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第一節課時跟蹤·分層訓練考點指引知識點 題號鄉村的土地利用與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 1.2.3.4.5.8.9.10.12.16合理利用城鄉空間的意義 6.7.11.13.14.15.16學業考達標練(2024·衢州檢測)步行等時線是指按步行時耗繪制而成的區域范圍線,在這條閉合線上的任意一點到所指定的中心所花的出行時耗相等。下圖為我國四座大城市由城市中心區向外的步行等時線分布示意圖(單位:分鐘)。據此完成1~2題。1.受自然地理屏障影響較大的城市是( )A.甲和乙 B.丙和丁C.甲和丙 D.乙和丁2.丁城市中,步行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別是( )A.a、b B.b、dC.a、c D.a、d【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題,受自然地理屏障較大,說明由城市中心區向外到任意某個區域的步行出行時耗存在較大差異,即步行等時線應由市中心向外呈現出分布不均的特征,故丙、丁兩城市符合該特征;甲、乙兩城市等時線呈現均勻分布的特點。第2題,步行速度越慢,說明出行時耗相同時出行距離越短(或出行距離相同時出行時耗越長),即步行等時線越密集,同時同樣一條等時線距離市中心近。而步行等時線越稀疏,則說明步行速度越快,同時同樣一條等時線距離市中心遠。由圖可知,丁城市中,沿著c路線等時線最密集,步行速度最慢;沿著a路線等時線最稀疏,步行速度最快。(2024·邯鄲質檢)讀我國某城市等地租線分布圖,據此完成3~5題。3.沿圖中四條線,交通通達度最好的是( )A.OA B.OBC.OC D.OD4.O處最可能是( )A.工業區 B.商業區C.居住區 D.文化區5.圖中甲、乙、丙、丁四處地理事物,分布比較合理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答案】 3.A 4.B 5.D【解析】 第3題,讀圖可知,OA處等地租線顯著凸向低值,說明該線沿線地租高于周邊地區,交通通達度最好。第4題,O處位于市中心,地租最高,商業對交通和人流量的要求最高,在該區域其付租能力也最高,因而可以判斷O處最可能是商業區。第5題,根據圖中等高線的彎曲狀況及指向標可以判斷河流大致自東北流向西南。甲為印刷廠,會污染水源,不應布局在河流上游;乙為自來水廠,為保障水質,不應布局在污染嚴重的河流下游;丙為鐵路,一般不經過市中心,以免加重市中心的交通擁堵和噪聲污染;丁為鋼鐵廠,占地面積廣,有三廢污染,位于河流下游,城市外圍,地租低,對城市污染少。(2024·陜西安康檢測)利物浦是英國傳統工業城市,為改善衛生環境和營造公共空間,19世紀該城市陸續在城區分散布局多座城市公園。到20世紀,為提高公園之間的連通性,該城市將部分瀕臨廢棄的建設用地置換成綠地,打造了一條與河岸帶大致平行的“公園絲帶”。據此完成6~7題。6.與集中連片布局相比,分散布局城市公園最突出的優勢是( )A.擴大休閑空間 B.利于營造不同特色C.改善河岸環境 D.便于市民就近抵達7.20世紀,該城市置換成綠地的用地類型最可能是( )A.交通用地 B.工業用地C.住宅用地 D.河灘荒地【答案】 6.D 7.B【解析】 第6題,與集中連片布局相比,分散布局城市公園并不能擴大休閑空間;僅分散布局公園,如果沒有進行差異化規劃,無法營造出不同特色的公園;分散布局的綠地生態功能相對較低,對環境的改善作用并不突出;分散布局城市公園的突出優勢是便于不同街區的居民就近抵達公園,D正確。第7題,置換的是原有建設用地,因此不可能是河灘荒地;利物浦是傳統工業城市,隨著城鎮化發展,城區的部分工廠外遷,部分工業用地瀕臨廢棄,被置換成綠地,B正確;隨著城市的發展,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的規模會進一步擴大,出現廢棄現象的可能性不大。8.讀我國某城市規劃圖,回答下列問題。(1)簡述①處成為中心商務區的原因。(2)指出圖中②、③、④三處中,最適宜建設高級居住區的是哪處,并說明理由。【答案】 (1)位于市中心,交通通達度高;人流量大;地租水平最高,商業區付租能力最強。(2)④處。理由:靠近文化區;地勢較高,鄰近森林區,環境優美;位于盛行風的上風向,空氣質量高。【解析】 第(1)題,據圖分析,①處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市中心人口多,市場廣闊;城市中心地價高,而在城市土地利用類型中,商業區的付租能力最高,因此成為中心商務區。第(2)題,高級居住區適宜建在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的地方。圖中④處靠近文化區;位于河流的上游,靠近森林,地勢較高,環境優美;距工業區較遠,位于盛行風的上風向,遠離火車站及鐵路,環境質量好,最適宜布局高級居住區;相比之下,②處位于火車站和工業區附近,環境較為嘈雜;③處位于工業區的下風向,大氣污染嚴重,環境質量差。故最適宜建高級居住區的是④處。選擇考提升練上海市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格局的核心,劃分為中心、半中心、郊區及崇明縣郊縣4個區域,共轄15個區(不包括崇明縣)。下表為上海市各類建筑在各圈層的占比統計(%),1~3層建筑多為工廠、村鎮及公共用地,4層以上多為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據此完成9~11題。建筑層數 5 km 10 km 15 km 20 km 25 km 30 km1~3層 45.19 26.31 39.65 60.73 67.72 66.364~6層 33.38 35.35 33.96 28.10 23.11 24.407~12層 11.47 30.85 22.82 8.41 5.23 6.0513~20層 4.86 5.43 3.12 2.45 3.30 2.8721~33層 4.64 2.01 0.43 0.31 0.64 0.3234~66層 0.42 0.06 0.01 0.00 0.00 0.0067~118層 0.03 0.00 0.00 0.00 0.00 0.00建筑層數 35 km 40 km 45 km 50 km 55 km 60 km1~3層 55.82 50.66 79.78 35.54 25.00 27.614~6層 34.26 69.43 10.42 30.64 20.83 62.967~12層 5.45 7.18 8.06 26.26 54.17 1.0113~20層 4.10 2.58 1.73 9.07 0.00 8.4221~33層 0.35 0.11 0.00 0.49 0.00 0.0034~66層 0.02 0.04 0.00 0.00 0.00 0.0067~118層 0.00 0.00 0.00 0.00 0.00 0.009.上海市各類建筑中( )A.1~3層建筑分布廣泛B.低層建筑占比隨距離增加而減少C.超高層建筑分布分散D.各圈層層數越高占比相對越少10.5 km圈層平均建筑層數低于10 km圈層,可能是因為中心城區( )A.地價較低 B.歷史悠久C.環境惡化 D.經濟衰落11.與市中心相比,郊區( )①通風效果好 ②人居環境差 ③晝夜溫差小 ④植被覆蓋率高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答案】 9.A 10.B 11.D 【解析】 第9題,結合表格信息分析,1~3層建筑在各圈層均有分布,A正確;低層建筑在某些圈層占比有隨距離增加而升高的趨勢,B錯誤;超高層建筑相對集中在市中心,C錯誤;55~60 km圈層內1~3層的低層建筑占比相對較少,D錯誤。第10題,中心城區包含建筑層數普遍較低的舊城區,因此10 km圈層平均建筑層數高于5 km圈層,B正確;中心城區地價較高,經濟發達,A、D錯誤;環境惡化與建筑物層數關系不大,C錯誤。第11題,與市中心相比,郊區為新城區,建筑物密集度低,通風效果好,①正確;植被覆蓋率高,④正確;熱島效應弱,晝夜溫差較大,③錯誤;人居環境較好,②錯誤;故選D。(2024·全國練習)城市土地出讓是指城市政府土地主管部門依法將城市土地的使用權出讓給用地單位,是聯系城市產業結構與空間結構的紐帶。土地出讓空間區位選擇與諸多社會經濟因素有關,其中人口規模、經濟發展水平對土地出讓具有重要影響。下圖示意黃山市城市土地出讓區位模式。據此完成12~13題。12.Ⅴ區雖位于城市外圍,但商業用地和住宅用地規模大,主要原因是( )A.位于城市外圍,土地租金廉價B.人口規模巨大,商業服務需求高C.中心城區環境差,商業服務外遷D.位于旅游景區,經濟發展水平高13.黃山市城市用地的分布特點是( )A.分布均衡,集聚程度較低B.住宅用地分布在近郊和旅游區C.集中度高,呈多中心狀態D.中心城區土地利用率較外圍低【答案】 12.D 13.C 【解析】 第12題,黃山市為旅游業發達的城市,Ⅴ區可能為旅游區,雖然與市中心距離較遠,但旅游業的發展使其土地租金提高,A錯誤;Ⅴ區位于城市外圍,人口規模不如市中心大,B錯誤;無法判斷中心城區環境質量,C錯誤;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了經濟發展,該地經濟發展水平高,商業和度假旅居型、療養等服務業的發展,使得Ⅴ區商業用地和住宅用地規模較大,D正確。第13題,黃山市城市用地區域位置差異較大,A錯誤;住宅用地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區、重要旅游區附近,B錯誤;商業用地主要集中于城市商業集聚區、大型公共設施和旅游景區周圍及重要交通設施附近,因此,黃山市各類用地集中程度高,呈多中心狀態,C正確;中心城區土地利用率較外圍高,D錯誤。(2024·天津和平檢測)下面為我國某大城市主干道上的兩個公交站臺(甲、乙)分布示意圖(圖1)和上下車人數隨時間變化統計圖(圖2)。讀圖,完成14~15題。14.關于街道M、N方向的說法,最有可能的是( )A.M方向近郊區 B.M方向近商業區C.N方向近文化區 D.N方向近工業區15.圖示區域最可能是( )A.商業區 B.工業區C.居住區 D.文化區【答案】 14.B 15.C 【解析】 第14題,7—8時,甲站臺上車人數增多,行車方向是M方向,通向人口活動比較多的地區,可能為繁華的商業區,B正確。第15題,7—8時,該區域上車人數增多,17時左右(下班時間)下車人數增多,說明該區域最可能是居住區,C正確。16.(2024·邢臺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市中的居住區逐漸出現建筑設施老化、環境風貌雜亂、治理水平低下等問題,成為居住品質低下的老舊住區。城市老舊住區的空間分布與建設時序、功能區劃、土地價格等因素息息相關,且老舊住區具有“傳染”性,呈集聚分布態勢。下圖示意哈爾濱市區街道層面的老舊住區空間分布。(1)推測哈爾濱老舊住區的主要住戶類型。(2)判斷甲地附近主要的城市功能區類型,并說明該地住區老化嚴重的原因。(3)哈爾濱老舊住區多呈現集聚分布態勢,對此作出合理解釋。(4)有人建議有序引導老舊住區住戶向松花江北岸遷移,你是否贊同這一觀點,請表明態度并說明理由。【答案】 (1)長期居住的老年人;中低收入的租戶;就近工作的住戶。(2)工業區。原因:哈爾濱為老工業城市,郊區工業開發較早,配套住區建筑年代較長;隨著老工業基地衰敗,工廠停產,人口外遷,住區缺乏維護;改造遷移成本高。(3)居住區為城市規模最大的功能區,本身常常集中連片分布;同一片住區開發時間接近,老化程度相當;住區老化加速人口外遷,降低區域經濟活力;“傳染”導致鄰近的住區口碑也下降,地價難以上升,維護動力不足,加速周邊住區老化。(4)贊同。疏解住宅用地空間,減輕中心區的土地壓力;松花江北岸環境優美,老化程度低,開發潛力大;松花江北岸用地充足,地價較低,能夠獲得較大的補償面積,改善住房品質;帶動松花江北岸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或不贊同。保留老舊住區,住戶能夠保護傳統街區的文化記憶;松花江北岸與主城區隔江相望,交通不便,且基礎設施、生活便利程度與主城區相比存在差距;通過建設高層建筑等方式能夠解決原地回遷對土地的壓力等問題;搬遷將改變生活習慣,部分居民搬遷意愿較低。【解析】 第(1)題,由于老舊住區開發時間較早,推測部分留在老舊住區的住戶為尚未搬遷的老人。由于老舊住區居住品質較低,推測其租金較低,有部分中低收入的租戶。由圖可知,老舊住區集中分布在松花江南岸主城區,商業區及部分工廠亦分布于此,且早期的工廠在廠房附近配建了住宅,所以就近工作的住戶也留在老舊住區。第(2)題,甲地位于近郊,住區老化程度呈現孤島狀高值。哈爾濱為東北老工業城市,郊區適合發展工業,早期的工廠占地面積較大,在廠房附近配建了住宅,隨著時間推移以及工廠的衰敗,工廠周邊的住區逐漸老化。第(3)題,居住區為城市建成區中面積最大的功能區,本身多集中連片分布;為降低聯系成本,城市的開發往往是連續蔓延式,同一片住區開發時間接近,老化程度相當;舊住區具有“傳染”性,這可能是由老舊住區地租較低、口碑較差,導致一整片區域的吸引力減弱,附近的其他住區也開始疏于管理、維護,加速周邊住區的老舊化。第(4)題,本題為開放性題目,贊同和不贊同均可,但理由要充分合理。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76張PPT)第二章 鄉村和城鎮第一節 鄉村和城鎮空間結構課標要求 學科核心素養目標 思維導圖結合實例,解釋城鎮和鄉村內部的空間結構,說明合理利用城鄉空間的意義。 1.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結合實例,說明鄉村土地利用類型和分布。2.綜合思維:結合實例或資料,說明城鎮內部功能區的特點和分布。3.人地協調觀:通過實地調查,了解鄉村土地利用狀況或城鎮內部空間結構,探究其合理性或存在的問題,并解釋原因。●情境導學外灘(英文:The Bund),位于上海市中心黃浦區的黃浦江畔,即外黃浦灘,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起這一帶被劃為英國租界,成為上海十里洋場的真實寫照,也是舊上海租界區以及整個上海近代城市開始的起點。外灘南起延安東路,北至外白渡橋,在這段1.5千米長的外灘西側,矗立著52幢風格迥異的古典復興大樓,素有外灘萬國建筑博覽群之稱,成為舊上海時期的金融中心、外貿機構的集中帶,也是舊上海資本主義的寫照,一直以來被視為上海的標志性建筑和城市歷史的象征。與外灘隔江相對的浦東陸家嘴,有上海標志性建筑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上海中心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等,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征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上海外灘所在區域屬于上海市的哪種功能區?其形成的影響因素有哪些?提示:屬于商業區。由多種因素影響下形成,包括經濟、歷史文化因素等。必備知識 自主梳理? 鄉村的土地利用1.鄉村:以_______經濟活動為主的地區。2.農業用地(1)分類:依據農業生產的特點,農業用地可分為_______、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類型。(2)分布:農業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圍。3.鄉村土地利用(1)類型:以___________和居住用地為主。(2)分化:當鄉村發展到一定規模時,村落內部土地利用出現了簡單的分化,以______________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環繞分布。農業耕地農業用地公共服務設施1將下列土地利用方式與土地利用類型連線。提示:?城鎮內部空間結構1.城鎮:包括城市和鎮,是以________經濟活動為主的地區。2.城鎮功能分區(1)城鎮功能區的形成。(2)特點:城鎮不同的功能區之間一般沒有明確的_______,某一種功能區以某種土地利用方式為主,可能兼有其他類型的用地。非農業界線(3)城鎮主要功能區的特點與分布。功能區 特點和分布居住區 城鎮中廣泛分布的一種功能區商業區 多位于城鎮________、交通干線的________或__________,主要為點狀或條狀分布。大城市的中心往往形成中央商務區(CBD)工業區 多分布在______比較便捷的地帶,通常距離城鎮中心較遠,同時要考慮保護環境中心兩側街角路口交通2城鎮功能分區是否等同于城鎮用地?提示:城鎮功能分區和城鎮用地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比如商業用地不等同于商業區,商業用地是指商業活動占用的土地,而商業區中除了商業活動,還有其他活動;用地類型除了商業用地,還有居住用地、交通用地等。3.城鎮內部空間結構(1)定義:各種功能區在空間的組合。(2)案例。? 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1.形成因素(1)經濟因素:影響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主要因素。 (2)其他因素:政策、文化、環境等因素。概念 內容付租能力 各種活動愿意付出_______的高低地租水平 影響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距離___________遠近租金交通便捷程度城鎮中心3下圖為某城市工業、商業、住宅的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示意圖,寫出a、b、c所表示的功能區名稱,并用圖中大寫字母表示三類功能區的范圍。提示:a:商業區,b:住宅區,c:工業區。OA表示商業區,AD表示住宅區,DF表示工業區。2.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變化城鎮內部空間結構是隨著城鎮的發展而逐漸形成和變化的。? 合理利用城鄉空間的意義1.合理規劃城鄉空間的意義2.措施和目的措施 目的發展衛星城、合理規劃工業區、保留一定規模的綠地和河湖等生態涵養空間 有效改善______狀況,建設宜居的生活空間合理安排居住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 提高______資源利用效率,為生產和生活提供便利通過規劃,確定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場所、建筑物、街區或村落等 保護地方和民族傳統特色,使人類歷史和文化遺產得以永續相傳環境土地1.城鎮不同的功能區之間有明確的界線。( )2.某一種功能區只有一種土地利用方式。( )3.城鎮功能區中面積最大的一般是居住區。( )4.工業區主要分布在靠近河流、鐵路、公路等交通比較便捷的地帶。( )5.影響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 )6.城鎮內部空間結構具有穩定性,不會隨著城鎮的發展而變化。( )【答案】 1.× 2.× 3.√ 4.√ 5.× 6.×【提示】 1.城鎮不同的功能區之間沒有明確的界線。2.某一種功能區可以有多種土地利用方式。3.城鎮功能區中面積最大的一般是居住區。4.工業區主要分布在靠近河流、鐵路、公路等交通比較便捷的地帶。5.影響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主要因素是社會經濟因素。6.城鎮內部空間結構在一定歷史時期內具有穩定性,但也會隨著城鎮的發展而變化。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情境啟思川西林盤(右圖)是成都平原特有的鄉村聚落形式,是由農家院落和周邊高大喬木、竹林等所組成的聚居場所。林盤聚落與河流、耕地等自然環境有機融合,形如田間綠島。其獨特的居住環境形態,已演變為川西傳統農耕文化的符號。任務一 鄉村聚落的分布、土地利用與空間結構●合作探究問題1.川西林盤從外到內,農田、院落、樹木是如何依次布局的?提示:從外到內依次是農田、樹木、院落。問題2.鄉村聚落和城鎮聚落的主要景觀差異是什么?提示:鄉村聚落以自然景觀為主,建筑物低矮,構造簡單;城鎮聚落以人文景觀為主,建筑物高大密集,構造復雜。問題3.請你對傳統林盤聚落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建議。提示: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有機循環農業、特色養殖業、花卉種植業等,建設綠色農業產業園,利用林盤這一特色民居景觀和優美環境,發展鄉村旅游業,結合林盤獨特的農耕文化內涵,發展創意文化產業。●歸納提升1.聚落分布的影響因素及外部形態聚落主要分為鄉村和城鎮,影響其分布及外部形態的主要因素是水源和地形。其中水源主要為聚落供水和水運交通提供便利;地形為聚落的建設提供便利。二者共同影響了聚落的分布及外部形態,具體分析如下表所示:地區 聚落分布 原因分析 聚落形態高原地區 深切河谷兩岸、狹窄的河漫灘平原 地勢較低、氣候溫暖;河漫灘平原土壤肥沃,水資源充足 呈狹長的條帶狀地區 聚落分布 原因分析 聚落形態山區 洪積扇、沖積扇和河漫灘平原 地勢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資源比較豐富,并淤積有肥沃土壤,適宜農耕 明顯的條帶狀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兩岸發展平原地區 聚落分布最密集區 土壤肥沃,水資源充足,河網密布,有便捷的內河航運或海上運輸,更適宜聚落發展 有的沿河發展,形成沿河聚落帶;有的沿海發展,形成沿海聚落帶2.鄉村的土地利用與內部空間結構1.(2024·葫蘆島檢測)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區的山間盆地稱為“壩子”,這里地勢較平坦,是當地主要的耕作用地。如圖為云貴高原某鄉村空間結構示意圖,①②③代表不同的土地利用類型。據此完成(1)~(2)題。●典例剖析(1)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類型依次是( )A.林地、住宅、耕地B.林地、耕地、住宅C.住宅、耕地、林地D.耕地、林地、住宅(2)該鄉村空間結構利于( )A.縮短道路里程B.規避地質災害C.縮小城鄉差距D.集約節約用地【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題,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區地形崎嶇,平地少,山間盆地稱為“壩子”,這里地勢較平坦,是當地主要的耕作用地,因此②是耕地;③位于石灰巖峰叢山區,適合發展林業;①主要位于道路沿線,接近耕地和林地,應該是住宅區。第(2)題,圖中道路彎曲,沿山麓分布,說明不能縮短道路里程;住宅背靠山區,可能多滑坡、泥石流,不能有效規避地質災害;該鄉村結構對縮小城鄉差距作用不大;該鄉村空間結構利于因地制宜,集約節約用地,保護有限的耕地資源。●對點訓練1.右圖為某鄉村規劃效果圖(局部),據此完成(1)~(3)題。(1)農村用地類型中,占地面積最大的是( )A.居住用地B.農業用地C.行政用地D.休閑用地(2)該鄉村民居多灰瓦白墻,推測該鄉村可能位于( )A.東北平原 B.華北平原C.云貴高原 D.長江中下游平原(3)促進該鄉村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有( )A.充分利用農業耕地,大面積種植有機糧食作物B.利用閑置土地,種植林木,改善鄉村環境C.擴大創意田園面積,著力打造生態旅游業D.充分利用河湖水域,發展漁業【答案】 (1)B (2)D (3)C【解析】 第(1)題,圖示農村用地類型中,占地面積最大的是農田和創意田園,即農業用地占地面積最大。第(2)題,灰瓦白墻為江南地區的主要建筑特色,南方氣溫高、雨水多,白墻可以反射陽光,降低室內溫度;灰瓦堅固且耐腐蝕性強。同時,白墻、灰瓦搭配在一起非常美觀。因此該鄉村最有可能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第(3)題,促進該鄉村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有擴大創意田園面積,著力打造生態旅游業;充分利用農業耕地,大面積種植有機糧食作物不合適,該地區地勢低平,不適合發展林業;該地區河湖水域面積較小,不適合發展漁業。●情境啟思南京路是上海最知名的商業街區,素有“中華商業第一街”之美譽。其中,南京西路是上海的時尚商業街區,以奢侈品高端個性消費為主,商鋪租金最高。南京路步行街東拓段開街之后,將上海市人民廣場和外灘兩個商圈串“珠”成“鏈”。如今漫步南京路街頭,映入眼簾的有鱗次櫛比的店鋪,還能體會到別具韻味的上海風情。任務二 城鎮內部空間結構●合作探究問題1.上海南京路所在區域屬于何種城市功能區?提示:商業區。問題2.上海南京路所在街區的景觀特征有哪些?提示:建筑物高大密集;人流量大,人口數量晝夜差異大;內部具有明顯的分區特點。問題3.總結歸納城市商業區的布局特征。提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街角路口、交通干線兩側等地區,人流量大,占地面積小,多呈點狀或條帶狀分布。●歸納提升1.城鎮功能區的形成2.城鎮主要功能區的特點功能區 形態 特征 位置商業區 占地面積小,呈點狀或條帶狀 人員流動大,地價高,土地利用集約,是城鎮的核心區 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道兩側工業區 集聚成片 企業集聚可獲得集聚效益和規模效益 城鎮外圍,交通干線兩側功能區 形態 特征 位置居住區 占地面積大,是城鎮最基本的功能區,工業化后出現分化 建筑質量上高級與普通居住區分化,位置上高級與普通居住區背向發展 高級居住區 城鎮的外緣,與文化區聯系,地處高坡區普通居住區 內城、工業區附近,與工業區聯系,地處低洼地●知識拓展中高級居住區與普通居住區的差異項目 中高級居住區 普通居住區收入階層 高收入階層 低收入階層建筑質量 面積大,質量高,有些是獨立庭院 面積狹小,質量低,擁擠、密集布局區位 城市的外緣 內城和工業區附近環境質量 優美 較差配套公共設施 齊全(如學校、醫院、商店和綠地等) 不齊全2.如圖為某城市用地及規劃示意圖,圖中河流自東南流向西北。據此完成(1)~(2)題。●典例剖析(1)若該城市規劃合理,則下列關于甲、乙功能區和城市盛行風向的判斷正確的是( )A.工業區、居住區、西南風B.居住區、工業區、東北風C.工業區、居住區、東北風D.居住區、工業區、西南風(2)下列城市規劃合理的是( )A.①處建信息產業園B.②處建污水處理廠C.③處建大型鋼鐵廠D.④處建食品加工廠【答案】 (1)D (2)B【解析】 第(1)題,一般而言,城市中占地面積最大的是居住區,商業區位于城市中心,而工業區位于城市外圍的交通干線附近,故甲、乙功能區分別是居住區和工業區;因為該城市布局合理,工業區應位于盛行風的下風向,居住區應位于盛行風的上風向,故該地盛行風向最可能為西南風。第(2)題,③處鄰近大學城,科技力量強,鄰近綠地,環境優美,鄰近交通線,交通便利,因此適宜建信息產業園;污水處理廠應建于城市河流的下游處,B正確;④處距離城市中心較近,地租高,不適合建食品加工廠。【名師點撥】 六看法判斷城鎮三大功能區●對點訓練2.右圖是我國某海濱城市局部地區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圖例甲代表的功能區最合理的是( )A.倉儲區 B.居住區C.工業區 D.商業區(2)該功能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區中心,接近市場B.臨河瀕海,環境優美C.交通沿線,物流便捷D.沿河分布,運費低廉【答案】 (1)A (2)C【解析】 第(1)題,由圖可知,陰影部分主要沿著鐵路、河流等交通線分布,并且接近港口,所以該功能區最有可能是倉儲區。第(2)題,由上題分析可知,該功能區最有可能是倉儲區。靠近交通線,便于港口貨物的集散,物流便捷。影響該功能區形成的因素不是市場、環境和運費等因素。●情境啟思材料一 圖1是各類城市用地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示意圖,圖2是某城市地租等值線分布圖。任務三 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及合理利用城鄉空間的意義材料二 城市島國新加坡位于馬六甲海峽附近。該國不僅重視教育,發展科技,還大力建設公共住房,解決了大部分國民的居住問題。如今該國的金融、旅游等服務產業輻射六大洲,工業產品在世界范圍內也廣受歡迎。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新加坡非常重視城市的總體規劃。如圖為新加坡城市總體空間布局示意圖。●合作探究根據材料一,回答問題1~3:問題1.圖1中,a、b、c所表示的依次是哪種功能區?提示:商業區、居住區、工業區。問題2.圖2中,地租等值線并不呈現同心圓狀,而是有明顯的凹凸。其反映的主要規律是什么?提示:地租等值線在主要交通干線處向郊區凸,地租較高。問題3.若要在圖2①②③④四處中選一處建大型倉儲超市,最好選在何處?提示:③處。根據材料二,回答問題4~6:問題4.指出高密度居住區的分布特點及其好處。提示:特點:沿快速交通線呈帶狀分布。好處:方便居民出行。問題5.指出城市綠地的布局特點及其環境效益。提示:特點:分布廣泛,鑲嵌在各居住區之間。環境效益:凈化空氣、美化環境、調節氣候、降低噪聲。問題6.新加坡成為世界級宜居城市,原因是什么?提示:環境優美;房屋質量和結構好;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齊全;社會治安好。●歸納提升1.圖解影響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主要因素2.經濟因素對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影響(1)距離市中心的遠近對城市功能區的影響。(2)交通通達度對城市功能區的影響:交通通達度越好,土地價格或地租越高。城市不同區位土地的交通通達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應地存在差異,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區。3.城市功能區合理布局的方法●知識拓展城鎮地域結構模式主要包括同心圓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等。如下表所示:模式 形成因素 圖示 相同點 不同點同心圓模式 地租因素 ①城鎮中心均為中央商務區;②高級和普通居住區出現分化且背向發展 各功能區呈同心圓狀分布,自城鎮中心向外緣擴展形成同心圓圈層,如成都市模式 形成因素 圖示 相同點 不同點扇形模式 交通的發展 ①城鎮中心均為中央商務區;②高級和普通居住區出現分化且背向發展 各功能區沿交通線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擴展,如沈陽市多核心模式 地租因素、交通發展、人口增多 城鎮圍繞不同核心發展,形成多核心模式,如淄博市●方法歸納合理布局城鎮功能區的方法(1)協調主要功能區和交通用地的相對位置。要保證各功能區之間有便利的交通,以方便各功能區之間的聯系。商業區除考慮交通因素外,還要考慮消費人群因素。(2)合理布局居住用地、工業用地的相對位置,可減少污染物對城市環境的污染。居住區尤其是高級居住區一般布局在城市主導風向的上風向,河流流經城市上游環境優美的位置;工業區則應布局在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河流流經城市的下游。(3)衛生防護帶的設置。衛生防護帶主要指設置在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之間的城市綠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園、林場等,也可安排一些可供少數人使用、非長期停留的建筑物,如倉庫和停車場等。3.右圖是我國某大城市各類土地付租能力隨距市中心遠近遞減示意圖。據此回答(1)~(2)題。(1)當①線變成②線時,住宅功能區可拓展到( )A.一環路B.二環路C.三環路D.環城路●典例剖析(2)近年來,該市大型綜合商場和超級市場逐漸從市中心向二、三環路遷移,主要原因是( )①市中心交通擁堵 ②市中心商業成本不斷上升 ③二、三環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網的不斷完善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 (1)C (2)B【解析】 第(1)題,一般來說,商業區在市中心的付租能力最高,工業區在郊區的付租能力最高,故①線是居住區付租能力隨距市中心遠近遞減線。當①線變成②線時,在一環路與三環路之間的住宅功能區付租能力較高,住宅功能區可拓展到三環路。第(2)題,大型綜合商場和超級市場占地面積大,地租成本較高,同時對交通要求較高,所以應布局在交通便利、地租相對較低的區域。市中心交通擁堵,二、三環路交通的改善以及市中心地租的上漲都會使大型綜合商場和超級市場向二、三環路附近轉移,①②④正確;市中心人流量比二、三環路人流量大,③錯誤,故選B。●對點訓練3.海港城市秦皇島市為響應北京城鎮功能的拓展,調整城鎮空間布局,致力于發展成為北京的又一出海大通道。讀圖,回答(1)~(2)題。(1)在城鎮空間布局調整中,秦皇島市依托海岸線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鎮發展軸。這樣做是為了( )A.擴大城鎮土地面積B.優化城鎮生態環境C.傳承悠久歷史文化D.發揮自然環境優勢(2)秦皇島市將玻璃制品制造、食品加工、金屬冶煉等企業從沿海向中部發展軸轉移,其目的主要是( )A.轉移企業污染空間B.優化城鎮功能分區C.調整第二產業結構D.發揮自然環境優勢【答案】 (1)D (2)B【解析】 第(1)題,秦皇島北部是山地,南部臨海,依托海岸線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鎮發展軸,可發揮自然環境優勢,調整城鎮空間布局。第(2)題,秦皇島市南部沿海打造休閑旅游、出海港口建設,引導工業向中部、北部發展,可響應北京城鎮功能的拓展,調整城鎮空間布局,以優化城鎮功能分區。課堂小結課堂達標 鞏固訓練(2024·新鄉檢測)在鄉村,各類活動都需要占用一定數量的土地,并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區。下圖為云南某鄉村鳥瞰圖及土地利用結構示意圖。據此回答1~2題。1.該村土地利用中占比最大的是( )A.居住用地 B.綠化用地C.生產用地 D.生態用地2.為合理規劃和利用鄉村的空間結構,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 )A.摒棄傳統農業,發展鄉村旅游B.完善基礎設施,健全公共服務C.禁止鄉村開發,保護生態環境D.引進各類企業,增加農民收入【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題,該村內部空間結構主要由居民點、道路、各種農業用地等組成。耕地、林地、蔬菜及果園、養殖用地均屬于生產用地,占比最大,C正確;居住用地、綠化用地、生態用地占比較小,A、B、D錯誤。第2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要通過規模化、產業化提升傳統農業價值,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自然風光和人文特色,發展鄉村旅游,還要逐步完善公共服務系統,B正確。(2024·遼寧聯考)讀某城鎮略圖,回答3~5題。3.圖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區分別是( )A.居住區、工業區、商業區B.居住區、商業區、工業區C.商業區、居住區、工業區D.工業區、居住區、商業區4.若乙處為新開樓盤,下列房地產開發商的廣告詞與其實際自然環境最貼合的是( )A.高校林立,成功人士居所B.交通通達,地鐵環繞C.上風上水,絕版水岸名邸D.視野廣闊,全城之巔5.城市中心商務區的特征是( )①人口數量的晝夜差別很大,經濟活動頻繁 ②高樓林立,地價便宜 ③建筑物高大密集,中心商務區內部存在著明顯的分區 ④中心商務區有不斷向市區外緣移動的趨向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3.B 4.C 5.A 【解析】 第3題,居住區是城市內部占地面積最大的土地利用類型,①占地面積最大,最廣泛,為居住區;商業區一般布局在城市中心,面積較小,②布局在城市中心,為商業區;工業區一般距城市中心較遠,靠近交通干線,位于盛行風下風向,③布局在盛行風下風向且位于郊區,為工業區,故選B。第4題,高校林立,成功人士居所和交通通達,地鐵環繞是描述的社會環境,A、B錯誤;乙處樓盤位于河流上游,水質較好,且位于盛行風上風向,空氣質量好,所以“上風上水,絕版水岸名邸”與其實際自然環境最貼合,C正確;視野廣闊,全城之巔描述不準確,D錯誤。第5題,中心商務區是城市經濟活動最頻繁的地方,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很大,①正確;中心商務區常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帶,地價高,建筑物高大密集,只能向上發展來增加空間,所以內部存在著明顯的分區,②錯誤,③正確;市中心交通便利,市場廣闊,中心商務區很少出現向市區外緣移動的趨向,④錯誤,故選A。6.(2024·安陽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城市土地空間有限,條件好的地段需求量大,地租水平高。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每一塊土地用于哪一類經濟活動,取決于各類經濟活動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經濟活動才可以得到該土地。下圖為我國東部沿海某同心圓結構城市理論地租與實際地租分布示意圖。(1)描述該城市理論地租的變化規律。(2)指出甲處地租水平高于周邊區域的原因。(3)推測PQ段可能布局的功能區,并說明理由。【答案】 (1)由市中心向郊區整體呈下降趨勢;交通干線交會處地租高于周邊。(2)甲處可能為高級住宅區,環境質量優,地租水平高;有重要交通線路穿過,交通通達度高,地租水平高;受歷史文化因素影響,該地知名度高,地租水平高。(3)工業區。理由:位于城市外緣,地租較低;距離中心城區遠,對城區環境污染小。【解析】 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城市的理論地租由市中心向郊區逐漸降低;在交通干線交會處出現地租次高峰,比周邊地區的地租略高。第(2)題,甲處位于商業區附近,出現地租次高峰,可能與環境、交通通達度、知名度有關,可據此分析其地租水平高于周邊區域的原因。第(3)題,PQ段位于城市外圍,實際地租較理論地租低,最可能布局工業區。工業區距離中心城區較遠,對城區的環境影響較小,治污成本較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冊第2章第1節鄉村和城鎮空間結構練習含答案(教師用).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冊第2章第1節鄉村和城鎮空間結構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