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湘西州2025年高考模擬試卷歷史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表是華夏大地代名詞“九州”在相關文獻中的表述文獻來源 九州《尚書.禹貢》 翼州、兗州、揚州、荊州、豫州、雍州、徐州、青州、梁州《呂氏春秋.有始覽》 翼州、兗州、揚州、荊州、豫州、雍州、徐州、青州、幽州《爾雅.釋地》 翼州、豫州、雍州、荊州、揚州、兗州、徐州、幽州、營州上海館藏《容成氏》 夾州、涂州、競州、荊州、莒州、陽州、敘州、且州、蓏州A.出土文獻為史學研究提供了新線索 B.出土文獻印證了傳世文獻的可靠性B.傳世文獻在先秦研究中占主導地位 D.傳世文獻對“九州”的記載更準確2.湘西農村現在仍有各種喪葬習俗。喪葬是基于對原始祖先崇拜的禮儀活動。在漢代尊崇儒術的背景下,逐漸與儒家倫理觀緊密結合在一起。下列關于墓葬畫像的描述能夠支撐這一觀點的是A.西漢晚期卜千秋墓脊頂以20塊彩繪磚拼成墓主夫婦靈魂升仙圖B.漢代石墓畫像多有周公輔成王、荊軻刺秦王、丁蘭事木母等故事C.北魏江陽王墓穹頂上繪制由銀河河和300余顆星星組成的天象圖D.魏晉南北朝墓葬畫像中常見飛天、佛塔、護法獅子、化生童子等3.下圖為唐朝不同時期刑部尚書出身階層變化圖。據此可知,唐朝(注:郡姓,一郡的大姓望族)A.君主專制的加強 B.士族階層仍有較大影響力C.尚書省地位上升 D.九品中正制影響權力分配4.史籍記載,宋朝曾大量調撥廣州、泉州、杭州、明州等地收購的香藥、犀象、蘇木等熱帶物產,赴雄州等處榷場與遼朝交易。這反映出,當時A.海外商貿非常繁榮 B.區域經濟差異明顯C.江南集鎮商貿興盛 D.南北民間貿易活躍5.中國古代的地方行政區劃,秦漢時期實行郡縣兩級制,發展到東漢州郡縣三級制,隋文帝又恢復到州縣兩級制度,唐安史之亂后再回復到道州縣三級制,宋代實行路州縣三級制,元朝實行省路府縣四級行政區劃,明清實行省道府縣四級制。這演變體現了A.地方權力間相互制約平衡 B.中樞權力體系的日趨完備C.經濟發展區域化程度提高 D.央地關系不斷平衡與協調6.元末明初小說《水滸傳》寫到,因京中瘟疫遍及,大宋皇帝請求張天師“普施符篆,禳救災病”,但在開壇做法的過程中驚擾了蟄伏已久的妖魔鬼怪,頓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這段描述A.凸顯了道家的權威性地位 B.引發社會對元朝敗亡的反思C.表達民眾對前朝政權的懷念 D.帶有天人感應的神秘色彩7.沈葆楨在《覆奏洋務事宜疏》中感慨:“天下洋務綱領在總理衙門,天下財賦綱領在戶部,必總理衙門周知戶部實存之款,而后洋務可通盤籌畫;必戶部周知各關實存款,而后隨時可應總理衙門之急需。”材料說明清政府A.中樞決策機構發生變異 B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尖銳C.權力運作機制亟待調整 D.政治體制改革舉步維艱。8.下圖為邱炯的名為《為什么開不快》的漫畫,形象地反映了晚清時期清政府向西方學習、追趕世界潮流的活動及結局。造成這一結局的根本原因是為什么開不快A.沒有徹底變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B.清朝皇帝沒有實權C.封建頑固勢力的阻撓、破壞 D.清朝內部不同政治勢力的內訌9.如表1907-1909年國內專門學堂、實業學堂師資構成表(人數:個),如表作為直接論據,可用來探究的論題是()資格、人數、時間 在本國學 堂畢業者 在外國學 堂畢業者 未畢業未 入學堂者 外國人光緒三十三年(1907) 523 228 427 122光緒三十四年(1908) 968 469 624 214宣統元年(1909) 1127 613 742 230A.西學東漸下的啟蒙 B.官方意識形態的強化C.新式學堂分布范圍 D.傳統教育的艱難轉型10.在陜甘寧邊區,某劇團運用秦腔創作并演出《保衛和平》《中國魂》,又用眉戶曲調創作《夫妻識字》《十二把鐮刀》等劇目,木刻藝術家也創作了《減租斗爭》等作品,富于濃郁生活情趣,這A.體現了民眾文藝素養的提升 B.滿足了各階層對文藝的需求C.反映了文藝與時代主題的結合 D.推動了文藝創作的現代轉型11.1986年,國務院公布關于國企勞動制度改革的暫行規定后,國企新招職工都要簽訂勞動合同,勞動者和國家間的行政關系轉變為職工和企業的勞動契約關系。到1991年,全國國企勞動合同制職工已達1588.64萬人,占國企職工總數的14.9%。這可體現A.就業觀念多元化 B.勞動關系市場化C.人才流動合理化 D.管理制度規范化12.新巴比倫王納布尼德(前556-前539年在位)在境內多個城市開展城市復建工程,工程以神廟的復建、修復為主。他熱衷研究所發現的古物,“我取出古老的泥板和寫字板,復原了從前書寫的鑲嵌版”,根據出土文獻記錄修繕烏爾辛神廟中的“禁地”。納布尼德的這些做法旨在A.創立楔形文字 B.探尋歷史真實C.維護城邦利益 D.彰顯君主權威13.15世紀,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在威尼斯流傳著經院哲學(基督教神學)版本和古希臘版本。有學者以古希臘版本為主,批判其謬誤之處,吸收其他版本的合理觀點,豐富和完善了亞里士多德思想體系,確立了古希臘版本的權威。這一行為A.適應了新時代變革的要求 B.推翻了基督教會的思想專制C.曲解了古希臘文化的內涵 D.描繪了理性王國的理想藍圖14.1824年英國曼徹斯特商會報告宣稱,“機器將消滅愚昧的體力勞動,使人從苦役中解放,投身于更高尚的精神追求。”而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則認為“機器消滅了工作日的一切道德界限和自然界限。由此產生了一種經濟上的悖論:縮短勞動時間的最有力的手段,竟變為把工人及其家屬的全部生活時間轉化為受資本支配的增殖資本價值的勞動時間的最可靠的手段。”馬克思的觀點A.肯定了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作用 B.強調了工業革命提高社會生產力C.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剝削的本質 D.闡明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15.下圖是1905年美國某雜志刊載的漫畫《別插手》。該漫畫反映A.美國與歐洲的關系持續惡化 B. 拉美面臨繼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C.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動搖 D.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6.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爆發后,美國大量拋售英鎊,導致英國外匯儲備驟減。英國抱怨美國的行為是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宗旨和精神“不可饒恕的背叛”。最終,英國停止了對埃及的軍事干涉行動。這反映出A.布雷頓森林體系走向瓦解 B.西方大國間盟友關系破裂C.美元占據國際貨幣體系主導地位 D.埃及民族解放運動獲得廣泛支持二、非選題:本題共4小題 共52分17.閱讀材料,按要求回答(14分)材料一:一位法國官員評論道:“參與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這17.5萬非洲士兵,在法蘭西和佛蘭德的壕溝里掘好了舊非洲的墳墓。”法國駐印度支那總督于1926年寫道:“這場把歐洲浸潤在血泊中的戰爭······喚醒了遠離我們的土地上人民的獨立意識······過去幾年里,一切都變了。不論是人還是思想,就連亞洲本身都變了。”--轉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著,王紅生等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歷史進程》材料二:1960年,英國首相麥克米倫訪問非洲,他不無感慨地說:“變革之風已經吹遍這個大陸,不管我們喜不喜歡,民族意識的這種增長是個政治事實。我們大家都必須承認這個事實,并且在制定國家政策時把它考慮進去。”(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回答一戰為何促進殖民地、半殖民地從宗主國衰落、自身發展、思想解放成功案例方面的影響?(8分)(2)根據材料二這段話反映了怎樣的政治文化現象?(2分)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動力是什么?(4分)18.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10分)場景:地點:加沙:時間2025年4月10日,在加沙地帶中部的布賴杰難民營,近百萬兒童無家可歸。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近日發表聲明說,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持續近18個月的沖突導致超過1.5萬兒童喪生、逾3.4萬兒童受傷,近100萬兒童無家可歸。近年來,歐洲發達國家既面臨因人口出生率下降而導致的勞動力短缺,又面對日益加劇的來中東、非洲等地的“難民潮”。假若你是聯合國難民署的一位官員,你有什么好的建議請制定一個解決“難民潮”問題的方案。(10分)19.閱讀: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有關史料(共18分)材料一:“戰后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急劇膨脹。美國總統杜魯門聲稱全世界應該采取美國制度,反對共產主義。美國在全球進行擴張,將社會主義的蘇聯視為其建立霸權的最大障礙。”----《中外歷史綱要》下材料二:“戰后的蘇聯希望有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恢復經濟,發展社會主義。蘇聯極其關心自己的安全,特別是西部邊界的安全。為確保東歐國家對蘇友好,蘇聯努力擴大自己在東歐的影響,與美國發生了尖銳矛盾”。教材只提到了“蘇聯極其關心自己的安全,特別是西部邊界的安全”,和“為確保東歐國家對蘇友好”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波蘭領土變遷示意圖 斯太林為什么這樣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波蘭領土變遷示意圖》和《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爾塔會議上的講話》。--《中外歷史綱要》下材料三:1953年,我國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倡議將其作為國際關系的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生動反映了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并賦予這些宗旨和原則以可見、可行、可依循的內涵”,給予了高度評價。 ---《中外歷史綱要》上(1)在認真研究三則材料的基礎上,請對材料二中的觀點進行合理評析?(2)請以“二戰后國際格局演變中的大國意圖”這一主題。從材料中任選角度,自擬論題。并運用所學,寫一篇歷史小論文(要求:立論正確、史論結合、史實充分、邏輯清晰、表述成文)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0分材料:中國古代私家藏書是我國古代藏書事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和官府藏書、寺觀藏書、書院藏書一起構成藏書事業的整體。我國古代的私家藏書始于學術下移、百家爭鳴、諸子競說自由、社會開放的春秋戰國時期。從漢到唐,私家藏書的規模及藏書家人數大幅增長。宋代,私家藏書空前發展,地域分布由北向南發展,遍布全國。私家藏書在明、清進入了鼎盛時期,較大規模的私人藏書樓就有500多座,藏書總量與官府藏書相比越來越占壓倒性優勢。私人藏書分布更廣泛,除較集中的江浙外,西北、西南等邊遠地區也出現了相當可觀的藏書。--摘編自余述淳《試論中國古代私家藏書對文化典籍傳播的貢獻》(1)根據材料,概括中國古代私家藏書事業發展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2)結合所學知識,補充一條中國古代私家藏書事業發展的原因,并說明理由。湘西州2025年高考模擬試卷參考答案一、選擇題3x16共48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A B B A D D C A D C B D A C D C二、非選題共52分17.共14分 (1)評分建議:任意4點,記8分。參考要點:.①一戰重創了英、法等老牌殖民國家,削弱了他們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②殖民地、半殖民地趁列強忙于一戰,自身經濟得到發展。③戰爭的慘烈及同時并肩作戰,使殖民地、半殖民人民認識到白人不是天命注定的應當統治有色人種的種族;民族自決原則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傳播開來。④一戰客觀上將自由、民主與民族獨立的思想進一步傳播到歐洲和西亞北非各地。⑤一戰中發生的俄國十月革命,促進了亞非拉的民族民主運動。(2)答:現象(2分)二戰后民族意識高漲,追求民族獨立和解放已成為非洲大陸普遍政治文化現象。動力:(任二記4分)①非洲人民民族自覺意識提高。②民族獨立、自由等原則的確立和國際社會對非洲獨立運動的支持。③非殖民化是歷史發展大勢。18.評分建議:格式占2分,方案內容只要符合實際,行文理均可給分基本分參考示例: 難民潮問題解決方案前言:作為聯合國難民署官員依據1951年的《關于難民地位的公約》和1966年的《關于難民地位的議定書》兩個文件制定方案。方案主體內容:難民預防;人道主義援助和安置難民;國際合作安排;難民解決可持續方面的努力。實施步驟:第一步:難民預防。主要是高風險地區監控評估。發揮聯合國工作人員的調解工作,盡量避免出現各種難民的可能性。第二步:出現難民問題后,緊急人道主義救援工作安排(包括衣、食、住、行、傾聽難民故事等)。自愿遣返:在確保原籍國安全的前提下,為自愿回國難民提供交通、住房及就業支持;就地融合:與接收國合作制定難民融入政策,包括語言培訓、職業認證和社會服務,減少文化沖突。第三國安置:通過國際合作拓寬重新安置渠道,優先接收脆弱群體(如婦女、兒童及殘障人士)第三步:加強國際合作。聯合安理會、區域組織及國際社會,通過外交斡旋和談判推動戰亂地區停火協議,建立長效安全機制。第四步:跟蹤難民管理。在難民來源國、過境國與接收國間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優化難民流動管理。聯合國際組織提供跨領域支持,解決就業、健康等系統性問題預期效果:為難民問題的解決做出最大努力,但是難民問題是一個長期的世界性難題。任重而道遠。19.共18分。(1)共6分。評分建議:評析題回答應理清思路即是什么,為什么?即可。只要邏輯清晰、說理有據,均可得分。觀點(是什么):蘇聯極其關心自己的安全。特別是西部的安全。2分評析(為什么):二戰后,蘇聯與美國合作基礎不復存在,在社會制度、國家利益、意識形態等方面尖銳對立。蘇聯為了盡快恢復經濟和發展社會主義需要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關注自身安全是可以理解和支持的。(2分)但是蘇聯的出于利己考慮的安全意圖也上具有大國沙文主義色彩。從圖中可以看出蘇聯割占了波蘭東部的大部分土地。并將德國的部分領土補償給波蘭。蘇聯這種隨意決定他國的疆域,強行占有他國的疆域。擴大自己在東歐的影響,應對美國發起的冷戰政策。(2分)(2)共12分 評分參考標準:論題2分,論證2個以上史實分析6分,結論2分,思維邏輯2分。示例一:論題:美國有戰后主導國際秩序的野心戰后美國致力于意識形態對抗與權力擴張。美國將冷戰視為遏制共產主義擴張、維護“自由世界”秩序的工具。如杜魯門主義以“遏制戰略”方式,將反共意識形態與全球霸權目標綁定,實質是通過干涉他國內政擴大勢力范圍。戰后美國構建經濟霸權達到陣營控制。例如馬歇爾計劃以援助歐洲復興為名,強化西歐對美國的經濟依附,同時遏制左翼勢力崛起。通過扶持德日經濟復蘇,美國將兩國納入反共陣營。從而實現其霸權野心。戰后 美國主導建立北約,將西歐納入集體防御體系,形成對蘇軍事威懾。同時進行核軍備競賽,美國借此在全球部署軍事基地,強化對關鍵地緣區域(如拉美、中東)的控制。從而實現主導世界實施霸權主義的野心。綜上所述,美國二戰后意圖就是霸權野心。通過實施冷戰政策來實現其野心。其本質就是通過多維手段維持霸權優勢。這一意圖就是用其超級大國地位來主導世界。示例二:觀點:戰后中國致力國際關系民主化而努力(或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戰后中國為應對冷戰初期國際局勢緊張和霸權主義威脅,1953年由周恩來總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這些原則是以主權平等為基礎,為國際關系民主主化奠定基礎。后來逐步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關系的準則。中國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打破了集團對立和穩定周邊環境的作用。例如中國通過該原則與印度、緬甸等非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外交關系,打破了西方對社會主義陳營的孤立政策。五項原則推動多邊合作發揮巨大作用。例如在萬隆會議和日內瓦會議中,五項原則被納入《亞非會議最后公報》,成為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共同綱領。在冷戰后期,五項原則融入國際法體系,與《聯合國憲章》高度契合。成為解決國際爭端法律依據。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發展。綜上所述,中國的五項原則強調國家間應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而非對抗或武力干涉。和平共處理念為國際合作提供包容性支撐。特別是對當今社會構建新型國際關系起到基石作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價值紐帶和行動指南。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20.共10分,評分參考(1)(任3點6分)發展原因:春秋戰國時期的學術下移與百家爭鳴;藏書家隊伍的不斷擴大;私家藏書地域的不斷擴展;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經濟文化重心南移。(2)示例:補充一條原因:中國古代印刷術的發明與推廣。(2分)理由:(2分)唐代的雕版印刷與宋代的活字印刷及后世的發展,提高了印刷效率,更多的書籍被印刷出來,擴大了私家藏書的來源,從而有助于中國古代私家藏書事業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