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階段檢測練習題初一生物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生活中我們常能見到紫菜、葫蘆蘚和腎蕨,對它們特征和功能的描述,錯誤的是A.紫菜為多細胞個體,沒有根、莖、葉的分化B.葫蘆蘚有輸導組織,能運輸水分和無機鹽C.腎蕨有真正的根、莖、葉,適應陸地生活的能力較強D.葫蘆蘚和腎蕨都能依靠孢子進行繁殖2.在野外考察時,可將一些特征作為判斷藻類、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的依據。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種子有種皮、胚和胚乳的一定是裸子植物B.“莖”中有導管、 “葉”中有葉脈的是苔蘚植物C.用孢子繁殖,葉背面有孢子囊群的是蕨類植物D.生活在水中,能進行光合作用的一定是藻類3.卷柏的根能從土壤分離,蜷縮似拳狀,隨風移動,再鉆到土壤里遇水又可舒展,又名九死還魂草,如下圖①所示。圖中②③分別是孢子葉穗背腹面,④是大小孢子葉。據此判斷卷柏A.依靠孢子來繁衍B.植物體還會開花C.莖不發達,沒有輸導組織D.根和苔蘚植物的一樣,屬于假根4.春回大地,山花爛漫。康康和父母一起去了公園,他利用生物課上學到的知識,給父母當起了植物知識講解員。康康的下列講解中,錯誤的是A.葫蘆蘚的根很細、葉很薄B.滿江紅和鱗毛蕨都能產生孢子C.油松種子裸露,屬于裸子植物D.杏樹的花屬于生殖器官5.在生物多樣性的探索之旅中,生物分類是理解生命奧秘的關鍵鑰匙。某同學精心構建了右面分類圖。下列選項中①..④不符合該同學構建的分類邏輯的是A.①珊瑚蟲②雪松③貫眾④海帶B.①家鴿②水杉③向日葵④水綿C.①蛔蟲②油松③腎蕨④紫菜D.①河蚌②銀杏③卷柏④衣藻6.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形象地描繪了生物圈中綠色植物的繁茂景象。下列有關綠色植物的描述中,正確的是A.長期不換水導致魚缸內壁出現綠膜的原因是苔蘚植物的大量繁殖導致的B.與蕨類植物相比,苔蘚植物適應陸地環境的能力更強C.煤是遠古時期的大型蕨類死亡后,遺體一年年地堆積后形成的D.銀杏屬于裸子植物,它的果實又名“白果”7.在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等前沿生物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深入理解生物的遺傳特征和進化關系愈發重要。以下生物關系圖中,圓圈表示各生物獨特的特征,重合部分則代表它們之間有共同點。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 F可以表示有果實B. H可以表示有種子C. E可以表示被子植物D. G可以表示種子中有胚乳8.2024年,科研人員在四川青神地區開展苔蘚植物調查時,發現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檜葉白發蘚。下列關于檜葉白發蘚的敘述,正確的是A.檜葉白發蘚的植株有根、莖、葉,葉中有葉脈,根發達B.檜葉白發蘚生活在陰濕環境中,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獲得足夠營養。C.檜葉白發蘚有生殖器官,用放大鏡可以看到其花的結構D.為了增加檜葉白發蘚的數量,可以收集它的孢子進行研究和繁育9.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一個玻璃瓶、一些小擺件,制作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的微景觀瓶。他們利用土層、水苔層、輕石(一種多孔、輕質的石頭)層作為培養基質,關于他們的做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瓶子應該放在陽光直射的環境中,以利于其中植物的生長B.水苔層能夠隔離泥沙,防止輕石層堵塞C.輕石層疏松透氣,可防止植物爛根D.密集生長的水苔可保持水土10.在浩如煙海的古典詩詞中,詩人常借植物抒發情懷,而這些植物背后隱藏著豐富的生物學知識。請從生物分類學的角度,仔細甄別下列詩句里提及的植物,判斷全部屬于被子植物的是A.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B.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C.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D.秋果楂梨澀,晨羞筍蕨鮮11.生物柴油是石化柴油的綠色替代品,主要用油料植物的種子作為原料,但還是不能滿足人們當前所需,于是科學家們又將眼光投向微藻來制作生物柴油。下列可以用來制作生物柴油的是A.金魚藻 B.黑藻 C.小球藻 D.狐尾藻12.下列選項中,實驗操作與其目的對應一致的是選項 實驗名稱 實驗操作 目的A 觀察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 觀察鳥類胸骨有龍骨突 驗證鳥類骨骼薄減輕體重。B 觀察魚鰭的作用 用紗布綁住鯽魚尾鰭 驗證尾鰭使魚體保持平衡C. 觀察水綿光合作用的產物 用碘液染色 觀察葉綠體制造的淀粉顆粒D 觀察蚯蚓的運動 用濕棉球不時輕擦蚯蚓體表 使蚯蚓體表保持濕潤,加快其運動速度13.深海探測是當前科技前沿領域,科學家發現深海生物有著獨特的適應機制。下列關于海洋生物相關特點的敘述,錯誤的是A.海葵可依靠刺細胞防御和捕食B.比目魚眼睛偏向一側,與它的底棲生活相適應C.牡蠣具有貝殼,與章魚屬于同一類動物D.海龜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陸上爬行,屬于兩棲動物14. “天高任鳥飛”,各種姿態的鳥在藍天中翱翔,形成一幅美麗的畫卷,關于鳥類適于飛行的結構特征,敘述錯誤的是A.身體呈流線型,減少飛行中空氣的阻力B.氣囊可以擴大氣體交換的面積C.骨骼輕、薄,有些骨內部中空,可減輕體重D.胸骨上附著發達的胸肌,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15.仿生機器人技術是指將生物學和機械工程等學科中的知識相結合,下圖是科學家研發的4種仿生動物,關于圖中所示的機械生物模仿的動物,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蠑螈終身用肺呼吸 B.蜘蛛體表有角質層C.袋鼠體溫恒定 D.蝙蝠體表覆羽16.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下列有關大熊貓的敘述,錯誤的是A.大熊貓體表被毛覆蓋,有保溫作用,利于維持恒定體溫B.有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能靈敏感知環境的變化C.大熊貓屬于哺乳動物,它特有的結構是膈,特有的生理特點是體溫恒定D.大熊貓牙齒有分化,提高了攝食能力,增強了消化能力17.溴麝香草酚藍(BTB)溶液是一種二氧化碳指示劑,該溶液遇二氧化碳,顏色由藍色變為黃色,且該溶液短期內對魚無毒害。圖甲所示的是魚鰓的結構,圖乙是證明上述氣體成分變化所用的部分實驗裝置示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圖甲中的②是魚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B.從鰓蓋后緣流出的水與流入的水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C.若液體A是BTB溶液,一段時間后,液體A的顏色將由黃色變為藍色D.魚是脊椎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個類群18.蠑螈四肢短小,有時也會爬到陸地上來,人們常常會誤以為是蜥蜴。然而蜥蜴比蠑螈更適應陸地生活的原因是①完全用肺呼吸②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③皮膚裸露④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⑤生殖和發育擺脫了水環境的依賴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19.渦蟲是研究組織再生的模式生物。下圖為渦蟲再生實驗過程的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渦蟲屬于扁形動物B.渦蟲的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C.渦蟲被切割后,各部位可再生出口、腸、肛門等結構D.渦蟲被切割后,不同部位的生長發育速度不同20.在奇妙的動物世界里,軟體動物的貝殼與昆蟲的外骨骼,看似截然不同,實則都在動物的生存與發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下面關于它們作用的描述,正確的是A.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 B.都能隨動物身體的生長而生長C.都由外套膜分泌形成 D.都可以保護內部的柔軟器官21.蛔蟲和血吸蟲,這兩種看似不起眼的生物,卻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連,它們引發的疾病給無數人帶來痛苦。下列關于蛔蟲和血吸蟲的說法,錯誤的是A.蛔蟲體表的角質層起保護作用 B.血吸蟲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C.血吸蟲和蛔蟲都屬于扁形動物 D.注意個人飲食衛生可以預防蛔蟲病22.從古到今有許多歇后語與動物有關,如“寒蟬抱枯枝——日暮窮途”“蝎子戰蜈蚣——以毒攻毒”“螞蟻拖蝗蟲——齊心合力” “河里的螃蟹——都有夾(家)”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蟬、螞蟻、蝎子、螃蟹都是節肢動物,身體和附肢都分節B.蟬、蜈蚣和蝗蟲都屬于昆蟲,都能適應陸地生活C.蜈蚣酷似沙蠶,身體都是由許多體節構成,屬于環節動物D.節肢動物的身體都分為頭、胸、腹三部分23.魚的鰓、青蛙的肺和皮膚、蜥蜴的肺都能與外界行氣體交換,它們在結構上的共同特點是A.都非常發達 B.都分布著豐富的毛細血管C.都適于在水中呼吸 D.都適于在陸地呼吸24.當你走進百鳥園,你會看到鵜鶘。這是一種大型水鳥,善于飛翔和游泳,喜群居,食各種魚,從小魚直至大的魚類都是它的美食,在捕到較多魚時,還會將魚儲存在“大網兜”中帶回棲息地與同伴分享。以下哪個符合鵜鶘的喙25.科學家追蹤到一只斑尾滕(chéng)鷸(yù)不吃不喝不睡,持續飛行了11天,飛行距離長達1.2萬公里。它在遷徙途中不僅消耗了體內儲存的大量能量,還“消化”掉內臟器官的部分組織,直至抵達目的地重新開始進食后,這些器官才再一次慢慢發育出來。下列和這只斑尾滕鷸長距離遷徙無關的是A.能消化內臟器官的部分組織 B.有肺和氣囊,能進行雙重呼吸C.被消化的內臟器官有再生功能 D.腳上沒有蹼,不能降落在水面上休息26.如圖表示兔和狼的牙齒,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甲是兔的牙齒,乙是狼的牙齒B. A利于切斷食物,C利于磨碎食物C.人類牙齒的分化更接近乙D.牙齒分化提高了動物攝取食物的能力27.小鵬以《不要“小看”無脊椎動物》為題,參加生物科普演講比賽,下列選項不適合出現在他的科普作品中的是A.蚯蚓能夠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B.蜜蜂以花蜜為食,對植物的繁殖造成傷害C.果蠅是經典的實驗動物,許多科研成果都與它有關D.蝗蟲啃食農作物,可引發蝗災,會降低農作物產量28.仙人掌常作為家庭的盆栽植物,它有針狀葉及肥厚可儲水的莖,3-5年開一次花。下列有關仙人掌的分類及其依據,最合理的是A.屬于裸子植物,因具有果實 B.屬于裸子植物,因具有針狀葉C.屬于被子植物,因具有花 D.屬于被子植物,因具有特殊功能的莖29.“青蛙開口早,早禾一定好。”青蛙從幼體到成體的發育過程屬于變態發育。下圖中表示該過程的是A.① B.②C.③ D.④30.當你走進野生動物園,可能會看到卡皮巴拉,學名為“水豚”的哺乳動物。水豚是半水棲食草動物,大部分時間都在水邊或水中度過,具有蹄狀趾和密集的皮下脂肪層,幫助它們在水中游泳和保持體溫。下列是水豚足的是二、非選擇題(每空1分,共50分)31.(9分)春日,煙臺的昆崳山森林公園和養馬島海濱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在昆崙山的山谷溪邊,陰暗潮濕的環境孕育了豐富的苔蘚和蕨類植物。而在養馬島的海邊,各種藻類植物在海水中隨波舞動。興趣小組的同學來到這里開展課外實踐,對生物進行觀察和記錄:(1)小紅發現近年來煙臺地區的海域因滸苔造成的綠潮問題日益嚴重,查閱資料后她發現滸苔結構簡單,沒有根、莖、葉等器官,因此屬于 ,同時她發現滸苔能進行光合作用,因為該生物具有 。(2)小紅又在溪邊巖石上發現了葫蘆蘚(圖甲)。葫蘆蘚依靠[ ] 固定在巖石上;同一環境中,腎蕨植株要比葫蘆蘚高大,原因是腎蕨具有真正的[ ] ,且根莖葉中具有專門運輸物質的 。(3)小紅在山坡上看到一株蕨(圖乙),其實她看到的是蕨類植物的[ ] ;她又用放大鏡觀察葉背面有許多褐色囊狀隆起是 。(4)實驗小組比較同一生活環境中苔蘚植物與蕨類植物重金屬含量(g/kg),結果如下表。項目 鉛含量(g/ kg) 鐵含量(g/ kg) 銅含量(g/ kg) 鋅含量(g/ kg)苔蘚植物(全株) 43.47 1121 14.38 204.0蕨類植物(全株) 20.52 234 9.00 43.6通過表中對同一生活環境中苔蘚植物與蕨類植物重金屬含量的檢測結果表明:苔蘚植物對某些重金屬的吸收能力 (填“強于”、 “弱于”或“等于”)蕨類植物,與之相適應的結構特點是 。因此苔蘚植物可以作為環境中重金屬污染的指示植物。32. (11分) “風吹枝葉搖曳舞,疑是仙女下凡中”,當你走進云南的熱帶雨林,你可能會看到望天樹下,一個個帶著翅膀的“仙女”隨風墜落,它是望天樹的種子嗎 學校生物社團開展“種子探秘”活動,小組成員對以下材料展開研究,請結合示意圖及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步驟一】實驗臺上放置兩種種子:圖一為菜豆種子,圖二為玉米種子縱切面。(1) 圖一和圖二共有的結構有[ ] 、[ ] 、 [ ] 、[ ] 。菜豆種子與玉米種子因子葉數目不同而分別屬于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該分類是依據 (填“形態結構”或“生理功能”)的差異來區分的。【步驟二】社團經過查閱資料,對白果和采集回的帶翅膀的“仙女”有了一定的了解。(2)圖三為白果縱剖圖,白果最外層的肉質部分,成熟時呈淡黃色,并帶有惡臭的氣味;位于其下的是一層堅硬的白色外殼;內層是一層薄薄的衣膜,它們共同保護著里面的種仁(白果的主要食用部分),向種仁內滴加碘液會變為藍色,說明白果種仁內富含 。圖中a是白果的 (結構名稱),銀杏屬于 植物(填“裸子/被子”)。(3)如圖四,望天樹只生長在中國云南,是中國特產的珍稀樹種。果實呈長卵形,其表面果翅近等或三長兩短。成熟時,果實掉落,其上的果翅在空中旋轉,延緩下降速度防止果實摔壞,借助微風遠離母樹飄向遠方。圖中b為望天樹的 (器官名稱),該結構的作用是 ;望天樹屬于被子植物,判斷依據是 。33. (10分)煙臺某中學科技節上,生物社團展示了兩種生物模型。圖1是用吸管、大小氣球組裝的“鳥類呼吸模擬器”,圖2是用塑料瓶和電動馬達制作的“機械魚”。參觀同學操作模型并記錄現象:【實驗現象】現象一:向圖1吸管吹氣時,大小氣球同時鼓起;松口后,小氣球癟縮,氣體從大氣球經吸管排出。現象二:圖2啟動馬達后,尾部擺動,推動模型魚前進,但游動時身體僵直、無法靈活轉向【觀察與思考】(1)根據氣體流動方向推測,該過程模擬了鳥類特有的呼吸方式—— ,這種呼吸方式因 時都能進行氣體交換而提高了呼吸效率,這與圖中小氣球模擬的 有關,進行氣體交換的器官是 (填圖一中的模型結構)。鳥類的呼吸方式與其飛行特點相適應,你還能舉出哪些與飛行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任寫兩點即可)。(2)從魚的模型來看,該模型缺少了魚適應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 ,其內部結構的絲狀結構是鮮紅色的,這是因為含有豐富的 ,有利于進行氣體交換。魚離開水后很快就會死亡,請從結構和功能角度去解釋這一現象 。(3)參觀同學指出機械魚游動笨拙的原因是:尾部僅靠馬達驅動,不像真魚主要通過 的擺動使身體產生前進的動力,同時離不開身體各種 的協調作用;塑料片材質的魚體也無法像真魚的側線一樣感知水流、測定方向。34.(10分)家蠶起源于我國,是我國古代最主要的經濟動物之一。家蠶養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并以此成就了絲綢之路的燦爛文明。玲玲想體驗一下古人的養蠶文明,就從網上買了一些蠶卵,由于溫度較高,收到貨時蠶卵已經孵化了,像“小螞蟻”一樣。(1)玲玲用桑葉投喂,家蠶每天都有變化,經歷第四次蛻皮后,蠶的整個幼蟲階段已經從“小螞蟻”長成白白胖胖的5齡蠶了。蛻的皮是家蠶的 。(2)幾天后,家蠶的食量明顯減弱,玲玲把不進食的蠶放到方格簇里(如圖2),它開始吐絲結繭,結繭結束,蠶在繭內變成蛹。又過了一個多星期,蠶終于破繭而出為成蟲——蠶蛾了(如圖3)。雌雄蛾交尾后,雄蛾能存活大約兩天,交尾后幾小時雌蛾便會產卵,產卵后幾小時雌蛾便會死亡,這就是家蠶短暫的一生。而蠶繭經過煮繭,用專門的工具抽出絲頭,就紡成蠶絲。家蠶的受精方式是 (體外/體內)受精,雌蛾產的卵為 (未受精卵/受精卵)。(3)請你根據材料所述,寫出圖1家蠶個體發育的正確順序[] 、[ ] 、 [ ] 、 [ ] 。(4)玲玲觀察蠶蛾,發現它具有三對足、兩對翅、一對觸角,說明蠶屬于節肢動物中的 。請你根據圖1中家蠶一生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的變化,推測家蠶的發育屬于 發育。(5)李商隱的一首無題詩提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詩中對蠶的表達科學嗎 請你作出解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階段檢測練習題初一生物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每個2分,共60分)1-5 BCAAB 6-10 CBDAC 11-15 CCDBC16-20 CCCCD 21-25 CABCD 26-30 BBCCD二、非選擇題(每空1分,共40分)31. (9分)(1) 藻類 葉綠體(2)[3]假根 [C]根 輸導組織(3)[A]葉 孢子囊群(4)強于 苔蘚植物的“葉”只有一層細胞32. (11分)(1) [2]胚芽 [3]胚軸 [4]胚根 [5]子葉 形態結構(2) 淀粉 種皮 裸子(3) 果實 保護種子并且幫助種子傳播 種子外有果皮包被33. (10分)(1)雙重呼吸 吸氣和呼氣 氣囊 大氣球身體呈流線型;前肢變為翼;龍骨突發達,附著發達胸肌;心跳快,物質運輸效率高;骨輕薄長骨中空,減輕體重;排便快等(任寫兩點即可)(2)鰓 毛細血管 鰓絲粘連,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減小,魚無法獲得充足的氧氣(3)軀干部和尾部 鰭34. (10分)(1)外骨骼(2)體內 受精卵(3) [①]卵/受精卵/蠶卵 [④]幼蟲 [②]蛹/蠶蛹 [③]成蟲/蠶蛾(4) 昆蟲 變態(5)不科學。絲方盡時家蠶變成蛹,并未死亡(意思對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