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中考歷史預熱模擬卷 【山西專用】第I卷選擇題(共30分)1.我國擁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湖北十堰學堂梁子(那縣人)遺址,是舊石器時代遺址,填補了元謀人與北京人之間的空隙。該遺址屬于我國( )A.百萬年人類史范疇 B.一萬年文化史范疇C.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疇 D.原始農耕時代范疇2.秦統一后實行“書同文”。下列能直接佐證這一史實的是( )A.影視作品《大秦賦》 B.史學著作《史記》C.許慎的《說文解字》 D.出土的里耶秦簡3.《魏書》記載,北魏孝文帝改革前,舉行祭典依北土舊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華夏禮制,由皇帝親祭。這一變化( )A.消除了民族之間的隔閡 B.推動了北魏統一南北C.促進了鮮卑政權的漢化 D.提升了官員政治素養4.“胡食”“胡裝”在唐代廣為流傳;佛學、音樂、舞蹈及馬球運動等域外文化涌入,為唐代社會生活增添萬千風采。材料表明唐代( )A.詩歌繁榮發展 B.文化兼容并包 C.尚武風氣盛行 D.政治體制完善5.據《宋史·孝宗本紀》記載,宋孝宗為岳飛平反,追贈謚號為岳武穆、岳太師等,并按照最高開國將帥的規格進行改葬,還建立了岳廟。世人將此舉稱為“平反昭雪”,以表達對岳飛的追思。下列表述與此相關的是( )A.率軍抗金,精忠報國 B.組織抗元,寧死不屈C.收復臺灣,維護主權 D.斥逐沙俄,捍衛統一6.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認識或評判。下列選項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元朝在西藏地區設置宣政院,在澎湖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B.清朝前期冊封達賴和班禪、設置駐藏大臣來管理西藏事務C.康熙皇帝三次率軍親征,平定蒙古族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D.元明清時期經略邊疆的舉措鞏固和發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7.根據嘉定縣相關記載,鴉片戰爭前五口之家“日織一匹,贏錢百文”;鴉片戰爭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賤,計其所贏,僅得往日之半”。這一變化反映了當地( )A.傳統紡織業受到沖擊 B.自強求富初顯成效C.民眾的生活得到改善 D.民族工業初步發展8.有學者認為,太平天國農民運動、洋務運動、維新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標志著近代中國歷史前進的基本脈絡,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始,值得加以肯定。他是要肯定洋務運動的( )A.指導思想 B.目的 C.歷史地位 D.性質9.1937年7月—1938年10月,我國108所高校中有91所被轟炸,教師和學生減員20%,財產損失3360多萬元,更有一些損失無法估算。這說明( )A.晚清教育發展艱難 B.北洋政府統治黑暗C.全民族抗戰局面形成 D.侵華日軍殘暴的本質10.“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這首《望大陸》,表達了作者對大陸故鄉的濃濃思念。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中國人民進行了不懈努力。下列說法有誤的是( )A.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B.1997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C.1987年,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海峽兩岸近40年隔絕狀態被打破D.2015年11月,習近平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晤,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晤九年級(1)班同學以“歷史上水陸交通的發展”為主題,制作了相關知識圖譜。請據此回答下面小題。項目 發展演變路線范圍 陸上、海上絲綢之路→新航路開辟、三角貿易 歐、亞、非三大洲→歐、亞、非、美全球航路交通工具 動力:自然力→機械力 工具:駱駝、帆船→蒸汽輪船、火車重要人物 中國:張騫、鄭和等 世界:哥倫布、麥哲倫等貿易往來11.上表中交通工具的動力由自然力向機械力轉變,是由于( )A.航海家對未知領域的探索 B.蒸汽機運用于交通領域C.黑奴貿易不斷擴大的需要 D.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12.綜合上表中的信息,對歷史上水陸交通發展帶來的共同影響,表述正確的是( )A.密切了各地經濟文化聯系 B.促進了人口向非洲的遷移C.實現了全球經濟共同繁榮 D.造成了亞非拉國家的落后13.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主要戰勝國的第一反應就是竭力把戰爭爆發的罪責完全推給德國。到了20世紀20年代中期,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這樣的認識:缺陷叢生的國際關系體系導致了戰爭。與“這樣的認識”相匹配的是( )A.外交關系的影響無足輕重 B.良好的國際體系有利于和平C.經濟發展緩和彼此矛盾 D.軍備競賽完全可以避免14.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聯邦德國實行經濟強國戰略和社會市場經濟。到1970年,聯邦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在資本主義世界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由1955年的3.9%上升到7.5%,迅速成為經濟大國,在西方被譽為“經濟奇跡”。這表明聯邦德國( )A.解決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B.建立了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C.成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 D.制定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15.某班在舉辦“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主題探究活動時,收集到如下統計圖,它所反映的問題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壓力是( )A.糧食問題日益尖銳 B.阻礙了經濟全球化C.兒童地位日益降低 D.自然災害日益頻繁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45分)16.下面是九年級同學以“文化符號·承載內涵”為主題開展項目化學習,請你參與完成相關任務。(10分)【項目主題】文化符號·承載內涵【項目目標】通過收集科技典籍,并制作讀書卡片,了解科技對歷史進程產生的影響。通過收集相關歷史歌曲,知道歌曲也是文化的一種符號,承載著時代的音符。【任務驅動】任務一:第一組同學閱讀典籍后,制作了下列讀書卡。科技著作:《本草綱目》作者:________ 內容:藥物學著作,共記載了藥物1800多種,收錄眾多藥方。 意義:_________ 著作特點:總結性專著;源于實踐,服務于民生。 生物科技領域代表:袁隆平事跡:______ 評價:______(1)請按照要求完成空白處內容的填寫。(5分)任務二:第二組同學展示了下邊一組的歌曲圖片。(2)請從以上圖片中任選兩幅,談談它們分別反映的社會風貌。就此,請你談談對歌曲的認識。(5分)17.世界歷史的發展波瀾壯闊,大國崛起是其中濃墨重彩的輝煌篇章。大國在國際舞臺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影響著世界格局的變化。讓我們回顧歷史,一起來探究大國的發展歷程。(8分)【思想篇】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美的儀表!——康天意《文明的狂飆疾進時代》他們著書立說,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對專制……用理性之光驅散愚昧的黑暗。這場運動以法國為中心,波及歐洲其他國家……——選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1)第一段材料集中體現了文藝復興運動的什么思潮?第二段材料所反映的這場思想文化運動是什么?(2分)【制度篇】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國王不得征收和支配稅收,不得在和平時期征集和維持常備軍。——選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2)以上內容出自哪一法律文獻?由此,英國確立了什么政治體制?(2分)【合作篇】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文件,簽字國保證使用自己的全部軍事和經濟資源,對德、日、意及其仆從國作戰,相互合作,絕不單獨同敵人停戰議和。——選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3)上文中簽署的文件是什么?通過對大國發展歷程的探究,談談你對大國崛起的認識。(4分)18.閱讀材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探究問題。(15分)材料一:這場運動,爆發于民族危難之際,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這場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材料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順應中國革命發展的需要而產生,是中國近代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在這場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具備了創建無產階級先進政黨的階級基礎……《新青年》編輯部從北京遷回上海,上海的一大批馬克思主義者以此為陣地,進行唯物史觀的宣傳。1920年七八月間,上海的馬克思主義者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促使革命思想和工人運動有效結合,并積極推動北京、上海、武漢、長沙等地共產主義組織的建立,而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活動進一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建立統一的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已經成熟,在中國建立新型的工人階級政黨的任務提上了日程。材料三: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涌現出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后繼、奮勇向前。楊靖宇、劉胡蘭、董存瑞……他們為民族的解放與獨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志愿軍戰士黃繼光、邱少云、楊根思等197000多名中華民族優秀兒女為了捍衛新中國安全、在保家衛國的戰爭中而長眠于朝鮮土地上:雷鋒、焦裕祿、王進喜……他們為民族發展奉獻青春熱血;錢學森、袁隆平、屠呦呦……他們為民族走向強盛竭忠盡智,“今天,讓我們向他們致敬!”(1)指出材料一中“這場運動”的性質。說明“這場運動,爆發于民族危難之際”的具體史實。材料一認為這場運動有哪些重要特點。(5分)(2)依據材料二,指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的必然性并探究其建立的條件。(5分)(3)綜合材料一與材料二的內容,你能得出什么歷史結論?(2分)(4)請用一句話表達對無數仁人志士的敬仰之情。(3分)19.近代以來,世界各地區發生著鮮明而快速的變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第一,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資本主義在西方上升、發展、向全世界擴張并由之在全世界產生巨大影響和反響的歷史,而導致資本主義在西方上升發展的一系列變化、一系列事件,幾乎都與文藝復興及地理大發現有關……第二,資本主義在西方上升發展的歷史,也就是從地區隔絕向世界形成統一整體過渡的歷史。——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材料二:世界近代史大事時間軸(整理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1)根據材料一觀點,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應為材料二時間軸中的_________處(填寫序號即可),并說明你的判斷依據。(4分)(2)請結合材料二列舉事件及所學知識,圍繞“推動社會變化的因素”這一主題,自定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8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2.答案:D3.答案:C4.答案:B5.答案:A6.答案:D7.答案:A8.答案:C9.答案:D10.答案:B11.答案:B12.答案:A13.答案:B14.答案:B15.答案:A16.答案:(1)作者:李時珍。意義: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事跡:20世紀70年代,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評價:為解決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對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也有重要貢獻。(2)圖一:創作于抗日戰爭時期,表現出中華民族的偉大、獨立、堅強,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勇敢、頑強和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號召人民團結抗日。圖二:《春天的故事》的創作背景是鄧小平的南方談話,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人們的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圖三:《國際歌》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戰歌,展現了無產者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圖四:《英雄交響曲》是一部反映重大社會題材的作品,標志著貝多芬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成熟,表達作者對自由、平等、博愛的渴望。(任選兩幅作答)認識:歌曲能呈現歷史,反映社會風貌,傳遞情感,引發聽眾的共鳴;歌曲可以傳遞特定的信息和價值觀;歌曲還可以成為文化的代表和符號。(任答一點)17.答案:(1)人文主義。啟蒙運動。(2)《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3)《聯合國宣言》。要抓住機遇,加強國際間經濟聯系與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積極引進科技,大膽創新;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18.答案:(1)性質:五四運動爆發于民族危難之際,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史實: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和會無視中國的戰勝國地位,決定將戰敗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特點: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2)必然性:順應中國革命發展的需要;中國近代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條件:中國工人階級的發展壯大;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早期共產主義組織的建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3)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基礎。(4)向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英勇奮斗、流血犧牲的志士們致以崇高的敬意!著眼長遠、顧全大局,以國家利益為重,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為了國家利益,有時不僅需要放棄個人利益,甚至要獻出自己的生命;我們要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衛國家尊嚴,堅決同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作斗爭。(言之有理即可)19.答案:(1)A,新航路開辟以及伴隨而來的殖民掠奪,加速了歐洲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擴大了歐洲國家的商品市場,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新航路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區相對隔絕的狀態,歐洲與亞洲、非洲和美洲地區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2)觀點: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經濟社會的發展。論述:17世紀末,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后,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隨著國內外市場的不斷擴大,推動了工業革命的到來,使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取得勝利,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實現了民族解放,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到19世紀中期,美國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從中可以看出,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民主法制健全的社會環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