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文萃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月考生物試題一、單選題1.下列有關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進行豌豆雜交實驗要在開花期對母本進行去雄處理并套袋B.孟德爾根據雜交結果提出,產生配子時等位基因相互分離C.為了驗證假說是否正確,孟德爾設計并完成了正反交實驗D.運用統計學的方法分析實驗結果時,統計的數量不能過少2.模擬實驗是生物學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關于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從小桶中抓取彩球之前應充分混勻 B.兩個小桶中兩種彩球的總數應相等C.取出的彩球不必再放回原來的桶里 D.重復實驗4次,DD組合概率為25%3.果蠅的灰身對黑身為顯性,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現讓純種灰身果蠅與黑身果蠅雜交,產生的F 再自由交配產生F ,除去F 中的黑身果蠅,讓灰身果蠅自由交配,F 中灰身果蠅所占的比例是( ?。?br/>A.8/9 B.7/8 C.2/3 D.1/94.某昆蟲翅型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雌性有長翅和殘翅,雄性只有殘翅(與基因型無關)?,F有長翅♀和殘翅♂雜交,F 中長翅♀:殘翅♀:殘翅♂=3:1:4,則親本的基因型組合是( )A.Aa♀×aa♂ B.Aa♀×Aa♂ C.aa♀×AA♂ D.aa♀×Aa♂5.某植物的性別受一組復等位基因E、E 、E 控制,其中基因E控制雄株,基因E 控制雌雄同株,基因E 控制雌株。雄株與雌株雜交,子代表型及比例為雄株:雌雄同株=1:1.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br/>A.復等位基因的遺傳并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B.基因E 對E 、E為顯性,基因E 對E為顯性C.讓子代雌雄同株相互交配,后代中雌株占1/4D.該植物群體中與性別有關的基因型共有6種6.下列有關孟德爾的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F 的敘述,錯誤的是A.F 會產生雌雄配子各4種,且4種雌配子的比例相同B.F 產生的雌雄配子會隨機結合,共有16種結合方式C.F 測交后代中會出現四種表型且比例為1:1:1:1D.F 與F 表型相同的個體中,雜合子所占比例為4/97.普通小麥的籽粒表現為白色,而紫色小麥的籽粒表現為紫色。為研究小麥籽粒顏色的遺傳規律,育種工作人員進行了如圖雜交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 A.小麥籽粒顏色至少受兩對等位基因的控制B.F 紫粒小麥自交產生的后代一定表現為紫粒C.F 白粒小麥自交產生的后代一定表現為白粒D.F 紫粒小麥與親本白粒小麥雜交,子代表型比為1:38.某種鼠的體色有黃色、青色和灰色,受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型與表型之間的對應關系如表。約3/4的黃色鼠會因黃色素在體內積累過多死亡?,F有灰色鼠與黃色鼠雜交,F 全為青色,F 個體相互交配,理論上F 存活個體中灰色鼠占( ?。?br/>基因型 A_B_ A_bb aa_ _表型 青色 灰色 黃色A.1/4 B.3/13 C.3/4 D.1/149.某高等植物有甲、乙、丙三個基因型不同的純合白花品種,與純合紅花品系只有一對等位基因存在差異,現進行兩兩雜交實驗。實驗一:甲×乙→F (紅花)→F (162紅花:126白花)實驗二:甲×丙→F (紅花)→F (126紅花:98白花)實驗三:乙×丙→F (紅花)→F (135紅花:105白花)根據實驗結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該植物花色至少由3對等位基因控制 B.實驗一的F 與丙的雜交后代全部開紅花C.實驗二的F 與甲的雜交后代全部開白花 D.F 中白花基因型種類比紅花基因型種類多10.如圖表示果蠅(2n=8)的減數分裂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果蠅體細胞中有4條染色體 B.Ⅱ中的細胞是初級精母細胞C.b細胞中有8個核DNA分子 D.Ⅱ→Ⅲ的過程中著絲粒會斷裂11.受精作用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本特征,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受精作用進行時,通常是精子的尾部進入卵細胞B.受精作用的實質是卵細胞核和精子細胞核相互融合C.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過程中會發生基因的自由組合D.受精卵中的遺傳物質,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12.薩頓在以蝗蟲細胞為材料研究精子的形成過程中,提出了“基因和染色體行為存在著明顯的平行關系”的假說。下列說法不支持其觀點的是( )A.基因在雜交過程中保持獨立性,染色體也相對穩定B.在體細胞中基因是成對存在,染色體也是成對存在C.體細胞中成對的基因分別來自于父方和母方,同源染色體也是如此D.等位基因在減數分裂I后期發生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也是如此13.果蠅作為重要的遺傳學研究的實驗材料,其控制白眼性狀的基因w只位于X染色體上。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雌果蠅體細胞中含有4對常染色體、兩條X染色體B.果蠅性染色體上基因在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C.白眼雄果蠅產生的含Xw的精子:含Y的精子=1:1D.白眼雄果蠅X染色體上的基因w只能來自于母本14.孟德爾和摩爾根在進行遺傳實驗的過程中都設計了測交實驗,通過測交實驗對假說的正確性進行了驗證。下列有關測交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孟德爾在進行測交實驗之前,對測交的結果進行了預測B.在顯隱性未知的情況下,不能通過測交來判斷性狀的顯隱性C.對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進行測交,后代表現型的比例不一定是1:1:1:1D.摩爾根通過對F1雜合紅眼雌果蠅進行測交,直接證明果蠅紅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15.如圖為患紅綠色盲的某家族系譜圖,其中7號的致病基因來自( ?。?br/>A.1 B.2 C.3 D.416.某種鳥類(ZW型)的羽毛中,紅色(D)對灰色(d)為顯性,有條紋(R)對無條紋(r)為顯性,其中的1對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F有1只紅色有條紋個體與1只灰色有條紋個體雜交,F1雄鳥中約有1/8為灰色無條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親本的基因型為DdZRZr和DdZRWB.母本產生的配子中,含dZR的配子占1/4C.F1出現紅色有條紋雌性個體的概率為3/16D.F1雌性個體中,灰色無條紋個體的概率是1/16二、非選擇題17.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異花傳粉的植物?,F階段我國大面積種植的玉米品種均為雜交種(雜合子),雜交種(F1)的雜種優勢明顯,在高產、抗病等方面雜交種表現出的某些性狀優于其純合親本,但在F2會出現雜種優勢衰退現象?;卮鹣铝袉栴}:(1)玉米自然雜交率很高,在沒有隔離種植的情況下,為確保自交結實率,需進行人工干預,步驟是 。F 發生雜種優勢衰退的原因可能是F 在形成配子時發生了 ,使F 出現一定比例的純合子。(2)玉米的寬葉(A)對窄葉(a)為顯性,寬葉雜交種(Aa)表現為高產,其他(AA和aa)表現為低產。現將寬葉高產玉米自交得到F ,淘汰隱性個體后,再均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全部自交,另一組植株間自由傳粉,則兩組子代中高產植株所占比例分別為 、 。(3)某農場在培育玉米雜交種時,將純種寬葉玉米和純種窄葉玉米間行均勻種植,但由于錯過了人工干預的時機,結果導致了大面積的自然受粉(同株異花受粉與品種間異株異花受粉)。在這種情況下,為選取雜交種避免減產,應在收獲季節收集 (填“寬葉”或“窄葉”)植株的種子,第二年播種后,在幼苗期選擇 (填“寬葉”或“窄葉”)植株進行栽種。18.燕麥的穎色受兩對基因(B/b和Y/y)控制。現用純種黃穎燕麥與純種黑穎燕麥雜交,F 全為黑穎燕麥,F 自交獲得F 植株560株,其中黑穎燕麥418株,黃穎燕麥106株,白穎燕麥36株。已知只要B基因存在,植株就表現為黑穎?;卮鹣铝袉栴}:(1)F 中,黃穎燕麥的基因型有 種,黑穎燕麥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2)若將黑穎燕麥與黃穎燕麥雜交,當兩親本基因型為 時,后代中的白穎燕麥所占比例最大。(3)現有一黑穎燕麥個體,為確定其基因型,最好選擇表型為 的個體與其雜交,若雜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是 ,則說明該黑穎燕麥的基因型是BbYy。試用遺傳圖解表示該雜交過程 。19.下圖是玉米(2n=20)的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幾個特定時期的顯微照片,①~⑤代表不同的細胞。觀察各圖像中的染色體行為特點,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④細胞處于 期。如果①細胞的分裂過程中,有一對同源染色體沒有分離,移向了同一極,那么形成的4個花粉粒中有 個是正常的。(2)玉米的細胞中有10對同源染色體,在不發生染色體互換的情況下,經過減數分裂產生的花粉粒有 種染色體組成。(3)實驗中,用顯微鏡觀察一個花粉母細胞, (填“能”或“不能”)看到減數分裂的連續變化過程。(4)在建立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活動中,用兩種顏色的橡皮泥制作染色體,兩種顏色分別代表來自 的染色體。20.下圖甲、乙、丙為某雌性生物細胞分裂圖,圖丁表示減數分裂、受精作用及受精卵的有絲分裂過程的核DNA變化。回答下列問題: (1)若圖甲、乙、丙是一個細胞連續分裂過程的三個時期示意圖,這三個時期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乙圖細胞中染色體行為的主要特點是 。(2)圖甲細胞的名稱是 ,圖丙有 個四分體。(3)圖丁由A→C,核DNA的含量增加一倍,原因是 。由D→E,核DNA的含量又減少一半,原因是 分離,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由F→G,核DNA含量再減少一半,原因是 分開,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21.現有多只紅眼雌果蠅(控制果蠅紅眼和白眼的基因分別是A、a),雌果蠅的卵原細胞經減數分裂可以形成卵細胞?;卮鹣铝袉栴}:(1)在該卵原細胞減數分裂Ⅰ的前期可觀察到的染色體的行為是 ;在減數分裂Ⅱ過程中,次級卵母細胞中含有的染色體數最多為 條。(2)若多只紅眼雌果蠅與紅眼雄果蠅分別雜交,F 中有少量的白眼果蠅出現,且白眼果蠅均為雄性,占子代的比例為1/8,由此推測這些紅眼雌果蠅的基因型(純合子與雜合子)及比例為 。若利用F 的白眼雄果蠅與某只紅眼雌果蠅雜交,子代中的雌雄果蠅均有紅眼和白眼,則該紅眼雌果蠅的基因型為 。(3)設計果蠅雜交實驗,驗證(2)中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若選擇純合白眼雌果蠅與純合紅眼雄果蠅正交,則反交應選擇 進行雜交。兩次雜交后代表型分別為 ,可證明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A B C D B B C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D A D B C17.(1) (對未成熟雌花)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等位基因分離(2) 1/3 4/9(3) 窄葉 寬葉18.(1) 2/二/兩 1/6(2)Bbyy和bbYy(3) 白穎 黑穎:黃穎:白穎=2:1:119.(1) 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 0(2)210(3)不能(4)父方和母方20.(1) 丙→乙→甲 同源染色體聯會配對形成四分體(2) 次級卵母細胞或極體 0/零(3) DNA(或染色體)進行復制 同源染色體 姐妹染色單體21.(1) 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四分體 8/八(2) XAXA:XAXa=1:1 XAXa(3) 純合紅眼雌果蠅和(純合)白眼雄果蠅 正交子代中雌性果蠅均為紅眼,雄性果蠅均為白眼;反交子代中雌雄果蠅均為紅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