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 學期七年級生物課堂練習(一)參考答案一、選擇題 : 本大題共 30小題 , 每小題2分 , 共 60分。1. C 2. A 3. A 4. C 5. A 6. C 7. C 8. B 9. B 10. C11. B 12. D 13. A 14. B 15. B 16. C 17. A 18. B 19. D 20. B 21. B 22. D 23. C 24. C 25. D 26. B 27. B 28. C 29. B 30. A二、非選擇題 : 本大題共 4小題 , 每小題 10分 , 共 40分。 31. (每空 1分,共10分)(1)頂芽 側芽(2)分生(3)C 幼葉 E 芽原基 D 芽軸(4)形成層32. (除特殊標注外,每空 1分,共10分)(1)飽滿 避免偶然性,減小實驗誤差(2)甲、乙 相同 將干棉絮換成濕棉絮(或加水,或補充水分)(2分)(3)光(或光照) 存儲時間過長,胚已經死亡(或處于休眠期,或胚是不完整的、被蟲子咬壞 了)(2分)(4)溫度(或空氣、無機鹽等)33. (除特殊標注外,每空 1分,共10分)(1)蟲 異花 柱頭 子房 胚珠(2)胚根 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3)人工輔助授粉(4)適當修剪枝條(2分)34. (除特殊標注外,每空 1分,共10分)(1)雌蕊和雄蕊 ③ 子房壁(2)胚芽 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和充足的空氣(3)成熟區 分生區 伸長區(4)有利于根系向土壤深處和寬處伸展(2分)七年級生物課堂練習(一)參考答案2024 — 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七年級生物課堂練習(一)(考查范圍:第三單元第一章)題號 一 二 成績得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 符合題目要求的。1.播種大多在春季進行,這是因為種子的萌發需要 ( )A. 充足的空氣 B.適量的水 C. 適宜的溫度 D. 適宜的光照2.同學們參加百香果種植活動,播種前松土的目的是為種子萌發提供 ( )A.空氣條件 B. 溫度條件 C. 水分條件 D.光照條件3.干旱時,播種在土壤里的種子難以萌發,主要原因是缺少 ( )A. 水分 B.空氣 C. 無 機 鹽 D.適宜的溫度4.諺語云“清明前后,種瓜點豆”。小王對種子萌發需要的環境條件進行了探究,下列敘述符合該探究過程中“作出假設”這一步驟的是 ( )A. 探究種子萌發需要的環境條件B.在怎樣的環境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C. 種子萌發需要 一 定的水D. 種子萌發需要完整的、有活力的胚5.小剛通過實驗探究光照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其他環境條件均適宜),根據實驗結果繪制了統計圖,分析可知 ( )(96.697.196.8見光□不見光6040201.8莧菜蠶豆種子100800)A.光照抑制莧菜種子的萌發B.光照是蠶豆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C. 兩種植物種子萌發都需要光照D. 未萌發的種子一定處于休眠期七年級生物課堂練習( 一 ) 第 1 頁6.某生物學小組研究溫度對小麥種子萌發的影響,將實驗結果繪制成折線統計圖。據圖分析,以 下溫度最適宜小麥種子萌發的是 ( )A.15℃ B.20℃ C.25℃ D.30℃7.農業生產上,播種前要測定種子的發芽率。下列對種子發芽率的認識,正確的是 ( )A.測發芽率時不能隨機選擇種子B. 測發芽率時不需要提供適宜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C.測發芽率的目的是檢測種子自身條件是否適宜萌發D. 發芽率達到100%的種子才適合播種8.如圖①~③是根尖結構的不同區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②、③中的細胞均來源于根冠細胞B.③ 細胞數量增多是細胞分裂的結果 C.② 細胞由小變大是細胞分化的結果 D.① 中根毛的形成是細胞生長的結果9.如圖是葉芽結構示意圖,葉芽發育時,細胞不斷分裂,使芽軸逐漸伸長的結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10.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描寫了池塘中荷葉相連的景色,下列能直接發育成荷葉的是 ( )A.花 芽 B. 芽軸 C. 幼葉 D. 芽原基11.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詩句中描述的是海紅豆樹春天萌發新枝的現象。新枝的萌發與葉芽的發育相關,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葉芽發育成幼葉 B.幼葉發育成葉C.芽軸發育成芽 D. 芽原基發育成莖七年級生物課堂練習(一) 第 2 頁12. “有收無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狈柿系淖饔弥饕墙o植物生長提供 ( )A. 水 B.氧 氣 C. 有機物 D. 無機鹽13.無土栽培是近幾十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植物栽培的新技術,植物不是栽培在土壤中,而是種 植在配制的營養液中,此技術可突破季節和空間限制,有效節約水資源,具有廣闊的前景。如 圖為無土栽培的原理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營養液的成分必須包含水、無機鹽和有機物B.無土栽培的實驗證明了沒有土壤,植物也可以生長C. 營養液中含量較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無機鹽D. 為滿足植物正常生長的需要,除營養液以外,還需要空氣等適宜的條件14.將兩株生長狀況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別用土壤浸出液和蒸餾水培養幾周,其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土壤浸出液 蒸餾水 土壤浸出液 蒸餾水A. 實驗變量是水分多少B. 植株的正常生長需要無機鹽C. 實驗變量是光照時間D. 植株的正常生長只需要水分15. 花生不同生長期對幾種無機鹽的需求比重如下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生長期 幾種無機鹽需求量占一生的比重/%氮 磷 鉀苗期 15 7 11開花期 27 23 32結果期 42 49 51成熟期 16 21 6A. 施肥時濃度過高可能導致植物萎蔫B. 花生生長只需要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三種無機鹽C. 在花生結果期應加大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施肥量D.花生不同生長期對同種無機鹽的需求量不同七年級生物課堂練習(一) 第 3 頁16.荒漠的生態條件極為嚴酷,夏季炎熱干旱,土壤貧瘠。荒漠的植物種類十分貧乏,植被稀疏,根系一般很發達,非常耐旱。下列關于植物根的描述,錯誤的是 ( )A. 發達的根系可以有效地固定植物體、吸收水分等物質B. 在植物根尖的結構中,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區C. 根尖伸長區細胞比分生區細胞的體積變大、變長,這是細胞分化的結果D. 植物的根尖之所以具有分裂能力,是因為根尖具有分生組織17.《落花生》一文中描述了落花生的特點——地上開花、入地結莢?!扒v”是落花生的繭狀果實,下列結構能發育成“莢”的是 ( )A. 子 房 B. 胚珠C. 子房壁 D. 受精卵18.生物學社團在實踐基地種植了花生,對其生長過程進行了觀察記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花生種子萌發后,胚芽發育成芽,芽進一步發育成莖和葉B. 花生幼苗植株矮小,葉片發黃,可能是因為土壤中缺乏含鉀的無機鹽C. 花生根的生長主要依靠根尖的分生區和伸長區D. 花生果實中一般有2~4粒種子,這與子房中胚珠的數量有關19. “樹繁碧玉葉,柯疊黃金丸”描寫了金黃色枇杷掛滿枝頭的景象。枇杷可食用部分(如圖)來自 ( )A. 花托 B.柱頭C. 胚珠 D. 子房壁20.西瓜果實內有很多種子,是因為西瓜的雌花中有許多 ( )A. 子 房 B. 胚珠 C. 花粉 D. 花 藥21.油菜是我國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下列有關油菜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只要環境條件適宜,油菜種子就能萌發B. 油菜種子萌發過程中,子葉提供營養物質C. 油菜種子萌發時,胚軸發育成莖,胚芽發育成葉D. 缺少含硼的無機鹽時,不會影響油菜開花和結果22.在我國天宮空間站內,水稻種子經歷了120天的培育,完成了種子萌發、幼苗生長、開花結果的發育全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水稻不屬于被子植物B. 水稻種子萌發時胚軸最先突破種皮C. 水稻花的主要結構是花冠D. 水稻花中的胚珠將來發育成種子七年級生物課堂練習( 一)第4頁23.如圖為某花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 )A.① 為異花傳粉B. 此花的主要結構是②和③C. 受精后,③將發育成種子D. 受精后,②是個體發育的起點24. 桃是果園里常見的一種多年生木本被子植物。如圖為桃花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 是 ( )A.①、②合稱為雄蕊,④、⑤、⑥合稱為雌蕊B. 產生花粉的結構是①花藥C. 桃的果實是由③胚珠發育而來的D. 花經歷傳粉和受精能結出果實25. 絲瓜的花有雄花和雌花之分。雄花不能結果的原因是沒有 ( )A. 花 瓣 B. 花 絲C. 花 藥 D. 子 房26.如圖是某同學學習“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后所整理的概念圖,其中①~④分別表示 ( )(發育成①發育成②發育成受精卵受精的中央細胞「種皮③④發育成胚珠種子子房果實果皮)A. 子房壁、珠被、胚乳、胚B. 子房壁、珠被、胚、胚乳C. 珠被、子房壁、胚、胚乳D. 珠被、子房壁、胚乳、胚七年級生物課堂練習( 一) 第 5 頁27.如圖所示是某大米加工廠加工精白米的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胚胚乳種皮果皮谷殼) (糙米)胚芽米 精白米 去除果皮 去除全部(去除谷殼)和部分種皮 種皮及胚A. 稻谷中的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來B. 精白米中有1片子葉C. 胚芽米的營養成分主要儲存在胚乳中D. 環境條件適宜時,精白米不能正常萌發28.如圖為花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該花的雄蕊是由①和②組成的 B.③ 表示的傳粉方式是自花傳粉C. 受精后的⑥會發育成種子中的胚乳D. 開花和結果時期需要更多含磷的無機鹽29.冬瓜多蔓生,花呈黃色,大多為單性花,雌花和雄花的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七年級生物課堂練習( 一) 第 6 頁雌花A. 冬瓜可以異花傳粉,傳粉媒介主要是昆蟲B. 雄蕊由含花粉的花藥和含花粉管的花絲組成C. 精子到達胚珠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雄花D.一個冬瓜中有許多種子,是因為子房中有許多胚珠30.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經歷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發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過程。下列關于被子植物的 一 生描述正確的是 ( )A. 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自身條件和環境條件B. 幼根的生長主要與分生區和成熟區有關C. 植株的生長只需要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鉀的無機鹽D. 受精完成后,子房發育成果實,受精卵發育成種子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31.“櫻花紅陌上,柳葉綠池邊?!背醮簳r節,各種植物競相吐蕊爭艷,發芽返青,景象怡人。圖甲是 櫻花的一段枝條(a、b、c是該枝條上的芽),圖乙是a 枝芽切片放大的結構示意圖,圖丙是葉芽 發育成的一段枝條,圖丁是木本植物莖的結構示意圖。甲 乙 丙 丁請回答:(1)圖甲中的a 屬 于 ,b 、c屬于 0(2)圖丙中的枝條正在一天天長高,而該枝條的形成則依賴于圖乙中 組織的細胞 分裂、生長和分化。(3)圖丙中的[1]葉是由圖乙中的[ ] 發育而來的,[2]芽是由圖乙中的[ ] 發育而來的,[3]莖是由圖乙中的[ ] 發育而來的。(4)我們常見到的楊樹和柳樹等,能年年加粗,這是因為圖丁中[②] 的作用,它能 不斷分裂和分化。32.豆芽是我國的一種傳統食物,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兑籽肋z意》記載:“將綠豆冷水浸兩宿…… 預掃地潔凈,以水灑濕,鋪紙一層,置豆于紙上,以盆蓋之。一日兩次灑水,候芽長?!蹦成飳W 興趣小組根據上述記載判斷種子的萌發可能與水、光照等環境條件有關,于是選取300粒綠 豆種子,設計了如圖所示的三組實驗進行探究。有光 有光 無光25℃ 25℃ 25℃100粒種子 100粒種子 100粒種子濕棉絮 干棉絮 濕棉絮 甲(萌發) 乙(未萌發) 丙(萌發)請回答:(1)所選的300粒綠豆種子應該是 (填“飽滿”或“干癟”)的。每組實驗用100粒綠 豆種子,而不用5粒的原因是(2)若探究“水對綠豆種子萌發的影響”,應選擇 兩組作為對照。對于所選的兩組, 除了水,其他環境條件實驗組應當與對照組 。同學們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到乙組種子未萌發,請你改變乙組條件讓綠豆種子萌發: 0(3)幾天后,同學們觀察到甲組和丙組的種子大多數都萌發了,并統計得出兩組的發芽率相 近,由此判斷綠豆種子的萌發與 無關。少量種子未萌發的自身原因可能是 (答一條即可)。(4)除以上因素外,你還可以探究哪些環境因素對綠豆種子的萌發有影響 (答一條即可)。七年級生物課堂練習(一) 第 7 頁(111111111!-對)111111111111htil111111111112…111111111111…71111111111111…i1111111111119:111111111111.2y111111111111136111111111-11111-11)33.“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在我國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我國荔枝的主要 產地在廣東省。廣東荔枝有80多個縣市種植,以廣州市郊、東莞、增城、從化、中山新會、花 縣、茂名等地最多。其中茂名的產量占廣東的五分之二,全國的四分之一,是世界最大的荔枝 生產基地之一。我國還曾于1993年發行一套蜜蜂郵票,其中一枚名為“授粉”,描繪了蜜蜂為荔枝傳粉的 景象,如圖1。①② ③CHN(中國郵政)④(圖2) (圖1)圖3請回答:(1)從傳粉角度看,荔枝花屬于 媒花,荔枝的傳粉方式是 傳粉。圖2是 荔枝花的一種,其分叉的[①] 容易接受花粉;受精后的[②] 發育成果 實;圖3中的[④]種子是由 發育而來的。(2)荔枝種子萌發過程中首先是 突破種皮形成根。荔枝一生中需求量最大的無機 鹽 是 的三種無機鹽。(3)在開花季節,如果遇到陰雨連綿的天氣,常會造成荔枝減產,為了彌補這種不足,人們常常 進行 來提高荔枝的產量。(4)通常植物的營養器官生長過于旺盛,會影響生殖器官的生長。根據這一事實,請你提出一 個農業生產上可行的提高荔枝產量的建議:34.綠色開花植物作為生物圈中最高等的植物類群,它們不斷地生長、發育,并通過生殖繁衍后代,維持著生物圈的勃勃生機。如圖是某豆科植物的花、果實、種子、幼苗和根尖示意圖。(①雌蕊②⑤{}雄蕊)(丁) (丙) (戊) (乙)甲請回答:(1)圖甲中,花的主要結構是 。圖乙中的[A] 是由圖甲中的[ ] 發育而來的。(2)圖丁中的[b] 是由圖丙中的[2] 發育而來的。種子萌發需要的外部條件是(3)根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具有吸收水和無機鹽的重要功能,這一功能主要由圖戊中的[I]完成。幼根的生長一方面靠[Ⅲ ] _細胞的分裂增加細胞的數目;另一方面靠[Ⅱ] 細胞的體積增大。(4)農業生產上的“深耕細作”對根系的發育有何好處 七年級生物課堂練習(一) 第 8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下冊生物課堂練習卷1.docx 七年級生物試卷下冊答案_1.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