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Hh XBy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學2024—2025第二學期高一年級期中考試 生物試卷第Ⅰ卷(共兩部分;滿分100分)一、選擇題(3分/題,共60分)1.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假說—演繹法和類比推理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人類在探索基因神秘蹤跡的歷程中,進行了如下研究:①孟德爾通過豌豆雜交實驗,提出了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②薩頓研究蝗蟲的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③摩爾根進行果蠅雜交實驗,找到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他們在研究的過程中所使用的科學研究方法依次為( )A.①假說——演繹法 ②假說—演繹法 ③類比推理B.①假說—演繹法 ②類比推理 ③類比推理C.①假說—演繹法 ②類比推理 ③假說—演繹法D.①類比推理 ②假說—演繹法 ③類比推理2.甲、乙兩位同學分別用小球做遺傳定律模擬實驗甲同學每次分別從Ⅰ、Ⅱ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乙同學每次分別從Ⅲ、Ⅳ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1、Ⅱ桶小球上的字母可表示雌、雄配子相應的基因組成B.甲、乙同學實驗時應將抓取的小球放回原小桶后再重復實驗C.實驗中每只小桶內兩種小球必須相等,4只小桶小球總數都必須相等D.乙重復100次實驗后,統計的AB 組合的概率約為25%3.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宣布在人體快速分裂的活細胞如癌細胞中發現了DNA的四螺旋結構。形成該結構的DNA 單鏈中富含G,每4個G之間通過氫鍵等作用力形成一個正方形的“G-4平面”,繼而形成立體的“G~四聯體螺旋結構”(如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結構的四聯體與雙螺旋DNA 的二聯體形成原理相同B.該結構中含有1個游離的磷酸基團C.該DNA 每個磷酸連接兩個脫氧核糖D.通常情況下該結構中A+G/T+C的比值等于14.如圖所示,能正確表示細胞核中染色體、DNA、基因三者之間關系的是( )5.下圖為某生物 DNA 分子復制過程的模式圖,圖中“→”表示子鏈的復制方向,甲和乙表示合成的兩個子代DNA 分子(注:親代DNA 分子只含 N)。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由圖可知,DNA 分子復制為多起點同時雙向復制B.把此 DNA 放在含 N的培養液中復制2代, 子代中含 N的DNA 占100%C.在分裂間期復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絲分裂后期、減數分裂Ⅱ后期分開D.該復制過程中需要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酶的催化,并消耗能量6.聯會復合體(SC)是同源染色體在聯會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梯狀結構,與同源染色體的聯會、互換和分離密切相關,并能夠在一定溫度范圍內保證減數分裂的正常進行。研究發現,用RNA酶處理可破壞 SC 結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SC 可能形成于減數分裂前的間期 B. SC與染色體都是由 DNA 與蛋白質組成C. SC 在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時發揮重要作用D.高溫引發的減數分裂異常可能與 SC 有關7.沃森和克里克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DNA條形碼(DNA Barcode)技術就是一種利用一個或者多個特定的小段DNA 進行物種鑒定的分子生物學技術。下圖中展示的中藥材DNA 條形碼就是中藥材的基因身份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DNA 中G—C對的比例會影響DNA 雙螺旋結構穩定性B.中藥材遺傳信息的“條形碼”源于 DNA 分子中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C.不同種類中藥材細胞的 DNA分子不同,不同DNA分子水解產物種類不同D.利用DNA 條形碼可以鑒定物種及物種間親緣關系8.用 N標記含有200個堿基對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個。該DNA分子在 N環境中連續復制4次,后提取DNA 進行離心,其結果可能是( )A.子代DNA 中堿基的排列順序可以有2 種B.預測第四代大腸桿菌的 DNA 離心后試管中出現三條帶C.復制過程中需要游離腺嘌呤脫氧核苷酸600個D. 所有 DNA 都含有 N, 含 N的單鏈占全部鏈的1/169.水稻的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抗稻瘟病(R)對易感稻瘟病(r)為顯性。讓高稈易感稻瘟病水稻和高稈抗稻瘟病水稻雜交,所得F 中矮稈易感稻瘟病水稻所占比例為1/8。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結果表明,基因D/d、R/r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B.親本高稈易感稻瘟病水稻可以產生4種比例相同的配子C. F 的表型共有4種, 其比例是3:3:1:1D. F 的基因型共有6種,其中雜合子占3/410.人類的膚色由A/a、B/b、E/e三對等位基因共同控制, 且獨立遺傳。AABBEE 為黑色, aabbee為白色,其它性狀與基因型的關系如圖所示,即膚色深淺與顯性基因個數有關(越多膚色越深)。若雙方均含3個顯性基因的雜合體婚配(AaBbEe×AaBbEe),則子代膚色的基因型和表現型分別有多少種( )A. 27, 7 B. 16, 9C. 27, 9 D. 16, 711.如圖表示某株植物細胞中的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部分基因,其中高莖、紅花和圓粒為顯性性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題圖展示了這對同源染色體上的4對等位基因、B.該個體自交后,F 的紅花植株中雜合子占2/3C.粒形和莖高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D.該個體測交后代圓粒與皺粒之比為3:112.某生物興趣小組觀察了幾種二倍體(染色體數為2N)生物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細胞,并根據觀察結果繪制出如下圖形。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圖所示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在此時期之前細胞中央出現細胞極B.乙圖所示細胞可能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發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C.乙圖所示細胞可能處于有絲分裂中期,此階段染色體的著絲粒發生分裂D.如果丙圖表示睪丸內的幾種細胞,則C組細胞可發生聯會并形成四分體13.雌蝗蟲體細胞內染色體數為2n=24(22+XX),雄蝗蟲體細胞內染色體數為2n=23(22+X)。下圖左側為某只蝗蟲細胞減數分裂時的顯微照片,研究人員對其染色體進行分析后得到右側圖示。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 )A.薩頓曾在研究蝗蟲減數分裂過程中,提出了“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B.該蝗蟲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體的組成為22+XC.該蝗蟲體內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只有46、23、12、11、22五種可能情況D.左側照片不屬于該蝗蟲減數分裂特定時期的物理模型14.某同學在觀察果蠅(2n=8)細胞染色體時,發現一個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細胞中共有10條染色體,呈現5種不同的形態。下列解釋較為合理的是( )A.減數第二次分裂前 X 或 Y 多復制了一次B.減數第一次分裂中X和Y染色體沒有相互分離C. 減數第二次分裂中X或Y上染色單體沒有相互分離D.減數第一次分裂前X或Y上的部分堿基發生了改變15.如圖為果蠅體內某細胞分裂的部分圖像(只顯示其中2條染色體,且正在移向細胞一極),該細胞另一極的染色體未繪出。已知該果蠅的基因型為 GgXEY,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該細胞處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B.若細胞中有一對同源染色體未分離,則形成的四個精子都異常C.圖示細胞兩條姐妹單體上出現G、g,可能是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生了交叉互換D.圖示未繪出一極的性染色體是Y16.用DNA 測序儀檢測某DNA 片段的一條核苷酸鏈的堿基序列, 具體序列(5'-TGCGTATTGG)如圖1所示,圖2為另一個DNA 的一條脫氧核苷酸鏈的堿基序列測序示意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圖1中DNA片段復制3次,需要35個腺嘌呤脫氧核苷酸B. 圖2所示單鏈的堿基序列為5'-CCAGTGCGCCC.與圖2相比,圖1 所示的 DNA 片段耐高溫的能力較弱D.圖1、圖2所示單鏈中的相鄰堿基之間通過氫鍵相連17.某種魚的鱗片有4種表型:單列鱗、野生型鱗、無鱗和散鱗,由獨立遺傳的A/a、B/b兩對等位基因決定,BB 對生物個體有致死作用;選取單列鱗雌魚和雄魚相互交配,子代單列鱗魚:野生型鱗魚:無鱗魚:散鱗魚=6:3:2:1。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親本中單列鱗魚的基因型是AaBbB. AaBb×aaBb雜交后代中單列鱗魚占1/4C.無鱗魚與無鱗魚雜交的后代中無鱗魚:散鱗魚=2:1D.無鱗魚和純合野生型鱗魚雜交,F 中野生型鱗魚占1218. 用含 S、 P、 N的培養基培養大腸桿菌,用上述大腸桿菌培養被 P標記的T2噬菌體(S元素為 S),一段時間后子代噬菌體含S、P元素的情況是( )A. 全部含 S, 全部含 P和 P B. 全部含 S, 全部含 P和 pC. 全部含 S, 部分含有 P和 P D. 全部含 S, 部分含有 P和 P19. 將某精原細胞(2n=8)的核DNA分子用 N標記后置于含 N的培養基中培養,經過三次連續的細胞分裂。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若三次細胞分裂都為有絲分裂,則產生的所有子細胞中含 N染色體的細胞最多為8個B.若三次細胞分裂都為有絲分裂,則第二次分裂后期每個細胞中含有 N的染色體為8條C.若進行一次有絲分裂后進行減數分裂,則減數分裂Ⅰ后期每個細胞中含 N的染色體有8 條D.若進行一次有絲分裂后進行減數分裂,則產生的8個精細胞共有32條染色體含有 N20.下圖中圖1和圖2是雌雄果蠅體細胞染色體示意圖,圖3為果蠅X染色體上一些基因的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X染色體上有控制白眼表型的基因,Y染色體的相同位置有其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B.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果蠅Ⅱ號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可與控制棒眼的基因自由組合C.果蠅細胞內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體上,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D.摩爾根和他的學生們運用假說演繹的方法測定了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第Ⅱ卷二、填空題(共40分)21.(10分)某大腸桿菌DNA 呈環狀,由1000個堿基對組成,且兩條鏈均被 N標記,其中一條鏈上的A+T所占的比例為40%。圖1表示該DNA分子的部分片段示意圖,圖2表示其復制過程。請據圖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DNA 的基本骨架由 交替連接,圖1中序號④的中文名稱是 。(2)環狀DNA 分子中游離的磷酸基有 個。(3)大腸桿菌細胞能發生DNA 復制的主要場所是 。復制原點是DNA 分子中復制起始的一段序列,該序列中A-T含量很高,有利于DNA 復制起始時的解旋,原因是 。酶2催化子鏈延伸的方向是 (填“5'→3' ”或“3'→5' ”)。(4)由圖推測,大腸桿菌DNA 的復制最可能是 。(填“單起點復制”或“多起點復制”)(5)將該DNA 分子置于不含 N的培養液中復制三代,第三代中被 N標記的DNA 分子所占的比例是 。復制過程共需要消耗游離的胞嘧啶脫氧核苷酸的數量為 個。(6)若1個DNA雙鏈均被 P標記的T 噬菌體去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釋放出m個子代噬菌體,其中含有 P的噬菌體所占的比例為 。22.(10分)某昆蟲的翅型受等位基因A、a控制,AA 表現為長翅、Aa表現為中翅、aa表現為無翅;翅的顏色受另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含B基因的昆蟲表現為灰翅,其余表現為白翅。A、a和B、b兩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獨立遺傳。(1)圖甲表示為AaBb的雌蟲處于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圖像,其中屬于有絲分裂過程的圖有(填字母) 染色體與DNA 的比例是1:2的圖有(填字母) 。(2)圖甲中B 處于 期,C細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細胞名稱為 。若一個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分裂產生的生殖細胞基因型為AaB,則由同一個原始生殖細胞產生的另外三個細胞的基因型為 。(2分)(3)科研人員在研究果蠅(2n=8)減數分裂過程中發現,除存在常規減數分裂外,部分卵原細胞會發生不同于常規減數分裂的“逆反”減數分裂,“逆反”減數分裂在 MI (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發生著絲粒的分裂和染色體的平均分配,而在MⅡ(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完成同源染色體的分離,過程如圖1 所示。①果蠅在進行常規減數分裂時,與體細胞數目相比,染色體數減半發生的時間是 ,“逆反”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減半發生的時間是 。②在觀察果蠅卵巢細胞分裂過程時,發現了一染色體數目變異細胞,模式圖如圖2所示,該細胞名稱為 ,屬于 (填“常規”或“逆反”)減數分裂過程染色體分離異常所致。23.(8分)小鼠的皮毛顏色由常染色體的兩對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質合成,B/b控制黑色物質合成。兩對基因控制有色物質合成關系如下圖:選取三只不同顏色的純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進行雜交,結果如下:親本組合 F F 實驗一 甲×乙 全為灰鼠 9 灰鼠:3 黑鼠:4 白鼠實驗二 乙×丙 全為黑鼠 3 黑鼠:1 白鼠①兩對基因(A/a和B/b)的遺傳遵循 定律,小鼠乙的基因型為 ,小鼠丙的基因型為 。②實驗一的F 代中白鼠共有 種基因型,灰鼠中雜合體占的比例為 。③圖中有色物質1代表 色物質,實驗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為 。④實驗一的F1 與乙雜交,后代中黑鼠的概率是 。24.(12分)Ⅰ.下圖為甲病(H—h)和乙病(B—b)的遺傳系譜圖,其中I-2不攜帶乙病致病基因,請根據遺傳系譜圖分析下列問題。(1)甲病的遺傳方式為 。乙病的遺傳方式為 。(2)Ⅱ-4 的基因型為 ; Ⅲ-10為雜合子的概為 。(3)若與Ⅲ代中13、10號結婚,生育的兩病兼患的孩子的概率是 。(4)I-2基因型為 ;圖1是其某器官內的細胞分裂模式圖,圖2是測定的該個體內細胞增殖不同時期的細胞①~⑦中染色數與核DNA 分子數的關系圖。Ⅱ.(5)圖1細胞中姐妹染色單體上出現H與h是 的結果。(6)圖2中肯定不含姐妹染色單體的細胞有 (填序號)。(7)染色體失去端粒不穩定,其姐妹染色單體可能會連接在一起,著絲粒分裂后向兩極移動形成染色體橋(如圖3所示)。染色體橋形成可能發生在細胞增殖的 時期(2分)。若在形成細胞⑦的過程中,H基因所在的染色體出現染色體橋并在兩著絲粒間任一位置發生斷裂,形成的兩條子染色體移到兩極,不考慮其他變異和性染色體的情況下,該細胞產生子細胞的基因型可能是 。(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期中生物答案(圖片版).pdf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期中生物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