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中診斷考試生物試題時間:75分鐘 分值:100分一、單選題(22小題,每小題2分,共44分)1.“青、草、鰱、鳙”四大家魚混養模式在我國普遍存在。鰱魚普遍生活在水域的上層,吃綠藻等浮游植物;鳙魚棲息在水域的中上層,吃原生動物、水蚤等浮游動物;草魚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層,以水草為食;青魚棲息在水域的底層,吃螺螄、蜆和蚌等軟體動物。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四大家魚的混養體現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結構B.該水域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是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分解者C.四大家魚的糞便被微生物分解釋放的能量將流向綠藻等浮游植物D.放養的魚類要注意品種和數量,體現了生態工程的整體原理2.科學家在研究銀泉自然生態系統能量流動時,統計了各營養級的同化量以及呼吸作用以熱能散失的能量(kJ·m-2·a-1)結果如圖所示。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輸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各營養級同化量的總和B.第二營養級同化的能量的去向還包括其糞便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第一營養級與第二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約為16.2%D.第三營養級用于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能量約為180kJ·m-2·a-13.如圖為桑基魚塘農業生態系統局部的能量流動圖解,圖中字母代表相應能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可表示為CB.蠶用于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能量可表示為B1C.桑樹和蠶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可用D/W表示D.將蠶沙(糞便)投入魚塘供給魚食用,流入魚體內的能量屬于C14.如圖為被Pb污染的某水域生態系統的碳循環模式圖,甲~丁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a~e表示生理過程,丙中的縱坐標表示A、B、C、D四種生物類群中Pb的含量。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a表示光合作用,b表示呼吸作用B.圖中存在C.Pb參與物質循環的過程與碳循環過程相同D.若該水域被Pb重度污染,則可通過自身的凈化作用消除5.在果園中,害蟲往往會釋放性外激素來吸引異性進行交配繁殖。人們可以利用這一特點,人工合成害蟲的性外激素類似物,將其放置在特定的誘捕裝置里。這種性外激素類似物會干擾害蟲之間正常的信息交流。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害蟲釋放的性外激素屬于化學信息B.用性外激素類似物控制害蟲危害屬于化學防治C.此防治害蟲的方法能減少環境污染D.此防治害蟲的方法能降低害蟲的出生率6.生態平衡是指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處于相對穩定的一種狀態,對于維持地球生物的多樣性和穩定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下列關于生態平衡的說法錯誤的是( )A.維持生態平衡的調節機制主要是正反饋調節和負反饋調節B.處于平衡狀態的生態系統外貌和物種組成等都保持相對穩定C.處于平衡狀態的生態系統具有結構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的特征D.處于平衡狀態的生態系統中,一定時間內生產者制造的有機物一般多于消費者利用的有機物7.研究生態足跡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生態足跡是指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維持某一人口單位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源B.餐廚垃圾分類、回收與利用能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可以增加生態足跡C.生態足跡的值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資源越多,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就越大D.碳足跡是指吸收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和海洋面積8.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對生物圈的穩態造成了威脅,同時也影響了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人類使用氟氯烴會使大氣中臭氧的含量增加,從而對人的生存造成極大危害B.建立植物園、動物園、種子庫和基因庫均屬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C.生物多樣性的破壞會影響物種數量,但不會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環境問題D.土地荒漠化是目前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之一,與人為因素無關9.貴州威寧草海是與青海湖、滇池齊名的中國三大高原湖泊、世界十大觀鳥基地之一,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曾遭遇人鳥爭地和水污染危機,自2015年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啟動以來,如今煥然一新,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政府實施的生態保護和治理措施改變了該地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湖中魚類在覓食過程中的游動引來鳥類,鳥類逼迫魚類躲避,說明該地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可以調節種間關系C.對草海周圍的生態屏障進行修復時,還考慮了社會、經濟系統的影響,遵循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D.在生態修復過程中選擇污染物凈化能力強的多種水生植物有助于生態系統維持自生能力10.下列關于微生物培養技術的說法錯誤的是( )A.防止雜菌污染,獲得純凈的微生物培養物是研究和應用微生物的前提B.培養基常用濕熱滅菌的方法進行滅菌C.微生物的培養基根據物理性質可分為液體、固體培養基等D.所有微生物的培養基中都應包含水、碳源、氮源、無機鹽等營養物質11.與發酵工程相比,下列關于傳統發酵技術的敘述,錯誤的是( )A.通常發酵時間較長B.常利用天然菌種進行混合發酵C.常需要利用前一次發酵保存的發酵物D.產品通常質量更好,口味更佳12.下列有關“酵母菌的純培養”實驗的敘述,合理的是( )A.馬鈴薯瓊脂培養基中葡萄糖是唯一碳源B.配制培養基需要在酒精燈火焰附近進行C.可用干熱滅菌法對培養皿進行滅菌處理D.待培養基冷卻至40℃時進行倒平板操作13.下列關于從土壤中分離分解尿素的細菌并對其進行活菌計數的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①用于篩選的培養基為固體培養基,高壓蒸汽滅菌后再調整pH ②培養基中的尿素可以為細菌提供氮源 ③為了提高分離篩選的成功率,取樣時最好不要鏟去表層土 ④利用細菌計數板計數的結果可能偏高,而利用稀釋涂布平板法計數的結果可能偏低 ⑤在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選擇培養基上出現的菌落一定是能分解尿素的細菌繁殖產生的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④⑤ D.③④⑤14.發酵工程能生產各種酶制劑,如通過黑曲霉發酵能生產淀粉酶,谷氨酸棒狀桿菌發酵可以獲得谷氨酸,性狀優良的菌種可以有多種來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利用黑曲霉的發酵過程能生產檸檬酸B.深層通氣液體發酵可提高淀粉酶的產量C.平板劃線法分離到的單菌落可直接接種到發酵罐發酵D.谷氨酸發酵生產在氧氣充足、中性和弱堿性條件下積累谷氨酸15.植物細胞工程包括植物組織培養、植物體細胞雜交等技術,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實用價值。下列對這些操作或應用的描述正確的是( )A.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去壁前,需對兩種植物細胞進行滅菌處理,以防止雜菌污染B.利用愈傷組織經過再分化獲得芽、根,該過程與細胞中植物激素有關與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有無關C.進行植物體細胞雜交時,首先需要使用胰蛋白酶或膠原蛋白酶處理,以便獲得原生質體D.植物組織培養基中常添加的植物激素一般為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16.科研人員為培育出兼具小麥高產和黑麥抗病特性的新植株,進行小麥與黑麥的體細胞雜交實驗,其流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過程中,利用酶的專一性原理,獲得的原生質體結構與動物細胞相同B.②過程中,利用聚乙二醇誘導,通過改變細胞膜上蛋白質種類促進融合C.該雜種植株用于農業生產,能有效解決現有小麥品種抗病性差的普遍問題D.③過程中,雜種植株的培育需添加多種植物激素,不同階段激素比例有差異17.利用微型繁殖技術可以獲得大量的百合脫毒苗,進而獲得無病毒、健康、高產的百合植株。制備百合脫毒苗的實驗操作流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實驗中使用的培養基和所有器械都要滅菌,而外植體只需要進行酒精消毒即可B.以上獲得大量脫毒苗的過程屬于無性繁殖,體現了植物細胞的全能性C.從分生區取材培養獲得的脫毒苗可以解決百合品質變差及產量降低的退化情況D.植物微型繁殖技術既能實現種苗的大量繁殖,也能保持優良品種的遺傳特性18.圖示普通韭菜(2n=16)的花藥結構。為了快速獲得普通韭菜的純系,科研人員利用其花藥進行單倍體育種。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花粉細胞和花藥壁細胞均具有全能性B.該花粉離體培養得到的幼苗一般高度不育C.鏡檢根尖伸長區細胞的染色體,即可鑒定出是否為單倍體幼苗D.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幼苗,所得植株的細胞中染色體數不都是1619.甲狀旁腺激素(PTH)水平是人類多種疾病的重要診斷指標。研究者欲制備單克隆抗體用于快速檢測PTH,下列有關制備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可用人類的PTH多次免疫小鼠,以獲得更多的B淋巴細胞B.可用滅活的病毒誘導骨髓瘤細胞與B淋巴細胞融合C.經選擇培養基篩選所得的雜交瘤細胞只能產生1種抗體D.單克隆抗體快速檢測PTH的原理為PTH與抗體特異性結合20.科學家通過體外誘導小鼠成纖維細胞獲得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細胞),iPS細胞能增殖分化為多種組織細胞,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療。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干細胞是從胚胎中分離提取的細胞B.造血干細胞分化程度高于iPS細胞,且具有組織特異性C.iPS細胞分化產生的組織細胞基因、蛋白質相同D.獲得iPS細胞的過程中,細胞的遺傳物質一定不變21.下圖為動物細胞培養的基本過程,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a、b、c、d瓶中的pH一般需要調到酸性條件,以維持細胞生存B.將組織用胰蛋白酶處理去掉細胞膜上的糖被,制成b瓶中的細胞懸液C.c、d瓶中的培養液中通常含有糖類、氨基酸、無機鹽、抗生素和動物血清等營養D.動物細胞培養所用的培養基的成分與植物的不同,但都有有機物22.HER2蛋白是HER2陽性的乳腺癌細胞表面的一種重要的蛋白質,科研人員制備了可以攜帶藥物并能靶向作用于HER2陽性細胞(含有HER2的細胞)的抗體,以破壞癌細胞的生長和增殖,其制備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①過程用聚乙二醇處理可誘導動物細胞融合B.經②過程篩選的雜交瘤細胞都能產生抗HER2蛋白的抗體C.③過程經專一抗體檢測和克隆化培養可獲得所需的雜交瘤細胞D.④過程獲得的“生物學導彈”可靶向作用于腫瘤細胞二、不定項選擇題(5小題,每小題3分,全對得3分,選不全得1分,誤選0分,共15分)23.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生物學原理,所體現的生態理念和生態智慧值得我們珍視和學習。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體現了生態系統具有恢復力穩定性B.“油菜花開陌野黃,清香撲鼻蜂蝶舞”中蜂蝶與油菜的種間關系是寄生C.“燕燕于飛,差池其羽”“燕燕于飛,上下其音”中燕子表達的是物理和行為信息D.“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描述了蝴蝶的保護色,體現了生物的適應性24.某地區有一條橫貫東西、面積廣大的亞寒帶針葉林帶,因其生態系統結構簡單而被稱為“綠色荒漠”,但此“綠色荒漠"卻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庫之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較熱帶雨林的低B.生物碳庫的功能體現了該生態系統的直接價值C.低溫和干燥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動,有利于土壤碳儲量的維持D.禁止開發該針葉林帶,避免資源消耗,可增大當地的生態足跡25.口腔微生物組是僅次于腸道微生物組的第二大和多樣化的微生物群落,牙周炎與多種細菌相關。OMT是一種治療牙周疾病的新方法。這種方法是將口腔微生物從健康個體轉移到牙周病患者身上,目標是恢復口腔微生物群的平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用OMT法轉移口腔微生物前需對健康人口腔進行消毒B.可用顯微鏡直接計數的方法監測病人口腔各種微生物數量的變化C.口腔中的食物殘渣可為口腔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D.口腔中的細菌種類越多,其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26.甲植物具有由核基因控制的多種優良性狀,乙植物的細胞質中含有抗除草劑基因,下圖是將乙細胞的抗性基因引入甲細胞的體細胞雜交流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若甲、乙兩種植株存在生殖隔離,該實驗也可以成功B.過程B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細胞壁是植物細胞的邊界C.兩兩融合的細胞有三種,同種融合的細胞無法存活可以達到篩選目的D.A需要用纖維素酶和膠原蛋白酶在等滲溶液中處理植物細胞獲得原生質體27.抗體—藥物偶聯物(ADC)通過將細胞毒素與單克隆抗體結合,可實現對腫瘤細胞的選擇性殺傷。ADC的組成及作用機制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DC中的接頭能夠連接藥物與抗體,從而使藥物精準發揮治療作用B.單獨使用細胞毒素作為化療藥物可以有效殺傷腫瘤細胞,且對正常細胞幾乎不產生影響C.腫瘤細胞表面會表達一些不同于正常細胞的抗原,這是單克隆抗體識別腫瘤細胞的物質基礎D.將ADC中的藥物替換為熒光或者同位素標記可用于腫瘤的定位診斷等三、非選擇題(5小題,共41分)28.(9分)我國南方山丘區的“稻-魚共生系統”具有悠久的歷史,對增加稻田產出、穩定農民收入、保護當地生物資源起著重要作用。如圖是某地區“稻-魚共生系統”部分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1)稻田中水稻和眼子菜的關系是 。碳在生物體內主要以 的形式存在。(2)研究稻飛虱的生態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 ,若稻飛虱數量大量減少,魚的數量在短時間內將 ,原因是 。(3)“稻-魚共生系統”需要額外補充無機鹽,原因是 。(4)如果只研究眼子菜、線蟲和魚三者之間的關系,眼子菜和線蟲為魚提供的能量比例為1:1,則魚獲得1kJ能量,至少需要眼子菜提供 kJ能量。29.(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7分)“藍碳”即海洋碳匯,指利用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儲存在海洋中的過程。海草床是由生長在淺海區域的單子葉植物——海草密集生長而形成的水下“草甸”,國際公認的藍碳生態系統。然而填海造地、港口建設等人類活動破壞了海草床的生長環境;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導致海水富營養化,破壞了海草床的生境;過度捕撈破壞了海草床的生態平衡,這些都會導致海草床退化。下圖是海草床退化導致碳損失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碳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間以 形式傳遞。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庫,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實現“碳中和”,這體現出物質循環具有 特點。(2)海草床作為海洋生物育幼、覓食和庇護的場所,可為水生動物提供 。(3)為提高濕地藍碳儲量,某地實施了如下圖所示的“退養還濕”生態修復工程。該工程主要遵循的生態學基本原理包括 (答出2點),根據物種在濕地群落中的 差異,可適時補種適宜的物種。30.(9分)下圖1為工業化生產啤酒的部分流程圖,圖2是利用“電子舌”對不同啤酒發酵液L1、L2、L3進行檢測的結果。回答下列問題:(1)啤酒發酵的主要菌種是 。發酵工程中使用的性狀優良的菌種,其來源除了通過誘變或者基因工程等方法改良,還有從 篩選。(2)大麥發芽時會產生 ,其發揮作用的階段和終止其作用的操作分別是 。(3)在發酵過程中,要隨時檢測培養液中的 (答一點)等,以了解發酵進程,便于及時添加必需的營養組分;為了提高發酵效率,還需要嚴格控制溫度、pH和 (答一點)等發酵條件。(4)圖2中,風味相近的兩種啤酒發酵液是 ,余下一種啤酒發酵液的風味特點是 (答兩點)。31.(8分)某同學從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離得到A和B兩株可以降解石油的細菌,在此基礎上采用平板培養法比較二者降解石油的能力,并分析兩個菌株的其他生理功能。實驗所用的培養基成分如下。培養基Ⅰ:K2HPO4,MgSO4,NH4NO3,石油。培養基Ⅱ:K2HPO4,MgSO4,石油。操作步驟:①將A、B菌株分別接種在兩瓶液體培養基Ⅰ中培養,得到A、B菌液;②液體培養基Ⅰ、Ⅱ中添加瓊脂,分別制成平板Ⅰ、Ⅱ,并按圖中所示在平板上打甲、乙兩孔。回答下列問題。菌株 透明圈大小平板Ⅰ 平板ⅡA +++ ++B ++ -(1)實驗所用培養基中作為碳源的成分是 。培養基中NH4NO3的作用是為菌株的生長提供氮源,氮源在菌體內可以參與合成 (答出2種即可)等生物大分子。(2)為了比較A、B降解石油的能力,某同學利用步驟②所得到的平板Ⅰ、Ⅱ進行實驗,結果如表所示(“+”表示有透明圈,“+”越多表示透明圈越大,“-”表示無透明圈),推測該同學的實驗思路是 。(3)現有一貧氮且被石油污染的土壤,根據上表所示實驗結果,治理石油污染應選用的菌株是 ,理由是 。32.(8分)狼爪瓦松是一種具有觀賞價值的野生花卉,其產生的黃酮類化合物可入藥。狼爪瓦松野生資源有限,難以滿足市場化需求。因此,目前一般通過植物細胞工程進行培養,具體過程如圖所示,其中的數字代表處理或生理過程。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狼爪瓦松的葉肉細胞之所以能培養為新個體是因為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即 。(2)②過程形成的愈傷組織是 組織團塊。 是啟動②③的關鍵,其中通常需要光照的是 (填序號)過程,光照作用是 。(3)圖中②③過程培養獲得植株乙的優點有 (答出一點)。(4)圖中④過程中,相較于以幼苗為實驗材料,選擇 作為實驗材料的優點有誘變頻率大于個體水平,在較小的空間內一次性可處理大量材料或空間利用率更高,得到的變異體數目更多。圖中⑤過程中用到的酶為 。誘導原生質體融合的化學方法除了圖中方法外還有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中診斷考試生物試題參考答案選擇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C B B A C B C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B C D D A C C B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答案 D B ACD BD AD BD ACD非選擇題(共41分)28.(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9分)種間競爭 含碳有機物(2) 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 增加 若稻飛虱數量大量減少,魚更多地取食水稻,能量損耗減少,短時間內數量增多(2分)(3)該生態系統不斷地輸出水稻、魚等,水體中無機鹽不能滿足水稻、眼子菜的需求(2分)(4)1529.(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7分)(1) (含碳)有機物 全球性(2)食物條件和棲息空間(2分)(3)自生、整體(或協調)(2分) 生態位30.(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9分)(1) 酵母菌 野生酵母中(2) 淀粉酶(和蛋白酶) 糖化、蒸煮(2分)(3) 營養物質濃度、酒精濃度等(答一點) 通氣量(4) L1和L2 豐富度不足、具有一定酸味、澀味(答兩點)31.(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8分)(1)石油 DNA、RNA、蛋白質(2)在無菌條件下,將等量等濃度的A菌液和B菌液,分別接種到平板Ⅰ的甲和乙兩孔處,平板Ⅱ也進行同樣的操作,在相同且適宜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比較兩個平板的兩孔處的透明圈大小并作記錄。(3分)(3)A A菌株降解石油的能力高于B菌株,并且在沒有添加氮源的培養基中也能生長(2分)32.(每空1分,共8分)(1)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2)不定形的薄壁(無組織結構、松散的薄壁) 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濃度和配比 ③(3)可以高效、快速地實現種苗的大量增殖;保持優良品種的遺傳特性;可全年連續實驗和生產,節約人力物力(答一點即可)(4)愈傷組織 纖維素酶、果膠酶 電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