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2024)科學七下 2.1走進微觀世界 練習課件+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2024)科學七下 2.1走進微觀世界 練習課件+練習

資源簡介

(共41張PPT)
2.1 走進微觀世界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
新知導入
一.物質的微粒性
【知識點的認識】
物質的微粒性是指物質是由極其細小的、肉眼看不見的、又確確實實存在著的微粒構成的,并且,這些微觀粒子總是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如氨氣在空氣中的擴散;溫度不同微粒的運動速率不同);彼此之間都有一定的間隙(如熱脹冷縮就是物質分子間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縮小的緣故).這些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就是說是分子、原子、離子這樣一些主要的微粒.其中,原子是化學科學最重要的基礎和研究對象(它既可以構成分子,還可以轉變為離子),它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1.下列各圖中●和〇分別表示氫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O化學性質的微粒是( ____ )
A._____ B._____
C. D._____
A
【解析】解:A、能表示水分子,能保持H2O化學性質的,故A符合題意;
B、該圖是氫分子和氧分子的混合氣體,不能保持H2O化學性質,故B不符合題意;
C、該圖是氫氣,不能保持H2O化學性質,故C不符合題意;
D、該圖表示氫原子和氧原子,不能保持H2O化學性質,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兩只分別裝有空氣和二氧化氮氣體的玻璃瓶,瓶口相對中間用玻璃板隔開,如圖甲。裝置的微觀模型用圖乙表示,其中“●“代表空氣粒子,“〇“代表二氧化氮分子。抽去玻璃板,緊貼瓶口,一段時間后瓶中微粒分布情況可表示為( ____ )
A._______
B.______
C.
D.________
A
【解析】解:空氣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都在不停地運動,打開玻璃板后,空氣分子會進入二氧化氮分子中間空隙,而二氧化氮分子會進入空氣分子的空隙,從而使右邊顏色變淺,左邊顏色變深。當達到一定時間后,左右兩個瓶子內的分子分布均勻,即兩邊的顏色是一致的。
故選A。
3.近期,我國科學家研制出一種新型鎂鋰合金。該材料具有質量輕、強度高等特性。下列最可能是其結構模型圖的是( ____ )
_____________
A.A
B.B
C.C
D.D
A
【解析】解:合金是在金屬中加熱熔合某些金屬或非金屬制得的具有金屬特征的物質,合金屬于混合物,A選項的結構模型圖中原子均勻分布,符合題意,B、C、D選項的結構模型圖中都有分子,而金屬是由原子構成的,則B、C、D選項的結構模型圖錯誤。
故選:A。
二.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專題二 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知識點的認識】
分子的定義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而分子的特性主要有這樣4個:“質量小,體積小,總是在不停的運動,彼此間有間隔”.并且,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
4.保持氮氣化學性質的微粒是( ____ )
A.氮元素
B.氮原子
C.氮離子
D.氮分子
【解析】解:保持氮氣化學性質的微粒是氮分子;
故選:D。
D
5.將裝滿水的玻璃瓶用蓋子蓋緊后,放入冰箱的冷凍倉一段時間后取出,玻璃瓶破裂,這是因為水結冰后( ____ )
A.水分子體積變大 B.水分子數量變多
C.水分子間隔變大 D.水分子間斥力變大
【解析】解:質量是物體本身的屬性,與物體的狀態無關,所以飲料凝固結冰后質量不變。
由密度的定義式ρ= 可得,當m不變,ρ變小時,體積V變大,即水分子間隔變大。所以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C
6.如圖為安裝在賓館、倉庫等處天花板的自動噴水滅火裝置。室內起火時,密封在裝置內的液體體積膨脹,沖破水管閥門,實現噴水滅火。起火時,液體體積膨脹是因為液體分子( ____ )
A.質量變大 B.間隔變大 C.數量變多 D.斥力變大
【解析】解:當起火時,周圍空氣溫度升高,液體體積膨脹,則液體分子的間隔會變大,但液體的質量不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其分子數量也不會改變,此時分子的斥力會變小,斥力大于引力,故只有B說法正確。
故選:B。
B
7.對下列事例解釋錯誤的是( ____ )
A.氣體受壓后體積變小--氣體分子間的間隔減小
B.氧氣助燃、氫氣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學性質不同
C.水管里的水結成冰后不再流動--水分子停止運動
D.金剛石與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構成物質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解析】解:A、氣體受壓后體積變小,是因為是分子間有間隙,壓強增大,氣體分子間的間隔變小,故選項解釋正確。
B、氧氣助燃、氫氣可燃,是因為它們是由不同種分子構成的,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故選項解釋正確。
C、水管里的水結成冰后不再流動,是因為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小,
C
分子仍是在不斷地運動的,故選項解釋錯誤。
D、金剛石與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金剛石和石墨中碳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選項解釋正確。
故選:C。
8.小明班級開展了分子模型項目化評比活動。以下是分子模型評價量規:
分子模型評價量規 評價指標 作品等級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模型大小 相對原子質量越大的原子模型體積也越大 各原子大小相等 相對原子質量越大的原子模型體積越小
原子樣式 分子中各原子數量之比正確且容易區分 分子中各原子數量之比正確不容易區分 分子中各原子數量之比不正確
含原子種類            
模型成本 廢物利用 材料便宜 材料昂貴
(1)將表中,補充完整。
(2)如圖所示,小明利用新買的橡皮泥制作成了苯分子模型,內部6個碳原子由藍色橡皮泥揉捏而成,外面6個氫原子由黃色橡皮揉捏而成。
①老師判定小明的苯分子模型“原子樣式”等級為“優秀”,請據此推測苯分子的化學式為    。
②根據評價量規,請你判定小明的苯分子模型“成本”等級是否為“優秀”,若“是”請給出理由;若“否”請改進:   。
【解析】解:(1)根據表中其他分子模型評價量規,由于是分子模型,
分子所含原子至少為2種,故含原子種類可設計為:作品等級優秀、合格、待改進分別含原子4種、3種、2種(有區分度,合理即可);
(2)①老師判定小明的苯分子模型“原子樣式”等級為“優秀”,則分子中各原子數量之比正確且容易區分,由于內部6個碳原子由藍色橡皮泥揉捏而成,外面6個氫原子由黃色橡皮揉捏而成,據此推測苯分子的化學式為C6H6;
②小明的苯分子模型利用的是新買的橡皮泥,所以模型成本是材料便宜,不是廢物利用,判定小明的苯分子模型“成本”等級不是“優秀”,而是合格。可以使用廢去的橡皮泥進行制作。
故答案為:(1)4種(合理即可);3種(合理即可);2種(合理即可);
(2)①C6H6;②否,用廢去的橡皮泥進行制作。
9.小金同學為了探究分子的性質,做了如圖的實驗:
(1)向容積為250mL的細頸玻璃儀器A中加水至虛線處,再滴幾滴紅墨水,一段時間后,A中的現象是整瓶水都變紅了,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繼續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處正好與刻度線相切,塞緊玻璃塞,將A中液體倒轉搖勻,重復2次。靜置一段時間后,發現A中的液面位置降低,說明 _______________ 。儀器A細頸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解:(1)A中的現象是整瓶水都變紅了,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2)靜置一段時間后,A中的液面位置降低,說明分子間有間隙;儀器A細頸部的作用是:便于觀察液面的變化。
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分子間有間隙
便于觀察液面的變化
三.分子間的作用力
專題三 分子間的作用力
【知識點的認識】
(1)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如固體和液體能保持一定的體積表明分子間存在引力;分子間的斥力使分子離得很近的固體和液體很難進一步被壓縮.當分子距離很小時,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斥力;當分子間距離稍大時,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遠,分子間作用力就變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10.如圖所示,一環形金屬絲布滿一層肥皂膜,環上系三根松弛的棉線,中間連在一起。用熱針刺破甲側肥皂膜,則乙和丙部分肥皂膜形狀將變為圖中的( ____ )
A.___ B.___ C. D.__
C
【解析】解:當用熱針刺破甲側肥皂膜時,乙、丙區域的肥皂膜失去甲肥皂膜的表面張力,而表面張力使肥皂膜收縮,因各點受力特點相同,則肥皂膜形狀應為C圖。
故選:C。
11.將一根細線松松地系在一個鐵絲框架的兩邊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來,框架上便會出現一層肥皂膜,如圖甲。用燒熱的針刺破線的一側的肥皂膜,另一側的肥皂膜會把細線拉過去,如圖乙。下列選項中的實驗,其原理與上述實驗一致的是( ____ )
A.①鉛柱黏合
B.②酒精與水混合
C.③氣體擴散
D.④紅墨水分散到水中
A
【解析】解:用燒熱的針刺破一側肥皂膜,由于另一側肥皂膜和棉線間分子有力的作用,故將棉線拉向另一側,此現象說明了分子存在相互的引力。
A、切削干凈的兩段鉛柱可以粘合在一起,說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故A正確;
B、酒精與水混合,總體積減小,說明分子間有間隙,故B錯誤;
C、氣體擴散說明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故C錯誤;
D、紅墨水分散到水中是液體擴散實驗,說明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故D錯誤。
故選:A。
12.在一定條件下,給水施加弱電場,能使水在常溫常壓下結成冰(俗稱“熱冰”),其微觀變化如圖所示。則水結成“熱冰”后( ____ )
A.水分子變成其它分子
B.水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停止
C.水分子間仍然存在著引力
D.水分子之間的間隔沒有變化
【解析】解:AD、水結成“熱冰”的過程中,水分子本身沒有發生改變,變化的是分子之間的空隙,故AD錯誤;
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世界上沒有靜止的分子,
C
故B錯誤;
C、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水結成“熱冰”后,水分子間仍然存在著引力,故C正確。
故選:C。
四.分子間存在空隙
專題四 分子間存在空隙
【知識點的認識】
1、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著空隙。
2、當水和酒精混合時,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進入對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總體積會減小。
13.在探究分子之間是否存在間隙時,小嘉發現水和酒精混合前的總體積一定,兩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減小的體積也不同。于是,他開展了進一步探究: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水柱的長度/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后液柱的長度/cm 98.9 98.3 97.7 97.2 96.7 97.3 97.9 99.7 99.0
?/cm 1.1 1.7 2.3 2.8 3.3 2.7 2.1 0.3 1.0
①把一端封口的細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線對齊,如圖所示。
②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體積的水,讀出水柱的長度。
③然后注入適量酒精,使酒精上表面達到100cm刻度線處。
④封閉管口,將玻璃管反復翻轉,讀出混合后液柱的長度。
(1)表格中的“?”處應填寫的信息是 __________________ 。
(2)小嘉發現第8組實驗數據存在明顯偏差,其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
(3)根據表中數據,可初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柱減少的長度
刻度值讀數錯誤
水和酒精混合前的總體積一定,兩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減小的體積也不同,水的體積逐漸變大,減小的體積先變大后變小
【解析】解:(1)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處的數值為總體積與混合后液柱的長度的差值,即液柱減少的長度;
(2)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水柱的長度逐漸增加,混合后液柱的長度也會逐漸變大,第8組實驗數據存在明顯偏差,其可能原因是刻度值讀數錯誤;
(3)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水和酒精混合前的總體積一定,兩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減小的體積也不同,水的體積逐漸變大,減小的體積先變大后變小。
故答案為:(1)液柱減少的長度;(2)刻度值讀數錯誤;(3)水和酒精混合前的總體積一定,兩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減小的體積也不同,水的體積逐漸變大,減小的體積先變大后變小。
五.分子的熱運動
專題五 分子的熱運動
【知識點的認識】
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熱運動越劇烈.不管溫度高低,分子都在無規則運動,只是運動的快慢不同.擴散運動是分子熱運動的宏觀體現.
14.如圖是家用電子驅蚊香,瓶中裝有驅蚊藥液。使用時接通電源加熱,讓藥液氣味充滿房間,達到驅蚊效果。這是因為加熱時藥液分子的( ____ )
A.數量變多
B.質量變大
C.體積變大
D.運動變快
【解析】解:加熱驅蚊藥液,讓藥液氣味充滿房間,達到驅蚊效果,這是因為加熱時藥液分子溫度升高,分子熱運動越快,故D正確、ABC錯誤。
D
15.“模擬實驗”是一種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以下實驗不屬于該研究方法的是( ____ )
______________
A.研究泥石流成因實驗
B.研究分子在不斷地運動實驗
C.研究地球板塊碰撞實驗
D.研究分子有間隔實驗
B
【解析】解:A、研究泥石流現象,在土質山谷模型的坡面上灑水后,觀察A處發生的現象,屬于模擬實驗,故A不符合題意;
B、二氧化氮氣體為紅棕色,抽去玻璃板使瓶口相互貼緊,觀察兩瓶中氣體顏色的變化,這是氣體的擴散現象,說明分子不停的運動,不屬于模擬實驗,故B符合題意;
C、研究板塊的碰撞時,將兩本科學書相對放在一起,然后向中間移動,屬于模擬實驗,故C不符合題意;
D、可以用不同大小的芝麻和黃豆進行混合,模擬分子間存在間隙,屬于模擬實驗法,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6.有關微觀粒子的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____ )
A.海面上浪花飛濺,說明分子在不停的運動
B.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C.氯化鈉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氯化鈉分子和水分子
D.水壺中的水燒開沸騰后,壺蓋被頂起,這是因為水分子的體積增大
【解析】解:A、海面上浪花飛濺,浪花是宏觀的物質,不能說明分子在不停的運動,故A錯誤;
B、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故B正確。
C、氯化鈉是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
B
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氯化鈉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鈉離子和氯離子、和水分子,故C錯誤;
D、水壺中的水燒開沸騰后,壺蓋被頂起,這是因為水分子間的間隔增大,故D錯誤。
故選:B。
17.下列現象屬于分子運動的是( ____ )
A.黃沙漫天
B.花香四溢
C.塵土飛揚
D.大雪紛飛
【解析】解:A、黃沙漫天是物質在運動,是機械運動。故A不正確。
B、花香四溢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分子在運動。故B正確。
C、塵土飛揚是物質在運動,是機械運動。故C不正確。
D、大雪紛飛也是物質在運動,是機械運動。故D不正確。
故選:B。
B
18.如圖是糖炒栗子的情景,炒栗子時要往鍋里放一些沙子。據此回答:
(1)糖炒栗子時在遠處就能聞到一股香味。這現象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沙子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解:(1)糖炒栗子時在遠處就能聞到一股香味,這是栗子的香味分子擴散到空氣中的結果,屬于擴散現象,擴散現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2)放入沙子后,就會使被炒的栗子與沙子混合起來,使其受熱均勻且避免與鍋底直接接觸時間過長而變焦。
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使栗子受熱均勻
19.如圖,將兩個分別裝有空氣和二氧化氮氣體的玻璃瓶瓶口相對(ρ二氧化氯>ρ空氣),中間用玻璃板隔開,抽去玻璃板后,使兩個瓶口貼緊,將會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象,出現該現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學認為該裝置設計不合理,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解:(1)抽掉玻璃板后,可看到兩種氣體逐漸混合在一起,顏色變得均勻;
兩種氣體逐漸混合在一起,顏色變得均勻
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在重力作用下也會出現相同的現象
(2)這說明氣體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這種現象是擴散現象;
(3)如果把裝著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放在上面,空瓶子放在下面,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在重力作用下也會出現相同的現象,不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故答案為:兩種氣體逐漸混合在一起,顏色變得均勻;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在重力作用下也會出現相同的現象。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兼職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1 走進微觀世界
專題一 物質的微粒性
【知識點的認識】
物質的微粒性是指物質是由極其細小的、肉眼看不見的、又確確實實存在著的微粒構成的(如圖1、2、3、4、5所示),并且,這些微觀粒子總是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如氨氣在空氣中的擴散;溫度不同微粒的運動速率不同,如圖6所示);彼此之間都有一定的間隙(如熱脹冷縮就是物質分子間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縮小的緣故).這些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就是說是分子、原子、離子這樣一些主要的微粒.其中,原子是化學科學最重要的基礎和研究對象(它既可以構成分子,還可以轉變為離子),它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一.物質的微粒性(共3小題)
1.下列各圖中●和〇分別表示氫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O化學性質的微粒是(  )
A. B.
C. D.
2.兩只分別裝有空氣和二氧化氮氣體的玻璃瓶,瓶口相對中間用玻璃板隔開,如圖甲。裝置的微觀模型用圖乙表示,其中“●“代表空氣粒子,“〇“代表二氧化氮分子。抽去玻璃板,緊貼瓶口,一段時間后瓶中微粒分布情況可表示為(  )
A. B.
C. D.
3.近期,我國科學家研制出一種新型鎂鋰合金。該材料具有質量輕、強度高等特性。下列最可能是其結構模型圖的是(  )
專題二 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知識點的認識】分子的定義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而分子的特性主要有這樣4個:“質量小,體積小,總是在不停的運動,彼此間有間隔”.并且,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
二.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共6小題)
4.保持氮氣化學性質的微粒是(  )
A.氮元素 B.氮原子 C.氮離子 D.氮分子
5.將裝滿水的玻璃瓶用蓋子蓋緊后,放入冰箱的冷凍倉一段時間后取出,玻璃瓶破裂,這是因為水結冰后(  )
A.水分子體積變大 B.水分子數量變多
C.水分子間隔變大 D.水分子間斥力變大
6.如圖為安裝在賓館、倉庫等處天花板的自動噴水滅火裝置。室內起火時,密封在裝置內的液體體積膨脹,沖破水管閥門,實現噴水滅火。起火時,液體體積膨脹是因為液體分子(  )
A.質量變大 B.間隔變大 C.數量變多 D.斥力變大
7.對下列事例解釋錯誤的是(  )
A.氣體受壓后體積變小﹣﹣氣體分子間的間隔減小
B.氧氣助燃、氫氣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學性質不同
C.水管里的水結成冰后不再流動﹣﹣水分子停止運動
D.金剛石與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構成物質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8.小明班級開展了分子模型項目化評比活動。以下是分子模型評價量規:
分子模型評價量規
評價指標 作品等級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模型大小 相對原子質量越大的原子模型體積也越大 各原子大小相等 相對原子質量越大的原子模型體積越小
原子樣式 分子中各原子數量之比正確且容易區分 分子中各原子數量之比正確不容易區分 分子中各原子數量之比不正確
含原子種類
   
   
   
模型成本 廢物利用 材料便宜 材料昂貴
(1)將表中 ,補充完整。
(2)如圖所示,小明利用新買的橡皮泥制作成了苯分子模型,內部6個碳原子由藍色橡皮泥揉捏而成,外面6個氫原子由黃色橡皮揉捏而成。
①老師判定小明的苯分子模型“原子樣式”等級為“優秀”,請據此推測苯分子的化學式為    。
②根據評價量規,請你判定小明的苯分子模型“成本”等級是否為“優秀”,若“是”請給出理由;若“否”請改進:   。
9.小金同學為了探究分子的性質,做了如圖的實驗:
(1)向容積為250mL的細頸玻璃儀器A中加水至虛線處,再滴幾滴紅墨水,一段時間后,A中的現象是整瓶水都變紅了,說明    。
(2)繼續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處正好與刻度線相切,塞緊玻璃塞,將A中液體倒轉搖勻,重復2次。靜置一段時間后,發現A中的液面位置降低,說明    。儀器A細頸部的作用是    。
專題三 分子間的作用力
【知識點的認識】
(1)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如固體和液體能保持一定的體積表明分子間存在引力;分子間的斥力使分子離得很近的固體和液體很難進一步被壓縮.當分子距離很小時,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斥力;當分子間距離稍大時,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遠,分子間作用力就變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三.分子間的作用力(共3小題)
10.如圖所示,一環形金屬絲布滿一層肥皂膜,環上系三根松弛的棉線,中間連在一起。用熱針刺破甲側肥皂膜,則乙和丙部分肥皂膜形狀將變為圖中的(  )
A. B. C. D.
11.將一根細線松松地系在一個鐵絲框架的兩邊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來,框架上便會出現一層肥皂膜,如圖甲。用燒熱的針刺破線的一側的肥皂膜,另一側的肥皂膜會把細線拉過去,如圖乙。下列選項中的實驗,其原理與上述實驗一致的是(  )
A.①鉛柱黏合 B.②酒精與水混合
C.③氣體擴散 D.④紅墨水分散到水中
12.在一定條件下,給水施加弱電場,能使水在常溫常壓下結成冰(俗稱“熱冰”),其微觀變化如圖所示。則水結成“熱冰”后(  )
A.水分子變成其它分子 B.水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停止
C.水分子間仍然存在著引力 D.水分子之間的間隔沒有變化
專題四 分子間存在空隙
【知識點的認識】
1、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著空隙。
2、當水和酒精混合時,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進入對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總體積會減小。
四.分子間存在空隙(共1小題)
13.在探究分子之間是否存在間隙時,小嘉發現水和酒精混合前的總體積一定,兩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減小的體積也不同。于是,他開展了進一步探究: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水柱的長度/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后液柱的長度/cm 98.9 98.3 97.7 97.2 96.7 97.3 97.9 99.7 99.0
?/cm 1.1 1.7 2.3 2.8 3.3 2.7 2.1 0.3 1.0
①把一端封口的細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線對齊,如圖所示。
②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體積的水,讀出水柱的長度。
③然后注入適量酒精,使酒精上表面達到100cm刻度線處。
④封閉管口,將玻璃管反復翻轉,讀出混合后液柱的長度。
(1)表格中的“?”處應填寫的信息是    。
(2)小嘉發現第8組實驗數據存在明顯偏差,其可能原因是    。
(3)根據表中數據,可初步得出的結論是:   。
專題五 分子的熱運動
【知識點的認識】
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熱運動越劇烈.不管溫度高低,分子都在無規則運動,只是運動的快慢不同.擴散運動是分子熱運動的宏觀體現.
五.分子的熱運動(共6小題)
14.如圖是家用電子驅蚊香,瓶中裝有驅蚊藥液。使用時接通電源加熱,讓藥液氣味充滿房間,達到驅蚊效果。這是因為加熱時藥液分子的(  )
A.數量變多 B.質量變大 C.體積變大 D.運動變快
15.“模擬實驗”是一種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以下實驗不屬于該研究方法的是(  )
A.研究泥石流成因實驗 B.研究分子在不斷地運動實驗
C.研究地球板塊碰撞實驗 D.研究分子有間隔實驗
16.有關微觀粒子的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海面上浪花飛濺,說明分子在不停的運動
B.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C.氯化鈉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氯化鈉分子和水分子
D.水壺中的水燒開沸騰后,壺蓋被頂起,這是因為水分子的體積增大
17.下列現象屬于分子運動的是(  )
A.黃沙漫天 B.花香四溢 C.塵土飛揚 D.大雪紛飛
18.如圖是糖炒栗子的情景,炒栗子時要往鍋里放一些沙子。據此回答:
(1)糖炒栗子時在遠處就能聞到一股香味。這現象說明    。
(2)沙子的作用是    。
19.如圖,將兩個分別裝有空氣和二氧化氮氣體的玻璃瓶瓶口相對(ρ二氧化氯>ρ空氣),中間用玻璃板隔開,抽去玻璃板后,使兩個瓶口貼緊,將會看到    現象,出現該現象的原因是    ;某同學認為該裝置設計不合理,理由是    。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1 走進微觀世界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題號 1 2 3 4 5 6 7 10 11 12 14
答案 A A A D C B C C A C D
題號 15 16 17
答案 B B B
一.物質的微粒性(共3小題)
1.(2024春 義烏市期中)下列各圖中●和〇分別表示氫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O化學性質的微粒是(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A、能表示水分子,能保持H2O化學性質的,故A符合題意;
B、該圖是氫分子和氧分子的混合氣體,不能保持H2O化學性質,故B不符合題意;
C、該圖是氫氣,不能保持H2O化學性質,故C不符合題意;
D、該圖表示氫原子和氧原子,不能保持H2O化學性質,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2022秋 溫州期末)兩只分別裝有空氣和二氧化氮氣體的玻璃瓶,瓶口相對中間用玻璃板隔開,如圖甲。裝置的微觀模型用圖乙表示,其中“●“代表空氣粒子,“〇“代表二氧化氮分子。抽去玻璃板,緊貼瓶口,一段時間后瓶中微粒分布情況可表示為(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空氣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都在不停地運動,打開玻璃板后,空氣分子會進入二氧化氮分子中間空隙,而二氧化氮分子會進入空氣分子的空隙,從而使右邊顏色變淺,左邊顏色變深。當達到一定時間后,左右兩個瓶子內的分子分布均勻,即兩邊的顏色是一致的。
故選A。
3.(2023 龍港市模擬)近期,我國科學家研制出一種新型鎂鋰合金。該材料具有質量輕、強度高等特性。下列最可能是其結構模型圖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解答】解:合金是在金屬中加熱熔合某些金屬或非金屬制得的具有金屬特征的物質,合金屬于混合物,A選項的結構模型圖中原子均勻分布,符合題意,B、C、D選項的結構模型圖中都有分子,而金屬是由原子構成的,則B、C、D選項的結構模型圖錯誤。故選:A。
二.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共6小題)
4.(2024春 鹿城區校級月考)保持氮氣化學性質的微粒是(  )
A.氮元素 B.氮原子 C.氮離子 D.氮分子
【答案】D
【解答】解:保持氮氣化學性質的微粒是氮分子;故選:D。
5.(2023秋 玉環市期末)將裝滿水的玻璃瓶用蓋子蓋緊后,放入冰箱的冷凍倉一段時間后取出,玻璃瓶破裂,這是因為水結冰后(  )
A.水分子體積變大 B.水分子數量變多
C.水分子間隔變大 D.水分子間斥力變大
【答案】C
【解答】解:質量是物體本身的屬性,與物體的狀態無關,所以飲料凝固結冰后質量不變。
由密度的定義式ρ可得,當m不變,ρ變小時,體積V變大,即水分子間隔變大。所以ABD錯誤,C正確。故選:C。
6.(2023秋 柯橋區期末)如圖為安裝在賓館、倉庫等處天花板的自動噴水滅火裝置。室內起火時,密封在裝置內的液體體積膨脹,沖破水管閥門,實現噴水滅火。起火時,液體體積膨脹是因為液體分子(  )
A.質量變大 B.間隔變大 C.數量變多 D.斥力變大
【答案】B
【解答】解:當起火時,周圍空氣溫度升高,液體體積膨脹,則液體分子的間隔會變大,但液體的質量不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其分子數量也不會改變,此時分子的斥力會變小,斥力大于引力,故只有B說法正確。故選:B。
7.(2023秋 海曙區期末)對下列事例解釋錯誤的是(  )
A.氣體受壓后體積變小﹣﹣氣體分子間的間隔減小
B.氧氣助燃、氫氣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學性質不同
C.水管里的水結成冰后不再流動﹣﹣水分子停止運動
D.金剛石與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構成物質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C
【解答】解:A、氣體受壓后體積變小,是因為是分子間有間隙,壓強增大,氣體分子間的間隔變小,故選項解釋正確。
B、氧氣助燃、氫氣可燃,是因為它們是由不同種分子構成的,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故選項解釋正確。
C、水管里的水結成冰后不再流動,是因為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小,分子仍是在不斷地運動的,故選項解釋錯誤。
D、金剛石與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金剛石和石墨中碳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選項解釋正確。
故選:C。
8.(2024春 樂清市期中)小明班級開展了分子模型項目化評比活動。以下是分子模型評價量規:
分子模型評價量規
評價指標 作品等級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模型大小 相對原子質量越大的原子模型體積也越大 各原子大小相等 相對原子質量越大的原子模型體積越小
原子樣式 分子中各原子數量之比正確且容易區分 分子中各原子數量之比正確不容易區分 分子中各原子數量之比不正確
含原子種類
 4種(合理即可) 
 3種(合理即可) 
 2種(合理即可) 
模型成本 廢物利用 材料便宜 材料昂貴
(1)將表中 ,補充完整。
(2)如圖所示,小明利用新買的橡皮泥制作成了苯分子模型,內部6個碳原子由藍色橡皮泥揉捏而成,外面6個氫原子由黃色橡皮揉捏而成。
①老師判定小明的苯分子模型“原子樣式”等級為“優秀”,請據此推測苯分子的化學式為  C6H6 。
②根據評價量規,請你判定小明的苯分子模型“成本”等級是否為“優秀”,若“是”請給出理由;若“否”請改進: 否,用廢去的橡皮泥進行制作 。
【解答】解:(1)根據表中其他分子模型評價量規,由于是分子模型,分子所含原子至少為2種,故含原子種類可設計為:作品等級優秀、合格、待改進分別含原子4種、3種、2種(有區分度,合理即可);
(2)①老師判定小明的苯分子模型“原子樣式”等級為“優秀”,則分子中各原子數量之比正確且容易區分,由于內部6個碳原子由藍色橡皮泥揉捏而成,外面6個氫原子由黃色橡皮揉捏而成,據此推測苯分子的化學式為C6H6;
②小明的苯分子模型利用的是新買的橡皮泥,所以模型成本是材料便宜,不是廢物利用,判定小明的苯分子模型“成本”等級不是“優秀”,而是合格。可以使用廢去的橡皮泥進行制作。
9.(2023秋 玉環市期末)小金同學為了探究分子的性質,做了如圖的實驗:
(1)向容積為250mL的細頸玻璃儀器A中加水至虛線處,再滴幾滴紅墨水,一段時間后,A中的現象是整瓶水都變紅了,說明  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
(2)繼續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處正好與刻度線相切,塞緊玻璃塞,將A中液體倒轉搖勻,重復2次。靜置一段時間后,發現A中的液面位置降低,說明  分子間有間隙 。儀器A細頸部的作用是  便于觀察液面的變化 。
【答案】(1)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2)分子間有間隙;便于觀察液面的變化。
【解答】解:(1)A中的現象是整瓶水都變紅了,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2)靜置一段時間后,A中的液面位置降低,說明分子間有間隙;儀器A細頸部的作用是:便于觀察液面的變化。
故答案為:(1)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2)分子間有間隙;便于觀察液面的變化。
三.分子間的作用力(共3小題)
10.(2023秋 東陽市期末)如圖所示,一環形金屬絲布滿一層肥皂膜,環上系三根松弛的棉線,中間連在一起。用熱針刺破甲側肥皂膜,則乙和丙部分肥皂膜形狀將變為圖中的(  )
A. B. C. D.
【答案】C
【解答】解:當用熱針刺破甲側肥皂膜時,乙、丙區域的肥皂膜失去甲肥皂膜的表面張力,而表面張力使肥皂膜收縮,因各點受力特點相同,則肥皂膜形狀應為C圖。
故選:C。
11.(2023秋 杭州期末)將一根細線松松地系在一個鐵絲框架的兩邊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來,框架上便會出現一層肥皂膜,如圖甲。用燒熱的針刺破線的一側的肥皂膜,另一側的肥皂膜會把細線拉過去,如圖乙。下列選項中的實驗,其原理與上述實驗一致的是(  )
A.①鉛柱黏合 B.②酒精與水混合
C.③氣體擴散 D.④紅墨水分散到水中
【答案】A
【解答】解:用燒熱的針刺破一側肥皂膜,由于另一側肥皂膜和棉線間分子有力的作用,故將棉線拉向另一側,此現象說明了分子存在相互的引力。
A、切削干凈的兩段鉛柱可以粘合在一起,說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故A正確;
B、酒精與水混合,總體積減小,說明分子間有間隙,故B錯誤;
C、氣體擴散說明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故C錯誤;
D、紅墨水分散到水中是液體擴散實驗,說明分子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故D錯誤。故選:A。
12.(2023秋 武義縣期末)在一定條件下,給水施加弱電場,能使水在常溫常壓下結成冰(俗稱“熱冰”),其微觀變化如圖所示。則水結成“熱冰”后(  )
A.水分子變成其它分子
B.水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停止
C.水分子間仍然存在著引力
D.水分子之間的間隔沒有變化
【答案】C
【解答】解:AD、水結成“熱冰”的過程中,水分子本身沒有發生改變,變化的是分子之間的空隙,故AD錯誤;
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世界上沒有靜止的分子,故B錯誤;
C、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水結成“熱冰”后,水分子間仍然存在著引力,故C正確。
故選:C。
四.分子間存在空隙(共1小題)
13.(2023秋 嘉興期末)在探究分子之間是否存在間隙時,小嘉發現水和酒精混合前的總體積一定,兩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減小的體積也不同。于是,他開展了進一步探究: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水柱的長度/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后液柱的長度/cm 98.9 98.3 97.7 97.2 96.7 97.3 97.9 99.7 99.0
?/cm 1.1 1.7 2.3 2.8 3.3 2.7 2.1 0.3 1.0
①把一端封口的細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線對齊,如圖所示。
②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體積的水,讀出水柱的長度。
③然后注入適量酒精,使酒精上表面達到100cm刻度線處。
④封閉管口,將玻璃管反復翻轉,讀出混合后液柱的長度。
(1)表格中的“?”處應填寫的信息是  液柱減少的長度 。
(2)小嘉發現第8組實驗數據存在明顯偏差,其可能原因是  刻度值讀數錯誤 。
(3)根據表中數據,可初步得出的結論是: 水和酒精混合前的總體積一定,兩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減小的體積也不同,水的體積逐漸變大,減小的體積先變大后變小 。
【解答】解:(1)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處的數值為總體積與混合后液柱的長度的差值,即液柱減少的長度;
(2)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水柱的長度逐漸增加,混合后液柱的長度也會逐漸變大,第8組實驗數據存在明顯偏差,其可能原因是刻度值讀數錯誤;
(3)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水和酒精混合前的總體積一定,兩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減小的體積也不同,水的體積逐漸變大,減小的體積先變大后變小。
五.分子的熱運動(共6小題)
14.(2023秋 溫州期末)如圖是家用電子驅蚊香,瓶中裝有驅蚊藥液。使用時接通電源加熱,讓藥液氣味充滿房間,達到驅蚊效果。這是因為加熱時藥液分子的(  )
A.數量變多 B.質量變大 C.體積變大 D.運動變快
【答案】D
【解答】解:加熱驅蚊藥液,讓藥液氣味充滿房間,達到驅蚊效果,這是因為加熱時藥液分子溫度升高,分子熱運動越快,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
(2023秋 嵊州市期末)“模擬實驗”是一種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以下實驗不屬于該研究方法的是(  )
A.研究泥石流成因實驗 B.研究分子在不斷地運動實驗
C.研究地球板塊碰撞實驗 D.研究分子有間隔實驗
【答案】B
【解答】解:A、研究泥石流現象,在土質山谷模型的坡面上灑水后,觀察A處發生的現象,屬于模擬實驗,故A不符合題意;
B、二氧化氮氣體為紅棕色,抽去玻璃板使瓶口相互貼緊,觀察兩瓶中氣體顏色的變化,這是氣體的擴散現象,說明分子不停的運動,不屬于模擬實驗,故B符合題意;
C、研究板塊的碰撞時,將兩本科學書相對放在一起,然后向中間移動,屬于模擬實驗,故C不符合題意;
D、可以用不同大小的芝麻和黃豆進行混合,模擬分子間存在間隙,屬于模擬實驗法,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6.(2023秋 海曙區校級期末)有關微觀粒子的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海面上浪花飛濺,說明分子在不停的運動
B.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C.氯化鈉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氯化鈉分子和水分子
D.水壺中的水燒開沸騰后,壺蓋被頂起,這是因為水分子的體積增大
【答案】B
【解答】解:A、海面上浪花飛濺,浪花是宏觀的物質,不能說明分子在不停的運動,故A錯誤;
B、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故B正確。
C、氯化鈉是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氯化鈉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鈉離子和氯離子、和水分子,故C錯誤;
D、水壺中的水燒開沸騰后,壺蓋被頂起,這是因為水分子間的間隔增大,故D錯誤。
故選:B。
17.下列現象屬于分子運動的是(  )
A.黃沙漫天 B.花香四溢 C.塵土飛揚 D.大雪紛飛
【答案】B
【解答】解:A、黃沙漫天是物質在運動,是機械運動。故A不正確。
B、花香四溢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分子在運動。故B正確。
C、塵土飛揚是物質在運動,是機械運動。故C不正確。
D、大雪紛飛也是物質在運動,是機械運動。故D不正確。故選:B。
18.(2023秋 東陽市期末)如圖是糖炒栗子的情景,炒栗子時要往鍋里放一些沙子。據此回答:
(1)糖炒栗子時在遠處就能聞到一股香味。這現象說明  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
(2)沙子的作用是  使栗子受熱均勻 。
【答案】(1)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2)使栗子受熱均勻。
【解答】解:(1)糖炒栗子時在遠處就能聞到一股香味,這是栗子的香味分子擴散到空氣中的結果,屬于擴散現象,擴散現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2)放入沙子后,就會使被炒的栗子與沙子混合起來,使其受熱均勻且避免與鍋底直接接觸時間過長而變焦。
19.如圖,將兩個分別裝有空氣和二氧化氮氣體的玻璃瓶瓶口相對(ρ二氧化氯>ρ空氣),中間用玻璃板隔開,抽去玻璃板后,使兩個瓶口貼緊,將會看到  兩種氣體逐漸混合在一起,顏色變得均勻 現象,出現該現象的原因是  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某同學認為該裝置設計不合理,理由是  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在重力作用下也會出現相同的現象 。
【答案】兩種氣體逐漸混合在一起,顏色變得均勻;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在重力作用下也會出現相同的現象。
【解答】解:(1)抽掉玻璃板后,可看到兩種氣體逐漸混合在一起,顏色變得均勻;
(2)這說明氣體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這種現象是擴散現象;
(3)如果把裝著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放在上面,空瓶子放在下面,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在重力作用下也會出現相同的現象,不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故答案為:兩種氣體逐漸混合在一起,顏色變得均勻;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在重力作用下也會出現相同的現象。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阴县| 孝感市| 全州县| 行唐县| 邵阳县| 惠东县| 邯郸县| 竹溪县| 炉霍县| 安化县| 新泰市| 寻乌县| 苗栗县| 营山县| 扎赉特旗| 台东县| 沭阳县| 兴仁县| 都江堰市| 无锡市| 漠河县| 奉化市| 霍山县| 新野县| 原阳县| 淅川县| 屏东市| 崇阳县| 绥棱县| 天峻县| 璧山县| 饶河县| 安宁市| 新巴尔虎左旗| 成都市| 曲阳县| 莱阳市| 双柏县| 离岛区| 廊坊市| 元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