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揚州中學文昌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初三第一次模擬考試試卷歷史學科(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50分)2025.4友情提醒:所有答案請寫在提供的答題卡上,否則一律無效!一、選擇題(下列各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請將所選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相應的答題欄內。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1.圖1是甲骨文與其對應的漢字,從中看出當時甲骨文凈對應漢字王臣劓(割鼻)刖(斷足)圖1A.刑罰殘酷B.軍事強大C.皇帝獨尊D.文化昌盛2.秦孝公時,秦國是“君臣廢法而服私,是以國亂、兵弱而主卑”,受到楚、魏兩國的侵迫,在外交上地位頗低,不能參與中原各國之盟會,各國都以“夷狄遇之”。這可以用來說明A.周王權威日益衰弱B.秦國急需改革變法C.中原各國團結一致D.秦國國力達到鼎盛3.西漢初年“大侯不過萬家,小者五六百戶”;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歸,戶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萬戶,小國自倍,富厚如之”。這一變化主要得益于A.休養生息的政策B.厲行節約的傳統C.鹽鐵專賣的實行D.平抑物價的舉措4,某同學在整理兩漢時期的筆記時出現了“蔡倫改進造紙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華佗發明麻沸散”等內容。按其整理的主題還可以補充的有A.王羲之與《蘭亭集序》B.司馬遷與歷史巨著《史記》C.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D.宋應星編寫《天工開物》5.表1反應公元313一450年從北方地區遷到南方地區的人口分布。據此可知南方表1蘇南、浙北安徽四川漢中湖北江西、湖南30多萬、約17萬約15萬約6萬各1萬多少量A.區域發展失衡B.自然環境優越C.經濟反超北方D.人口不斷北遷6.開皇七年,隋文帝命諸州每年舉送三人到中央參加秀才、明經兩科考試,正式設立了每年的常貢之科。隋煬帝時又添設了進士科,為普通地主參加政權開辟了道路。該制度A.導致了隋王朝短命而亡B.動搖了儒家的正統地位C.明確了中央機構的職權D.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初三年級歷史學科第1頁共6頁7.圖2為《清明上河圖》中的街市一景。這反映了當時圖2A.貨物運輸非常便利B.海外貿易十分發達C.城市商業經濟繁榮D.經濟重心完成南移8.鄭和率領的第三次遠航在1410年初從福建海岸開駛,訪問了占城、爪哇、滿剌加和蘇門答剌,后來又向西駛往錫蘭、葛蘭、柯枝和印度馬拉巴爾海岸上的古里。“鄭和船隊”的活動A.向東橫渡大西洋來到古巴和海地B.最遠到達非洲西海岸和紅海沿岸C.增進了中外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D.基本解除了明朝東南沿海的倭患9.據《三國志》等史書記載,關羽中箭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而華佗死于建安十三年(208年);但《三國演義》中講述了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對此解讀最合理的是A.文學描寫生動更具可信度B.史實和文學的差異需明辨C.歷史因年代久遠無法還原D.史書敘述平淡乏味無價值10.軍機處在擬旨過程中,完全秉承皇帝旨意,處于皇帝的嚴密監督之下,不能另立意見與皇帝相抗。軍機處的建立A.強化君主專制B.加強中央集權C.加劇社會矛盾D.加強思想控制11.戰敗賠款幾乎是清朝在近代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的必有條款,圖3規定的分期賠款清單最有可能出自·此時交銀六百萬圓:·癸卯年六月間交銀三百萬圓,十二月間交銀三百萬圓,共銀六百萬圓;·甲辰年六月間交銀二百五十萬圓,十二月間交銀二百五十萬圓,共銀五百萬圓:·乙已年六月間交銀二百萬圓,十二月間交銀二百萬圓,共銀四百萬圓;·自壬寅年起至乙已年止,四年共交銀二千一百萬圓。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數,則酌定每年每百圓加息五圓。圖3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12.《天朝田畝制度》提出建立“四有二無”的理想社會,而《資政新篇》則提出向西方學習,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這一變化A.鞏固了清政府的統治B.加劇了帝國主義的侵略C.擴大了列強在華權益D.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13.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區建立行省;1885年,清政府決定在臺灣建立行省。這些措施A.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B.維護了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C.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D.培養了翻譯人才和傳播西學初三年級歷史學科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