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鄭州市2025年高中畢業年級第三次質量預測歷史試題卷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考生應首先閱讀答題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交卷時只交答題卡。第I卷(選擇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請將正確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1.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玉器大多出土于高等級嘉葬,其中出土的玉鉞、玉刀等器物,本身沒有開刃,也不存在使用過的痕跡。這說明當時A.北方地區戰爭頻率較低B.玉器具有了禮器的功能C.奴隸制國家的雛形初現D.玉器規格決定等級差異2.據記載,孔子欲定居在九夷地區,有人認為“陋”,孔子答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吳國雖被視作夷狄之國,但其公子季札卻因多次辭讓王位、信守仁義,得到了孔子的仰慕。由此推斷,孔子對“夷”的評判基于A.民族差異B.區域分布C.道德水平D.政治制度3.兩漢時期,《上林賦》夸飾皇家苑囿的恢弘,《東京賦》鋪陳宮殿規制的雄偉。到了東晉南朝,《齊都賦》《閩中賦》將視角拓展到地方城市,《湘中賦》則詳述地方物產。這反映了A.民族文化的交融B.多元思想的活躍C.文體形式的革新D.政治局勢的變動4,973年,因徐士廉等落第考生質疑取士不公,宋太祖遂于講武殿命題重試,增加錄取26人。975年,宋太祖于講武殿內出試題復試舉人,確定狀元為王嗣宗,而將省試第一名的王式列為第四名。據此可知,北宋科舉A.凸顯了專制集權B.確保了考試公平C.提高了選官標準D.擴大了取士范圍高三歷史試題卷第1頁(共6頁)5.康熙二年,顧炎武在實地考察中發現,關中地區在“歲甚登,谷甚多”的年代,競出現了“民且相卒賣其妻子”的現象。他認為其原因在于“所獲非所輸也”。據此可知,顧炎武A.宣揚了經世致用的思想主張B.質疑了折銀征收的賦稅制度C.警示了人多地少的資源危機D.批判了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6.1900年7月,威廉二世對即將遠赴中國作戰的德軍發表演說:“你們不僅要為公使的死復仇,而且還要為許許多多的德國人和歐洲人報仇。”然而,等到8月公使被解救的消息傳回德國時,威廉二世競深感失望。這表明A.義和團運動存在盲目排外行為B.清朝政府已經淪為“洋人的朝廷”C.列強紛紛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D.帝國主義國家借機擴大殖民利益7.下表是某一時期廣州政治講習班的課程與教員安排。由此可知,這一時期課程教員中國國民黨史汪精衛三民主義高語罕世界政治經濟狀況張太雷職工運動鄧中夏社會主義、國際主義與民族問題蕭楚女農民運動毛澤東A.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B.國民革命運動如火如茶C,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D,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8.下表列舉了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對“滇緬公路”的專題報道。據此可以推知時間標題作者1940年11月滇緬公路:中國的后門英國記者弗蘭克·歐特南和G,E.費恩1942年9月中國打開野性西部美國學者歐文·拉鐵摩爾史迪威公路:通向中國1945年6月美國橋梁工程師納爾遜·泰曼的陸路A.中國戰場的戰局得到關注B.美國推行“門戶開放”的政策C.敵后戰場發揮了重要作用D.國民政府為全面內戰做準備高三歷史試題卷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