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中考生物學預熱模擬卷 【廣西專用】時間:60分鐘 滿分:60分題序 一 二 總分 結分人 核分人得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1.根據生命起源的化學起源學說,原始生命最可能誕生于( )A.原始大氣 B.原始海洋 C.原始陸地 D.原始森林2.《齊民要術》中記載了用蘭草做染料的方法。蘭草的色素主要來自細胞中的( )A.液泡 B.葉綠體 C.線粒體 D.細胞核3.黃花蒿的莖葉深青,頭狀花序球形,結橢圓狀卵形瘦果,據此判斷黃花蒿屬于( )A.苔蘚植物 B.蕨類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4.自東漢以來,我國民間就有立夏后制醋的習慣,這說明利用醋酸菌制醋需要( )A.充足的空氣 B.適宜的溫度 C.一定的水分 D.充足的光照5.寧陜小頭蛇是我國特有的物種,其體表覆蓋的角質鱗片能夠( )A.保持體溫 B.促進運動C.輔助皮膚呼吸 D.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6.裂褶菌子實體小,菌褶窄,孢子圓柱形、無色透明。由此可知它的繁殖方式是( )A.分裂生殖 B.出芽生殖 C.孢子生殖 D.種子生殖7.番茄感染番茄黃化曲葉病毒后會出現葉片卷縮,植株矮化等癥狀,導致番茄果實的品質下降。番茄黃化曲葉病毒屬于( )A.動物病毒 B.噬菌體 C.細菌病毒 D.植物病毒8.菠菜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時令蔬菜,我們在餐桌上見到的炒菠菜湯汁是綠色的,但菠菜在冷的清水中浸泡,水中基本是無色。與出現這一現象有關的細胞結構是( )A.液泡 B.葉綠體 C.細胞壁 D.細胞膜9.顯微鏡是研究生物科學不可缺少的工具。關于使用顯微鏡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后,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減少B.“探究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時,需要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的運動方向C.光線較亮時,用平面鏡和小光圈調節光線D.“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用稀碘液染色,在顯微鏡下更清晰地觀察到細胞核10.如圖是某生態系統食物網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含有鴨子的食物鏈有3條,含有蒼鷹的食物鏈有4條B.各種動物生命活動所需能量最終來源于植物有機物中的化學能C.該食物網中蒼鷹處于第四營養級,所獲能量最少D.該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進行11.2025年2月,廣東省“世界濕地日”活動中正式發布了全球新物種——“海珠微瓢蟲”。該生物體形微小,發育經歷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下列昆蟲與海珠微瓢蟲的發育方式相似的是( )A.蝗蟲 B.家蠶 C.螳螂 D.蟋12.2024年,江西馬頭山自然保護區的科研人員利用深山含笑和樂昌含笑作為砧木成功繁育了珍稀瀕危植物美毛含笑,并進行了野化回歸實驗,目前首批42株美毛含笑的生長情況良好。這種繁殖方式的優點是( )A.更容易出現變異 B.具有雙親的優良特性C.后代適應環境能力強 D.短時間內繁殖量大13.墨脫森林幾乎每天晚上都會下雨,橫紋樹蛙直接將裸露的蛙卵產在湖邊樹葉尖上,雨水順著樹葉流到葉尖滋潤著蛙卵。由此可知( )A.橫紋樹蛙的受精過程在體內完成B.橫紋樹蛙的生殖方式是卵生C.橫紋樹蛙的卵殼具有保護作用D.橫紋樹蛙的發育可以擺脫對水環境的依賴14.洞穴魚是生活在黑暗的洞穴水體中的特殊生物群。在長期演化的過程中,洞穴魚類形成了一系列適應性特征,如眼無視覺功能、觸覺器發達等。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洞穴魚為了適應環境產生觸覺器發達的變異B.洞穴魚觸覺器發達,有利于在黑暗中感知水流的變化C.環境的選擇使后代中觸覺器發達的個體比例增多D.洞穴魚的特征是自然選擇的結果15.吸煙有害健康。研究人員為探究“被動吸煙對仔鼠學習記憶力的影響”,訓練仔鼠走迷宮,從第7天開始記錄仔鼠逃出迷宮所需時間,結果如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本實驗的變量是有無接受香煙煙霧的處理B.實驗次數相同時,被動吸煙組仔鼠逃出迷宮用時更短C.隨著實驗次數的增加,兩組仔鼠逃出迷宮用時均縮短D.根據實驗結果可得出被動吸煙會影響仔鼠的學習記憶力二、綜合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空1分,共30分)16.(6分)稻谷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水稻的傳統種植流程如圖所示,回答問題:(1)催芽是將水稻種子浸泡在35~38℃的溫水中,直到種子萌發。這樣的操作是因為水稻種子萌發需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催芽后,種子中最先突破種皮并發育成[___]的是③,這個過程所消耗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種子結構中的①。由圖可以看出,水稻屬于___________(選填“單子葉”或“雙子葉”)植物。(3)插秧是指水稻幼苗長至3~5寸后,將幼苗拔出,并以適當的深度和密度插入田中。插秧后一段時間內,水稻吸收水分的能力會有所下降,最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4)開花后水稻通常通過風力完成傳粉,這一過程是指⑤中的花粉落在柱頭上,完成傳粉和受精后,⑦___________將發育成稻谷(果實)。17.(6分)桑基魚塘是中國傳統生態農業模式,其核心是“塘基種桑、桑葉養蠶、蠶沙喂魚、塘泥肥桑”的循環體系。如圖所示,請利用所學知識回答:(1)請將食物鏈補充完整:___________→家蠶。(2)該生態系統中,家蠶生命活動所需能量最終來源于___________。(3)塘泥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___,能夠將魚排泄物中的有機物分解成___________、水和無機鹽等物質,這些物質又被桑樹吸收利用,進而制造有機物。(4)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你認為該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較___________(選填“強”或“弱”),理由是___________。18.(5分)小明七年級時成績優異,曾在建模競賽中獲得三等獎,進入八年級后沉迷網絡游戲,經常晚上躲在被窩里戴耳機玩到深夜,甚至通宵,嚴重影響視力和聽力。長期熬夜,導致他白天沒精神,食欲下降,身體逐漸變差,學習成績直線下降。請你據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除了排尿和排汗,排泄途徑還包括圖三中的過程___________(填字母)。(2)小明晚上玩游戲餓了,起床吃了面包、牛奶和水果等食物,其中牛奶中的蛋白質最終消化成___________才會進入到循環系統。組織細胞通過___________(填生理活動名稱),將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用于自身生命活動。(3)小明長時間玩手機,會導致圖四[ ]___________曲度過大且不易恢復,從而引起近視。(4)小明長時間熬夜玩游戲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呼吸頻率和呼吸深度都會增加。深吸氣時,肋間肌和膈肌處于___________(選填“收縮”或“舒張”)狀態。19.(8分)豌豆是進行遺傳學研究的經典實驗材料。研究人員用圓粒和皺粒豌豆種子進行研究,實驗結果如下表。進一步研究發現豌豆種子皺粒形成的原因,如圖所示:(1)據表分析可知豌豆皺粒是___________(選填“顯性”或“隱性”)性狀。如果用A、a表示控制種子形狀的基因,用丙組子一代圓粒播種,預計子二代的基因組成有___________。組別 親代 子一代甲 圓粒×皺粒 圓粒201皺粒211乙 圓粒×圓粒 圓粒594皺粒202丙 圓粒×皺粒 圓粒498皺粒0(2)據圖可知,豌豆生殖細胞中共有___________條染色體。(3)圖中A基因的改變使種子內的___________,導致種子成熟后大量失水,種子皺縮,這一事實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生物性狀。(4)一棵純種圓粒植株的7號染色體中A基因發生變異,它所結的豌豆性狀為___________(選填“圓粒”或“皺粒”),發生的變異是___________(選填“可遺傳”或“不可遺傳”)變異。(5)選擇豌豆作為實驗材料,是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請從生物性狀的角度分析選擇豌豆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20.(5分)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培養皿中培養了大腸桿菌,用于探究不同濃度的大蒜提取液對大腸桿菌的抑菌效果,并對觀察的現象和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請分析回答:(1)實驗步驟及結果如下:第一步:新鮮大蒜壓成蒜泥,雙層紗布包住擠壓過濾,獲取濃度為100%大蒜提取液。第二步:用無菌水將濃度為100%大蒜提取液依次稀釋成濃度為50%、25%的稀釋液。第三步:吸取等量不同濃度大蒜提取液,分別置于接種了大腸桿菌的培養皿中。第四步:將培養皿放入37℃恒溫培養箱內,培養18~24小時。第五步:照相記錄抑菌圈大小,測量其直徑,并根據相關數據做出條形圖。①該實驗的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使實驗更加嚴謹,需要選取等量的___________(選填“自來水”或“無菌水”)置于接種了大腸桿菌的培養皿中作為對照。③圖1中加入濃度為100%大蒜提取液后,周圍出現了抑菌圈,說明大蒜可以___________;從效果的角度分析,根據圖2可優選的是濃度為___________的大蒜提取液。(2)大蒜中主要的抑菌成分是大蒜素。完整的蒜瓣被破壞后才會形成大蒜素。請寫出能充分發揮大蒜抑菌效果的大蒜食用方法: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A.原始大氣雖然為生命起源提供了部分條件,如氣體成分和能量來源,但它本身并不具備生命形成的所有必要條件。生命起源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容納和滋養生命的復雜環境,而不僅僅是氣體成分。因此,原始大氣不是生命起源的直接地點,A不符合題意。B.原始海洋是生命起源化學進化論中推測的生命起源地。原始海洋提供了生命起源所需的多種條件,如水分、營養物質、有機物等。此外,海洋環境相對穩定,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和生命的形成。因此,原始海洋是生命起源最有可能的地點,B符合題意。C.在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論中,原始陸地并不是生命起源的推測地點。原始地球的環境條件,如高溫、火山活動等,使得陸地表面并不適宜生命的形成。生命起源的推測更偏向于一個富含水分、營養物質和有機物的環境,即原始海洋,C不符合題意。D.原始森林是生命進化到一定階段后,在陸地上形成的復雜生態系統。在生命起源的初期,還沒有形成陸地植物和森林,因此原始森林不可能是生命起源的地點,D不符合題意。故選B。2.答案:A解析:A.液泡是植物細胞中的一種細胞器,主要功能是儲存物質,包括色素、營養物質和廢物等。蘭草中的色素主要儲存在液泡中,這些色素可以被提取用于染料,故A正確。B.葉綠體是植物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主要含有葉綠素,負責光合作用中光能的轉化。葉綠體中的色素主要是葉綠素,而不是用于染料的色素,故B錯誤。C.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主要負責細胞呼吸作用,將營養物質轉化為細胞可以利用的能量(ATP)。線粒體不含有用于染料的色素,故C錯誤。D.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遺傳物質DNA,負責細胞的生長、分裂和遺傳信息的傳遞。細胞核不含有用于染料的色素,故D錯誤。故選A。3.答案:D解析:A.苔蘚植物無真正的根,有莖、葉,且無花和果實。黃花蒿具有明顯的莖、葉和花序,因此不屬于苔蘚植物,A錯誤。B.蕨類植物通過孢子繁殖,無花和果實。黃花蒿有頭狀花序和瘦果,因此不屬于蕨類植物,B錯誤。C.裸子植物的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黃花蒿的種子被果皮包被,因此不屬于裸子植物,C錯誤。D.被子植物有花和果實,種子被果皮包被。黃花蒿具有頭狀花序和瘦果,符合被子植物的特征,因此屬于被子植物,D正確。故選D。4.答案:B解析:A.在立夏前和立夏后,空氣都是充足的,A錯誤。B.微生物生長和代謝活動需要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進行,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會影響其活性。適宜的溫度是醋酸菌發酵的關鍵條件之一。可見,立夏后溫度升高,制醋效果更好,這說明利用醋酸菌制醋需要適宜的溫度,B正確。C.水分是微生物生存和發酵過程的必要條件,但題目強調的是立夏后制醋的習慣,與水分關系不大,C錯誤。D.醋酸菌的發酵過程不需要光照,D錯誤。故選B。5.答案:D解析:A.雖然鱗片可能對體溫有一定的保持作用,但爬行動物是變溫動物,它們的體溫主要隨環境溫度變化,A錯誤。B.爬行動物的運動主要依賴于肌肉和骨骼系統,鱗片對運動的影響較小,B錯誤。C.爬行動物主要通過肺進行呼吸,而不是通過皮膚。鱗片覆蓋在皮膚上,實際上阻礙了皮膚與外界的直接接觸,因此不可能輔助皮膚呼吸,C錯誤。D.角質鱗片能夠有效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幫助爬行動物在干燥環境中生存,D正確。故選D。6.答案:C解析:A.分裂生殖是一種無性繁殖方式,常見于單細胞生物,如細菌和原生動物。裂褶菌是真菌,不通過分裂生殖繁殖,A不符合題意。B.出芽生殖也是一種無性繁殖方式,常見于酵母菌等單細胞真菌。裂褶菌是多細胞真菌,不通過出芽生殖繁殖,B不符合題意。C.孢子生殖是裂褶菌的主要繁殖方式。通過菌褶產生孢子,孢子成熟后釋放到環境中,萌發形成新的菌絲體,最終發育成新的子實體,C符合題意。D.種子生殖是種子植物的繁殖方式,通過種子傳播和萌發形成新的植株。裂褶菌是真菌,不通過種子生殖繁殖,D不符合題意。故選C。7.答案:D解析:A.動物病毒主要寄生在動物體內,如流感病毒、狂犬病毒等。由于番茄是植物,因此番茄黃化曲葉病毒是植物病毒,故A不符合題意。BC.噬菌體是專門寄生在細菌體內的病毒,因此也被稱為細菌病毒。由于番茄黃化曲葉病毒寄生在植物上,而不是細菌上,因此它不可能是噬菌體,故BC不符合題意。D.植物病毒主要寄生在植物體內,對植物造成危害。由于番茄是植物,且題目中明確指出番茄黃化曲葉病毒是危害番茄的病害,因此可以判斷番茄黃化曲葉病毒屬于植物病毒,故D符合題意。故選D。8.答案:D解析:A.植物細胞的液泡內含細胞液,細胞液中溶解有多種物質,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質、色素以及糖類、無機鹽、蛋白質等營養物質,與本題中描述的現象關系不大,A不符合題意。B.葉綠體中含有葉綠素,是使得菠菜和炒菠菜湯汁呈現綠色的原因。但葉綠體本身并不直接控制物質的進出,而是通過細胞膜來實現,B不符合題意。C.細胞壁在植物細胞的最外層,有一定的機械強度,使植物細胞具有一定的形狀,具有保護和支持作用,C不符合題意。D.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它控制著物質進出細胞。在炒菠菜時,由于高溫可能破壞了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使得葉綠素等色素物質能夠進入湯汁中。而在冷的清水中浸泡時,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保持較好,阻止了葉綠素等色素物質進入水中,D符合題意。故選D。9.答案:B解析:A.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后,放大倍數變大,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減少,故A正確。B.“探究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時,需要用放大鏡觀察草履蟲的運動方向,故B錯誤。C.光線較亮時,用平面鏡和小光圈調節光線,使視野亮度變暗,故C正確。D.細胞核易被碘液染成深色,“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用稀碘液染色,在顯微鏡下更清晰地觀察到細胞核,故D正確。故選B。10.答案:D解析:A.含有鴨子的食物鏈有3條:草→蚱蜢→鴨子→蒼鷹,草→鴨子→蒼鷹,藻類→蝦→鴨子→蒼鷹;含有蒼鷹的食物鏈有6條:草→蚱蜢→山雀→蒼鷹,草→蚱蜢→田鼠→蒼鷹,草→蚱蜢→鴨子→蒼鷹,草→鴨子→蒼鷹,藻類→蝦→鴨子→蒼鷹,藻類→螺→水雉→蒼鷹,A錯誤。B.在生態系統中只有綠色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將光能轉換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同時釋放出氧氣。因此,生態系統的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能。人和各種動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來自體內的有機物,而有機物中儲存的能量來源于太陽能,因此人和各種動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能,B錯誤。C.結合選項A的詳解,蒼鷹處在第三和第四營養級上。能量流動沿著食物鏈是逐級遞減的,蒼鷹在這里營養級最高,獲得的能量最少,C錯誤。D.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最重要聯系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聯成一個整體,所以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主渠道。生產者(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和固定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就在食物鏈、食物網中進行流動,D正確。故選D。11.答案:B解析:ACD.蝗蟲、螳螂、蟋蟀的發育都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故ACD錯誤。B.家蠶的發育過程和海珠微瓢蟲一樣,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屬于完全變態發育,故B正確。故選B。12.答案:D解析:A.一般來說,無性繁殖(如嫁接)產生的后代遺傳信息與母本較為一致,因此不容易出現由遺傳重組導致的變異。相比之下,有性繁殖(如種子繁殖)更容易產生遺傳變異,A不符合題意。B.具有雙親的優良特性是有性繁殖(如雜交)的特點,通過遺傳重組可以綜合雙親的優良特性。而本題中描述的是利用深山含笑和樂昌含笑作為砧木進行嫁接繁殖美毛含笑,屬于無性繁殖,不會具有雙親的優良特性,B不符合題意。C.雖然遺傳變異可能增加后代適應環境的能力,但如前所述,無性繁殖產生的后代遺傳信息與母本較為一致,不容易出現新的遺傳變異,因此其適應環境的能力可能相對有限,C不符合題意。D.嫁接是一種無性繁殖方式,它可以通過快速復制母本的遺傳信息來產生大量的后代。與有性繁殖相比,嫁接不需要經過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等漫長過程,因此可以在短時間內繁殖出大量的美毛含笑,D符合題意。故選D。13.答案:B解析:A.題干中已知橫紋樹蛙直接將裸露的蛙卵產在湖邊樹葉尖上,受精過程肯定在體外完成,故A錯誤。B.橫紋樹蛙產卵,故生殖方式是卵生,故B正確。C.橫紋樹蛙的卵是裸露的,沒有卵殼保護,故C錯誤。D.雖然卵產在樹葉上,但需雨水維持濕潤,且蝌蚪階段仍需水環境,因此發育未完全擺脫對水的依賴,故D錯誤。故選B。14.答案:A解析:A.變異是隨機產生的,生物不能有意識地為了適應環境而產生變異,故A錯誤。B.洞穴魚觸覺器發達,有利于在黑暗中感知水流的變化,是一種有利的變異,故B正確。C.在自然選擇過程中,適應環境的特征更容易被保留下來并成為主流,即環境的選擇使后代中觸覺器發達個體的比例增多,故C正確。D.洞穴魚的適應性特征是在自然選擇下經過長時間演化所產生的,故D正確。故選A。15.答案:B解析:A.實驗中,兩組仔鼠除了是否香煙煙霧處理外,其余飼養條件應相同,故本實驗的變量是有無接受香煙煙霧的處理,A正確。B.由圖可以看出,實驗次數相同時,被動吸煙組仔鼠逃出迷宮用時更長,B錯誤。C.由圖可以看出,隨著實驗次數的增加,兩組仔鼠逃出迷宮用時均縮短,C正確。D.分析圖中數據,同一天仔鼠成功逃出迷宮所用的時間始終是被動吸煙組大于對照組,即逃出迷宮所需時間更長,這說明了仔鼠的記憶力相對減弱,因此可以得出結論:被動吸煙會影響仔鼠的學習記憶力,D正確。故選B。16.答案:(1)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2)④;單子葉(3)將幼苗拔出和插秧過程損傷了水稻的幼根和根毛(4)子房解析:(1)種子在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都具備時才能萌發。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夠的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將水稻種子浸泡在35~38℃的溫水中進行催芽,直到種子萌發,這樣的操作能為水稻種子萌發提供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水分。(2)從水稻種子的結構中有①胚乳可知,水稻屬于單子葉植物,營養物質儲存在①胚乳中。種子萌發過程中,最先突破種皮并發育成④根的是③胚根,這個過程所消耗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種子結構中的①胚乳。(3)植物根尖的成熟區有大量根毛,是根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插秧后一段時間內,水稻吸收水分的能力會下降,可能是因為將幼苗拔出和插秧的過程損傷了水稻的幼根和根毛。(4)植物開花后,成熟的花藥自動裂開,花粉從花藥里散發出來,通過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頭上,這個過程叫傳粉。花的子房在傳粉、受精后發育成果實,果實包含了果皮及種子兩個部分,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成;種子則由胚珠發育形成,其中珠被發育成種皮,受精極核和受精卵則分別發育成胚乳和胚。因此,成熟的花粉從⑤花藥中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傳粉和受精完成后,⑦子房發育成稻谷果實。17.答案:(1)桑樹(2)太陽光/光能(3)細菌和真菌;二氧化碳/CO2(4)弱;生物種類少解析:(1)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構成食物鏈;食物鏈的書寫原則是:起點是生產者,箭頭指向捕食者,終點是最高級消費者,不能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因此,根據題干“塘基種桑、桑葉喂蠶、蠶沙養魚、魚糞肥塘、塘泥壅桑”的描述可知,完整的食物鏈是:桑葉→家蠶。(2)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并將太陽光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動的起點是從植物固定太陽能開始的,所以,生物圈能量的最終來源是太陽能。可見,該生態系統中,家蠶生命活動所需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能。(3)分解者是指生態系統中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動物和腐食性動物;它們能把動植物殘體中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無機鹽、二氧化碳、水),釋放到環境中,供生產者再一次利用。因此,塘泥中含有大量的營腐生生活的細菌、真菌等分解者,能夠將魚排泄物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被桑樹吸收利用,進而制造有機物。(4)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平衡是因為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這種能力與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有關,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這種能力就越強,生態系統往往就越穩定。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和數量都遠遠多于題圖所示的人工生態系統;因此,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該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簡單,自動調節能力較弱。18.答案:(1)d(2)氨基酸;呼吸作用(3)④晶狀體(4)收縮解析:(1)腎單位是腎臟的基本功能單位,主要功能是過濾血液,形成尿液。在模型中,模擬了腎小球的過濾和腎小管的重吸收。“血液”經腎小球的過濾作用進入腎小囊形成“原尿”,再經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終從腎小管流出“尿液”,因此“尿液”將從部位[③]腎小管中流出。人體將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排出體外的過程叫做排泄,尿素、多余的水和無機鹽排出體外的方式主要是排尿和排汗,二氧化碳由呼吸系統排出體外,即圖中的d。(2)血液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體循環途徑是:左心室→主動脈→全身毛細血管網→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肺循環途徑是: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蛋白質在小腸中最終被消化成了氨基酸,在小腸絨毛處的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系統,經過下腔靜脈到達3右心房。呼吸作用是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并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3)如果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者晶狀體曲度過大且不易恢復原大小,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通過晶狀體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會落到視網膜的前方,這樣看到的是一個模糊不清的物像。這種看不清遠處物體的眼叫做近視眼。近視眼可以通過佩戴近視鏡—凹透鏡加以矯正。(4)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當肋間肌和膈肌收縮使得胸廓容積擴大時,肺便擴張,肺內的氣體壓力相應降低,于是外界氣體就被吸入。當肋間肌和膈肌舒張時,胸廓容積縮小,肺便收縮,肺內的氣體壓力相應增大,于是氣體就被呼出。19.答案:(1)隱性;AA、Aa、aa(2)7(3)支鏈淀粉含量下降;基因(4)皺粒;可遺傳(5)相對性狀明顯解析:(1)根據乙組可知,親本圓粒×圓粒,子代性狀出現了皺粒,表明皺粒是隱性性狀,圓粒是顯性性狀。也可根據丙組,親本圓粒×皺粒,子代全為圓粒,表明圓粒是顯性性狀,則皺粒是隱性性狀。“若用A、a來表示控制這一相對性狀的顯、隱性性狀的基因”,則丙組親本圓粒的基因組成一定是AA,皺粒的基因組成是aa,遺傳圖解如圖1:因此子一代圓粒的基因組成是Aa,用丙組子一代圓粒播種,預計子二代的基因組成有AA、Aa、aa三種,遺傳圖解如圖2:(2)豌豆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一半,圖中體細胞有14條染色體,故生殖細胞只有7條。(3)根據圖中得出信息,A基因的改變使種子內的支鏈淀粉的含量下降,導致種子成熟后大量失水,種子皺縮,這一事實說明基因控制生物性狀。(4)一棵純種圓粒植株的7號染色體中A基因發生變異,變異后其基因組成為aa,因此,它所結的豌豆性狀為皺粒。生物的變異是由于遺傳物質發生改變引起的,這種變異能遺傳給下一代,稱為可遺傳的變異。生物的變異是由于環境條件引起的,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這種變異一般不能遺傳給下一代,稱為不可遺傳的變異。該變異是由遺傳物質的改變引起的,屬于可遺傳的變異。(5)選擇豌豆作為實驗材料,是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從生物性狀的角度分析選擇豌豆的原因包括:豌豆具有明顯的相對性狀,如圓粒與皺粒、高莖與矮莖等,且這些性狀易于觀察和區分,便于進行遺傳實驗分析。此外,豌豆自花授粉且閉花授粉,能夠保持純種,便于控制雜交實驗。20.答案:(1)不同濃度的大蒜提取液;無菌水;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和繁殖;100%(2)將大蒜搗碎解析:(1)①在這個實驗中,主要探究的是不同濃度的大蒜提取液對大腸桿菌的抑菌效果。因此,實驗的變量就是不同濃度的大蒜提取液。通過改變大蒜提取液的濃度,觀察其對大腸桿菌生長和繁殖的影響,從而得出實驗結論。②為了使實驗更加嚴謹,需要設置一個對照組。對照組應該除了不加入大蒜提取液外,其他所有條件都與實驗組相同。因此,需要選取等量的無菌水置于接種了大腸桿菌的培養皿中作為對照。這樣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使實驗結果更加準確可靠。③圖1中加入濃度為100%的大蒜提取液后,周圍出現了抑菌圈,這說明大蒜可以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和繁殖。從效果的角度分析,需要找出抑菌效果最好的大蒜提取液濃度。根據圖2的條形圖可以看出,濃度為100%的大蒜提取液抑菌圈直徑最大,說明其抑菌效果最好。因此,可以優選濃度為100%的大蒜提取液。(2)大蒜中主要的抑菌成分是大蒜素,但完整的蒜瓣中并不含有大蒜素,只有蒜瓣被破壞后才會形成大蒜素。因此,為了充分發揮大蒜的抑菌效果,應該將大蒜搗碎后再食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