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檢測試題四(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無水港是指在內陸地區建立的具有港口服務功能的物流中心,貨物在無水港內完成通關手續,然后通過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的方式將貨物運送到沿海港口,直接裝船出海。據此完成1~2題。1.推測無水港選址的特征有( )①依托交通樞紐 ②距貨源地較近 ③內河航運發達 ④地租水平較高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無水港業務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 )A.高鐵運輸快速發展B.海運速度不斷加快C.集裝箱運輸迅猛發展D.河海聯運逐步實現【答案】 1.A 2.C【解析】 第1題,無水港通過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的方式將貨物運送到沿海港口,所以無水港需要依托交通樞紐,提高不同交通運輸方式之間的銜接和轉運效率,①正確;鄰近貨源地,可以保證無水港貨運量,②正確;內河航運對地理位置限制性大,且無水港主要通過鐵路和公路來銜接,故內河航運發達不是無水港選址的特征,③錯誤;無水港所需土地面積較大,地租水平較高會使無水港運營成本較高,④錯誤。①②正確,故選A。第2題,由材料可知,無水港通過鐵路或公路將貨物運送到沿海港口,直接裝船出海,其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貨物運輸多采用標準化的集裝箱運輸,運輸效率明顯提高,C正確;高鐵主要是客運,A錯誤;無水港主要受陸地運輸影響,跟海運速度和內河運輸關系不大,B、D錯誤。故選C。江湛鐵路,即深湛鐵路江門至湛江段,全長約355 km,設計時速200 km,是首條連接粵西地區和珠三角核心城市的高速鐵路線。江門因小鳥天堂景區聞名遐邇,小鳥天堂景區距江湛鐵路線僅300 m。陽江、茂名、湛江均為粵西濱海深水港。讀江湛鐵路示意圖,完成3~4題。3.與普通鐵路相比,江湛鐵路具有的特點是( )A.投資較少 B.技術水平較高C.施工難度較小 D.運價較低4.江湛鐵路江門段建成全球首例高速鐵路拱形全封閉聲屏障,其目的是( )A.減小對小鳥天堂景區鳥類的干擾B.減小對途經段居民區的噪聲影響C.降低關鍵路段軌道的震動危害D.提高起點路段旅客的適應性【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題,江湛鐵路設計時速200 km,比普通鐵路投資較大,技術水平較高,施工難度較大,運價較高。第4題,江門因小鳥天堂景區聞名遐邇,小鳥天堂景區距江湛鐵路線僅300 m。江湛鐵路江門段拱形全封閉聲屏障是為了減小對小鳥天堂景區鳥類的干擾。穿行于瑞士阿爾卑斯山的“冰川快車”,將兩大滑雪勝地采爾馬特和圣莫里茨連接起來,行程約7個半小時,沿線穿越291座橋梁、91條隧道,翻過海拔2 033米的山嶺,運行速度為35千米/時,被稱為“全世界最慢的觀景列車”。“冰川快車”在陡坡路段采用齒軌技術,即在普通路軌中間的軌枕上,另外放入一條特別的齒軌,運行在齒軌鐵路的機車,配備了一個或多個齒輪,跟齒軌咬合著運行。據此完成5~6題。5.“冰川快車”開通運營的主導因素是( )A.氣候寒冷 B.人口分布C.礦產分布 D.產業發展6.“冰川快車”在陡坡路段采用齒軌技術的優點有( )①提高上行爬坡性能 ②減緩下行速度,保證安全 ③提高列車運行速度 ④減少運行線路的坡度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答案】 5.D 6.A【解析】 第5題,結合材料信息分析可知,采爾馬特和圣莫里茨兩大滑雪勝地旅游業的發展使得游客大量增加,為了旅游產業發展而加強道路建設。第6題,據材料可知,坡陡雪滑,在陡坡路段采用齒軌技術可以提高上行爬坡性能、減緩下行速度,保證安全;齒軌技術不能提高列車運行速度,也不會減少運行線路的坡度。馱背運輸指公路貨車或半掛車裝載貨物后,在始發地鐵路貨運站自行開上或吊裝至鐵路專用車輛(馱背車),通過鐵路完成長距離運輸,到達目的地鐵路貨運站點后,公路貨車或半掛車自行開下或吊離馱背車并駛往最終目的地的公鐵聯合運輸方式。圖為“馱背車”景觀圖。據此回答7~9題。7.推進鐵路馱背運輸發展的主要動力是( )A.科技 B.市場C.資金 D.政策8.發展鐵路馱背運輸有利于( )①提高貨運鐵路運行速度 ②提高運輸效率 ③緩解鐵路運輸壓力 ④減少大氣污染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9.下列有利于鐵路馱背運輸發展的可行措施是( )A.限制大型貨車駛入高速公路B.規定各類貨物適宜的運輸方式C.完善鐵路站臺配套設施設備D.研發新型的公路貨車或半掛車【答案】 7.B 8.D 9.C【解析】 第7題,鐵路馱背運輸實現了公鐵聯合運輸,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市場需求大,因此市場是推進鐵路馱背運輸發展的主要動力,B正確;鐵路馱背運輸的科技含量并不高,資金和政策對鐵路馱背運輸的影響較小,A、C、D錯誤。第8題,鐵路馱背運輸實現了公鐵聯合運輸,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②正確;通過鐵路完成長距離運輸,減少了公路長距離運輸的能源消耗,減輕了大氣污染,④正確;不能提高貨運鐵路的運行速度,也不能緩解鐵路運輸的壓力,①③錯誤。故選D。第9題,限制大型貨車駛入高速公路,并不能促使這些大型貨車選擇鐵路馱背運輸,A錯誤;規定各類貨物適宜的運輸方式、研發新型的公路貨車或半掛車都不能促進鐵路馱背運輸的發展,B、D錯誤;結合材料可知,完善鐵路站臺配套設施設備有助于促進公鐵聯合運輸,進而促進鐵路馱背運輸的發展,C正確。我國某都市西南軌道交通市郊線(從街道1到街道7)周邊用地開發較晚,目前主要以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業用地為主。下圖為該軌道交通運行初期和運行五年后沿線街道人口規模分布圖。據此回答10~11題。10.該軌道交通市郊線輻射的街道中( )A.核心區沿線街道的人口增長速度放緩B.邊緣區沿線街道人口分布差異性增大C.邊緣區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線沿線集聚D.接近市郊線終點的區域人口規模擴大11.該軌道交通市郊線開通對邊緣區整體的影響是( )A.就業空間集中現象減弱B.行政服務功能變化顯著C.購物空間集中現象增強D.居住用地空間更加集中【答案】 10.C 11.A【解析】 第10題,由圖可知,核心區在運行初期人口規模不到10萬人,運行五年后的人口規模約為45萬人,人口增長速度并沒有放緩,A錯誤;邊緣區沿線街道在運行初期人口分布差異較大,運行五年后,人口分布比較均勻,說明人口分布差異性在變小,B錯誤;運行初期,邊緣區人口分布不均勻,街道4附近人口集聚明顯,推測是居住區,其他地區人口較少,推測是教育區和工業區,但運行五年后,各街道人口分布比較均勻,應該是交通線的作用使人口沿市郊線集聚,C正確;市郊線終點區域運行五年后人口規模小于運行初期的人口規模,說明該區域人口規模在縮小,D錯誤。第11題,由圖可知,該軌道交通市郊線運行初期邊緣區沿線街道4人口規模較大,運行五年后,街道4人口規模減小,與邊緣區其他街道人口規模基本一致,說明人口空間集中現象減弱,相應的就業、購物和居住用地空間集中現象減弱,A正確,C、D錯誤;從材料中無法得知邊緣區行政服務功能的變化,B錯誤。近年來,河南某縣為讓生活在偏遠山區的群眾能夠實現“出門見路、抬腳上車”,在保證行車安全的前提下,將快遞物流與城鄉客運有機融合,構建全域公交和貨運班車帶貨下鄉、捎農產品進城的雙向運營模式。如今,便民惠民、助推發展的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網絡正在形成。據此回答12~14題。12.該縣為實現全域老百姓“出門見路、抬腳上車”,需要( )①增加公交站點數量 ②實行政府補貼票價 ③開發移動購票程序 ④完善基礎設施建設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13.公交車帶貨下鄉、捎農產品進城,可以( )A.降低公交運營成本B.降低公交發車頻次C.降低物流運輸成本D.提高農產品附加值14.該縣建設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網絡主要是為了( )A.助力鄉村振興 B.促進物流發展C.提高城鎮化率 D.保護生態環境【答案】 12.C 13.C 14.A【解析】 第12題,增加公交站點數量,完善交通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縣域交通網絡,更有利于實現全域老百姓“出門見路、抬腳上車”,①④正確;補貼票價只能降低老百姓的出行費用,開發移動購票程序可以讓買票過程更便捷,但均無法實現“出門見路、抬腳上車”,②③錯誤。故選C。第13題,公交車帶貨下鄉、捎農產品進城,就不需要再專門尋找物流企業運輸農產品,可以降低農產品的物流運輸成本,C正確。第14題,由材料可知,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網絡的建設主要是為了“便民惠民、助推發展”,可以滿足城鄉居民出行需求,改善交通條件,助力鄉村振興,A正確。(2024·湖北宜昌月考)中尼鐵路連接了中國西藏日喀則和尼泊爾加德滿都。中國段需穿越喜馬拉雅山脈,沿線自然環境極其復雜,工程建設難度極高。該路段早期有三種選線方案,后規劃采用方案Ⅲ。下圖為“中尼鐵路規劃示意圖”。據此完成15~16題。15.與另外兩條中國段選線方案比,方案Ⅲ( )A.線路最短,建設成本比較低B.橋隧最少,地形地質條件好C.經過城鎮多,經濟效益最好D.避開保護區,生態破壞最小16.中尼鐵路的建設對尼泊爾的主要影響是( )A.提高環境質量B.促進旅游業的發展C.緩解交通擁堵D.加快國際人口遷入【答案】 15.C 16.B【解析】 第15題,與另外兩條中國段選線方案比,方案Ⅲ經過的城鎮多,可以促進該區域與外界的聯系,方便居民出行、加快經濟發展,故C正確。由圖中可以看出方案Ⅲ橋隧最長,建設成本較高,故A、B錯誤。方案Ⅰ也避開了保護區,故D錯誤。第16題,中尼鐵路的建設對尼泊爾的主要影響是增加與中國的交流和溝通,促進與中國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同時可以促進旅游業的發展,B正確。中尼鐵路的建設對尼泊爾提高環境質量、緩解交通擁堵、加快國際人口遷入影響較小,A、C、D錯誤。廣西河池市地處云貴高原邊緣,森林覆蓋率高,氣候宜人,是理想的療養地。為方便游客出行,河池市2014年建成獨具一格的山頂機場。河池機場海拔677米,只有一條跑道,建設中削去65座山頂、填平23道溝壑。據此完成17~18題。17.河池機場選址在山頂的主要原因是( )A.占用耕地少,投資成本低B.飛機起降的空域更開闊C.洪澇威脅小,排水條件好D.地形崎嶇,可用平地少18.河池機場的設計等級較低,主要約束條件是( )A.占地面積 B.氣象條件C.客源市場 D.交通條件【答案】 17.D 18.C【解析】 第17題,廣西河池市地處云貴高原邊緣,屬于喀斯特地貌區,地表崎嶇,地勢起伏大,耕地面積較小,不適合大型交通建設,機場占地面積較大,在本地區很難找到較大面積的平坦地區建設機場,所以選擇在山頂并填平溝壑修建機場,因而投資成本較高,A錯誤,D正確;平地修建機場也能夠做好排水工作,空域也會很開闊,B、C錯誤。故選D。第18題,河池機場設計等級較低,主要約束因素是經濟因素,飛機場修建的主要目的為方便游客出行,河池經濟不是很發達,對飛機場的需求量不是很大,沒有必要修建高等級的機場。故選C。(2024·湖南益陽期末)下圖為“瓊州海峽隧道示意圖”,該隧道懸浮于一定深度的海水之中。據此完成19~20題。19.影響瓊州海峽建設跨海通道的主要因素是( )A.海底地形 B.氣象水文C.社會經濟 D.科技水平20.瓊州海峽跨海通道采用懸浮隧道的原因是( )A.瓊州海峽寬度大、海水腐蝕性強B.懸浮隧道經濟效益好、觀賞性強C.懸浮隧道施工難度小、造價低D.瓊州海峽地質復雜、氣候惡劣【答案】 19.C 20.D【解析】 第19題,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設是在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的大背景下申請立項的,可解決海南“出入島”困境,更好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在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建設中,社會經濟因素是決定性因素,科技是保障,自然條件是重要因素。第20題,瓊州海峽位于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之間,海峽寬度較小,A錯誤。懸浮隧道雖然具有一定觀賞性,但這并不是采用懸浮設計的主要原因,由于瓊州海峽寬度較窄,此處風浪較大,加之本區地質條件非常復雜,難以在穩定的海底及海上修建,故采用懸浮設計的模式,B錯誤,D正確。懸浮隧道施工難度較大,而且造價成本也較高,C錯誤。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共50分)21.(2024·重慶渝中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渡口是越過河流以船渡方式銜接兩岸交通的地點,風陵渡處于黃河東轉的拐角,位于晉陜豫三省交通之要津,歷史上商旅云集,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1970年黃河鐵路大橋建成,風陵渡口航運業務受到影響;20世紀80年代風陵渡口貨運量急劇增加;1994年風陵渡黃河公路大橋建成通車,渡口繁華的景象逐漸消失,但兩岸的經濟開發區卻得到迅速發展。下圖為風陵渡口及上游河段示意圖。(1)分析風陵渡口成為黃河上最大渡口的河道條件。(6分)(2)簡述風陵渡黃河公路大橋建成的社會效益。(6分)(3)與黃河鐵路橋相比,分析黃河公路橋對渡口的沖擊更大的原因。(6分)【答案】 (1)黃河在這里由北向南流拐彎成由西向東流,流速減慢,水流平穩;河道無擺動,河道較狹窄;該段河道無沙洲、淺灘,河水較深,適宜建渡口。(2)節約過(渡)河時間成本,縮短行車里程,節約費用;發展了兩岸的旅游業,增加了旅游收益;兩岸由于交通方便,促進經濟的飛速發展。(3)鐵路運輸適合長距離大宗笨重貨物的運輸,靈活性差;公路運輸方式靈活,能實現點到點的運輸。渡口是以船渡方式銜接兩岸交通,距離較短,靈活性差,因此公路相對于渡口水運而言優勢更明顯,沖擊更大。【解析】 第(1)題,結合材料,從流量、流速、河道擺動情況、距離等方面分析。該地為平原,黃河在這里由北向南流拐彎成由西向東流,流速減慢,水流平穩,利于航行。該地區河道較狹窄,并且河道無擺動,由于該段河道無沙洲與淺灘,所以河水較深,因此風陵渡口成為黃河上最大渡口。第(2)題,風陵渡黃河公路大橋建成的社會效益主要從時間成本、旅游收益以及經濟發展的角度進行分析。風陵渡黃河公路大橋建成能夠節約過河的時間,縮短行車里程,從而節約費用。風陵渡黃河公路大橋建成能夠發展兩岸的旅游業,增加了旅游收益。風陵渡黃河公路大橋的建成使得兩岸交通更加便利,所以能夠促進經濟的飛速發展。第(3)題,黃河公路橋對渡口的沖擊更大的原因主要從靈活性的角度來進行分析。鐵路本身靈活性較差,所以適合長距離大宗笨重貨物的運輸;渡口由于以船渡的方式來銜接兩岸交通,靈活性相對較差。公路運輸方式較為靈活,能夠實現點到點的運輸,因此公路相對于渡口水運而言優勢更為明顯,所以沖擊更大。22.(2024·四川成都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4分)尼泊爾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經濟發展落后。2020年尼泊爾啟動了“訪問尼泊爾2020”旅游年活動,吸引的國際游客數量增加到200萬人次。航空是尼泊爾主要的運輸方式,機場規模一般較小,且多以老舊型號的小型飛機為主。目前尼泊爾只在首都加德滿都有一個國際機場。博克拉是尼泊爾著名旅游勝地,但國際旅客需要到加德滿都再轉機到達博克拉,博克拉現有機場吞吐量已達每年80萬人次。目前博克拉正在其老機場東南3千米處的土地(約175公頃)上建設國際機場,機場跑道可滿足主流中型飛機起降。該機場由我國公司承建,是“一帶一路”合作的標志性項目。下圖為尼泊爾機場分布示意圖。(1)簡述該國地形、地勢特點。(6分)(2)分析尼泊爾的交通運輸方式以航空為主,但機場規模較小的原因。(8分)【答案】 (1)絕大部分為高山地區(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懸殊。(2)尼泊爾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勢起伏大,陸地交通不便,故交通以空運為主;尼泊爾地形地質條件復雜,機場修建難度大;交通運輸的需求量小;資金和技術缺乏,故機場規模較小。【解析】 第(1)題,地形、地勢特點描述包括地形類型、地勢起伏狀況、海岸線情況以及特殊地貌的發育等,遵循先整體后局部的順序,讀材料和尼泊爾機場分布示意圖可知,尼泊爾境內絕大部分為高山(山地);根據河流流向可知地勢北高南低,且地勢起伏大。第(2)題,根據區域地理知識可知,尼泊爾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地形起伏大,陸路交通不便,故交通以空運為主。地形類型多樣,位于板塊交界處,地質條件復雜,地勢起伏較大,修建機場難度大;本國人口較少,經濟較落后,交通運輸需求量小;經濟不發達,資金和技術較缺乏,故機場規模較小。23.(2024·江西階段檢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岱山縣,隸屬浙江省舟山市,對外交通方式單一,長期以來依靠水路運輸。岱山島周邊海域基巖埋深大,且有軟土發育,地震多發,島上旅游資源豐富。舟岱大橋是連接岱山島和舟山島本島的唯一陸路通道。下圖為舟岱大橋位置圖。(1)說出岱山縣水路運輸的不足之處。(6分)(2)分析舟岱大橋建設過程中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礙。(6分)(3)簡析舟岱大橋通車為岱山縣發展帶來的有利影響。(6分)【答案】 (1)速度較慢,準時性差;受自然條件影響大,可達性和安全性差,且貨物容易損壞;搬運成本和裝卸成本高。(2)舟岱大橋地處我國東部沿海,臺風風速大、風況復雜;受海洋影響大,波浪和潮流條件復雜,有效施工時間短,海上高空施工安全風險大;海域區段基巖埋深大,且有軟土發育,地質條件相對較差;地震多發,抗震要求較高。(3)促進人員、資金、信息等經濟要素的流動,加快岱山縣經濟發展;寧波市、舟山市對岱山縣的輻射帶動作用增強;利于加強岱山縣與其他地區的聯系,優化與其他地區的分工與合作,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帶動社會經濟發展。【解析】 第(1)題,根據文字材料可知,岱山縣對外交通方式單一,長期依靠水路運輸,而水路運輸方式速度較慢,受天氣等自然因素影響較大,可達性和安全性較差,貨物在運輸途中易被損壞,而且搬運和裝卸成本較高。第(2)題,讀圖可知,舟岱大橋地處我國東部沿海,該區域夏秋季節臺風多發,臺風風速大、且風向多變,風況復雜;受海洋影響大,波浪和潮流條件復雜,有效施工時間短,海上高空施工安全風險大。根據“岱山島周邊海域基巖埋深大,且有軟土發育,地震多發”可知,海域區段基巖埋深大,且有軟土發育,地質條件相對較差,地震多發,抗震要求較高。第(3)題,舟岱大橋通車為岱山縣發展帶來的有利影響,可從經濟、社會等方面作答。舟岱大橋通車可促進區域人員、資金、信息等經濟要素的流動,加快岱山縣經濟發展;增強寧波市、舟山市對岱山縣的輻射帶動作用;有利于加強岱山縣與其他地區的聯系,優化與其他地區的分工合作,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帶動社會經濟發展。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9張PPT)第四章 交通運輸布局與區域發展章末提升知識體系構建專題歸納整合專題1 交通運輸布局區位條件答題思路1.交通運輸線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區位因素 主要影響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 對線路的限制較小,選線時要盡量少占耕地,處理好與農田水利建設、城鎮發展的關系山地 線路盡量沿等高線修筑,盡量避開地形復雜地區,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彎曲或開鑿隧道水文 線路應避開沼澤地,盡量避免跨越河流,以減少橋涵總長度區位因素 主要影響自然因素 地質 注意避開斷層地帶和滑坡、泥石流多發區,特別是開鑿隧道時應盡量避開斷層帶,從背斜部位穿越氣候 工程設計應特別注意沿線的暴雨、大風等出現的強度和頻率,以及凍土、積雪的深度等,橋涵孔徑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進行設計區位因素 主要影響經濟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運輸線路,促進沿線經濟發展。國道干線基本方向以直達為主,并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通過城市時應從城市邊緣經過;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則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和居民需要為主,可以通過當地的居民點、車站、碼頭等社會因素 鞏固國防、加強民族團結、促進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經濟發展等技術因素 科技是保障,使運輸網伸展到更廣闊的范圍,克服自然條件對線路建設的障礙,并減少其對車輛安全運行的威脅2.交通點的區位選擇(1)港口的區位條件分析選址要求:河港要求河寬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陸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風、避浪、水深的海灣,與其他交通干道系統方便聯系的地方。(2)航空港建設①地形:地形平坦開闊(有利于跑道建設、保證飛機安全起降),坡度適當(利于排水)。②地質:良好的地質條件,保證地基穩定。③氣象:能見度好、地勢較高的地區(不宜建在多霧、多大風、暴雨的地段);跑道沿盛行風的方向修建,利于飛機逆風起降。④一般位于郊區,要求視野開闊,周圍樹木和高層建筑要少。⑤與城市要有快速交通干道連接。(3)汽車站汽車站區位選擇的原則是能夠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出行,一般建在與市內干道系統和其他對外交通有直接聯系的地點。具體地說,要考慮以下幾個要素:路寬、與市內交通聯系、與市外交通聯系、工程量。1.(2024·宿遷檢測)京張高鐵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交通配套工程之一。該鐵路建成通車后,從北京到河北省張家口由原來的3個多小時縮短到1小時左右。如圖示意京張高鐵沿線站點分布。讀圖完成(1)~(3)題。●典例剖析(1)從老京張鐵路到新京張高鐵,交通布局區位因素變化最明顯的是( )A.地形地質 B.河流水文C.科學技術 D.資源分布(2)北京北站至延慶站之間站點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密度大 B.工業密度大C.景點密度大 D.建筑密度大(3)八達嶺長城站埋藏深度大的原因是( )A.保持溫度恒定 B.節約建設用地C.減輕地面震動 D.避免雨水滲漏【答案】 (1)C (2)A (3)C【解析】 第(1)題,地形地質、河流水文、資源分布等自然因素一般在短時期內不會有太大變化;新京張高鐵從八達嶺長城下方山體穿過,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也是埋深最大的高速鐵路地下車站,實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因素是經濟和科學技術。第(2)題,鐵路沿線站點密度的大小取決于沿線人流量的多少,所以北京北站至延慶站之間站點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大;工業密度大,運輸需求大,但是高鐵以客運為主;從圖中信息不能反映景點密度大;沿線地區地形以山地為主,建筑密度較小。第(3)題,八達嶺長城站埋藏深度大的主要原因是減輕地面震動來保護八達嶺長城。●對點訓練1.成昆鐵路是20世紀70年代初建成的一條重要鐵路。近年來,成昆鐵路復線陸續開通,2022年底實現全線開通。右圖為老成昆鐵路的某部分路段。據此回答(1)~(2)題。(1)老成昆鐵路彎曲程度大,對此影響較小的區位因素是( )①經濟、技術限制 ②地勢起伏大 ③居民區分布 ④河流走向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2)成昆鐵路復線與老成昆線基本一致,但部分路段將裁彎取直,其目的是( )①縮短線路距離 ②提高列車運行的速度 ③減少鐵路后期運營費用 ④降低工程建設難度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題,老成昆鐵路位于我國西南地區,地形復雜,地勢起伏大,受當時經濟、技術的限制,鐵路彎曲程度大,①②不符合題意;從圖中無法得出線路受居民區影響,③符合題意;讀圖可知,老成昆鐵路多次跨越河流,可推測線路彎曲與河流走向無關,④符合題意。故選D。第(2)題,部分路段裁彎取直后,能縮短線路距離,提高列車運行的速度,減少鐵路后期運營費用,但裁彎取直要挖隧道、架橋梁,會增加工程建設難度,①②③正確,④錯誤。故選A。專題2 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的影響1.內河航運與城市分布的關系城市區位 區位優勢 舉例河運的起點或終點 河流上游水道太窄或有瀑布、急流等水運障礙的地方,貨物在此轉運 江西贛州河流匯合處 具有三個方向上的水運優勢,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轉 宜賓、重慶、武漢河口處 上可與河流相通,下可轉向海外,海河聯運便利 上海、廣州過河點位置 水陸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中 倫敦、金邊2.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商業網點位置的影響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 對商業網點分布位置的影響高速公路的大規模建設 許多商業聚集在高速公路與城市的接合部集裝箱運輸和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出現各種類型的專業化市場、超市、連鎖店等城市交通的改善、私人小汽車的普及 多功能的大型購物休閑中心應運而生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 對商業網點分布位置的影響發達國家的城市郊區化,城市中心交通擁擠,郊區交通發達 大型綜合商場、購物中心、超級市場等,多分布在城市邊緣交通位置優越的地方;城市中心區不再是最便捷的購物場所電子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發展 使商業網點的組織形式發生了顯著變化,網上購物、電子商務、無人自動售貨機成為潮流2.讀北京市建材商城分布示意圖。回答(1)~(2)題。●典例剖析(1)圖中建材商城主要位于( )A.城市中心商業區B.二環路、三環路沿線C.三環路、四環路沿線D.五環路以外區域(2)近年來,北京建材商城有向五環路以外擴展的趨勢,可能是因為該市五環路以外( )A.科技水平較高 B.交通條件改善C.環境質量較好 D.工資成本較低【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北京的建材商城主要分布在三環路和四環路沿線,這是因為建材商城商品的運輸量和儲存量較大,三環路、四環路沿線交通便利,且離市中心相對較遠,土地的租金也相對較低。第(2)題,由于北京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外環道路的不斷完善,五環路附近的交通條件不斷改善,建材商城有向五環路外擴展的趨勢。●對點訓練2.(2024·浙江衢州月考)河南省安陽市地處豫、晉、冀三個省級行政區交界處,地處太行山向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既有較早修建的京廣鐵路線、107國道線從中穿過,也有近年來修建的京港澳高速公路和京廣高鐵線從東部經過,這些交通線路對安陽市的城市空間形態和區域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右圖為河南省安陽市主要交通線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推測安陽市未來城市空間發展的主體方向是( )A.向東發展 B.向西發展C.向南發展 D.向北發展(2)京廣高鐵線對安陽市城市發展的影響主要是( )①提高了區域的城市等級 ②推進城鎮化進程 ③縮短人們的出行時間 ④擴大了管轄范圍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 (1)A (2)B【解析】 第(1)題,新的交通方式發展會帶動聚落空間形態的變化,由材料“近年來修建的京珠澳高速公路和京廣高鐵線從東部經過”可知,受交通條件的影響未來城市將向東發展,西部山地地形制約,南北方向沒有新的交通線,A正確,B、C、D錯誤,故選A。第(2)題,材料“近年來修建的京珠澳高速公路和京廣高鐵線從東部經過”可知,交通條件影響未來城市的發展。高鐵可縮短人們的出行時間,推進城市化發展,②③正確;城市等級劃分的依據是多方面的,高鐵的修建不會提高城市等級和城市管轄范圍,①④錯誤。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鏈接真題(2024·湖北卷)如圖為四個大城市的街道方向玫瑰圖。不同方向的長度,代表該方向街道出現的相對頻率。據此完成1~3題。1.推測圖中最容易迷路的城市是( )A.上海 B.夏洛特C.溫哥華 D.迪拜2.由圖可知,以下描述合理的是( )A.上海街道密度和平均寬度最大B.夏洛特街道面積最大C.溫哥華街道網絡大致呈“棋盤狀”D.迪拜街道總長度最長3.影響上海街道主要方向形成的關鍵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氣候C.河流 D.植被【答案】 1.B 2.C 3.C【解析】 第1題,溫哥華的街道絕大多數為南北走向和東西走向,非常容易找到方向,最不容易迷路,C錯誤;上海和迪拜的街道多為西北—東南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也不太容易迷路,A、D錯誤;夏洛特的街道各個方向上均有分布,是最容易迷路的城市,B正確。故選B。第2題,街道方向玫瑰圖中不同方向的長度,代表該方向街道出現的相對頻率,所以圖中的信息無法得知街道密度和平均寬度,A錯誤;街道面積和街道總長度與城市面積和街道的數量有關,僅由圖中信息無法得知,B、D錯誤;溫哥華的街道多為南北走向和東西走向,故街道網絡大致呈“棋盤狀”,C正確。綜上所述,A、B、D錯誤,故選C。第3題,上海街道的走向受黃浦江影響較大,C正確;上海市地形平坦,受地形影響較小,A錯誤;上海是亞熱帶季風氣候,街道走向與季風方向有一定偏差,B錯誤;街道走向受植被影響較小,D錯誤。綜上所述,A、B、D錯誤,故選C。(2024·吉林卷)埃森登機場曾是墨爾本近郊的綜合性國際機場。1971年,墨爾本新機場投入運營,埃森登機場轉變為以公務、商務、緊急救援等職能為主的專用機場。隨著機場職能的改變,埃森登機場區域利用自身區位優勢,將航空與城市商業融合,成為墨爾本西北部新興商業中心,逐步發展為“空港城市”。據此完成4~5題。4.埃森登機場作為專用機場,以下最可能成為其客源的行業是( )A.金融服務業 B.倉儲物流業C.批發零售業 D.休閑旅游業5.埃森登機場區域發展成為墨爾本西北部新興商業中心的有利條件( )①市場規模較大 ②基礎設施完備 ③勞動力價格低 ④空陸交通便捷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4.A 5.C【解析】 第4題,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埃森登機場作為專用機場,其職能主要為公務、商務、緊急救援等為主,且該機場將航空和城市商業融合,成為新興的商業中心,因此客源最可能主要為商業服務行業,故A正確;倉儲物流業主要考慮交通最優原則,但其貨物流通量大,不適宜選擇航空運輸,故B錯誤;批發零售業需要人流量大,且交通便利的區域,物品流通業不需要航空運輸,不需要布局在商業中心區域,故C錯誤;休閑旅游業一般位于景區或旅游城市,故D錯誤。故選A。第5題,結合所學知識,閱讀材料可知,埃森登機場曾是墨爾本近郊的綜合性國際機場,現場發展成為新興商業中心最好的條件是基礎設施完善,有利于商業中心的建立,故②正確;由于其屬于近郊區域,因此其市場規模相對墨爾本城市區域小,因此市場規模不大,故①錯誤;由于埃森登機場主要職能是公務、商務、緊急救援等,因此其需要的是高素質的人才,勞動力價格對其影響小,故③錯誤;埃森登機場屬于綜合型國際機場,交通運輸便捷,因此區域內空陸交通非常便捷,故④正確。故選C。(2023·新課標卷)近十幾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家用汽車普及,我國區域公路干線(國道或省道)在經過平原地區縣城時,一般經歷從穿城到繞城的變化。如圖示意經過某縣城的國道布局變化,其中新國道建成通車后,舊國道轉為城市道路。據此回答6~8題。6.上圖所示舊國道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A.方便縣城對外運輸B.方便縣城內部運輸C.促進縣城用地擴展D.吸引縣城商業集聚7.新國道通車前,舊國道面臨的主要問題有( )①等級過低 ②線路過長 ③車流量過大 ④路口過多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8.推測新國道通車后( )A.車輛過境速度提高B.車輛穿城用時增加C.縣城汽車保有量減少D.縣城商業萎縮【答案】 6.A 7.C 8.A 【解析】 第6題,國道等級高且多為直道,比一般道路標準高、行車速度快,其布局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方便對外運輸,A正確,B錯誤;國道運輸條件優越,其布局會促進縣城用地擴展和吸引縣城商業集聚,這是其帶來的影響,不是目的,C、D錯誤。第7題,舊國道穿城而過,對城鎮內部交通影響較大,造成車流量過大,③正確;與城內各種道路形成交叉口,路口過多,容易產生擁堵,④正確;國道等級較高,①錯誤;舊國道為直道,線路相對較短,②錯誤。故選C。第8題,新國道大大減少了城內交通線路的影響,車輛行駛較為通暢,車輛過境速度提高,過境用時會縮短,A正確,B錯誤;新國道通車對縣城汽車保有量沒有直接影響,C錯誤;新國道對城內交通擁堵狀況具有緩解作用,有利于縣城商業發展,D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冊檢測試題4含答案(教師用).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冊第4章交通運輸布局與區域發展章末提升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