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0課 外國詩兩首 未選擇的路 教學設計【素養(yǎng)目標】1.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把握重音和停頓。2.初步了解“象征”手法;在品讀詩歌的基礎上,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重點)3.感悟作者對路的選擇的思考,討論該如何慎重地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難點)【課時安排】1課時學習任務:任務一 知識積累(預習檢測)任務二 感受詩韻 讀準節(jié)奏任務三 品讀詩歌 領悟詩意任務四 分析討論 問題釋疑【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接龍游戲:規(guī)則:學生用“假如我選了______,就會______,但______”句式造句,內容需結合校園生活如:假如我選了上課偷吃辣條,就會收獲同桌的崇拜,但被教導主任請去“喝茶”!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弗羅斯特選擇就像拆盲盒,拆完別后悔,畢竟——盲盒不能退!”任務一 知識積累(預習檢測)1.了解作者、寫作背景、文體知識2.掌握生字,詞理解詞語意思并能運用到寫作和日常生活中【了解作者】姓名: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籍貫: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身份:美國詩人,“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美國文學中的桂冠詩人”。作品:《詩歌選集》《一棵作證的樹》《山間》《新罕布什爾》《西去的溪流》等。【寫作背景】《未選擇的路》選自《中外哲理詩精選》(浙江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顧子欣譯。略有改動。1912年時弗羅斯特已經(jīng)38歲,這一年他做出了一個重要的選擇:放棄他在一所師范學校教書的職業(yè),放棄本來可能更加平坦、安穩(wěn)的生活,而選擇了詩歌創(chuàng)作。他對自己說:“寫詩吧,窮就窮吧。”《未選擇的路》這首詩寫的就是這一重要的人生選擇。【字音字形】讀準字音解釋詞意任務二 感受詩韻 讀準節(jié)奏1.聽讀,感受詩歌韻律美,并劃分朗讀節(jié)奏。2.教師朗誦詩歌,學生邊聽邊按照范讀劃分朗讀節(jié)奏,并與自己劃分的節(jié)奏進行對比。播放音頻詩歌的每一節(jié)都押韻,一節(jié)一換韻,追求音節(jié)的波動和旋律感,讀起來朗朗上口,極具音樂和諧之美。任務三 品讀詩歌 領悟詩意思考以下問題:1、四節(jié)詩各表達了什么意思?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jié)的意思?2、怎樣理解題目中“路”的含義?這是一種什么寫法?3、詩人想告訴我們什么人生哲理?1.四節(jié)詩各表達了什么意思?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jié)的意思?①寫詩人站在道路岔口,面對選擇,陷入沉思……②寫詩人選擇了一條充滿挑戰(zhàn)的道路。③寫詩人踏上自己選擇的路,卻留戀著另一條路,擔心選擇錯誤而難以回頭。④寫詩人遙想未來:未選擇的路或許更好……但現(xiàn)實無法回頭。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jié)的意思。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2.怎樣理解題目中“路”的含義?這是一種什么寫法?【小貼士】象征,根據(jù)事物之間的某種聯(lián)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以表現(xiàn)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3.詩人想告訴我們什么人生哲理?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做出獨立自主的選擇。任務四 分析討論 問題釋疑1.如何理解“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2.如何理解“那天清晨落葉滿地,兩條路都未經(jīng)腳印污染”?3. 如何理解“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4、如何理解“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5.人既然寫了自己選擇的路,為什么卻把詩題和重點定為“未選擇的路”?1.如何理解“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人生道路上有許多重要的轉折點,應該像詩人一樣清醒而理智地知道:不能同時涉足,要作出正確選擇(有取有舍,有舍才有得)。2.如何理解“那天清晨落葉滿地,兩條路都未經(jīng)腳印污染”?在我們面臨選擇的時候,往往會遇到類似的麻煩。看起來兩者都不錯,都很有吸引力,正因為有了這種麻煩,我們的選擇才需要慎重。3. 如何理解“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詩人知道自己選擇的是一條延綿不盡的路,已無緣踏足那條“未選擇的路”,告訴我們人生之路是無法回頭的,是不能重來的,所以人生之路的選擇要謹慎。“恐怕”表達了詩人的惆悵心情。4、如何理解“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人跡更少”意味著風險,充滿了挑戰(zhàn)。選擇“人跡更少”的道路,顯示了詩人敢于冒險、崇尚獨創(chuàng)的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自己選擇的路,就一定要走到底,無怨無悔,這樣的人生才是完整而有意義的。因此,“選擇”除了需要理智的放棄、睿智的選取,更需要意志的延續(xù)。5.人既然寫了自己選擇的路,為什么卻把詩題和重點定為“未選擇的路”?未選擇即是選擇。感嘆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深化主旨——未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這也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這樣寫給這首詩增加了憂郁的情緒。【課堂總結】在電影《剪刀手愛德華》中有一句經(jīng)典臺詞:“如果我沒有刀,我就不能保護你。如果我有刀,我就不能擁抱你。”人生就是如此,每個人都有一段優(yōu)美風景的旅程,每個人都在開辟一條屬于自己的路。有的路林蔭匝道,有的路落英繽紛,有的路表面陰云密布卻轉角柳暗花明,有的路看去陽光明媚卻暗藏埋伏重重,而只有選擇一條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希望大家能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做出正確理智的選擇,奮斗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寫作特色】1.運用象征。全詩采用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象征:把看不見摸不著的含義(抽象的東西)寄托在一個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物體上表達出來。把“人生的道路”依托在“自然之路”上,借“自然之路”來寫“人生之路”。詩人從日常生活中提煉詩情,寫得樸實自然,不事雕琢,哲理豐富,讀后耐人尋味。2.含蓄清新,蘊含哲理。這是一首哲理抒情詩。它看似平易,實則蘊含著深邃的哲理;看似傾訴個人經(jīng)歷,實則表達人們的共同感受。在這首詩里,弗羅斯特抓住林中岔路這一具體形象,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引起人們豐富生動的聯(lián)想,烘托出人生岔路這樣具有哲理寓意的意象。詩人選擇了人們司空見慣的林中岔路,闡發(fā)了如何抉擇人生道路這一生活哲理。【比較異同】【板書設計】【課后作業(yè)】1、古今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有過精彩的描述,請你收集三句,注明作者,并選擇其中的一句談談自己的感受。2、選取自然界中的一種景物,運用象征的手法寫一段話,200字左右。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