的 獼猴桃汁 鮮榨的 橙汁 鮮榨的 西紅柿汁 加熱后冷卻至室溫的鮮榨 西紅柿汁 放置12小時的西紅柿汁
褪色時所滴加 6 8 11 14 15
請回答:
(1)西紅柿是由花中的   (填結構名稱)發育而來。
(2)實驗甲至丁中,維生素C的含量最高的是   。
(3)由   兩組實驗現象判斷,飲用果汁時需要榨汁后及時飲用。
【答案】(1)子房
(2)鮮榨的獼猴桃汁
(3)丙、戊
【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植物果實的形成:在植物的生殖過程中,花經過傳粉受精后,子房發育成果實 。
(2)維生素 C 含量的檢測原理:維生素 C 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在高錳酸鉀溶液濃度和體積相同的情況下,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所需樣品汁液滴數越少,說明該樣品中維生素 C 含量越高。
(3)對照實驗是指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對照實驗一般要遵循對照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設置重復實驗等。
【解答】(1)受精完成后,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西紅柿是由花中的子房發育而來。
(2)使等量濃度相同的紫色高錳酸鉀褪色時,使用滴數越少的果蔬的維生素C含量越高。所以實驗甲至丁中,維生素C的含量最高的是鮮榨的獼猴桃汁。
(3)丙和戊作對照,其變量是放置時長,放置時間越長果汁內的維生素C含量越少。所以由丙和戊兩織實驗現象判斷,飲用果汁時需要榨汁后及時飲用。
(1)受精完成后,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西紅柿是由花中的子房發育而來。
(2)使等量濃度相同的紫色高錳酸鉀褪色時,使用滴數越少的果蔬的維生素C含量越高。所以實驗甲至丁中,維生素C的含量最高的是鮮榨的獼猴桃汁。
(3)丙和戊作對照,其變量是放置時長,放置時間越長果汁內的維生素C含量越少。所以由丙和戊兩織實驗現象判斷,飲用果汁時需要榨汁后及時飲用。
31.(2025七下·義烏月考)霉菌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一旦由合適的環境,就會大量繁殖,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響呢?小科對此探究,實驗過程如下。
組別 A B C
處理 干燥環境 潮濕環境 潮濕環境
方法 將烤干的饅頭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緊袋口,放在溫暖環境里 將濕潤的饅頭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緊袋口,放在溫暖環境里 將①的饅頭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緊袋口,放在②環境里
實驗結果 (一周后觀察) 不發霉 發霉 發霉
分析實驗,回答:
(1)A與B的對照實驗中,實驗變量是水分;通過對照,小科想探究的問題是   ?
(2)為了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小科設計的C組實驗與B組實驗形成對照,C組中的①、②條件分別是   和   。
【答案】(1)水分對霉菌的生活有影響嗎?
(2)濕潤;寒冷(低溫)
【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1)對照實驗原理: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通過設置對照實驗,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實驗變量對研究對象的影響。
(2)變量分析:在 A 與 B 的對照實驗中,唯一不同的條件是水分(A 是干燥環境,B 是潮濕環境),所以探究的是水分對霉菌生活的影響;在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時,需要以溫度為變量設置對照實驗,其他條件應與對照組(B 組)保持一致。
(3)實驗設計目的:通過設置不同的實驗組,觀察霉菌的生長情況,從而確定非生物因素(水分、溫度等)對霉菌生活的影響。
(4)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步驟有:制作培養基→對培養基進行高溫滅菌→接種→恒溫培養。【解答】(1)A與B除水分外,其他實驗條件都相同。因此A與B的對照實驗中,實驗變量是水分。通過A、B對照,探究的問題是水分對霉菌生活有影響嗎?
(2)組實驗與B組實驗是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故除溫度條件外其他條件要相同且適宜,則C組中的①、②的條件分別是濕潤和低溫。
(1)A與B除水分外,其他實驗條件都相同。因此A與B的對照實驗中,實驗變量是水分。通過A、B對照,探究的問題是水分對霉菌生活有影響嗎?
(2)組實驗與B組實驗是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故除溫度條件外其他條件要相同且適宜,則C組中的①、②的條件分別是濕潤和低溫。
32.(2025七下·義烏月考)種子休眠時不能萌發。為研究解除慈姑種子休眠的方法,對其進行變溫處理或鹽酸浸泡處理后放入發芽箱中,一段時間后得到實驗數據如下。
溫度/℃ 萌發率/%
20/15 7.95
25/20 19.12
30/25 10.95
35/30 4.62
40/35 4.91
備注:變溫處理(20/15)指將種子環境溫度控制在20℃、15℃下各8小時循環重復6次;鹽酸浸泡
處理指將種子浸在不同濃度的鹽酸溶液中2小時后再取出漂洗干凈。
(1)實驗時各組均使用200粒種子,并設置4次重復實驗,其目的是   。
(2)根據實驗數據,解除慈姑種子休眠的最佳處理方法是   。
【答案】(1)多次實驗,避免實驗偶然性,為了獲得普遍規律
(2)用10%的鹽酸浸泡處理后放入25/20溫度條件下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種子的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
(2)實驗設計原則:在科學實驗中,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可靠、更具說服力,常采用多次重復實驗的方法。其目的是減少偶然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避免因個別特殊情況導致錯誤結論,從而更準確地揭示普遍規律。從給出的發芽率 - 鹽酸濃度關系圖中,可觀察到不同鹽酸濃度下種子的發芽率變化情況。結合實驗中不同溫度處理等條件,需要找到使種子發芽率最高的處理組合,以此確定解除種子休眠的最佳方法。
【解答】(1)實驗時各組均使用200粒種子,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誤差。因此用多粒種子做實驗是為了可增加實驗的可靠性,避免偶然性,增強實驗的準確性。重復4次實驗求平均值,可減小誤差。
(2)據曲線圖可見:在鹽酸濃度為10%的條件下,慈姑種子發芽率最高。在溫度為25/20的條件下,慈姑種子發芽率最高。因此可用10%的鹽酸浸泡處理后放在25/20的溫度條件下。
(1)實驗時各組均使用200粒種子,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誤差。因此用多粒種子做實驗是為了可增加實驗的可靠性,避免偶然性,增強實驗的準確性。重復4次實驗求平均值,可減小誤差。
(2)據曲線圖可見:在鹽酸濃度為10%的條件下,慈姑種子發芽率最高。在溫度為25/20的條件下,慈姑種子發芽率最高。因此可用10%的鹽酸浸泡處理后放在25/20的溫度條件下。
33.(2025七下·義烏月考)苦瓜在種植生產中對種子的活力要求較高,赤霉素能使種子提早結束休眠,提高發芽率。某科研小組對此進行了研究,實驗步驟如下。
組別 赤霉素濃度(毫克/升) 發芽種子數(粒) 發芽率(%)
A 0 103 68.6
B 50 105 70.0
C 100 118 78.6
D 500 122 81.3
E 1000 120 80.0
步驟1:選擇一定數量、大小相近、用清水浸泡過的苦瓜種子,用濾紙吸干種子表面的水分,隨機平均分為5組,標為A、B、C、D、E。
步驟2:將B、C、D、E4組種子分別浸泡在濃度為50毫克/升、100毫克/升、500毫克/升、1000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中4小時,A組種子用清水浸泡4小時,均放置在溫度為30℃的環境中。
步驟3:取出苦瓜種子,用清水洗凈,置于鋪好濕潤濾紙的培養皿中,于30℃的培養箱中進行培養。48小時后檢查種子發芽情況,并統計發芽數。
(1)步驟1中用濾紙吸干種子表面水分的目的是:   。
(2)上表是科研小組獲得的有關赤霉素溶液對苦瓜種子萌發影響的數據。小明從數據分析得出:處理苦瓜種子最佳赤霉素溶液為500毫克/升。你贊同嗎?并說明理由。   
【答案】(1)避免種子表面的水分造成赤霉素濃度下降
(2)不贊成,因為赤霉素溶液適宜的濃度可能在100-1000毫克/升范圍內,實驗組數偏少無法確認一定在500毫克/升。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實驗變量控制:在探究赤霉素溶液對苦瓜種子萌發影響的實驗中,赤霉素溶液濃度是自變量。若種子表面帶有水分,在浸泡到赤霉素溶液中時,會稀釋溶液,改變實際作用于種子的赤霉素濃度,從而干擾實驗結果,所以要吸干種子表面水分來保證實驗變量的準確性。
(2)實驗數據分析:判斷最佳赤霉素溶液濃度,需綜合分析不同濃度下種子發芽率的變化趨勢。不能僅依據當前數據中發芽率最高的濃度確定最佳濃度,還需考慮實驗數據的局限性,比如是否存在更優濃度未在本次實驗中探究。
【解答】(1)實驗的變量是赤霉素溶液的濃度的不,步驟1中用濾紙吸干種子表面水分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減少實驗誤差。
(2)不贊同處理苦瓜種子最佳赤霉素溶液濃度一定在500-1000毫克/升范圍內,因為C組和D組之間也可能出現種子萌發的高峰。
(1)實驗的變量是赤霉素溶液的濃度的不,步驟1中用濾紙吸干種子表面水分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減少實驗誤差。
(2)不贊同處理苦瓜種子最佳赤霉素溶液濃度一定在500-1000毫克/升范圍內,因為C組和D組之間也可能出現種子萌發的高峰。
34.(2025七下·義烏月考)甘草是中醫中比較常見的一種中藥材,資料顯示甘草的酒精浸出液對細菌生長起抑制作用。某學習小組的同學,設計實驗探究“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對細菌生長的抑制作用”。
(1)選用一定量的甘草,將其干燥粉碎,再加入酒精,室溫浸泡三天,過濾,得到甘草酒精浸出液,并配制質量分數分別為1%,2%,4%,8%的甘草酒精浸出液;
(2)取5個滅菌后的培養皿,編號后,先放入相同體積的106個/毫升的大腸桿菌培養基,再在培養皿中滴入0.1毫升的不同質量分數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將它們放在37℃的恒溫箱中培養24小時。結果記錄如下:
培養皿編號 1 2 3 4 5 6 7
甘草酒精浸出液的質量分數 0 1% 2% 4% 8% 16% 32%
抑菌圈直徑(mm) 0 2.88 4.25 6.01 5.99 6.00 6.01
查閱資料:酒精露置在空氣中很容易揮發,酒精對某些細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根據以上實驗,請回答:
(1)實驗中是通過觀察   來說明甘草的抑菌作用。
(2)實驗中盛有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甘草酒精浸出液的培養皿必須加蓋,其原因是   。
(3)實驗中設置第1組對照實驗的目的是   。
(4)實驗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
【答案】抑菌圈的直徑;避免酒精揮發,引起酒精浸出液溶質質量分數變化;排除酒精自身的抑菌作用;甘草酒精浸出液對大腸桿菌的抑制作用先增大,后保持基本穩定
【知識點】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1)本實驗中是通過觀察抑菌圈的直徑的大小,來說明不同甘草甘草酒精浸出液的濃度抑菌作用,故填抑菌圈的直徑。
(2)培養液的濃度受溶質和溶劑的變化影響,所以實驗中盛有不同濃度培養液的培養皿必須加蓋,避免酒精揮發,引起酒精浸出液溶質質量分數變化,故填避免酒精揮發,引起酒精浸出液溶質質量分數變化。
(3)實驗中設置第1組,其甘草溶液的濃度為0,與其他組作對照,是排除酒精自身的抑菌作用,故填排除酒精自身的抑菌作用。
(4)通過比較培養皿中滴入0.1毫升的不同質量分數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將它們放在的恒溫箱中培養24小時。結果記錄:濃度1%時抑菌圈直徑為2.88mm,濃度2%時抑菌圈直徑為4.25mm,濃度4%時抑菌圈直徑為6.01mm,濃度8%時抑菌圈直徑為5.99mm,可以得出結論:甘草酒精浸出液對大腸桿菌的抑制作用先增大,后保持基本穩定,故填甘草酒精浸出液對大腸桿菌的抑制作用先增大,后保持基本穩定。
35.(2025七下·義烏月考)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分子的性質”,請回答下列問題:(氨氣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能使無色酚酞變紅色)
(1)【進行實驗】圖Ⅰ是課本中某個探究實驗,幾分鐘后該實驗中可以看到的現象是   ;通過該實驗可以得出   。
【實驗改進】老師對圖Ⅰ所示的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Ⅱ所示),并進行了以下操作;
①取一長條形濾紙,等距離滴加無色酚酞試液;②將滴加了無色酚酞試液的長條形濾紙放入一潔凈的試管中,并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③向脫脂棉上滴加幾滴濃氨水。
(2)【分析討論】按照改進實驗,幾分鐘后觀察到的現象是   。
【拓展延伸】同學們經過討論后認為,圖Ⅰ、圖Ⅱ所示裝置雖能證明分子的性質,但不能證明影響分子性質的因素,于是又設計了如圖Ⅲ所示的裝置。
在U形管的兩個管口分別放入卷成筒狀的棉紗布,并用橡皮塞塞緊。用注射器吸取2mL酚酞試液從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紗布上,使其濕潤,從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濃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組裝好另一套相同的裝置,將其中一套裝置的下端放入熱水中,并同時向兩支U形管中注入濃氨水。
(3)按照圖Ⅲ所示的裝置進行操作,幾分鐘后看到的現象是   ,該現象說明了   。
(4)圖Ⅲ所示的實驗方法相對于圖Ⅰ所示的實驗方法,具有哪些優點:   。
【答案】(1)甲燒杯中溶液變紅,乙燒杯中溶液不變紅;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
(2)濾紙條上滴有酚酞的地方從左到右依次變成紅色
(3)D處比B處先變紅;分子的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
(4)在密閉裝置中進行實驗可防止氨氣污染空氣,能驗證溫度對分子運動的影響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
【解析】【分析】(1)根據氨水具有揮發性,氨分子運動到甲燒杯中,使甲燒杯中溶液顯堿性,酚酞試液變為紅色進行分析;
(2)根據右端酚酞試液最靠近濃氨水,最先變紅進行分析;
(3)根據右邊裝置中的溫度高于左邊裝置,分子的運動速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分子的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進行分析;
(4)根據在密閉裝置中進行實驗可防止氨氣污染空氣、能驗證溫度對分子運動的影響進行分析。
【解答】(1)濃氨水會揮發出氨氣,氨氣分子在燒杯內不停運動,當它們遇到甲中的酚酞試液時,溶于水形成氨水呈堿性,從而使酚酞試液變成紅色;燒杯外面的乙里面的酚酞試液沒有變色,與甲對照可知,空氣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使其變色的是氨氣分子。而整個實驗足以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
(2)濃氨水揮發出氨氣,氨氣分子從左向右運動,因此會使濾紙條上滴有酚酞的地方從左到右依次變成紅色;
(3)按照圖Ⅲ所示的裝置進行操作,幾分鐘后看到的現象是:棉紗布D比棉紗布B先變紅,該現象說明了:分子的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
(4)圖Ⅲ所示的實驗方法相對于圖Ⅰ所示的實驗方法,具有優點:在密閉裝置中進行實驗可防止氨氣污染空氣,能驗證溫度對分子運動的影響。
(1)濃氨水會揮發出氨氣,氨氣分子在燒杯內不停運動,當它們遇到甲中的酚酞試液時,溶于水形成氨水呈堿性,從而使酚酞試液變成紅色;燒杯外面的乙里面的酚酞試液沒有變色,與甲對照可知,空氣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使其變色的是氨氣分子。而整個實驗足以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
(2)濃氨水揮發出氨氣,氨氣分子從左向右運動,因此會使濾紙條上滴有酚酞的地方從左到右依次變成紅色;
(3)按照圖Ⅲ所示的裝置進行操作,幾分鐘后看到的現象是:棉紗布D比棉紗布B先變紅,該現象說明了:分子的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
(4)圖Ⅲ所示的實驗方法相對于圖Ⅰ所示的實驗方法,具有優點:在密閉裝置中進行實驗可防止氨氣污染空氣,能驗證溫度對分子運動的影響。
36.(2025七下·義烏月考)興趣小組同學為探究“不同濃度的重金屬污染液對水稻種子萌發是否有影響”,進行了如下實驗:
【方法和步驟】
①采集重金屬污染液500mL,用蒸餾水將其逐級稀釋10、102、103、104倍,獲得4種不同濃度的重金屬溶液;②取4只相同培養皿,分別編號為甲、乙、丙、丁,墊上紗布,加入等體積的不同濃度重金屬污染液,浸潤紗布;③挑選好籽粒飽滿、大小相似的水稻種子200粒,隨機均分成4組,分別均勻放入上述4只培養皿的紗布上;④將4只培養皿置于25℃恒溫培養箱內,每天給它們補充等量、相應濃度的重金屬污染液。
【統計和分析】
(1)一段時間后,統計各組水稻種子的   ,進行比較。
【預測結果】
(2)如果重金屬污染液對水稻種子的萌發有抑制作用,實際結果應是   。
【反思評價】
(3)實驗方案存在缺陷是   。
【答案】(1)萌發數量(萌發率)
(2)隨著金屬污染液濃度升高,水稻種子的萌發數量(發芽率)逐漸降低
(3)沒有設置對照組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種子的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
(2)一個完整科學的實驗需要設置對照組,通過與實驗組對比,才能更清晰地看出實驗變量(重金屬污染液濃度)對研究對象(水稻種子萌發)的影響。而此實驗中未設置不添加重金屬污染液的對照組。本實驗探究不同濃度重金屬污染液對水稻種子萌發的影響,種子的萌發情況是因變量,可通過統計萌發數量(或萌發率)來衡量,以此比較不同濃度污染液的作用效果。
【解答】(1)探究“不同濃度的重金屬污染液對水稻種子萌發是否有影響”,因此一段時間后,統計各組水稻種子的萌發數量(或發芽率),進行比較。
(2)“如果重金屬污染液對水稻種子的萌發有抑制作用”。則實際結果應是隨著重金屬污染液濃度的升高,水稻種子的萌發數量(或發芽率)逐漸降低。
(3)實驗方案存在缺陷是沒有設置對照組,應設計一組不含重金屬污染液(清水)的對照組。
(1)探究“不同濃度的重金屬污染液對水稻種子萌發是否有影響”,因此一段時間后,統計各組水稻種子的萌發數量(或發芽率),進行比較。
(2)“如果重金屬污染液對水稻種子的萌發有抑制作用”。則實際結果應是隨著重金屬污染液濃度的升高,水稻種子的萌發數量(或發芽率)逐漸降低。
(3)實驗方案存在缺陷是沒有設置對照組,應設計一組不含重金屬污染液(清水)的對照組。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口县| 华坪县| 翼城县| 开鲁县| 华池县| 乐陵市| 开江县| 尼勒克县| 柳林县| 隆林| 开化县| 南陵县| 宜川县| 湖口县| 正蓝旗| 涪陵区| 平安县| 报价| 余江县| 罗田县| 如皋市| 聂荣县| 盐池县| 唐山市| 赤峰市| 桃园县| 吴旗县| 翁源县| 襄垣县| 旬邑县| 都昌县| 仁布县| 孟州市| 湟中县| 资溪县| 保靖县| 太白县| 临洮县| 甘孜县| 利川市| 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