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長春市2025屆高三質量監測(四)歷史本試卷共8頁??荚嚱Y束后,將答題卡交回。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戰國時期,齊國國君每年都要在國都公布法令,太史在國君面前分發給地方官員。地方官員“習憲于君前”,然后帶回典冊向下級傳達并按法令執行。這體現出當時齊國A.諸侯國君權力的強化B.行政管理體系日益規范C.文書檔案管理的規范D.成文法的體系建構完成2.表1為商至秦漢有文獻記錄到的大瘟疫。這說明秦漢時期表1朝代瘟疫發生地區商河南2次周陜西5次,山東、河北各1次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東、江蘇、秦漢江西、山西、湖南、貴州、廣東、內蒙古各1次A.統一多民族國家逐漸形成B.瘟疫從中原向南方擴散C.大瘟疫發生頻率逐漸提高D.政府不重視疫情的防控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3.東晉政府曾在其管轄范圍內集中安置北方士族和其他北方宗族群居移民,并將新的聚居地冠以原籍州縣之名,又稱僑州、僑郡、僑縣。東晉政府此舉①利用了宗族觀念②削弱了士族勢力③加強了中央集權④推動了農業生產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4.晚唐的民間蒙童讀物大多勸誠男子隨身攜帶書籍并勤加學習,如敦煌地區《十二時勸學》有“丈夫學問隨身寶,白玉黃金未是珍”等內容。這可用以說明,當時A,男子學識影響家庭穩定B,蒙學教育塑造士人價值取向C.邊疆治理重視教化作用D.科舉制度帶動社會向學風氣5.1084年,朱長文撰寫的《吳郡圖經續記》有“刈(割)麥種禾,一歲再熟”的記述。幾乎同時期的蘇軾離任湖州前,則記有“漸中無麥,須七月初間見新谷”。由此可以推知A.經濟發展推動作物傳播B.復種技術尚未完全推廣C.歷史事實記述真偽難辨D.蘇浙地區農業發展滯后6.康熙三年(1664),某區域被譽為“天下第一出米之區”,糧食“堆則如山,銷則如江”。該區域最可能是圖1中的靈空的得收0伊料④城臺灣島:沙南鳥圖1A.①B.②C.③D.④(長春四模)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