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江西省贛州市龍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有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江西省贛州市龍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有答案)

資源簡介

江西省龍南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
高二年級生物試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第I卷(選擇題)
一、單選題(本題共12小題,每題2分,共24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如圖表示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該食物網中共有6條食物鏈 B.該食物網中的所有生物構成生物群落
C.蝗蟲和老鼠在不同食物鏈中都屬于同一營養級
D.若老鼠全部死亡消失,對狼的影響比對貓頭鷹顯著
2.如果一個湖泊受到了污染,魚類的數量就會因死亡而減少,死魚腐爛后又會進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魚的死亡。這種現象屬于( )
A.正反饋調節 B.負反饋調節 C.物種滅絕 D.生物富集
3.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物質循環指的是構成生物體的各種化合物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過程
B.碳在生物群落內的循環主要是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進行的
C.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不可分割,同時進行
D.物質循環特點是循環往復,具有全球性
4.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是保護生物種類的多樣性
B.大力引進外來物種可以豐富我國的動植物資源
C.生物的種類越豐富,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越弱
D.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受到影響時,會影響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的多樣性
5.下列關于生態系統食物鏈中能量和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物質是單向流動,不可循環的 ②物質是可循環的
③能量是單向流動,不可循環的 ④能量是單向流動,可循環的
⑤能量是伴隨著物質而流動的 ⑥能量不是伴隨物質而流動的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6.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成分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消費者的食性越雜其種群數量波動幅度越大
B.分解者能將動植物遺體殘骸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
C.生產者在制造有機物時,所利用的能量類型可能不同
D.各種消費者的存在促進了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7.巴氏殺菌乳是以生牛(羊)乳為原料,經巴氏殺菌等工序制得的液體產品,殺滅了牛奶中有害菌群的同時也保存了營養物質和純正口感。據國家標準每毫升合格巴氏殺菌乳中細菌總數不得超過50000個。某興趣小組進行了新鮮牛奶合適的消毒溫度的探究,相關實驗操作不合理的是( )
A.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并在121℃、100kPa 條件下處理15~30min
B.將等量的新鮮牛奶分別置于60℃、70℃、 80℃、 90℃恒溫水浴鍋中處理30min
C.對處理后的牛奶進行梯度稀釋后,利用涂布法接種平板并在37℃下培養24h
D.統計培養基上全部菌落數,以菌落數最少組的處理溫度作為牛奶最適消毒溫度
8.下列關于實驗室培養和純化酵母菌過程中的部分操作,說法錯誤的是( )
A.紫外線照射前,適量噴灑石炭酸等消毒液,可以加強消毒效果
B.配制培養基、倒平板、接種均需要在酒精燈火焰旁進行
C.連續劃線的目的是將聚集的菌種逐步稀釋分散到培養基的表面
D.轉換劃線角度后需灼燒接種環再進行劃線
9.某同學畫出三幅表示生態系統部分碳循環的示意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在圖1和圖2中的A都是生產者,圖3中的A是大氣中的CO2庫
B.生態系統的碳循環是指含碳化合物在無機環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往復循環
C.圖1中C能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D.圖3中的碳在A、B、D、E中流動的形式是含碳有機物
10.下列生產實踐措施不是利用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的是( )
A.利用音響設備發出不同的聲音信號來誘捕或驅趕某些動物
B.通過控制日照時間長短來調控植物開花時間
C.利用人工合成的激素吸引昆蟲前來給植物傳粉
D.通過給黃麻噴灑一定濃度的赤霉素溶液來提高其產量
11.如圖所示是能量在生態系統中的變化形式,據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能量流動過程中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B.圖中過程①主要通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實現
C.生態系統中生物數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都有可能倒置
D.任何生態系統正常功能的維持都需要不斷得到來自系統外的能量補充
12.下圖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環過程,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③過程代表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圖中A.B分別代表消費者和生產者
C.溫室效應主要是由⑦過程造成的 D.農業生產中的松土可以增大⑤過程
二、多選題(本題共4小題,每題4分,共16分。每題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對得4分,選對但不全2分,錯選0分)
13.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動物油脂等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燒后SO2和顆粒物質排放很少,特別是CO2等有害氣體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11%~53%。使用生物柴油的優點是( )
A.減少空氣污染 B.緩解溫室效應 C.不可再生 D.減少酸雨危害
14.關于生態系統中分解者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專營腐生生活的細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產者或消費者
B.分解者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可以供硝化細菌再利用
C.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D.分解者分解動植物遺體釋放出來的能量,可供綠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15.下圖表示氣候變化對甲、乙生態系統中種群類型數量的影響。
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一定比乙生態系統強
B.甲生態系統中生物群落的營養關系一定比乙復雜
C.乙生態系統在S點后一定有新的物種產生
D.乙生態系統在S點后一定經歷次生演替過程
16.螟蟲是一種水稻害蟲,在稻蝦綜合種養模式中,小龍蝦取食浮游動植物、害蟲、蟲卵等,使螟蟲數量下降。科研小組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下稻蝦養殖水體中浮游植物群落結構的變化,結果如表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處理環境參數 無機肥 有機肥 有機-無機復合肥
浮游植物多樣性指數 1.95 2.29 2.58
浮游植物生物量(mg/L) 11.03 2.71 7.68
A.螟蟲爆發可減少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
B.僅施無機肥組可能導致浮游植物競爭加劇
C.該稻田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發生在不同營養級和無機環境之間
D.為提高浮游植物群落的穩定性,應對稻田施加有機一無機復合肥
第II卷(非選擇題)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60分。)
17.人工濕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運行的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污水與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主要利用人工基質、微生物、植物等生物對污水進行凈化。如圖甲為人工濕地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污水中成分含量的變化,從進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別種植不同的濕地植物,這體現了群落的 結構。
(2)相比其他污水處理方式,人工濕地具有成本低、凈化率高的特點。經過處理后的污水流入上行池,在上行池中可以養殖一些魚、蝦等水生動物,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某調查小組對濕地生態系統進行了相關調查:
①圖乙中的Ⅰ和Ⅱ分別表示鯉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則在 點時,鯉魚的數量達到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直接影響到鯉魚的 。
②圖丙表示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簡圖, A、B、C、D表示該濕地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圖丙中食物鏈為 (用字母和箭頭表示);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產者固定的能量。
③科研小組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挺水植物如香蒲、美人蕉等能夠向水中分泌萜類化合物、類固醇等,抑制藻類的生長;也能開鮮艷的花,吸引昆蟲。這體現了生態系統的 功能。
18.藍莓酸甜宜人、細膩多汁、氣味清香,由藍莓釀制的藍莓酒和藍莓醋被稱為“液體黃金”和“口服化妝品”等。圖1是以鮮藍莓為原料天然發酵制作藍莓酒和藍莓醋的過程簡圖,圖2為制作藍莓酒、藍莓醋的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

(1)傳統發酵以混合菌種的固體或半固體發酵為主,一般利用原材料中 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發酵保存下來的面團、鹵汁等發酵物中的微生物,如腐乳制作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
(2)過程③和過程④所用微生物的主要區別是后者 ,工業生產中為大量獲得這兩種菌種,常采用 (填“固體”“半固體”或“液體”)培養基進行培養。
(3)過程④是在 時,醋酸菌將藍莓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過程⑤當 時,醋酸菌將乙醇轉化為乙醛,再將乙醛轉變為醋酸,此時酒精為醋酸菌提供了 。
(4)圖2裝置進行藍莓酒發酵產生酒精時,排氣口要通過一個長而彎曲的膠管與瓶身連接,目的是 。在發酵過程中,一般將溫度控制在 ,發酵的 。(至少答出2點)條件會抑制雜菌的生長。
(5)鑒定藍莓酒的方法是在酸性條件下用重鉻酸鉀檢測樣液,如果顏色變化為 ,則說明產生了酒精;鑒定藍莓醋的常用方法是檢測發酵液前后的 變化。
19.隨著社會的發展,石油產品的使用越來越多,石油烴污染也越來越嚴重。為了篩選出分解石油烴能力更強的微生物,人們不斷地進行研究。請回答與此篩選過程有關的問題:
(1)一般來說,微生物生長過程中需要的營養物質包括 源、 源、水、無機鹽等。
(2)分解石油烴的微生物一般要從土壤中分離,獲取土壤樣品的取樣地點最好選在 。下圖為獲取土壤樣品后的培養研究過程:
①、為了能有效地分離出分解石油烴的微生物,過程①一④所用培養基,其成分的特點是 ,從而有利于 的生長,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長。
②、過程④中的培養基從物理特征看屬于 培養基,這可以通過往培養基中加入一定量的 來實現,對④進行接種常采用的兩種方法分別是 和 。
③、若發現在⑤中無法區分菌落,可以將③中取出的菌液 。
(3)在實驗室應采用 法對培養基進行滅菌處理。在整個微生物的分離和培養中,一定要注意在 條件下進行。
20.某小型湖泊中的食物網如下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除圖中所示生物關系,田螺也可以泥土中的腐殖質為食物,說明田螺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 。
(2)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 。
(3)若干年后,該湖泊可能逐漸演替為森林,通常在此正常演替過程中生產者固定的CO2 (填:大于、小于、等于或無法確定)整個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4)在該湖泊中的黑魚,由于缺乏天敵,其種群增長方式是 增長,其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其余部分 。
21.據調查,我國13億人口中有9億生活在農村,為解決人多地少的矛盾,實現物質的多級循環利用,應建立農村綜合發展型生態工程。如圖為某農業生態系統的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生態工程設計突出體現了 的原理。
(2)該系統中,人畜糞便、枯枝敗葉等可以轉變為有機肥料,這個過程離不開生態系統成的 ,有機肥料能為稻麥蔬菜等生物提供 (填“物質”“能量”或“物質和能量”)。
(3)為盡早實現“碳中和”,我們的具體戰略措施有 。(至少答出一點)
(4)生物多樣性包括 多樣性、 多樣性和 多樣性。
(5)我國已建立多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這種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屬于 保護。將大熊貓分布區連接起來,可以促進大熊貓種群之間的 ,有利于保護大熊貓的 多樣性,有利于物種的延續。
《2024-2025學年度高二生物期中考試卷》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D C A D B D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ABD BC AD ABD
1.C
【分析】據圖分析,草→蝗蟲→浣熊→狼,草→蝗蟲→蟾蜍→浣熊→狼,草→鹿→狼,草→老鼠→貓頭鷹,草→老鼠→貓頭鷹。
食物鏈:各種生物之間的吃與被吃的一種聯系;每條食物鏈的起點總是生產者,終點是不被其他動物所食的動物,即最高營養級。
【詳解】A、食物鏈的起點是草,終點是不被其他營養級捕食的生物,則食物鏈5條,A錯誤;
B、食物網中只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構成生物群落還應該包括分解者,B錯誤;
C、蝗蟲和老鼠都位于第二營養級,屬于初級消費者,C正確;
D、貓頭鷹的食物來源只有老鼠,狼的食物來源有浣熊、鹿和老鼠,若老鼠全部死亡消失,對狼的影響比對貓頭鷹小,D錯誤。
故選C。
2.A
【分析】反饋是指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該系統的工作:
1、負反饋調節就是指反饋信息與原輸入信息起相反作用,使得輸出的信息減弱。
2、反饋信息促進與加強控制部分的活動,是正反饋調節。
【詳解】AB、湖泊受污染后魚類數量減少,魚體死亡腐爛進一步加重污染,是該變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變化加強,導致魚類數量進一步減少,故屬于正反饋調節,A正確,B錯誤;
CD、題干所述,引起更多魚類死亡,但物種沒有滅絕,不涉及生物富集,CD錯誤。
故選A。
3.A
【分析】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在生態系統中,組成生物體的C、H、O、N、P、Ca等元素,不斷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無機環境的循環.物質循環的特點:循環往復、反復利用,具有全球性。
【詳解】A、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指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斷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A錯誤;
B、碳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的,在生物群落內的循環主要是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進行的,B正確;
C、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同時進行的,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質是能量的載體。能量的固定、儲存、轉移和釋放,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過程,能量是物質循環的動力,C正確;
D、物質循環特點是循環往復、反復利用,具有全球性,D正確。
故選A。
4.D
【分析】1、生物的多樣性包括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三個層次。
2、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建立瀕危物種種質庫,保護珍貴的遺傳資源,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詳解】A、保護生物多樣性首先要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生物的棲息環境是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保護了生物的棲息環境,即保護了環境中的生物。環境與生物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二者構成生態系統,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就是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其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A錯誤;
B、大力引進外來物種,會因為外來物種沒有天敵,造成本地物種遭到破壞和減少,B錯誤;
C、生物的種類越豐富,結構越復雜,生態系統的自動調能力能越強,生物的種類越少,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越弱,易失去生態平衡,C錯誤;
D、基因的多樣性決定了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組成了不同的生態系統,所以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受到影響時,會影響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的多樣性,D正確。
故選D。
5.C
【詳解】物質是循環的,是能量流動的載體;能量流動是單向的,推動物質的循環。故①④⑥錯誤,②③⑤正確;
故選C
【點睛】
6.A
【分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無機環境);
(2)生產者(自養型):主要是綠色植物,還有少數化能合成型生物;
(3)消費者(異養型):主要是動物,還有營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4)分解者(異養型):主要是指營腐生生活細菌和真菌,還有少數動物。
【詳解】A、動物的食性越雜其種群數量波動幅度越小,符合物種多樣性原理,A錯誤;
B、分解者通過分解作用,即細胞呼吸來分解生態系統中的有機物,B正確;
C、生產者在制造有機物時,所利用的能量類型可能不同,如綠色植物利用太陽能,而硝化細菌利用化學能,C正確;
D、各種消費者的存在促進了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并使其更加穩定,D正確。
故選A。
7.D
【分析】高壓蒸汽滅菌的原理:在密閉的蒸鍋內,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壓力不斷上升,使水的沸點不斷提高,從而鍋內溫度也隨之增加。在100kPa的壓力下,鍋內溫度達121℃。在此蒸汽溫度下,可以很快殺死各種細菌及其高度耐熱的芽孢。
巴氏消毒指的是70-75℃煮30min或80℃煮15分鐘;巴氏消毒既能殺死生牛(羊)乳中的微生物,還不會破壞牛(羊)乳中的營養成分。
【詳解】A、配制的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需使用高壓蒸汽滅菌法滅菌,即在121℃、100kPa條件下處理15~30min,將培養基徹底滅菌,以避免培養基上的微生物影響實驗結果,A正確;
B、新鮮牛奶應使用巴氏消毒法消毒,為了探究新鮮牛奶合適的消毒溫度,可將等量的新鮮牛奶分別置于60℃、70℃、80℃、90℃恒溫水浴鍋中處理30min,并檢測不同溫度處理下的牛奶中微生物的數量進行比較,B正確;
C、若要統計消毒后的牛奶中微生物的數量,可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所以可對處理后的牛奶進行梯度稀釋后,利用涂布法接種平板并在37℃下培養24h,C正確;
D、由于溫度過高會破壞牛奶中的營養成分,所以菌落數最少的組對應的溫度不一定是最適的消毒溫度,因為還需要考慮牛奶的營養價值不被破壞,D錯誤。
故選D。
【點睛】
8.B
【分析】微生物接種常用的兩種方法:
①平板劃線法:將已經熔化的培養基倒入培養皿制成平板,接種,劃線,在恒溫箱里培養。在線的開始部分,微生物往往連在一起生長,隨著線的延伸,菌數逐漸減少,最后可能形成單個菌落。
②稀釋涂布平板法:將待分離的菌液經過足夠稀釋后,均勻涂布在培養皿表面,經培養后,可形成單菌落。
【詳解】A、紫外線照射前,適量噴灑石炭酸等消毒液,可以加強消毒效果,有利于獲得純凈培養物,A正確;
B、倒平板、接種均需要在酒精燈火焰旁進行,配制培養基可以不在酒精燈火焰附近進行,配制好的培養基再進行滅菌,B錯誤;
C、連續劃線的目的是通過該操作將聚集的菌種逐步稀釋分散到培養基的表面,從而獲得單菌落,C正確;
D、轉換劃線角度后需灼燒接種環再進行劃線,以免接種環上殘留菌種,這樣可以保證劃線的菌種來自上一次劃線的末端,D正確。
故選B。
9.D
【分析】1、物質循環是指在生態系統中,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從無機環境開始,經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又回到無機環境中,完成一個循環過程,其特點是物質循環是周而復始的,物質的循環具有全球性。根據雙向箭頭可判斷出生產者和無機環境,產者只有一個箭頭指入,其余箭頭為指出,而無機環境只有一個箭頭為指出,其余全為指入。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箭頭都可指向分解者,所有生物都有箭頭指向無機環境。
2、分析圖形:圖1中A為生產者,B為無機環境,D為分解者,C為消費者:圖2中A為生產者,C為無機環境,E為分解者,B、D為消費者:圖3中E為生產者,A為無機環境,C為分解者,F、D、B為消費者。
【詳解】A、根據箭頭的指向,圖1中A為生產者,圖2中A為生產者,圖3中A是大氣中的CO2庫,A正確;
B、碳在無機環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鹽的形式存在,在生態系統中以有機物的形式存在,碳循環是指含碳化合物在無機環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往復循環,B正確;
C、圖1中的C是消費者,能夠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C正確;
D、圖3中E為生產者,A為無機環境,C為分解者,F、D、B為消費者,B、C、D、E、F共同構成群落,D錯誤。
故選D。
10.D
【分析】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運用:
1、提高農產品和畜產品的產量;
2、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①利用聲信號誘捕或驅趕某些動物使其集群或遠離農田;②利用昆蟲信息素誘捕或警示有害動物,降低害蟲的種群密度;③有特殊的化學物質擾亂某些動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動物的繁殖力下降。
【詳解】A、利用音響設備發出信號吸引鳥類捕食害蟲,屬于物理信息的應用,A正確;
B、人工控制作物的光周期,以達到早熟、高產是利用光周期對植物開花的影響,屬于物理信息,B正確;
C、利用人工合成的激素吸引昆蟲前來給植物傳粉,屬于化學信息的應用,C正確;
D、通過給黃麻噴灑一定濃度的赤霉素溶液來提高其產量,屬于利用植物激素的作用不是信息傳遞,D錯誤。
故選D。
11.C
【分析】圖中過程①表示主要通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實現,將光能首先轉化成ATP中活躍的化學能,再轉化為有機物中穩定的化學能;過程②表示主要通過各營養級生物的呼吸作用實現,此生理過程釋放的能量除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外,其余少部分儲存在ATP中;白天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夜間植物只能進行呼吸作用。
【詳解】A、自然界中能量流動過程中遵循能量守恒定律,A正確;
B、圖中過程①表示主要通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實現,是流入生態系統總能量的主要能源,B正確;
C、生態系統中生物數量金字塔有可能倒置,但是能量金字塔不能倒置,C錯誤;
D、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所需的能量都來自太陽能,因為能量逐級遞減,任何生態系統正常功能的維持都需要不斷得到來自系統外的能量補充,以便維持生態系統功能的正常,D正確。
故選C。
12.C
【分析】分析題圖可知:B是生產者,C是消費者,A是分解者;④是光合作用,③⑤是呼吸作用,⑧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⑦是化學燃料的燃燒作用,①②是指碳元素以有機物形式分別由生產者、消費者流向分解者,⑥是碳元素以有機物的形式由生產者流向消費者。
【詳解】A、③過程代表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A錯誤;
B、圖中A.B分別代表分解者和生產者,B錯誤;
C、溫室效應主要是由⑦化石燃料燃燒過程造成的,C正確;
D、農業生產中的松土可以增大③過程,D錯誤。
故選C。
13.ABD
【分析】生物柴油是利用動植物油脂、酸化油、地溝油、泔水油、化工廠油腳、皂角等為原料,經反應改性成為可供內燃機使用的一種“安全、清潔、高效”的可再生液體燃料,是典型的“綠色能源”。
【詳解】AD、生物柴油自身不含硫,沒有二氧化硫和硫化物的排放,有利于大氣環保,減少酸雨危害,AD正確;
B、CO2等有害氣體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有利于緩解溫室效應,B正確;
C、生物柴油是一種可再生液體燃料,C錯誤;
故選ABD。
14.BC
【詳解】A、專門營腐生生活的細菌一定是分解者,A錯誤;
B、分解者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可以供硝化細菌再利用,對實現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具有重要作用,B正確;
C、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蚯蚓;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細菌是生產者、寄生細菌是消費者,C正確;
D、能量是不循環的,分解者分解動植物遺體釋放出來的能量,不能供綠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錯誤。
故選BC。
15.AD
【分析】據圖可知,在S點氣候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對甲生態系統影響不大,說明甲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能力較強,而乙生態系統變化較大,說明其對外界干擾的抵抗能力較弱。乙生態系統在S點時,種群類型數量幾乎接近于零,而后又逐漸恢復到原來狀態,所以可確定乙在S點后經歷了次生演替過程。
【詳解】A、甲生態系統種群類型數量較乙生態系統多,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抵抗力穩定性越強,且在氣候條件驟變后,甲種群數量能保持相對穩定,而乙種群數量變化較大,由此可見,甲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一定較乙生態系統強,A正確;
B、群落是同一時間內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據圖分析,兩個區間甲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少于乙,這樣甲生態系統中生物群落的營養關系不一定較乙復雜,B錯誤;
C、新的物種產生必須經過生殖隔離,乙生態系統在S點后不一定有新的物種產生,C錯誤;
D、乙生態系統在S點時種群類型數量降到最低,而S點后種群類型數量又逐漸增加,可見S點后一定經歷過一個次生演替的過程,D正確。
故選AD。
16.ABD
【分析】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具有直接或間接的各種生物種群的總和;群落演替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詳解】A、螟蟲爆發則捕食更多的水稻,則水稻的光合作用減少,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減少,A正確;
B、據表可知,僅施無機肥組浮游植物生物量最多,可能導致浮游植物競爭加劇,B正確;
C、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發生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C錯誤;
D、施加有機一無機復合肥,浮游植物多樣性指數最高,則營養結構最復雜,生物群落最穩定,所以為提高浮游植物群落的穩定性,應對稻田施加有機一無機復合肥,D正確。
故選ABD。
17.(1)水平
(2) c 種群密度 A→D→C 大于 信息傳遞
18.
(1) 天然存在 毛霉
(2) 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 液體
(3) 氧氣、糖源都充足 缺少糖源 碳源和能源
(4) 避免空氣中其他微生物進入發酵裝置(防止空氣中的微生物污染) 18~30℃ 無氧、呈酸性、含酒精
(5) 橙色變成灰綠色 pH
19.(1) 碳 氮
(2) 石油污染明顯處 只含石油烴一種碳源(或以石油烴作唯一碳源) 目的菌(或分解石油烴的微生物) 固體 瓊脂 平板劃線法 稀釋涂布平板法 進行梯度稀釋
(3) 高壓蒸汽滅菌 無菌
20. 分解者和消費者 浮游植物和水草固定的太陽能 大于 S形 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
21.(1)循環
(2) 分解者 物質
(3)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合理開發核能、風能、水能等新能源。
(4) 遺傳/基因 物種 生態系統
(5) 就地 基因交流 遺傳/基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疏附县| 台东县| 太康县| 西充县| 固安县| 河曲县| 永修县| 吉木乃县| 杂多县| 绥阳县| 辛集市| 竹溪县| 泌阳县| 大英县| 黎平县| 麻江县| 疏勒县| 黄龙县| 吐鲁番市| 关岭| 太白县| 渝中区| 云阳县| 鲁山县| 卓资县| 宜兰县| 台山市| 包头市| 六枝特区| 潜江市| 林州市| 浪卡子县| 临颍县| 淳化县| 乌审旗| 屏南县| 丰镇市| 洛川县| 高要市| 江都市| 英吉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