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蘇錫常鎮四市高三教學情況調研(二)地理注 意 事 項考生在答題前請認真閱讀本注意事項及各題答題要求1.本試卷共8頁,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75分鐘??荚嚱Y束后,諸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必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單項選擇題:共22題,每題2分,共44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圖1為我國四地北京時間某日同一時間段(約為4小時)測得的桿影端點軌跡圖,該桿垂直于地面,桿高3米。據此回答1~3題。1.測量日期最接近A.3月20日 B.6月20日C.9月20日 D.12月20日2.四地由東向西依次為A.甲丙丁乙 B.甲乙丙丁C.乙丁丙甲 D.乙丙丁甲3.測量時間段最可能為北京時間A.5:00 ~9:00 B.9:00~13:00C.12:00 ~16:00 D.16:00 ~20:00天氣形勢圖中呈現“倒V”型,槽底大致向北凸出的低壓槽稱為倒槽。圖2為“某年11月9日某時刻局部地區天氣形勢圖”,受圖中倒槽影響我國部分地區出現強降雪天氣。據此回答4~5題。圖24.此刻,影響我國天氣的倒槽位于A.京津地區 B.三江平原 C.河套地區 D.河西走廊5.此次強降雪天氣的水汽主要來自A.貝加爾湖 B.高空西風 C.當地的下墊面 D.海上偏東氣流相對濕度是描述空氣中水蒸氣含量接近飽和程度的指標。圖3為“云南哀牢山西坡觀測站森林內與森林外曠地相對濕度日變化示意圖”,圖4為“云南哀牢山垂直帶譜圖”。據此回答6~8題。圖3 圖46.該觀測站相對濕度最低值出現在A.干季 B.濕季 C.子夜 D.正午7.與林外曠地相比,林內相對濕度日變化幅度較小的主要原因為A.林內植被根系吸水較少 B.林內風速較林外大C.林內樹冠阻擋太陽輻射 D.林內夜間露水較多8.該站點森林植被的類型為A.濕潤性常綠硬葉林 B.濕潤性常綠闊葉林 C.偏干性常綠闊葉林 D.偏干性針闊混交林大九湖濕地位于封閉的巖溶盆地內,主要由沼澤、草甸組成,局部低洼處積水成湖。泥炭是沼澤的產物,該地泥炭層厚度空間差異顯著。圖5為“大九湖濕地位置圖”,圖中采樣點獲取的主要是湖相沉積物。近60年來,大九湖濕地經歷了從農業發展到生態保護的變化過程。據此回答9~11題。9.圖中,經過采樣點的線路由東向西泥炭層厚度表現為A.薄—厚—薄 B.厚—薄—厚C.不斷變厚 D.不斷變薄10.地質時期大九湖面積一度縮小,在此期間該湖A.水溫上升快 B.結冰期縮短C.鹽度較穩定 D.匯水區減小11.保護大九湖濕地,宜采用A.疏通落水洞 B.河道截彎取直C.修筑攔水壩 D.疏干局部沼澤我國中海拔冷涼區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內的第二級階梯上,發展冷涼經濟是我國農業結構調整、特色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圖6為“中國冷涼區農業類型空間分布圖”。據此回答12~14題。圖612.我國冷涼區農業生產的主要特點為A.集中在半濕潤的高原地形區 B.早作農業分布面積最廣C.土地資源利用集約化程度高 D.農業生產結構差異性大13.與東部非冷涼區相比,冷涼區發展特色農業的主要優勢為A.運輸損耗風險小 B. 產品供應時間長 C.土壤污染程度小 D.產品附加值更高14.Ⅱ區宜發展A.濕冷山地特色林業 B.以農為主旱作種植業 C.農林果藥綜合農業 D.特色農畜產品及加工圖7為“2010~2020年我國分省份人口增長情況示意圖”。據此回答15~17題。15. 2010~2020年,我國人口減少最嚴重的地區為A.東北地區 B.中部地區C.東部地區 D.西部地區16.十年間,人口增長率最高的省份A.浙、粵 B.藏、粵C.藏、新 D.浙、新17.浙江機械增長率高于廣東,其主要影響因素有A.自然資源、地域文化B.基礎設施、政策力度C.產業結構、縣域經濟均衡度D.教育水平、城鄉人口均衡度龍江工業區是我國在越南建成的最大規模工業園區,園區內80%為出口企業,原料市場(兩頭)在外。園區采用港口先行、園區跟進、城市配套開發的“前港—中區—后城”模式,圖8為“龍江工業區示意圖”。據此回答18~20題。圖819.園區企業多兩頭在外的出口企業,主要是因為越南①國內市場小 ②地形復雜多樣 ③國際貿易繁榮 ④海運便利A. ①⑧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園區采用“前港—中區—后城”開發模式,有利于A.推動區域產城融合 B.改善地區生態環境 C.改變人口空間分布 D.保護地方傳統文化圖9為“廣西某傳統村落空間布局形態示意圖”,該村保留有30多座清代以來的古建筑。據此回答21~22題。圖921.構成該村落街巷格局的主要因素是A.河流水系 B.宗族文化 C.地形地貌 D,民居類型22.下列傳統村落空間形態模型中,與該村相符的是二、非選擇題:共3題,共 56 分。23.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分)材料一 圣安娜風是美國南加州地區秋冬季典型干熱風,其形成受北美冷高壓系統驅動。研究表明,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圣安娜風高發季從秋季變為冬季,同時單次強度有所增強。圖10為“圣安娜風示意圖”。圖10 圖11材料二 2025年1月7~8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縣發生多起強風驅動型山火。在連續兩個濕潤冬季之后,該地 2024年秋至2025年1月降水量驟減。近年來,當地把大量富含油脂的灌木叢改為草地。圖11為“山火后土壤物質組成變化與未受山火對照林地統計圖”。(1)說明全球變暖背景下圣安娜風季節性變化的氣候成因。(4分)(2)分析2025年1月洛杉磯縣山火發生的自然條件。(6分)(3)簡述山火后土壤物質組成的變化及成因。(6分)(4)列舉將灌木叢改為草地對當地生態環境的有利影響。(4分)24.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8分)材料一 黃埔村始建于宋代,是天然良港,至明清時期已成為廣州重要商貿港,“前港后村、港村一體”。二十世紀九十年后,黃埔村逐漸成為廣州的“城中村”,村內建筑密集,外來流動人口多,村民的房屋出租率高。材料二 在“老城市、新活力”的發展理念指導下,廣州構建“三軸”及“三片”,以黃埔古村為核心的古村文化游覽區,以黃浦古港為核心的海絲文化體驗區,新化快速路以西區域的綜合服務區,使黃埔村的保護融入城市高質量發展。圖12為“黃埔村規劃示意圖”。圖12(1)分析明清時期“前港后村、村港一體”的布局對黃埔村發展的有利影響。(6分)(2)請對黃埔村成為“城中村”的現象作簡要評價。(6分)(3)分別從“產、城、人”角度為黃埔村的高質量發展提出合理建議。(6分)25.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8分)材料一 靈渠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通航是當時的重要功能。規劃中的湘桂運河被稱為“現代版靈渠”,湖南省提出了東線方案和西線方案,其中東線主要經過湖南地區,西線主要位于廣西境內,且經過靈渠和漓江地區。湘桂運河作為溝通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關鍵工程,對我國建設立體綜合運輸網具有重要支撐作用。材料二 圖13為“湘桂運河線路規劃示意圖”。圖13(1)比較規劃中的湘桂運河東、西線方案的優缺點。(4分)(2)結合水運特點,分析規劃中的湘桂運河對建設立體綜合運輸網的有利影響。(6分)(3)說明規劃中的湘桂運河對湖南省未來發展的意義。(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