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中考生物學預熱模擬卷 【山西專用】時間:60分鐘 滿分:50分題序 一 二 總分 結分人 核分人得分第I卷 選擇題(共15分)本卷共15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選出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項涂黑。1.生命的奇跡在地球上不斷發生。下列有關生命的起源和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A.化石、解剖學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直接證據B.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學說認為原始生命誕生于原始海洋C.米勒實驗可證明原始地球環境下無機物能形成簡單的有機物D.生物的遺傳變異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生物的進化2.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大腸桿菌的遺傳物質存在于細胞核中B.煮莧菜時湯汁變紅是因為破壞了細胞壁C.切橙子時流出的黃色汁液來自細胞質D.單細胞動物草履蟲能夠對刺激作出反應3.下列關于藻類及植物類群的敘述,正確的是( )A.海帶是藻類,依靠它的根固著在淺海的巖石上B.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而且有輸導組織,所以適應了干旱的環境C.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靠假根吸收水和無機鹽D.種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強,是種子植物更適于陸地生活的重要原因4.自東漢以來,我國民間就有立夏后制醋的習慣,這說明利用醋酸菌制醋需要( )A.充足的空氣 B.適宜的溫度 C.一定的水分 D.充足的光照5.寧陜小頭蛇是我國特有的物種,其體表覆蓋的角質鱗片能夠( )A.保持體溫 B.促進運動C.輔助皮膚呼吸 D.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6.裂褶菌子實體小,菌褶窄,孢子圓柱形、無色透明。由此可知它的繁殖方式是( )A.分裂生殖 B.出芽生殖 C.孢子生殖 D.種子生殖7.番茄感染番茄黃化曲葉病毒后會出現葉片卷縮,植株矮化等癥狀,導致番茄果實的品質下降。番茄黃化曲葉病毒屬于( )A.動物病毒 B.噬菌體 C.細菌病毒 D.植物病毒某地的清清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引進了200多個優良品種,種植了500畝蘋果,打造了標準化現代果園。某校同學們來到果園開展實踐活動,并進行了相關探究。請完成下面小題。8.蘋果樹苗的生長離不開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在細胞分裂過程中,變化最明顯的結構是( )A.染色體 B.細胞膜 C.細胞質 D.細胞壁9.同學們觀察了蘋果植株各部位的結構,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A.蘋果植株的葉肉細胞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B.蘋果果肉屬于營養組織,其細胞壁薄、液泡較大,有儲存營養物質的功能C.蘋果的根尖成熟區有大量根毛,有利于吸收水和無機鹽D.蘋果植株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10.“風搖果香招蜂舞,日暖林深聽鳥喧”,該詩句是對果園生機盎然景象的真實寫照。以下關于果園生態系統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果園生態系統中沒有分解者B.“風”、“日”是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部分C.“蜂”、“鳥”屬于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D.果園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較森林生態系統弱11.2025年2月,廣東省“世界濕地日”活動中正式發布了全球新物種——“海珠微瓢蟲”。該生物體形微小,發育經歷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下列昆蟲與海珠微瓢蟲的發育方式相似的是( )A.蝗蟲 B.家蠶 C.螳螂 D.蟋12.2024年,江西馬頭山自然保護區的科研人員利用深山含笑和樂昌含笑作為砧木成功繁育了珍稀瀕危植物美毛含笑,并進行了野化回歸實驗,目前首批42株美毛含笑的生長情況良好。這種繁殖方式的優點是( )A.更容易出現變異 B.具有雙親的優良特性C.后代適應環境能力強 D.短時間內繁殖量大13.墨脫森林幾乎每天晚上都會下雨,橫紋樹蛙直接將裸露的蛙卵產在湖邊樹葉尖上,雨水順著樹葉流到葉尖滋潤著蛙卵。由此可知( )A.橫紋樹蛙的受精過程在體內完成B.橫紋樹蛙的生殖方式是卵生C.橫紋樹蛙的卵殼具有保護作用D.橫紋樹蛙的發育可以擺脫對水環境的依賴14.洞穴魚是生活在黑暗的洞穴水體中的特殊生物群。在長期演化的過程中,洞穴魚類形成了一系列適應性特征,如眼無視覺功能、觸覺器發達等。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洞穴魚為了適應環境產生觸覺器發達的變異B.洞穴魚觸覺器發達,有利于在黑暗中感知水流的變化C.環境的選擇使后代中觸覺器發達的個體比例增多D.洞穴魚的特征是自然選擇的結果15.吸煙有害健康。研究人員為探究“被動吸煙對仔鼠學習記憶力的影響”,訓練仔鼠走迷宮,從第7天開始記錄仔鼠逃出迷宮所需時間,結果如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本實驗的變量是有無接受香煙煙霧的處理B.實驗次數相同時,被動吸煙組仔鼠逃出迷宮用時更短C.隨著實驗次數的增加,兩組仔鼠逃出迷宮用時均縮短D.根據實驗結果可得出被動吸煙會影響仔鼠的學習記憶力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35分)本卷共3個小題,共35分。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16.(12)小莉在自家農田中觀察發現,南瓜的果實顏色和形狀存在明顯差異,于是對南瓜進行了一系列探究。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追蹤變異之源】(1)南瓜果實的顏色有白色和黃色,二者是一對相對性狀。生物的性狀表現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結果。【破譯遺傳密碼】(2)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圖一是它的結構模式圖。染色體的主要成分包括[②]_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_,③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是基因。(3)根據圖二可以判斷,南瓜果實的_____________色是顯性性狀。若用A和a表示相關基因,則親代①和親代②的基因組成分別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探索應用之路】(4)圖二中南瓜的生殖方式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選填“有性”或“無性”)生殖。黃色南瓜果實的口感較甜,若想短時間內大量繁殖黃色南瓜,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5)南瓜果實的盤狀和球狀也是一對相對性狀。小莉家現有白色球狀南瓜和黃色盤狀南瓜,她想獲得黃色球狀南瓜,你建議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11分)番茄原生長于南美洲,后在中國南北方廣泛種植。番茄的果實味道酸甜、富含維生素C,經常食用可預防壞血病。興趣小組的同學們開展了番茄的無土栽培活動,并做了如下探究,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選種】(1)興趣小組的同學們選擇的番茄種子應滿足_____________等自身條件,播種時,還應為種子萌發提供的環境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育幼苗】(2)同學們選擇了100粒番茄種子進行播種。一周后,種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發育成幼苗,幼苗的生長離不開_____________組織的分裂、分化。【準備栽培基質】同學們查閱資料發現,無土栽培基質種類繁多,各種基質的理化特性和肥力不同。為探究無土栽培基質對番茄產量和品質的影響,他們設計了相關實驗,過程和結果如下所示。基質 純珍珠巖 椰糠 混合基質番茄幼苗 大小相近,生長狀況相似的幼苗各30株營養液 定期澆灌相同且等量的營養液測定記錄 測定、記錄并計算每組番茄果實產量和維生素C含量的平均值(3)該實驗中控制單一變量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4)同學們以_____________為指標反映番茄的生長狀態,發現用_____________作基質效果最理想。【栽培管理】(5)使用營養液栽培時,需要定期向營養液中通氣,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觀察記錄】(6)經過同學們的精心培育,番茄結出了果實。番茄從開花到結果必須經歷_____________兩個生理過程,番茄的果實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發育而來。18.(12分)甲型流感(簡稱“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發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較強傳染性。冬春季是甲流高發季節,為幫助同學們科學預防甲流,某校生物學社團計劃制作一份《甲流防護宣傳手冊》。【活動一】分析甲流的病因(1)從傳染病的角度分析,流感病毒是引起甲流的_____________。該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靠[a]_____________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進行增殖。(2)人體的第一道防線是由_____________組成的,甲型流感病毒一旦突破第一道防線侵入人體,體液中的_____________組成的第二道防線將發揮作用。這兩道天然防御屏障屬于_____________(選填“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免疫。(3)進入人體的甲型流感病毒還會刺激淋巴細胞產生_____________,二者的特異性結合會促使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將抗原清除。【活動二】認識甲流流行的基本環節(4)甲流能夠在校園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三個基本環節。其中,甲流患者屬于_____________,對甲流免疫力低而容易感染的同學、老師屬于_____________。【活動三】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5)在甲流流行期開始前,同學們可以接種疫苗,這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若甲型流感病毒發生變異,之前接種的疫苗就無法起到預防效果,請依據免疫學原理進行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醫生建議甲型流感患者服用磷酸奧司他韋膠囊,但該藥物不能自行去藥店購買。原因是_____________。【活動四】制作甲流防護宣傳手冊(7)生物學社團成員制作的甲流防護宣傳手冊如下,請你將內容補充完善②__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A.化石為生物進化提供了直接證據,而解剖學為生物進化提供的是間接證據,并非直接證據。解剖學證據是通過對比不同生物的身體結構特征,如同源器官等,來推斷生物的進化關系,A錯誤。B.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學說認為,原始海洋是生命誕生的搖籃,原始生命在原始海洋中逐漸形成。原始海洋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為生命的誕生提供了物質基礎和相對穩定的環境,B正確。C.米勒實驗在模擬原始地球環境的裝置中,通過火花放電模擬閃電,成功使無機小分子合成了簡單的有機小分子氨基酸,證明了原始地球環境下無機物能形成簡單有機物,C正確。D.生物在繁衍過程中會產生各種遺傳變異,環境對這些變異進行篩選,適應環境的變異個體生存下來并繁衍后代,不適應的則被淘汰,遺傳變異和環境因素共同推動了生物的進化。例如長頸鹿的進化,長頸的變異個體在食物缺乏時更易生存,從而將長頸基因傳遞下去,D正確。故選A。2.答案:D解析:A.大腸桿菌屬于細菌,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其遺傳物質存在于擬核區域,A錯誤。B.煮莧菜時湯汁變紅是因為高溫破壞了細胞膜和液泡膜等生物膜的選擇透過性,使液泡中的色素流出,而不是破壞了細胞壁,細胞壁具有全透性,與色素流出無關,B錯誤。C.切橙子時流出的黃色汁液主要來自液泡,液泡中含有細胞液,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類、色素等,而不是來自細胞質,C錯誤。D.草履蟲作為單細胞生物,具有應激性,能夠對環境中的刺激作出反應,趨利避害,D正確。故選D。3.答案:D解析:A.海帶屬于藻類植物,結構簡單,無根,有莖、葉的分化,用孢子繁殖,起固著作用的是根狀物,故A錯誤。B.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而且根、莖、葉中有輸導組織,植物一般長的比較高大,但其受精沒有脫離水的限制,因此適于生活在陰濕處,B錯誤。C.苔蘚植物的假根只有固定功能,不能吸收水和無機鹽,C錯誤。D.種子屬于器官,而孢子僅僅是一個細胞,種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強,是種子植物更適于陸地生活的重要原因,D正確。故選D。4.答案:B解析:A.在立夏前和立夏后,空氣都是充足的,A錯誤。B.微生物生長和代謝活動需要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進行,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會影響其活性。適宜的溫度是醋酸菌發酵的關鍵條件之一。可見,立夏后溫度升高,制醋效果更好,這說明利用醋酸菌制醋需要適宜的溫度,B正確。C.水分是微生物生存和發酵過程的必要條件,但題目強調的是立夏后制醋的習慣,與水分關系不大,C錯誤。D.醋酸菌的發酵過程不需要光照,D錯誤。故選B。5.答案:D解析:A.雖然鱗片可能對體溫有一定的保持作用,但爬行動物是變溫動物,它們的體溫主要隨環境溫度變化,A錯誤。B.爬行動物的運動主要依賴于肌肉和骨骼系統,鱗片對運動的影響較小,B錯誤。C.爬行動物主要通過肺進行呼吸,而不是通過皮膚。鱗片覆蓋在皮膚上,實際上阻礙了皮膚與外界的直接接觸,因此不可能輔助皮膚呼吸,C錯誤。D.角質鱗片能夠有效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幫助爬行動物在干燥環境中生存,D正確。故選D。6.答案:C解析:A.分裂生殖是一種無性繁殖方式,常見于單細胞生物,如細菌和原生動物。裂褶菌是真菌,不通過分裂生殖繁殖,A不符合題意。B.出芽生殖也是一種無性繁殖方式,常見于酵母菌等單細胞真菌。裂褶菌是多細胞真菌,不通過出芽生殖繁殖,B不符合題意。C.孢子生殖是裂褶菌的主要繁殖方式。通過菌褶產生孢子,孢子成熟后釋放到環境中,萌發形成新的菌絲體,最終發育成新的子實體,C符合題意。D.種子生殖是種子植物的繁殖方式,通過種子傳播和萌發形成新的植株。裂褶菌是真菌,不通過種子生殖繁殖,D不符合題意。故選C。7.答案:D解析:A.動物病毒主要寄生在動物體內,如流感病毒、狂犬病毒等。由于番茄是植物,因此番茄黃化曲葉病毒是植物病毒,故A不符合題意。BC.噬菌體是專門寄生在細菌體內的病毒,因此也被稱為細菌病毒。由于番茄黃化曲葉病毒寄生在植物上,而不是細菌上,因此它不可能是噬菌體,故BC不符合題意。D.植物病毒主要寄生在植物體內,對植物造成危害。由于番茄是植物,且題目中明確指出番茄黃化曲葉病毒是危害番茄的病害,因此可以判斷番茄黃化曲葉病毒屬于植物病毒,故D符合題意。故選D。8.答案:A解析:A.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攜帶著遺傳信息,確保新細胞與母細胞具有相同的遺傳特征。在細胞分裂前,染色體會進行復制,使得每個新細胞都能獲得完整的遺傳信息。因此,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數量會加倍,并且在分裂結束時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所以,染色體是細胞分裂過程中變化最明顯的結構,A符合題意。B.細胞膜是細胞的外層結構,它負責控制物質進出細胞。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膜雖然會發生變化,但其主要功能是保持細胞的完整性和穩定性,而不是像染色體那樣發生明顯的數量變化,B不符合題意。C.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質會進行分裂,但其變化并不像染色體那樣明顯,C不符合題意。D.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壁會進行分裂,但其主要功能是維持細胞的形態和穩定性,D不符合題意。故選A。9.答案:D解析:A.葉肉細胞是植物葉片中的主要細胞類型,它們含有葉綠體,這是進行光合作用的關鍵細胞器。葉綠體能夠捕獲光能,并將其轉化為化學能,同時合成有機物,A正確。B.蘋果果肉是植物的一種營養組織(薄壁組織),這種組織的細胞壁通常較薄,而液泡則相對較大。液泡中儲存了大量的水分和營養物質,這對于植物的生長和發育至關重要,B正確。C.蘋果的根尖成熟區是植物根部的一個重要區域,這里含有大量的根毛。根毛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它們大大增加了根部的吸收面積,從而提高了植物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效率,C正確。D.蘋果植株作為高等植物,其結構層次與動物有所不同。具體來說,蘋果植株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個體,并不包含系統這一層次。動物體的結構層次中才包含系統,而植物體則是由器官直接構成個體的,D錯誤。故選D。10.答案:A解析:A.生態系統通常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在果園生態系統中,果樹等植物作為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動物如“蜂”、“鳥”等作為消費者,以植物或其他動物為食;而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則作為分解者,將動植物的遺體和排泄物分解為無機物,歸還給大自然。因此,果園生態系統中是存在分解者的,A錯誤。B.非生物部分主要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等,它們為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條件。“風”和“日”在這里分別代表了空氣流動和陽光照射,它們都是果園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部分,對生態系統的運行起著重要作用,B正確。C.消費者是指那些以其他生物為食的生物。在果園生態系統中,“蜂”和“鳥”都以植物的花蜜、果實或昆蟲等為食,因此它們屬于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C正確。D.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與其生物種類和數量密切相關。一般來說,生物種類和數量越多,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強。果園生態系統雖然生物種類豐富,但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其生物種類和數量仍然較少,因此其自動調節能力也相對較弱,D正確。故選A。11.答案:B解析:ACD.蝗蟲、螳螂、蟋蟀的發育都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故ACD錯誤。B.家蠶的發育過程和海珠微瓢蟲一樣,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屬于完全變態發育,故B正確。故選B。12.答案:D解析:A.一般來說,無性繁殖(如嫁接)產生的后代遺傳信息與母本較為一致,因此不容易出現由遺傳重組導致的變異。相比之下,有性繁殖(如種子繁殖)更容易產生遺傳變異,A不符合題意。B.具有雙親的優良特性是有性繁殖(如雜交)的特點,通過遺傳重組可以綜合雙親的優良特性。而本題中描述的是利用深山含笑和樂昌含笑作為砧木進行嫁接繁殖美毛含笑,屬于無性繁殖,不會具有雙親的優良特性,B不符合題意。C.雖然遺傳變異可能增加后代適應環境的能力,但如前所述,無性繁殖產生的后代遺傳信息與母本較為一致,不容易出現新的遺傳變異,因此其適應環境的能力可能相對有限,C不符合題意。D.嫁接是一種無性繁殖方式,它可以通過快速復制母本的遺傳信息來產生大量的后代。與有性繁殖相比,嫁接不需要經過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等漫長過程,因此可以在短時間內繁殖出大量的美毛含笑,D符合題意。故選D。13.答案:B解析:A.題干中已知橫紋樹蛙直接將裸露的蛙卵產在湖邊樹葉尖上,受精過程肯定在體外完成,故A錯誤。B.橫紋樹蛙產卵,故生殖方式是卵生,故B正確。C.橫紋樹蛙的卵是裸露的,沒有卵殼保護,故C錯誤。D.雖然卵產在樹葉上,但需雨水維持濕潤,且蝌蚪階段仍需水環境,因此發育未完全擺脫對水的依賴,故D錯誤。故選B。14.答案:A解析:A.變異是隨機產生的,生物不能有意識地為了適應環境而產生變異,故A錯誤。B.洞穴魚觸覺器發達,有利于在黑暗中感知水流的變化,是一種有利的變異,故B正確。C.在自然選擇過程中,適應環境的特征更容易被保留下來并成為主流,即環境的選擇使后代中觸覺器發達個體的比例增多,故C正確。D.洞穴魚的適應性特征是在自然選擇下經過長時間演化所產生的,故D正確。故選A。15.答案:B解析:A.實驗中,兩組仔鼠除了是否香煙煙霧處理外,其余飼養條件應相同,故本實驗的變量是有無接受香煙煙霧的處理,A正確。B.由圖可以看出,實驗次數相同時,被動吸煙組仔鼠逃出迷宮用時更長,B錯誤。C.由圖可以看出,隨著實驗次數的增加,兩組仔鼠逃出迷宮用時均縮短,C正確。D.分析圖中數據,同一天仔鼠成功逃出迷宮所用的時間始終是被動吸煙組大于對照組,即逃出迷宮所需時間更長,這說明了仔鼠的記憶力相對減弱,因此可以得出結論:被動吸煙會影響仔鼠的學習記憶力,D正確。故選B。16.答案:(1)基因;環境(2)蛋白質;DNA(3)白;Aa;Aa(4)有性;植物組織培養(5)用白色球狀南瓜和黃色盤狀南瓜進行雜交解析:(1)基因與性狀的關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而性狀的形成同時還受到環境的影響。南瓜果實的顏色有白色和黃色,二者是一對相對性狀。生物的性狀表現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2)染色體的化學成分主要包括②蛋白質和③DNA,其中③DNA主要的遺傳物質,具有規則的雙螺旋結構,其上有許多與遺傳特征相關的片段是基因。(3)圖二中親代都是白色,后代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一黃色,因此黃色為隱性性狀,白色為顯性性狀。若用A和a表示相關基因,則白色的基因組成是AA或Aa,黃色的基因組成是aa。圖中親代遺傳給子一代黃色(aa)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親代白色的基因組成是Aa。圖二的遺傳圖譜如下:(4)圖二中南瓜的生殖方式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有性生殖。組織培養屬于無性生殖的范疇。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可以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在短時間內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個體;還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極大的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故若想短時間內大量繁殖黃色南瓜,可采取的方法是植物組織培養。(5)小莉家現有白色球狀和黃色盤狀南瓜,她想獲得黃色球狀南瓜,可以用白色球狀南瓜和黃色盤狀南瓜進行雜交,雜交過程中由于基因重組,后代會出現黃色球狀南瓜。17.答案:(1)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胎度過休眠期;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2)胚;分生(3)選擇大小相近,生長狀況相似的幼苗各30株進行實驗(4)番茄果實產量和維生素C含量的平均值;混合基質(5)促進植物根部對氧氣的吸收和利用(6)傳粉和受精;子房解析:(1)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選擇番茄種子時,應確保種子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這是種子萌發的基礎。同時,種子還應度過休眠期,否則即使條件適宜,種子也不會萌發。在播種時,除了種子自身的條件外,還需要為種子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包括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這些條件都是種子萌發所必需的。(2)同學們選擇了100粒番茄種子進行播種。一周后,種子中的胚根首先發育成根,胚芽則發育成莖和葉,形成幼苗,即種子中的胚發育成幼苗。幼苗的生長離不開分生組織的分裂、分化。分生組織是植物體內具有持續分裂能力的組織,它能夠通過分裂產生新的細胞,進而形成新的組織和器官。(3)在探究無土栽培基質對番茄產量和品質的影響時,同學們需要控制單一變量以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他們選擇了大小相近、生長狀況相似的幼苗各30株進行實驗,并定期澆灌相同且等量的營養液。這樣,除了栽培基質外,其他所有條件都保持一致。(4)同學們以番茄果實產量和維生素C含量的平均值為指標來反映番茄的生長狀態。通過實驗發現,用混合基質作基質效果最理想,因為它能夠提供更好的生長環境,使番茄的產量和品質都得到提高。(5)在使用營養液栽培時,需要定期向營養液中通氣。這樣做的目的是促進植物根部對氧氣的吸收和利用。植物根部需要氧氣進行呼吸作用以釋放能量,并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如果營養液中缺乏氧氣,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就會受到抑制,進而影響其生長和發育。因此,定期通氣是確保植物健康生長的重要措施之一。(6)經過同學們的精心培育,番茄結出了果實。番茄從開花到結果必須經歷傳粉和受精兩個生理過程。傳粉是指花粉從花藥中散出后傳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而受精則是指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這兩個過程都是果實和種子形成的基礎。番茄的果實是由子房發育而來的。在受精后,子房會發育成果實,其中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珠被發育成種皮,受精卵發育成胚。18.答案:(1)病原體;遺傳物質(2)皮膚和黏膜;吞噬細胞和殺菌物質;非特異性(3)抗體(4)傳染源;易感人群(5)保護易感人群抗體具有特異性,只能針對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如果抗原發生變異,抗體就無法識別并消滅它(6)該藥屬于處方藥,必須憑醫生開具的處方才可購買(7)勤洗手解析:(1)從傳染病的角度分析,流感病毒是引起甲流的病原體。流感病毒是一種微生物,它非常小,以至于我們無法用肉眼看到它,但它卻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夠在人群中迅速傳播,引起廣泛的感染。該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靠其a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進行增殖。(2)人體的第一道防線是由皮膚和黏膜組成的,它們能夠阻擋大多數病原體進入體內。當甲型流感病毒突破第一道防線侵入人體后,體液中的吞噬細胞和殺菌物質會組成第二道防線,它們能夠非特異性地識別和消滅病原體。這兩道防線都屬于非特異性免疫,即它們對多種病原體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3)進入人體的甲型流感病毒還會刺激淋巴細胞產生抗體,抗體是一種特異性免疫球蛋白,它能夠與病毒特異性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從而促使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將抗原清除。(4)甲流能夠在校園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其中,甲流患者屬于傳染源,他們攜帶并傳播病毒。對甲流免疫力低而容易感染的同學、老師屬于易感人群,他們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5)在甲流流行期開始前,同學們可以接種疫苗,這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保護易感人群。疫苗能夠刺激人體產生特異性抗體,從而增強對病毒的免疫力。然而,若甲型流感病毒發生變異,之前接種的疫苗就無法起到預防效果,因為抗體只能與特定的抗原結合,如果抗原發生變異,抗體就無法識別并消滅它。(6)醫生建議甲型流感患者服用磷酸奧司他韋膠囊,但該藥物不能自行去藥店購買,因為它是處方藥。處方藥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開具的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7)甲型流感(甲流)是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疾病,因此預防甲流至關重要。①戴口罩,佩戴醫用口罩可以有效降低飛沫傳播的風險。確保口罩佩戴正確,及時更換潮濕或污染的口罩。②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特別是在咳嗽或打噴嚏后、接觸公共物品或設施后;避免用手觸摸口鼻眼,減少病毒傳播的風險。③均衡飲食,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適當運動,如跑步、跳繩等,可以增強體質;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有助于身體恢復和免疫力提升。④注射疫苗,疫苗可以刺激機體產生針對甲流病毒的特異性抗體,從而在病毒侵入時提供有效的免疫保護。建議高風險群體,如老人、孩子、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以及醫護人員等,在每年的流感季節前接種疫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