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6月月考歷史試卷(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6月月考歷史試卷(含答案)

資源簡介

歷史
時量:60 分值:100分
學校: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選擇題(3*16=48分)
1.1949年9月,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毛澤東說:“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下列對“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理解最準確的是( )
A.中國實現了國家富強 B.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C.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 D.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2.小人物,大歷史,每個人的命運走向都和時代發展緊密相連。如表是20世紀50年代初某月某日,湖北兄長給弟弟郵寄的一封信,信文如下。下列選項對信文中所反映的史實評價正確的是( )
昨日接到你親筆寫的家信,并知道你在部隊很好,家中人口都很平安,土改已分到了一石七斗田,田也很好,斗爭中又分了幾次果實,現在生活的很好,不像以前愁吃愁穿了。
A.使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得到了徹底的改變 B.實現了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C.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翻身當家作主 D.促進了農村鄉鎮企業的建立和快速的發展
3.20世紀50年代,一位農民在日記中寫道:“由于單家獨戶經營經不起天災人禍的襲擊,有的貧農家底薄、缺資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難不少,出現了賣地賣牲口、出賣勞動力的現象,政府號召組織起來……”材料意在強調( )
A.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必要性 B.農業合作化落后于工業化
C.土地改革存在嚴重不足 D.人民公社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
4.“花生殼,圓又長,兩頭相隔十幾丈,五百個人抬起來,我們坐上游東海。”這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某一地區農民的勞動號子。如果將上述勞動號子作為史料,可以用來印證( )
A.“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 B.“大躍進”運動中的浮夸風
C.人民公社欣欣向榮的氣象 D.“文化大革命”的嚴重錯誤
5.下圖所示為某時期我國公私經濟成分的比例情況。圖片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新中國( )
A.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 B.國際地位逐步提高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計劃超額完成
6.1956年7月19日,古城沈陽一架銀白色殲擊機滑跑了很短的距離,昂首直插藍天。《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我國試制成功新的噴氣式飛機”。該項成就主要是由于( )
A.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 B.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提出
C.“一五”計劃的成功實施 D.工作重心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
7.“它是一個光輝的起點,它開啟了一個歷史新時期,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嚴重的挫折中重新奮起,標志著社會主義中國將逐步告別貧窮和落后,走向繁榮和富強。”這里所說的“它”是指( )
A.遵義會議召開 B.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C.三大改造完成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8.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家對國有企業統得過多過死,忽視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和市場的作用。針對這一弊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 )
A.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 B.實行聯產承包 C.實行經營承包責任制 D.增強企業活力
9.“1984年,中國政府開放整個海岸,意味著實際開放半個中國,它是三十五年來中國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膽行動。”這個“大膽行動”指的是( )
A.設立經濟特區 B.開放14個沿海城市 C.開發浦東新區 D.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0.下列四張紀念郵票以黨代會為主題,其關鍵詞表述最恰當的一組是( )
中共八大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A.建設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三個代表
B.主要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鄧小平理論
C.主要矛盾、實行改革開放、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三個代表
D.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國企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層民主
11.董建華飽含深情地說,香港經歷了156年的漫漫長路,終于重新跨進祖國溫暖的家門。我們在這里用自己的語言向全世界宣告:香港進入歷史的新紀元。“香港進入歷史的新紀元”意味著( )
A.香港開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B.中國結束了被侵略的歷史
C.“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 D.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
12.“兩岸之道,唯和與合,勢之所趨,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終能秉持九二共識與汪辜會談之諦,續寫協商與對話新頁。庶幾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電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識”是指( )
A.和平統一祖國方針 B.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C.加強兩岸合作交流 D.反對“臺獨”分子和國際反華勢力
13.2022年2月28日,王毅國務委員說:“兩國老一輩領導人洞察世界各國對緩和國際緊張局勢的期盼,順應中美人民對兩國和平友好的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氣,跨越世界上最遼闊的海洋,實現了歷史性的握手。”50年前的“歷史性握手”指的是( )
A.中美“乒乓外交” B.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 C.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14.這次會議是歷史上第一次“在沒有西方殖民國家的參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運的亞非國家舉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亞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在這次會議中我國提出了(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科教興國”戰略 C.開展撥亂反正工作 D.“求同存異”方針
15.回望我國的航天發展史,我國成功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在( )
A.“一五”計劃期間 B.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C.文化大革命時期 D.改革開放后
16.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吃穿住行、消費觀念發生了質的變化,從簡單的一日三餐到“綠色食品”,從粗衣土
布到名牌服裝,從自行車到私家車,無不體現了時代的更替和社會的進步。這一進步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們的物質生活更加豐富 B.我國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C.改革開放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D.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
二、非選擇題(17題18分;18題16分;19題18分)
17.中國的工業化
八年級某班準備開展以“中國的工業建設”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同學們搜集了相關資料。請你參與,根據要求解決問題。
任務一 【觀察地圖:了解工業分布】
圖 1953—1957年工業建設主蔓成就
(1)據圖,指出1953—1957年我國工業建設的特點(4)。
任務二【分析數據:感受工業發展】
材料一
經過五年經濟建設,不僅工業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41.5%提高到1957年的56.5%,而且工業生產水平和技術水平也有明顯提高。1957年我國鋼材自給率達到86%,機械設備自給率達到60%以上。1957年與1952年相比,工人勞動生產率提高了52%,12個工業部門的產品成本降低29%。
——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專題史稿》
(2)據材料一、概括“五年經濟建設”取得的主要成就。(4)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五年經濟建設”在我國工業發展歷程中的影響。(4)
任務三【閱讀史料:展望工業前景】
材料二
改革開放初期,紡織和食品等輕工業發展較快。20世紀九十年代后期,發展重點轉向資本和技術密集的重工業。21世紀初,我國形成了巨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和顯著的價格競爭力,成為世界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
——據《中國工業化百年回顧與展望》
(3)據材料二、歸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發展的特點。(4)綜合上述材料,請你對中國下一步的工業建設提出合理化的建議。(2)
18.大國之間,和則兩利,斗則兩傷,這已為人類歷史所證實。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A、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
中國是朝鮮戰爭的最大贏家。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威風,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國家的囂張氣焰。……這場戰爭鞏固了中蘇同盟,贏得了蘇聯的重視和尊敬……1953年,美國被迫簽署《朝鮮停戰協定》,讓新中國贏得了一個重要的緩沖地帶,沒有讓美國陳兵鴨綠江,消除了美國對我們國家安全的直接威脅,解除了兩面作戰的危險。
——摘編自胥亮《朝鮮戰爭到底誰是羸家》
材料二
下面是尼克松的兩次談話。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在發表談話時說:“我愿非常明確地表示,我反對給共產黨中國以外交承認。我同樣反對接納共產黨中國進入聯合國。”
正如我在過去三年中多次指出的那樣,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七億五千萬人民的參加,是不能有穩定與持久的和平的。正因為如此,我在好幾個方面采取主動行動,為兩國之間的比較正常的關系敞開門戶。
——摘編自美國總統尼克松關于計劃訪問北京的談話
(1)材料一中圖A所示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的目的是什么 (2)依據材料一,概括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重要意義。(4)
(2)依據材料二,指出尼克松對華態度發生的變化(2),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發生這一變化的原因(4)。
(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說說影響一個國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
19.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18分)
材料一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摘編自部編版教材《中國歷史》8年級下冊
材料二
過分單一的所有制結構嚴重阻滯了生產力的發展,形成了一種同生產力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僵化的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職責不分,條塊分割,國家對企業統得過多過死;忽視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和市場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義嚴重。這就造成了企業缺乏應有的自主權,嚴重壓抑了企業和廣大職工群眾的積極性。
——1984年《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材料三
40年來,我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實施,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深化,研發投入持續增加,創新活力競相迸發,重大成果不斷涌現,體系建設逐步完善。
——摘編自《改革開放40年科技成就》
(1)根據材料一,指出這次會議在黨和國家工作中心上作出的決策(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次會議的影響。(4)
(1)材料二中,當時的經濟發展模式有哪些弊端 (4)國有企業是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革的 (4分)
(3)據材料三,分析推動我國科技發展的原因。(4分)
一、選擇題
1. C
2. C
3. A
4. B
5. C
6. C
7. D
8. D
9. B
10. B
11. C
12. B
13. C
14. D
15. C
16. C
二、非選擇題
17.
(1)特點: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
(2)主要成就:工業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提高;工業生產水平和技術水平明顯提高;鋼材和機械設備自給率提高;工人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成本降低。影響:為我國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3)特點:不同階段發展重點不同;從輕工業到重工業;形成巨大生產能力和價格競爭力,成為世界重要加工制造基地。建議:堅持科技創新;注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強國際合作等。
18.
(1)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意義: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威風;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囂張氣焰;鞏固了中蘇同盟;贏得了蘇聯重視和尊敬;贏得了緩沖地帶;消除了美國對國家安全的直接威脅;解除了兩面作戰的危險。
(2)變化:由反對給中國外交承認和反對中國進入聯合國到為兩國關系正常化采取主動行動。原因: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美國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守勢;美國認識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性。
(3)主要因素:國家利益、國際形勢、綜合國力、意識形態等。
19.
(1)決策: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影響: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2)弊端:政企職責不分,條塊分割,國家對企業統得過多過死;忽視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和市場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義嚴重。改革:擴大企業自主權;實行經營承包責任制等。
(3)原因: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深化;研發投入增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龙县| 垦利县| 法库县| 原阳县| 原阳县| 藁城市| 松江区| 山东省| 大英县| 沐川县| 江永县| 婺源县| 黑水县| 寿宁县| 汉阴县| 苍山县| 东丰县| 姚安县| 宣城市| 隆德县| 衢州市| 南江县| 富锦市| 岑巩县| 横山县| 怀宁县| 四平市| 卢湾区| 岱山县| 顺昌县| 金门县| 余干县| 阳新县| 涪陵区| 马山县| 芜湖市| 曲靖市| 吴桥县| 邵武市| 台山市| 日喀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