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天津市耀華中學2025屆高三年級第一次校級模擬考歷史試卷本試卷分為第1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00分.考試用時60分鐘.第1卷1至3頁,第Ⅱ卷4至5頁,答卷時,考生務必將答案涂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的無效.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試順利!第I卷注意事項:本卷共15題,每題3分,共45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單項選擇題1:1~13題,每題3分,共39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饕餮紋最早出現在良諸、龍山等文化的玉器、陶器上,也稱獸面紋,融合蟲、魚、鳥、獸等多種動物元素,有“驅鬼辟邪”之義,青銅器上的獸面則出現在夏代,商代和西周早期紋飾神態愈加生動,形狀復雜多變,應用更普遍。饕餮紋的流變說明中華文明A.具有繼承性和連續性B.在兼收并蓄中不斷發展C多元一體的顯著特征D起源以中原地區為核心2在闡釋·孝”的問題時,孔子表示,光對父母贍養還不夠,·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在論及祭祀之禮時,孔子認為,“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據此可知孔子注重A.恢復周札儀式B.開展因材施教C.厚植家國情懷D.加強道德自覺3白居易寫有《胡旋女》一詩,題注:“天寶末,康居國(注:唐時西城國家)獻之.·詩云:·弦皺一聲雙袖舉,回雪飄研轉蓬綁。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曲終再拜謝天子,天子為之微啟齒.胡旋女,出康居,徒勞東來萬里余.”這反映了當時A東西方藝術風格交匯融合B異城樂舞廣受歡迎C商路為文化交流提供便利D經濟繁榮國力強盛4.隆慶五年(1571年),蒙古韃靼首領俺答汗與明朝訂立和議,接受互市.互市時,明朝必派遭僧人賜以經像,并講解經義,蒙古各部貴族“傾聽贊嘆,臨行哀戀不忍別,厚加贈遺而返”,這反映了A民族之間交流方式多元B.佛教成為蒙漢文化紐帶C商業活動突破空間限制D明朝實現邊境長治久安第一次校模考高三年級歷史試卷第1頁共5頁5.1903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初級師范學堂章程》,要求初級師范學堂選用《圣諭廣圳直解》作為教科書教授官話,以便以后能夠“使全國人民語言合一·,1904年,再次頒布的《奏定高等小學堂章程》規定,高等小學堂開設國語課程,以便使學生“習通行之官話,期于全國語言統一,民志因之團結”,消政府此舉A源于民族主義的推動B加強了國民文化認同C.改革了官員選拔制度D.使白話文得到了普及6.1930年頒布的《蘇維埃土地法》沒有諸如物權、典權等晦澀難懂的概念,代之以“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等表述;還出現“肥田”·柴火山”等方言詞匯.這表明了中國共產黨A注重法制建設與社會實際相結合B.逐步實現從幼稚到成熟的轉變C.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功探索D解放區土地改革切合當地實際7.民國二十七年,晉冀豫根據地黨委對牙商(貿易中間商)采取取締政策;民國三十一年起,根據地制定的經濟政策中不再含有取締牙商的內容,并且允許牙商向集市管委會登記后,憑證件在集市上交易,一定程度上促進根據地的經濟發展,這說明A中共“雙減雙交”土地制度得人心B抗日根據地采取措施推動經濟建設C.中共審慎實施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D.百團大戰纓發后亟需解快物資匱乏8.1984年,第一次全國地方出版工作會議在哈爾濱召開,會議要求出版社建立嚴格的資任制,要尊重編輯部門知識分子的腦力勞動,使貢獻大的知識分子能夠得到更多的收入這次會議的召開A.迎接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潮流B適應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時代要求C建立了出版行業的現代企業制度D.推動了“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9.1285年的英國法令規定:政府減低關稅和通行稅等稅收,廢除許多不利于商業經營的習慣和法律,如船難法、車難法.英國還設有行商法庭,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薩則有海事法庭和商事法庭,這些法庭鳳迅速而高效的程序審理有關的商業案件。這些措施A促進了城市商貿的發展B助推了全球航路的開辟C.確立了城市的自治權力D.瓦解了西歐的莊園經濟10.1648年簽訂的威斯特伐利亞條約,使歐洲新涌現的大國如瑞典和荷蘭共和國,得到了諸如法國和奧地利等老脾大國享受的禮遇,條約規定,凡是國王,一律稱為“陛下”,凡是大使,一律稱為“閣下”,這彰顯了目由平等的啟蒙觀念B.主權國家平等的理念C,歐洲國家至上的原則D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11.1833年英國興起城市公園運動,強烈建議為人口密集、居住條件惡劣的地區提供公共散步場所,以此改善下層人民的身心健康,但并未引起英國政府重視。到19世紀后半期,英國政府通過《開闊空地法案》,城市公園成為市政建設的重要內容。該現象反映了當時英國A.城市治理能力不斷提升B.工人階級力量日益壯大C城市無序擴張有所放綴D,保護環境成為社會共識12.1920年,東方各民族代表大會在蘇俄召開,印度、伊朗、土耳其等30多個國家的代表出席。會議以俄國的工人階級和東方的各民族共同反對帝國主義為主要議題。此外,蘇第一次校模歲高三年級歷史試卷第2頁共5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