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寧德市普通高中畢業班五月份質量檢測歷史試題(滿分:100分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關于商朝國名之議,古今學者有如下見解。表1學者見解摘錄吳韋昭商,般之本號也崔述盤庚未遷以前已稱般也…殷與商可以連稱,亦可以互稱也羅振玉史稱盤庚以后,商改稱殷,而遍搜卜辭,既不見殷字,又屢言入商郭沫若根據卜辭的記載看來,殷人自己自始至終都稱為商而不自稱為殷的。在周初的銅器銘文中才稱之為般。據表1可推出的合理結論是A.卜辭并未涉及國名問題B.盤庚遷都之前國名為商,之后稱殷C.殷是周人對前朝的貶稱D.商是商朝人的自稱,殷是商的別號2.公元前81年,漢昭帝召開鹽鐵會議,圍繞是否罷鹽鐵官營、酒類專賣、均輸平準等經濟問題展開辯論,之后決定取消酒類專賣與關內的鐵官。作出該決定是基于當時A.鐵器使用范圍擴大B.民間經濟發展受阻C.社會貧富分化加劇D.均輸平準效率低下3.魏晉時期的玄學家強調個體對名教(儒家禮教)的超越,并且認為禮法名教、君臣上下、富貴貧賤等,均屬于“天理自然”。由此可見,玄學家傾向于A.調和自然與名教的關系B.解決現世政治上的紛爭C.批判禮法對人性的束縛D.強化等級秩序的合理性歷史試題第1頁(共6頁)4.唐太宗時修訂的《氏族志》規定,“不須論數世以前,止(只)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級”,將李唐皇族列為第一等;武則天時改修《氏族志》為《姓氏錄》,進一步規定“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武氏被定為第一等。這A.擴大了宗法制度的影響力B.重構了以皇權為中心的統治秩序C.維持了舊士族的社會地位D.阻滯了社會不同階層的上升空間表2北宋初期的征榷收入、租稅收入及所占比例征榷收入征榷所占全國租稅收入租稅所占全國年代(萬貫)總收入比例(萬貫)總收入比例至道三年(997)1167.732.66%238166.58%天禧五年(1021)2670.050.27%2641.249.73%注:征榷收入主要指鹽稅、茶稅、酒稅等,租稅收入主要指農業稅表2說明了北宋初期A.中央對地方財政的控制B.重農抑商觀念逐步淡化C.國家對賦稅結構的調整D.邊境榷場互市收入提高6.清初理學家陸世儀認為,學校教育不僅僅是道德教育,也不限于經義教育,還兼有包括天文、地理、水利、兵法諸科教育。他的這一見解A.擺脫綱常倫理的約束B.深受經世致用思想的影響C.格守知行合一的理念D.直指八股取士制度的弊病7.太平天國后期,“天國”不少文官武將“動以升遷為榮,幾若一歲九遷而猶緩,一月三遷而猶未足”。據統計,到1864年封王者竟達2700多人。這種情形A.突破了清廷的軍事圍攻B.暴露了中樞機構的落后C.促進了官僚體系的完善D.激化了政權內部的矛盾8.1934年11月,中共閩東臨時特委在機關報《紅旗報》上陸續發表了《紀念十月革命要開展反機會主義的斗爭》《為粉碎敵人五次“圍剿”的緊急動員》《目前的形勢,我們無論如何要粉碎敵人》等數篇文章。這些文章的發表是出于閩東蘇區A.開展政治和軍事動員的需要B.糾正黨內機會主義錯誤的目的C.執行黨中央戰略轉移的需求D.粉碎敵人五次“圍剿”的動機9.1951年,新中國第一部關稅稅則規定平均關稅水平為52.9%。到改革開放前,中國對關稅稅率進行了19次幅度和范圍均不大的調整,而且基本沒有降低整體關稅水平。影響這一時期中國關稅舉措的主要因素是A.國際貿易格局的變化B.世貿組織的關稅規則C.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D.國家經濟的發展戰略歷史試題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