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校2024~2025學年度(下)A.設置通判,分割相權B。定期換防,控制軍權C州縣長官,三年一換D.財賦大權,收歸中央8“碎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魔下炙,五十弦翻寒外聲,沙場秋點兵。·班級七年級歷史質量檢測期中命題人:這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浦獻壯詞以寄之】中的詞句,該詞創作的歷史背景考試時間:50分鐘滿分:70分校對人:B.遼與化宋的對等姓電總分A.安史之亂的發生D.清軍入關題號C.金與南宋的戰爭9.“山外青山樓外棱,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汴州:今河得分號H:各位同學請注意:務必將試題答案寫在答題卡對應的位置上,否則南開封)”這是南宋詩人林升所寫的《題臨安郵)。詩中描繪的情境所反映的歷史背景是考A.北宋統治者茍且偷安不得分,千萬記住哦!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本題每B.西湖的優美風景C.北宋豐富的文化生活小題2分,共15小題,30分).“時間的車輪又軋出了同樣的轍痕,這個朝代與泰朝是那么驚人的相似。一樣的氣吞萬D.南宋統治者滿足于現狀,偏安江南一隅里如虎:一樣的干古江山,盡歸一姓:一樣的雄才偉略,創制頗多:一樣的殘暴,好大喜功:10.假如你是生活在宋代的一位市民,你不可能有的經歷是A.使用江南地區的瓷器B用“交子”購物一樣的二世而亡,”這個朝代是C,到瓦子中看雜劇D.只能去東市或西市買東西D.宋朝A漢朝B.隋朝C,唐朝2唐朝燦爛的文化深深地影響了友好鄰邦,使中國成為東方文化的淵源,下列史事中擴大11.兩宋時期,曾出現了宋與遼、西夏、金、蒙古幾個致權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確反映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示意圖是了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是A.玄裝西行B.文成公主入藏D.整真東波遼南家訂C.設置安西都護府3.唐代詩人王建《涼州行》:“薔人舊日不耕犁,相學如今種禾黍。…城頭山雞鳴角,洛陽家家學湖樂。”以下對詩句理解準確的是宋A中外文化互柑學習借鑒B.蕃人不您學習中原技術BCC.各族人民相互學習融合12.下列的三字經與阿骨打的歷史活動相吻合的一項是D.少數民族音樂成為主流B.若黃抱,成皇帝4,隋唐以前,圖書主要是依靠手工抄錄和單點式傳播,隋唐以后圖書的流程發生變化,A.統契丹,建遼回C稱大夏,霸西北D.抗遼權,建國金該變化主要得益于13.“他是蒙古汗國的蹄造者,也是元朝的莫基者,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將水遠彪炳A.雕版印刷術的出現B.造紙術的改良史冊,干古不會磨滅。”材料中評論的“他”是C.火藥技術的成熟D.指南針的普及B.鐵木真C.耶律阿保機D.完顏阿骨打客觀地認識和評判歷史的態度和方法。下列屬于歷史解釋A.元吳5.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14.元朝為了加強對西域的管锫,設立的機構是的是A.安西都護府B.北庭都護府A痛場帝設置進士科D.北庭都元帥府線B.科舉制推動了教育的發展C,西域都護府15.學習宋元歷史后,你認為能準確概括這段歷史基本特征的是C.武則天創立殿試A.國家產生和社會變革D.唐太宗增加科舉考試科目6.。清朝學者查慎行寫詩說:“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遂罷兵。”該詩反映了宋朝的B.政權分立和民族交融建立。被宋取代的政權是C.繁榮與開放的社會D.北周D.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A.唐朝B.后周C.后梁7.下列關于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描述錯誤的是七年級歷史試卷第2頁(共4頁)七年級歷史試卷第1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