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重慶卷——2025屆高考生物學考前沖刺卷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細胞通過胞吞運載分子需要運載分子與特定受體結合形成復合物,網格蛋白聚集在有被小窩側形成有被小泡,將物質運往不同方向。COPI小泡負責高爾基體向內質網的運輸,COPⅡ小泡負責內質網向高爾基體的運輸,網格蛋白小泡負責高爾基體到其他膜泡、細胞膜到膜泡的運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三種有被小泡可能共同參與胰蛋白酶和抗體的加工運輸B.COPI小泡可能會將錯誤加工的蛋白質運回內質網重加工C.COPII小泡中的蛋白質直接進入溶酶體后成為水解酶D.細胞胞吞的物質可通過網格蛋白小泡被溶酶體識別和降解2.細胞凋亡常見途徑為:線粒體膜電位下降,通透性改變→呼吸鏈與氧化磷酸化失偶聯→ATP合成大量減少→激活Caspase3→細胞凋亡;內質網積累錯誤折疊的蛋白質,引發內質網應激反應→激活Caspase12→激活Caspase3→細胞凋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呼吸鏈和氧化磷酸化與線粒體內膜的功能密切相關B.內質網應激反應致使轉移至高爾基體的蛋白質減少C.Caspase3的抑制劑可作為細胞凋亡的抑制劑D.兩種細胞器激活Caspase3與基因的作用無關3.細胞呼吸是細胞內有機物經過一系列氧化分解釋放能量的過程,下圖表示真核生物細胞以葡萄糖為底物進行細胞呼吸的圖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糖酵解只發生于真核細胞的無氧呼吸過程中,可以提供少量能量B.在真核細胞中,丙酮酸只能在線粒體基質中被分解產生CO2C.三羧酸循環存在有氧呼吸過程中,該過程不需要水的參與D.電子傳遞鏈主要分布于線粒體內膜,消耗O2并產生大量ATP4.如圖1為某家系關于甲、乙兩種遺傳病的遺傳系譜圖,其中甲病相關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關基因用B、b表示。人群中患甲病的概率為1/100。對家系中部分成員進行甲病相關基因的檢測,限制酶切割位點及電泳結果如圖2所示。已知其中一種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基因是A基因發生堿基缺失形成的B.1號和2號的基因型分別為aaXBY、AaXbXbC.5號和6號生育兩病皆患兒子的概率為1/16D.9號與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為1/165.圖1表示酶量一定、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曲線,其中“Vmax”表示該條件下最大反應速率,“Km”表示在該條件下達到1/2Vmax時的底物濃度。圖2為酶的作用機理及兩種抑制劑影響酶活性的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底物濃度和抑制劑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的原理不相同B.Km的大小可體現酶與底物結合能力的強弱C.若升高反應體系的溫度,則圖1中的M點將向左下方移動D.在反應體系中分別加入適量上述兩種抑制劑,Vmax都會下降6.如圖是草原生態系統中兩種草食動物與種群相關的變化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氣溫和降水是影響兩個種群數量的密度制約因素B.O~t2期間,種群①和②的個體數量均不斷增加C.t4時,種群①和種群②的個體數量達到一致D.t3~t4期間種群②的種內競爭程度低于t4~t5期間7.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是小鼠大腦中廣泛表達的一種神經營養因子,研究表明,抑郁癥與BDNF基因甲基化水平變化及外周血中BDNFmRNA含量降低等有關。如圖為B功VF基因表達及調控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BDNF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會影響其表達產物含量B.抑制miRNA-195基因表達的藥物有望治療抑郁癥C.若②過程BDNFmRNA未被降解,則BDNF基因的表達量不受影響D.①③過程堿基配對方式不完全相同,③過程核糖體從右向左移動8.如表所示是某天然生態系統中兩個營養級在某段時間內能量流動的相關數據(單位:×109kJ),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項目 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 呼吸作用散失 流向分解者 未利用生產者 ? 445 711 0植食性動物 268 732 125 30A.調查期間,生產者的生物量沒有增加B.生產者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值為1711×l09kJC.第二、三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是11.3%D.植食性動物糞便中儲存的能量值是表中的125×l09kJ9.果蠅的長翅和殘翅分別由A、a基因控制,用紫外線處理基因型為Aa的果蠅群體,得到以下三種突變體(突變體均能存活,圖中①、②為同源染色體,③、④為同源染色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任何時期均可發生上述變異,且光學顯微鏡下都能觀察到B.圖2果蠅相互交配,子代產生殘翅的概率為1/4C.若圖3果蠅細胞在減數分裂四分體時期,則A、a基因所在的染色體可能發生交換D.染色體變異可改變染色體上基因的數目或排列順序,基因突變不會改變基因的數目10.如圖所示的植物上標有甲~己的位置,用云母片(不透生長素)對上述某些位置做處理。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生長素在己處發揮的生理作用不同于圖中標記的其他部位B.若去除甲、乙所在部位的頂芽,植物的側芽生長速度將加快C.若將云母片豎插在甲、乙之間,植物不再彎向光源生長D.若將云母片沿植物橫插在丙處,丁處莖將沿地面橫向生長11.科學家飼養了3000多條毛毛蟲,對其孵化成的蛾做了記號,以便重捕時易于辨認。他們在城市和農村做了釋放和重捕實驗,統計如下表(兩種顏色的蛾被重捕的概率相同)。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地點 淺色蛾數 深色蛾數農村 釋放數 496 488重捕數 62 4城市 釋放數 137 493重捕數 18 136A.釋放到農村和城市的蛾的種群的基因庫相同B.城市環境的選擇作用導致蛾深色基因的頻率上升C.實驗過程中蛾的體色仍有兩種,說明蛾沒有發生進化D.長期的不同環境的選擇作用會導致兩地的蛾都只有一種體色12.抗體—藥物偶聯物(ADC)通常由單克隆抗體與細胞毒性藥物共價連接而成。ADC具備高特異性靶向能力和強效殺傷作用,實現了對癌細胞的精確高效清除,已成為抗癌藥物研發的熱點之一,其作用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需要將免疫后的B淋巴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B.雜交瘤細胞產生單克隆抗體的過程既可以在生物體內又可以在生物體外C.ADC利用單克隆抗體的特異性殺傷力誘導腫瘤細胞凋亡D.利用熒光標記的單克隆抗體在特定組織中成像的技術,可定位診斷腫瘤13.PCR儀實際就是一個溫控設備,將樣品放入PCR儀后,重復循環變性、退火、延伸三個過程,2~3小時就能將待擴增的目的DNA片段復制出幾百萬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DNA熱變性可逆轉的特點是PCR技術的基礎之一B.隨著擴增次數的增加,模板鏈與引物結合的概率增加C.引物序列越短,目的基因擴增產物錯誤率越高D.PCR技術可用于鑒定牛胚胎的性別14.人體內存在針對關節軟骨自身抗原的濾泡性T細胞,該細胞高度表達OX40分子,當病毒侵染機體時能促進OX40的表達,進而增加自身抗體的產生,引起組織破壞,形成類風濕性關節炎,該過程作用機制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病毒侵染機體后會引起體液免疫的增強B.抑制濾泡性T細胞表達OX40分子可有效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C.輔助性T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能促進B細胞增殖分化D.過敏反應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機理相同15.研究發現,運動后機體血容量(參與循環的血量)減少,會引發機體產生血管緊張素來維持正常血壓,同時渴覺的產生也與血管緊張素有關。某科研小組讓兩組運動員進行相同強度運動后,分別攝入較多的純凈水和淡鹽水,并測定渴覺指數和血管緊張素相對含量。結果如表所示。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組別 飲用前 飲用15min后 飲用3h后渴覺指數 血管緊張素相對含量 渴覺指數 血管緊張素相對含量 渴覺指數 血管緊張素相對含量純凈水組 10.0 7.2 1.4 2.3 8.4 6.2淡鹽水組 10.0 7.3 2.6 2.4 3.2 3.1A.運動員攝入純凈水15min后,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有所減少B.運動后大量出汗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刺激下丘腦產生興奮C.運動員攝入純凈水3h后,渴覺指數上升,主要是排尿量減少導致的D.運動員攝入淡鹽水后,渴覺指數降低,這可能與血管緊張素相對含量降低有關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16.(11分)海水對光的吸收有選擇性,主要吸收長波長的光,藻類的顏色是其反射光的顏色。不同藻類所含光合色素以及在海水中的分布如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綠藻 褐藻 紅藻光合色素 與高等植物相似 除葉綠素、類胡蘿卜素外,含有大量的藻黃素 除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外,含有大量的藻紅素、藻藍素分布 主要分布于潮間帶及10米以上淺水中的巖石上 可分布在潮間帶和低潮線以下約30米 可在低潮線以下30-60米,甚至在200米深的海底生存(1)綠藻主要吸收______光用于光合作用。光能在光反應階段轉化為_____中的化學能、隨后這些化學能用于暗反應中______,最終轉化為糖類等有機物中的化學能。(2)從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紅藻能夠適應深海環境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3)為了觀察褐藻的吸收光,首先用無水乙醇提取褐藻的光合色素,然后用三棱鏡和光屏觀察,具體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紙層析法分離不同的光合色素,根據________判斷色素含量。(4)某科研小組測定綠藻在不同海水和光照強度條件下的凈光合速率(其他各項實驗條件均為最適條件),結果如圖所示。分析圖示,B點限制綠藻光合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CO2濃度升高后,綠藻的光飽和點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10分)抑郁癥是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與單胺類神經遞質5-羥色胺(5-HT)的釋放水平密切相關,患者主要特征為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興趣減退。鹽酸氟西汀(Flu)是一種治療抑郁癥的藥物,治療機理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5-HT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后,突觸后膜興奮,其機理是___________。“突觸后膜發生的信號轉化為_______。(2)與正常人相比,抑郁癥患者突觸間隙中的5-HT含量下降。據圖推測,Flu治療抑郁癥的機理是____________。(3)腸道益生菌能夠通過影響神經通路、腸道免疫系統等途徑緩解焦慮、抑郁。為研究腸道微生物對抑郁癥的治療作用,研究人員利用短乳桿菌YSJ2對抑郁癥模型小鼠進行行為學影響實驗,結果如圖所示: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小鼠在曠場實驗中運動總距離、強迫游泳實驗中不動時間的變化分別是______,說明小鼠表現出明顯的抑郁樣行為,抑郁模型建立成功。有人認為YSJ2改善小鼠抑郁樣行為的作用大于Flu,依據是_______。(4)當人們遇到生活挫折、疾病等情況時,常會產生消極的情緒。當有人出現抑郁情緒時,你可以建議他通過_________(答出2點)等方法進行調整。18.(10分)嶗山灣位于山東省青島市,是多種漁業生物的分布區。研究人員連續3年對嶗山灣人工魚礁區的生物資源和環境進行調查,發現其能量流動數據在3年中相對穩定,據此構建了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模型(如圖),為漁業管理提供了參考數據。(1)該生態系統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組成,能量流動沿著________進行。(2)該生態系統中營養級Ⅲ、Ⅳ之間能量傳遞效率約為_______。(3)分析圖中數據可知,對營養級Ⅱ的捕撈量不宜再增加,理由是__________。(4)該生態系統中有機碎屑的能量可輸入營養級Ⅱ,據此是否可認為該生態系統中能量可循環利用?請進行判斷并說明理由:_________。(5)根據圖中數據可初步判斷該魚礁區是處于生態平衡的系統,依據是___________。19.(11分)某品系的小鼠毛色受兩對等位基因M/m、N/n控制,有灰色、黃色、白色三種,尾巴的長短受等位基因D/d控制。當N基因存在時表現為灰色,只有M一種顯性基因時表現為黃色,其他情況均為白色。一只灰色長尾雌鼠和黃色短尾雄鼠多次交配,F1均為灰色長尾,F1雌雄鼠相互交配所得F2中灰色雌鼠:灰色雄鼠:黃色雄鼠:白色雄鼠=8:4:3:1,雌、雄鼠中均是長尾:短尾=3:1。不考慮突變和互換。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控制體色的兩對等位基因在遺傳中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2)若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非同源區段,則親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若將F2所有灰色雌鼠和白色雄鼠交配,子代中雄鼠關于體色的表型及其比例為____。(3)有同學認為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也可能存在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現有各種表型的純合雌、雄鼠若干,請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探究相關基因在性染色體上的位置情況。實驗方案:__________;結果和結論:_____________。(4)SSR是分布于各染色體上的DNA序列,不同染色體具有各自的特異SSR,非同源染色體上的SSR、不同品種的同源染色體上的SSR都不同,因此可利用SSR作為分子標記進行基因定位。科研人員初步檢測出控制尾型的基因位于5號或10號染色體上,并擴增出以下實驗若干個體中的SSR序列,進行電泳鑒定的結果如圖所示。若實驗結果證明控制尾型的基因位于5號染色體上,請在圖中畫出F2短尾鼠混合樣本的理論電泳條帶情況。20.(13分)土壤鹽漬化是限制作物生長的主要非生物脅迫之一。土壤中過多的鹽分會破壞植物細胞中正常的營養代謝,導致作物生長受抑、產量下降。某團隊對EMS誘變的水稻突變體庫進行篩選,獲得一株耐鹽性和產量均顯著提高的突變體,并從該突變體中分離到一個新的耐鹽基因RST1,該團隊利用基因RST1通過基因工程培育耐鹽堿水稻新品種。圖1為構建重組質粒的過程示意圖,及BamH I、Bcl I、Sma I三種限制酶的識別序列見表。請回答下列問題;限制酶 BamH I Bcl I Sma I識別序列及切割位點(5'→3') G↓GATCC T↓GATCA CCC↓GGG(1)在擴增RST1基因時,應選擇圖2中的引物_______進行PCR,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PCR進行了4輪循環,則同時含兩種引物的DNA占________________。(2)構建重組質粒時選用限制酶_________切割質粒A。為保證質粒與目的基因的正確連接,應在兩個引物的5'端分別添加序列5'-_______-3'和5'-________-3'。(3)將重組質粒導入普通水稻細胞,受體細胞應該是___________(填“葉肉”“莖尖細胞”“受精卵”或“以上都可以”),原因是_____。把轉基因細胞培育成轉基因植株,利用的技術是_______。(4)為確定RST1基因能否在實踐應用中發揮作用,科研人員在正常條件下種植相同數量的普通水稻和轉基因水稻,給予相同的水肥條件,至成熟期后,檢測兩組水稻的產量。該實驗思路需完善之處是_______。除產量外,還可以檢測哪些指標?______(寫出兩個即可)。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胰蛋白酶和抗體屬于分泌蛋白,需要經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加工,再分泌到細胞外,該過程可能需要三種有被小泡(COPI小泡、COPⅡ小泡、網格蛋白小泡)共同參與,A敘述正確;COPI小泡負責高爾基體向內質網的運輸,可能會將錯誤加工的蛋白質運回內質網重加工,B敘述正確;COPⅡ小泡負責內質網向高爾基體的運輸,不能從內質網直接轉移至溶酶體,C敘述錯誤;網格蛋白小泡負責細胞膜到膜泡的運輸,細胞胞吞的物質可通過網格蛋白小泡被溶酶體識別和降解,D敘述正確。2.答案:D解析:線粒體內膜是大量合成ATP的場所,呼吸鏈與氧化磷酸化失偶聯造成ATP合成大量減少,說明呼吸鏈和內質網加工的蛋白質會轉移至高爾基體進行進一步的修飾加工,內質網積累錯誤折疊的蛋白質,引發內質網應激反應,說明轉移至高爾基體的蛋白質減少,B敘述正確;兩種細胞器介導的細胞凋亡均與Caspase3激活有關,說明Caspase3的抑制劑可作為細胞凋亡的抑制劑,C敘述正確;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D敘述錯誤。3.答案:D解析:A、糖酵解為呼吸作用的第一階段,可以生成少量ATP,既可以發生在無氧呼吸過程中,也可以發生在有氧呼吸過程中,A錯誤;B、在很多植物細胞中,無氧呼吸的產物是酒精和CO2,即丙酮酸也可以在細胞質基質當中被分解成酒精和CO2,B錯誤;C、三羧酸循環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該過程需要水的參與,C錯誤;D、電子傳遞鏈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場所在線粒體內膜,需要消耗O2并產生大量ATP,D正確。4.答案:C解析:由【解題指子】可知,A錯誤。1號同時患兩種病,其基因型為aaXBY,2號正常,其基因型為AAXbXb,B錯誤。由5號和6號的甲病相關基因的電泳結果可知,其關于甲病的基因型均為Aa,2號不患乙病,故5號關于乙病的基因型為XBXb,6號關于乙病的基因型為XbY,即5號和6號的基因型分別為AaXBXb,AaXbY,生育兩病皆患兒子的概率為1/4×1/4=1/16,C正確。9號關于甲病的基因型及概率為1/3AA、2/3Aa,人群中患甲病的概率為1/100,則a的基因頻率為1/10,A的基因頻率為9/10,人群中正常男性是甲病致病基因攜帶者(Aa)的概率為(1/10×9/10×2)/【(9/10×9/10)+(1/10×9/10×2)】=2/11,故9號與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為2/3×2/11×1/4=1/33,D錯誤。5.答案:D解析:A、抑制劑通過影響酶的活性如競爭性抑制劑通過與底物競爭酶的結合位點,非競爭性抑制劑通過與酶結合從而改變酶與底物結合位點的形態來影響酶促反應速率,而底物濃度不影響酶的活性,A正確;B、Km表示酶促反應速率為1/2Vmax時的底物濃度,酶與底物親和力越高,酶促反應速率越大,則Km越小,即Km的大小體現了酶與底物結合能力的強弱,B正確;C、據題干信息,圖1曲線是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測定的,若升高反應體系的溫度,酶活性降低,Vmax降低,達到Vmax時的底物濃度也減少,因此M點將向左下方移動,C正確;D、據圖分析,競爭性抑制劑與底物競爭酶的結合位點,若反應體系中加入一定量的競爭性抑制劑,隨著底物濃度增大,底物與酶結合的概率增加,Vmax與不加抑制劑時相同;而非競爭性抑制劑改變了酶的空間結構,Vmax比不加抑制劑時的小,D錯誤。故選D。6.答案:B解析:A、氣溫和降水是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非密度制約因素,A錯誤;B、O~t2期間,種群①的增長速率大于0且不斷增加,種群個體數量不斷增加,種群②的λ大于1,則種群個體數量不斷增加,B正確;C、種群①和②的起始數量未知,且圖中兩個曲線的含義不同,無法比較兩個種群數量的大小,C錯誤;D、t3到t4期間,種群②λ小于1,說明種群個體數量一直在降低,因此t3~t4期間種群②的種內競爭程度高于t4~t5期間,D錯誤。故選B。7.答案:C解析:抓情境關鍵信息 對接知識分析 判斷抑郁癥與外周血中BDNF mRNA含量降低等有關 抑制miRNA-195基因表達的藥物能抑制BDNFmRNA被降解,有望治療抑郁癥 B正確BDNF mRNA部分堿基與miRNA-195互補配對 兩者的部分堿基可互補配對,會影響翻譯過程,BDNF基因的表達量會受到影響 C錯誤①過程為轉錄,③過程為翻譯 與①過程相比,③過程不存在T與A的堿基配對方式:③過程中核糖體從右向左移動 D正確8.答案:D解析:第一步:明確表格“項目”的含義第二步:綜合“項目”含義進行計算生產者未利用的能量為0,其生物量沒有增加,A正確;生產者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值為732+268+711=1711(×109kJ),B正確;第二營養級同化的能量是732+268=1000(×109kJ),第三營養級同化的能量是268-125-30=113(×109kJ),故第二、三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是11.3%,C正確;植食性動物糞便中儲存的能量屬于生產者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中的一部分,D錯誤。9.答案:C解析:第一步,辨析圖示變異類型圖1變異類型為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圖2變異類型為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重復,圖3變異類型為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第二步,逐項分析選項圖中三種變異都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任何時期均可發生,染色體結構變異可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A正確。圖2果蠅形成配子時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產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為AA:a=1:1,子代殘翅果蠅(aa)的概率為1/4,B正確。圖3果蠅細胞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A、a基因所在的染色體為非同源染色體,減數分裂四分體時期,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不會發生交換,C錯誤。染色體變異可改變染色體上基因的數目或排列順序,基因突變不會改變染色體上基因的數目,D正確。10.答案:D解析:圖中體現了植物莖的向光性、莖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其中甲、乙、丙、丁、戊五處都體現了生長素的促進作用,而己處由于重力的作用生長素濃度高,高濃度的生長素抑制了該處的生長,A正確;去掉頂芽,側芽的生長素濃度會降低,側芽生長速度將加快,B正確;單側光服照射下,生長素會從乙處向甲處運輸,若將云母片豎插在甲、乙之間,將阻礙生長素的橫向運輸,甲、乙兩側生長素分布均勻,植物不再彎向光源生長,C正確;云母片沿植物橫插在丙處,阻礙了丙處生長素的極性運輸,不阻礙生長素從丙處向丁處的運輸,丁處的生長素濃度高,生長速度快,莖仍背地生長,D錯誤。11.答案:B解析:第一步:提取表格信息 第二步:分析 第三步:判斷正誤釋放到農村和城市的蛾的數量不同 基因庫是一個種群中的全部個體的全部基因,因此兩個地方種群的基因庫可能不同 A錯誤計算兩地中蛾的重捕數占釋放數的比值,農村淺色蛾為12.5%,農村深色蛾約為6.97%,城市淺色蛾約為13.1%,城市深色蛾約為27.6% 說明農村的環境適合淺色蛾生存,城市的環境適合深色蛾生存,故城市環境下蛾深色基因的頻率上升,淺色基因的頻率下降 B錯誤進化的標志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其與蛾的表型種類無直接關系,C錯誤。長期的不同環境的選擇作用會導致某一體色基因頻率增加,某一體色蛾數量減少,但一般會導致兩地的蛾只有一種體色,D錯誤。12.答案:C解析:A、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需要將免疫后的B淋巴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A正確;B、第二次篩選得到的雜交瘤細胞可以輸入到小鼠的腹腔內產生單克隆抗體,也可以在體外培養產生單克隆抗體,B正確;C、據圖可知,ADC利用單克隆抗體的特異性識別能力定向尋找腫瘤細胞,通過細胞毒素殺傷腫瘤細胞,C錯誤;D、利用熒光標記的單克隆抗體在特定組織中成像的技術,可定位診斷腫瘤,D正確。故選C。13.答案:B解析:DNA熱變性后,溫度降低可以復性,這是PCR技術的基礎之一,A正確;隨著擴增次數的增加,模板鏈增多,引物減少,模板鏈與引物結合的概率先增加后減小,B錯誤;引物越短,目的基因中與之可結合序列越多,擴增產物錯誤率越高,C正確;PCR技術可用于檢測具有性別特異性的基因,因此可用于鑒定牛胚胎的性別,D正確。14.答案:D解析:由題干信息可知,病毒侵染機體時能促進OX40分子的表達,進而增加自身抗體的產生,即感染病毒后會引起體液免疫增強,A正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形成與濾泡性T細胞高度表達OX40分子有關,因此抑制濾泡性T細胞表達OX40分子可有效緩解病情,B正確。由圖可知,輔助性T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能促進B細胞增殖分化,C正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自身免疫病,會對自身組織產生破壞,而過敏反應是機體對外來物質產生過度反應所致,二者發病機理不同,D錯誤。15.答案:C解析:據表可知,運動員攝入純凈水15min后,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渴覺指數下降,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有所減少,A正確;滲透壓感受器位于下丘腦,運動后大量出汗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刺激下丘腦產生興奮,B正確;運動員攝入純凈水3h后,渴覺指數上升,主要是排尿量增加導致的,C錯誤;根據“運動后機體血容量(參與循環的血量)減少,會引發機體產生血管緊張素來維持正常血壓,同時渴覺的產生也與血管緊張素有關”和題表可知,運動員攝入淡鹽水后,機體血容量增加,血管緊張素含量下降,同時渴覺指數降低,故D正確。16.(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1分)答案:(1)紅光和藍紫;ATP,NADPH;C3的還原(2)深海中長波長的紅光弱,短波長的藍紫光較強,紅藻含有的大量藻紅素、藻藍素,能夠吸收藍紫光進行光合作用(2分)(3)將光合色素溶液置于陽光和三棱鏡之間,未被吸收的光分散開后照射到光屏上,從而得到光合色素的吸收光(2分);色素帶的寬窄(4)光照強度和CO2濃度;CO2濃度升高加快了暗反應過程對光反應產物NADPH和ATP的利用,從而促進光反應,使植物能吸收更多的光能(2分)解析:(1)綠色植物中的光合色素主要吸收利用紅光和藍紫光。光反應中,光能轉化為ATP、NADPH中活躍的化學能,這些化學能用于暗反應中C3的還原,并最終轉化為有機物中穩定的化學能。(2)海水主要吸收長波長的光,則深海中長波長的紅光弱,短波長的藍紫光較強,而紅藻含有的大量藻紅素、藻藍素能夠吸收藍紫光進行光合作用,進而適應深海的環境。(3)觀察光合色素的吸收光,須把光合色素溶液置于陽光和三棱鏡之間,未被吸收的光分散開后照射到光屏上,從而得到光合色素的吸收光。用紙層析法分離光合色素,色素帶的寬窄表示色素的含量。(4)第一步:分析圖示第二步:組織語言,得出答案B點之后,在一定范圍內,隨著光照強度增加,綠藻的凈光合速率增加,且與B點相同光照強度下,富含CO2的海水中綠藻的凈光合速率大于自然海水中的,所以限制綠藻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強度和CO2濃度。CO2濃度升高后,綠藻的光飽和點增大,其原因是CO2濃度升高加快了暗反應過程對光反應產物NADPH和ATP的利用,從而促進光反應,使植物能吸收更多的光能。17.(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0分)答案:(1)5-HT與受體結合會引起鈉離子大量內流,致使突觸后膜的膜電位發生逆轉,進而形成局部電流(或局部興奮);化學信號→電信號(1分)(2)Flu抑制5-HT轉運體的作用,減少突觸前膜對5-HT的回收,使突觸間隙中的5-HT維持在一定水平(3)減少、增加(1分);與模型組相比,YSJ2模型組和Flu模型組在強迫游泳實驗中小鼠不動時間均減少,但在曠場實驗中,與模型組相比,YSJ2模型組小鼠運動總距離顯著增加,而Flu模型組小鼠運動總距離增加不明顯(4)向朋友傾訴、適當運動、調節壓力、向專業人士咨詢解析:(1)突觸前膜釋放的5-HT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后,引起鈉離子通道開啟,鈉離子大量內流,致使突觸后膜的膜電位發生逆轉,進而形成局部電流,產生興奮。突觸后膜上發生的是化學信號到電信號的轉化。(2)第一步:提煉題干和題圖中關鍵信息已知,抑郁癥患者突觸間隙中5-HT減少,題圖中顯示突觸前膜通過5-HT轉運體回收5-HT。第二步:作出推測Flu作用于5-HT轉運體,減少了突觸前膜對5-HT的回收,使突觸間隙中的5-HT維持在一定水平,從而達到治療抑郁癥的效果。(3)由實驗結果可知,在曠場實驗中模型組小鼠運動總距離低于對照組,在強迫游泳實驗中模型組小鼠不動時間高于對照組,說明模型組小鼠對運動失去興趣,產生抑郁樣行為。分析實驗結果,與模型組相比,YSJ2模型組和山模型組在強迫游泳實驗中小鼠不動時間都減少,但在曠場實驗中,與模型組相比,YSJ2模型組小鼠運動總距離顯著增加,而山模型組小鼠運動總距離變化不大,由此說明YSJ2改善小鼠抑郁樣行為的作用大于Flu。(4)有人出現抑郁情緒時,可通過適當運動、向朋友傾訴、調節壓力,向專業人十咨詢等方法進行調整。18.(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0分)答案:(1)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1分);食物鏈和食物網(1分)(2)13.6%(3)營養級Ⅱ輸入總能量為5322.8t·km-2·a-1,呼吸消耗、傳遞給下一營養級和進入有機碎屑的總能量為5235.4t·km-2·a-1,其差值為87.41·km-2·a-1,與捕撈量相當(4)不能。有機碎屑進入營養級Ⅱ后,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并不能循環利用(5)該生態系統3年中組分和功能相對穩定,能量收支衡解析:(1)在一定空間內,由生物群落與它的非生物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作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組成;能量流動的渠道是食物鏈和食物網。(2)能量傳遞效率是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同化量的比值,該生態系統中營養級Ⅲ的同化量為427.4t·km-2·a-1,營養級Ⅳ的同化量為58.22t·km-2·a-1,營養級Ⅲ、Ⅳ之間能量傳遞效率為58.22÷427.4×100%≈13.6%。(3)據圖中數據分析可知,營養級Ⅱ同化總能量為5322.8t·km-2·a-1,呼吸消耗、傳遞給下一營養級和進入有機碎屑的總能量為5235.4t·km-2·a-1,其差值為87.4t·km-2·a-1,與捕撈量相當。如果增加捕撈量會導致營養級Ⅱ生物量減少,破壞生態平衡,故對營養級Ⅱ的捕撈量不宜再增加。(4)有機碎屑中的能量屬于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進入營養級Ⅱ后,大部分通過細胞呼吸散失,故不能認為該生態系統中能量可循環利用。(5)分析題意,該生態系統3年中組分和功能相對穩定,能量收支衡(營養級Ⅰ固定的總能量略大于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可初步判斷該魚礁區是處于生態平衡的系統。19.(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1分)答案:(1)遵循;F2出現灰色:黃色:白色=12:3:1的比例,是9:3:3:1的變式(2)DDmmXNXN、ddMMXnY(2分);灰色:黃色:白色=6:1:1(2分)(3)將多只純合灰色雄鼠與多只純合黃色雌鼠交配,統計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若子代雌鼠全為灰色,雄鼠全為黃色,則N/n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非同源區段;若子代全為灰色,則N/n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2分)(4)如圖。(2分)解析:(1)分析題干信息,F2中小鼠的體色及比例為灰色:黃色:白色=12:3:1,是9:3:3:1的變式,因此控制體色的兩對等位基因在遺傳中遵循自由組合定律。(2)第一步:僅分析小鼠毛色的遺傳,根據子代性狀分析親本基因型F2中雌鼠均為灰色,雄鼠出現三種毛色,說明N/n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M/m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由題可知,關于毛色基因,親本的基因型為_ _XNX-、M_XnY,F1雌鼠中含有Xn,由F2雄鼠中出現黃色:白色=3:1可知,F1的基因型為MmXNXn、MmXNY,親本雌鼠的基因型為mmXNXN,雄鼠的基因型為MMXnY。第二步:僅分析小鼠尾型的遺傳F2中雌、雄鼠均為長尾:短尾=3:1,說明控制尾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則親本長尾雌鼠的基因型為DD,短尾雄鼠的基因型為dd,綜合分析親本的基因型為DDmmXNXN和ddMMXnY。第三步:根據棋盤法分析表型和比例僅分析毛色的遺傳,F2中所有灰色雌鼠產生的配子及比例為MXN:MXn:mXN:mXn=3:1:3:1,白色雄鼠產生的配子及比例為mXn:mY=1:1,若將F2所有灰色雌鼠和白色雄鼠交配,根據棋盤法分析。配子 3MXN 1MXn 3mXN 1mXnmY 3MmXNY(灰色) 1MmXnY(黃色) 3mmXNY(灰色) 1mmXnY(白色)(3)(4)關于尾型,親本雌鼠的基因型為DD、親本雄鼠的基因型為dd。若控制尾型的基因位于5號染色體上,則F2短尾鼠中5號染色體對應的SSR應來自親本雄鼠,而10號染色體對應的SSR既可來自親本雌鼠,也可來自親本雄鼠。20.(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13分)答案:(1)2、3;Taq DNA聚合酶在引物的3'端添加脫氧核苷酸,從而延伸子鏈;14/16(2分)(2)Bcl I、Sma I;GGATCC;CCCGGG(3)以上都可以;植物的體細胞和受精卵都具有全能性;植物組織培養技術(4)應該在鹽脅迫條件下種植普通水稻和轉基因水稻;株高、單株粒重、單株粒數、單株莢數、籽粒大小(2分)解析:(1)利用PCR擴增RST1基因時,需要在反應體系中添加引物,結合子鏈延伸的方向以及引物與目的基因結合的位置可確定需選用圖2中的引物2和3。若PCR進行了4輪循環,共得到24=16個DNA分子,同時含兩種引物的DNA占14/16。(2)分析圖1,兩個標記基因上都具有BamH I的切割位點,故只能選Bcl I和Sma I切割質粒。RST1基因上具有Bcl I的切割位點,不能用Bcl I切割RST1基因片段,而Bam I點Bcl I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因此可以在RST1基因兩端引入BamH I和Sma I的識別序列,即在兩個引物的5'端分別添加序列5'-GGATCC-3'和5'-CCCGGG-3'。(3)植物的體細胞和受精卵都具有全能性,都可以作為受體細胞。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可以將受體細胞培養成完整的植株。(4)要確定RST1基因是否能在實踐應用中發揮作用,應在鹽脅迫條件下種植普通水稻和轉基因水稻,比較二者的產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