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紹初教育集團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紹初教育集團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紹初教育集團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
1.(2024七下·紹興期中)2019年3月30日18時許,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發生森林火災,大災發生后某特勤大隊帶領十多只搜救犬展開救援行動,搜救出多名幸存者.用搜救犬搜救是因為搜救犬有靈敏的(  )
A.觸覺 B.嗅覺 C.視覺 D.味覺
2.(2024七下·紹興期中)2022 年北京冬奧會上,智能機器人 Troika 可以用簡單語言與人交流。關于機器人的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機器人的聲音不是由振動產生的
B.機器人的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機器人的聲音與運動員的聲音音色不同
D.機器人的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108km/s
3.(2024七下·紹興期中)小明初一出現了一些青春期的變化,下列不屬于青春期發育特點的是(  )
A.出現第一特征 B.大腦結構和功能發育較快
C.男生開始出現遺精 D.女生開始出現月經
4.(2024七下·紹興期中)將細菌接種在固體培養基上培養,它會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圖某實驗小組欲檢測A、B兩種抗生素的殺菌作用,下列實驗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2024七下·紹興期中)如圖,若貓的頭部位置保持不變,把鏡子沿MN截成兩半并分別向兩側平移一段距離,則貓的頭部通過左、右兩半面鏡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不同位置
6.(2024七下·紹興期中)如圖所示甲、乙分別為大黃楊植物體上保留頂芽和剪去頂芽的枝條,從枝條的發育情況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枝條具有頂端優勢,抑制了側芽的生長
B.乙枝條由于打破了頂端優勢,側枝較快發展
C.甲枝條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長,有利于開花結果提高產量
D.乙枝條的措施在園林綠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7.(2024七下·紹興期中)有兩朵花,一朵是紅色的玫瑰花,另一朵是白色的水仙花,當用藍色的光照在這兩朵花上后,兩朵花將分別呈現什么顏色(  )
A.玫瑰花呈藍色,水仙花仍然是白色
B.水仙花呈藍色,玫瑰花仍然呈紅色
C.都呈藍色
D.水仙花呈藍色,玫瑰花呈黑色
8.(2024七下·紹興期中)詩人高駢在《山亭夏日》中的詩句“綠樹濃萌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描寫了酷夏特有的情趣,表達了詩人愉悅的心情。從物理的角度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綠樹濃蔭”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實像
B.“樓臺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
C.“綠樹濃蔭”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虛像
D.“樓臺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
9.(2024七下·紹興期中)通過生命周期的循環,綠色開花植物得以在地球上生生不息。學習完“植物的生殖和發育”相關內容后,小明記了如圖所示的筆記,圖中②與③分別代表(  )
A.受精卵、胚 B.胚乳、果皮 C.胚珠、果皮 D.子房、種子
10.(2024七下·紹興期中)達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樂器,用它們吹奏出來的聲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A.音色 音調 B.音色 響度
C.音調 響度 D.音色 音調 響度
11.(2024七下·紹興期中)取出母親的卵細胞與父親的精子,在試管中受精并培養成胚胎,移回母親子宮著床,繼續發育形成胎兒直至分娩,化們所說的“試管嬰兒”技術.“試管嬰兒”的產生的受精場所和生殖方式是(  )
A.體內受精,胎生 B.體外受精,卵生
C.體外受精,胎生 D.體內受精,卵生
12.(2024七下·紹興期中)小明將凸透鏡緊靠如圖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圖片,然后將凸透鏡逐漸遠離圖片的過程中,通過凸透鏡觀察到如圖乙所示四個不同的像,則四個像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
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⑧④
13.(2024七下·紹興期中)綠色植物的受精過程依次是()
①精子與卵細胞結合;②花粉管進入子房:③花粉管進入胚珠;④花粉萌發出花粉管;
⑤花粉管末端破裂放出精子
A.④②③⑤① B.④③②⑤① C.④②③④⑤ D.④⑤②③①
14.(2024七下·紹興期中)課間常見到同學在校園漫步散心。當你從拱形石橋的一端走向另一端時,你在水中所成像的大小將(  )
A.不斷變大 B.先變小,后變大
C.不發生變化 D.先變大,后變小
15.(2024七下·紹興期中)現在有100顆籽粒飽滿的種子隨機分成甲、乙兩組,將甲組種子播種在25℃、潮濕貧瘠的土壤中,乙組種子播種在25℃、潮濕富含養料的土壤中,除此之外,所有條件、措施相同,分別測定發芽率則可能的結果是(  )
A.甲組發芽率明顯高于乙組 B.乙組發芽率明顯高于甲組
C.甲、乙兩組發芽率差不多 D.根據所給條件無法判斷
16.(2024七下·紹興期中)如圖是大豆種子的部分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大豆種子萌發時,④提供營養物質
B.③最早突破種皮,發育成植物的根
C.⑤是大豆種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體幼體
D.大豆種子與水稻種子相比,水稻種子沒有⑤
17.(2024七下·紹興期中)用玻璃板作為平面鏡,使蠟燭的像成在裝滿水的燒杯中,就能觀察到“蠟燭在水中燃燒”(如圖甲)。若蠟燭的像位置如圖乙所示,要使像移到燒杯中,僅移動玻璃板,則移動的方向應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2024七下·紹興期中)目前有的國家允許以醫學手段培育“三親試管嬰兒”,其培育過程可選用如圖所示的技術。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三親試管嬰兒”的培育方式屬于有性生殖
B.早期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由捐獻者的卵細胞提供
C.早期胚胎需植入母體子宮內繼續發育
D.“三親試管嬰兒”的遺傳物質全部來自母親卵細胞的細胞核
19.(2024七下·紹興期中)如圖是眼睛結構示意圖,對其分析不正確的是(  )
A.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靈的窗戶。’那結構①是窗戶上那明亮的玻璃
B.眼球的成像過程中,對進入眼球的光線起折射作用的主要結構是②
C.眼球的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似,相當于膠卷的眼球結構是④
D.近視眼的眼球前后徑過短,遠處物體所形成的物像落到視網膜的前方
20.(2024七下·紹興期中)如圖,小敏在家中做凸透鏡成像實驗,墻上出現一個倒立縮小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墻上所成的燭焰像是虛像
B.手和透鏡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手和透鏡的影子大小不變
D.若蠟燭不動,透鏡靠近蠟燭,能再次呈現清晰的燭焰像
21.(2024七下·紹興期中)《西游記》是一本非常受學生喜愛的名著,針對小說中的幾個情節,某興趣小組的同學提出了一些看法,試分析回答:
(1)“‘孫悟空’拔根毫毛,吹一口氣就變出了許多‘小孫悟空’,這就像動物克隆一樣。”你認為動物克隆是   生殖
(2)生活中也有種水果叫人參果,它開花后,還要經過   、受精兩個生理過程,才能結出果實和種子。
(3)人參果的食用部分是果皮,是由   發育而來的
22.(2024七下·紹興期中)在媽媽的精心呵護下,小紅從一個受精卵發育成青春美少女(如圖),請據圖回答:
(1)A表示正在受精的卵細胞,此受精過程是在   內完成的;
(2)D是由B經過分裂和分化等復雜過程后形成的,其生長發育的主要場所是   ,并通過   和臍帶從媽媽的體內獲得營養物質和氧氣;
(3)進入青春期后,小紅生殖器官逐漸發育和成熟,這與   分泌的激素有關
23.(2024七下·紹興期中)請根據耳的基本結構回答:
(1)有些人暈車,與耳的前庭、   有關
(2)當飛機降落時,乘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咽鼓管張開,使   ,防止脹痛
(3)聽覺形成的部位在   .
24.(2024七下·紹興期中)如圖,讓一束太陽光照射三棱鏡,射出的光射到豎直放置的白屏上。
(1)如圖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在白屏上形成一條彩色的光帶,這是光的   現象。
(2)下列應用中:①遙控器:②驗鈔機;③醫院“B超機”;④消毒柜。屬于紫外線應用的是   .屬于紅外線應用的是   (填序號)d
(3)光線經過三棱鏡后是向它的底邊偏折,可以用來類比說明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對于同一凸透鏡,   (選填“紅光”或“紫光”)的焦距更大。
25.(2024七下·紹興期中)小曹在商場買鞋,他選了一雙新鞋在豎直的“試鞋鏡”前試穿,如圖所示。
(1)但他鏡中他看不到自己穿著的新鞋的像。為了看到新鞋的像,則他應該:   ;
A.使身體里鏡子近一些B.使身體里鏡子遠一些
C.把穿著新鞋的腳抬高D.彎腰或下蹲
E.將鏡面朝天花板傾斜一定角度
(2)假設小曹身高180cm,他的眼睛在其頭頂下方10cm處,為了能站在從豎直的平平面鏡中看到自己的新鞋,他將豎直懸掛的平面鏡下邊緣至少應離地高度   。
26.(2024七下·紹興期中)請在圖中畫出反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的大小
   
27.(2024七下·紹興期中)圖所示,在圖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A'B'。
   
28.(2024七下·紹興期中)快過年了,“小余”幫父母載著米去年糕廠做年糕。年糕運回家里后先攤開放置一兩天再浸到水里,這樣能放很長時間,但到第二年春季,“小余”發現年糕發霉并有酸臭味。小科設計了如下探究實驗幫“小余”找出年糕發霉的原因:
  將質量、大小、形狀相同的一塊年糕分別放入三個大小相同的玻璃瓶中,高溫處理后待用。
第一步材料處理 第1組 第2組 第3組
第二步實驗操作 將玻璃瓶敞口放置 將玻璃瓶瓶口塞緊 將玻璃瓶敞口放置
第三步恒溫培養(1周) 25 ℃ 25 ℃ 5℃
第四步實驗結果 年糕出現大量菌落 年糕無菌落 年糕出現少量菌落
請根據上述實驗設計,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第一步中高溫處理的目的是   
(2)比較第1組和第2組實驗,基于的假設是   
(3)分析第1組與第3組實驗結果,得出的結論是   
29.(2024七下·紹興期中)幼苗的出土率是否與種子種植的深度有關?為研究這一問題,小科展開了相關的探究。將相似的120粒綠豆種子平均分成4組,在相同砂土中按不同深度種植,放置在相同且適宜萌發和生長的條件下。連續觀察15天,發現只有三組有幼苗先后出土,如圖所示。在第15天對所有幼苗進一步觀察發現,除幼苗胚軸的長度不同外,各組幼苗的出土數量、未出土幼苗生長狀況、子葉大小等也有差異,如下表所示。
組別 甲 乙 丙 丁
種植深度. 6cm 11cm 18cm 25cm
出土幼苗數量 29棵 30棵 26棵 20棵
未出土幼苗生長情況 1棵種子未萌發 / 幼苗略有萎縮現象 幼苗萎縮現:象較明顯
幼苗葉子大小 較大 較小 只有痕跡 只有痕跡
(1)分析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①   :②當綠豆種子種植深度超過11cm后,隨著種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將會   ,得出此結論的依據是   。
(2)第15天,取甲、乙、丙三組幼苗各10棵,分別測定各組有機物總含量,則   組的有機物含量最高,根本原因是   。
30.(2024七下·紹興期中)小東站在試衣鏡前,離鏡子近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大些,離鏡子遠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小些。基于上述生活經驗,小東同學借助家中常見生活物品來探究平面鏡成像大小的特點。
(1)[建立假設]平面鏡成像時,   ;
(2)[器材選擇]廚房與客廳之間的玻璃門、拖鞋若干等;
[方案設計]
①將左拖鞋放在客廳的某一位置(如圖甲);
②將另一只拖鞋移至廚房,將其放到合適的位置:
③觀察移至廚房的鞋與左拖鞋所成的像是否完全重合:.
④多次改變左拖鞋到玻璃門的距離,重復上述實驗。
[交流討論]
器材選擇時,小科應選擇   (填“方案1”或”方案2”)兩只拖鞋做實驗。
(3)實驗過程中,若像與左拖鞋不能完全重合,可能的原因有   ;
A.廚房地面比客廳高
B.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C.玻璃門與地面不垂直
D.玻璃門下端有金屬框影響,不能完整成像
(4)若出現成像較暗,不易辨識的現象,你可以提供的解決方案是   。
31.(2024七下·紹興期中)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某次實驗過程中,小敏移動光屏直到出現清晰的像,蠟燭、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圖所示,此時所成的是倒立   的實像。
(2)若通過移動透鏡,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鏡應該移到   厘米刻度處。
(3)實驗一段時間后,原來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圖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讓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   。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離
②蠟燭下移一段距離
③透鏡下移一段距離
(4)研究好成像規律后,小敏模擬了近視和遠視的矯正。圖乙中,小敏給透鏡戴上“眼鏡”(凸透鏡B),光屏上剛好出現清晰的像,摘下“眼鏡”后,光屏上的像變模糊,如圖丙所示。若要通過移動蠟燭使像再次清晰,應將蠟燭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方向移動一段距離。
32.(2024七下·紹興期中)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和玻璃時都會發生折射現象,但是水和玻璃的折射情況會相同嗎 為了探究這個問題,小華選擇了光屏、透明玻璃磚、水槽、激光電筒等器材進行實驗。他在光屏上畫出互相垂直的NN'和MM'兩條線段并相交于O點,如圖甲所示。
(1)小華將玻璃磚的一個表面與MM'齊平放置,讓激光電筒發出的光線從A點到O點入射,他看到了如圖乙所示的光路,并在光屏上記錄的AO和OB兩條光線。此時入射角是   。
(2)取出玻璃磚,接下來他要觀察光從空氣中進入水中的情況,他將光屏豎直放入水槽中,(使線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慢注水至水面與MM齊平。為了控制變量接下的操作是   。
(3)小華最終在光屏上記錄下了,在水中的折射光線,通過分析光路,得出玻璃比水這對光的偏折能力強的結論。你認為相對折射光線OB這次記錄的光線在水中的折射情況是   。
33.(2024七下·紹興期中)下面是某生物興趣小組在菊花扦插的最佳時期,探究“影響菊花扦插成活因素”的實驗結果,環境條件是:15℃-25℃,散射光照,扦插數100根/組,培養時間3周。請你根據表格中的內容分析回答有關問題:
分組 扦插土壤 插條切口 相對濕度(%) 插條選擇 成活率(%)
第一組 不消毒 涂硫磺粉 50-85 嫩枝 47
第二組 消毒 不處理 50-85 嫩枝 42
第三組 消毒 涂硫磺粉 20-30 嫩枝 23
第四組 消毒 涂硫磺粉 50-85 嫩枝 92
(1)扦插的枝條一般下端要削成斜面,是為了   ,以促進枝條成活。選擇嫩枝是因為嫩枝帶有   ,可以促進枝條生根。
(2)如果要探究環境相對濕度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可選擇第   組和第   組進行對照。
(3)第四組和第一組可以探究   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
(4)從表中數據分析可知   是影響扦插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人的感覺
【解析】【分析】人體有許多感受內、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較簡單,例如皮膚里的感覺神經末梢。所以的感覺都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
【解答】人體從外界獲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覺器官,例如:眼是視覺器官,耳是聽覺器官,鼻是嗅覺器官,舌是味覺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此外,皮膚是觸覺器官,感受冷、熱、痛、觸、壓等感覺;如:我們閉上眼睛能摸出某種物體的軟硬程度,靠的就是皮膚的觸覺。搜救犬搜救幸存者靠的是嗅覺。
故答案為:B。
2.【答案】C
【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
【解析】【分析】A.根據聲音產生的知識判斷;
BD.根據聲音傳播的條件判斷;
C.聲音的特點叫音色,與發聲體的特點有關。
【解答】A.機器人的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
B.機器人的聲音不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故B錯誤;
C.機器人的聲音與運動員的聲音音色不同,故C正確;
D.機器人的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故D錯誤。
故選C。
3.【答案】A
【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青春期是一個生長和發育發生重要變化的時期,其中人體形態發育的顯著特點是身高突增,另外,神經系統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顯著增強,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其次性發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即出現第二性征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解答】A、兩性在生殖器結構方面的差異是各自性別最根本的標志,稱為“第一性征”,是一出生就具有的,不是青春期的特點,故A錯誤。
B、進入青春期后,神經系統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顯著增強,大腦結構和功能發育較快,故B正確。
CD、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現第二性征,如男生出現喉結、陰毛、腋毛、胡須等,還出現聲音變粗的變聲現象,并首次出現遺精。女孩出現陰毛、腋毛,乳房增大,出現月經等,故CD正確。
故答案為:A。
4.【答案】D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生物實驗中要遵循的原則主要有: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等量原則和控制無關變量意在等。根據題意:檢驗兩種抗生素的殺菌作用,設計實驗時,必須遵循對照原則,設計只有細菌的空白對照組,將來與含有抗生素的實驗組進行對比分析。
【解答】該設計實驗時,應遵循對照原則,即只有抗生素的種類不同,其它相同。應該設計三個實驗,其中細菌這個變量相同,一個不加抗生素為對照組,另外兩個為實驗組,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5.【答案】C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平面鏡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虛像,兩片鏡子都能單獨成像。
【解答】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故當MN分開后,貓在兩個鏡子上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
故答案為:C。
6.【答案】C
【知識點】芽的發育
【解析】【分析】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頂芽對側芽有一定的制約關系。當頂芽生長旺盛時,側芽的生長就會受到抑制,這種現象叫做頂端優勢。去除頂芽,能抑制頂端優勢,促進側芽生長。
【解答】A、甲枝條保留頂芽,具有頂端優勢,抑制了側芽的生長,故A不符合題意;
B、乙枝條剪去頂芽,打破了頂端優勢,側枝較快發展,故B不符合題意;
C、從枝條的發育情況分析乙枝條由于打破了頂端優勢,側枝較快發育,有利于開花結果提高產量,故C符合題意;
D、從枝條的發育情況分析乙枝條由于打破了頂端優勢,側枝較快發育,在園林綠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7.【答案】D
【知識點】物體的顏色
【解析】【分析】透明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不透明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紅色的玫瑰花只能反射紅光,藍光照射到上面會全部被吸收而成像黑色;白色的水仙花能夠反射所有色光,藍光照到上面全部被反射,因此呈現藍色,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8.【答案】D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據描述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光學原理即可。
【解答】AC.“綠樹濃蔭”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但是不是像,故A、C錯誤;
BD.“樓臺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故B錯誤,D正確。
故選D。
9.【答案】C
【知識點】花的結構
【解析】【分析】一朵花經過傳粉、受精后,子房繼續發育形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通過種子繁殖的方式屬于有性生殖。
【解答】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為:
據圖可知,①是子房,②是胚珠,③是果皮,④是種子,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0.【答案】C
【知識點】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
【解析】【分析】聲音的大小叫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有關;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聲音的特點叫音色,與發聲體的結構有關。
【解答】達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樂器,由于發聲體的結構不同,因此用它們吹奏出來的聲音的音色肯定不同,但是音調和響度可能相同,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11.【答案】C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
【解析】【分析】試管嬰兒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精子與卵細胞在體外的試管中結合形成受精卵并進行早期胚胎發育,然后把胚胎移植進母體的子宮內,胚胎和胎兒的發育在子宮中進行,直至發育成熟,分娩產出,可知試管嬰兒屬于有性生殖。
【解答】試管嬰兒又稱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具體地說是借助內窺鏡或在B超指引下,從患有不孕癥婦女的卵巢內取出成熟的卵子,將精子、卵子一起放入試管,體外培養三天左右,使卵子受精,然后再在B超監視下將其送到母親子宮,使之逐步發育成胎兒的過程,可見該過程中有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的過程,其原理仍然是有性生殖,其生殖方式為胎生。
故答案為:C。
12.【答案】C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進行判斷,正立的是虛像,只出現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時,倒立的是實像,物距越大,像越小,據此進行判斷。
【解答】將凸透鏡緊靠一幅卡通圖片,說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鏡成的虛像是放大的,物體離凸透鏡越近,像越接近物體的大小,也就是成的虛像越小,故先看到②,當在一倍焦距遠離凸透鏡的過程中,看到的像逐漸變大,當大于一倍焦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即看到的為①,繼續遠離大于2倍焦距時,看到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即為③,成實像時,物距越遠,像越小。因此最后看到的是④,故四個像的順序為②①③④。
故答案為:C。
13.【答案】A
【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花粉成熟后散落出來落到雌蕊柱頭上,在柱頭黏液的刺激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同時,花粉管中的兩個精子隨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花粉管頂端破裂,兩個精子釋放出來,一個精子與胚珠中的卵細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個精子與胚珠中的兩個極核相融合,形成受精極核。
【解答】 花粉落到雌蕊柱頭上后受到柱頭黏液的刺激萌發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花粉管里有兩個精子,花粉管沿柱頭到達胚珠后,花粉管頂端破裂,兩個精子釋放出來,一個精子與兩個極核融合,另一個精子與卵細胞相融合,這種現象叫雙受精。因此綠色植物的受精過程依次是:④花粉萌發出花粉管、 ②花粉管進入子房 、③花粉管進入胚珠、⑤花粉管末端破裂放出精子、①精子與卵細胞結合。
故答案為:A。
14.【答案】C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規律進行分析,像與物等大,像的大小與物距無關。【解答】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由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物體在平面鏡中成的像的像始終與物體大小相等,所以,從拱形石橋的一端走向另一端時,人在水中所成像的大小不變。
故答案為:C。
15.【答案】C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種子萌發的外界環境條件是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水分,自身的條件也要適宜,例如不能處于休眠期,要飽滿、完整。
【解答】種子萌發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來自種子自身與土壤肥沃或貧瘠無關,因此現在有100粒子粒飽滿的種子隨機分成甲、乙兩組。將甲組種子播種在25℃、潮濕貧瘠的土壤中,乙組種子播種在25℃、潮濕富含養料的土壤中。分別測定發芽率則可能的結果是甲、乙兩組發芽率差不多。
故答案為:C。
16.【答案】D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圖中大豆種子的結構①胚芽、②胚軸、③胚根、④子葉、⑤胚。胚芽發育成莖和葉、胚根發育成根、胚軸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子葉為種子提供營養物質。
【解答】A、大豆種子萌發時,圖中④子葉提供營養物質,故A不符合題意;
B、③是胚根,最早突破種皮,發育成植物的根,故B不符合題意;
C、⑤胚是大豆種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體幼體,故不符合題意;
D、大豆種子與玉米,水稻種子相比,大豆種子中沒有胚乳,⑤是胚,大豆種子和玉米種子都有,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7.【答案】C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即像距等于物距進行判斷。【解答】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由圖乙可知,要使像移到燒杯中,則要增大像與平面鏡的距離,故要增大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由于僅移動玻璃板,因此可把玻璃板向燒杯一側移動,即移動的方向應是③。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8.【答案】D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三親試管嬰兒”的生殖發育過程,結合人體生殖的知識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A.“三親試管嬰兒”有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的過程,其原理仍然是有性生殖,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根據題意可知,早期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于捐獻者卵細胞的細胞質(卵黃),故B正確不合題意;
C.胚胎在母體外無法發育,胎需植入母體子宮內繼續發育,故C正確不合題意;
D.“三親試管嬰兒”的遺傳物質來自母親卵細胞的細胞核和父親的精子,而不僅僅是來自母親,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9.【答案】D
【知識點】眼球的結構與視覺的形成;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
【解析】【分析】題圖中,①角膜,②晶狀體,③玻璃體,④視網膜。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解答】A、角膜無色透明,光線易于通過。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靈的窗戶,那么窗戶上那明亮的玻璃就是①角膜,故A不符合題意;
B、對光線有折射作用的結構是②晶狀體,故B不符合題意;
C、眼球的晶狀體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眼球的瞳孔相當于照相機的光圈;眼球的脈絡膜相當于照相機暗室的壁;眼球的④視網膜相當于照相機中的底片,故C不符合題意;
D、如果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的曲度過大,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通過晶狀體折射后形成的物象就會落在視網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這樣的眼叫近視,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20.【答案】D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解析】【分析】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解答】A、根據題意知道,凸透鏡成像實驗時,墻上出現一個倒立縮小清晰的像,即像可以由墻(相當于光屏)呈接,所以,此像是實像,故A錯誤;
B、手和透鏡的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錯誤;
C、由光的直線傳播特點知道,當蠟燭遠離透鏡,手和透鏡的影子變小,故C錯誤;
D、若蠟燭不動,透鏡靠近蠟燭,即物距減小,像距變大,根據光路可逆原理知道,能再次呈現清晰的燭焰像,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21.【答案】無性;傳粉;子房壁
【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無性生殖;傳粉及其途徑
【解析】【分析】(1)有性生殖是由親本產生的有性生殖細胞,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成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為新的個體的生殖方式。無性生殖是不經生殖細胞的兩兩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方式。由題中分析可知,克隆屬于無性生殖。
(2)花粉掉在柱頭上的過程稱為傳粉。
(3)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來,果實由子房發育而來。
【詳解】
【解答】(1)“‘孫悟空’拔根毫毛,吹一口氣就變出了許多‘小孫悟空’,這是一種生殖,就像動物克隆一樣,”克隆不經生殖細胞的兩兩結合,屬于無性生殖。
(2)(3)開花后,要結出果實和種子,需要經過 傳粉、受精兩個重要的生理過程。子房受精后的發育情況為:
果皮是由子房壁發育而來的。
22.【答案】輸卵管;子宮;胎盤;卵巢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1)輸卵管的作用是運輸卵細胞和雌性激素,以及為受精提供場所,可知受精的部位是輸卵管,懷孕的部位是子宮內膜,胎盤是胎兒與母體交換物質的器官。
(2)受精卵初期發育是在輸卵管中,主要的生長發育場所是子宮。
(3)雌性激素激發并維持第二性征,雌性激素由卵巢分泌。【解答】(1)精子在輸卵管內與卵細胞相遇,與卵細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這個細胞是在媽媽的輸卵管中形成的。
(2)人的生命起點是受精卵,受精卵一經形成就開始分裂,并逐步的分化,形成胚泡緩慢移入子宮中,埋入子宮內膜,逐漸發育成胚胎。胚胎在子宮內發育,通過臍帶和胎盤從母體中獲得營養物質和氧;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的。
(3)女性的卵巢能產生生殖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進第二性征的出現。小紅生殖器官逐漸發育和成熟,這與卵巢分泌的激素有關。
23.【答案】半規管;鼓膜內外的氣壓平衡;大腦皮層
【知識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
【解析】【分析】(1)耳的結構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聽小骨;內耳包括半規管、前庭和耳蝸。暈車是因為內耳中感受位置變化的前庭和半規管過于敏感導致的。
(2)當鼓膜內壓的壓強差過大時,容易導致鼓膜損傷。
(3)感覺都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解答】(1)前庭及半規管過敏的人,在直線變速及旋轉變速運動時,傳入沖動引起中樞有關部位過強的反應,導致頭暈、惡心、嘔吐、出汗等,這就是有些人暈船、暈車的原因。
(2)當吞咽食物和打呵欠時咽鼓管的管口開放,空氣由此進入鼓室,可以保持鼓膜內外的氣壓平衡,若一方壓力過大,鼓膜就會被震破,聽力受損。在飛機降落時,乘務員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都是這個道理。
(3)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⑤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
24.【答案】色散;②④;①;紅
【知識點】光的色散;紫外線、紅外線;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解析】【分析】(1)太陽光是復色光,經過三棱鏡后發生色散,不同色光折射能力不同,在白屏上出現彩色光帶。
(2)紫外線和紅外線肉眼都看不見,但根據其特點可以為我們所用,例如紫外線能導致蛋白質凝固,可用來殺菌消毒。
(3)由圖可知,紅光的偏折角度最小,可知更不易會聚,焦距較大。【解答】(1)圖中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在白屏上形成一條彩色的光帶,這是光的色散現象。
(2)紫外線可以使熒光物質發光,可用于驗鈔機、消毒滅菌等,因此,屬于紫外線應用的是②驗鈔機,④消毒柜;屬于紅外線應用的是①遙控器。
(3)由光的色散現象知道,紅光的折射程度小,紫光的折射程度大,因此,如果用三棱鏡來類比說明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對于同一凸透鏡,紅光的焦距更大。
25.【答案】DE;85cm
【知識點】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
【解析】【分析】(1)看不見新鞋的像,是因為鞋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沒有進入人的眼睛,結合平面鏡成像特點進行分析。
(2) 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物體與像關于平面鏡對稱.分別找出頭頂、眼睛和腳在平面鏡中的像,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畫圖,結合三角形中位線可計算得平面鏡長應為人身高的一半,再根據鏡子的上邊緣距離地面1.75m,即可求出鏡子的下邊緣離地面的高度。【解答】(1)由圖知道,要想看到鏡中的新鞋,就要使眼睛看到新鞋成的像;鞋子反射的光線經過平面鏡反射后必須能進入人的眼中,由圖知道,彎腰或下蹲,將“試鞋鏡”豎直的向上移動,保持鏡面下邊靜止,順時針轉動鏡面,都可以看到鏡中的鞋,抬高穿著新鞋的腳,使身體離鏡子近一些或使身體離鏡子遠一些,如果原來看不到,則抬高穿著新鞋的腳后依然無法看到。
故答案為:DE。
(2)如圖所示
A、C、B分別表示人的頭頂、眼睛和腳的位置。EF為平面鏡位置,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確定A'C'B'為ACB的像,因為OC=OC',所以
EF為平面鏡的最小長度,AB為人的身高,這就是鏡的長應為人身高的一半,即
因為鏡子的上邊緣距離地面1.75m,即ED=1.75m,則鏡子的下邊緣離地面的高度
FD=ED-EF=1.75m-0.9m=0.85m。
26.【答案】
【知識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
【解析】【分析】反射角指的是反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解答】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右側作出反射光線,入射角為45°,則反射角也為45°,如圖所示:
27.【答案】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
【解析】【分析】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故先找到AB在平面鏡中的像點,將像點連接起來即為AB在平面鏡中的像。【解答】分別作出物體AB端點A、B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B',用虛線連接A'、B'即為AB在平面鏡中的像。如下圖所示:
28.【答案】去除玻璃瓶中原有的細菌防止干擾實驗結果;年糕發霉變質與玻璃瓶是否敞口有關;年糕發霉變質的快慢與溫度有關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1)裝置內原有的微生物會對實驗造成干擾,所以應先除去。
(2)分析表中數據,不同之處即為探究的影響因素。
(3)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對于探究目的進行解答即為得出的結論。【解答】(1)本實驗探究年糕發霉的原因,由于高溫能夠殺死微生物,因此在實驗第一步中進行高溫處理,同時也是防止微生物存在進而干擾實驗探究年糕發霉的原因。
(2)實驗共設置了兩組對照實驗,由于實驗第一步已經高溫處理殺死瓶上和年糕上原有的微生物,第一組將玻璃瓶的橡皮塞打開,第二組將玻璃瓶的橡皮塞塞緊,只有這些不同,其他條件都相同,實驗結果是第一組年糕出現大量菌落,第二組年糕沒有菌落,唯一可以出現菌落的原因就是將瓶口打開,導致空氣中的微生物進入繁殖產生的。故基于的假設是年糕發霉變質與玻璃瓶是否敞口有關。
(3)分析第1組與第3組實驗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年糕發霉變質的快慢與溫度有關。
29.【答案】當綠豆種子種植深度為11cm時,綠豆的出土率最高;下降;子葉中的營養物質不足以供給幼苗出土所需;甲;甲組幼苗出土最早,子葉中的有機物消耗最少,且真葉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多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找到最適宜深度以及出土率與深度的關系。
(2)根據表中數據可知,甲組幼苗葉子較大,光合作用強。【解答】(1)分析實驗結果:種植深度為6cm;11cm;18cm;25cm的出土幼苗數量分別為:29棵;30棵;26棵;20棵,分析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可知,①當綠豆種子種植深度為11cm時,綠豆的出土率最高,②當綠豆種子種植深度超過11cm后,隨著種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將會下降,原因是幼苗出土需要充足的營養物質,如果種植深度過大子葉中的營養物質不足以供給幼苗出土所需。
(2)分析實驗結果甲、乙、丙、丁四組幼苗出圖后幼苗葉子大小分別為:較大;較小;只有痕跡;只有痕跡,這樣看甲組幼苗出土后仍有較充足的營養可以利用來促使幼苗的發育,幼苗可以更早的長出新葉,進行光合作用,積累有機物。所以,第15天,取甲、乙、丙、丁四組幼苗各10棵,分別測定各組有機物含量,則甲組的有機物含量最高。
30.【答案】像的大小可能與物體到平面的距離有關;方案1;AC;客廳燈打開或廚房燈關閉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1)根據“ 離鏡子近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大些,離鏡子遠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小些。 ”確定變化的因素,進行猜想;
(2)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分析解答;
(3)根據平面鏡成像中像和物體的位置關系解答;
(4)物體反射的光線越多,則成像越明亮。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離鏡子近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大些,離鏡子遠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小些,那么建立假設:像的大小可能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有關。
(2)平面鏡內成的像與物體是對稱的,即左右相反,那么應選用兩個完全相同但左右相反的拖鞋,故小選擇方案1。
(3)像與物是關于鏡子對稱的,實驗時玻璃門不豎直放置或廚房地面與客廳地面高度不同,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拖鞋都不可能與前面拖鞋的像完全重合,故AC符合題意,BD不符合題意。
故選AC。
(4)若成像較暗,說明物體上的光線較弱,那么可以客廳燈打開或廚房燈關閉。
31.【答案】放大;45;①③;遠離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遠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
【解析】【分析】(1)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距等于像距,成倒立等大的實像。(2)利用光路是可逆的進行判斷。
(3)蠟燭向上移,是因為光沿直線傳播且經過光心的光線不發生偏折。
(4)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會提前成像,可知拿走后,像距將變大。
【解答】(1)由圖片可知,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2)不改變蠟燭和光屏位置,要通過移動透鏡,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移動后物距為原來的像距,即凸透鏡距光屏應為15cm,故應移動到45cm刻度處。
(3)如圖甲所示,實驗一段時間后,蠟燭變短,像移動到光屏的上方,要讓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可將蠟燭向上移動、將光屏向上移動、將凸透鏡向下移動,正確的操作為①③。
(4)如圖乙,在蠟燭和凸透鏡A之間放置具有會聚作用的凸透鏡B,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移除凸透鏡B后,像距將變大,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增大物距,減小像距,故蠟燭應遠離凸透鏡。
32.【答案】∠AON;保持入射光線入射角度不變;折射角大于∠BONˊ
【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作光的折射光路圖
【解析】【分析】(1)入射角、反射角以及折射角指的都是對應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
(2)由控制變量法可知,探究不同物質的折射能力時,應控制入射角相同。
(3)玻璃的折射能力強,即光線的偏折角度更大,光線在水中的折射光線遠離法線。【解答】(1)由圖乙所示的光路,并在光屏上記錄的AO和OB兩條光線知道,入射角的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此時入射角是∠AON。
(2)探究不同介質折射能力時,必須控制入射角相同,保持入射光線AO的位置不變。
(3)玻璃比水這對光的偏折能力強,說明玻璃中偏轉角度大,水中偏轉角度小,故這次記錄的光線在水中的折射情況是折射光線在OB的上方或折射角大于∠BONˊ。
33.【答案】增加吸水表面積;芽;四;三;土壤消毒與否;相對濕度
【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扦插枝條的選擇,應該注意選擇較粗,有生活力,帶節的枝條,這樣易于生根和長芽。為了減少枝條水分的散失,要去掉葉片。為了避免埋入土中的部分腐爛,可以對切口進行適當處理。切成斜面,水水接觸面積大,利于吸水。(2)探究環境濕度的影響,則應控制除濕度外的其它條件相同,分許表中數據進行判斷。
(3)由表中數據可知,一組和四組探究的是消毒是否會對扦插造成影響。
(4)由表中數據可知,濕度大時,即使沒有涂硫磺粉和消毒,枝條的存活率也高于消毒且涂硫磺粉但濕度小的存活率,可知主要因素是相對濕度。
【詳解】
(1)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莖進行切斷,經過處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條都可以生根發芽,長出一個新的植株。扦插時需要將枝條下端削成斜面,這樣在扦插后可以增加吸水表面積,以促進枝條成活。在采摘的枝條中,帶芽的幼嫩枝條最容易生根。
(2)對照實驗具有變量的唯一性。三四組的變量是相對濕度,因此如果要探究環境相對濕度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可選擇第四組和第三組進行對照。
(3)一組和四組唯一不同的變量是扦插土壤是否消毒即土壤中有無細菌等微生物,因此第四組和第一組可以探究 土壤消毒與否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
(4)從表中數據分析可知相對濕度是影響扦插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1 / 1浙江省紹興市紹初教育集團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
1.(2024七下·紹興期中)2019年3月30日18時許,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發生森林火災,大災發生后某特勤大隊帶領十多只搜救犬展開救援行動,搜救出多名幸存者.用搜救犬搜救是因為搜救犬有靈敏的(  )
A.觸覺 B.嗅覺 C.視覺 D.味覺
【答案】B
【知識點】人的感覺
【解析】【分析】人體有許多感受內、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較簡單,例如皮膚里的感覺神經末梢。所以的感覺都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
【解答】人體從外界獲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覺器官,例如:眼是視覺器官,耳是聽覺器官,鼻是嗅覺器官,舌是味覺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此外,皮膚是觸覺器官,感受冷、熱、痛、觸、壓等感覺;如:我們閉上眼睛能摸出某種物體的軟硬程度,靠的就是皮膚的觸覺。搜救犬搜救幸存者靠的是嗅覺。
故答案為:B。
2.(2024七下·紹興期中)2022 年北京冬奧會上,智能機器人 Troika 可以用簡單語言與人交流。關于機器人的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機器人的聲音不是由振動產生的
B.機器人的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機器人的聲音與運動員的聲音音色不同
D.機器人的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108km/s
【答案】C
【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
【解析】【分析】A.根據聲音產生的知識判斷;
BD.根據聲音傳播的條件判斷;
C.聲音的特點叫音色,與發聲體的特點有關。
【解答】A.機器人的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
B.機器人的聲音不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故B錯誤;
C.機器人的聲音與運動員的聲音音色不同,故C正確;
D.機器人的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故D錯誤。
故選C。
3.(2024七下·紹興期中)小明初一出現了一些青春期的變化,下列不屬于青春期發育特點的是(  )
A.出現第一特征 B.大腦結構和功能發育較快
C.男生開始出現遺精 D.女生開始出現月經
【答案】A
【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青春期是一個生長和發育發生重要變化的時期,其中人體形態發育的顯著特點是身高突增,另外,神經系統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顯著增強,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其次性發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即出現第二性征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解答】A、兩性在生殖器結構方面的差異是各自性別最根本的標志,稱為“第一性征”,是一出生就具有的,不是青春期的特點,故A錯誤。
B、進入青春期后,神經系統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顯著增強,大腦結構和功能發育較快,故B正確。
CD、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現第二性征,如男生出現喉結、陰毛、腋毛、胡須等,還出現聲音變粗的變聲現象,并首次出現遺精。女孩出現陰毛、腋毛,乳房增大,出現月經等,故CD正確。
故答案為:A。
4.(2024七下·紹興期中)將細菌接種在固體培養基上培養,它會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圖某實驗小組欲檢測A、B兩種抗生素的殺菌作用,下列實驗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生物實驗中要遵循的原則主要有: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等量原則和控制無關變量意在等。根據題意:檢驗兩種抗生素的殺菌作用,設計實驗時,必須遵循對照原則,設計只有細菌的空白對照組,將來與含有抗生素的實驗組進行對比分析。
【解答】該設計實驗時,應遵循對照原則,即只有抗生素的種類不同,其它相同。應該設計三個實驗,其中細菌這個變量相同,一個不加抗生素為對照組,另外兩個為實驗組,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5.(2024七下·紹興期中)如圖,若貓的頭部位置保持不變,把鏡子沿MN截成兩半并分別向兩側平移一段距離,則貓的頭部通過左、右兩半面鏡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不同位置
【答案】C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平面鏡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虛像,兩片鏡子都能單獨成像。
【解答】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故當MN分開后,貓在兩個鏡子上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
故答案為:C。
6.(2024七下·紹興期中)如圖所示甲、乙分別為大黃楊植物體上保留頂芽和剪去頂芽的枝條,從枝條的發育情況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枝條具有頂端優勢,抑制了側芽的生長
B.乙枝條由于打破了頂端優勢,側枝較快發展
C.甲枝條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長,有利于開花結果提高產量
D.乙枝條的措施在園林綠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答案】C
【知識點】芽的發育
【解析】【分析】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頂芽對側芽有一定的制約關系。當頂芽生長旺盛時,側芽的生長就會受到抑制,這種現象叫做頂端優勢。去除頂芽,能抑制頂端優勢,促進側芽生長。
【解答】A、甲枝條保留頂芽,具有頂端優勢,抑制了側芽的生長,故A不符合題意;
B、乙枝條剪去頂芽,打破了頂端優勢,側枝較快發展,故B不符合題意;
C、從枝條的發育情況分析乙枝條由于打破了頂端優勢,側枝較快發育,有利于開花結果提高產量,故C符合題意;
D、從枝條的發育情況分析乙枝條由于打破了頂端優勢,側枝較快發育,在園林綠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7.(2024七下·紹興期中)有兩朵花,一朵是紅色的玫瑰花,另一朵是白色的水仙花,當用藍色的光照在這兩朵花上后,兩朵花將分別呈現什么顏色(  )
A.玫瑰花呈藍色,水仙花仍然是白色
B.水仙花呈藍色,玫瑰花仍然呈紅色
C.都呈藍色
D.水仙花呈藍色,玫瑰花呈黑色
【答案】D
【知識點】物體的顏色
【解析】【分析】透明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不透明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紅色的玫瑰花只能反射紅光,藍光照射到上面會全部被吸收而成像黑色;白色的水仙花能夠反射所有色光,藍光照到上面全部被反射,因此呈現藍色,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8.(2024七下·紹興期中)詩人高駢在《山亭夏日》中的詩句“綠樹濃萌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描寫了酷夏特有的情趣,表達了詩人愉悅的心情。從物理的角度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綠樹濃蔭”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實像
B.“樓臺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
C.“綠樹濃蔭”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虛像
D.“樓臺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
【答案】D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據描述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光學原理即可。
【解答】AC.“綠樹濃蔭”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但是不是像,故A、C錯誤;
BD.“樓臺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故B錯誤,D正確。
故選D。
9.(2024七下·紹興期中)通過生命周期的循環,綠色開花植物得以在地球上生生不息。學習完“植物的生殖和發育”相關內容后,小明記了如圖所示的筆記,圖中②與③分別代表(  )
A.受精卵、胚 B.胚乳、果皮 C.胚珠、果皮 D.子房、種子
【答案】C
【知識點】花的結構
【解析】【分析】一朵花經過傳粉、受精后,子房繼續發育形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通過種子繁殖的方式屬于有性生殖。
【解答】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為:
據圖可知,①是子房,②是胚珠,③是果皮,④是種子,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0.(2024七下·紹興期中)達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樂器,用它們吹奏出來的聲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A.音色 音調 B.音色 響度
C.音調 響度 D.音色 音調 響度
【答案】C
【知識點】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
【解析】【分析】聲音的大小叫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有關;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聲音的特點叫音色,與發聲體的結構有關。
【解答】達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樂器,由于發聲體的結構不同,因此用它們吹奏出來的聲音的音色肯定不同,但是音調和響度可能相同,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11.(2024七下·紹興期中)取出母親的卵細胞與父親的精子,在試管中受精并培養成胚胎,移回母親子宮著床,繼續發育形成胎兒直至分娩,化們所說的“試管嬰兒”技術.“試管嬰兒”的產生的受精場所和生殖方式是(  )
A.體內受精,胎生 B.體外受精,卵生
C.體外受精,胎生 D.體內受精,卵生
【答案】C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
【解析】【分析】試管嬰兒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精子與卵細胞在體外的試管中結合形成受精卵并進行早期胚胎發育,然后把胚胎移植進母體的子宮內,胚胎和胎兒的發育在子宮中進行,直至發育成熟,分娩產出,可知試管嬰兒屬于有性生殖。
【解答】試管嬰兒又稱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具體地說是借助內窺鏡或在B超指引下,從患有不孕癥婦女的卵巢內取出成熟的卵子,將精子、卵子一起放入試管,體外培養三天左右,使卵子受精,然后再在B超監視下將其送到母親子宮,使之逐步發育成胎兒的過程,可見該過程中有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的過程,其原理仍然是有性生殖,其生殖方式為胎生。
故答案為:C。
12.(2024七下·紹興期中)小明將凸透鏡緊靠如圖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圖片,然后將凸透鏡逐漸遠離圖片的過程中,通過凸透鏡觀察到如圖乙所示四個不同的像,則四個像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
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⑧④
【答案】C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進行判斷,正立的是虛像,只出現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時,倒立的是實像,物距越大,像越小,據此進行判斷。
【解答】將凸透鏡緊靠一幅卡通圖片,說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鏡成的虛像是放大的,物體離凸透鏡越近,像越接近物體的大小,也就是成的虛像越小,故先看到②,當在一倍焦距遠離凸透鏡的過程中,看到的像逐漸變大,當大于一倍焦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即看到的為①,繼續遠離大于2倍焦距時,看到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即為③,成實像時,物距越遠,像越小。因此最后看到的是④,故四個像的順序為②①③④。
故答案為:C。
13.(2024七下·紹興期中)綠色植物的受精過程依次是()
①精子與卵細胞結合;②花粉管進入子房:③花粉管進入胚珠;④花粉萌發出花粉管;
⑤花粉管末端破裂放出精子
A.④②③⑤① B.④③②⑤① C.④②③④⑤ D.④⑤②③①
【答案】A
【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花粉成熟后散落出來落到雌蕊柱頭上,在柱頭黏液的刺激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同時,花粉管中的兩個精子隨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花粉管頂端破裂,兩個精子釋放出來,一個精子與胚珠中的卵細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個精子與胚珠中的兩個極核相融合,形成受精極核。
【解答】 花粉落到雌蕊柱頭上后受到柱頭黏液的刺激萌發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花粉管里有兩個精子,花粉管沿柱頭到達胚珠后,花粉管頂端破裂,兩個精子釋放出來,一個精子與兩個極核融合,另一個精子與卵細胞相融合,這種現象叫雙受精。因此綠色植物的受精過程依次是:④花粉萌發出花粉管、 ②花粉管進入子房 、③花粉管進入胚珠、⑤花粉管末端破裂放出精子、①精子與卵細胞結合。
故答案為:A。
14.(2024七下·紹興期中)課間常見到同學在校園漫步散心。當你從拱形石橋的一端走向另一端時,你在水中所成像的大小將(  )
A.不斷變大 B.先變小,后變大
C.不發生變化 D.先變大,后變小
【答案】C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規律進行分析,像與物等大,像的大小與物距無關。【解答】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由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物體在平面鏡中成的像的像始終與物體大小相等,所以,從拱形石橋的一端走向另一端時,人在水中所成像的大小不變。
故答案為:C。
15.(2024七下·紹興期中)現在有100顆籽粒飽滿的種子隨機分成甲、乙兩組,將甲組種子播種在25℃、潮濕貧瘠的土壤中,乙組種子播種在25℃、潮濕富含養料的土壤中,除此之外,所有條件、措施相同,分別測定發芽率則可能的結果是(  )
A.甲組發芽率明顯高于乙組 B.乙組發芽率明顯高于甲組
C.甲、乙兩組發芽率差不多 D.根據所給條件無法判斷
【答案】C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種子萌發的外界環境條件是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水分,自身的條件也要適宜,例如不能處于休眠期,要飽滿、完整。
【解答】種子萌發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來自種子自身與土壤肥沃或貧瘠無關,因此現在有100粒子粒飽滿的種子隨機分成甲、乙兩組。將甲組種子播種在25℃、潮濕貧瘠的土壤中,乙組種子播種在25℃、潮濕富含養料的土壤中。分別測定發芽率則可能的結果是甲、乙兩組發芽率差不多。
故答案為:C。
16.(2024七下·紹興期中)如圖是大豆種子的部分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大豆種子萌發時,④提供營養物質
B.③最早突破種皮,發育成植物的根
C.⑤是大豆種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體幼體
D.大豆種子與水稻種子相比,水稻種子沒有⑤
【答案】D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圖中大豆種子的結構①胚芽、②胚軸、③胚根、④子葉、⑤胚。胚芽發育成莖和葉、胚根發育成根、胚軸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子葉為種子提供營養物質。
【解答】A、大豆種子萌發時,圖中④子葉提供營養物質,故A不符合題意;
B、③是胚根,最早突破種皮,發育成植物的根,故B不符合題意;
C、⑤胚是大豆種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體幼體,故不符合題意;
D、大豆種子與玉米,水稻種子相比,大豆種子中沒有胚乳,⑤是胚,大豆種子和玉米種子都有,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7.(2024七下·紹興期中)用玻璃板作為平面鏡,使蠟燭的像成在裝滿水的燒杯中,就能觀察到“蠟燭在水中燃燒”(如圖甲)。若蠟燭的像位置如圖乙所示,要使像移到燒杯中,僅移動玻璃板,則移動的方向應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即像距等于物距進行判斷。【解答】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由圖乙可知,要使像移到燒杯中,則要增大像與平面鏡的距離,故要增大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由于僅移動玻璃板,因此可把玻璃板向燒杯一側移動,即移動的方向應是③。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8.(2024七下·紹興期中)目前有的國家允許以醫學手段培育“三親試管嬰兒”,其培育過程可選用如圖所示的技術。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三親試管嬰兒”的培育方式屬于有性生殖
B.早期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由捐獻者的卵細胞提供
C.早期胚胎需植入母體子宮內繼續發育
D.“三親試管嬰兒”的遺傳物質全部來自母親卵細胞的細胞核
【答案】D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三親試管嬰兒”的生殖發育過程,結合人體生殖的知識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A.“三親試管嬰兒”有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的過程,其原理仍然是有性生殖,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根據題意可知,早期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于捐獻者卵細胞的細胞質(卵黃),故B正確不合題意;
C.胚胎在母體外無法發育,胎需植入母體子宮內繼續發育,故C正確不合題意;
D.“三親試管嬰兒”的遺傳物質來自母親卵細胞的細胞核和父親的精子,而不僅僅是來自母親,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9.(2024七下·紹興期中)如圖是眼睛結構示意圖,對其分析不正確的是(  )
A.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靈的窗戶。’那結構①是窗戶上那明亮的玻璃
B.眼球的成像過程中,對進入眼球的光線起折射作用的主要結構是②
C.眼球的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似,相當于膠卷的眼球結構是④
D.近視眼的眼球前后徑過短,遠處物體所形成的物像落到視網膜的前方
【答案】D
【知識點】眼球的結構與視覺的形成;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
【解析】【分析】題圖中,①角膜,②晶狀體,③玻璃體,④視網膜。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解答】A、角膜無色透明,光線易于通過。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靈的窗戶,那么窗戶上那明亮的玻璃就是①角膜,故A不符合題意;
B、對光線有折射作用的結構是②晶狀體,故B不符合題意;
C、眼球的晶狀體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眼球的瞳孔相當于照相機的光圈;眼球的脈絡膜相當于照相機暗室的壁;眼球的④視網膜相當于照相機中的底片,故C不符合題意;
D、如果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的曲度過大,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通過晶狀體折射后形成的物象就會落在視網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這樣的眼叫近視,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20.(2024七下·紹興期中)如圖,小敏在家中做凸透鏡成像實驗,墻上出現一個倒立縮小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墻上所成的燭焰像是虛像
B.手和透鏡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手和透鏡的影子大小不變
D.若蠟燭不動,透鏡靠近蠟燭,能再次呈現清晰的燭焰像
【答案】D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解析】【分析】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解答】A、根據題意知道,凸透鏡成像實驗時,墻上出現一個倒立縮小清晰的像,即像可以由墻(相當于光屏)呈接,所以,此像是實像,故A錯誤;
B、手和透鏡的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錯誤;
C、由光的直線傳播特點知道,當蠟燭遠離透鏡,手和透鏡的影子變小,故C錯誤;
D、若蠟燭不動,透鏡靠近蠟燭,即物距減小,像距變大,根據光路可逆原理知道,能再次呈現清晰的燭焰像,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21.(2024七下·紹興期中)《西游記》是一本非常受學生喜愛的名著,針對小說中的幾個情節,某興趣小組的同學提出了一些看法,試分析回答:
(1)“‘孫悟空’拔根毫毛,吹一口氣就變出了許多‘小孫悟空’,這就像動物克隆一樣。”你認為動物克隆是   生殖
(2)生活中也有種水果叫人參果,它開花后,還要經過   、受精兩個生理過程,才能結出果實和種子。
(3)人參果的食用部分是果皮,是由   發育而來的
【答案】無性;傳粉;子房壁
【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無性生殖;傳粉及其途徑
【解析】【分析】(1)有性生殖是由親本產生的有性生殖細胞,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成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為新的個體的生殖方式。無性生殖是不經生殖細胞的兩兩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方式。由題中分析可知,克隆屬于無性生殖。
(2)花粉掉在柱頭上的過程稱為傳粉。
(3)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來,果實由子房發育而來。
【詳解】
【解答】(1)“‘孫悟空’拔根毫毛,吹一口氣就變出了許多‘小孫悟空’,這是一種生殖,就像動物克隆一樣,”克隆不經生殖細胞的兩兩結合,屬于無性生殖。
(2)(3)開花后,要結出果實和種子,需要經過 傳粉、受精兩個重要的生理過程。子房受精后的發育情況為:
果皮是由子房壁發育而來的。
22.(2024七下·紹興期中)在媽媽的精心呵護下,小紅從一個受精卵發育成青春美少女(如圖),請據圖回答:
(1)A表示正在受精的卵細胞,此受精過程是在   內完成的;
(2)D是由B經過分裂和分化等復雜過程后形成的,其生長發育的主要場所是   ,并通過   和臍帶從媽媽的體內獲得營養物質和氧氣;
(3)進入青春期后,小紅生殖器官逐漸發育和成熟,這與   分泌的激素有關
【答案】輸卵管;子宮;胎盤;卵巢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1)輸卵管的作用是運輸卵細胞和雌性激素,以及為受精提供場所,可知受精的部位是輸卵管,懷孕的部位是子宮內膜,胎盤是胎兒與母體交換物質的器官。
(2)受精卵初期發育是在輸卵管中,主要的生長發育場所是子宮。
(3)雌性激素激發并維持第二性征,雌性激素由卵巢分泌。【解答】(1)精子在輸卵管內與卵細胞相遇,與卵細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這個細胞是在媽媽的輸卵管中形成的。
(2)人的生命起點是受精卵,受精卵一經形成就開始分裂,并逐步的分化,形成胚泡緩慢移入子宮中,埋入子宮內膜,逐漸發育成胚胎。胚胎在子宮內發育,通過臍帶和胎盤從母體中獲得營養物質和氧;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的。
(3)女性的卵巢能產生生殖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進第二性征的出現。小紅生殖器官逐漸發育和成熟,這與卵巢分泌的激素有關。
23.(2024七下·紹興期中)請根據耳的基本結構回答:
(1)有些人暈車,與耳的前庭、   有關
(2)當飛機降落時,乘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咽鼓管張開,使   ,防止脹痛
(3)聽覺形成的部位在   .
【答案】半規管;鼓膜內外的氣壓平衡;大腦皮層
【知識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
【解析】【分析】(1)耳的結構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聽小骨;內耳包括半規管、前庭和耳蝸。暈車是因為內耳中感受位置變化的前庭和半規管過于敏感導致的。
(2)當鼓膜內壓的壓強差過大時,容易導致鼓膜損傷。
(3)感覺都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解答】(1)前庭及半規管過敏的人,在直線變速及旋轉變速運動時,傳入沖動引起中樞有關部位過強的反應,導致頭暈、惡心、嘔吐、出汗等,這就是有些人暈船、暈車的原因。
(2)當吞咽食物和打呵欠時咽鼓管的管口開放,空氣由此進入鼓室,可以保持鼓膜內外的氣壓平衡,若一方壓力過大,鼓膜就會被震破,聽力受損。在飛機降落時,乘務員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都是這個道理。
(3)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⑤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
24.(2024七下·紹興期中)如圖,讓一束太陽光照射三棱鏡,射出的光射到豎直放置的白屏上。
(1)如圖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在白屏上形成一條彩色的光帶,這是光的   現象。
(2)下列應用中:①遙控器:②驗鈔機;③醫院“B超機”;④消毒柜。屬于紫外線應用的是   .屬于紅外線應用的是   (填序號)d
(3)光線經過三棱鏡后是向它的底邊偏折,可以用來類比說明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對于同一凸透鏡,   (選填“紅光”或“紫光”)的焦距更大。
【答案】色散;②④;①;紅
【知識點】光的色散;紫外線、紅外線;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解析】【分析】(1)太陽光是復色光,經過三棱鏡后發生色散,不同色光折射能力不同,在白屏上出現彩色光帶。
(2)紫外線和紅外線肉眼都看不見,但根據其特點可以為我們所用,例如紫外線能導致蛋白質凝固,可用來殺菌消毒。
(3)由圖可知,紅光的偏折角度最小,可知更不易會聚,焦距較大。【解答】(1)圖中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在白屏上形成一條彩色的光帶,這是光的色散現象。
(2)紫外線可以使熒光物質發光,可用于驗鈔機、消毒滅菌等,因此,屬于紫外線應用的是②驗鈔機,④消毒柜;屬于紅外線應用的是①遙控器。
(3)由光的色散現象知道,紅光的折射程度小,紫光的折射程度大,因此,如果用三棱鏡來類比說明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對于同一凸透鏡,紅光的焦距更大。
25.(2024七下·紹興期中)小曹在商場買鞋,他選了一雙新鞋在豎直的“試鞋鏡”前試穿,如圖所示。
(1)但他鏡中他看不到自己穿著的新鞋的像。為了看到新鞋的像,則他應該:   ;
A.使身體里鏡子近一些B.使身體里鏡子遠一些
C.把穿著新鞋的腳抬高D.彎腰或下蹲
E.將鏡面朝天花板傾斜一定角度
(2)假設小曹身高180cm,他的眼睛在其頭頂下方10cm處,為了能站在從豎直的平平面鏡中看到自己的新鞋,他將豎直懸掛的平面鏡下邊緣至少應離地高度   。
【答案】DE;85cm
【知識點】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
【解析】【分析】(1)看不見新鞋的像,是因為鞋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沒有進入人的眼睛,結合平面鏡成像特點進行分析。
(2) 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物體與像關于平面鏡對稱.分別找出頭頂、眼睛和腳在平面鏡中的像,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畫圖,結合三角形中位線可計算得平面鏡長應為人身高的一半,再根據鏡子的上邊緣距離地面1.75m,即可求出鏡子的下邊緣離地面的高度。【解答】(1)由圖知道,要想看到鏡中的新鞋,就要使眼睛看到新鞋成的像;鞋子反射的光線經過平面鏡反射后必須能進入人的眼中,由圖知道,彎腰或下蹲,將“試鞋鏡”豎直的向上移動,保持鏡面下邊靜止,順時針轉動鏡面,都可以看到鏡中的鞋,抬高穿著新鞋的腳,使身體離鏡子近一些或使身體離鏡子遠一些,如果原來看不到,則抬高穿著新鞋的腳后依然無法看到。
故答案為:DE。
(2)如圖所示
A、C、B分別表示人的頭頂、眼睛和腳的位置。EF為平面鏡位置,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確定A'C'B'為ACB的像,因為OC=OC',所以
EF為平面鏡的最小長度,AB為人的身高,這就是鏡的長應為人身高的一半,即
因為鏡子的上邊緣距離地面1.75m,即ED=1.75m,則鏡子的下邊緣離地面的高度
FD=ED-EF=1.75m-0.9m=0.85m。
26.(2024七下·紹興期中)請在圖中畫出反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的大小
   
【答案】
【知識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
【解析】【分析】反射角指的是反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解答】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右側作出反射光線,入射角為45°,則反射角也為45°,如圖所示:
27.(2024七下·紹興期中)圖所示,在圖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A'B'。
   
【答案】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
【解析】【分析】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故先找到AB在平面鏡中的像點,將像點連接起來即為AB在平面鏡中的像。【解答】分別作出物體AB端點A、B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B',用虛線連接A'、B'即為AB在平面鏡中的像。如下圖所示:
28.(2024七下·紹興期中)快過年了,“小余”幫父母載著米去年糕廠做年糕。年糕運回家里后先攤開放置一兩天再浸到水里,這樣能放很長時間,但到第二年春季,“小余”發現年糕發霉并有酸臭味。小科設計了如下探究實驗幫“小余”找出年糕發霉的原因:
  將質量、大小、形狀相同的一塊年糕分別放入三個大小相同的玻璃瓶中,高溫處理后待用。
第一步材料處理 第1組 第2組 第3組
第二步實驗操作 將玻璃瓶敞口放置 將玻璃瓶瓶口塞緊 將玻璃瓶敞口放置
第三步恒溫培養(1周) 25 ℃ 25 ℃ 5℃
第四步實驗結果 年糕出現大量菌落 年糕無菌落 年糕出現少量菌落
請根據上述實驗設計,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第一步中高溫處理的目的是   
(2)比較第1組和第2組實驗,基于的假設是   
(3)分析第1組與第3組實驗結果,得出的結論是   
【答案】去除玻璃瓶中原有的細菌防止干擾實驗結果;年糕發霉變質與玻璃瓶是否敞口有關;年糕發霉變質的快慢與溫度有關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1)裝置內原有的微生物會對實驗造成干擾,所以應先除去。
(2)分析表中數據,不同之處即為探究的影響因素。
(3)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對于探究目的進行解答即為得出的結論。【解答】(1)本實驗探究年糕發霉的原因,由于高溫能夠殺死微生物,因此在實驗第一步中進行高溫處理,同時也是防止微生物存在進而干擾實驗探究年糕發霉的原因。
(2)實驗共設置了兩組對照實驗,由于實驗第一步已經高溫處理殺死瓶上和年糕上原有的微生物,第一組將玻璃瓶的橡皮塞打開,第二組將玻璃瓶的橡皮塞塞緊,只有這些不同,其他條件都相同,實驗結果是第一組年糕出現大量菌落,第二組年糕沒有菌落,唯一可以出現菌落的原因就是將瓶口打開,導致空氣中的微生物進入繁殖產生的。故基于的假設是年糕發霉變質與玻璃瓶是否敞口有關。
(3)分析第1組與第3組實驗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年糕發霉變質的快慢與溫度有關。
29.(2024七下·紹興期中)幼苗的出土率是否與種子種植的深度有關?為研究這一問題,小科展開了相關的探究。將相似的120粒綠豆種子平均分成4組,在相同砂土中按不同深度種植,放置在相同且適宜萌發和生長的條件下。連續觀察15天,發現只有三組有幼苗先后出土,如圖所示。在第15天對所有幼苗進一步觀察發現,除幼苗胚軸的長度不同外,各組幼苗的出土數量、未出土幼苗生長狀況、子葉大小等也有差異,如下表所示。
組別 甲 乙 丙 丁
種植深度. 6cm 11cm 18cm 25cm
出土幼苗數量 29棵 30棵 26棵 20棵
未出土幼苗生長情況 1棵種子未萌發 / 幼苗略有萎縮現象 幼苗萎縮現:象較明顯
幼苗葉子大小 較大 較小 只有痕跡 只有痕跡
(1)分析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①   :②當綠豆種子種植深度超過11cm后,隨著種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將會   ,得出此結論的依據是   。
(2)第15天,取甲、乙、丙三組幼苗各10棵,分別測定各組有機物總含量,則   組的有機物含量最高,根本原因是   。
【答案】當綠豆種子種植深度為11cm時,綠豆的出土率最高;下降;子葉中的營養物質不足以供給幼苗出土所需;甲;甲組幼苗出土最早,子葉中的有機物消耗最少,且真葉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多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找到最適宜深度以及出土率與深度的關系。
(2)根據表中數據可知,甲組幼苗葉子較大,光合作用強。【解答】(1)分析實驗結果:種植深度為6cm;11cm;18cm;25cm的出土幼苗數量分別為:29棵;30棵;26棵;20棵,分析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可知,①當綠豆種子種植深度為11cm時,綠豆的出土率最高,②當綠豆種子種植深度超過11cm后,隨著種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將會下降,原因是幼苗出土需要充足的營養物質,如果種植深度過大子葉中的營養物質不足以供給幼苗出土所需。
(2)分析實驗結果甲、乙、丙、丁四組幼苗出圖后幼苗葉子大小分別為:較大;較小;只有痕跡;只有痕跡,這樣看甲組幼苗出土后仍有較充足的營養可以利用來促使幼苗的發育,幼苗可以更早的長出新葉,進行光合作用,積累有機物。所以,第15天,取甲、乙、丙、丁四組幼苗各10棵,分別測定各組有機物含量,則甲組的有機物含量最高。
30.(2024七下·紹興期中)小東站在試衣鏡前,離鏡子近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大些,離鏡子遠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小些。基于上述生活經驗,小東同學借助家中常見生活物品來探究平面鏡成像大小的特點。
(1)[建立假設]平面鏡成像時,   ;
(2)[器材選擇]廚房與客廳之間的玻璃門、拖鞋若干等;
[方案設計]
①將左拖鞋放在客廳的某一位置(如圖甲);
②將另一只拖鞋移至廚房,將其放到合適的位置:
③觀察移至廚房的鞋與左拖鞋所成的像是否完全重合:.
④多次改變左拖鞋到玻璃門的距離,重復上述實驗。
[交流討論]
器材選擇時,小科應選擇   (填“方案1”或”方案2”)兩只拖鞋做實驗。
(3)實驗過程中,若像與左拖鞋不能完全重合,可能的原因有   ;
A.廚房地面比客廳高
B.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C.玻璃門與地面不垂直
D.玻璃門下端有金屬框影響,不能完整成像
(4)若出現成像較暗,不易辨識的現象,你可以提供的解決方案是   。
【答案】像的大小可能與物體到平面的距離有關;方案1;AC;客廳燈打開或廚房燈關閉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1)根據“ 離鏡子近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大些,離鏡子遠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小些。 ”確定變化的因素,進行猜想;
(2)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分析解答;
(3)根據平面鏡成像中像和物體的位置關系解答;
(4)物體反射的光線越多,則成像越明亮。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離鏡子近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大些,離鏡子遠時感覺看到自己在鏡內的像就小些,那么建立假設:像的大小可能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有關。
(2)平面鏡內成的像與物體是對稱的,即左右相反,那么應選用兩個完全相同但左右相反的拖鞋,故小選擇方案1。
(3)像與物是關于鏡子對稱的,實驗時玻璃門不豎直放置或廚房地面與客廳地面高度不同,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拖鞋都不可能與前面拖鞋的像完全重合,故AC符合題意,BD不符合題意。
故選AC。
(4)若成像較暗,說明物體上的光線較弱,那么可以客廳燈打開或廚房燈關閉。
31.(2024七下·紹興期中)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某次實驗過程中,小敏移動光屏直到出現清晰的像,蠟燭、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圖所示,此時所成的是倒立   的實像。
(2)若通過移動透鏡,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鏡應該移到   厘米刻度處。
(3)實驗一段時間后,原來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圖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讓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   。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離
②蠟燭下移一段距離
③透鏡下移一段距離
(4)研究好成像規律后,小敏模擬了近視和遠視的矯正。圖乙中,小敏給透鏡戴上“眼鏡”(凸透鏡B),光屏上剛好出現清晰的像,摘下“眼鏡”后,光屏上的像變模糊,如圖丙所示。若要通過移動蠟燭使像再次清晰,應將蠟燭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方向移動一段距離。
【答案】放大;45;①③;遠離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遠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
【解析】【分析】(1)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距等于像距,成倒立等大的實像。(2)利用光路是可逆的進行判斷。
(3)蠟燭向上移,是因為光沿直線傳播且經過光心的光線不發生偏折。
(4)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會提前成像,可知拿走后,像距將變大。
【解答】(1)由圖片可知,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2)不改變蠟燭和光屏位置,要通過移動透鏡,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移動后物距為原來的像距,即凸透鏡距光屏應為15cm,故應移動到45cm刻度處。
(3)如圖甲所示,實驗一段時間后,蠟燭變短,像移動到光屏的上方,要讓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可將蠟燭向上移動、將光屏向上移動、將凸透鏡向下移動,正確的操作為①③。
(4)如圖乙,在蠟燭和凸透鏡A之間放置具有會聚作用的凸透鏡B,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移除凸透鏡B后,像距將變大,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增大物距,減小像距,故蠟燭應遠離凸透鏡。
32.(2024七下·紹興期中)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和玻璃時都會發生折射現象,但是水和玻璃的折射情況會相同嗎 為了探究這個問題,小華選擇了光屏、透明玻璃磚、水槽、激光電筒等器材進行實驗。他在光屏上畫出互相垂直的NN'和MM'兩條線段并相交于O點,如圖甲所示。
(1)小華將玻璃磚的一個表面與MM'齊平放置,讓激光電筒發出的光線從A點到O點入射,他看到了如圖乙所示的光路,并在光屏上記錄的AO和OB兩條光線。此時入射角是   。
(2)取出玻璃磚,接下來他要觀察光從空氣中進入水中的情況,他將光屏豎直放入水槽中,(使線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慢注水至水面與MM齊平。為了控制變量接下的操作是   。
(3)小華最終在光屏上記錄下了,在水中的折射光線,通過分析光路,得出玻璃比水這對光的偏折能力強的結論。你認為相對折射光線OB這次記錄的光線在水中的折射情況是   。
【答案】∠AON;保持入射光線入射角度不變;折射角大于∠BONˊ
【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作光的折射光路圖
【解析】【分析】(1)入射角、反射角以及折射角指的都是對應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
(2)由控制變量法可知,探究不同物質的折射能力時,應控制入射角相同。
(3)玻璃的折射能力強,即光線的偏折角度更大,光線在水中的折射光線遠離法線。【解答】(1)由圖乙所示的光路,并在光屏上記錄的AO和OB兩條光線知道,入射角的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此時入射角是∠AON。
(2)探究不同介質折射能力時,必須控制入射角相同,保持入射光線AO的位置不變。
(3)玻璃比水這對光的偏折能力強,說明玻璃中偏轉角度大,水中偏轉角度小,故這次記錄的光線在水中的折射情況是折射光線在OB的上方或折射角大于∠BONˊ。
33.(2024七下·紹興期中)下面是某生物興趣小組在菊花扦插的最佳時期,探究“影響菊花扦插成活因素”的實驗結果,環境條件是:15℃-25℃,散射光照,扦插數100根/組,培養時間3周。請你根據表格中的內容分析回答有關問題:
分組 扦插土壤 插條切口 相對濕度(%) 插條選擇 成活率(%)
第一組 不消毒 涂硫磺粉 50-85 嫩枝 47
第二組 消毒 不處理 50-85 嫩枝 42
第三組 消毒 涂硫磺粉 20-30 嫩枝 23
第四組 消毒 涂硫磺粉 50-85 嫩枝 92
(1)扦插的枝條一般下端要削成斜面,是為了   ,以促進枝條成活。選擇嫩枝是因為嫩枝帶有   ,可以促進枝條生根。
(2)如果要探究環境相對濕度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可選擇第   組和第   組進行對照。
(3)第四組和第一組可以探究   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
(4)從表中數據分析可知   是影響扦插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答案】增加吸水表面積;芽;四;三;土壤消毒與否;相對濕度
【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扦插枝條的選擇,應該注意選擇較粗,有生活力,帶節的枝條,這樣易于生根和長芽。為了減少枝條水分的散失,要去掉葉片。為了避免埋入土中的部分腐爛,可以對切口進行適當處理。切成斜面,水水接觸面積大,利于吸水。(2)探究環境濕度的影響,則應控制除濕度外的其它條件相同,分許表中數據進行判斷。
(3)由表中數據可知,一組和四組探究的是消毒是否會對扦插造成影響。
(4)由表中數據可知,濕度大時,即使沒有涂硫磺粉和消毒,枝條的存活率也高于消毒且涂硫磺粉但濕度小的存活率,可知主要因素是相對濕度。
【詳解】
(1)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莖進行切斷,經過處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條都可以生根發芽,長出一個新的植株。扦插時需要將枝條下端削成斜面,這樣在扦插后可以增加吸水表面積,以促進枝條成活。在采摘的枝條中,帶芽的幼嫩枝條最容易生根。
(2)對照實驗具有變量的唯一性。三四組的變量是相對濕度,因此如果要探究環境相對濕度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可選擇第四組和第三組進行對照。
(3)一組和四組唯一不同的變量是扦插土壤是否消毒即土壤中有無細菌等微生物,因此第四組和第一組可以探究 土壤消毒與否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
(4)從表中數據分析可知相對濕度是影響扦插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体育| 漳浦县| 江达县| 西贡区| 丹江口市| 江油市| 巩留县| 建平县| 平山县| 酒泉市| 鹿邑县| 大兴区| 分宜县| 瓮安县| 峨山| 准格尔旗| 瑞昌市| 新昌县| 东乡县| 甘南县| 平定县| 凌源市| 故城县| 景谷| 江川县| 汉川市| 吉林市| 乌苏市| 郎溪县| 延边| 蒙山县| 高尔夫| 旌德县| 湄潭县| 双江| 伊金霍洛旗| 万盛区| 怀集县| 建始县| 五大连池市| 宝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