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仁壽城區初中學校2025年春半期質量監七年級 (下)生物試題考試時間:60分鐘 總分:100分Ⅰ卷(選擇題)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1.國家作物種質庫里,儲存著來自全國各地的作物種子。種質庫中適于保存種子的條件A.高溫、干燥、密封 B.低溫、潮濕、密封C.低溫、干燥、密封 D.高溫、潮濕、空氣流通2.某生物興趣小組開展了光照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實驗,他們分別測定了幾種植物種子在條件和黑暗條件下的發芽率,實驗結果如圖所示,據圖分析,敘述不正確的是( )A.蠶豆種子見光組和不見光組溫度、水分、空氣等必須保持一致B.根據上述實驗結果生產中煙農播種煙草種子時應進行適宜光照C.上述實驗結果表明莧菜種子和煙草種子的萌發受光照影響D.在上述實驗中觀察到種子萌發時胚芽先突破種皮3.如圖是葉芽(甲)和根尖(乙)的結構模式圖,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葉芽結構中沒有分生組織B.甲中②能形成芽,①能形成莖C.幼根的生長要依靠④⑤兩個區的共同作用D.④比⑤的細胞更大更長這是細胞生長的結果4.農諺“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生物興趣小組將兩株同樣大小的玉米幼ī分別放在盛有等量土壤浸出液①號和蒸餾水②號的試管中進行水培,兩周后現象如圖。下說法錯誤的是( )A.若植物出現葉片變黃,說明該植物缺少含氮的無機鹽B.該實驗說明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C.土壤浸出液可以給幼苗提供有機物D.該實驗的用大小相同的玉米幼苗是控制單一變量5. 花生原名“落花生”——地上開花,地下結果。下列關于花生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花生花的主要結構是雌蕊和雄蕊 B.花的子房鉆入土壤發育成果實C.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不需要傳粉和受精 D.胚珠發育成種子6.取同一株植物大小相同且長勢相近的兩根枝條,如圖所示處理。將裝置放在適宜條件下,數小時后發現甲裝置玻璃罩內壁上的水珠比乙多。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實驗的變量是有無葉片、 B.量筒中滴加油滴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發C.數小時后乙裝置的液面比甲低 D.實驗說明蒸騰作用主要是通過葉片進行7.下圖中的①、②分別代表某植物細胞內的兩個生理活動,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植物的每個細胞都能進行①、②過程B.①在細胞的葉綠體處完成,①過程能夠合成有機物C.①過程需要有光才能進行、D.①和②過程既有物質變化又有能量變化8.我國新疆與眉山兩地種植同一品種的甜瓜,兩地光照條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但春夏晝夜平均溫度不同,如下表所示。下列推理中,錯誤的是( ).地點 新疆 眉山白天平均溫度(℃) 30 30夜間平均溫度(℃) 12 22A.白天兩地甜瓜的光合作用強度相近 B.夜間新疆的甜瓜呼吸作用比眉山的弱C.新疆的甜瓜含糖量比眉山的高 D.晝夜溫差小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9.今年植樹節期間,我校組織同學們開展植樹活動。為提高樹木成活率,以下所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給移栽樹木“打針輸液”,針頭插入樹木的輸導組織B.根部帶土坨移栽,目的是保護幼根和根毛C.剪除部分枝葉,減少植物的蒸騰作用D..在陽光明媚的中午移栽,增強植物光合作用10.如下圖是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實驗,描述錯誤的是( )A.①和②可進行對照實驗,變量是唾液B.使用37℃的溫水是使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強C.該實驗現象是①變藍,②不變藍D.結論是唾液淀粉酶將淀粉消化成葡萄糖11.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某同學實施了以下實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甲裝置可探究光是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B.乙裝置的試管內收集的氣體能使快要熄滅的衛生香復燃C.丙裝置觀察到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證明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產物D.丁裝置實驗現象說明: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消耗了瓶中的二氧化碳12.下列各項描述中屬于光合作用實質的是 ( )A.維持碳氧平衡 B.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C.為其它生物提供有機物 D.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13.17世紀初,比利時人海爾蒙特將一棵柳樹苗栽種在裝有烘干土壤的盆中,僅在必要時往盆中澆水,5年后,柳樹的質量增加了70多千克,而土壤只減少了50多克。使柳樹質量增加的物質主要來自( )A.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 B.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C.空氣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D.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機物14.下列采取的農業生產措施與所依據的生物學原理不一致的是( )A.及時排澇——促進植物根的呼吸作用B.溫室栽培時夜間適當降溫,以減少有機物的消耗C.果農為提高葡萄的坐果率,將樹干進行環割,以減少水分和無機鹽向下運輸D.連續陰天時在大棚中補充光照——促進光合作用15.關于人類生殖和發育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試管嬰兒是指胚胎在試管內完成發育B.睪丸產生的精子和卵巢產生的卵細胞在女性的子宮處結合成受精卵C.胎兒通過羊水從母體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D.身高突增和體重增長是青春期身體發育的顯著特點16.下列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所蘊含生物學知識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維持大氣中的碳-氧平衡B.綠色植物能固定太陽能,直接或間接為其它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C.綠色植物通過呼吸作用能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雨量,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D.綠色植物能夠凈化空氣:有的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有的能阻滯和吸附灰塵17.航天員長時間處于失重狀態會導致骨質疏松癥,因此太空食物中需要多補充( )①含鈣的無機鹽 ② 含碘的無機鹽 ③維生素A ④ 維生素D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18.一位同學吃西瓜時,將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西瓜子的“旅行”路線是( )A.口腔→咽→食管→胃→大腸→小腸→肛門B. 口腔→食管→咽→胃→小腸→大腸→肛門C. 口腔→咽→胃→大腸→食管→小腸→肛門D. 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19.下列結構與小腸的吸收功能無關的是( )A.小腸細長5-6米 B.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C.小腸黏膜有皺襞和小腸絨毛 D.小腸內有多種消化液20. 《黃帝內經》記載: “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五谷”作為主食,是因為其富含的淀粉是重要的能源物質B.“五果”中含有的維生素不能提供能量,是一種無機物C.“五畜”中含有的蛋白質是建造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D.“五菜”中含有的膳食纖維不能為人體生命活動提供能量II卷 (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個小題,每空2分,有“[ ] ”各1分,共60分)21.下表是“探究種子萌發的外部條件”的實驗設計與結果,據表分析(16分)瓶號 種子所處的環境 實驗結果A 1粒相同種子,不放水,置于溫暖處 不萌發B 1粒相同種子,放適量水,置于溫暖處 萌發C 1粒相同種子,放適量水,置于冰箱保鮮層 (0℃) 不萌發D 1粒相同種子,放過量水,浸沒種子,置于溫暖處 不萌發(1)請根據實驗結果分析:①比較A瓶和B瓶的結果,說明種子的萌發需要適量的 。②比較C瓶和B瓶的結果,說明 .③要探究種子的萌發需要充足的空氣,需要選擇 和 作為對照試驗。④該實驗的對照組是 。(2)要探究光照對該種子萌發有無影響,請完成下列實驗方案設計:①在培養皿底部鋪上濾紙,并加上適量的水,然后取等量的兩份種子分別放入兩組培養皿中(溫度控制在20℃) ;②將一組培養皿置于 的環境中,另一組置于黑暗環境中,培養一段時間。結果分析:如果兩組培養皿中的種子基本都發芽,則可以得出結論·。(3)該實驗有一處明顯不科學的地方,請找出 。22.某校七年級合作學習小組同學,在一次小組討論會上,對人體的營養相關知識進行了梳理和歸納。請你認真閱讀后,結合圖甲(消化系統模式圖)和圖乙(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在消化道的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回答下列問題:注: ([ ]填序號, 填名稱) (14分)(1)小芳說,我早晨吃了一個饅頭(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有消化酶的作用下是從圖甲[ ] 開始消化的,饅頭嚼著就慢慢有了甜味,是因為 。饅頭的消化對應圖乙的曲線 。(2)小明說,我吃了一個雞蛋,雞蛋中的蛋白質在有消化酶的作用下是從圖甲中的[ ] 開始消化的,但是最終要在小腸分解成 才能被吸收。(3)洋洋說,早晨我吃了油條,油條中含有的脂肪物質,需要通過圖甲結構中的肝分泌的 乳化后才能進行化學性消化。(4)濤濤說,不管你吃的饅頭、雞蛋,還是油條,最終經消化后,都要到圖乙結構中的[ ] 才能被吸收,因為該結構是消化食物吸收養料的主要場所。23.在學完有關植物的生理活動后,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利用植物幼苗開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動:(16分)實驗一(1)實驗一是“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的相關操作,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用甲乙丙丁和箭頭表示)。在光照前應先將植物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 。隔水加熱時,小燒杯中裝的液體是 ,目的是脫去葉片中的葉綠素。(2)實驗二A、B裝置進行對照實驗可用來證明 ,經過完整的一系列操作后, 瓶(填“A”或“B”)中葉片滴加碘液后能變藍。(3)圖三是植物相關的生理活動,能為植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是 [ ] ,其實質是 。植物在晚上能夠進行的生理活動有 (填字母) 。.24.植物工廠是一種室內植物生產設施,可對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氧氣濃度,以及營養液等條件進行精確控制。下圖為某研究小組進行的無土栽培的實踐探索。請回答以下問題。 (14分)(1)為保證作物正常生長,營養液應含有水和 。(2)請你推測氣泵的主要作用是泵入 ,供植物進行 。(3)在農作物栽培過程中,要不定時的對營養液進行攪拌, 目的是增加營養液中的氧氣,促進植物根進行 。(4)農作物的根能夠從營養液中吸收營養物質,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5)在栽培床上農作物的種植應該采取 措施來充分利用單位面積上的光照,從而提高農作物產量。請你從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再提出一條能夠增加農作物產量的措施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