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學業水平質量調研八年級歷史試題溫馨提示:1.試題共4頁,全卷滿分60分,道德與法治和歷史考試總時間90分鐘。2.請考生在答題卡上規定區域內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一、選擇題:在下列每題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意的一項。(第1—10題,每題1分;第11—17題,每題2分。共24分)1.它是由全國各黨派一起千斟萬酌制定的,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劇本”,被稱為“劇本”,起臨時憲法作用的是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C.《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D.《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 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首都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上述場景描述的是A.開國大典 B.“三通”啟動儀式 C.澳門回歸 D.亞信峰會3.1952年10月12日,美軍燃燒彈落在潛伏點附近,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為避免暴露,放棄自救而壯烈犧牲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是A.黃繼光 B.邱少云 C.羅盛教 D.楊根思4.1957年全國工業總產值達到783.9億元,比1952年增長128.3%。該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實施 B.“大躍進”的開展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計劃的完成5.右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封面。這部憲法A.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B.內容包含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C.規定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D.出現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6.北京同仁堂創辦于1669年,是中國中藥名牌老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通過改造,同仁堂在生產、銷售、開發等方面都有進一步發展。國家對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A.強制沒收B.互助合作C.自主經營D.公私合營7.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這次會議A.正確分析了國內的主要矛盾 B.制定了社會主義憲法C.公布了過渡時期總路線 D.首次提出了改革開放8.人民群眾的游行隊伍中出現了這樣的標語:“打倒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反黨集團!”下列歷史事件中與這一場景有關的是A.抗美援朝 B.三大改造 C.“大躍進” D.粉碎四人幫9.1984年,福建省的55位廠長、經理聯名致信省委書記,發出“請給我們松綁”的呼吁。“松綁”就是迫切要求A.擴大企業自主權 B.優先發展輕工業 C.加大開放的力度 D.增加對企業投資10.鄧小平南方談話提到:“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南方談話后,中共十四大明確的改革目標是A.決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提出改革開放的總方針C.開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1.根據右圖信息,我們可以判斷抗美援朝A.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B.主要戰場在朝鮮半島C.維護了亞洲和平穩定D.志愿軍發動四次戰役12.為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某一主題的歷史,制作了如下大事年表。據此判斷,他研究的主題是A.新生政權的鞏固 時間 事件B.新中國的外交政策 1950年 土地改革C.新中國的制度建設 1950年 志愿軍赴朝作戰D.新中國的經濟發展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13.《共和國之路》記載,各地就這一主題召開的討論會達70余次,發表文章650多篇。這場大討論沖破了“兩個凡是”的嚴重束縛,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這反映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A.意義 B.內容 C.過程 D.背景14.同學繪制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完善和發展的示意圖。①②對應的內容分別是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 中共十八大 中共十九大1997 2002 2012 2017① 三個代表思想 科學發展觀 ②A.①馬克思主義②毛澤東思想B.①鄧小平理論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C.①鄧小平理論②毛澤東思想D.①馬克思主義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5.國際認同是指在國際社會中,各個國家和地區理解和支持某理念或行為的傾向性態度。中國所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其國際認同度不斷提高,主要是由于A.美蘇冷戰局面的結束 B.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C.合作共贏的發展需要 D.中國傳統文化的吸引力16.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認識和評判。下列選項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1956年,90%以上的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B.1961年初開始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C.2001年12月,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D.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17.下表為《人民日報》社論高頻詞的統計分析。這反映出中國共產黨始終時間段 1949—1956年 1957—1965年 1977—1992年 1993—2012年高頻詞 人民 工作 和平 人民 生產 社會主義 人民 發展 改革 人民 市場 經濟A.遵循客觀規律 B.堅持改革開放 C.以人民為中心 D.思想不斷解放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2分,共36分。18.(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隨著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開始起步。民主政治建設也順利進行,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956年,我國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得以建立,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我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現了“大躍進”“文化大革命”那樣的失誤和曲折。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材料一材料二 精神凝聚力量,英雄樹立榜樣。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火熱年代,全國各條戰線上涌現出了大批的英雄模范人物。我們現在賴以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很大一部分是這個期間(1956——1966)年建設起來的;全國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們的工作經驗,大部分也是在這個期間培養和積累起來的。這是這個期間黨的工作的主導方面。——《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材料三(1)據材料一,提煉相關歷史信息,圍繞“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構建其知識結構。(7分)(2)從材料二中選擇一個人物,并結合所學知識為其撰寫人物簡介。(3分)(3)根據以上三則材料,分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成就取得的原因。(2分)19.(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 連云港市發展大事記(部分)時間 內容1984年 連云港市被列為全國首批 14 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1985年 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準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1991年 國務院召開會議確認連云港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方起點1994年 連云港如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20年 連云港市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2024年 連云港市積極參與 “一帶一路” 國際合作項目——摘編自《連云港市志》 對外開放格局示意圖(1)據材料一,逐條歸納圖片中的歷史信息。(4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連云港市在 1984 年被列為沿海開放城市所反映的我國重大決策。結合1994年連云港市的發展史實,概括城市發展與國家政策之間的關系。(6分)(3)據材料一、二,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演進趨勢。(2 分)20.(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圖一 土地改革 圖二 農業合作社 圖三 人民公社 圖四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郵票,常常以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文物古跡等作為題材,以小小的“方寸之地”承載著往昔的歷史。1949年以來,我國發行了多套農村題材的郵票,它們見證了中國農村的變遷。(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三枚郵票,自擬觀點,寫一篇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謹)(10分)(2)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請你為江蘇鄉村振興提出兩點寶貴的建議。 (2分)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學業水平質量調研八年級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在下列每題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意的一項。(第1—10題,每題1分;第11—17題,每題2分。共24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B D C D A D A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答案 B A D B C D 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2分,共36分。18.(1)知識結構(7分)知識結構,依據學業質量描述的三個層次賦分。(知識結構圖1分,內容符合要求6分)【作答示例】(2)人物介紹(3分)圖1:焦裕祿作為蘭考縣委書記,在任期內致力于治理沙漠化,改善人民生活,最終因工作過度而病逝。他的無私奉獻精神和深厚的為民情懷,使他成為“黨的好干部”。焦裕祿的故事激勵公務員和領導干部以人民為中心,勤勉工作,為民服務。圖2鐵人王進喜,面對油田突發的井噴事故以及無法按時調來攪拌機的情況,王進喜舍身跳下油泥中,帶領隊員,用身體攪拌水泥三個多小時,成功阻止井噴事故,正是憑借這這種‘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鐵人精神,王進喜帶領1205隊成功開采大慶油田,并創下年進尺采油10萬米紀錄,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圖3:雷鋒是一名普通的解放軍戰士,他干一行愛一行,在每個崗位上都能兢兢業業的工作,甘當革命的螺絲釘,默默無聞的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1962年,雷鋒不幸因公殉職。他以公而忘私、助人為樂的共產主義風格和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風,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被稱為“解放軍好戰士”。(3)原因: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人民的艱苦奮斗等。(2點2分)19.(1)歷史信息:該圖是《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示意圖》;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廈門、汕頭;沿海開發城市有大連、天津、連云港等14個;我國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發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等。(任意4點4分)(2)重大決策:對外開放(1分)史實:1994年如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顯示了連云港市市場化改革深化,現代企業制度建立,激發了市場活力;(2分)關系:國家政策對城市發展起到引導、推動和支持的作用;城市發展順應國家政策并在國家政策的助力下不斷前進;城市發展能更好地落實和體現國家政策的實施效果。(3分)(3)趨勢:從局部開放到全面開放;從傳統產業到新興產業;從注重基礎設施到關注創新與金融;從單一發展到協同發展。(任意2點2分)20.(1)觀點:生產關系變革推動農村社會的發展(新中國農村發展在探索中曲折前進)。(2分)論述:新中國成立初期,為改變落后的封建生產關系,中共中央決定在新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確定農民土地私有制,實行耕者有其田。圖1的土地改革解放了農村生產力,鞏固了新生政權。1953年,為適應經濟建設的客觀需要,中共中央以“農業合作”的方式推進社會主義改造,使土地所有制由農民私有到集體公有。圖2農業生產合作化為社會主義建設奠定初步基礎。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戶分戶經營、自負盈虧。圖4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生產力,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推動農村經濟持續發展。(6分)總結:中國共產黨根據時代的變化,適時調整農村生產關系推動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2分)其它觀點: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民為本(2)建議:調整農村政策,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要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實現鄉村振興。(2點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