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第一節課時跟蹤·分層訓練考點指引知識點 題號世界人口分布 1.2.3.6.8.9.12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4.5.7.10.11.13.14.15學業考達標練(2024·鹽城階段練習)江蘇省地形以河流淤積成的平原為主,鐵路全覆蓋,縣縣通高速公路,綜合經濟實力在我國處于前列,尤其是受上海輻射的地區的經濟發展更快。下圖為江蘇省人口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1.江蘇省人口密度分布的主要特點是( )A.全省均勻分布 B.東部高于西部C.沿海高于沿江 D.南部高于北部2.影響江蘇省人口分布地區差異的決定性因素是( )A.經濟發展水平 B.氣候條件C.交通運輸 D.地形地勢3.緩解江蘇人口分布不均的最合理措施是( )A.放開生育政策鼓勵生育B.加強經濟扶貧,資源優化配置C.移民搬遷,優化人口配置D.完善交通網絡,加快人口流動【答案】 1.D 2.A 3.B【解析】 第1題,圖示為江蘇省人口密度分布圖,圖例顏色越深人口密度越大,由圖可知江蘇省人口分布不均勻,A錯誤;整體來看,南部人口稠密,北部和西部人口相對稀疏,D正確;由圖可知,江蘇省東北部沿海人口密度較小,B、C錯誤。第2題,根據江蘇省和上海市的位置可知,蘇南地區靠近上海,受其影響,經濟發展水平高,就業機會多,經濟收入高,基礎設施完善,因此人口更為稠密,A正確;江蘇省偏北部有淮河流經,淮河以北屬于溫帶季風氣候,淮河以南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南北方向在氣溫、降水等方面有差異,但氣候并非影響人口分布地區差異的決定性因素,B錯誤;結合材料“江蘇省地形鐵路全覆蓋,縣縣通高速公路”,因此交通運輸并非影響人口分布地區差異的決定性因素,C錯誤;根據材料“江蘇省地形以河流淤積成的平原為主”,因此地形并非決定性因素,D錯誤。第3題,由題意可知,導致區域人口分布不均的主導因素是經濟差異,故縮小區域經濟差異是解決人口分布不均的最合理措施,可以加強經濟扶貧,資源優化配置,B正確。其他三項措施都不能從根本上緩解江蘇人口分布不均的狀況。(2024·廣東河源月考)人口基尼系數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分布均衡狀況的指標,其最大值為1,最小值等于0越接近0,表示人口分布越均衡。下表為2000—2020年我國各區域人口基尼系數統計表。據此完成4~5題。年份 2000年 2010年 2020年全國 0.711 0.718 0.735胡煥庸線兩側 東南半壁 0.517 0.534 0.566西北半壁 0.754 0.748 0.752四大地區 東部 0.365 0.398 0.427中部 0.302 0.305 0.336西部 0.773 0.765 0.771東北 0.449 0.459 0.5044.據表可知,符合2000—2020年我國人口分布變化趨勢的是( )A.東南側東南半壁人口比重上升B.東北地區人口大量外流C.沿海地區形成了城鎮密集帶D.人口分布呈集中化趨勢5.下列關于現階段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和自然地理環境對人口基尼系數的影響,推測合理的是( )A.區域整體經濟發展狀況越好,內部自然地理環境差異越小,則人口基尼系數越大B.區域整體經濟發展狀況越好,內部自然地理環境差異越小,則人口基尼系數越小C.區域整體經濟發展狀況越差,內部自然地理環境差異越大,則人口基尼系數越小D.區域內部經濟發展狀況差距越大,自然地理環境差異越小,則人口基尼系數越小【答案】 4.D 5.B【解析】 第4題,人口基尼系數是衡量人口分布均衡狀況的指標,不能反映區域間分布格局的變化,也不能確定某個區域人口數量的變化。表中數據顯示人口基尼系數呈增加趨勢,說明人口分布的集中化趨勢明顯加強,D正確。第5題,區域整體經濟發展狀況越好,內部自然地理環境差異越小,人口分布相對均衡,則人口基尼系數越小;區域內部經濟發展狀況差距越大,內部自然地理環境差異越大,人口分布越不均衡,則人口基尼系數越大,B正確。(2024·福建質檢)俄羅斯人口分布不均衡,存在一條明顯的人口分界線“圣彼得堡—圖瓦線”(簡稱“圣圖線”)。以“圣圖線”為界,人口分布“歐洲密、亞洲疏”。這種格局制約著遠東、西伯利亞地區的經濟發展,且短期難以改變。讀“2017年俄羅斯人口地理集中度的格局圖”,完成6~7題。6.導致“圣圖線”兩側人口分布差異的決定性因素是( )A.自然資源 B.社會經濟C.降水條件 D.交通運輸7.“圣圖線”西南側的人口高度集聚在( )A.鄉村地區 B.山地地區C.沿海地區 D.城市地區【答案】 6.B 7.D【解析】 第6題,“圣圖線”西南側開發歷史悠久,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高,是形成人口稠密區的決定性因素,B正確;結合俄羅斯的區域特征可知,“圣圖線”以東自然資源豐富,排除A;俄羅斯東部沿海地區受季風影響,降水量較多,排除C;交通運輸條件不是人口分布的決定性因素,排除D。第7題,在“圣圖線”西南側區域內,人口高度集中在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城市地區,D正確;鄉村地區人口較少,不是人口高度聚集區,排除A;“圣圖線”西南側多為平原地形,且多數地區不臨海,排除B、C。8.讀我國某區域人口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描述圖示區域人口分布特點。(2)西藏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什么?(3)圖示區域存在大面積無人居住區,試分析原因。(4)新疆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試分析原因。【答案】 (1)人口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區人口稀疏;存在大面積無人居住區;北部地區人口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區;南部地區人口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區。(2)雅魯藏布江谷地 雅魯藏布江谷地海拔較低,緯度較低,熱量相對充足,降水較多,有利于農業生產,適合居住。(3)新疆境內的無人居住區,氣候干旱,荒漠廣布,水源短缺;青藏高原北部的無人居住區海拔過高,高寒、缺氧,生態環境脆弱,不適合人類居住。(4)綠洲地區 綠洲地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農業發展。【解析】 第(1)題,人口分布的特點可從整體分布、主要分布地區等方面描述。第(2)題,讀圖可知,西藏人口主要分布在雅魯藏布江谷地。雅魯藏布江谷地海拔較低,緯度較低,氣候條件較好,水源充足,有利于人口聚集。第(3)題,圖示區域的無人居住區主要是新疆的荒漠地區和藏北高原。新疆荒漠地區水資源短缺,藏北高原高寒、缺氧,均不適合人類生存。第(4)題,新疆人口主要分布在綠洲地區,綠洲地區自然條件優越,有利于農業發展,因而人口較多。選擇考提升練(2024·沈陽檢測)假設某地域內每個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在該地域全部空間平面上力矩達到平衡的點就是人口重心。當人口分布狀況發生變化,人口重心就會有相應的移動。從一個時期人口分布重心的移動軌跡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變化的總趨勢。如圖為我國漢族和少數民族人口重心遷移示意圖。讀圖,據此完成9~10題。9.下列關于我國人口重心遷移趨勢的判斷,正確的是( )A.①表示少數民族人口重心遷移B.相對于少數民族,漢族人口重心向南遷移趨勢明顯C.少數民族人口重心西遷明顯D.人口重心的遷移與經濟重心遷移沒有關系10.我國少數民族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A.江南丘陵 B.青藏高原C.四川盆地 D.東北平原【答案】 9.B 10.C 【解析】 第9題,根據圖示經緯度可知,①所示曲線人口重心主要在東北部且向西南移動,②所示曲線人口重心主要在西南部且向東北移動,故①表示漢族人口重心遷移,②表示少數民族人口重心遷移,A、C錯誤;人口重心的遷移與經濟重心遷移有一定聯系,故D錯誤。第10題,少數民族人口重心位于(31°N,107°E),大致位于四川盆地。下圖示意美國本土人口密度的分布。據此完成11~12題。11.美國東北部沿海和五大湖地區人口集中的原因有( )①開發歷史晚 ②石油資源豐富 ③經濟發達 ④水陸交通便利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12.影響圖中人口密度最低地區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植被C.礦產 D.土壤【答案】 11.B 12.A【解析】 第11題,北美五大湖地區開發歷史較早,故①錯誤;美國的石油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灣沿岸地區,而五大湖地區石油資源分布較少,故②錯誤;美國東北部沿海和五大湖地區經濟發達,且水陸交通便利,使得當地人口分布較集中,故③④正確,B項正確。第12題,從圖中可以看出美國西部山地地區人口分布較少,主要是因為山地地形崎嶇,海拔高,自然環境惡劣,不適宜人類居住,故A正確。(2024·遼寧階段檢測)下圖示意我國雅魯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況。據此完成13~14題。13.該流域人口分布特點是( )A.空間分布比較均勻B.空間分布總體稠密C.大多分布在距河7~10 km范圍內D.距河2 km內人口最多14.影響該流域人口分布特點的主要因素是( )①水能資源分布 ②礦產資源分布 ③地形地勢狀況 ④取水便利程度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13.D 14.B【解析】 第13題,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流域人口空間分布不均勻且人口密度較小;圖中顯示,距河1~2 km人口密度最大,分布人口最多,距河7~10 km內人口密度小且變化小,說明該距離內人口分布少。第14題,水能資源分布影響水電開發,不影響人口分布,①錯誤;根據圖示,人口主要分布在距離河谷較近的河谷低地附近,該處并不一定有礦產資源,說明礦產資源并非該流域人口分布的影響因素,②錯誤;海拔較低處較為溫暖且低地建設比較便利,這反映地形是該流域人口分布的影響因素,③正確;距離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們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④正確。15.(2024·湖南郴州階段練習)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堪察加半島地處亞洲東北部俄羅斯遠東地區,半島上密密麻麻分布著數百座火山,是世界上地震與火山活動最頻繁的地區之一,其中最高峰克柳切夫火山海拔超過4 750米,也是整個亞歐大陸上最高大的活火山,而且噴發非常活躍。半島上地熱資源以及礦產資源豐富,各類資源的開發難度很大。當地人煙稀少,總人口只有30多萬,其中半數以上人口集中在堪察加地方的首府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下圖為堪察加半島地形示意圖。(1)堪察加半島資源豐富,但人口稀少,試分析其原因。(2)堪察加半島上火山眾多,簡述火山對人口分布的有利影響。(3)簡述堪察加半島人口多集中在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的原因。【答案】 (1)緯度較高,氣候嚴寒;半島上多火山活動及地震,生存環境惡劣;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基礎設施相對不完善,對外吸引力不強;資源開發難度大;地理位置過于偏遠。(2)火山多,地熱資源相對豐富;火山土肥力較高,利于農業生產等。(3)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緯度較低,氣候相對溫暖;沿海地區,地勢較為平坦;距離最高的火山相對較遠,受火山的影響較小;地方首府,經濟發達,就業機會較多等。【解析】 第(1)題,可從社會經濟條件和除資源外的其他自然地理環境的角度展開分析。堪察加半島資源豐富,但是由于該半島所處緯度高,氣候嚴寒,且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火山地震多發,生存條件惡劣;該半島經濟相對落后,基礎設施不完善,地理位置偏僻,資源開發難度較大,故堪察加半島雖然資源豐富,但人口稀少。第(2)題,注意設問強調有利影響,該半島火山眾多,說明地殼運動活躍,地熱資源豐富,火山噴發提供大量火山灰,火山灰可為農業生產提供肥沃的土壤,利于發展農業生產,吸引人口聚集。第(3)題,讀圖可知,彼得羅巴浦洛夫斯克位于半島的南端,緯度較低,加上西部山地阻擋冬季冷空氣,氣候相對溫暖;沿海地區,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勢較為平坦,利于基礎設施建設;由圖中緯度分布可知,距離最高的火山接近5 000多公里,相對較遠,受火山影響較小;據材料“當地人煙稀少,總人口只有30多萬,其中半數以上人口集中在堪察加地方的首府彼得羅巴浦洛夫斯克”可知,是地方首府,經濟發達,就業機會較多等。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62張PPT)第一章 人口第一節 人口分布課標要求 學科核心素養目標 思維導圖運用資料,描述人口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1.區域認知:能夠結合不同區域圖、統計圖等,描述不同地區人口分布的特點。2.地理實踐力、綜合思維:能夠分析典型區域人口分布特點的成因。3.人地協調觀:理解人口分布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樹立人地協調觀念,形成正確的人口觀。●情境導學如果告訴你,圖中圓圈所示范圍的人口數量比其他地區的人口總數還多,你會感到驚訝嗎?圖中圓圈所示范圍內人口過億的國家有7個,總人口超過40億,占全球人口總數的一半以上。這里居住的人口為什么這么多?提示:圖示區域為亞洲中低緯度地區,陸地面積廣闊,平原面積廣大,氣候溫暖、降水豐富,農業發展條件好,人類文明歷史悠久,聚居人口眾多。必備知識 自主梳理?世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1)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____________,有的地區____________,有的地區則____________。①全球:近90%的人口居住在__________,尤其在______________地帶最為集中。②_____________: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________________以內的沿海地區。③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地區。很不均勻人口稠密人口稀少北半球北緯20°~60°距離海洋遠近離海岸200千米海拔500米以下低平(2)各大洲和地區的人口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85%。(3)各國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8年年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個國家人口超過1億。極不平衡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國印度美國巴基斯坦巴西尼日利亞孟加拉國俄羅斯墨西哥日本埃塞俄比亞菲律賓埃及印度尼西亞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區人口稠密區 具體區域 形成原因東亞 中國東部、朝鮮半島、日本中南部等 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類在此聚居的歷史悠久南亞 ________、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____________ 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等 _______發達,人口大多聚居在城市北美東部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東南部印度歐洲西部美國東部加拿大經濟1人口密度與人口分布的地理含義是否相同?提示: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標,但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某地的人口總數/該地面積,因此人口密度相同的區域人口分布未必相同。?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因素 表現 原因氣候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氣候較為適宜的______________地區 氣溫適宜,降水適中地形 人口分布多趨向于地勢低平地區 平原地區地形______,交通便利,易于開發,是人類的主要聚居地中、低緯度平坦因素 表現 原因水源 河流、湖泊沿岸,人口較為密集 ______方便,具有交通、水產養殖等方面的優勢,利于人類生產和生活干旱地區,有__________的地方往往成為人口聚居地 水資源較為充足,能夠滿足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需要取水水灌溉2.人文因素(1)生產力水平: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生產力水平不同,社會生產方式不同,人口分布的特點也不同。①農業社會以____________生產為主,人口主要分布在農業發達地區。②工業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得到空前發展,________占據主導地位,工業企業集中在城鎮,導致人口向________聚集。在一些工業發達的地區,形成了人口密集的________帶。個體農業工業城鎮城市(2)經濟發展水平: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______的地區,人口稠密。(3)歷史因素:歷史較悠久的地區人口較稠密。(4)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對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響。較高政治軍事文化觀察并說明胡煥庸線與我國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與半干旱區界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界線,以及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界線的關聯性。提示:胡煥庸線與我國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與半干旱區界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界線大致重合,與第二、三級階梯界線大致平行。1.熱帶雨林地區人口稀疏是由于氣候過于濕熱。( )2.從半球分布看,北半球的人口多于南半球。( )3.沿海的平原地區都是人口稠密區。( )4.氣候對人口分布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氣溫和光照來體現的。( )5.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緯的沿海平原地區。( )【答案】 1.√ 2.√ 3.× 4.× 5.√【提示】 1.熱帶雨林地區氣候濕熱,叢林密布,不利于人類生存。2.北半球陸地面積廣大,人口數量多于南半球。3.不一定,如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多茂密的熱帶雨林,氣候濕熱,不適宜人類居住。4.氣候對人口分布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氣溫和降水來體現。5.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氣候溫暖濕潤的沿海平原地區。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情境啟思研究性學習是中學地理教學中常用的學習方式,下列圖表為浙江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根據世界人口分布歸納總結的世界不同緯度人口分布規律和20世紀90年代世界人口密度的相關圖表。任務一 世界人口的分布表1 世界不同緯度人口分布緯度 >60°N 40°N~60°N 20°N~40°N 0°~20°N 0°~20°S 20°S~40°S >40°S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例 0.4% 22.0% 45.6% 20.5% 7.8% 3.5% 0.1%表2 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面積、人口占各洲的比例/% 歐洲 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世界面積 48.7 26.9 19.4 38.5 26.8 44.2 30.1人口 54.9 47.3 45.1 51.3 62.8 94.3 50.3表3 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趨勢海拔/米 <200 200~500 500~1 000 1 000~1 500 1 500~2 000 >2 000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例 56.5% 24.0% 11.6% 4.4% 2.3% 1.2%●合作探究問題1.結合表1、表2和表3,說明世界人口的分布規律及其成因。提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的近海平原地區。成因:中低緯度地區氣候溫暖,沿海地區降水豐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類發展的歷史悠久。問題2.讀圖,找出亞洲和歐洲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區。解釋這些地區人口稠密的原因。提示:亞洲人口密集區主要在東亞、南亞,原因:自然條件優越,開發歷史悠久,農業生產發達。歐洲人口密集區主要在歐洲西部,原因:資本主義發展較早,工商業貿易繁榮,經濟發展水平高。●歸納提升1.世界人口分布規律及其原因總體規律:人口分布極不平衡。分布區 具體特點 原因中低緯度地區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20°N~60°N的中低緯度地區,其人口數量約占世界總人口的90% 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氣候適宜,陸地廣闊,平原面積廣大,人類活動歷史悠久分布區 具體特點 原因近海岸地區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距海岸200 km以內的沿海地區 從沿海到內陸,由于降水量的差別而相繼出現森林植被、草原植被和荒漠植被。不同植被帶的農業布局不同,人口分布狀況也不同。一般來講,降水少的地區人口稀少,降水多的地區人口密集平原地區 世界上海拔500 m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區,居住著全球約80%的人口 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農耕。高山、高原地區氣候寒冷、土壤貧瘠、交通不便,人口分布較為稀疏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點及原因3.我國人口分布特點及原因●知識拓展除南極洲外,距海岸線200千米范圍內的人口占全洲總人口比例最低的大洲是非洲。原因:非洲海岸線平直,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陸地面積占全洲總面積的比例較小;大部分地區地處熱帶,內陸高原氣候涼爽,比沿海低地更適于居住;沿海港灣少,與內陸相比交通更不方便。1.右圖為世界四個大洲不同海拔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典例剖析(1)由圖推斷,亞洲和歐洲人口分布的特點是( )A.人口分布趨向于低海拔地區B.人口分布趨向于高原地區C.人口分布趨向于沿河流兩岸D.人口分布趨向于內陸地區(2)非洲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的海拔高度范圍是( )A.0 km~1 km B.1 km~2 kmC.2 km~3 km D.3 km~4 km(3)導致歐洲與非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高度差異的主導因素是( )A.緯度 B.海陸C.礦產 D.交通【答案】 (1)A (2)C (3)A【解析】 第(1)題,圖示亞洲和歐洲在低海拔地區人口密度大,高海拔地區人口密度小,說明人口分布趨向于低海拔地區;高原地區海拔較高,人口密度較小;圖示不能顯示人口分布與河流和內陸地區的關系。第(2)題,題圖顯示非洲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的海拔范圍是2~3千米。第(3)題,歐洲大部分地區緯度較高,氣溫較低,人口分布在低海拔氣溫較高的地區;非洲主要位于低緯度地區,海拔低處氣溫高,不適宜人類居住,因此人口分布在氣候涼爽的海拔稍高地區。故導致兩大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海拔差異的主要因素是緯度。●對點訓練1.讀世界人口隨緯度和距海遠近分布示意圖,完成(1)~(3)題。(1)據圖可知,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多分布在( )A.熱帶沿海 B.溫帶沿海C.極地地區 D.內陸地區(2)與北半球相比,南半球同緯度地區人口分布均較少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氣候差異 B.降水狀況C.海陸分布 D.地形地勢(3)各大洲中,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人口占洲總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A.亞洲 B.非洲C.北美洲 D.大洋洲【答案】 (1)B (2)C (3)D【解析】 第(1)題,根據圖中信息,20°N~60°N集中了約世界人口的79.4%,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人口占洲總人口比例大,所以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多分布在溫帶沿海。第(2)題,與北半球相比,南半球陸地面積小,所以南半球同緯度地區人口分布均較少;與北半球同緯度相比,氣候和降水差異不是很大,地形地勢有影響,但不是主要影響。第(3)題,據圖可知,各大洲中,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人口占洲總人口比例最大的是大洋洲。●情境啟思我國著名人口地理學家胡煥庸,早在1935年就發現并提出:從黑龍江璦琿(現名黑河)到云南騰沖之間連接的直線,是我國人口分布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此線形象地反映了我國“東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觀格局,地理學界稱其為“胡煥庸線”。任務二 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合作探究問題1.“胡煥庸線”東南部和西北部的人口分布有何差異?提示:東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問題2.該線以東的山東省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氣候溫暖濕潤,開發歷史較早。問題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該省區地廣人稀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主要分布在水資源豐富的綠洲地區。該省區地廣人稀的原因:氣候干旱,多荒漠,交通不便。●歸納提升1.影響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2.影響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影響人口分布的社會經濟因素主要包括生產力水平、社會生產方式、交通運輸條件以及政治、文化等。(1)生產力水平、社會生產方式、交通運輸條件對人口分布的影響。因素 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原因生產力水平和社會生產方式 農業發達地區人口稠密 農業發達,糧食富足人口向城鎮聚集 工業占據主導地位,工業企業集中在城鎮,經濟發達交通運輸條件 交通便利的地區人口分布多 交通條件有利于地區經濟的發展,促進人口集聚(2)其他社會經濟因素。因素 對人口分布的影響及實例歷史 巴西和澳大利亞的東南沿海地區,因開發時間早,人口稠密政治 二戰后,日本先后制定了五次全國綜合開發計劃,有計劃地開發落后地區和疏散過密的城市人口和產業,改變了人口的空間分布軍事 有時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改變人口分布狀況。如兩次世界大戰使世界政治地圖發生明顯變化,人口也隨之大規模移動,改變了人口的空間分布因素 對人口分布的影響及實例文化 宗教信仰 對人口分布產生一定的影響。為了擴大勢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對人口增長,導致高出生率生育觀念 發展中國家早婚盛行,加快了人口增長;發達國家晚婚晚育甚至不育,降低了人口出生率●方法歸納某區域人口分布的影響因素的分析思路2.如圖為“我國某地區人口密度圖”,圖中虛線為黑河—騰沖線的一部分。讀圖,完成(1)~(2)題。●典例剖析(1)導致圖中虛線段東西兩側人口密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氣溫 B.降水C.地形 D.河流(2)下列關于圖中①區域人口稠密原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A.自然條件優越,歷史悠久,開發時間長B.地處山麓沖積扇,土壤肥沃C.位于亞熱帶濕潤地區,氣候適宜D.位于隴海與京廣鐵路交會處,交通便利【答案】 (1)B (2)A【解析】 第(1)題,圖中虛線(黑河—騰沖線的一部分)基本和東部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重合,該線東側降水較多,西側降水較少,故影響其東西兩側人口密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第(2)題,圖中顯示的①區域位于渭河平原,該區域自然條件優越,歷史悠久,開發時間長,故人口稠密。【名師點撥】 自然因素是影響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分布的基礎。但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影響逐漸減弱。在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工業、交通、商業、國際貿易的發展,使人口分布受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增強,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地區成為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區。●對點訓練2.中亞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人口增長明顯,但人口分布的空間格局基本不變。下圖為“中亞五國地形及各國人口、面積柱狀圖”。據此完成(1)~(2)題。(1)下列中亞國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土庫曼斯坦B.哈薩克斯坦C.吉爾吉斯斯坦D.塔吉克斯坦(2)影響中亞東南部地區人口較密集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熱量 B.礦產C.水源 D.土壤【答案】 (1)B (2)C【解析】 第(1)題,結合圖可以計算各國的人口密度:土庫曼斯坦人口密度=618/49.1≈12.59人/km2,哈薩克斯坦人口密度=1 915/272.5≈7人/km2,吉爾吉斯斯坦人口密度=670/19.9≈33.67人/km2,塔吉克斯坦人口密度=990/14.3≈69.23人/km2。故選B。第(2)題,結合圖文資料及所學知識可知,中亞深居亞歐大陸內部,氣候干旱,水源是影響該地區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中亞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南部海拔高,處于西風的迎風坡,降水相對較多,人口密度相對較大,故選C。課堂小結課堂達標 鞏固訓練(2024·河北階段練習)黑河—騰沖一線是我國重要的人口分界線,該線東側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側人口密度小,人口少。下圖為中國人口分布圖,讀圖完成1~2題。1.黑河—騰沖一線以東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是( )A.植被種類多B.土地面積大C.水熱條件好D.土壤肥力好2.廣東比湖南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 )A.氣候溫暖濕潤B.耕地面積較大C.開發歷史悠久D.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答案】 1.C 2.D【解析】 第1題,黑河—騰沖一線以東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是地處季風氣候區,水熱條件好,適宜人類生存,C正確;植被種類、土壤肥力在黑河—騰沖一線以東的地區南北差異也很大,對該線以東人口密度大的影響相對較小,A、D錯誤;土地面積黑河—騰沖一線西北部更大,東南部較小,B錯誤。第2題,廣東省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經濟發展水平高,就業機會多,遷入人口多,D正確;廣東省和湖南省都有氣候溫暖濕潤、耕地面積大,開發歷史悠久的特點,A、B、C不是主要原因,A、B、C錯誤。(2024·邯鄲模擬)某國幅員遼闊,其東部經濟地帶和西部經濟地帶差異顯著。下圖為該國兩大經濟地帶的基本資源指標比重示意圖。據此回答3~4題。3.該國最可能是( )A.中國 B.美國C.俄羅斯 D.巴西4.導致該國人口分布地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礦產資源B.歷史與經濟C.淡水資源D.森林資源【答案】 3.C 4.B【解析】 第3題,圖示國家的淡水資源、國土面積主要分布在東部,而科技力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符合俄羅斯的地理特征。第4題,由上題分析可知,該國是俄羅斯,其東部西伯利亞地區比西部歐洲部分礦產資源和森林資源更豐富,淡水資源更充足。西部歐洲部分是俄羅斯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受歷史與經濟因素的影響,該國人口集中分布在西部。(2024·黃石質檢)自然條件是影響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下表為我國某年人口垂直分布統計表。據此回答5~6題。海拔/m <200 200~500 500~1 000 1 000~2 000 2 000~4 000人口數量/萬人 73 345.1 19 427.8 8 647.5 10 037.1 1 590.8人口比重/% 64.9 17.1 7.7 8.9 1.4面積數量/萬km2 144.5 97.2 162.5 39.9 315.9人口密度/(人/km2) 508 200 53 42 55.根據表格,我國人口垂直分布的特點是( )A.海拔越高,人口數量越少B.隨海拔增高,人口密度減小C.寒溫帶高海拔人口密集D.熱帶高海拔人口稀疏6.高海拔地區人口分布的制約因素是( )①山坡陡峻,土層淺薄 ②地形閉塞,交通不便 ③氣候寒冷,天氣多變 ④降水稀少,干旱缺水A.① B.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 5.B 6.C 【解析】 第5題,表格數據顯示,海拔1 000~2 000米段的人口數量較500~1 000米段的人口數量多,A錯誤;隨海拔增高,人口密度減小,B正確;表中只有人口分布隨海拔變化的情況,沒有給出相應的緯度信息,寒溫帶和熱帶的人口分布狀況在表中沒有體現,C、D錯誤。第6題,高海拔地區山坡陡峻,流水侵蝕作用強烈,水土流失一般較嚴重,土層淺薄,①正確;高海拔地區地形崎嶇,對外交通不便,②正確;高海拔地區天高地寒,天氣多變,生活的舒適度較低,③正確;高海拔地區降水不一定稀少,故不一定干旱缺水,④錯誤。下圖為“我國人口密度分布圖”。據此完成7~8題。7.關于我國的人口分布特征,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主要分布于中東部地區B.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區C.西部地區人口稀少D.北方人口多于南方人口8.緯度大致相同的甲、乙兩地人口密度差異巨大,主要影響因素有( )A.經濟發展水平、氣候 B.地形、礦產C.植被、水源 D.植被、土壤【答案】 7.D 8.A【解析】 第7題,據圖可知,我國人口主要分布于中、東部地區,且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區,西部地區人口稀少,A、B、C敘述正確;我國南方人口多于北方人口,D敘述不正確。第8題,甲、乙兩地緯度大致相同,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的柴達木盆地,海拔較高,氣溫較低,降水稀少,氣候條件較差,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乙地位于華北平原,氣候溫暖濕潤,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人口稠密,A正確;甲地位于柴達木盆地,礦產資源豐富,B錯誤;植被與人口密度關系不大,C、D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冊第1章第1節人口分布練習含答案(教師用).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冊第1章第1節人口分布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