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含彈簧的機械能守恒問題目標要求 知道彈簧的彈性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會分析含彈簧的機械能守恒問題。1.由于彈簧發生形變時會具有彈性勢能,系統的總動能將發生變化,若系統除重力、彈簧彈力以外的其他力不做功,系統機械能守恒。2.彈簧兩端的物體把彈簧拉伸至最長(或壓縮至最短)時,兩端的物體具有相同的速度,彈性勢能有最大值。*3.對同一彈簧,彈性勢能的大小為Ep=kx2,彈性勢能由彈簧的形變量決定,彈簧的伸長量和壓縮量相等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相等。例1 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小球從靜止下落,落在與A點等高處、豎直放置、靜止的輕彈簧上,到達與B點等高處時小球重力與彈簧的彈力大小相等,圖中與C點等高處是小球到達的最低點。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從O到C,小球重力勢能一直減小、動能一直增大,小球、地球、彈簧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B.從A到C,小球重力勢能一直減小、動能先增大后減小,小球、地球、彈簧組成的系統機械能不守恒C.到達B點時,小球的動能最大,彈性勢能最小D.從O到A,小球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小球、地球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例2 (多選)(2025·甘肅、青海、寧夏部分學校聯考)如圖所示,輕彈簧一端固定在O點,另一端與一質量為m的小球相連,小球套在固定的豎直光滑桿上,P點到O點的距離為L,OP與桿垂直,桿上M、N兩點與O點的距離均為2L。已知彈簧原長為L,重力加速度為g。現讓小球從M處由靜止釋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從M運動到N的過程中,有三個位置小球受到的合力等于重力B.小球從M運動到N的過程中,小球的機械能守恒C.小球從M運動到N的過程中,彈簧彈性勢能先減小后增大D.小球通過N點時速率為2例3 (2024·湖北省鄂南省級示范聯盟校一模)如圖所示,一頂角為直角的“”形光滑細桿豎直放置。質量均為m的兩金屬環套在細桿上,高度相同,用一勁度系數為k的輕質彈簧相連,此時彈簧為原長l0。兩金屬環同時由靜止釋放,運動過程中彈簧的伸長量在彈性限度內,且彈簧始終保持水平,已知彈簧的長度為l時,彈性勢能為k(l-l0)2,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金屬環在最高點與最低點加速度大小相等B.左邊金屬環下滑過程機械能守恒C.彈簧的最大拉力為3mgD.金屬環的最大速度為2g例4 (2025·江蘇揚州市質檢)如圖所示,在傾角為30°的光滑固定斜面上,一勁度系數為k=200 N/m的與斜面平行的輕質彈簧一端連接在固定擋板C上,另一端連接一質量為m=4 kg 的物體A,一輕細繩繞過輕質定滑輪,一端系在物體A上,另一端與質量也為m的小球B相連,細繩與斜面平行,斜面足夠長。用手托住小球B使細繩伸直且剛好沒有拉力,然后由靜止釋放,不計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彈簧恢復原長時細繩上的拉力大小;(2)物體A沿斜面向上運動多遠時獲得最大速度;(3)物體A的最大速度的大小。1.(多選)(2024·廣東省六校聯考模擬)“蹦極”被稱為“勇敢者的游戲”。將一根自然長度為OA的彈性輕繩一端系在人身上,另一端固定在跳臺邊緣。人從跳臺由靜止下落開始計時,下落過程中速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圖中tA、tB、tC三個時刻分別對應A、B、C三個點,tB時刻是圖像最高點,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重力加速度大小為B.人從A點運動到B點這一過程中,人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C.人在下落過程中,彈性繩對人先做正功再做負功D.人從A點運動到C點這一過程中,人的機械能一直減少2.如圖,圓心為O1的光滑半圓環固定于豎直面,輕彈簧上端固定在O1正上方的O2點,c是O1O2和圓環的交點;將系于彈簧下端且套在圓環上的小球從a點靜止釋放,此后小球在a、b間做往復運動。若小球在a點時彈簧被拉長,在c點時彈簧被壓縮, aO1⊥aO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在b點受到的合力為零B.彈簧在a點的伸長量可能小于彈簧在c點的壓縮量C.彈簧處于原長時,小球的速度最大D.在a、b之間,小球機械能最大的位置有兩處3.如圖所示,傾角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的底端固定一垂直擋板,勁度系數為k的輕質彈簧一端固定在擋板上,另一端連接質量為m的小球A,當小球A處于靜止狀態時,彈簧的彈性勢能大小為E。現將另一個大小相等,質量相同的小球B(圖中未畫出)緊挨小球A右側輕放在斜面上,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彈簧一直處在彈性限度內,則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 )A.E B.+EC.+E D.+2E4.(2024·湖北省部分高中聯考)如圖所示,A、B兩小球由繞過輕質定滑輪的細線相連,A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B、C兩小球在豎直方向上通過勁度系數為k的輕質彈簧相連,C球放在水平地面上。現用手控制住A,并使細線剛剛拉直但無拉力作用,并保證滑輪左側細線豎直、右側細線與斜面平行。已知A的質量為4m,B、C的質量均為m,重力加速度為g,細線與滑輪之間的摩擦不計。開始時整個系統處于靜止狀態;釋放A后,A沿斜面下滑至速度最大時,C恰好離開地面。求:(1)斜面的傾角α;(2)A球獲得的最大速度vm的大小。答案精析例1 D [到達與B點等高處時小球重力與彈簧的彈力大小相等,此時加速度為0,速度達到最大,所以從O到C,小球重力勢能一直減小、動能先增大后減小,小球、地球、彈簧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故A錯誤;從A到C,小球重力勢能一直減小、動能先增大后減小,小球、地球、彈簧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故B錯誤;到達B點時,小球的動能最大,到達A點時彈性勢能最小,故C錯誤;從O到A,只有重力做功,小球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小球、地球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故D正確。]例2 AD [OM=ON=2L,OP=L,彈簧的原長為L,所以小球在MP之間某個位置時彈簧處于原長,彈簧彈力為0,小球受到的合力等于重力,同理小球在PN之間某個位置時彈簧處于原長,彈簧彈力為0,小球受到的合力等于重力,當小球經過P點時小球受到的合力等于重力,故A正確;小球從M運動到N的過程中,小球和彈簧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但小球的機械能并不守恒,故B錯誤;小球從M運動到N的過程中,彈簧的彈性勢能先減小后增大,再減小又增大,故C錯誤;小球在M、N兩個位置時,彈簧的長度相等,所以彈簧的彈性勢能相等,在整個過程中小球的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有mg×2L=mv2,解得v=2,故D正確。]例3 A [左邊金屬環下滑過程,除重力以外,還有彈簧的彈力對它做功,故金屬環下滑過程中機械能不守恒,故B錯誤;金屬環下降h'達到最低點時,速度減小為0,彈簧形變量最大為2h',根據兩金屬環與彈簧系統機械能守恒有2mgh'=k(2h')2,解得h'=,彈簧的最大伸長量Δx=2h'=彈簧的最大拉力為FT=kΔx=2mg,故C錯誤;在最高點時金屬環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此時重力沿桿方向的分力提供加速度,有a1=gsin 45°在最低點,由上述知FT=2mg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知FTcos 45°-mgsin 45°=ma2,解得a2=gsin 45°,則a1=a2金屬環在最高點與最低點加速度大小相等,故A正確;當金屬環的加速度為0時,速度最大,金屬環受力如圖所示,金屬環受到重力、桿的彈力和彈簧的彈力,沿桿方向加速度為0,即合力為0,有mgsin 45°=Fcos 45°,又F=kΔx,解得形變量Δx=,根據幾何知識,兩個小球下降的高度為h=,對兩個金屬環和彈簧根據機械能守恒,有2mgh=k(Δx)2+×2mv2,解得v=g,故D錯誤。]例4 (1)30 N (2)0.2 m (3)1 m/s解析 (1)彈簧恢復原長時,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對B有mg-FT=ma對A有FT-mgsin 30°=ma,解得FT=30 N。(2)初態彈簧壓縮量x1==0.1 m當A速度最大時,A的加速度為0,則有mg=kx2+mgsin 30°彈簧伸長量x2=0.1 m所以A沿斜面上升x1+x2=0.2 m。(3)因x1=x2,故彈簧彈性勢能改變量ΔEp=0,由系統機械能守恒有:mg(x1+x2)-mg(x1+x2)sin 30°=×2mv2解得v=1 m/s。跟蹤訓練1.AD [由題圖可知,人從跳臺下落到A點的過程,人做自由落體運動,可得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故A正確;人從A點運動到B點這一過程中,人的重力勢能轉化為人的動能和彈性繩的彈性勢能,故B錯誤;人在下落過程中,彈性繩的形變量一直增大,彈性勢能一直增大,故彈性繩對人一直做負功,故C錯誤;人從A點運動到C點這一過程中,人與彈性繩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由于從A點到C點過程中,彈性繩彈性勢能一直增大,故人的機械能一直減少,故D正確。]2.D [套在圓環上的小球從a點靜止釋放,此后小球在a、b間做往復運動,表明小球在a點受到的合力不等于零,合力的方向沿著a點的切線向上;因為系統的機械能守恒,a點和b點關于O1O2對稱,所以小球在b點受到的合力不等于零,合力的方向沿b點的切線向上,A錯誤;小球從a點到c點運動的過程中,小球在a點時動能最小,等于零,小球在a點時位置最低,小球在a點時的重力勢能最小,即小球在a點時的機械能最小;又因為小球和彈簧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所以小球在a點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那么,小球在a點時彈簧的形變量最大,所以彈簧在a點的伸長量一定大于彈簧在c點的壓縮量,B錯誤;小球受到重力、彈簧的彈力、圓環的支持力,這三個力的合力為零時,小球的速度最大,此時彈簧不處于原長狀態,C錯誤;因為系統的機械能守恒,所以彈簧處于原長時,小球的機械能最大;在a、b之間,彈簧處于原長的位置有兩處,D正確。]3.B [初始時A、B兩小球的加速度最大,以A、B兩小球為整體,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2mgsin θ-kx1=2ma,kx1=mgsin θ,解得a=當兩小球運動到最低點時,其速度為零,彈簧的彈性勢能達到最大,根據簡諧運動的對稱性,有kx2-2mgsin θ=2ma解得x2=,根據系統機械能守恒有Epmax=2mgsin θ·(x2-x1)+E=+E,故選B。]4.(1)30° (2)2g解析 (1)由題意可知,當A沿斜面下滑至速度最大時,C恰好離開地面,此時A的加速度為零由牛頓第二定律得4mgsin α-2mg=0則sin α=,α=30°(2)初始時系統靜止且細線無拉力,彈簧處于壓縮狀態,設彈簧壓縮量為Δx,對B:kΔx=mgC球離開地面時,對C:kΔx=mg,彈簧伸長量也為Δx,故彈簧彈性勢能變化量為零,A、B、C三小球和彈簧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有4mg·2Δx·sin α-mg·2Δx=5m,聯立解得vm=2g。(共28張PPT)物理大一輪復習第六章機械能守恒定律目標要求知道彈簧的彈性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會分析含彈簧的機械能守恒問題。微點突破5含彈簧的機械能守恒問題1.由于彈簧發生形變時會具有彈性勢能,系統的總動能將發生變化,若系統除重力、彈簧彈力以外的其他力不做功,系統機械能守恒。2.彈簧兩端的物體把彈簧拉伸至最長(或壓縮至最短)時,兩端的物體具有相同的速度,彈性勢能有最大值。*3.對同一彈簧,彈性勢能的大小為Ep=kx2,彈性勢能由彈簧的形變量決定,彈簧的伸長量和壓縮量相等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相等。 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小球從靜止下落,落在與A點等高處、豎直放置、靜止的輕彈簧上,到達與B點等高處時小球重力與彈簧的彈力大小相等,圖中與C點等高處是小球到達的最低點。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從O到C,小球重力勢能一直減小、動能一直增大,小球、 地球、彈簧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B.從A到C,小球重力勢能一直減小、動能先增大后減小, 小球、地球、彈簧組成的系統機械能不守恒C.到達B點時,小球的動能最大,彈性勢能最小D.從O到A,小球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小球、地球組成的系統機械 能守恒例1√到達與B點等高處時小球重力與彈簧的彈力大小相等,此時加速度為0,速度達到最大,所以從O到C,小球重力勢能一直減小、動能先增大后減小,小球、地球、彈簧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故A錯誤;從A到C,小球重力勢能一直減小、動能先增大后減小,小球、地球、彈簧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故B錯誤;到達B點時,小球的動能最大,到達A點時彈性勢能最小,故C錯誤;從O到A,只有重力做功,小球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小球、地球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故D正確。(多選)(2025·甘肅、青海、寧夏部分學校聯考)如圖所示,輕彈簧一端固定在O點,另一端與一質量為m的小球相連,小球套在固定的豎直光滑桿上,P點到O點的距離為L,OP與桿垂直,桿上M、N兩點與O點的距離均為2L。已知彈簧原長為L,重力加速度為g。現讓小球從M處由靜止釋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小球從M運動到N的過程中,有三個位置小球受到的合力等于 重力B.小球從M運動到N的過程中,小球的機械能守恒C.小球從M運動到N的過程中,彈簧彈性勢能先減小后增大D.小球通過N點時速率為2例2√√OM=ON=2L,OP=L,彈簧的原長為L,所以小球在MP之間某個位置時彈簧處于原長,彈簧彈力為0,小球受到的合力等于重力,同理小球在PN之間某個位置時彈簧處于原長,彈簧彈力為0,小球受到的合力等于重力,當小球經過P點時小球受到的合力等于重力,故A正確;小球從M運動到N的過程中,小球和彈簧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但小球的機械能并不守恒,故B錯誤;小球從M運動到N的過程中,彈簧的彈性勢能先減小后增大,再減小又增大,故C錯誤;小球在M、N兩個位置時,彈簧的長度相等,所以彈簧的彈性勢能相等,在整個過程中小球的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有mg×2L=mv2,解得v=2,故D正確。(2024·湖北省鄂南省級示范聯盟校一模)如圖所示,一頂角為直角的“ ”形光滑細桿豎直放置。質量均為m的兩金屬環套在細桿上,高度相同,用一勁度系數為k的輕質彈簧相連,此時彈簧為原長l0。兩金屬環同時由靜止釋放,運動過程中彈簧的伸長量在彈性限度內,且彈簧始終保持水平,已知彈簧的長度為l時,彈性勢能為k(l-l0)2,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金屬環在最高點與最低點加速度大小相等B.左邊金屬環下滑過程機械能守恒C.彈簧的最大拉力為3mgD.金屬環的最大速度為2g例3√左邊金屬環下滑過程,除重力以外,還有彈簧的彈力對它做功,故金屬環下滑過程中機械能不守恒,故B錯誤;金屬環下降h'達到最低點時,速度減小為0,彈簧形變量最大為2h',根據兩金屬環與彈簧系統機械能守恒有2mgh'=k(2h')2,解得h'=,彈簧的最大伸長量Δx=2h'=彈簧的最大拉力為FT=kΔx=2mg,故C錯誤;在最高點時金屬環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此時重力沿桿方向的分力提供加速度,有a1=gsin 45°在最低點,由上述知FT=2mg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知FTcos 45°-mgsin 45°=ma2,解得a2=gsin 45°,則a1=a2金屬環在最高點與最低點加速度大小相等,故A正確;當金屬環的加速度為0時,速度最大,金屬環受力如圖所示,金屬環受到重力、桿的彈力和彈簧的彈力,沿桿方向加速度為0,即合力為0,有mgsin 45°=Fcos 45°,又F=kΔx,解得形變量Δx=,根據幾何知識,兩個小球下降的高度為h=,對兩個金屬環和彈簧根據機械能守恒,有2mgh=k(Δx)2+×2mv2,解得v=g,故D錯誤。(2025·江蘇揚州市質檢)如圖所示,在傾角為30°的光滑固定斜面上,一勁度系數為k=200 N/m的與斜面平行的輕質彈簧一端連接在固定擋板C上,另一端連接一質量為m=4 kg 的物體A,一輕細繩繞過輕質定滑輪,一端系在物體A上,另一端與質量也為m的小球B相連,細繩與斜面平行,斜面足夠長。用手托住小球B使細繩伸直且剛好沒有拉力,然后由靜止釋放,不計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彈簧恢復原長時細繩上的拉力大小;例4答案 30 N彈簧恢復原長時,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對B有mg-FT=ma對A有FT-mgsin 30°=ma,解得FT=30 N。(2)物體A沿斜面向上運動多遠時獲得最大速度;答案 0.2 m初態彈簧壓縮量x1==0.1 m當A速度最大時,A的加速度為0,則有mg=kx2+mgsin 30°彈簧伸長量x2=0.1 m所以A沿斜面上升x1+x2=0.2 m。(3)物體A的最大速度的大小。答案 1 m/s因x1=x2,故彈簧彈性勢能改變量ΔEp=0,由系統機械能守恒有:mg(x1+x2)-mg(x1+x2)sin 30°=×2mv2解得v=1 m/s。跟蹤訓練1.(多選)(2024·廣東省六校聯考模擬)“蹦極”被稱為“勇敢者的游戲”。將一根自然長度為OA的彈性輕繩一端系在人身上,另一端固定在跳臺邊緣。人從跳臺由靜止下落開始計時,下落過程中速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圖中tA、tB、tC三個時刻分別對應A、B、C三個點,tB時刻是圖像最高點,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重力加速度大小為B.人從A點運動到B點這一過程中,人的重 力勢能轉化為動能C.人在下落過程中,彈性繩對人先做正功再做負功D.人從A點運動到C點這一過程中,人的機械能一直減少√√由題圖可知,人從跳臺下落到A點的過程,人做自由落體運動,可得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故A正確;人從A點運動到B點這一過程中,人的重力勢能轉化為人的動能和彈性繩的彈性勢能,故B錯誤;人在下落過程中,彈性繩的形變量一直增大,彈性勢能一直增大,故彈性繩對人一直做負功,故C錯誤;人從A點運動到C點這一過程中,人與彈性繩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由于從A點到C點過程中,彈性繩彈性勢能一直增大,故人的機械能一直減少,故D正確。2.如圖,圓心為O1的光滑半圓環固定于豎直面,輕彈簧上端固定在O1正上方的O2點,c是O1O2和圓環的交點;將系于彈簧下端且套在圓環上的小球從a點靜止釋放,此后小球在a、b間做往復運動。若小球在a點時彈簧被拉長,在c點時彈簧被壓縮,aO1⊥aO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小球在b點受到的合力為零B.彈簧在a點的伸長量可能小于彈簧在c點的壓縮量C.彈簧處于原長時,小球的速度最大D.在a、b之間,小球機械能最大的位置有兩處√套在圓環上的小球從a點靜止釋放,此后小球在a、b間做往復運動,表明小球在a點受到的合力不等于零,合力的方向沿著a點的切線向上;因為系統的機械能守恒,a點和b點關于O1O2對稱,所以小球在b點受到的合力不等于零,合力的方向沿b點的切線向上,A錯誤;小球從a點到c點運動的過程中,小球在a點時動能最小,等于零,小球在a點時位置最低,小球在a點時的重力勢能最小,即小球在a點時的機械能最小;又因為小球和彈簧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所以小球在a點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那么,小球在a點時彈簧的形變量最大,所以彈簧在a點的伸長量一定大于彈簧在c點的壓縮量,B錯誤;小球受到重力、彈簧的彈力、圓環的支持力,這三個力的合力為零時,小球的速度最大,此時彈簧不處于原長狀態,C錯誤;因為系統的機械能守恒,所以彈簧處于原長時,小球的機械能最大;在a、b之間,彈簧處于原長的位置有兩處,D正確。3.如圖所示,傾角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的底端固定一垂直擋板,勁度系數為k的輕質彈簧一端固定在擋板上,另一端連接質量為m的小球A,當小球A處于靜止狀態時,彈簧的彈性勢能大小為E。現將另一個大小相等,質量相同的小球B(圖中未畫出)緊挨小球A右側輕放在斜面上,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彈簧一直處在彈性限度內,則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A.E B.+EC.+E D.+2E√初始時A、B兩小球的加速度最大,以A、B兩小球為整體,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2mgsin θ-kx1=2ma,kx1=mgsin θ,解得a=當兩小球運動到最低點時,其速度為零,彈簧的彈性勢能達到最大,根據簡諧運動的對稱性,有kx2-2mgsin θ=2ma解得x2=,根據系統機械能守恒有Epmax=2mgsin θ·(x2-x1)+E=+E,故選B。4.(2025·湖北省部分高中聯考)如圖所示,A、B兩小球由繞過輕質定滑輪的細線相連,A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B、C兩小球在豎直方向上通過勁度系數為k的輕質彈簧相連,C球放在水平地面上。現用手控制住A,并使細線剛剛拉直但無拉力作用,并保證滑輪左側細線豎直、右側細線與斜面平行。已知A的質量為4m,B、C的質量均為m,重力加速度為g,細線與滑輪之間的摩擦不計。開始時整個系統處于靜止狀態;釋放A后,A沿斜面下滑至速度最大時,C恰好離開地面。求:(1)斜面的傾角α;答案 30°由題意可知,當A沿斜面下滑至速度最大時,C恰好離開地面,此時A的加速度為零由牛頓第二定律得4mgsin α-2mg=0則sin α=,α=30°(2)A球獲得的最大速度vm的大小。答案 2g初始時系統靜止且細線無拉力,彈簧處于壓縮狀態,設彈簧壓縮量為Δx,對B:kΔx=mgC球離開地面時,對C:kΔx=mg,彈簧伸長量也為Δx,故彈簧彈性勢能變化量為零,A、B、C三小球和彈簧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有4mg·2Δx·sin α-mg·2Δx=(5m),聯立解得vm=2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六章 微點突破5 含彈簧的機械能守恒問題.docx 第六章 微點突破5 含彈簧的機械能守恒問題.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