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 高二 地理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傳統船舶一般采用柴油機作為動力源,其柴油機作業條件差、功率大,加之大部分船舶疏于維護保養,給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帶來巨大壓力。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政府提出,要加快船舶電動化替代更新,推動綠色智能船舶產業發展,打造清潔能源之都,以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圖為長江各類型船舶大氣污染物分擔率(注:VOCs為揮發性有機物)。完成下面小題。為改善長江流域大氣環境,急需進行電動化替代更新的船舶是( )A.普通貨船 B.集裝箱船 C.油輪 D.客船2.宜昌提出打造清潔能源之都的地理背景是當地( )A.水能資源豐富 B.船舶數量較少 C.油氣資源緊張 D.經濟發展落后3.船舶電動化對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是( )①改善環境質量 ②增強通航能力 ③提高運輸效率 ④促進產業升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地質工作者在流經青藏高原東部的瀾滄江某干流河段附近發現一處古河道(圖a),古河道上存在一處堆積物高地,主要由棱角狀碎石及砂土構成。為研究古河道的演化過程,工作者在達德溝口附近某處(海拔3244m)開挖人工剖面(圖b)。河流中沉積物的粒徑大小受水動力制約,水動力減弱沉積物為黏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達德溝口人工剖面中湖相黏土層與河流相礫石層相間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徑流量變化 B.地殼升降運動C.植被覆蓋率變化 D.人類活動干預5.瀾滄江古河道的自然裁彎取直會導致該河段( )A.堆積物高地海拔增高 B.流水侵蝕作用增強C.河流的航運價值提升 D.洪澇發生頻率增加富錦市位于三江平原腹地,是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區。該市高標準農田分屬于國營農場轄區和地方政府轄區,冬季全市實施免耕少耕的措施。下圖表示意富錦市國營農場轄區與地方政府轄區內農田的基礎設施對比情況。完成下面小題。6.富錦市建設高標準農田的限制性因素是( )A.光照 B.地形 C.排水 D.交通7.富錦市兩類轄區內農田設置林帶的主要目的是( )A.抵御沙塵暴 B.防止水土流失 C.維護生物多樣性 D.調節小氣候霧凇是過冷水滴(溫度低于零度)在草木上凝結形成的白色冰晶,也叫樹掛。瀚海霧凇專指沙漠戈壁中的霧凇景觀,它的形成要滿足三個條件:溫度—25℃至—15℃,風速3~4米/秒以下,相對濕度大于90%。研究數據發現,霧凇不僅與風向有關,還與樹冠、枝條粗細、長度有關。圖為瀚海霧凇主要形成時期的風速、最大相對濕度、最低溫度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8.最有可能出現瀚海霧凇的時間是( )A.1月19日 B.2月8日 C.2月23日 D.3月4日9.下列關于瀚海霧凇相關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與河湖的距離越近,霧凇量越小 B.不同植株的霧凇量可以判斷夜間風向C.樹冠高、枝條細長的樹木霧凇量大 D.一般情況下,迎風一側霧凇小于背風一側 流經烏克蘭中部的第聶伯河流域的烏克蘭大平原,廣泛分布世界最肥沃的黑土。黑土占烏克蘭國土總面積的34%,占全國耕地面積37%以上。圖示意烏克蘭黑土分布。完成下面小題。10.烏克蘭黑土分布區的主要植被類型是( )A.原始森林 B.森林草原、草原C.稀樹草原 D.荒漠草原、草原11.第聶伯河流域黑土發育的主要原因是( )A.有機質集中于土壤表層 B.冬長而寒,有機質分解緩慢C.風化殼分布廣闊且深厚 D.夏溫而長,有機質補給量大12.歷史上,第聶伯河流域黑土曾流失5~12厘米,其影響因素主要是( )A.流水作用 B.風力作用 C.土地退化 D.土地凍融港-城界面是水路運輸相關活動地域與城市地域交互作用的區域。新加坡“港-城”經濟的發展經歷三個階段,完成了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與技術密集型、再向知識密集型轉變的產業演進,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新加坡“港-城”經濟的發展( ) A.工業經濟階段得益于該國資源豐富 B.服務經濟階段的競爭要素是人口數量C.演進三階段臨港工業規模逐漸減小 D.知識經濟階段以資金密集型產業為主14.最適宜在知識經濟階段發展的產業是( ) A.石化工業 B.旅游服務業 C.電子精密儀器 D.金融保險業根據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公布的信息數據,不同日期最早日出的地點不同。下圖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二分二至日及2023年2月11日中國迎來的第一條晨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晨線①所代表的日期最可能是A.2月11日 B.3月21日 C.6月22日 D.12月22日16.③→④期間東莞與北京的正午太陽高度之差如何變化A.不變 B.變小 C.變大 D.先變小后變大二、非選擇題:共52分。考生根據要求作答。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察雅縣位于我國青藏高原地區,區域年平均氣溫約為11℃,年平均降水量約為350mm,“種養循環一體棚”項目位于該縣的河谷地區。該項目以棚室為邊界將種植系統、生豬養殖和發酵系統相結合,是一種立體養殖新模式,其種植系統年產蔬菜約4000kg,年產成品苗約39萬株,生豬養殖年出欄仔豬約1600頭。下面為“種養循環一體棚”剖面圖與其農業生產過程示意圖。描述“種養循環一體棚”模式的農業生產過程。(6分)(2)從自然地理要素角度分析本地區采用該“種養循環一體棚”模式的必要性。(6分)(3)說明采用“種養循環一體棚”模式給當地帶來的益處。(6分)18.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朗賽嶺爬坡沙丘位于雅魯藏布江河谷南部的寬谷地帶。冬春干旱多風,夏季溫暖濕潤,雨熱同期。寬谷中植被稀疏,土壤貧瘠,水流分汊擴散,因此在河漫灘、河谷平原、河流階地沙丘地貌典型。河漫灘沉積物分選最差,而迎風坡和背風坡的沉積物平均粒徑從山腳至山頂大致呈現相似的規律變化。下面為采樣點區域圖與地形剖面圖。(1)分析爬坡沙丘沙粒來源。(4分)(2)從動力角度簡要分析爬坡沙丘從沙源地到沙丘的形成過程。(6分)(3)推斷迎風坡和背風坡的沉積物平均粒徑從山腳至山頂大致呈現的變化特點,并分析其原因。(6分)19.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下降風是指空氣受重力作用形成的下坡氣流。下降風在南極大陸廣泛分布,下圖中甲區域下降風尤其強勁,其東側的特拉諾瓦灣常年存在冰間湖(指達到結冰溫度的天氣條件下,仍長期或較長時間保持無冰或少冰的冰間水域)。下圖中白色區域為冰蓋(大陸冰川)、冰架(陸地冰)。(1)說明南極洲下降風分布廣泛的條件。(6分)(2)分析甲區域下降風強勁的原因。(6分)(3)分析特拉諾瓦灣冬季仍存在冰間湖的原因。(6分)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 高二 地理(答案)A 2.A 3.C 4.A 5.B 6.C 7.D 8.C 9.C 10.B 11.B 12.B13.D 14.C 15.C 16.A17.(18分)(1)生豬養殖為發酵系統提供原料,并提供肉產品(2分);發酵系統為種植系統提供有機肥并輸出肥料產品(2分);種植系統分別為養殖、發酵、人類提供飼料、原料、蔬菜產品(2分);通過相關農業資源的輸入,構建起種植、養殖及發酵系統(2分)。(任答三點得6分)(2)地處高原,氣候高寒,使用大棚利于保溫;河谷地形,立體養殖節約養殖空間;該區土壤肥力低,該模式利于為作物提供充足的養分;大棚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水源利用高效。(任答三點得6分)(3)創造就業崗位,增加當地居民收入(2分);廢棄物排放減少,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2分);帶動建材、資源回收等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發展(2分)。(共6分)18.(16分)(1)①冬季河流水位下降,河漫灘裸露,提供豐富沙源(2分);②青藏高原夜溫差大,物理風化強烈,提供了豐富的風化物(2分)。(共4分)(2)①冬季風強盛穩定,(加之白天河谷受熱不均勻,形成谷風)(2分);②冬季植被稀疏,防風固沙能力弱,風力搬運作用強(2分);③風力攜沙向山坡爬升,風速減弱,沙粒沉積,形成爬坡沙丘(2分)。(共6分)(3)迎風坡和背風坡的沉積物平均粒徑從山腳至山頂由粗到細(由大到小)(2分);迎風坡受風力作用的分選性影響,粒徑大的先沉積,粒徑小的后沉積(2分);背風坡受重力作用的分選性影響,粒徑大的后沉積,粒徑小的先沉積(2分)。(共6分)19.(18分)(1)緯度高,近地面大氣溫度低;(2分)冰蓋面積大、冰層厚;(2分)地形以高原為主,中間高四周低,斜坡多;(2分)冰面阻力小,冷空氣在重力作用下易沿斜坡向下流動而形成下降風(2分)。(任答三點共6分)(2)(甲地)下降風主要來自西側的冰川地區(2分);西側地區海拔高(冰層厚)、坡度陡,寒冷氣流在重力作用下加速向下流動(2分);冰川表層摩擦力(阻力)小(2分);來自冰川谷地的下降風易在此匯集,(受“狹管效應”影響)下降風得以加強(2分)。(任答三點共6分)(3)(特拉諾瓦灣)受南側冰舌的阻擋,高緯度海冰難以進入海灣(2分);冬季南極大陸出現極夜現象(無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冷卻作用增強,氣溫更低,(形成的)下降風更為強烈(2分);強烈的下降風可將海灣中的海冰不斷向東推動,致使冬季海灣大部分地區常處于無冰或少冰狀態(2分)。(共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地理答案.docx 廣東省汕頭某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