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秘密★啟用前2025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歷史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場號、座位號、考生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裝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周禮》中記載:“(西周時期)凡賒者,祭祀無過旬日,喪紀無過三月。凡民之貸者,與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國服(國家規定的稅收標準)為之息。”由此可見,這一時期A.法律保護私營商業B.市場交易程序規范C.借貸加劇社會矛盾D.借貸關系已經存在2.河西走廊地區的居延、敦煌邊塞遺簡,其產生時代多在西漢中晚期至東漢明帝以前。迄今刊布的簡篇,除了有啟蒙識字課本《倉頡》《急就》,也有日書、風占、醫方、九九、兵書、相馬等書,更有與《吳子》《晏子春秋》等先秦諸子,甚至《史記·滑稽列傳》中淳于髡記事相關的古籍殘文。這可用來探究兩漢時期A.儒家倫理道德得以廣泛傳播B.絲路沿線的文化碰撞與交融C.政府重視河西地區基層教化D.中原文化向邊疆地區的擴展3.成書于北宋時期的《新唐書》載:“乃計錢而輸綾絹;既而物價愈下,所納愈多。絹匹為號線錢三千二百;其后一匹為錢一千六百,輸一者過二,雖賦不增舊,而民愈困矣!”能夠佐---證這一觀點的是A.租調制B.均田令C.兩稅法D.均輸法名4.下表為金朝當政者的相關舉措,這些做法記載出處太祖即位,始用漢官,設漢制,以治漢地《金史·太祖本紀》世宗詔定禮儀,多依唐宋之制,務從儉約,以合古禮《金史·禮志》熙宗崇儒重道,設學校,選賢才,文教大興《金史·熙宗本紀》A.有效維護了國家統一B.消除了各民族間的分歧C.豐富了儒學禮制內涵D.推動了金朝封建化進程青桐鳴·歷史試題(一)第1頁(共6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幕在用的掃貓APP5.下表為明代有關貨幣使用情況的記載。這可以用來說明記載出處明初,鈔法盛行,后漸廢弛,至嘉靖、萬歷間,民間交易多用銀《明史·食貨志》隆慶元年,詔天下賦稅皆折銀征收,銀之為用益廣《明史·食貨志》居正行一條鞭法,賦役皆折銀征收,銀之為用遍于天下《張居正傳》A.民眾的負擔明顯加重B.商業運行成本顯著增加C.明代商品經濟的發展D.國家金融市場秩序穩定6.1862年,有官員上疏道:“欲正人心、厚風俗以開太平,非崇正學以興教化不能也…賤考據而崇理學。”朝廷贊同其上疏并下詔強調“悉以程朱講義為宗…以格致誠正為本務,身體力行,務求實踐,不徒以空語靈明,流為偽學”。清廷推崇理學旨在A.弘揚乾嘉考據務實精神B.強化傳統意識形態權威C.重新確立儒學正統地位D.沖破經世致用思想桎梏7.1898年7月,中國第一份女報《女學報》創刊。《中國女學擬增設報館告白》在《新聞報》上宣傳道:“欲再振興女學會(中國首個近代女性社團),更擬開設官話女學報,以通坤道消息,以廣博愛之心,乃萬事創始章程。”《女學報》發行后“遠近來購者云集,每印數千張,一瞬而完”。由此可見,《女學報》的創辦A.提升了女性的政治地位B.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C.開創了國人辦報的先例D.沖擊了禮教對女性的束縛8.1920年9月1日,陳獨秀撰文宣稱:“我敢說,若不經過階級戰爭,若不經過勞動階級占領權力階級地位的時代,德謨克拉西必然永遠是資產階級的專有物。”其意在A,探尋改造中國的嶄新路徑B.揭露西方民主制的虛偽本質C,鞭撻帝國主義的擴張行徑D.助推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9.1941年,在陜甘寧邊區第二屆參議會上,黨外人士李鼎銘提出“精兵簡政”提案,經民主討論后被采納。邊區政府還定期召開軍政民代表大會,討論軍事部署與根據地建設。這些做法A.強化了根據地民主政治建設B.踐行了革命統一戰線原則C.擴大了邊區統一戰線的范圍D.贏得了國內各黨派的擁護10.1978年9月13日至20日,鄧小平視察東北三省和河北、天津等地期間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談話,指出“我們太窮了,太落后了,老實說對不起人民”“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強調“關起門來不行”,要“到發達國家去看一看”。這A.闡明了社會主義的本質B.揭開了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C.反映了實事求是的精神D.明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11.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對古埃及的農業進行描述道:“那里的農夫只需等河水(尼羅河)自行泛濫出來,流到田地上去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個人把種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豬上去踏進這些種子,此后便只是等待收獲了。”據此可知A.大河流域農耕文明的優勢B.埃及文明起源具有獨立性C.早期農業生產具有偶然性D,埃及農民的生活處境優渥青桐鳴·歷史試題(一)第2頁(共6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幕在用的掃貓AP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