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機密★啟用前湘潭市2025屆高三5月適應性考試歷史本試卷共6頁。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本試卷和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的答案標號涂黑,如有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圖所示是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時局圖。據圖可知,該時期徐國A鐵犁牛耕技術普及B封建制度得以確立C.王室衰微權力下移D統一國內市場形成2.有學者指出:劉邦分封的同姓諸侯王具有高度獨立的權力,可迅速對封國暴動作出反應,世襲且高度一體化的權力配置激發了諸侯王的治理策略自主性。這一觀點A.可用于解釋漢初經濟的快速恢復B.實證了漢初地方行政制度的合理性C.夸大了漢初政治制度的實際作用D,是元朝行省制設立的重要理論來源3.唐朝科舉及第者稱主考官為“座主”,自稱“門生”,同榜及第者之間互稱為“同年”。這一現象說明唐朝A.選官權被世家大族壟斷B.人才選拔缺乏公正性C,官場政治生態比較復雜D.官僚集團關系較融洽【高三歷史試題第1頁(共6頁)】4.歷史是過往的生活,生活是行進的歷史,下列生活場景,可能出現在元朝民眾的生活中的是A.書生購買雕版印刷的《論語》B.百姓大多穿絲綢材質的長袍C.學者用歐洲測繪技術繪地圖D.商業活動主要使用白銀交易5.下表為清朝乾隆時期國庫歲入額變化表。據此可知年份歲入(單位:銀兩)乾隆二十八年(1763)47063611乾隆二十九年(1764)54273814乾隆三十年(1765)60336375乾隆三十四年(1769)76222877乾隆三十六年(1771)78940001A.人地矛盾得到緩和B.封建社會處于鼎盛時期C.外貿處于入超地位D.傳統經濟依然繼續發展6晚清封疆大吏李星沅在《李星沅日記》中評論《南京條約》時寫道:“約中如贖城、給煙價、官員平行、漢奸免罪,公然大書特書,千秋萬世何以善后。”這一評論反映了當時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士大夫主觀認知的時代性和局限性C.清政府主動接受近代西方外交理念D列強侵略重心從軍事轉向文化滲透7清初規定“督撫歲舉其最者一人,使得越次而升…一省不過歲一人”,而晚清皇帝多次下旨批評“近來各項勞績保舉,往往不按定章,率行請獎”。這一變化反映的實質是A.科舉制的衰落削弱了選官公平性B列強侵略迫使中央向地方妥協C.中央集權強化導致官僚體系僵化D.統治危機之下中央權威的弱化8.1926年毛澤東在分析國民黨右派分離的原因時指出,同盟會的成員包括無產階級(會黨)、半無產階級(僑工)、小資產階級和中資產階級。這一分析的核心意圖在于A.說明國民黨代表資產階級利益與共產黨存在根本對立B.批判國民黨因依賴會黨的勢力而背離了民主革命原則C.揭示國民黨階級構成的復雜性導致其革命目標難統一D.強調無產階級在同盟會中的領導地位和革命主導作用9.1928年《井岡山土地法》規定“沒收一切土地歸蘇維埃政府所有”,1930年《關于土地問題決議案》將沒收范圍限縮為“地主階級土地”,1947年《中國土地法大綱》則提出“廢除封建剝削,實行耕者有其田”。這一系列政策調整的根本動因是A.爭取廣大農民階級的政治支持B.積極探索農村集體化經營模式C.削弱國民政府統治的經濟基礎D.適應不同革命階段的目標需求【高三歷史試題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