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贛州市2025年高三年級適應性考試歷史試卷2025年5月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請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卷上,答題在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由目前的資料看,廟底溝類型彩陶的分布以晉陜豫交界地帶為核心區,向東北影響到紅山文化,向東影響到大汶口文化,向南、向西分別影響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和甘肅、青海地區。這表明A.中華文明呈現多元起源的特征B.中原華夏族率先成為中華文明核心C.廟底溝文化統一了各區域文化D.彩陶的傳播有利于地區間文化融合2.漢武帝時期,刺史秩六百石卻能監察二千石郡守:東漢末年,刺史改稱州牧,秩級升至二千石并兼領軍政。這折射出A.中央垂直管理體系的延續B.監察權與行政權的逐步分離C.官僚機構規模的惡性擴張D.地方行政層級的結構性變革3.圖1為唐朝中央財計組織制度運行簡圖。據此可知,唐朝這一制度皇帝中央財計組織機構幸相凱構監察機構財計監家中書(出嶺)士門下(封駁)】尚書(執行)御史臺更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1統i計稅務2.會計出納會計染制染剛3出納分管戶部支4一金部牽制倉部比部項g會錢帛出納糧谷出納制華色計4出鈉簽證記令預核財務發放得9太府寺拿制農寺5獨立審計圖1唐朝中央財計組織制度運行簡圖A.通過機構相互牽制保障財計運作規范B.以強化君主專制為核心構建財計體系C.確立了古代中國財政審計獨立的傳統D.構建起從中央到地方嚴密的財計網銘4.據統計,宋代的134名宰相零星地分布在126個家族當中,繼世為相的現象極少。有傳的1953名士大夫當中,出身于非官你家庭者多達1077名,占55.12%。這反映了宋代A.官僚體制日益完善B.社會階層流動性增強C.選官制度更加公平D.世家大族勢力的消亡贛州市2025年高三年級適應性考試歷史試卷第1頁(共6頁)5.明朝有人認為賦稅征銀以后,“貪殘奸佞之臣,專事乎銀。竊上剝下,以濟其私。交通關節,以崇其寵。資輕而跡難露,俗敝而上不知”。之前賦稅征收實物,“雖有殿貪,無所取銀,欲竊物以行,則形跡易露,而法顧重,是以官吏清而民安樂”。這反映了A.商品經濟發展對傳統稅制造成沖擊B.賦稅折銀征收減輕了人民負擔C.白銀貨幣化對政治生態的負面影響D.明朝政府無力控制官場的腐敗6.張之洞籌建織布局時,上書清廷請求“勸諭商民集資購機,廣設布局,保我利源,似為今日銷土貨、塞漏卮之要策”。據此推斷,張之洞旨在A.推行官督商辦的經營形式B.抵制西方經濟的侵略滲透C.推動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D.促進傳統經濟結構的轉變7.圖2所示事件第二次東征、南征示意圖(1925年10月-1926年2月)廣八U德門四9用南烏圖2A.標志著國民革命運動開始興起B.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反動統治C.為國民革命軍北伐奠定了基礎D.致國共合作發動的大革命失敗8.中共中央政治局先是在1934年12月18日召開的黎平會議上否定了博古、李德關于中央紅軍到湘西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的主張,作出了挺進黔北的重要決定:后又在同年12月31日召開的猴場會議上作出限制李德等人軍事指揮權的決定。這表明A.黨中央開始確立正確路線的領導地位B.黨中央己著手糾正“左”傾錯誤C.中央紅軍擺脫了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D.中國革命實現了戰略重心的轉移9.建國初,各地火柴廠商紛紛向新政權表達了“救業”期許,祈盼政府出面解決產品銷路難覓、生產嚴重過剩和行業惡性競銷的難題。1950年6月,中央輕工業部組織召開了全國火柴工業會議,形成《全國火柴工業生產計劃的決議》等三項決議。這說明建國初A.經濟體制轉變適應了發展需要B.國家實現了財政經濟的統一C.一五計劃得到了全面貫徹實施D.工業落后的面貌得到了改變10.1985年,鄧小平說中國決策層已經完成了“兩個重要的轉變”,第一個轉變是“改變了原來認為戰爭的危險很迫近的看法”,第二個轉變是放棄反蘇統一戰線政策,不再在所謂“蘇、美、中‘大三角'”的思維框架中制定中國的對外政策。這表明A.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B.中蘇兩國關系實現了正常化C.中國致力與大國建立伙伴關系D.中國外交擺脫美蘇冷戰束縛贛州市2025年高三年級適應性考試歷史試卷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