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平谷中學高二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任課教師班級姓名2025.5第I卷(選擇題,共6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題1.5分,共60分。每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請將正確答案填涂在機讀卡相應位置)1.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青銅冰鑒缶,鑒用來盛冰,缶用來盛食物。《周禮》記載,肉食珍饈與酒水都要用冰鑒保存,祭祀時也要使用冰鑒。冰鑒缶的使用(A.體現了戰國時期嚴格的宗法制度B.說明青銅鑄造工藝開始成熟C.展示出貴族的日常禮儀規范D.標志著新興地主階級的崛起2。“清樂”源自漢代樂府的俗樂,魏晉時期逐漸雅樂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區的清樂與“羌胡之聲”結合,南朝的清樂則與江南音樂結合,北朝曾改編清樂并由“胡人”演唱。代統一后重新整理了清樂,隋文帝稱之為“華夏正聲”。清樂的發展說明,魏晉以來(A.中原的傳統文化日漸消亡B.各民族文化互動增多,不斷交融C.漢代的禮樂制度逐步復原D.西域文化成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3.古代中國早期城市的功能一般是(A.工商業中心B.政治中心C.經濟中心D.宗教活動中心4.這張原始村落復原圖中能反映出農耕時代特征的是(A.種植植物,兼有飼養家畜B.,定居生活,形成農耕聚落C.刀耕火種,形成青銅文化D.過分開墾,造成農業危機5.“鎮”與“市”原本有嚴格的區別,“有商賈貿易者謂之市,設官將防遏者謂之鎮”。由此可知(A.古代市鎮以商業職能為主B.市鎮是古代城鄉經濟的紐帶C.古代的鎮軍事色彩濃厚D.古代重視對市的軍事保護6.竹枝詞是一種民眾喜聞樂見的詩歌體裁。晚清竹枝詞除描寫官場百態、風土民情外,又增加了新的時代內容,出現了介紹外國風俗的《外國竹枝詞》等。晚清竹枝詞(①是當時人們的記錄,屬于官方檔案②屬于文學作品,但是具備史料價值③關注社會新生事物,開闊大眾眼界④引入西方文學風格,開啟文學革命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開間進深都較大,臺基較高,多為長輩居住,東西廂房開間進深較小,臺基也較矮,常為晚輩居住。對這種文化現象解析正確的是(A.體現了古代中國男尊女卑的特點B.使家庭具有了和諧氣氛C.體現了四合院復雜的構造特點D.體現了嚴格的宗法等級觀念8.19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上發明電梯和首次使用鋼筋混凝土技術建筑樓房的國家分別是A,英國和美國B.美國和法國C.美國和比利時D,美國和德國9.1914年,美國的克利夫蘭、紐約和芝加哥相繼出現了由電力驅動的交通信號燈,緩解了這些城市出現的交通問題。出現這一現象的可能原因包括(①城市化快速發展②交通工具數量和品種增多③電力技術廣泛應用④內燃機的創制和應用A.②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秦朝在交通方面的貢獻,除開鑿靈渠外還有(①統一車軌②開通“絲綢之路”③修馳道和直道④修建五尺道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1.17世紀,法國開通的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且是歐洲歷史最悠久仍在通航的運河是(A.米迪運河B.蘇伊士運河C.巴拿馬運河D.曼徹斯特運河12.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輪船招商局成立:19世紀70年代中國出現了第一條鐵路一吳淞鐵路。從歷史上看,這兩件事反映的共同的時代意義是(A.洋務運動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第一步B.推動了中國交通事業的近代化進程C.標志著中國南船北馬運輸時代的結束D.開啟了中國自主發展交通事業的時代13.福特T型車從1908年售價850美元降到1916年售價僅360美元,到1925年福特T型車已占到全世界汽車產量的一半。導致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是(A.大規模生產方式的廣泛應用B.利用先進技術手段實現制造業智能化C.公權力對現行秩序加以改革D.價格革命為汽車工業提供了國內市場14.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了許多偉大發明,飛機就是其中的發明之一。下列有關飛機和航空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發明飛機B.馮如1909年發明中國的第一架飛機c.1956年新中國第一家航空公司成立D,1914年開通世界上第一條空中航線15.1863年倫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條地鐵,城市基礎建設設施開始了向地下延伸的時代。城市基礎建設向地下延伸的最主要原因是(A.工業革命的進行B。城市化的發展C.城市人口的增加D。城市土地資源的匱乏16.截至2020年5月10日,全球確診新冠肺炎病例超過400萬人,死亡人數超過30萬。給全球經濟、政治、文化造成重大影響。人們容易聯想到14世紀中葉,黑死病(鼠疫)大爆發,曾使整個歐洲大約有2500萬人死亡。那次疫情產生的直接影響是(A.天主教宜揚的救贖理論更為人深信B.追求現世享受的人文主義興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