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內江六中2024一2025學年(下)高2027屆期中考試歷史學科試題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第卷選擇題(滿分48分)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8分)1.1839年林則徐以個人名義請伯駕翻譯了瓦特爾的《國際法》中有關戰爭、封鎖、禁運三個章節。1864年奕 認為“衡以中國制度,原不盡合,但其中亦間有可采之處”,奏請全文刊印亨利·惠頓的《萬國律例》。這說明當時()A.近代化觀念的增強B.依法治國得到推行C.民族獨立意識覺醒D.傳統制度發生革新2.1867年,曾國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國開挖之器,興中國永遠之利,似尚可試辦。*洋煤不阻自絕,船廠亦應用不窮”。19世紀80年代,開平煤礦產煤逐漸取代了日本煤:壟斷了天津市場,并遠銷其他各省市。由此可知,中國近代煤礦開采()A.誘導了近代商辦企業的興起B.有助于抵制外國經濟的侵略C.鞏固了封建經濟的統治地位D,說明民族企業發展的曲折性3.辛亥革命爆發后,許多立憲派人士起初對革命持觀望態度。但隨著革命形勢的迅猛發展,清王朝統治搖搖欲墜,立憲派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紛紛轉向支持革命。材料有助于說明,辛亥革命促成()A.封建統治徹底結束B.民族資產階級產生C.民主共和觀念普及D.政治力量重新整合4.陳獨秀在《新青年》發刊詞中疾呼:“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同一時期,魯迅在小說《狂人日記》中借主人公之口控訴封建禮教“吃人”,胡適則倡導“以白話文為文學正宗”。這些主張旨在()A.推動政治革命B.宣揚社會主義C.倡導思想啟蒙D.批判傳統文化5.1920年5月1日,上海、北京、廣州等地的知識分子和廣大工人開展了“五一”紀念活動。他們高呼“勞工萬歲”的口號,號召工人們“聯合起來,推翻資本家,建立一個新政府”。這可用于說明當時中國()A.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B.知識分子推動工人運動快速發展C.社會主義革命已經提上日程D.馬列主義與工人運動的初步結合6.1922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關于中國少年運動的綱要》中首次提出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的思想,即“第一步是完全傾覆封建主義,促成中國真正獨立:第二步是推翻有產階級的政治,把政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反映出當時中國共產黨()高2027屆期中考試歷史學科試卷第1頁共6頁A.積極推動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B.對國情的認識進一步深化C.己認識到革命領導權的重要性D.找到了中國革命正確道路7.1926年,國民革命軍行進至湖南、湖北等省時,當地工農主動參軍參戰,并承擔起遞送情報、運送補給、安置傷員等工作。這反映出國民革命()A.實現了孫中山的革命夙愿B.具備了一定的群眾基礎C.踐行了工農武裝割據理論D.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8.1928年4月,國民政府發布通告規定:在大學院編審中小學課本時,注重編入提倡國貨的內容:由工商部速籌振興工業的計劃,嚴禁商人以外貨冒充國貨:由財政部實行保護國貨政策:除圖書機器及其他為中國所無而必須購用外貨者外,應一律購用國貨。這些規定()A.旨在強化政府對經濟的全面控制B.維護了官僚資本在全國的主導地位C.反映出法幣改革對于經濟的影響D.客觀上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9.《抗戰漫畫歌謠集》于1941年1月1日正式出版發行,主要面向大后方的民眾。其中圖1所配的歌謠寫道:“秋風起,葉兒黃,割谷碾米做軍糧,我即吃飽去打仗,猶如猛虎下山崗。”這可用于印證當時()圖1猛虎下我即吃館米做狼,讀作,榮兒A.廣大民眾對全國抗戰的支持B.敵后戰場成為抗戰主要戰場C.持久戰思想得到了有效貫徹D.國共合作積極組織民眾抗戰10.1946年國民黨政府軍費開支占總支出的59.9%,赤字率為52.1%:1947年的總支出達到433939億元,軍費開支占54.8%,赤字率為67.6%。1945一1949年期間,政府開支的65%一70%用于軍事。上述現象()A.加速國統區經濟的崩潰B.強化了官僚資本對經濟的控制C.暴露國民黨獨裁真面目D.成為國民黨敗退的決定性因素11.1951年,《新電影》雜志在北京創刊,第一期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解放了的中國”特輯,第二期為“國營電影廠出品的新片展覽月”特輯,之后先后出版堅決鎮壓反革命*蘇聯電影展覽”等特輯。以上特輯出版反映出()高2027屆期中考試歷史學科試卷第2頁共6頁內江六中 2024—2025 學年(下)高 2027 屆期中考試歷史學科參考答案第Ⅰ卷 選擇題(滿分 48 分)一、選擇題(每題 2 分,共 48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A B D C D B B D A A A B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D B C B B B B B D C D D第Ⅱ卷 非選擇題(滿分 52 分)二、非選擇題(共 52 分)25.【答案】(1)表現:商業活動范圍的擴大(全球貿易網絡初步形成);商品種類與流通量成倍增長;商業組織和經營方式的創新(股份公司與證券交易所紛紛出現);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每點 2 分,共 8 分)(2)條件:新航路的開辟;西班牙的殖民擴張;航海技術的發展;中國與美洲市場的互補(中國商品的吸引力)。(每點 2 分,任答 2 點得 4 分)主要特點:西班牙壟斷貿易(西班牙在貿易中占主導);貿易范圍廣(貿易橫跨太平洋,連接美洲和亞洲);美洲的白銀和中國的手工業品相互交換(白銀為主要支付手段);貿易形式是和平的商品貿易;中轉貿易模式。(每點 2 分,任答 2點得 4 分)(3)影響:加速了西歐的資本原始積累;推動了工業革命的興起和發展;造成了非洲人口的大量損失和經濟上的落后;客觀上有利于美洲的開發;使世界各地區間的貿易聯系日益加強(或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導致了世界經濟的不平衡發展。(每點 2 分,任答 4 點得 9 分)26.【示例一】情節:清朝覆滅,民國建立。(1 分)歷史現象:這一情節反映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2 分)評述:20 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運動不斷發展,清政府的統治危機加深。1911 年的武昌起義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受其影響,各省紛紛獨立。1912 年 1 月,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2 月清帝退位。辛亥革命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推動了政治民主化進程。(9分)高 2027 屆期中考試 歷史學科參考答案 第 1頁 共 2 頁【示例二】情節:“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段佳話。(1 分)歷史現象:這一情節反映了中國共產黨誕生。(2 分)評述: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工人階級力量壯大并登上政治舞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并日益和工人運動相結合,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1921 年 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中國共產黨誕生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9 分)【示例三】情節:一代新人站了出來,李大釗、陳獨秀,一批批革命先輩用他們的方式試圖喚醒沉睡中的中國。(1 分)歷史現象:這一情節反映了新文化運動的開展。(2 分)評述:新文化運動是由胡適、陳獨秀、魯迅、錢玄同、李大釗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或新式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新文化運動的背景是帝國主義加緊侵略、軍閥統治日趨黑暗、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登上政治舞臺,強烈要求實行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1915 年,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原名《青年雜志》)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 2000 多年的傳統禮教,啟發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9 分)【示例四】情節:他們以筆為武器,以文章為陣地,在一個不見血腥的戰場上,開始了他們的戰爭。(1 分)歷史現象:這一情節反映了新文化運動期間思想的碰撞。(2 分)評述:20 世紀初的中國,在經歷了辛亥革命的失敗和北洋軍閥的腐朽統治后,一群先進的知識分子為挽救民族危亡,發起了一場反對封建迷信、崇尚科學民主,猛烈抨擊幾千年封建腐朽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提出民主與科學兩大口號,向封建專制思想發起進攻。胡適、魯迅積極參加文學革命,胡適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倡導白話文,魯迅則在《新青年》發表了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李大釗則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先后在《新青年》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文章。新文化運動使中國思想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造成了新舊思想的碰撞,極大地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還為各種新思想、新理論在中國的碰撞創造了良好的環境。(9分)27.【答案】(1)影響: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鞏固了敵后抗日根據地;擴大了中國共產黨的影響;贏得人民的支持。(每點 2 分,任答 3 點得 6 分)(2)變化:由減租減息、交租交息到徹底平分土地。(4 分)高 2027 屆期中考試 歷史學科參考答案 第 2頁 共 2 頁原因: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解放戰爭的推進;加快中國革命勝利的需要。(每點 2 分,任答 3 點得 5 分)高 2027 屆期中考試 歷史學科參考答案 第 3頁 共 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四川省內江市第六中學2024-2025 學年下期高一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內江六中2024—2025學年(下)高2027屆期中考試歷史學科參考答案.docx 四川省內江市第六中學2024-2025 學年下期高一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內江六中2024—2025學年(下)高2027屆期中考試歷史學科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