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卓越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第二學期期中考試生物學試卷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第3章~第4章,選擇性必修3第1章~第2章第1節。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3小題,每小題2分,共2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甲能夠加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B.丙包括光、熱、水、空氣、無機鹽等C.丁是生產者,生產者都是綠色植物D.生產者和分解者緊密聯系,缺一不可2.某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野兔糞便中的能量屬于牧草的同化量B.若鷹增加1千克,則至少需要消耗牧草25千克C.營養級越多,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D.能量沿著食物鏈從高營養級到低營養級單向流動3.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敘述,錯誤的是( )A.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循環的范圍是生物圈B.氮循環是指含氮物質在生物群落內的循環C.碳在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循環D.鉛等重金屬的循環過程與碳的循環過程不同4.生態足跡指維持某一人口單位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源和吸納廢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與開車出行相比,步行會增大生態足跡B.發達國家人口增長緩慢,人均生態足跡小C.對某些物質回收利用有利于減小生態足跡D.光伏、風能的推廣使用可以增大生態足跡5.霧靈山具有豐富的植物資源,能夠固碳供氧、保持水土,近年來發展了美食養生、教學科研等項目。分析其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明顯小于直接價值B.固碳供氧、保持水土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C.霧靈山有某種不知名的昆蟲可能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價值D.美食養生、教學科研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6.發酵食品的制作離不開微生物。下列傳統發酵食品中,主要利用需氧型原核生物的是( )A.泡菜 B.酸奶 C.腐乳 D.果醋7.微生物的純培養既需要適宜的培養基,又要防止雜菌污染。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為防止雜菌污染,需要對培養基、培養皿進行高壓蒸汽滅菌B.培養基中營養物質濃度過高會引起微生物細胞滲透失水C.進行微生物純培養時,可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菌種D.單菌落一般為純培養物,獲得純培養物的過程就是純培養8.某實驗小組利用酵母菌菌液進行如圖所示的平板劃線操作,劃線的順序為①→②→③→④→⑤。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實驗可分離純化酵母菌B.該過程中接種環至少要灼燒5次C.每次灼燒滅菌的目的不一定相同D.純培養物最有可能出現在區域⑤9.用稀釋涂布平板法來統計樣品中的細菌的活菌數時,通過統計平板上的菌落數就能推測出樣品中的活菌數。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一般在30~37 ℃的溫度下培養細菌1~2天即可獲得菌落B.同一稀釋度下至少涂布3個平板,取平均值可減小實驗誤差C.稀釋度足夠高時,一個菌落一般來源于一個活菌D.通過該方法統計的菌落數一般多于實際活菌數10.下圖為4種菌落分布圖,丙圖中有不同大小、顏色的菌落。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甲、丙、丁圖的結果是通過平板劃線法得到的B.獲得乙圖所示菌落所使用的接種工具是涂布器C.丙圖中不同大小、顏色的菌落可能來自不同菌種D.若欲統計微生物數量,則丁圖的結果符合記錄要求11.發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種的選育,擴大培養,培養基的配制、滅菌,接種,發酵,產物的分離、提純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性狀優良的發酵所用菌種都是從自然界中篩選而來的B.擴大培養能為發酵階段提供更多所需要的菌種C.配制培養基是發酵工程的中心環節D.若產品是單細胞蛋白,則應采取適當措施提取、分離和純化12.下列關于植物愈傷組織的敘述,錯誤的是( )A.失去特有的結構和功能B.由薄壁細胞組成C.在一定的激素和營養條件下誘導形成D.可脫分化形成胚狀體13.下列植物細胞中,不具有全能性的是( )A.玉米花粉細胞B.樟樹成熟的篩管細胞C.菊花葉肉細胞D.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14.科研人員對一個簡單生態系統中所有消費者的糞便進行分析,結果如表所示。假設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不變,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消費者 甲 乙 丙 丁糞便中食物殘渣來源 水草、藻類、乙 藻類 甲、乙 乙、丙A.該食物網中共有5條食物鏈B.丁占據第三、四、五營養級C.甲和丙的種間關系為種間競爭D.將丙全部移走,丁的數量最終會增加15.豆豉制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研究人員以黑豆為原料,運用傳統發酵技術制作黑豆豉,并檢測了游離必需氨基酸含量,結果如表(單位為)所示。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項目 賴氨酸 蘇氨酸 亮氨酸 異亮氨酸 色氨酸 甲硫氨酸 纈氨酸 苯丙氨酸黑豆 5.94 3.65 7.36 4.46 1.01 1.20 5.03 5.32黑豆豉 20.4 9.8 20.4 14.1 —— 19.2 21.9 34.8A.制作豆豉的菌種能產生蛋白酶B.與黑豆相比,黑豆豉更易于消化吸收C.由題推測,黑豆豉不能產生非必需氨基酸D.傳統發酵以混合菌種的固體發酵及半固體發酵為主16.篩選纖維素分解菌的培養基配方如表所示,利用此培養基可從土壤中篩選出纖維素分解菌,其中剛果紅可以與纖維素形成紅色復合物,當纖維素被分解后,復合物就無法形成。表中不能為纖維素分解菌提供營養物質的組分是( )纖維素 KH PO K HPO 尿素 MgSO FeSO ZnSO CaCl 剛果紅 瓊脂 水15g 1g 1g 0.5g 0.5g 0.5g 0.5g 0.5g 適量 20g 定容至1LA.瓊脂 B.剛果紅 C.纖維素、尿素 D.水,KH PO 等無機鹽17.啤酒是以大麥為主要原料經酵母菌發酵制成的,啤酒工業化生產的流程如圖所示,其中發酵分為主發酵和后發酵,糖化階段需要淀粉酶。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酵母菌種活化后,細胞內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減小B.消毒能殺死啤酒中的大多數微生物,延長保質期C.淀粉酶、酒精發酵過程所需要的酶都主要來自酵母菌D.酵母菌的繁殖在主發酵階段完成,酒精等代謝物的生成在后發酵階段完成18.以基因型為 Aa的玉米植株為親本,通過圖示育種方法得到的4種植株中,基因型可能相同的是( )A.植株Ⅰ與Ⅱ B.植株Ⅱ與Ⅲ C.植株Ⅲ與Ⅳ D.植株Ⅰ與Ⅳ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9分。19.(11分)某人工魚塘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中部分環節涉及的能量值(單位為)。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該人工魚塘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________,圖中A代表的是________。碳元素在生產者、植食性動物和肉食性動物之間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傳遞。(2)該人工魚塘生態系統中,由植食性動物到肉食性動物的能量傳遞效率為________%(小數點后保留1位有效數字)。(3)該人工魚塘中種植了許多荷花,花色十分豐富,能吸引不同的昆蟲幫助其傳粉,荷花的花色為昆蟲傳遞________信息,該事例說明信息傳遞具有________的作用。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的過程除了需要信息源、信道,還需要________。20.(11分)乳酸菌發酵能產生乳酸,利用這一原理可以制作泡菜。回答下列問題:(1)利用傳統發酵技術制作泡菜時,不對用于制作泡菜的蘿卜、黃瓜、豇豆等原料進行消毒、滅菌處理,原因是________。(2)制作泡菜的鹽水需煮沸,待冷卻后再加入泡菜壇內,煮沸是為了防止________,冷卻是為了防止________。(3)乳酸在乳酸菌細胞的________中產生。發酵過程中,泡菜液的pH的變化是________。(4)某同學制作的泡菜不酸,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21.(13分)利用下表所示配方配制的培養基可以從土壤中分離出能分解尿素的細菌。已知酚紅指示劑遇堿性環境會變為紅色。回答下列問題:成分 KH2PO4 Na2HPO4 MgSO4·H2O 葡萄糖 尿素 瓊脂 H2O含量 1.4g 2.1g 0.2g 10.0g 1.0g 15.0g 定容至1000 mL(1)根據物理形態劃分,該培養基是________,判斷依據是________。該配方中的________可以維持培養基pH的相對穩定。(2)該培養基能篩選出尿素分解菌,從組成成分上看,是因為________,而尿素分解菌能合成________,因而能分解、利用尿素。利用該配方表制備培養基的具體操作步驟是________。(3)若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菌種,請簡述對所用接種工具的滅菌操作:將涂布器浸在酒精中,然后________;完成接種操作后,待菌液________,再將接種后的平板倒置培養。(4)對初步篩選出的尿素分解菌進行鑒定,還需要借助生物化學的方法,如在上述培養基中加入一定量的酚紅指示劑,若________,則該菌落為目標菌落。22.(12分)甲種植物具有高產性狀但不耐鹽,乙種植物具有耐鹽性狀,利用植物細胞工程技術培育具有甲、乙兩種植物優點的雜種植株的實驗流程如圖所示,①~⑤表示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過程①常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處理,原因是________。過程②常用的化學法包括________ (答出1點)。(2)A表示的原生質體中,能發育成雜種細胞的原生質體很少,原因是原生質體融合成功的概率低和________。(3)圖中過程③④⑤利用的植物細胞工程技術被稱為________技術。(4)區別于普通培養基,過程④所用的選擇培養基的成分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該過程中需將幼苗移栽到高鹽環境中,________植株就是目的植株。23.(12分)紫草素是從紫草細胞中提取的一種藥物和色素,具有抗菌、消炎、抗腫瘤等作用。從完整植物中提取和利用植物細胞培養都可以生產紫草素,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植物細胞培養是指在離體條件下對單個細胞或________的技術。紫草素屬于________ (填“初生代謝物”或“次生代謝物”)。(2)圖中屬于脫分化的是________ (填圖中序號)。過程①與③中,需要給予適當時間和強度光照的是過程________。過程②中,若生長素用量與細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高,則更有利于________ (填“根”或“芽”)的分化。(3)從完整植株的組織中提取紫草素會大量破壞植物資源,且產量較低,結合下表信息分析,利用植物細胞培養生產紫草素,可以大幅提高產量的原因是________。生產方式 收獲時間 細胞中紫草素濃度(干重)/%完整植株 2~3年 1~2植物細胞培養 21天 14(4)為獲得紫草素高產突變體細胞株,選擇在過程⑥中用射線照射懸浮細胞,原因是________。生物學試卷參考答案1.C【解析】丁是生產者,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還有硝化細菌等,C項錯誤。2.D【解析】能量沿著食物鏈從低營養級到高營養級單向流動,D項錯誤。3.B【解析】氮循環是指氮元素在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的循環,B項錯誤。4.C【解析】高消費水平、高能耗的生產方式以及大量廢棄物的產生會增大人均生態足跡,發達國家人口增長緩慢,人均生態足跡不一定小,C項符合題意。5.A【解析】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明顯大于直接價值,A項錯誤。6.D【解析】制作泡菜、酸奶的乳酸菌屬于厭氧型原核生物,制作腐乳的毛霉等屬于需氧型真核生物,制作果醋的醋酸菌屬于需氧型原核生物,D項符合題意。7.A【解析】一般對培養皿進行干熱滅菌,A項錯誤。8.B【解析】圖中有5個劃線區,劃線前、劃線結束后以及2次劃線之間都要灼燒接種環,因此至少要灼燒6次,B項錯誤。9.D【解析】通過該方法統計的菌落數總是少于實際活菌數,D項錯誤。10.C【解析】甲、丙、丁圖的結果是通過稀釋涂布平板法得到的,A項錯誤。乙圖的結果是通過平板劃線法得到的,接種工具是接種環,B項錯誤。丁圖中的菌落數少于30,結果不符合記錄要求,D項錯誤。11.B【解析】性狀優良的發酵所用菌種也可以通過誘變育種、基因工程育種獲得,A項錯誤。在發酵罐內發酵是發酵工程的中心環節,C 項錯誤。單細胞蛋白是一種富含蛋白質的微生物菌體,應采用過濾、沉淀等方法分離菌體,D項錯誤。12.D 【解析】愈傷組織可再分化形成胚狀體,D項錯誤。13.B【解析】植物成熟的篩管細胞,沒有細胞核,結構不完整,因此不具有全能性,B項符合題意。14.ABD 【解析】甲和丙的種間關系為捕食和種間競爭,C項錯誤。將丙全部移走,丁由第三、四、五營養級變成第三營養級,因食物鏈縮短而減少了能量消耗,因此丁的數量最終會增加,D項正確。15.ABD【解析】黑豆豉可能會產生非必需氨基酸,C項錯誤。16.AB【解析】瓊脂作為凝固劑,剛果紅可以與纖維素形成紅色復合物,當纖維素被纖維素分解菌分解后,復合物就無法形成,培養基中會出現以這些菌為中心的透明圈,瓊脂和剛果紅都不能為纖維素分解菌提供營養物質,A、B項符合題意。17.ACD【解析】酵母菌種活化后,細胞內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增大,A項錯誤。糖化階段需要的淀粉酶來自大麥種子,C項錯誤。酵母菌的繁殖、酒精等代謝物的生成都在主發酵階段完成,D項錯誤。18.AB【解析】植株Ⅰ的基因型為AA或aa,植株Ⅱ的基因型為AA或Aa或aa,植株Ⅲ的基因型為Aa,植株Ⅳ的基因型為AAaa。綜上所述,A、B項符合題意。19.(1)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食物鏈和食物網答成營養結構也可以給分)(2分) 未利用(2 分) 含碳有機物(1 分)(2)15.6(2分)(3)物理(1分) 促進生物種群的繁衍(2分) 信息受體(1分)【解析】肉食性動物從植食性動物同化的能量值為0.25+5.1+2.1+0.05-5=2.5,植食性 動物同化的能量值為9+4+0.5+2.5=16,所以由植食性動物到肉食性動物的能量傳遞效率為2.5÷16×100%≈15.6%。荷花的花色為昆蟲傳遞物理信息,該事例說明信息傳遞具有促進生物種群的繁衍的作用。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的過程需要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體。20.(1)原料表面攜帶(制作泡菜所需的)乳酸菌(2 分)(2)鹽水中的雜菌污染(2分) 高溫殺死乳酸菌(2 分)(3)細胞質基質(1分) 先不斷降低,最后維持在較低pH水平(2分)(4)鹽濃度過高(1分) 溫度過低(1分)(兩空順序可顛倒,答原料上攜帶的乳酸菌的量太少或發酵時間過短等也可)【解析】(1)制作泡菜需利用原料攜帶的乳酸菌菌種,因此不對泡菜原料進行消毒、滅菌處理。(2)制作泡菜的鹽水需煮沸,以防鹽水中的雜菌污染。需要待鹽水冷卻后再加入泡菜壇內,以防高溫殺死乳酸菌。(3)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其細胞呼吸等代謝過程在細胞質基質中完成。發酵過程中,不論是氧呼吸還是無氧呼吸,都有的產生,因此發酵液的pH先不斷降低,最后維持在較低pH水平。(4)鹽濃度過高會導致乳酸菌滲透失水,溫度過低會導致乳酸菌細胞內的酶活性下降,這些都會使乳酸菌發酵受抑制,乳酸量不足,制作的泡菜不酸。(1)固體培養基(1分) 培養基含有一定量的瓊脂(作為凝固劑)(2 分)、(2分)(2)該培養基以尿素為唯一氮源(2分) 脲酶(1分) 配制培養基→滅菌→倒平板(2 分)(3)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至酒精燃盡(1分) 被培養基吸收(1分)(4)菌落周圍出現紅色的圈(1分)【解析】(1)瓊脂是常用的凝固劑,培養基含有一定量瓊脂,可制成固體培養基。、等無機鹽可作為緩沖物質維持培養基pH的相對穩定。(2)該培養基中,尿素是唯一氮源,能用于篩選出尿素分解菌。(3)若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菌種,則所用接種工具是涂布器,對涂布器進行灼燒滅菌時應先將其浸在酒精中,然后放在酒精燈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盡即可。完成接種操作后,要待菌液被培養基吸收后,再將平板倒置培養。(1)植物細胞壁主要由纖維素和果膠組成,酶具有專一性(答出1點給1分,2分) 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高pH融合法(答出1點即可,2分)(2)原生質體間的融合是隨機的(2分)(3)植物組織培養(2分)(4)含有高濃度的鈉鹽(或含0.6%鈉鹽,合理即可,2分) 高產(2分)【解析】植物體細胞雜交過程中,原生質體融合成功的概率低,且原生質體間的融合是隨機的。得到的原生質體中,除少數雜合的原生質體外,還有甲原生質體、乙原生質體、甲—甲融合原生質體、乙—乙融合原生質體等,因此需要篩選。因為需要培育耐鹽植株,所以可以用含有高濃度的鈉鹽的選擇培養基進行篩選;幼苗移栽到高鹽環境中,高產植株就是目的植株。23.(1)細胞團進行培養,使其增殖(1分) 次生代謝物(1分)(2)①(2分) ③(2分) 根(2分)(3)收獲時間(或生產周期)短,紫草素濃度高(2分)(4)過程④中,細胞一直處于不斷增殖的狀態,容易受到培養條件和誘變因素的影響而產生突變(2分)【解析】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愈傷組織形成過程,即過程①不需要光,形成愈傷組織后,即過程③,需要給予適當時間和強度的光照。植物組織培養的再分化過程中,生長素用量與細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會影響根和芽的分化,生長素用量與細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高更有利于根的分化。植物組織(細胞)培養過程中,細胞一直處于不斷增殖的狀態,容易受到培養條件和誘變因素的影響而產生突變,此時用射線照射懸浮細胞,容易得到突變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