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春黃堡初中教聯體期中聯考八年級歷史訓練題一、選擇題(共12題,每小題2分,共24分。)1.1949年9月,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與會代表認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這里的“工作”是指 ( )A. 制定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B. 討論成立新中國的問題C.編制第一個五年計劃 D.提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2. 新中國成立后,為完成對舊鄉村的改造,徹底廢除在我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中央人民政府( )A. 推行土地改革 B. 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C. 掀起“大躍進”運動 D. 引導農民走集體化道路3. 2018年3月17日,全票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習近平進行了莊嚴的憲法宣誓。這是中國領導人首次進行憲法宣誓,意義深遠。我國第一部憲法的產生是在( )A.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B.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C.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D.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4.為開展研究性學習,某合作學習小組圍繞主題收集了以下資料,請判斷該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是( )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C.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 D.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5.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里的“中國道路”是指( )A.和平發展的道路 B.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D.共產主義道路6.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其最根本的相同點是( )A.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 B.實行計劃經濟體制C.實事求是,從中國國情出發 D.堅持階級斗爭為綱7.右面是新中國成立后國民經濟發展的狀況圖,指出從③到④產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開始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C.全面掀起“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D.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8.中國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下圖中空格所代表的歷史階段( )A.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B.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C.主要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 D.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9.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使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此“新”字的含義是( )①黨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②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入城市,開始整市領導多村的時期③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④形成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⑤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A. ①③⑤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④⑤10. 1984年以后,中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其中心環節是( )A. 創辦鄉鎮企業 B. 實行計劃經濟體制C. 增強企業活力 D.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1. 20世紀以來,中華民族經歷了偉大的探索和實踐,中國人民在1949、1979和2009年譜寫的歷史樂章的主題分別是( )A. 民族獨立、民族振興、民族崛起 B. 民族振興、民族獨立、民族崛起C. 民族獨立、民族崛起、民族振興 D. 民族覺醒、民族獨立、民族崛起12.為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縮小東西部地區之間的差距,國家實施的戰略是( )A.進行民主改革 B. 西部大開發 C. 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D.擴大內需二、材料題(共3題,共 26分。)13.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業和農村的發展始終與土地政策的調整相聯系,某校九年級學生對不同時期的政策進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學習。請你一起加人進來吧![第一階段:土地夢想的實現]材料一材料一中圖一和圖二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農村社會變革中的什么歷史事件?(1分)它的開始標志是?(2分)[第二階段:由分到合的過程]材料二: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為了解決材料二中出現的問題,國家對農業政策進行了怎樣的調整?(1分)到1956年,我國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其意義如何 (3分)[第三階段:探索中的失誤]材料三:早稻畝產三萬六千九百多斤,花生畝產一萬多斤的高產“衛星”,從湖北省麻城縣麻溪河鄉和福建省南安縣勝利鄉的田野上騰空而起了。這是今年我國農業生產上又一件大事。——1958年8月13曰《人民日報》社論材料四:1958年8月初,(南海) 大鎮鄉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縣實現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在生產經營方面,實行高度集中的統一經營,分配方面實行供給制與工資制相結合,(社員) 工資分5 7個等級,由公社統一發放。生產好壞分配也一樣。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當時農村出現了哪兩大運動?(1分)[第四階段:新時期農民的創舉]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鳳陽縣小崗生產隊18 戶村民在村西一間茅屋里秘密開會,決定實行“大包干”。包干到戶的第一年,這個自實行農業合作化以來從未向國家貢獻過一粒糧食的生產隊第一次向國家貢獻糧食4萬斤,油料2萬斤。小崗村的奇跡,使人們看到了農村改革的希望。據材料五,指出“農村改革的希望”在何處。(1分)(5) 上述材料說明了我國農村發展中既有經驗又有教訓,這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有哪些啟示?(2分)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作出武裝干涉朝鮮內戰的決定,并派遣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美軍不顧中國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中朝邊境。侵朝美軍飛機多次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地區,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應朝鮮黨和政府請求,中國黨和政府決定入朝作戰。材料二材料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艱苦卓絕的戰斗,中朝軍隊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1)根據材料一,概括說明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是“以正義之師行正義之舉”。(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給照片配上一句恰當的口號。抗美援朝戰爭中,“用胸膛堵搶眼”、“烈火燒身巋然不動”的英雄人物分別是誰?(3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對我國人民生活和國際地位產生了怎樣積極影響?(2分)(4)作為新時代中學生,你認為我們如何發揚“抗美援朝”精神?(1分)15、“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五年計劃”是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的一部分,主要是對全國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中國從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已經編制了十個“五年計劃”和三個“五年規劃”(從“十一五”起,“五年計劃”改為“五年規劃”),目前“十三五”規劃(2016年﹣2020年)正在實施進行。材料二: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示意圖(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寫出一五計劃的目的是什么?并試舉兩項“一五”計劃期間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成就。(3分)(2)材料二示意圖中經濟特區A是哪個城市?形成了什么樣的對外開放格局?列舉2001年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的標志是?(4分)三、論述題(共1題,共 10分。)根據如表所示大事年表,解答以下問題。時間 事件1949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新中國的成立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底 土地改革的完成1953年 抗美援朝的勝利;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開始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1956年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61年 黨和政府全面調整國民經濟,恢復發展生產1966-1967年 文化大革命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根據以上材料任選下列其中一個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選擇至少兩個相關聯的歷史史事,史論結合,條理清楚)2025年春黃堡初中教聯體期中聯考八年級歷史訓練題參考答案選擇題1—5 BADAC 6—10 CDDAC 11—12 AB材料題13、(1)土地改革(1分);1950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2分)(2)引導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1分); 意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3分)(3)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分)(4)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分)(5) 必須不斷堅持改革,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必須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不能急于求成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4、(1)①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②朝鮮黨和政府請求中國出兵(2分)口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分)英雄人物分別是黃繼光、邱少云。(2分)(3)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寫出2條,即可2分)(4)牢記歷史、緬懷先烈;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1分)15、(1)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1分);成就: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任寫2條可得2分)。(2)深圳(1分);格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2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分)三、論述題示例選擇土地改革、第一個五年計劃、三大改造觀點:國家制定政策必須符合本國國情。論述: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一五”計劃開始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三大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由于對國情認識不足,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給國民經濟造成重大損失。結論:綜上所述,國家制定政策必須符合本國國情,實事求是,遵循客觀規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