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東北三省四市教研聯合體高考模擬考試(二)歷史(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戰國時期的貨幣在今東北南部和中部均有發現,數量最多的是燕國明刀錢、圓錢和襄平布,也有不同國別的布幣,其中絕大多數為韓、趙、魏所鑄。這說明戰國時期東北地區A.與中原地區的經濟聯系加強 B.冶鑄技術進步豐富貨幣形制C.爭霸戰爭推動長途貿易興盛 D.農產品商品化進程逐步加快2.漢武帝建元三年,徙郡國豪富至茂陵,賜遷徙者戶錢二十萬,田二頃。元朔二年,徙郡國豪杰及訾三百萬以上于茂陵、云陵。太始元年,徙郡國吏民豪杰于茂陵、云陵。朝廷這種做法A.確立了政治的大一統 B.有效打擊了地方勢力C.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 D.消除了地方割據隱患3.建立漢國的劉淵“尤好《春秋左氏傳》《孫吳兵法》,誦讀《史》《漢》諸子,無不綜覽。”前燕主慕容皝尚經學,喜天文。北魏孝文帝“雅好讀書,手不釋卷。五經之義,覽之便講。善談老莊,尤精釋義”。這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A.優秀傳統文化受到重視 B.儒釋道開始出現融合趨勢C.少數民族政權更迭頻繁 D.北方民族交融的進程加快4.北宋時期,蘇頌為解決本草從書本到書本、陳陳相因、以訛傳訛的弊病,發動全國的醫生和藥農采集標本、繪制藥圖、填寫說明,完成了圖文結合的《圖經本草》,這是中國也是世界流傳至今第一部有圖的本草書。蘇頌這一做法A.繼承了過往本草發展的成就 B.開創了近代科學研究方法C.蘊含了科學研究的創新精神 D.體現了文人士大夫的意趣5.清代科舉制度對考生的戶籍有嚴格限制,順治二年規定:“生童有籍貫假冒者,盡行褫革,仍將廩保懲黜;如祖父入籍在二十年以上,墳墓田宅俱有,方準入試?!边@一規定A.完善了科舉考試程序 B.提高了人才選拔標準C.適應了區域發展差異 D.確保了官員選拔公平6.1879年英國商人美查創辦點石齋石印局,并于1884年創辦《點石齋畫報》,在其后20年間風靡中國。由民族資本家徐潤創辦的近代中國最大石印企業-同文書局,在不長的時間里將《二十四史》《圖書集成》等數萬種鴻篇巨帙秘籍珍本批量石印出來。據此可知,石印技術A.阻止了西方對華文化滲透 B.助推了文化的傳承與發展C.提升了印刷的質量和成本 D.帶動了出版業的長期繁榮7.1917年4月,陳獨秀在北京神州學會講演時談到:現在“民國”雖掛上共和招牌,但文官考試卻以綱常倫理為題,國會議員依然尊孔,學士文人照舊推崇古文。陳獨秀強調的是A.民國政黨政治嘗試的失敗 B.文官考試缺乏監督機制C.封建思想與民主政治沖突 D.軍閥專制阻礙社會進步8.1926年,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的廣大農村,到處燃起革命烈火。農民建立政權和武裝,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真正做到了“一切權力歸農會”,形成空前的農村大革命局面。這反映出當時A.革命的工作重心出現轉移 B.反帝反封建革命熱情高漲C.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形成 D.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開辟9.1956年法國政府牽頭成立代表團訪問中國,與中國貿促會等部門展開關于工業合作的多場會談,簽訂總值近800萬英鎊的貿易合同。1958年中國代表團前往法國,對鐵路電氣化、化工、采礦等行業進行技術調研,與法國鐵路研究和建設公司簽署了多項技術合作協議。中法互訪A.實現了中法關系正常化 B.體現中國外交政策的重大調整C.提高了中國國際影響力 D.有利于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推進10.到2021年,中國先后舉辦270期菌草技術(以菌草代替大量砍伐樹木的養菇技術)國際培訓班,為106個國家培訓1萬多名學員,在亞非拉13個國家建立菌草技術試驗示范中心或基地,菌草被譽為“中國草”“致富草”“幸福草”。中國援外的菌草技術A.解決了受援國生態退化危機 B.順應了經濟區域集團化的趨勢C.保障了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 D.助力了全球減貧和可持續發展11.托勒密王國時期,埃及祭司曼涅托不僅“深諳希臘文化”,而且用希臘語完成了《埃及史》的寫作,其中“針對埃及歷史的記載,他批駁了希羅多德因無知所造成的諸多謬誤”。這說明A.希臘文化中心已逐漸東移 B.祭司是享有特權的公民群體C.埃及人推崇希臘生活方式 D.文化交融推動了歷史學發展12.根據學者初步估算,3世紀大危機后數百年,歐洲人口持續下降,直到12世紀止跌回升,但不久再度遭遇大瘟疫打擊而銳減。同一時期,拜占庭人口則始終占據歐洲總人口的一半以上。拜占庭帝國的人口優勢主要緣于A.集權統治下社會相對安定 B.對外擴張拓展了國家疆域C.經貿繁榮吸引了外來移民 D.醫療的發達抑制疾病傳播13.“感謝主賜給我們食物”,是基督徒餐前禱告詞。但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中寫道:“我們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出自屠戶、釀酒師、面包師的恩惠,而是出自他們自利的打算。”這表明亞當·斯密A.反對天主教會的繁瑣儀式 B.對經濟活動進行了理性解釋C.為政府干預經濟提供依據 D.主張勞動是衡量價值的標準14.19世紀中期前后,德國的大學紛紛調整原有專業規模和結構,大幅縮減神學、法學等傳統學科,擴大醫學和哲學學科,創設新的自然科學、經濟學等學科,甚至成立新型的商業和工業大學。這些調整旨在A.推動學科之間相互融合 B.完善高等教育課程體系C.加快德國國家統一進程 D.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15.下圖為1942年美國的一張電影宣傳海報,據此可知,該電影意在A.譴責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 B.宣傳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C.鼓舞民眾的反法西斯斗志 D.揭露英法綏靖政策的危害性16.1948年1月1日關貿總協定(GATT)剛運作時,僅有9個締約方,1995年1月1日改名為世界貿易組織(WTO)前,其締約方已達到128個。目前,WTO已有成員166個,觀察員23個。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在于①成員國均恪守WTO規則 ②發展中國家的積極參與③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 ④全球貿易治理體系完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唐代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完備學制體系,中央官學有三個系統,分別是普通教育、特殊教育和職業教育。普通教育以國子監為主體,下設六學,即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書學、算學、律學。前三學屬大學性質,學習內容在儒經之外還有類似于今天大學中的選修課程,后三學是??茖W校性質。特殊教育只招收皇室近親、外戚、宰相、一品功臣的子弟,由著名學者擔任教師,學校兼有教育與研究雙重任務。職業教育頗具規模,有崇玄館,專事研習道教經典;在太醫署,設有醫科、針科、藥科等;在司天臺設有天文學、歷數學、漏刻學;在太仆寺設有獸醫學等。學校管理漸次規范,包括對入學年齡、學制時間、考試制度、結業等都有明確的規定。學習期滿,考試合格者送尚書省錄用或送高一級學校深造,亦可參加科舉考試。-摘編自鐘坤杰《試論中國古代教育機制的沿革及變遷》(1)根據材料,概括唐代教育發展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唐代教育發展的影響。(7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狀元實業家張謇認為“棉鐵主義”乃“實業救國”良方,為此,他創立了一個龐大的跨越工農各業的大生企業集團。津門“國貨旗手”宋則久認為:“若打算救國,必先救窮。若打算救窮,非提倡實業不可。若打算提倡實業,非維持國貨不可?!?912年,宋則久發起創立了直隸國貨維持會。五四運動發生后,宋則久要求天津國貨售品所馬上開始行動,支持學生愛國運動。1919年6月10日,售品所全體職工走上街頭,首先響應天津商人罷市?!拔遑K案”發生后,宋則久決定抽出售品所月盈利的十分之一,支援上海工人罷工。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后,在“中國船王”盧作孚的指揮下,民生公司全體員工投入到艱險的抗戰運輸當中。公司員工不畏懼日機轟炸,在長江枯水期到來之前,將難民和物資全部撤離宜昌。解放戰爭后期,國民黨政府敗局已定,于是強迫民族資本企業進行資金或物資轉移。啟新洋灰公司總經理周叔弢表示:“以數十年經營、生活之實踐,不能不寄民族復興、國家興旺的希望于一個新的政權、新的國家之誕生?!焙芏嗥髽I家毅然決定留在大陸,設法完整保存企業,并盡快復工復產。-摘編自萬立明《近代以來愛國企業家的突出貢獻與核心特質》(1)根據材料,概括近代中國愛國企業家的主要活動。(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中國愛國企業家活動的作用。(6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墨西哥美食是其文化的生動詮釋。在西班牙殖民者到來前,阿茲特克人、瑪雅人等已形成以玉米、辣椒、豆類為基本元素的飲食文化。1519年西班牙殖民后,豬、牛、羊等食材被引入,產生一系列的融合性菜肴。在調味品方面,本土的辣椒、香草與歐洲香料混合,產生多樣的醬料體系。西班牙殖民當局以歐洲文明為依托,建構“小麥-文明”與“玉米-野蠻”的認知范式,認為食用玉米導致土著族群體質與文明的“雙重落后”,塔瑪爾和塔可作為前哥倫布時代重要玉米主食,受到西班牙殖民者打壓。但墨西哥女性成為民族美食的守護者與革新者,他們將本土風味與歐洲烹飪技藝進行融合。1910年墨西哥大革命后,玉米飲食價值被認可,塔瑪爾和塔可逐漸成為國民美食。如今,墨西哥美食走向世界,2010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摘編自張青仁《塔可里包裹的不是餡料,而是時光-墨西哥美食的歷史記憶》(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班牙殖民后墨西哥美食的變化并分析原因。(9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墨西哥美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6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壯游是司馬遷一生中的一件大事,他不滿足于“天下遺文古事靡不畢集太史公”的書本知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到全國各地去做實地考察,接觸偉大祖國壯麗的河山和勤勞的人民······除歷史事件外,有關人物軼事,生動的民間歌謠俚語,無不廣泛地做了記載。至于山川地理,古今戰場更是了如指掌。總之,司馬遷二十壯游,不僅使他獲得了廣博的社會知識,搜求了遺文古事;而且開闊了視野,擴展了胸懷,增長了他的識見和才干。這是《史記》成功的條件之一,在今天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摘編自柏峰《司馬遷的文化壯游》某中學擬開展一次主題研學活動,請根據材料并結合中國近現代史知識,至少選取三個城市,設計一條游學路線,并確定研學主題,以具體史實予以闡釋。(要求:不少于三個城市,主題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邏輯清晰。)2025年三省四市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 2 3 4 5 6 7 8 9 10A B A C C B C B B D11 12 13 14 15 16D A B D C B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13分)(1)特點:建立了完備的教育體系;學校種類多;分科教育發展,學習內容豐富;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專業性強;學校管理規范,規定明確。(每點2分,任意3點6分)(2)影響:培養了人才;促進了科技發展和思想文化繁榮;適應時代發展需要,有利于提升唐朝國力;對唐以后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每點2分,任意3點7分)18.(12分)(1)活動:興辦實業;維持國貨;支持反帝愛國運動,支援抗戰;設法完整保存企業,盡快復工復產。(每點2分,任意3點6分)(2)作用:促進民族工業發展;一定程度抵御外國經濟侵略,打擊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傳承和弘揚了愛國傳統,激發民族凝聚力;推動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每點2分,任意3點6分)19.(15分)(1)變化:食材增加;形成多樣醬料體系;產生融合性菜肴;本土玉米美食受到沖擊。(每點2分,任意3點5分)原因:世界聯系加強推動了人口遷移和物種交流;歐洲殖民者文明認知范式的影響。(每點2分,2點4分)(2)意義:保護和傳承墨西哥的飲食文化,促進文化交流與傳播,豐富人類文化多樣性;增強墨西哥人的民族文化認同,提升文化自信;為研究墨西哥多族群文化融合的歷史提供依據;推動墨西哥飲食文化產業和經濟發展。(每點2分,任意3點6分)20.(12分)等級 要求1檔:0-5分 選擇3個或3個以上城市,但主題不明確且論述完全不合理、或在觀點、論述中出現不當言論0分。 選擇3個或3個以上城市,主題明確,無正確論述2分。 選擇3個或3個以上城市,主題不明確,有一定合理論述2分。 選擇3個或3個以上城市,主題明確,空泛論述無史實依據或是史實運用錯誤4分。 選擇3個或3個以上城市,主題明確,空泛論述但邏輯合理5分。2檔:6-8分 能正確選擇3個或3個以上城市進行基本論述,主題明確,邏輯性不強6分。選擇了3個或3個以上城市,主題明確,有基本史實論述不深刻6分。能正確選擇3個或3個以上城市,主題明確,流暢論述,有一定邏輯性8分。選擇了3個或3個以上城市,主題明確,論述較為合理8分。 選擇了3個或3個以上城市,主題明確,不常見于一般認識,但史實運用和論述較為合理能夠自我支撐,鼓勵創新8分。3檔:9-12分 能夠正確選擇3個或3個以上城市,主題明確,論述邏輯較為合理9-10分。能夠正確選擇3個或3個以上城市,主題明確,流暢論述,行文邏輯合理11-12分。 滿分要求:全文不能有知識性史實錯誤,關鍵史實、名詞或關鍵論述不能有錯別字,如有酌情扣1-2分。 全文如存在字跡非常潦草,存在大量涂改、病句等情況在基礎檔位上酌情扣 1-2分。參考示例一選擇城市:南昌、瑞金、遵義主題:紅色之旅國民大革命失敗以后,中國共產黨于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組織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秋收起義之后,隨著共產黨創建革命根據地的不斷擴展,1931年在江西瑞金組建了中華蘇維埃政府,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創建人民革命政權的寶貴探索與嘗試,對統一領導與加強全國蘇區和紅軍部隊的斗爭及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長征途中,在貴州召開了遵義會議,恢復了毛澤東的領導職務,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在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選擇這三座城市游學,能夠更好地了解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十年對峙期間的發展情況,激發愛國主義情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參考示例二選擇城市:深圳、大連、上海主題:對外開放之路1978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在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的同時,中國逐步推動對外開放的進程。1980年,在深圳市建立第一個經濟特區,國家給予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方法,迅速改變了深圳落后的面貌,邁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第一步。1984年,大連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開放,沿海地區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大連的城市建設和企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1990年,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公布了開發開放浦東的重大決策,要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貿易、經濟中心,中國的對外開放發展到新的階段。到1993年,經過多年對外開放實踐,我國的對外開放基本上形成了寬領域、多層次、點線面結合的全方面對外開放新格局。選擇這三座城市游學,能夠更好的了解中國共產黨對外開放政策取得的重大成就,激發愛國主義情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