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級示范高中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檢測生物試題一、單選題1.在運動員的科學訓練和比賽期間需要監測一些相關指標,以更好地了解運動員的訓練狀態,確保訓練的效果和安全。下列指標中不屬于內環境組成成分的是( )A.血漿蛋白 B.尿素C.乙酰膽堿受體 D.葡萄糖2.坐骨神經腓腸肌是研究神經、肌肉組織興奮性常用的材料。研究人員剝離出蛙的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后,在坐骨神經上放置兩個微電極(圖中II、III兩處)并將他們連接到一個電表上,在圖中I處給予電刺激,觀察到腓腸肌收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刺激Ⅰ處電位表指針發生兩次方向和幅度都相同的偏轉B.電表中指針的偏轉的數值就是坐骨神經動作電位大小C.刺激Ⅰ導致腓腸肌收縮屬于非條件反射D.適當提高生理溶液中K+濃度,給予Ⅰ處相同強度的刺激,電表指針的偏轉幅度基本不變3.人體通過精細復雜的調節機制,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血糖含量降低時,下丘腦的某個區域興奮,通過副交感神經使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B.大面積燒傷的病人因嚴重脫水、血鉀升高,血液中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醛固酮增加C.寒冷環境中,機體通過調節使產熱量大于散熱量才能維持正常體溫D.出汗過多時,垂體會增多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尿量減少4.慢性乙肝患者體內長期攜帶HBV(乙肝病毒,是一種DNA病毒),主要原因是宿主對HBV的特異性免疫減弱,即免疫耐受。人體抵抗HBV的部分過程如圖表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體現了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B.HBV中最可能引發機體特異性免疫的物質是病毒的DNAC.患者產生免疫耐受可能與體內針對HBV的甲細胞數量過少有關D.患者的丁細胞只來自乙細胞5.HPV(人乳頭瘤病毒)疫苗是世界上第一個預防癌癥的疫苗。目前常用的HPV四價疫苗是由HPV6、11、16和18亞型的衣殼蛋白制備而成,可有效預防由這4種常見的HPV亞型引起的子宮頸癌,使用過程中通常需要間隔一定時間接種三針疫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入侵機體的HPV可被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識別并裂解B.被HPV感染的癌細胞容易發展成腫瘤,可能與被HPV感染的細胞表面HLA減少有關C.HPV四價疫苗是用滅活或減毒的病原體直接制成的D.多次接種的目的是誘導機體產生更多種類的抗體和記憶細胞6.植物的根通常是負向光性的,即在單側光照射下背向光源的方向生長。研究人員將生理狀況相同的水稻根置于黑暗環境中,分別給予不同強度單側光處理,一段時間后測量根尖彎曲角度α、向光側與背光側生長素含量,結果如圖1和圖2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若逐漸增加單側光的光照強度,圖1中α的數值會逐漸增加B.生長素是由植物細胞合成起調節作用的微量有機物,化學本質都是吲哚乙酸C.水稻根的負向光性是不同側根細胞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所致D.水稻根向光側生長素含量變化并不僅僅與生長素的運輸有關7.CO是響應日照長度的重要基因,AP2是種子發育的調控基因。研究人員以野生型擬南芥、CO缺失突變型擬南芥、AP2缺失突變型擬南芥開展相關實驗,研究CO和AP2在光周期調控種子大小中的作用,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長日照能促進種子發育,主要原因是能為種子發育提供充足的能量B.位于植物細胞膜上的光敏色素通過吸收日光中的紅光和藍紫光發揮其生物學效應C.長日照條件下CO的表達可能會促進AP2的表達D.缺少CO或AP2基因,日照長短對種子發育基本無影響8.動物學家考察某牧區后,認為當地鹿群處于增長高峰期,今后還能增長十幾年才會停止。動物學家預測種群未來動態的信息更主要來自( )A.鹿群的年齡結構B.鹿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C.該牧區的氣候條件D.鹿群的性別比例9.自然界的種群總是有盛有衰,數量處于不斷變動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凡是影響種群重要特征的因素,都會影響種群數量的變化B.林下光照較弱會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種群數量下降C.引入到新環境的種群,一定時間內都能呈“J”形增長D.自然界的種群增長到一定程度都會在K值保持穩定,因此,都呈“S”形增長10.同域共存是指不同生物生存在同一區域,由于競爭關系而導致對環境的需求發生錯位的現象。下列不屬于同域共存機制的是( )A.不同溫度喜好的蜥蜴,選擇不同陽光照射度的灌木棲息B.森林群落中,黃鸝在樹冠層棲息,紅腹錦雞在林下層生活C.狼集中在黎明和黃昏 覓食,兔子通常選擇在夜晚活動D.同一塊林地中的雜色山雀和大山雀,通過選擇密集程度及高度不同的喬木筑巢11.視角決定問題,從群落水平出發,將群落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又會發現新的問題,獲得新的認識。下來屬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的是( )A.漁業生產上,中等強度的捕撈有利于持續獲得較大的魚產量B.傳染病的流行程度與人口密度成正相關C.草地上不同地段分布著不同種群,同一地段上種群密度也有差別D.河流被有毒物質輕微污染后,通過自身的進化作用很快恢復到接近原來的狀態12.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是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B.生物量和數量金字塔有時會出現上寬下窄的倒金字塔形C.在一定時間內,生態系統中全部生產者固定的能量等于全部消費者和分解者獲得的能量之和D.只有生物才會對信息有反應,因此信息傳遞發生在生物與生物之間13.“恐懼生態學”認為恐懼能影響獵物的取食行為,即使大型肉食動物沒有捕殺獵物,它們的叫聲、氣味也會使獵物不安甚至逃離。為探究大型肉食動物的消失對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生態學家分別在密林地帶和平原地帶播放捕食者的叫聲,隨后測定實驗前后植食動物林鈴與聲源間的距離變化,并分析了林羚的食物組成,結果分別如表1和表2所示。表1離聲源的距離變化(m)平原 森林實驗組 76.4 73對照組 -5.1 -7.6表2平原 森林食物中的比例 番荔枝科 0 0.08溝繁縷科 0.1 0豆科 0.8 0.25食物中可消化的能量(KJ/g) 14.1 12.7食物中可消化的蛋白質(%) 18 11.5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上劃分,林羚屬于第二營養級B.大型肉食動物的叫聲、氣味使獵物逃離,說明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傳遞C.該實驗中對照組的處理是不播放聲音D.在沒有大型肉食動物的情況下,林羚在平原地帶的種群密度可能比在密林地帶更大14.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對生物圈的穩態造成了威脅,同時也影響了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在下列各組選項中,三者之間有逐級因果關系的是( )A.寒潮、霜凍、土壤鹽堿化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C.酸雨、臭氧層破壞、殺傷性紫外線D.森林減少、溫室效應、冰川融化15.我國是世界上野生植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但由于棲息地喪失和碎片化、外來物種入侵、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等外部因素,使得部分物種在其原生地已不再適合生存,需要開展易地保護對其進行搶救,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棲息地碎片化限制了物種間的基因交流,導致植物種群難以維持B.建立野生植物園屬于易地保護的重要措施C.易地保護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D.易地保護的最終目的是使物種適應新的生存環境16.泡菜是一類營養豐富且受大眾喜愛的食品。下列屬于泡菜制作中必需的操作是( )A.蔬菜經高壓蒸汽滅菌 B.裝壇時鹽水沒過蔬菜C.發酵前添加陳泡菜汁 D.發酵中定期開蓋排氣17.與傳統發酵技術相比,發酵工程的產品種類更加豐富,產量和質量明顯提高,下列相關述正確的是( )A.發酵工程與傳統發酵技術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可以利用微生物發酵B.利用傳統發酵技術制作酸奶時需要加入抗生素以防止酸奶腐敗變質C.發酵罐內發酵是發酵工程的中心環節,發酵設備必須經過嚴格地滅菌D.通過發酵工程可以從微生物細胞中提取單細胞蛋白,用來生產微生物飼料二、多選題18.為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教材設計了兩個實驗方案。方案1:以帶有落葉的土壤為實驗材料,觀察落葉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的腐爛情況;方案2:以土壤浸出液和淀粉糊為材料,檢測土壤微生物對淀粉的分解情況。下列關于方案設計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方案1對照組的土壤應進行滅菌處理,以盡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B.方案1土壤滅菌處理時要盡量避免土壤理化性質改變,這屬于控制無關變量C.方案2可將部分土壤浸出液滅菌后加入含有淀粉糊的燒杯中作為對照D.方案2利用斐林試劑檢測淀粉糊的分解情況時可將試管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直接加熱三、非選擇題19.社交挫敗是指個體在社交互動中遭受的失敗和排斥,導致心理和情緒上的負面影響,這不僅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還可能導致一系列心理問題,如抑郁癥、焦慮癥等。 科研人員通過人為創造社交挫敗情境構建“社交挫敗應激”小鼠(SDS鼠),觀察并記錄SDS鼠的行為變化、生理反應及心理狀態,繪制出了如圖所示的調節機制。注:(+)表示促進,(-)表示抑制。(1)受到社交挫敗刺激后,中腦VTA區神經元膜內電位發生的變化是 。社交挫敗刺激會導致下丘腦PVH區合成并分泌的 激素減少,該過程屬于 調節。科研人員一般通過檢測小鼠 中該激素的含量來判斷其含量的變化,其依據是 。(2)據圖可知,SDS鼠的睡眠時間會 (填“延長”“保持不變”“縮短”);抑制中腦VTA區神經元的活動會 (填“促進”或“抑制”)小鼠的抑郁情緒。(3)進一步研究發現,長期處于抑郁情緒的小鼠體內糖皮質激素(屬于腎上腺皮質激素)含量偏高。結合所學知識推測,長期處于抑郁情緒的小鼠更容易發生感染和腫瘤的原因是 。四、解答題20.宜昌湖泊、河流等濕地眾多,由于無序排放、圍湖造田、圍垸養殖等問題,導致湖泊濕地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近年來,宜昌各地陸續啟動了濕地生態修復工程,萬頃濕地自此迎來大蛻變,其中“金湖濕地生態修復項目”入選全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第一批典型案例。據調查顯示,金湖濕地維管束植物由過去的86科168屬198種增加到99科267屬359種,鳥類由141種上升到185種,增加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1種(青頭潛鴨),增加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4種。回答下列問題:(1)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能夠依賴 調節維持相對穩定,無序排放、圍湖造田、圍垸養殖等問題導致湖泊濕地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說明 。(2)修復湖泊生態時,因地制宜探索“以植治水”新路徑。從群落的 角度來考慮,要結合陽光、溫度對岸邊景觀外貌和結構變化的影響來選用和布設植物;選擇輪葉黑藻、苦草、金魚藻等鄉土沉水植物,恢復“水下森林”,為水生動物提供了 ,穩定提升了湖中水生生物多樣性。(3)青頭潛鴨是世界“極危”物種,截至2024年1月,金湖濕地公園監測到的青頭潛鴨數量為55只 。調查青頭潛鴨的種群數量一般采用 法,技術手段在不斷進步,現在科研人員通過監測青頭潛鴨獨特的聲納信號來調查其種群數量,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 。(4)群落演替的結果往往是由環境和群落內的生物共同作用而決定的。從宜昌地區湖泊濕地的變化可以看出, 對群落演替的影響有時會超過其他因素的影響,金湖濕地群落正向著 的方向演替。21.稻田生態系統是我國面積占比最大的人工生態系統。雜草稻是稻田中一種似于栽培稻但又具有雜草特性的一年生野生稻,其植株一般比較高大,對正常的栽培稻生產有很大影響,現各國對雜草稻還沒有完全根除的辦法,一般在分蘗期進行人工拔除。稻螟蟲是稻田中的常見害蟲,噴灑高效農藥DDT可以迅速殺死稻螟蟲,但會造成環境污染,利用其天敵赤眼蜂雖然不能徹底消滅,但是能將其數量控制在較低水平。近年來,稻-萍-魚等立體農業生產方式快速興起,使農民獲得了更大的收益。回答下列問題:(1)稻田中混入雜草稻而沒有及時清除,常出現栽培稻苗被欺的現象,將直接影響大田水稻生長,其主要原因是 。(2)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常進行施肥、除草、殺蟲等人工干預措施,以保證稻田生態系統的穩定,從生態系統功能的角度分析,這是干預了生態系統的 過程。在分蘗期人工拔除雜草稻和使用天敵赤眼蜂控制稻螟蟲的方法分別屬于 。農藥DDT不易分解,易溶于脂肪并堆積在動物脂肪中,導致 的現象稱作生物富集,根碳循環一樣,生物富集也具有全球性,原因是 。(3)科研人員在研究稻田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情況時發現,水稻用于生長繁殖的能量大于同時期內其生物量的增加量,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是 。(4)在建立立體生態農田生態系統時,不僅要考慮不同生物生態位的差異,以及他們的種間關系,各組分之間還要有適當的比例,這遵循的生態學原理有 。從研究能量流動的研究意義角度分析,稻-萍-魚等立體農業生產方式能使農民獲得更大收益的原因是 。22.尿素[CO(NH2)2]含氮量高,化學性質相對穩定,是現代農業生產中一種重要的氮肥,但若不經細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某科研小組為了分離出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能分解尿素的細菌),設計了如下表所示選擇培養基。成分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①含量(g) 1.4 2.1 0.2 10.0 1.0 15.0操作將上述物質溶解后,用蒸餾水定容至1000毫升(1)表中①處的成分應該是 ,對培養基滅菌效果最好的方法是 。(2)尿素分解菌產生的脲酶可以將尿素[CO(NH2)2]分解為NH3和CO2,上述選擇培養基以尿素為唯一氮源使得只有尿素分解菌能在其中生長。尿素 (填“能”或“不能”)為尿素分解菌提供碳源,理由是 。(3)分離細菌的實驗中需設置兩組對照,一組是未接種的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平板和選擇培養基平板,另一組是已接種的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平板和選擇培養基平板。設置前一組對照的目的是 ;后一組如果 ,可以說明選擇培養基具有選擇作用。(4)研究小組采集土樣后進行了如下圖所示操作:圖中②處為 ,據此可得出每克土壤中尿素分解菌活菌數約為 個。(5)進一步探究:上述操作只是初步篩選了尿素分解菌,對分離的菌種進行鑒定還需要借助生物化學的方法。請寫出鑒定分離的菌種是否為尿素分解菌的思路。 牛、羊等反芻動物的瘤胃中也生活著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從瘤胃中分離出尿素分解菌時,除了要配制選擇培養基和進行上述操作外,還需注意控制 環境。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B C B D D A A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C B D D B B C AD19.(1) 由負轉變為正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 神經 血液 (內分泌細胞產生的)激素(彌散到體液中,)隨血液流到全身(2) 延長 促進(3)長期抑郁的小鼠體內糖皮質激素含量偏高,糖皮質激素可以作為信號分子,抑制免疫系統的功能20.(1) 負反饋 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2) 季節性 多種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3) 逐個計數 對青頭潛鴨干擾小(或“不影響青頭潛鴨正常生活”)(4) 人類活動 物種增多,結構復雜21.(1)雜草稻植株一般比較高大,在與水稻競爭陽光和空間中占優勢(2) 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機械防治、生物防治 在機體內的濃度超過環境濃度 有害物質可以通過大氣、水和生物遷移等多種途徑擴散到世界各地(3)用于生長繁殖的能量中有部分流入下一營養級,還有部分被分解者分解(4) 協調 將生物在時間、空間上進行合理配置,增大了流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22.(1) 瓊脂/凝固劑 高壓蒸汽滅菌/濕熱滅菌(2) 不能 尿素分解菌是異養型生物,不能以CO2為碳源(3) 判斷培養基(在使用前)是否被雜菌污染(或“滅菌是否徹底”) 牛肉膏蛋白胨平板上的菌落數目顯著多于選擇培養基平板上的(4) 45mL無菌水 1.34×109(5) 在(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中加入酚紅指示劑,觀察指示劑是否變紅 無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