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冊第1章第3節人口容量課件+練習含答案(教師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冊第1章第3節人口容量課件+練習含答案(教師用)

資源簡介

第一章 第三節
課時跟蹤·分層訓練
考點指引
知識點 題號
區域環境承載力 1.2.4.5.7.8.9.10.15
人口合理容量 3.6.11.12.13.14
學業考達標練
(2024·寧夏期中)河西走廊是甘肅西北部狹長沖積平原,自古以來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極其重視。下圖示意河西走廊位置圖,據此完成1~2題。
1.相對古代西域其他地區,河西走廊富足的原因有(  )
①南山北沙,駝隊接踵 ②西域中原,降水豐富 ③黃沙漫漫,土地貧瘠 ④水源充足,綠洲呈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影響該地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最大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淡水資源 B.土地資源
C.礦產資源 D.交通落后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題,據圖可知,河西走廊南側為山脈,北側為沙漠,駝隊要通過此地,必須從河西走廊經過,駝隊接踵而過,為當地帶來巨大的財富和機會;西域一般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主要指新疆及其以西地區,河西走廊不屬于西域中原,且該區域降水不豐富;河西走廊位于祁連山山麓地帶,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河西走廊有大量來自祁連山的高山冰雪融水,使得這里水源較充足,綠洲呈串狀分布在祁連山山麓地帶。第2題,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主要因素是自然資源。該地遠離海洋,降水少,水源是當地生產生活最大的制約因素,所以影響當地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最大限制性自然因素是淡水資源。土地和礦產資源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2024·安陽專題練習)人口潛力指數(單位:人/km2)是指目前人口狀況下各地區能夠繼續容納人口的潛力大小,人口潛力指數越大,說明該地區容納更多人口的潛力越大。讀美國人口潛力指數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
3.美國東北部地區人口潛力指數高的原因是(  )
①發展歷史悠久,經濟發達 ②土地資源充足和水資源充足 ③鐵礦和煤炭資源豐富 ④氣候條件優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從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角度分析,下列因素能導致美國東北部人口潛力指數下降的是(  )
A.擴大地區開放度
B.大力發展科技
C.提高生活文化消費水平
D.加強資源勘探開發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東北部是該國最早的工業區,其發展歷史悠久,經濟較為發達,①正確;美國東北部主要以平原為主,土地面積較大,瀕臨五大湖區,水資源充足,②正確;早期工業區的發展大多依托豐富的資源,同時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地區煤鐵資源較為豐富,③正確;美國東北部地區緯度較高,熱量條件相對較差,④錯誤。第4題,提高生活文化消費水平,會消耗更多資源,使當地可供養和容納人口數量減少,使人口潛力指數下降;而擴大地區開放度、大力發展科技和加強資源勘探開發都能夠使當地經濟、技術和資源水平得到改善,使可供養和容納的人口增加,人口潛力指數上升。
下面兩圖分別示意西藏地區不同發展模式下水資源與土地資源承載力。讀圖完成5~6題。
5.下列選項中,影響西藏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首要因素最可能是(  )
A.水資源 B.土地資源
C.經濟結構 D.生活水平
6.若保持現有的發展模式,西藏地區的人口合理容量應(  )
A.小于0.04億人
B.介于0.04億人到0.25億人之間
C.介于4.05億人到33.34億人之間
D.大于33.34億人
【答案】 5.B 6.A
【解析】 第5題,讀圖可知,西藏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最小的是土地資源,因此土地資源成了限制西藏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首要因素,故選B。第6題,根據上題分析可知,土地資源是衡量西藏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指標,據圖可知,如果保持現有的發展模式,西藏地區的人口合理容量應該小于0.04億人,故選A。
讀“某地區不同生產力水平下生活質量與人口規模之間的關系圖”,據此完成7~8題。
7.下列關于圖中人口規模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P為較低生產力水平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為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 ③P′為較高生產力水平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為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人口規模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②人口規模與生活質量呈負相關 ③當人口規模小于最佳人口規模時,人口規模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④當人口規模大于最佳人口規模時,人口增長會導致生活質量下降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7.C 8.B
【解析】 第7題,P和P′是最佳人口規模,即人口合理容量。生產力水平低時人口合理容量小,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會增加。第8題,讀圖可知,當人口規模小于最佳人口規模時,人口的增長與生活質量的提高呈正相關;當人口規模大于最佳人口規模時,人口的增長會導致生活質量下降。
選擇考提升練
(2024·山西運城期末)人口密度是單位土地面積上的人口數量。我國黃土高原與鄂爾多斯高原相鄰,但人口密度差別很大。下圖示意該區域地形狀況和人口密度。據此完成9~10題。
9.導致黃土高原和鄂爾多斯高原兩地合理人口密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消費水平
C.水資源 D.對外開放程度
10.據材料推測鄂爾多斯高原(  )
A.自然條件優越,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大
B.人口密度較大,環境問題突出
C.通過增加耕地,提高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
D.應大規模開礦,吸引人口遷入
【答案】 9.C 10.B
【解析】 第9題,據圖可知,黃土高原合理人口密度較大,鄂爾多斯高原合理人口密度較小。兩地的科技水平、消費水平、對外開放程度相差不大;圖中顯示,鄂爾多斯高原沙漠廣布,水資源貧乏,而黃土高原位于黃河中游,水資源較多,導致黃土高原合理人口密度大于鄂爾多斯高原,故C正確。第10題,據圖可知,鄂爾多斯高原沙漠廣布,水資源缺乏,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小,故A錯誤;據圖可知,鄂爾多斯高原實際人口密度是合理人口密度的近5倍,人口密度較大,環境問題突出,故B正確;鄂爾多斯高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主要制約因素是水資源,所以增加耕地不能提高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故C錯誤;鄂爾多斯高原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小,若大規模開礦,吸引人口大量遷入,會加劇當地水資源的緊張狀況,故D錯誤。
環境承載力相對剩余量(EBC)是指一定區域內,某一時期該地區環境承載力(ECC)與實際的環境承載量(ECQ)之間的差值。下表為“成都市2019年單要素環境承載力相對剩余量統計表”。據此回答11~12題。
   要素剩余量     經濟總量 水資源 土地資源 產業結構 森林資源
EBC(萬人) 826 364 283 1 021 109
11.2019年,各省市人才爭奪硝煙不斷,西安、南京、杭州、天津等地落戶條件再度降低。成都作為西部地區經濟貿易中心當然不甘示弱。若短期內成都人才落戶政策得到積極響應,則(  )
A.ECQ不變 B.ECC降低
C.EBC降低 D.EBC增加
12.成都市(  )
A.人口合理容量為109萬人
B.經濟人口總量為826萬人
C.限制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要素是產業結構
D.提高森林資源利用率可提升人口合理容量
【答案】 11.C 12.D
【解析】 第11題,通過概念可知,環境承載力相對剩余量=環境承載力-實際環境承載量,若短期內成都人才落戶政策得到積極響應,則會有一批人才落戶成都,使成都實際環境承載量(ECQ)增加,而環境承載力(ECC)不變,則環境承載力相對剩余量(EBC)降低,故選C。第12題,根據統計表可知,109萬人是成都市森林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對剩余量,不是成都市的人口合理容量,故A不符合題意;同理,B也不符合題意;人口合理容量取決于資源的短板,即環境承載力相對剩余量最小的森林資源,提高森林資源利用率,可以有效提升人口合理容量,故D正確,C錯誤。
西寧市位于青海省東部的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 261米,夏季涼爽宜人,被譽為“夏都”。2011年西寧市常住人口為222.8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39.4%。下表示意2011年西寧市不同因素約束下的適度人口數量。據此完成13~14題。
約束因素 城市建設用地 人均居住用地 人均綠地面積 水資源
適度人口/萬人 400.1 426.72 171.45 203.29
實際人口/萬人 222.8
13.現階段限制西寧市適度人口發展的最主要因素為(  )
A.城市建設用地 B.人均居住用地
C.人均綠地面積 D.水資源
14.西寧市資源環境承載力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①資源豐富 ②氣候條件優越 ③對外開放程度高 ④生活消費水平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13.C 14.C
【解析】 第13題,依據表格數據可知,在不同因素約束下,西寧市的適度人口數量不同,根據“木桶效應”理論可知,適度人口數量是由“短板”決定的,因此現階段限制西寧市適度人口發展的最主要因素為人均綠地面積。第14題,西寧市位于湟水谷地,氣候條件較為優越;西寧市為青海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對外開放程度高,②③正確。與青海省其他城市相比,西寧市不具有資源優勢;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生活消費水平呈負相關,排除①④。
15.(2024·臨沂檢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亞領土面積769.2萬平方千米,人口約2 477萬(2021年4月),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國土覆蓋整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全球第十二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也是多種礦產出口量居全球第一的國家。下面兩圖分別為澳大利亞人口分布圖(圖1)和氣候分布圖(圖2)。
(1)簡述澳大利亞的人口分布特點。
(2)分析澳大利亞中部內陸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小的原因。
(3)有人認為澳大利亞人口數量遠小于該國人口合理容量,試說明理由。
【答案】 (1)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東南部沿海地區及西南部沿海地區,其他地區人口稀疏。
(2)中部地區為熱帶沙漠氣候,干旱少雨,水資源缺乏;植被稀少,生態環境脆弱。
(3)國土面積廣大;礦產、草地等自然資源豐富;科技發展水平較高;經濟發展水平高;對外開放水平高。
【解析】 第(1)題,由圖中信息可知,澳大利亞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東南部沿海地區及西南部沿海地區,其他地區人口稀疏。第(2)題,資源環境承載力主要從資源、地區對外開放程度、資源利用水平、人均消費水平等方面分析。由圖中信息可知,澳大利亞中部地區為熱帶沙漠氣候,干旱少雨,水資源缺乏;植被稀少,生態環境脆弱,因而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小。第(3)題,可從澳大利亞的資源數量、經濟發展水平、對外開放程度等方面分析。澳大利亞的國土面積廣大;礦產、草地等自然資源豐富;科技發展水平較高、經濟發展水平高,對資源的利用率較高;對外開放水平高,可從外部進口資源等。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62張PPT)
第一章 人口
第三節 人口容量
課標要求 學科核心素養目標 思維導圖
結合實例,解釋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合理容量。 1.區域認知:結合實例,理解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影響因素,并說出兩者之間的區別。
2.綜合思維:結合實例,從要素綜合的角度,分析制約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3.人地協調觀:結合我國現實情況,理解我國人口問題和人口政策,樹立人口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情境導學
2022年11月15日,聯合國宣布,世界人口達到80億。人口問題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的重視。從1954年起,聯合國幾次召開世界性人口會議。1994年9月5日至13日在開羅召開的第三次國際人口與發展會議,來自182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加了會議。這次會議第一次將人口問題與可持續發展聯系起來。
地球到底能容納多少人呢?我們該如何評價地球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呢?
提示:科學家認為,地球所能容納的人口數量大約在100億左右。目前地球人口數量尚未達到地球所能承載的極限。地球的資源環境承載力是指在保證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良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地球資源環境條件所能承載的人口數量。
必備知識 自主梳理
?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
1.概念: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是指在保證______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良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區域的__________條件所能承載的人口數量。
資源
資源環境
2.影響因素
(1)自然資源狀況
項目 依據
某區域所能承載的人口數量 如同木桶能夠容納多少水一樣,是由當地的自然資源“________”所決定的
估算某個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 通常用某一種或幾種資源的__________作為依據
短板
承載力
(2)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
(3)人均消費水平: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會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而______。
降低
3.對地球資源環境承載力的不同估計
群體 依據和觀點
樂觀者 ____________具有極大的潛力,可以幫助人類找到新的資源,解決種種難題,未來世界的人口不會達到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極限值
悲觀者 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經超過地球的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若進一步增長,勢必引起嚴重的后果
介于樂觀者
和悲觀者之間 一些學者認為,地球所能容納的人口數量在________左右
科學技術
100億
1
日本礦產資源缺乏,靠什么提高本國的資源環境承載力?
提示:日本擁有眾多優良港口,靠對外貿易能夠獲取本區域外的資源,從而提高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
?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時又在不妨礙未來人口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或地區__________的人口數量。
最適宜
2.特點及意義
3.追求人口合理容量的原因
4.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區域 具體措施
世界 國際社會要倡導各國政府,尤其是__________國家要盡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規模之內
建立公平的____________,保證人人擁有不斷追求高水平生活質量的平等權利
各國、各地區 尊重________協調發展的客觀規律
____________制定本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既保持好____________,又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發展中
國際秩序
人地
因地制宜
生態平衡
2
我國謀求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途徑是什么?
提示:①實施“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基本國策;②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對資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相協調。
1.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是固定不變的。(  )
2.資源貧乏的國家或地區的資源環境承載力一定很小。(  )
3.人均消費水平與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呈正相關。(  )
4.人口合理容量大于資源環境承載力。(  )
5.同一地區在不同歷史時期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同的。(  )
6.國家人口政策影響人口合理容量。(  )
【答案】 1.× 2.× 3.× 4.× 5.√ 6.×
【提示】 1.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不是固定不變的。
2.資源貧乏的國家或地區的資源環境承載力不一定很小,比如日本、以色列等。
3.人均消費水平與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呈負相關。
4.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資源環境承載力。
5.同一地區在不同歷史時期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同的,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6.國家人口政策不是影響區域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
●情境啟思
新疆各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存在巨大差異,其中準噶爾盆地南部最高,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
任務一 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
●合作探究
問題1.讀圖分析準噶爾盆地南部資源環境承載力最高的原因。
提示:礦產資源豐富,經濟基礎較好;交通便利,對外開放程度較高;水資源較豐富。
問題2.說明為增大塔里木盆地南部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當地可采取的措施。
提示:防治土地荒漠化;加強節水工程建設,發展節水農業;發展交通運輸,加強與外界的聯系;大力發展經濟等。
問題3.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約為32人/km2,截至2020年,人口密度約16人/km2,有人認為“為促進該區域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對人口環境學頗有研究的一位專家卻認為這種觀點不妥,請為該專家的說法提供依據。
提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是環境所能容納的最大人口密度,如果人口密度達到或超過該值,不但會制約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且會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化,因此該地區人口不能無限制地增長。
●歸納提升
1.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因素
(1)影響因素。
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資源數量和質量、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以及人均消費水平等,這些因素與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關系如下表所示:
因素 相關性 影響
自然資源數
量和質量 正相關 是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主要因素。自然資源越豐富,承載的人口越多;自然資源越貧乏,承載的人口越少
因素 相關性 影響
科技發展水平 正相關 科技水平越高,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越大;科技水平越低,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越小
地區的對外
開放程度 正相關 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越高,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越大,反之越小
人均消費水平 負相關 人均消費水平越高,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越小;人均消費水平越低,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越大
經濟發達程度 正相關 經濟越發達,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越大;經濟越不發達,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越小
人口受教
育水平 正相關 受教育水平越高,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越小
(2)各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
2.資源環境承載力的特征
資源環境承載力的不確定性,主要是由它的制約因素不確定而引起的。時間不同,制約因素必然會發生變化,從而造成資源環境承載力的變化。但在具體時間內,假定制約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因素保持不變,可以對資源環境承載力進行相對定量的估計,這就是資源環境承載力的相對確定性,如下圖所示:
●方法歸納
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分析思路
(1)考慮區域的自然資源狀況。
區域的自然資源狀況包括礦產、水、耕地等方面,一個地區的資源越豐富,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越大。
(2)考慮科技、經濟等條件。
科技發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經濟發達程度等條件會影響資源的開發利用。因而一個地區的上述條件越好,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越大。
(3)考慮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
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從其他區域調入資源,提高本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力。
(4)考慮區域的消費水平。
區域的消費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有關,經濟發展水平高,消費水平也較高。在資源總量相當的情況下,消費水平越高,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越小。
1.某評測機構從土地資源、水資源、能源、大氣環境容量以及水環境容量五方面來確定研究區域的綜合承載力,其大小最終取決于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瓶頸”作用的制約因素。下表為某市綜合承載力測度表。據此回答(1)~(2)題。
●典例剖析
區域承載力 可承載人口規模上限/萬人
土地資源承載力 548.9
水資源承載力 327.4
能源承載力 643.4
大氣環境容量 452.9
水環境容量 308.4
(1)制約該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因素是(  )
A.水資源承載力 B.能源承載力
C.水環境容量 D.大氣環境容量
(2)專家預測,2030年該市能源承載力可承載人口規模將提高,最可能是因為該市(  )
A.能源消費總量下降
B.能源總量大幅下降
C.能源利用效率提升
D.區域內人口數量增加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題,該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即“短板效應”,表中該市水環境容量的可承載人口規模上限最低,成為制約該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C正確。第(2)題,隨著經濟的發展,該市對能源的需求量會上升,所以能源消費總量上升,A錯誤;該市能源總量大幅下降,會導致能源可承載人口規模下降,B錯誤;區域內人口數量增加是能源可承載人口規模提高的結果,不是原因,D錯誤;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會導致該市能源可承載人口規模提高,C正確。
●對點訓練
1.讀反映人與環境關系的三種模式圖,據此完成(1)~(2)題。
(1)下列對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理解,錯誤的是(  )
A.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是指生態系統對人口的承載能力
B.人類可以局部地改造環境,從而可使人口數量超越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
C.消費水平的高低,對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有較大的影響
D.生態環境的平衡是人類生存的前提和人類改造自然的基礎
(2)按照人與環境關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排列,三種模式的順序依次為(  )
A.Ⅰ、Ⅲ、Ⅱ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Ⅱ、Ⅲ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題,由所學知識可知,生態環境的平衡是人類生存的前提和人類改造自然的基礎;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是環境能容納的最大人口數量;消費水平的高低,對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有較大的影響;人類可局部地改造環境,但人口數量不能超越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否則會導致一系列的環境問題。第(2)題,由所學知識可知,人口數量在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以內,且保持穩定,人與環境關系越理想,Ⅰ階段最好;Ⅱ階段,人口數量有一段時間超越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但后來一直穩定在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以內;Ⅲ階段,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數量超過了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導致生態失調、環境惡化,降低了資源環境承載力,人與環境關系最差。所以人與環境關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的順序依次為Ⅰ、Ⅱ、Ⅲ。
●情境啟思
我國人口眾多,一些人認為這是個負擔,會給資源環境、社會經濟帶來沉重壓力,但也有人認為人口不是洪水猛獸,適當的人口增長可以帶來人口紅利,即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撫養負擔較輕,是能夠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利好因素。
任務二 人口合理容量
我國人口究竟多少才合適?這不僅要依據我國資源、環境的狀況,還需要考慮經濟、社會等各種因素。很多學者研究過我國的人口容量,早在1957年,人口學家馬寅初提出我國最適宜的人口數為7億~8億。1991年,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研究認為,從土地資源看,我國人口容量應該控制在16億左右。如圖為我國生育政策演變示意圖。
●合作探究
問題1.我國生育政策的調整反映了怎樣的地理現象?
提示:反映了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我國資源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不斷發生變化。
問題2.分析解決我國人口數量超過人口合理容量問題的措施。
提示:①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長;②要在對我國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基礎上,加大國外資源的進口;③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進而提高對資源的開發利用率。
●歸納提升
1.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的區別與聯系
項目 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實質 強調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資源環境所能承載的最大人口數量(極限人口),是警戒值 強調在保證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和促進可持續發展前提下的適度人口(最佳人口),是合理值
項目 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 人口合理容量


點 角度 主要是自然資源的承載力 人口與資源、環境、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關系
意義 生存 發展
數量 大 小
項目 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 人口合理容量
相同點
歷史時期不同,影響因素發生變化,使資源環境承載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不確定性;但一定歷史時期,在影響因素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可以對資源環境承載力和人口合理容量進行相對定量估算,即具有相對確定性
2.謀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知識拓展
人口老齡化問題
人口老齡化問題一般指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10%或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7%,從而影響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問題。從人口年齡構成來看,中國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進入老年型社會。人口老齡化給社會、政治、經濟帶來一系列影響和問題,它要求對社會生產、消費、分配、投資、社會保障及福利、城鄉規劃等作出相應的調整。
(1)我國人口老齡化產生的原因。
①實施計劃生育,導致出生率大大降低。
②經濟的發展和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導致死亡率下降,人們的壽命延長。
(2)人口老齡化的影響。
①加重現有勞動人口的負擔。
②對經濟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
③給政府帶來比較沉重的財政負擔。
(3)人口老齡化應對措施。
①調整生育制度。
②適當延遲退休年齡。
③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
2. (2024·遼寧階段檢測)在測算區域人口合理容量時,可能—滿意度法是應用較為廣泛的方法。可能—滿意度0.9為最滿意臨界點,0.6為可接受臨界點。如圖為2015年基于可能—滿意度法繪制的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圖。據此完成(1)~(2)題。
●典例剖析
(1)可能—滿意度為0.9時,制約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能源供給 B.人居環境
C.糧食供給 D.土地資源
(2)為提高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提高科技水平 B.山區全面開墾
C.擴大對外開放 D.降低消費水平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題,根據“木桶效應”可知,當可能—滿意度為0.9時,能源供給所能承載的人口規模最小,故其為制約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A正確。第(2)題,影響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自然資源狀況、科技發展水平、經濟發達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區開放程度和生活消費水平等。短時間來看,科技水平變動較小,A錯誤;山區全面開墾,會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不利于可持續發展,最終會導致土地資源減少,B錯誤;擴大對外開放,外部資源和其他有利條件得到利用,人口合理容量會提高,C正確;降低消費水平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D錯誤。
●對點訓練
2.香港特別行政區陸地面積為1 113.8 km2,人口約747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市區平均人口密度2.1萬人/km2。如圖示意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合理容量發展趨勢。據此完成(1)~(2)題。
(1)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合理容量大主要得益于(  )
①生活消費水平低 ②氣候條件優越 ③科技水平高 ④礦產資源豐富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2)制約香港特別行政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自然資源狀況
C.經濟水平 D.地區開放程度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題,香港經濟發達,生活消費水平較高,①錯誤;香港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充足,氣候條件優越,②正確;香港經濟發達,科技水平高,對資源的利用率高,人口合理容量大,③正確;香港礦產資源匱乏,④錯誤。故A正確。第(2)題,自然資源是人類生產、生活資料的主要來源,是制約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首要因素。香港自然資源相對匱乏,所以制約香港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首要因素是自然資源狀況,B正確。
課堂小結
課堂達標 鞏固訓練
(2024·長春期中)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研究認為:從土地資源來看,我國人口應該控制在16億左右。據統計,北京市2023年依小康消費水平最適宜供養的人口數量是1 200萬左右。據此完成1~2題。
1.材料中的“16億”和“1 200萬”分別代表(  )
A.人口容量、戶籍人口數量
B.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合理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外來人口數量
D.人口合理容量、資源環境承載力
2.影響我國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有(  )
①自然資源狀況 ②對外開放程度 ③民族文化觀念 ④居民消費水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題,“16億”是根據我國的土地資源,在保證基本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所能持續供養的最大人口數量,也就是資源環境承載力;“1 200萬”是依小康消費水平北京市最適宜供養的人口數量,即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所以選B。第2題,影響我國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有自然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對外開放程度、科技水平和消費水平等,①②④正確;民族文化觀念不是影響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③錯誤。所以選A。
(2024·成都期末)四川天府新區為國家級新區。《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區總體規劃(2010—2030)》中指出,2021—2030年規劃總人口規模為600~650萬人。讀天府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結果一覽表,據此完成3~4題。
資源環境承
載力/萬人 前期
(2015年) 中期
(2020年) 遠期
(2030年)
土地承載力 959 959 959
環境容量 784 784 784
水資源承載力 620 620 620
3.基于資源環境承載力分析,天府新區容納的最大人口規模為(  )
A.173.6萬人 B.959萬人
C.784萬人 D.620萬人
4.如果未來考慮引大渡河的水到岷江,新區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將有大幅度提升。這一工程體現的影響資源環境承載力因素是(  )
A.資源豐富程度 B.對外開放程度
C.人口受教育水平 D.消費水平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題,根據木桶“短板效應”可知,資源環境承載力取決于影響該地區的多種資源中數量最少的資源,故天府新區容納的最大人口規模為水資源承載力所容納的人口數,即620萬人,D正確。第4題,題干提到“引大渡河的水到岷江”,屬于利用其他地區的資源,與對外開放程度有關,B正確。
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我國人口數量及人口容量進行了預測,下表中內容為一些學者的預測數據。讀表,回答5~7題。
預測2050年人口數量 約14億~15億
依農業資源最大供養的人口數量 約15億~16億
依糧食生產能力最多供養的人口數量 約15.1億或16.6億
依小康消費水平最適宜供養的人口數量 約8億~9億
5.表中反映出我國的人口合理容量是(  )
A.約8億~9億
B.約14億~15億
C.約15.1億或16.6億
D.約15億~16億
6.下列影響我國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①自然資源的數量和質量 ②地區開放程度
③科技水平和消費水平 ④國家人口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我國下列地區中,資源環境承載力最大的是(  )
A.青藏高原
B.塔克拉瑪干沙漠
C.長江中下游平原
D.云貴高原
【答案】 5.A 6.A 7.C 
【解析】 第5題,結合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依小康消費水平最適宜供養的人口數量最能反映我國的人口合理容量,約8億~9億,A正確。第6題,自然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地區開放程度、科技水平和消費水平都能影響人口合理容量;但國家的人口政策只能影響一個國家實際的人口數量,不能影響人口合理容量,A正確。第7題,四個地區中,長江中下游平原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科技實力最強,氣候、水源、土壤等農業資源優越,農業生產條件最佳,便利的交通使開放程度最高,資源環境承載力最大,C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南市| 桑植县| 清徐县| 洛南县| 讷河市| 当阳市| 莱阳市| 宁河县| 南乐县| 大冶市| 察隅县| 延寿县| 高雄县| 江永县| 左贡县| 台中县| 石林| 岳普湖县| 吐鲁番市| 宜阳县| 天长市| 抚远县| 齐齐哈尔市| 竹溪县| 庆安县| 玉屏| 揭西县| 兴隆县| 昌乐县| 乐业县| 惠安县| 长顺县| 通化市| 阿鲁科尔沁旗| 吐鲁番市| 建阳市| 奉节县| 綦江县| 建昌县| 永登县| 新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