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蘇省鹽城市聯盟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生物試題一、單選題1.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A.氨基酸、血紅蛋白、抗體均屬于內環境的成分B.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C.無氧呼吸產生乳酸的過程發生在內環境中D.手腳磨出的“水泡”中的液體主要是細胞內液2.2024年10月27日,鄭欽文在WTA500東京站決賽中奪得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第5座WTA單打冠軍。運動員在激烈的網球比賽過程中( )A.大量出汗,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尿量減少B.胰島素分泌增多,肌肉細胞吸收、貯存葡萄糖加快C.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分泌增加,應激反應增強D.肌肉運動產熱增加,產熱量大于散熱量,體溫持續升高3.下列有關免疫的說法,正確的是( )A.漿細胞都是由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的B.免疫活性物質都可與抗原特異性結合,發揮免疫作用C.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有輔助性T細胞的參與D.血漿和唾液中的溶菌酶都屬于人體的第二道防線4.植物生長調節劑在生產實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用一定濃度的乙烯利處理番茄果實,可促進果實發育B.用一定濃度細胞分裂素類似物噴灑鮮花,可延長其保鮮期C.用一定濃度的α-萘乙酸處理分化初期的黃瓜花芽,可促使花芽向雌花分化D.用一定濃度的赤霉素處理大麥,可使大麥種子無須發芽就能產生α-淀粉酶5.自然界中,種群數量增長既是有規律的,又是復雜多樣的。如圖所示,下列關于“S”形曲線的敘述,錯誤的是( ) A.t0~t1之間,由于資源和空間相對充裕,種群數量增長較快B.t1之后,由于種群密度增加,種內競爭加劇,導致種群數量下降C.漁業養殖時,中等強度的捕撈有利于持續獲得較大的魚產量D.為有效防治有害生物,應在t1時刻之前采取有效措施6.某生物學興趣小組利用課外時間進行了“研究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探究活動。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常采用標記重捕法調查個體較大且活動能力較強的土壤小動物B.常采用取樣器取樣法和目測估計法統計土樣中小動物物種數目C.可在白天和晚上對同一地塊進行取樣以調查不同時間的豐富度D.對無法知道名稱的小動物,可記為“待鑒定××”,不記錄特征7.“稻田畫”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稻田畫”的形成過程就是將綠色葉及紫色葉兩個品種的水稻種植于水田中,牽線描出圖樣或字體輪廓,隨著水稻生長,就會呈現出預先規劃的圖形或文字。下列對“稻田畫”的分析,正確的是( )A.不同品種水稻間作提高了能量的傳遞效率B.綠葉水稻和紫葉水稻屬于不同的物種,二者會出現種間競爭C.“稻田畫”的群落中存在水平結構,不存在垂直結構D.“稻田畫”給人帶來一種藝術上的美感,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8.如圖為某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示意圖,甲、乙、丙、丁表示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成分。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①②③都表示呼吸作用,乙可以進行光合作用B.一條完整的食物鏈需要甲、乙、丙、丁四種生物成分C.碳在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D.在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至關重要作用的是甲9.泡菜是中國傳承數千年的傳統發酵食品。下列關于泡菜制作過程中操作與目的的敘述,錯誤的是( )A.新鮮蔬菜洗凈、切塊后立即裝壇,以防止雜菌污染B.配制的鹽水加熱煮沸的目的是殺菌并去除溶解氧C.泡菜壇內加入“陳泡菜水”的目的是接種發酵菌種D.用水密封泡菜壇的目的是為微生物發酵創造無氧環境10.下列關于無菌技術的說法正確的是( )A.培養皿、培養基可用干熱滅菌法滅菌B.牛奶、熟啤酒、葡萄酒都可用巴氏消毒法消毒C.100℃煮沸10分鐘可以殺死微生物細胞和全部芽孢D.為了防止污染,接種環經灼燒滅菌后應趁熱快速挑取菌落11.表所示為LB培養基的配方,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蛋白胨 酵母提取物 NaCl 瓊脂粉 pH10g/L 5g/L 10g/L 15-20g/L 調節到7.4A.表所示培養基并不適用于細菌的快速擴大培養B.表所示培養基缺少氮源C.配制該培養基的步驟是:稱量→溶解→調pH→定容→滅菌→倒平板D.倒平板應該待培養基冷卻至室溫后在酒精燈火焰附近進行12.發酵工程以其生產條件溫和、原料來源豐富且價格低廉、產物專一等特點,在食品工業、醫藥工業、農牧業等許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分離、提純產物是發酵工程的中心環節B.發酵工程使用的菌種大多是單一菌種C.單細胞蛋白指通過發酵獲得的分泌蛋白D.工業化生產青霉素一般用過濾、沉淀獲得產物13.啤酒發酵流程一般都包含發芽、焙烤、碾磨、糖化、蒸煮、發酵、消毒、終止等。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焙烤過程通過加熱殺死種子的胚細胞,從而使淀粉酶失活B.酵母菌繁殖及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謝物的生成都在主發酵階段完成C.發酵的溫度和發酵的時間隨啤酒品種和口味的要求不同而有所差異D.蒸煮過程中高溫使淀粉酶失活,可以終止淀粉酶的進一步作用,并對糖漿滅菌14.下圖為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操作流程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甲過程是脫分化,其培養基中必須含有植物激素和有機營養B.乙是愈傷組織,是未分化的細胞形成不定形的薄壁組織團塊C.丙過程是再分化,該過程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D.生長素用量與細胞分裂素用量比值大于1時,有利于芽的分化15.植物細胞工程在很多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快速繁殖技術能夠保持植物優良品種的遺傳特性B.紫草寧是利用細胞產物工廠化生產出的一種藥物C.作物脫毒一般選擇植物葉肉細胞進行組織培養D.單倍體育種通常需要花藥離體培養,能夠縮短育種年限二、多選題16.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探究了植物生長素類調節劑(2,4—D)對富貴竹插條生根的影響,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組別 1 2 3 4 5 6 72,4—D濃度(mol/L) 清水 10-15 10-13 10-11 10-9 10-7 10-5平均生根條數(根) 2.0 8.4 9.4 20.3 8.4 1.3 0A.該探究實驗的自變量是2,4—D濃度,因變量為插條生根條數B.濃度為10-7mol/L的2,4—D溶液對富貴竹生根具有促進作用C.該實驗中低濃度組用浸泡法處理插條,高濃度組用沾蘸法處理插條D.如要確定促進富貴竹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需在10-13~10-9間縮小濃度梯度做實驗17.某興趣小組將酵母菌接種到裝有10mL培養液的試管中,通氣培養并定時取樣,稀釋100倍后采用規格為16×25的血細胞計數板計數。下列敘述錯誤的有( )A.實驗中的取樣時間、培養液pH等均為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B.血細胞計數板計數時,應先在邊緣滴培養液,再蓋上蓋玻片,以免產生氣泡C.若某時刻中格細胞的平均數量為25個,則培養液中酵母菌的數目約為4×109個D.在酵母菌種群數量增長的不同階段,可具有相同的增長速率且需設計空白對照組18.下圖是微生物平板劃線示意圖,劃線的順序依次為1234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第一步灼燒接種環目的是殺死可能存在的微生物B.劃線時將皿蓋揭開向上置于實驗臺上,以防雜菌污染C.劃線完成后,蓋上皿蓋,倒置在培養箱中進行培養D.完成該平板劃線全程需要對接種環灼燒滅菌6次19.植物組織培養是植物細胞工程的基本技術。下列關于菊花組織培養的敘述,正確的有( )A.培養前需要用適宜濃度的乙醇和次氯酸鈉的混合液對外植體進行消毒B.將外植體的1/3~1/2插入誘導愈傷組織的培養基中,注意不要倒插C.組培苗移植前需用流水清洗掉根部的培養基,經煉苗后再移栽大田D.培養基中需添加一定量的葡萄糖以利于調節滲透壓和提供營養物質三、解答題(新)20.胰島素抵抗(IR)是指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是Ⅱ型糖尿病的發病基礎。如圖A~D是隨時間變化2型糖尿病形成過程中人體胰島素分泌與胰島素敏感關系曲線。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空腹時, 是血糖的最重要來源。當胰島素水平上升時,會促進血糖進入組織細胞進行 ,進入肝細胞、肌肉細胞并合成糖原,進入脂肪組織細胞轉變為 。(2)血糖調節中樞位于 ,能參與升高血糖的激素除了胰高血糖素外還有 。(3)據圖分析可知,隨著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胰島素的分泌量的變化是 。(4)從胰島素受體角度分析,胰島素抵抗可能的原因是 。Ⅱ型糖尿病 (選填“能”或“不能”)通過注射胰島素治療。(5)米格列奈鈣是一種口服降糖藥物,其促進胰島素分泌的作用途徑如圖2所示。米格列奈鈣主要通過兩種作用途徑促進胰島素分泌,第一種途徑是與胰島B細胞膜上的 結合,關閉通道,引起Ca2+內流,導致囊泡脫顆粒,胰島素釋放,第二種途徑,與RYR結合,激活 ,從而釋放Ca2+導致囊泡脫顆粒,胰島素釋放。(6)下丘腦還有調節水鹽平衡的功能。當吃的食物過咸時,通過下丘腦和垂體的相關活動,使 激素的含量增加,促進 對水分的重吸收,最終導致尿量減少,有利于細胞外液滲透壓恢復正常水平。21.大約1萬到7000年前,泰州地區由淺海開始成陸。5000年前,泰州成為一座鳥島。請回答下列問題:(1)遠古泰州島四面環海,亞熱帶暖濕氣候,南北和東西候鳥遷徙線交會于此,荒涼的沙脊和沙溝逐漸被一片蔥蘢覆蓋,該過程中群落的演替屬于 演替。現在泰州地區并未形成大片的原始森林,說明了人類活動使群落演替按照 進行。泰州地區原本有麋鹿,現該地區的野生麋鹿已經滅絕,原因是 。(2)泰州某農場發展了“稻萍魚鴨”立體養殖的農田生態系統,經調查該農田生態系統第一、二營養級的能量流動情況如下表所示(凈同化量是指用于生長、發育、繁殖的能量,單位(J.cm-2.a-1)。項目 凈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流向分解者 未利用 人工輸入第一營養級 276 150 26 214 0第二營養級 54.2 31.8 6.2 30 50①稻田中放養的一些小型魚類以碎屑和浮游植物為食,從生態系統成分的角度分析,這些魚類屬于 。為了研究水稻的生態位,需要調查它在研究區域內的出現頻率、種群密度、植物株高等特征,以及 。②分析上表數據可知,第一營養級流入第二營養級的能量是 J.cm-2.a-1,第二、第三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 。(3)為改善水質,美化環境,泰州城市管理者在鳳城河上設置了許多生態浮床(如下圖)。 ③在選擇浮床植物時,需選擇污染物凈化能力強的植物,且各種植物之間可以互利共存,這遵循了生態工程的 和 原理。④生態浮床的建立為鳥類和魚類提供了 ,生態浮床的綠色植物開花后,通過花香吸引了大批昆蟲前來助其傳粉,這主要體現了 離不開信息的傳遞。22.白菜、甘藍均為二倍體,體細胞染色體數目分別為20、18。“白菜—甘藍”是用細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來的雜種植株,它具有生長期短、耐熱性強和易于儲藏等優點。如圖是“白菜一甘藍”的雜交過程示意圖,回答以下問題:(1)為了得到原生質體需先用 和 來處理白菜細胞和甘藍細胞。(2)誘導原生質體融合的方法有多種,常用的物理方法有(列舉一種即可) ,常用的化學試劑有(列舉一種即可) ,該過程體現了細胞膜具有 性,形成雜交細胞的標志是 ,再經過誘導可形成愈傷組織并可進一步發育成完整植株。(3)由雜種細胞得到白菜—甘藍雜種植株所用到的技術手段稱為 技術,該過程體現了雜種細胞具有 性。(4)如圖通過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獲得的“白菜—甘藍”雜種細胞染色體數為 ;通常情況下,白菜和甘藍有性雜交是不能成功的,原因是 。(5)上述育種方法與傳統雜交育種方法相比較其優點在于 。四、實驗題(新)23.藍莓酸甜宜人、細膩多汁、氣味清香,由藍莓釀制的藍莓酒和藍莓醋被稱為“液體黃金”和“口服化妝品”等。圖1是以鮮藍莓為原料天然發酵制作藍莓酒和藍莓醋的過程簡圖,圖2為制作藍莓酒、藍莓醋的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1)傳統發酵以混合菌種的固體或半固體發酵為主,一般利用原材料中 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發酵保存下來的面團、鹵汁等發酵物中的微生物,如腐乳制作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2)過程③和過程④所用微生物的主要區別是后者 ,工業生產中為大量獲得這兩種菌種,常采用 (填“固體”“半固體”或“液體”)培養基進行培養。(3)過程④是在 (填“氧氣、糖源都充足”或“缺少糖源”)時,醋酸菌將藍莓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過程⑤當 (填“氧氣、糖源都充足”或“缺少糖源”)時,醋酸菌將乙醇轉化為乙醛,再將乙醛轉變為醋酸。(4)圖2裝置進行藍莓酒發酵產生酒精時,排氣口要通過一個長而彎曲的膠管與瓶身連接,目的是 。在發酵過程中,一般將溫度控制在 ,發酵的 條件會抑制雜菌的生長。(5)鑒定藍莓酒的方法是在酸性條件下用重鉻酸鉀檢測樣液,如果顏色變化為 ,則說明產生了酒精;鑒定藍莓醋的常用方法是檢測發酵液前后的 變化。24.牛和羊的瘤胃中生活著多種微生物,其中許多微生物能分解尿素。某研究小組欲從瘤胃內篩選出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細菌,設計了如下實驗。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實驗步驟:I.取樣:從剛宰殺的牛的瘤胃中取樣,將樣品裝入事先滅過菌的錐形瓶中。Ⅱ.培養基的配制和滅菌:配制全營養LB固體培養基。配方:水、蛋白胨、酵母提取物、NaCl、瓊脂(一種凝固劑)。配制尿素固體培養基。配方:水、葡萄糖、NaCl、K2HPO4、尿素、瓊脂。III.制備瘤胃稀釋液并接種,如下圖1所示。IV.在無氧條件下進行微生物的培養、觀察與計數。(1)該小組采用 法對瘤胃中分解尿素的細菌進行分離和計數。在無菌條件下,利用該方法進行分離計數時,需要用到圖2中的實驗器材有 (填序號)。(2)為了判斷尿素培養基是否具有選擇作用,實驗時還需要同時接種全營養平板,如果同一濃度梯度下,尿素培養基上的菌落數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營養培養基上的菌落數,則說明尿素培養基具有選擇作用。(3)為了避免混淆,需要在培養皿的 (填“皿蓋”或“皿底”)做好標記。然后在 (填“18~25℃”、“25~30℃”或“30~37℃”)的恒溫培養箱中需培養1-2d,每隔24h統計一次菌落數目,選擇菌落數目穩定時的記錄作為結果,其目的是 。(4)若將最后一個試管中的稀釋液分別涂布到3個尿素平板上培養,培養后平板上出現的菌落數如圖1所示,則5mL瘤胃樣品中含有目標活菌數約為 。該方法統計獲得的菌落數比實際的活菌數 ,原因是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C A B C D C A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答案 A B A D C BC ABD ACD BC20.(1) 肝糖原分解 氧化分解供能 脂肪(或甘油三酯)(2) 下丘腦 腎上腺素、甲狀腺激素、糖皮質激素(3)先增多后減少(4) 胰島素受體活性降低(或者胰島素受體數量減少) 不能(5) SUR1 內質網(6) 抗利尿 腎小管和集合管21.(1) 次生 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人類的捕殺和棲息地的減少(2) 消費者和分解者 它與其他物種的關系 36 20.9%(3) 協調 自生 食物和棲息地 生物種群的繁衍22.(1) 纖維素酶 果膠酶(2) 離心法/電融合法 聚乙二醇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 (一定的)流動性 再生出細胞壁(3) 植物組織培養 全能(4) 38 存在生殖隔離(5)打破生殖隔離,實現遠緣雜交育種(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23.(1) 天然存在 毛霉(2) 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 液體(3) 氧氣、糖源都充足 缺少糖源(4) 避免空氣中其他微生物進入發酵裝置(防止空氣中的微生物污染) 18~30℃ 無氧、呈酸性、含酒精(5) 橙色變成灰綠色 pH24.(1) 稀釋涂布平板 ①③④(2)小于(3) 皿底 30~37℃ 為了防止培養時間不足導致菌落遺漏(4) 3.5×1010 少 當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是一個菌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