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三歷史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城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高考范圍。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尚書·商書·高宗彤日》中記載:“惟天監下民,典厥義。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天民,民中絕命”,即上天會審視他的子民,考察他們是否遵守道義;上天賜予人的壽命有長有短,不是上天故意使人短命,而是有人不順從天意,斷絕了性命。這可以說明我國早期國家A崇尚天人感應理論B.已經探明長壽規律C.呈現政教合一特征D.重視民間道德教化2.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遷原六國貴族及豪強于關中地區,而在秦末起義浪潮中,各路起義軍在勢力壯大時,多擁立原六國王室之后為王,如趙、魏、齊等推翻秦朝在當地的統治,實現了復國。這一現象揭示了秦朝A.未能建構起統一國家的認同B.基層地方治理混亂無序C.關東與關中的地域矛盾尖銳D.推行暴政導致自身滅亡3.下表為唐朝時期部分基志銘的內容。這些記載佐證了當時來源出土地點記栽《王秦客墓志》今四川瀘州土無耕稼,利在魚鹽《大唐李府君基志銘】今江蘇揚州揚州紫盛,為天下最《書泰真墓志》今河南洛陽關中失稔。天子思致淮海之粟以實東京A區域經濟發展存在差異B.經濟結構發生劇變C,政府重視區域經濟交流D.關中地區經濟衰退4,元成宗時期,設置中政院,集中管理涉及皇后的相關事宜?;屎笳茩嗪髮χ姓憾嗍┮云?,如成宗皇后卜魯罕充分利用中政院的資源為自己謀求政治利益,甚至操控朝政。這可用于說明當時【高三4月質量檢測·歷史第1頁(共6頁)】K-GA.行省體制受到沖擊B.男尊女卑局面得到扭轉C.皇后權力失去制約D.內廷機構淪為權力工具5.乾隆十六年(1751年),朝廷頒布《西藏善后章程》,規定西藏不再設立那王,藏區噶廈政府需“稟知達賴喇麻與駐藏大臣等,遵奉指示而行”,朝廷還將在西藏常駐軍隊。據此可推知,當時西藏A.原生文明被迫中斷B.和諧穩定漸有保障C.貴族勢力難以遏制D.實踐分權制衡機制6.19世紀50年代,南方一些地區出現“紡績稀少,機軸之聲幾欲斷矣”“女工幾停其半”等現象。時人記載,“中國之織婦機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萬人”。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當時中國A.自然經濟已經解體B.民族工業初步發展C.紡織工業技術停滯D,被迫卷人世界市場7.下表為1872~1911年我國商辦、官辦、官商合辦企業發展概況。這反映出當時18721900年1901~1911年增長率商辦企業數目122京277家127%商辦企業投資顏2122.65萬元6042.83萬元185%官辦、官商合辦企業數目27家39家44%官辦、官商合辦企業投黃頓2059.83萬元2317.84萬元13%A.維新變法經濟成效日益顯現B.民間經濟活力逐漸被釋放C.國家經濟戰略發生根本改變D.自強求富預期目標的達成8.1921年8月,湖南自修大學正式成立,其建校宗旨為“汲取古代書院與現代學校二者的長處,研究各種學術,以期發明真理,造就人才,使文化普及于平民,學術周流于社會”??梢姡敃r的中國A教育與社會變革相結合B.傳統文化日漸衰退C.文學改良已是大勢所趨D.形成社會革命共識9.全面抗戰期間,隴東地區政府組織棉戶開辦植棉訓練班,培訓棉農并分赴各鄉指導植棉,三邊地區政府組織干部學習勞動英雄與生產模范事跡;慶陽地區政府針對婦聯工作開辦了婦女干部培訓班。陜甘寧邊區政府的這些舉措意在A聯系群眾,鞏固統一戰線B.培訓干部,開辟敵后戰場C.發展生產,深化土地革命D.以農促工,籌備產業調整10.下圖為郭線盧于1984年創作的宣傳畫《信息,開發人類智力的契機》。該宣傳畫反映了當時信得開后1母的理機.【高三4月質量檢測·歷史第2頁(共6頁)】K-G高三歷史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D考查早期國家的治理理念。材料強調上天會審視民眾是否遵守道義,且個人行為的善惡會影響壽命長短,體現了國家對民眾道德方面的關注與引導,說明我國早期國家重視民間道德教化,故D項正確。天人感應是西漢董仲舒提出的,指社會的治亂興衰會影響天道運行,天也會通過降下災異或樣瑞來體現對人間社會的評判,材料與之無關,故排除A頂:材料并非在探討長壽規律,故排除B項:政教合一是指政治領袖與宗教領袖為同一人,同時掌管政權和教權,材料末休現,故排除C項2.A考查秦朝滅亡的原因。根據材料可知,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雖然遷原六國貴族及豪強于關中,但秦末起義軍壯大后,多立原六國王室之后為王并實現復國,這表明原六國民眾先前的國家認同依然存在,沒有完全形成對素朝這個統一國家的認同,故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秦朝基層地方治理情況,故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原六國地區民眾對秦政權認同感低,與關東和關中地域矛盾尖銳無關,故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民眾的國家認同問題,而非秦朝因暴政滅亡,故排除D項3.A考查唐朝對南方的開發。根據材料可知,《王茶客墓志》中顯示,四川瀘州“土無耕稼,利在魚鹽”,以漁業和鹽業為主:《大唐李府君慕志銘》表明揚州“繁盛,為天下最”,商業發達:《韋泰真慕志》中提到“關中失稔,天子思致淮海之粟以實東京”,反映出當時關中地區農業生產出現問題,需要從淮海地區調糧,這體現了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和差異,故A項正確。材料未體現“經濟結構發生劇變”,故排除B項:“天子思致淮海之粟以實東京”只能說明皇帝為解決關中糧食問題有調糧的想法,但不能充分體現“政府重視區域經濟交流”,且其他兩則基志內容未涉及政府行為,故排除C項:材料中“關中失稔”只是一時款收,不能就此說明關中地區經濟調敝,故排除D項。4.D考查元朝政治。根據材料可知,中政院作為內廷機構,本應在皇權框架下規范后宮事務,但皇后通過掌控其人事任免與資源分配,將其轉化為私人政治平臺,沖擊了制度的初衷,淪為了權力斗爭的工具,故D項正確。中政院屬于內廷機構,與地方行政體系無關,故排除A項:材料中,皇后干政屬于特例,未曾改變元朝社會男女地位不公平的局面,故排除B項:皇后權力膨脹多處于皇權交替時期,且其權力多來源于皇帝,也面臨著宗室、官僚集團等的一定限制,“失去制約”的說法有誤,故排除C項。5.B考查清朝對西藏的治理。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藏善后章程》中西藏不再設郡王、噶廈政府要遵達獺喇嘛與駐藏大臣指示行事、刺廷在西藏常駐軍隊等規定,加強了中央對西藏的管理,有助于穩定西藏的局勢,使西藏和諧穩定漸有保障,故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西藏“原生文明被迫中斷”,故排除A項;《西藏善后章程》中的規定削弱了貴族勢力,并非“難以遏制”,故排除C項;中國古代是專制統治,不存在“分權制衡機制”,這一舉措是中央集權加強的表現,故排除D項。6.D考查清朝融入世界市場。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50年代,西方列強通過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獲得了一系列特權,大量洋紗洋布等西方商品涌入中國。中國傳統紡織業受到沖擊,出現了“紡績稀少,機軸之聲兒欲斷矣”“女工幾停其半”等現象,這說明中國傳統紡織業從業者陷入困境。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不斷加緊對華經濟侵略,使中國逐漸淪為西方的商品傾銷市場和原料產地,即成為西方主導的世界市場中的附庸,加速了中國傳統自然經濟的解體,故D項正確。這一時期自然經濟剛開始解體,并非“已經解體”,故排除A項: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得到初步發展是在甲午中日戰爭后,故排除B項:材料重點強調的是西方經濟沖擊導致中國傳統紡織業陷入困境,而非“紡織工業技術停滯”,故排除C項7.B考查晚清時期企業發展狀況。根據材料可知,相較于1872~1900年,1901~1911年我國商辦企業數目增長率為127%,投資額增長率為185%,而官辦、官商合辦企業數目增長率僅44%,投資額增長率僅13%。這表明當時民間投資辦廠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民間經濟活力逐步被釋放,故B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辦企業發展得益于清政府放松辦廠限制,且1901年清政府推出新政改革,鼓勵社會商業發展,這一時期的商業發展更多地得益于清末新政而非維新變法,故排除A項:晚清時期,消政府依然堅持重農抑商等傳統經濟政策,雖有一些調整,但未“發生根本改變”,故排除C項;甲午戰爭失敗標志著洋務運動破產,晚清最終沒有達成自強求富的目標,故排除D項。8.A考查新文化運動與教育。根據材料可知,湖南自修大學以“使文化普及于平民,學術周流于社會”為宗旨,這反映出當時希望通過教育讓更多平民獲得知識,開啟民智以促進社會變革,故A項正確。材料未提及當時傳統文化的發展狀況,故排除B項:材料與文學改良無關,故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社會革命共識”的相關內容,故排除D項9.A考查陜甘寧邊區的治理。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陜甘寧邊區政府的這些舉措深入聯系群眾,并根據不同群體的特點開展相應活動,這既有利于發展生產改善群眾生活,又能增強與群眾的聯系,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故A圓正確。材料中關于生產培訓和干部培訓等舉措,并非是為了開辟敵后戰場,開辟敵后戰場主要是軍事行動,故排除B項:此時處于抗日戰爭時期,奉行“誠租減息”的土地政策而非土地革命,故排除C項;材料重點在于聯系群眾,推動生產和干部培訓等,并非以農促工和籌備產業調整,故排除D項。10.C考查改單開放后的料技發展。宣傳畫以“信息,開發人類智力的契機”為題,強調信息對開發人類智力的重要性,反映出信息技術在當時被認為前景廣闊,故C項正確。1995年,科教興國戰略被提出,A項時間不符,枚排除:互聯網家庭化普及是在進入21世紀之后,1984年遠未達到,故排除B項:宜傳畫重點強調的是信息對智力開發的作用,而不是單純強調智力開發廣受大眾歡迎,故排除D項11.B考查被斯行省制度。根據材料可知,阿契美尼德王朝早期,行省總督由本地上層人物擔任,權力較大,可能會形成地方割據勢力威脅中央。大流士改革讓波斯人擔任總督并分離其兵權,能夠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分裂因素,維護帝國統一,故B項正確。大流士一世任用波斯人做行省總督雖然受到民族思想的一定影響,但其主要目的是強化君主對地方的控制,“主導”的說法過于絕對,故排除A項;由波斯人擔任行省總督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故排除C頂:根據材料無法得知本地上層人物與中央下派的波斯人之間專業索養孰高孰低,”官僚隊伍建設強調專業化”的結論無從得出,故排除D項。12.C考查黑死病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以來,歐洲黑死病肆虐,人口銳減,勞動力變得稀缺,封建領主原有的經營方式雅以維持,不得不采用新的經營方式,如全面出租自營地、采用長期租地契約和貨幣地租等。這鐘擊了原【高三4月質量檢測·歷史參考答秦第1頁(共2頁)】K一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河南省高三下學期九師聯盟歷史試題.pdf 歷史答案-5月7日質量檢測(KG).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