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普通高中招生第二次模擬考試試歷史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6頁,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滿分5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2.開卷考試,可查閱參考資料,但應獨立答題,禁止交流資料。3.本試卷上不要答題,請按答題卡上注意事項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的答案無效。一、選擇題(共20小題,20分)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的字母代號涂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1. 在南陽鄧州八里崗遺址(新石器時代的古文化部落遺址)中,各墓隨葬品不等,少者1—3件甚至沒有,而多者達20余件甚至更多,以陶器為主,有的以鼎、罐、缽、器座為一套,在墓地范圍內還有多座圓形祭坑。這說明當時該地區( )A. 屬于原始農耕文明 B. 形成了早期國家C. 出現了定居生活 D. 產生了貧富分化2. 相傳在黃帝之后,堯、舜、禹依次成為聯盟的首領。禹(如右圖)總結教訓,采用疏導的方法,經過10多年的努力,終于消除了水患。禹竭盡全力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材料傳說及圖片信息( )大禹治水畫像石拓片(局部)A. 無法印證大禹治水具有真實性 B. 古史傳說的大禹治水不足為信C. 反映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D. 大禹治水畫像石屬于口述史料3. 《史記·蒙恬列傳》載:“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余里。”由此可知,長城最直接的功用是( )A. 鞏固集權 B. 軍事防御 C. 溝通南北 D. 文化傳播4. 如表是北魏不同時期云岡石窟的特點。材料表明北魏( )時期 特點早期石窟(460年起) 造像巨大,顯示出一種勁健、渾厚、異域的造像作風中期石窟(471—494年) 雕刻造型追求工整華麗,從洞窟形制到雕刻內容均有明顯的漢化特征晚期石窟(494年后) 佛像和菩薩面形由偉岸、豐滿改為消瘦、長頸、肩窄且下削,這是典型的人物漢化的特征A. 雕刻技藝領先世界 B. 政權更替異常頻繁C. 民族交融不斷加強 D. 石窟壁畫風格西化5. 據史書記載,北宋時設軍器監專門制造火器,1126年李綱守汴京時曾用霹靂炮擊退金兵,全軍震驚。這說明( )A. 宋朝時火藥已運用到軍事領域 B. 北宋的軍事實力遠超金C. 宋朝時火藥武器傳播到了歐洲 D. 宋代掌握先進作戰技術6. 元朝時期,發達的漕運和海運,將南方的稻米大量運往大都,以保證首都的糧食安全。這反映了元朝時期( )A. 政府加強對江南地區的剝削 B. 陸路運輸成為唯一交通形式C. 海上絲綢之路達到鼎盛時期 D. 江南地區已成為經濟的重心7. 徽調不斷吸收昆曲、秦腔、京調、漢調等地方戲的優點,加以創造和改進,在道光年間逐漸形成新劇種“皮黃戲”,后被稱為“京劇”。據此可知,京劇得以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A. 貼近生活,聯系百姓 B. 政策鼓勵,題材廣泛C. 文武兼修,角色齊全 D. 博采眾長,兼收并蓄8. 從19世紀末期開始,第一批具有近代意義的知識分子已經出現。這些人,或脫胎于洋務運動,或驚醒于民族危機……為廣開中國的民智而介紹西方的社會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材料反映了( )A. 辛亥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B. 維新變法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C. 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技術D. 新文化運動解放了人們思想9. 1929年7月,蘇聯《真理報》社論指出:“朱德和毛澤東的紅色游擊隊運動……在兩年之間輾轉戰斗于許多地區和省份,占地奪池,到處鬧起了革命……它必將引來數以百萬計的新生力量加入新的起義大軍。”社論評論的是( )A. 井岡山根據地斗爭 B. 秋收起義 C. 長征 D. 轉戰陜北10. 從左宗棠的“抬棺決戰為梓桑”,到鄧世昌的“誓與艦同存亡”,到張自忠的“吾一日不死,必盡我一日殺敵之責;敵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貞至死而已”。上述材料表明當時的時代主題是( )A. 百年屈辱,英勇抗爭 B. 國家分裂,民族融合C. 國家統一,民族團結 D. 中央集權,逐步加強11. 重慶談判過程中,中共主動表示讓出廣東、浙江、蘇南、皖南、湖北等8個根據地,并將這些地區的部隊調往北方。這說明( )A. 蔣介石贏得了準備內戰的時間 B. 中共為爭取和平民主而努力C. 重慶談判嚴重削弱了中共實力 D. 重慶談判取得了圓滿成功12. 光緒年間的黃浦江畔,入夜則燈火輝煌,明如白晝。一些以營利為目的的“番菜館”“面包房”“咖啡店”中出現了許多身著西裝的中國人。20世紀初,有軌電車和無軌電車也相繼傳入上海。這段材料表明了( )A. 社會陋習已徹底革除 B. 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C. 中國社會生活近代化 D. 人民受教育程度提高13.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村土地政策先后經歷了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兩權分離”等多次重大變革,對不同時期的農業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兩權分離”指( )A. 土地農民所有,農民自負盈虧 B. 土地集體所有,農戶承包經營C. 土地農民所有,農民自行買賣 D. 土地集體所有,農民自由流轉14.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中國尖端科技取得了突破性發展。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第一次發射導彈核武器的試驗成功進行,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這些成就( )A. 使中國科技引領世界發展 B. 都源于蘇聯的技術援助支持C. 防止了地區沖突再次發生 D. 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15. 據考證,西亞農耕技術,逐步傳到中亞、歐洲和北非一些地區;冶鐵技術起源于西亞,從那里擴散到埃及和希臘等地;西亞的神話傳入希臘,成為希臘神話的重要內容;希臘最初的雕刻藝術,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這些史實能夠說明( )A. 不同文明之間是有聯系的 B. 亞非文明相互傳播C. 環境影響文明交往 D. 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16. 中世紀早期大學幾乎接受來自所有歐洲地區的學生。中世紀大學在歐洲區域內學者和學生們都可以自由流動,選擇自己向往的大學從事學習和研究活動,而且各地大學的資格證書能夠得到互相的承認(認可)。這說明中世紀大學具有( )A. 教育自主權 B. 司法特權 C. 自由自治權 D. 免賦稅特權17.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 意、日軸心國從未建立起指揮聯合軍事行動的機構,而反法西斯同盟則確立了打敗敵人的統一的軍事戰略與相互協調的軍事行動。據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原因之一是( )A. 反法西斯同盟的強大武裝 B. 反法西斯戰爭具有正義性C. 德意日軍事策略重大失誤 D. 反法西斯同盟的聯合協作18. 1918—1919年,商業廣告在蘇俄《真理報》上近乎消失。1922年7月30日《真理報》第169號的第6版的廣告專版中,出現了糖業廣告、啤酒廣告、農產品廣告等商業廣告,這種廣告新氣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實施 B. 新經濟政策的實行C. 國家加強對經濟的管理 D. 兩個五年計劃完成19. 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互惠原則(Reciprocity),也叫對等原則,是指兩成員方在國際貿易中相互給予對方貿易上的優惠待遇。它明確了成員方在關稅與貿易談判中必須采取的基本立場和相互之間必須建立一種什么樣的貿易關系。由此可知,世界貿易組織致力于( )A. 推動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 B. 促進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C. 促進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 D. 避免地區沖突與矛盾導致的戰爭20. 某位作家為了揭露社會拜金主義的現狀,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葛朗臺這樣一個自私吝嗇、金錢至上、罔顧人倫的反面人物形象。這個作家是( )A. 巴爾扎克 B. 托爾斯泰 C. 莎士比亞 D. 達爾文二、非選擇題(共5小題,30分)21. 2024年12月4日,“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春節及相關的民俗活動,其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并在傳承發展中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從春秋時的一百多個小國家,經過不斷兼并,發展成全國統一的秦帝國,漢代更在其基礎上有所擴大。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了比較高度的統一,這就使一些重要的和有一定發展基礎的社會習俗得以基本定型并在更廣的范圍內流行。秦漢時的新年習俗也是這樣,有些習俗原來是在很小范圍內流行的,或者只是某些比較專門的迷信祭祀活動,但在漢代已逐漸成為整個社會普遍的民間習俗,并作為一種基本的年俗一代代流傳下來。如過臘八,祭灶,掛門神,放爆竹等。——摘編自李立綱《秦漢時代的新年習俗》材料二 春節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情感內涵。人們利用春節定期進行傳統文化的實踐與教育使中華文明通過春節文化活動得以世代相傳,使人能夠鮮明地認識到自己的民族歸屬和國家歸屬,并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使人成為具有“四維”(禮義廉恥)“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中國人。材料三(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秦漢時期新年習俗發展的時代背景。(2)據材料二,歸納春節的文化功能。(3)綜合上述探究,你能得出怎樣的信息?22.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從鐵路最初興起時民眾因鐵路破壞風水等原因而反對和破壞鐵路,到20世紀初,隨著鐵路作用的日益明顯,清政府鼓勵民間資本修筑鐵路,而民眾也熱衷于鐵路投資,以至清末,民眾為了反對清政府的“鐵路國有”政策而展開了一系列的保路運動。材料二 車廂內男女混坐,而沒有單獨的男廂或者女廂,“男女授受不親”的傳統觀念開始被打破。隨著鐵路的延伸,古代“父母在,不遠游”的傳統觀念也開始發生變化。人們開始逐漸擺脫處于封閉、與世隔絕的狀態,利用鐵路運輸的迅捷、便利,或外出經商,或外出探訪親友等。“鐘聲一及時,頃刻不少留”。人們的時間觀念有所增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種傳統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兩則材料均摘編自陸軍《鐵路對近代中國社會文化的影響》(1)根據材料一,概括民眾對鐵路的態度轉變,并分析轉變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概括近代鐵路興起帶來的影響。(3)綜上所述,從近代鐵路的發展中我們能汲取哪些智慧?23.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78--2020年我國對外貿易情況年份 對外貿易總額 占全球貿易總額的比重 全球貨物貿易排名1978年 355.04億元 不足 1% 第 29位2020年 321557億元 15.8% 穩居第一——整理自郭湖斌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成就與未來展望》材料二 在鄧小平對外開放理論的指導下,黨和國家制定了建立經濟特區、利用外資、發展對外經濟貿易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對外開放由沿海地區逐步擴展到全國,對外開放領域不斷拓寬,外貿體制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參與經濟全球化的要求進行了全面改革。2001年12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摘編自陳文敬《中國對外開放三十年回顧與展望(一)》(1)據材料一,指出1978—2020年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變化。(2)據材料二,說明我國對外貿易發展變化的原因。(3)結合材料二,列舉一例史實說明我國“對外開放領域不斷拓寬”。24.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800——1850年,美國的實際GDP年均增長率達到3.7%。這段時間,美國的人均收入增長了40%。1810年,美國已經成為全球人均專利擁有量最多的國家,而且美國在任何一個處于生產力革命核心地位的產業上都做得非常不錯,其中包括蒸汽輪船、農業機械、機床和縫紉機。——譯編自艾倫·格林斯潘《繁榮與衰退》材料二 內戰結束后,美國的經濟重新整合。南方基本結束了對英國的依附,轉而依賴于北方的金融資本。聯邦政府對內實行自由貿易,禁止各州間的貿易障礙。此外,在政府的鼓勵和資助下,橫貫大陸的5條鐵路干線建成。全國鐵路網的興建,締造了真正全國性的國內市場。內戰結束后的30年間,美國經歷了一個經濟大發展時期,基本完成了工業化。——摘編自齊世榮總主編《世界史·近代卷》等(1)據材料一,概述美國發展的主要特征。(2)據材料二,概括內戰結束后美國發展的主要因素。(3)結合兩則材料,談談你對國家發展的認識。25. 下面是比爾,蓋茨的一篇博文片段,請你閱讀比爾·蓋茨針對AI提出的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談談你對AI的看法。(要求:題目自擬,觀點明確;史實正確;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表述完整)材料 這些被稱為“強大”的AI可能能夠建立自己的目標。那些目標會是什么?如果它們與人類的利益相沖突會發生什么?我們應該嘗試阻止人工智能的發展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問題將變得更加緊迫。2025年普通高中招生第二次模擬考試試歷史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6頁,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滿分5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2.開卷考試,可查閱參考資料,但應獨立答題,禁止交流資料。3.本試卷上不要答題,請按答題卡上注意事項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的答案無效。一、選擇題(共20小題,20分)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的字母代號涂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1題答案】【答案】D【2題答案】【答案】C【3題答案】【答案】B【4題答案】【答案】C【5題答案】【答案】A【6題答案】【答案】D【7題答案】【答案】D【8題答案】【答案】B【9題答案】【答案】A【10題答案】【答案】A【11題答案】【答案】B【12題答案】【答案】C【13題答案】【答案】B【14題答案】【答案】D【15題答案】【答案】A【16題答案】【答案】C【17題答案】【答案】D【18題答案】【答案】B【19題答案】【答案】C【20題答案】【答案】A二、非選擇題(共5小題,30分)【21題答案】【答案】(1)時代背景:秦朝實現了國家統一和漢朝實現了大一統。(2)文化功能:傳承中華文明的功能;強化民族和國家認同的功能;社會教化的功能。(3)信息:中華民族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的文化影響力不斷增強。【22題答案】【答案】(1)從反對、破壞到支持、保護。鐵路作用日益凸顯;政府支持;投資收益的刺激。(符合題意,兩條即可)(2)沖擊了傳統思想觀念;打破了地區間的隔絕狀態;加強了各地區的經濟聯系;方便了人們的社會生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符合題意,兩條即可)(3)支持新事物的發展;發揮政府對社會變遷的推動作用;將新事物與民生改善結合起來;等等。(符合題意,-條即可)【23題答案】【答案】(1)對外貿易總額大幅增長;我國對外貿易總額占全球貿易總額的比重極大提高;全球貨物貿易排名大幅提升。(2)經濟特區的建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改革外貿體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3)推動“一帶一路”建設。【24題答案】【答案】(1)主要特征:經濟增長迅速;在專利擁有量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第一次工業革命成就較多。(2)主要因素:南方經濟結構轉變,由依賴英國轉為依賴北方金融資本;聯邦政府政策推動;國家統一,形成全國性的國內市場。(3)認識:科技創新是重要因素;國家內部的經濟整合和結構調整;政府的政策導向作用;社會穩定,國家統一。【25題答案】【答案】題目:AI雙刃劍性質論述:AI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和效率提升,但在強大AI可能建立自己的目標,與人類利益沖突,帶來潛在風險。我們應該審慎對待AI的發展,既要充分利用其帶來的便利,也要防范其可能帶來的風險,確保AI技術的發展符合人類的價值觀和利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