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三歷史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宇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城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高考范圍。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尚書·商書·高宗彤日》中記載:“惟天監下民,典厥義。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天民,民中絕命”,即上天會審視他的子民,考察他們是否遵守道義;上天賜予人的壽命有長有短,不是上天故意使人短命,而是有人不順從天意,斷絕了性命。這可以說明我國早期國家A崇尚天人感應理論B.已經探明長壽規律C,呈現政教合一特征D.重視民間道德教化2.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遷原六國貴族及豪強于關中地區,而在泰末起義浪潮中,各路起義軍在勢力壯大時,多擁立原六國王室之后為王,如趙、魏、齊等推翻秦朝在當地的統治,實現了復國。這一現象揭示了秦朝A未能建構起統一國家的認同B.基層地方治理混亂無序C.關東與關中的地域矛盾尖銳D.推行暴政導致自身滅亡3.下表為唐朝時期部分墓志銘的內容。這些記載佐證了當時來源出土地點記找《王秦客墓志》今四川瀘州土無耕稼,利在魚鹽《大唐李府君基志銘》今江蘇揚州揚州繁盛,為天下最《韋泰真墓志》今河南洛陽關中失稔。天子思致淮海之粟以實東京A.區域經濟發展存在差異B.經濟結構發生劇變C,政府重視區域經濟交流D.關中地區經濟衰退4,元成宗時期,設置中政院,集中管理涉及皇后的相關事宜。皇后掌權后對中政院多施以偏祖,如成宗皇后卜魯罕充分利用中政院的資源為自己謀求政治利益,甚至操控朝政。這可用于說明當時【高三4月質量檢測·歷史第1頁(共6頁)】K-GA.行省體制受到沖擊B.男尊女卑局面得到扭轉C.皇后權力失去制約D.內廷機構淪為權力工具5,乾隆十六年(1751年),朝廷頒布《西藏善后章程》,規定西藏不再設立邢王,藏區噶廈政府需“察知達賴喇麻與駐藏大臣等,遵奉指示而行”,朝廷還將在西藏常駐軍隊。據此可推知,當時西藏A.原生文明被迫中斷B.和諧穩定漸有保障C.貴族勢力難以遏制D.實踐分權制衡機制6,19世紀50年代,南方一些地區出現“紡績稀少,機軸之聲幾欲斷矣”“女工幾停其半”等現象。時人記載,“中國之織婦機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萬人”。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當時中國A.自然經濟已經解體B.民族工業初步發展C.紡織工業技術停滯D.被迫卷入世界市場7.下表為1872~1911年我國商辦、官辦、官商合辦企業發展概況。這反映出當時1872~1900年1901~1911年增長率商辦企業數目122家277家127%商辦企業投資顏2122.65萬元6042.83萬元185%官辦、官商合辦企業數目27家39家44%官辦、官商合辦企業投黃領2059.83萬元2317.84萬元13%A.維新變法經濟成效日益顯現B.民間經濟活力逐漸被釋放C.國家經濟戰略發生根本改變D.自強求富預期目標的達成8.1921年8月,湖南自修大學正式成立,其建校宗旨為“汲取古代書院與現代學校二者的長處,研究各種學術,以期發明真理,造就人才,使文化普及于平民,學術周流于社會”。可見,當時的中國A教育與社會變革相結合B.傳統文化日漸衰退C.文學改良已是大勢所趨D.形成社會革命共識9.全面抗戰期間,隴東地區政府組織棉戶開辦植棉訓練班,培訓棉農并分赴各鄉指導植棉,三邊地區政府組織干部學習勞動英雄與生產模范事跡:慶陽地區政府針對婦聯工作開辦了婦女干部培訓班。陜甘寧邊區政府的這些舉措意在A聯系群眾,鞏固統一戰線B.培訓干部,開辟敵后戰場C.發展生產,深化土地革命D.以農促工,籌備產業調整10.下圖為郭線盧于1984年創作的宜傳畫《信息,開發人類智力的契機》。該宣傳畫反映了當時信晶開后1世的坐機【高三4月質量檢測·歷史第2頁(共6頁)】K-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