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 第二節課時跟蹤·分層訓練考點指引知識點 題號交通運輸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1.2.7.8.10.11.12交通運輸布局對聚落的影響 3.4.5.6.9.13.14.15學業考達標練(2024·廣州月考)歷時多年的建設,全球第一條熱帶地區的環島高速鐵路在海南島全線貫通,旅客搭乘高鐵環游海南島成為現實。下圖示意海南島地理事物分布。據此完成1~2題。1.海南島主要城市的分布如圖所示,影響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鄰近鐵路,交通便利B.緯度較低,氣候適宜C.沿河沿海,水源充足D.地形平坦,利于建設2.高速鐵路環島布局,其主要意義是( )A.連接主要城市,促進物流運輸B.降低工程難度,節約建設成本C.減緩鐵路坡度,提高運行效率D.打造特色交通,帶動旅游業發展【答案】 1.D 2.D【解析】 第1題,如圖所示,海南島主要城市沿海分布,環島鐵路是近年才全線貫通,因此鐵路交通運輸便利不是城市分布的主要影響因素;海南島地處熱帶,城市應分布在海拔較高,氣候涼爽的高原地區,而海南島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上;沿海分布,主要得益于地形平坦,海運便利,而不是淡水水源充足;沿海平原地區,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建設布局。第2題,環島高速鐵路,主要是客流,因此不是促進物流運輸;環島鐵路并不是直線連接,對于部分城市之間并沒有節約建設成本;鐵路線的建設應選擇在地勢平坦地區,降低坡度,跨越河流和山地時,仍然會通過架橋或開鑿隧道等方式來降低線路的坡度,而不是環島布局起到了減緩鐵路坡度的意義;海南島是熱帶海島,熱帶旅游資源豐富,建設環島鐵路,利用打造特色交通,帶動海南島的旅游業發展。(2024·武漢檢測)高鐵站是城市重要的對外通道,其選址大致有位于城市中心和位于城市外圍兩種模式。下圖為某城市高鐵站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3.高鐵站對城市內部發展的主要意義是( )A.推動產業轉型 B.促進農業發展C.緩解交通擁堵 D.完善物流體系4.兩種模式相比,該高鐵站布局的主要優勢為( )A.便于市民出行 B.擴大服務范圍C.降低用地成本 D.控制城市規模【答案】 3.A 4.C【解析】 第3題,閱讀圖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高鐵站的布局,可以加強城市對外聯系,加強區域間的交流,促進城市內部的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農業在城市內部占比非常低,因此高鐵站對城市內部農業發展作用不大;高鐵線路對城市內部的交通擁堵緩解作用不大,主要是聯系外部,加強與外界的聯系;高鐵是城市重要的對外通道,完善的是城市與外部的物流體系,不是城市內部,且以客運為主。第4題,觀察圖中信息可知,該城市高鐵站位于城市外圍,由于郊區地價較低,可以大大降低用地成本;該布局模式在郊區,對市民的出行增加距離,有所不便;高鐵線路布局一般服務范圍為城市與城市之間,因此并沒有在實質上擴大服務范圍;該模式的高鐵站布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的規模。(2024·西寧模擬)在我國進入“高鐵時代”的大背景下,各城市的高鐵站建設方興未艾,而部分河運卻日益衰弱。從陜西寶雞到甘肅蘭州寶蘭高鐵的通車打通了中國高鐵橫貫東西的“最后一公里”,將中國西北地區全面融入全國高速鐵路網。漢江全長1 500多千米,流域涉及多個省級行政區,素有“千里黃金水道”之稱(如下圖)。據此完成5~6題。5.蘭州等一些大城市的高鐵站遠離主城區,而布局在城區的邊緣,其主要原因是( )A.高鐵站用地面積廣,郊區地價較低,可大大降低成本B.促進高鐵站所在郊區的城鎮化進程C.遠離主城區,便于旅客集散D.位于城鄉接合部方便居民出行6.近年來,漢江航運不斷萎縮,下列關于其原因的分析,正確的是( )①新的運輸方式興起并發展成為主要運輸方式?、诤恿髀洳罴哟?,水流湍急?、鬯畮臁⒑l和橋梁等工程建設阻礙通航 ④船舶大型化使干流和下游的部分河段喪失通航能力A.①④ B.①②C.①③ D.②④【答案】 5.B 6.C【解析】 第5題,高鐵站遠離主城區可以減少對城區的交通干擾,但不便于旅客的集散;大城市人口眾多,城市占地規模大,城鎮化過程中出現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等一系列問題,修建衛星城和發展新區是解決城鎮化問題的主要措施,因此大城市高鐵站一般遠離主城區,布局在城區的邊緣,可吸引人口向此處遷移,減輕大城市壓力,促進高鐵站所在郊區的城鎮化進程。第6題,水運相比陸上運輸速度慢、靈活性差、受自然條件影響大,新的運輸方式,如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速度快、機動靈活,逐漸發展成為主要運輸方式,進而逐漸代替了水運;隨著河流的綜合開發,水庫、涵閘和橋梁等工程建設阻礙通航,這也是漢江航運不斷萎縮的原因之一。7.閱讀下列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2018年12月,澳大利亞政府決定擬建一條服務于本國東部沿海地區,連接悉尼、墨爾本和布里斯班的高速鐵路。下圖示意澳大利亞鐵路分布情況。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指出澳大利亞東部地區擬建高速鐵路的優勢社會經濟條件。(2)說明高速鐵路建成后對沿線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3)對比指出澳大利亞西部沿海和東部沿海地區鐵路線路布局的特點,并說明其原因。【答案】 (1)人口、城市密集,交通運輸需求量大;經濟、技術發達,可為高速鐵路建設提供技術和資金保障。(2)節省沿線城市居民出行時間;緩解交通運輸壓力;促進城市人口流動和文化交流,加快城市經濟發展速度。(3)特點:西部沿海地區鐵路線稀疏,線路單一;東部沿海地區鐵路線密集,形成鐵路運輸網。原因:西部沿海地區礦產資源豐富,鐵路線連接礦區與港口;東部沿海地區人口和城市密集,客運和貨運需求量大,形成鐵路運輸網。【解析】 第(1)題,澳大利亞東部地區擬建高速鐵路的優勢社會經濟條件主要從人口、城市、需求、經濟、技術等方面分析。讀圖可知,澳大利亞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因此對交通運輸的需求量大;且經濟發達,技術先進,為高速鐵路的建設提供資金和技術保障。第(2)題,高速鐵路建成后對沿線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主要從出行時間、交通壓力、人口流動、文化交流、城市發展等方面分析。高速鐵路的特征之一是速度快,因此高速鐵路建成之后會縮短出行時間,緩解交通壓力,促進地區間的人口流動和文化交流,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第(3)題,澳大利亞西部沿海和東部沿海地區鐵路線路布局的特點可從圖中分析;原因主要從人口、城市、資源的分布分析。讀圖分析可知,東部沿海地區的鐵路線密集,形成交通網絡;而西部沿海地區鐵路線稀疏,線路單一。這主要是由于東部沿海地區人口、城市密集,需求量大;西部沿海地區礦產資源豐富,鐵路線主要與港口連接。選擇考提升練(2024·三門峽檢測)浩吉鐵路,原建設工程名為“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簡稱“蒙華鐵路”,該鐵路北起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境內的浩勒報吉南站,南至江西省吉安市境內吉安站,全長約1 813.5 km,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并開通運營里程最長的重載鐵路,該線路絕大部分為單線鐵路。據此完成8~10題。8.浩吉鐵路建設運營對三門峽的主要意義是( )A.促進本地礦產資源開發B.促進特色農產品外銷C.推動沿黃生態走廊建設D.提升能源供應安全性9.浩吉鐵路建設運營對內蒙古的影響有( )①加快煤炭資源的開發,促進經濟發展②增強與中原地區的交流,促進民族團結③可能引發生態破壞、地面塌陷等問題④提升對外交通便捷度,促進旅游業發展A.①④ B.①③C.②③ D.②④10.目前浩吉鐵路多路段采用單線鐵路,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復雜多樣 B.資金嚴重缺乏C.運輸需求量少 D.提速要求增加【答案】 8.D 9.B 10.C【解析】 第8題,浩吉鐵路是北煤南運的大通道之一,浩吉鐵路建設運營可以提升三門峽的能源供應安全性;對三門峽的礦產資源開發促進作用不大,可能抑制三門峽的煤炭開發;對三門峽特色農產品外銷影響不大,不會推動沿黃生態走廊建設。第9題,浩吉鐵路是北煤南運的大通道之一,浩吉鐵路建設運營對內蒙古的影響是加快煤炭資源的開發,促進經濟發展;煤炭外運增加,會促進煤炭開采,可能引發生態破壞、地面塌陷等問題,①③正確。對增強與中原地區的交流、促進民族團結,提升對外交通便捷度、促進旅游業發展作用不大,②④錯誤。第10題,浩吉鐵路是我國新建的又一重載鐵路,為運煤專線,運輸需求量少,多路段采用單線鐵路;地形影響較??;鐵路建設為國家建設,資金充足;提速要求增加與單線沒有關系。千年古鎮吳城鎮自漢晉以來,就是江西省的商埠,如今人口一萬多人。20世紀20年代后期,南浮鐵路建成,吳城鎮日漸蕭條。為了方便吳城鎮對外聯系,2013年永吳公路建成通車。下圖示意吳城鎮及周邊區域。據此完成11~12題。11.20世紀20年代后,吳城鎮日漸蕭條的主要原因是( )A.水運地位下降 B.洪澇災害頻發C.生態破壞嚴重 D.河流淤塞嚴重12.永吳公路并未修建成高等級公路,主要考慮的是( )①地質條件 ②建設成本?、劭拓浟髁?br/>④工程技術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答案】 11.A 12.C【解析】 第11題,由材料可知吳城鎮自漢晉以來就是江西省的商埠。20世紀20年代后期南浮鐵路建成后,吳城鎮日漸蕭條。表明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發生變化,沿線水運逐漸被鐵路運輸取代,吳城鎮的交通優勢喪失,城鎮走向衰敗,A正確;吳城鎮自漢晉以來,就是江西省的商埠,表明洪澇災害不是吳城鎮日漸蕭條的主要原因,B不符合題意;材料未反映吳城鎮生態破壞和河流淤塞情況,C、D不符合題意。故選A。第12題,由材料知永吳公路的修建是為了方便吳城鎮的對外聯系,永吳公路沿線人口分布相對較少,客貨流量小,運輸需求少,建成高等級公路的必要性不大,③正確;當地經濟發展較慢,修路的建設成本是主要的考慮因素,②正確;我國修建公路的工程技術成熟,經驗豐富;該地區位于河流沿岸,地質條件并不復雜,所以地質條件和工程技術不是是否修建高等級公路的主要考慮因素,①④不符合題意。故選C。(2024·張家口檢測)下圖為高速鐵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時間距離變化示意圖(圖中單位h為小時)。讀圖,完成13~14題。13.高鐵建設對城市發展的主要影響表現在( )A.縮短城市內部時間距離B.縮短城市間的距離C.城市內部交通擁堵加劇D.擴大城市服務范圍14.根據圖中信息推測,有可能發展為區域核心城市的是( )A.丁 B.丙C.乙 D.甲【答案】 13.D 14.C【解析】 第13題,根據圖中高速鐵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時間距離變化可知,高鐵建設縮短了城市間的時間距離,不會縮短城市間的實際距離,B錯誤;高鐵建設不穿城而過,城市內部不設站點,對城市內部時間距離沒有影響,不會導致城市內部交通擁堵加劇,但是高鐵建設提升了城市的交通通達度,擴大了城市的服務范圍,A、C錯,故選D。第14題,甲、丙城市等級較低,不可能發展為區域核心城市;圖中乙、丁居于區域的中心位置,且城市等級最高,所以成為區域核心城市的必然是乙城或丁城;圖中又顯示乙所在區域城市間,及乙與周邊城市有更便捷的城際交通聯系,說明乙所在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最高,故可判斷乙城最有可能發展為區域核心城市,C正確,故選C。15.(2024·廈門質檢)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上帕薩扎地區地處厄瓜多爾東南部,位于亞馬孫河上游支流沿岸地區,地勢平坦,人口居住空間分散。該地區對外出行以獨木舟和小型飛機為主,地面交通建設成本高。大多數社區都有可容納小型飛機的簡易機場,部分社區擁有碼頭,通過機動獨木舟運輸貨物,極少數社區瀕臨小道能通過卡車運送物資。下圖示意該區域主要交通設施分布。(1)上帕薩扎地區聚落分布較多,分析其自然原因。(2)分析上帕薩扎地區修建鐵路難度大的原因。(3)上帕薩扎地區簡易機場、簡易碼頭眾多,對此作出合理解釋。【答案】 (1)①上帕薩扎地區屬于熱帶地區,地處河流上游地區,海拔較高,氣候相對涼爽(蚊蟲較少);②位于上游支流地區,水量小,較少面臨洪災。(2)①地處熱帶雨林地區,森林茂密,沼澤河流眾多,修建鐵路工程量大,進行道路工程建設技術難度大;②河網密布,沼澤、河流眾多,橋梁工程量大;③多野生動物侵襲,安全防衛成本高;④缺乏熟練技術工人,培訓成本高;⑤距經濟發達地區較遠,交通建設所需基礎設施運輸至此較困難。(3)①地面交通成本高,(民眾出行、物資運輸)對航空、水運需求大;②居住空間分散,且缺乏地面聯系;③經濟發展水平低,運輸需求量有限,且技術水平較低,適合修筑簡易機場、簡易碼頭。【解析】 第(1)題,上帕薩扎地區位于赤道附近,緯度低,該地地處熱帶地區,溫度較高。從圖上來看,上帕薩扎地區地處河流的上游地區,其海拔較高,因其在熱帶地區,海拔高氣候相對涼爽,適宜人口居住。同時地處亞馬孫河流域,其降水量較多,河流流量大,而處于上游支流地區,其水量相對較小,同時受洪災的風險較小。第(2)題,上帕薩扎地區地處亞馬孫河上游地區,此處位于雨林腹地,森林茂密,河流、湖泊、沼澤眾多,修建公路或鐵路,需開辟道路,修建橋梁,其工程量較大,同時熱帶地區道路泥濘,道路工程建設的技術難度也較大。亞馬孫河流域人口稀少,聚落分布少,城鎮間的距離相對較遠。由于上帕薩扎地區位于亞馬孫河上游地區,距離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更遠,交通建設所需基礎設施運輸至此更為困難。第(3)題,由于上帕薩扎地區位于亞馬孫河上游地區,其公路、鐵路修建難度較大,故其地面交通成本高,而民眾出行或物資運輸仍有需求,故其對航空和水運的需求更大。本區位于熱帶雨林密林深處,聚落居住的空間較為分散,同時地面間缺乏有效的公路或其他聯系方式。上帕薩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對出行和物資運輸的需求量比較有限,且科技水平較低,簡易的機場或簡易的碼頭即可滿足民眾的需求。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55張PPT)第四章 交通運輸布局與區域發展第二節 交通運輸布局對區域發展的影響課標要求 學科核心素養目標 思維導圖結合實例,說明運輸方式和交通布局與區域發展的關系。 1.區域認知:運用實例或資料,認識交通運輸布局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以及對聚落發展的影響。2.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從要素、時空、地方綜合的角度,理解交通運輸方式、布局與區域發展的關系。3.地理實踐力:調查和搜集學校所在地的交通運輸布局狀況,分析其對聚落發展的影響。4.人地協調觀:從協調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角度,理解交通運輸建設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情境導學清朝晚期,鄭州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縣城。1906年,從北京盧溝橋經由河南至湖北漢口的盧漢鐵路(后稱京漢鐵路)建成通車,其后,從開封到洛陽的汴洛鐵路(隴海鐵路前身)與京漢鐵路在鄭州交會,使鄭州成為我國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這兩條鐵路不僅繁榮了鄭州的經濟,也改變了鄭州的城市地位。1954年,鄭州成為河南省省會。隨著京九、焦柳、寧西、新兗(河南新鄉至山東兗州)、太焦等鐵路的建成,加之鄭西、鄭徐等高鐵的通車,鄭州交通樞紐地位進一步加強。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也是我國重要的區域性樞紐機場。2016年,鄭州作為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城市,入選國家中心城市。鄭州為何能從一個小縣城發展成省會城市,進而入選國家中心城市?提示:鄭州的發展得益于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條件。鄭州地處我國中原腹地,位于多條鐵路干線交匯處,是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隨著后期航空運輸的發展,也逐漸成為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吸引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從而帶動了其經濟和城市地位的變化。必備知識 自主梳理?促進區域經濟發展1.促進區域經濟要素合理流動(1)交通運輸使區域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資源、產品、設備、勞動力等要素合理流動。(2)影響。項目 內容對要素的影響 實現_____上的優化配置對時效的影響 交通運輸越便利、快捷,經濟各要素的流動速度越快、耗時越短、效率越高,實現的產值越大空間2.加強區域間的經濟聯系便捷的交通運輸縮短了不同區域之間的______距離,使一個區域的經濟活動可以輻射其他區域,甚至世界各地,從而加快經濟發展速度,提升經濟發展水平。3.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1)交通運輸不只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其本身也是重要的產業,而且還是經濟拉動效應明顯的產業。(2)發展交通運輸,可以直接拉動________、能源、建筑、旅游等行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時空原材料4.“一帶一路”與區域發展(1)內涵: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作用:沿線各國的__________,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_________的發展。(3)優先建設領域:交通運輸線以及電網、__________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4)意義:是中國擴大和深化__________的需要,也是加強與相關國家互利合作的需要。互聯互通可持續通信網絡對外開放1港珠澳大橋連接了澳門、香港和珠海。分析港珠澳大橋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意義。提示:完善區域交通網;縮短灣區時空距離;便于生產要素流動;增強核心城市輻射功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維護國家統一。?影響聚落發展1.交通樞紐對聚落的影響2.交通運輸線路或運輸方式的變化對聚落的影響3.我國對鄉村聚落進行合并2交通對城市區位有哪些影響?提示:交通條件是城市發展的重要保證,它不僅能影響城市空間形態,而且交通的發展能消除城市發展的各種局限與不足,如能源不足、市場狹小等,因此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是建在主要交通線上。1.“一帶一路”倡議將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放在重要位置。( )2.港口可以擴大港口城市的服務范圍。( )3.交通樞紐處都會形成省級行政中心城市。( )4.城市的衰落一定是由交通衰落造成的。( )5.交通運輸是影響聚落形態的決定性因素。( )6.各種交通運輸方式都會對聚落產生很大的影響。( )【答案】 1.√ 2.√ 3.× 4.× 5.× 6.×【提示】 1.“一帶一路”倡議將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放在重要位置。2.港口可以擴大港口城市的服務范圍。3.有很多交通樞紐城市并不是省級行政中心城市,比如株洲等。4.也可能是由于資源枯竭等原因導致,或者新的交通運輸方式出現,并不一定是交通的衰落。5.聚落形態還會受到地形的影響,交通因素并非一定是決定性因素。6.有些交通運輸方式比如管道運輸并不會對聚落產生很大影響。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情境啟思2021年8月9日14時,隨著一聲風笛長鳴,一列裝載2 300多噸氧化鋁的貨物列車從南昆鐵路那厘站貨場開出,駛向云南西邑、富源等地。這是依托南昆鐵路大通道優勢,為某企業開行的定制化貨物列車,該線路深度融入該企業的生產制造環節,按需發運、保量開行,迄今已累計開行25年,成為該企業產品外運外銷的重要渠道。南昆鐵路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快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促進民族團結、縮小東西部差距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線路自廣西首府南寧而出,經右江河谷上云貴高原直抵云南昆明,全長828千米,猶如一條鋼鐵巨龍橫貫在大西南地區,成為西南物資出海最便捷的運輸大通道。任務一 交通運輸布局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線路于1997年12月全線開通運營,次年便達到運輸飽和狀態,創造“南昆奇跡”。西南各族人民用近乎完美的數據,熱情回應南昆鐵路的開通運營。畢竟,這條路,他們企盼了百年。●合作探究問題1.結合圖文材料,分析南昆鐵路沿線有哪些資源優勢。提示:沿線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有豐富的農林資源;沿途有著名的喀斯特地貌風景區,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問題2.探討南昆鐵路建設對資源開發及經濟發展有何影響。提示:南昆鐵路的建設將促進沿線地區資源的開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歸納提升1.交通運輸促進區域經濟發展2.交通運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3.“一帶一路”建設對區域發展的影響要素 影響資源 和相關國家形成資源互補,沿著“一帶一路”進行資源的全球配置,加強我國的能源資源安全交通 通過中國內地交通網溝通東北亞與東南亞,形成亞洲南北向的交通大通道?!耙粠А敝饕獙拥氖俏鞑繌V闊的腹地,將在交通設施建設和油氣管道建設上發力。“一路”在國內,可以以上海和泉州等港口為依托,建設國際中轉港,帶動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工業 我國和相關國家的工業合作,有利于建立健全共贏機制農業 深化與相關國家農業合作,增加農產品的進出口及農業技術交流商貿文化 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發展貿易往來,擴大人文交流●知識拓展我國部分區域交通運輸布局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區域 交通運輸優勢 影響沿海地區 發達的海運 面向國際市場,發展出口加工業、出口創匯農業等,迅速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偏遠的邊境聚落 國際陸路交通 發展成為重要的邊境貿易口岸1.(2024·重慶檢測)川藏鐵路東起成都,西至拉薩,2020年雅安至林芝段開工建設(右圖)。完成(1)~(2)題。(1)據圖判斷,川藏鐵路沿線( )A.自然帶比較單一B.從東到西年平均氣溫呈直線下降C.跨越了地勢的三級階梯D.河流注入印度洋和太平洋●典例剖析(2)川藏鐵路的建設將會( )A.有利于西藏的長期穩定和繁榮B.有利于改善整個青藏高原的交通狀況C.有利于西藏的環境保護D.有利于大量的工業進駐西藏【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題,川藏鐵路西部地區屬于高原山地氣候,自然帶是高寒荒漠帶,垂直地帶性較明顯,故自然帶豐富;川藏鐵路沿線地勢起伏大,氣溫差異較大,因此從東到西年平均氣溫并非呈直線下降;川藏鐵路經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圖中長江及其支流、瀾滄江等最終注入太平洋和印度洋。第(2)題,川藏鐵路的建設有利于連接藏族,便于管理,因此有利于西藏的長期穩定和繁榮;川藏鐵路的建設對整個青藏高原的交通狀況來說,涉及范圍較小,不足以改善整個地區;川藏鐵路的建設工程量大,會一定程度地破壞自然環境;西藏地區經濟落后,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因此不會有大量工業進駐。●對點訓練1.蒙內鐵路連接肯尼亞最大港口蒙巴薩與首都內羅畢,全長約480千米,被肯尼亞人譽為“世紀鐵路”。蒙內鐵路由中國投資承建,采用中國國鐵Ⅰ級標準,是首條海外全中國標準鐵路。據此回答(1)~(2)題。(1)中國承建蒙內鐵路可以從中獲得的社會效益是( )A.帶動相關產業發展B.擴大在當地的影響力C.優化調整產業結構D.促進基礎設施建設(2)蒙內鐵路建成通車( )A.促進東非各國經濟文化一體化B.有利于肯尼亞鮮花出口歐美C.有利于肯尼亞吸引投資D.改變內羅畢的主要職能【答案】 (1)B (2)C【解析】 第(1)題,A、C、D三項屬于對肯尼亞經濟發展的影響,不符合題意;承建蒙內鐵路可展示中國實力,擴大中國在當地的影響力。故選B。第(2)題,蒙內鐵路建成通車,交通條件改善,有利于肯尼亞吸引投資;鐵路分布在肯尼亞境內,不能促進東非各國經濟文化一體化;鮮花保質期短,以航空運輸為主,鐵路建設對肯尼亞鮮花出口歐美作用不大;鐵路修建不能改變內羅畢的主要職能。故選C。【名師點撥】 交通運輸布局的意義經濟意義:①促進區域資源的開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②促進區域之間經濟要素的合理流動,實現優勢互補;③帶動沿線地區經濟發展;④縮短不同區域的時空距離,擴大輻射范圍;⑤完善了交通運輸網絡,緩解交通運輸壓力;⑥方便沿線居民出行,帶動商業、旅游等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社會意義:⑦加強了區域之間社會、文化等方面的交流;⑧有利于鞏固國防,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⑨有利于貧困地區脫貧致富,走向小康。●情境啟思揚州地處江蘇省中部,南臨長江,京杭運河縱貫南北,至今有近2 500年的歷史。自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以后,古代揚州幾度繁榮,曾成為我國水陸交通樞紐和鹽運中心、南北漕運的咽喉、東南第一大都會。自清代中葉以后,隨著大運河的淤塞,以及社會經濟環境的改變,揚州城市發展緩慢,甚至停滯。21世紀隨著寧啟鐵路和潤揚長江公路大橋的貫通,揚州地區的交通運輸狀況得到了改善,揚州再次崛起成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城市。任務二 交通運輸布局影響聚落發展●合作探究問題1.古揚州城所在地區河網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地形平坦,降水較多,故河網密布、水系發達。問題2.古揚州城因大運河的興建而興起,因大運河的衰落而衰落。以揚州的興衰為例,分析交通運輸的變化對城鎮發展的影響。提示:大運河的淤塞,使運河城市失去了客貨集散轉運的功能;海上運輸的發展和鐵路的建設,使運河城市發展緩慢。問題3.結合材料判斷,促使揚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是什么?提示:形成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歸納提升1.交通運輸對聚落形成的影響2.交通運輸方式的變化對聚落分布和空間形態的影響3.交通運輸布局變化對聚落發展速度的影響4.交通運輸布局對商業網點位置的影響商業網點的分布一般是遵循市場最優原則,分布在城市的幾何中心處;但許多商業網點遵循交通最優原則,建立在市區環路邊緣和市區邊緣的高速公路沿線。●知識拓展交通運輸方式與城市空間形態時期 交通工具的變化 城市空間形態步行—馬車時期 交通工具不發達,以人力、畜力為主要動力,城市居民幾乎都集中在城區內輪船—火車時期 隨著交通的發展,城市居民可在較大范圍內選擇居住地,城市沿主要交通干線擴展時期 交通工具的變化 城市空間形態汽車時期 私家汽車使人們出行更方便,城市范圍進一步擴大綜合運輸時期 地鐵和高速公路等的發展,使城市空間由平面向立體化方向發展,城市間聯系加強,出現城市群2.(2024·杭州檢測)城市快速公交是城市內部一種新型公共客運系統(簡稱BRT),有專用車道和上下車站臺。下圖為我國某城市一個BRT站臺實景圖和該站臺不同時段乘客流量統計圖。據此完成(1)~(2)題。●典例剖析(1)下列對該站臺所在城市功能區描述正確的是( )A.該功能區呈點狀或條帶狀B.大多分布在城市的邊緣C.城市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動力D.城市中面積最大的功能區(2)建設城市BRT客運系統主要有利于( )A.加強城鄉經濟聯系B.促進汽車工業發展C.緩解城區交通擁堵D.改變城市空間結構【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題,讀圖可知,該站臺7:00—9:00上車人數多,而18:00—20:00下車人數多,大致與上下班高峰期相吻合,而中午上下車人數差異不大,因此可判斷該站點應位于住宅區,住宅區是城市功能區當中面積最大的;住宅區往往成片分布呈團塊狀;住宅區往往分布于城市中部的周邊地區,城市邊緣往往分布著工業區;城市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動力在于經濟發展。第(2)題,讀材料可知,BRT是一種城市快速公交系統,因此建設BRT客運系統有利于該城市緩解城區交通擁堵,不能起到加強城鄉經濟聯系、促進汽車工業發展、改變城市空間結構的作用。●對點訓練2.(2024·福建寧德期末)蕪湖市位于安徽省東南部長江與青弋江匯合處。如圖為蕪湖城市形態變化圖。據此回答(1)~(2)題。(1)1949—1980年影響蕪湖市城市形態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鐵路 B.河流C.政策 D.地形(2)鐵路建設對蕪湖市的影響是( )A.鐵路的修建,促進了蕪湖市的形成與發展B.鐵路線阻隔了東西交通,制約了城市的發展C.促進鐵路沿線經濟發展,使蕪湖市不斷向東擴展D.鐵路運量超越水運,極大地促進了蕪湖市的物資集散【答案】 (1)B (2)C【解析】 第(1)題,讀圖可知,1949—1980年,蕪湖市主要沿河流發展布局,說明影響蕪湖市城市形態變化的主要因素是河流,B正確。第(2)題,蕪湖市形成于鐵路修建之前,A錯誤;鐵路線不會阻隔東西交通,不會制約城市的發展,B錯誤;材料不能顯示鐵路運量超越水運,D錯誤;鐵路建設促進鐵路沿線經濟發展,使蕪湖市不斷向東發展,C正確。課堂小結課堂達標 鞏固訓練(2024·江蘇宿遷期末)下圖為“某城市略圖”,該城市分別布局有商業中心①和商業網點②。據此完成1~2題。1.影響圖中①商業中心布局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 B.交通C.市場 D.地形2.與商業中心①相比,商業網點②布局的突出優勢是( )A.人口稀疏 B.環境優美C.地租較低 D.水陸交通便利【答案】 1.C 2.D【解析】 第1題,①商業中心布局在城市內部中心,周邊有眾多的居民點,更加靠近消費人群,消費市場廣闊,C正確;圖中①處并未顯示任何交通線,無法得知交通是否便利,B錯誤;政策與地形因素對商業中心的布局影響材料未顯示,A、D錯誤。第2題,商業網點②布局在靠近環城公路和河流的區域,便于商業網點的物流中轉,水陸交通便利,D正確;人口稀疏不利于布局商業網點,A錯誤;環境優美不是商業網點布局的主要影響因素,B錯誤;圖中②處地價并不確定是否較低,C錯誤。(2024·天津期末)汕頭市南澳大橋起于澄海萊蕪圍,終于南澳長山尾苦路坪,接環島公路,路線長約11.08 km,其中橋梁全長9 341 m,連接線全長1 739 m。讀圖,完成3~4題。3.不屬于南澳大橋設計主要考慮因素的是( )A.臺風 B.海水腐蝕C.冬季積雪 D.地震4.南澳大橋建設的影響主要有( )①解決了制約南澳發展和島上軍民進出島難的陸島交通“瓶頸”問題?、诓焕谀习母蹫硟瀯莸陌l揮?、塾欣诖龠M汕頭、南澳城鄉一體化的協調發展?、苡欣诩涌焱七M汕頭深水港口建設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3.C 4.C【解析】 第3題,南澳大橋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該地區夏秋季臺風活動頻繁,且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因此南澳大橋設計要考慮臺風、海水腐蝕、地震等因素,A、B、D不符合題意。該地緯度低,冬季不會積雪,C符合題意。故選C。第4題,南澳大橋的建設解決了制約南澳發展和島上軍民進出島難的陸島交通“瓶頸”問題;有利于南澳港灣優勢的發揮;有利于促進汕頭、南澳城鄉一體化的協調發展;有利于加快推進汕頭深水港口建設。①③④正確,②錯誤。故選C。2021年2月9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發布《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年)》,首次公開了建設上海—汕頭—汕尾—深圳—廣州(滬深廣高速磁懸浮)、北京—韶關—廣州—佛山—珠海—澳門(京港澳高速磁懸浮)兩大磁懸浮通道的構想,若按期建成,屆時從廣深到上海大約只需2.6小時,到北京也只需3.8小時。據此回答5~7題。5.影響廣東提出建設磁懸浮通道構想的決定性因素是( )A.技術突破 B.運輸需求C.地形平坦 D.政策規劃6.與高鐵相比,磁懸浮列車具有的特點是( )①投資小 ②運價低?、圻\輸效率高?、芗夹g水平高A.①② B.②④C.①④ D.③④7.若這兩大磁懸浮通道建成,其帶來的影響可能是( )A.促進所經地區資源的外運B.所經城市人口規模均擴大C.促進地區間交流與合作D.緩解南北貨運壓力【答案】 5.B 6.D 7.C【解析】 第5題,兩大磁懸浮通道連接的都是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對運輸的需求量大,所以起決定性因素的是運輸需求,B正確;政策規劃、技術突破、地形平坦均不是決定性因素,A、C、D錯誤。第6題,據材料可知,磁懸浮列車運輸效率高、技術水平高,③④正確;比高鐵投資大,運價高,①②錯誤。故選D。第7題,磁懸浮通道是客運通道,A、D錯誤;可以促進磁懸浮通道所經地區間交流與合作,C正確;方便所經城市人員往來,促進所經城市經濟發展,但不會使所經城市人口規模均擴大,B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冊第4章第2節交通運輸布局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練習含答案(教師用).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冊第4章第2節交通運輸布局對區域發展的影響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