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點石聯考 5月高三聯考 歷史2025 屆高三年級 5 月份聯合考試 歷史一、選擇題:本題共 16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D A B B D B A B A A C C A D C二、非選擇題:本題共 4 小題,共 52 分。17. (1)明清之際政局變動等(1 分)政治問題(1 分)。儒家文化、宗教信仰、中華歷史等(1 分,其中一點內容即可)思想文化問題(1 分)。地理天文、植物、中醫等(1 分,其中一點內容即可)科技問題(1 分)。(或答:關注明清之際政局變動,儒家文化、宗教信仰、中華歷史,地理天文、植物、中醫等政治、思想文化和科技等問題)(2)政府政策;民間信仰(或民間習俗);時代環境(或社會環境);文化傳統;經濟發展水平;科技進步程度。(6 分,任答三點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18. (1)民國政府的推動(或民國東三省交通委員會的組織推動);資本和技術的支持;東北交通條件的落后;強化區域資源開發的需要(或平衡區域經濟布局的需要);抵制外來經濟侵略的需要(或抵制日俄對鐵路建設壟斷的需要)。(8 分,任答四點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2)政治上:打擊了列強勢力,維護了國家主權;經濟上:加強了奉吉兩省之間的經濟聯系,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社會生活上:便利了東北百姓的出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觀念。(6 分,每點兩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19. (1)黨的統一領導;中央與地方聯合治理;臨時救濟與長期引導相結合;規范主管機構和相關各級組織的責任義務。(6 分,任答三點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2)科技發展的影響;經濟危機的頻繁爆發;政府政策的影響;福利國家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8 分,任答四點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 1—{#{QQABLQSowggQwEaACJ4KQwUECQuQsIGiLcoEhQCZKAwKQZNABKA=}#}點石聯考 5月高三聯考 歷史20.示例:論題:科技進步推動了近代歐洲的歷史發展。(2 分)論述: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不斷解放,16—17 世紀在歐洲爆發了近代科學革命,為歐洲的歷史發展創造了條件。例如: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從根本上動搖了宗教神學的理論基礎;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近代物理學的基礎。他們通過理性化的思維方式發現了自然界的客觀規律,這極大地沖擊了中世紀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促進了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型。此外,在近代科學技術的影響下,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爆發,隨后席卷歐洲其他國家,極大地促進了歐洲社會的進步。(8 分)結論:近代歐洲的歷史發展與科技進步密切相關,這證明了科技進步是歐洲進步的原動力。(2 分)(“示例”僅供參考,閱卷教師不必拘泥于“參考示例”進行評分。)評分參考:分值 要求所擬論題符合要求,指向明確。論題中需要涉及“科學技術”、“歐洲歷史進步”等相關核心詞匯;能夠引用 1—2 個具體史實,支持論題;10-12 分對史實的分析準確,由此推導出的結論順理成章;論述完整、清晰,邏輯嚴謹,文字通順;文字書寫較好,卷面工整美觀。所擬論題符合要求,指向明確。能夠圍繞所定論題,闡述自己的觀點;7-9 分所舉史實與論題基本能構成邏輯關系;論述較完整、清晰,文字通順。所擬論題基本符合要求,指向較明確。論題中只有“科學技術”或“歐洲歷史進步”其中一個相關核心詞匯;4-6 分 所舉史實與論題支撐不足;或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性不強;論述不夠嚴謹,文字較通順。所擬論題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確。論題沒有“科學技術”和“歐洲歷史進步”這兩個相關核心詞匯;0-3 分 論述文字與論題關系不清,或無關系;結論錯誤;沒有邏輯性,文字不通順。— 2—{#{QQABLQSowggQwEaACJ4KQwUECQuQsIGiLcoEhQCZKAwKQZNABKA=}#}點石聯考 5月高三聯考 歷史2025 屆高三年級 5 月份聯合考試 歷史一、選擇題1.A【點石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先民用玉器祭祀神靈使自己“降到了神靈的附屬地位”,這體現出人與神靈之間的等級關系,故選 A。材料中沒有涉及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排除 B。先民通過玉器祭祀神靈無法提高生產力水平,排除 C。材料沒有涉及祭祀活動對于祈福祛災效果的信息,排除 D。2.D【點石詳解】根據材料可知,秦漢時期的政府通過對市場區域的安排、管理人員的設置以及商品價格的控制,起到了強化經濟管制的作用,故選 D。“物價穩定”僅涉及材料部分內容,排除 A。材料沒有提及商人以誠為本的經營理念,B 與材料不符,排除。材料強調的是政府對商業的規范管理,而不是打擊商業活動,排除 C。3.A【點石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方志記載的內容涉及自然、軍事、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對于地方治理具有重要的“資治”功能;且方志可以彌補國史的不足,起到了“存史”的作用,故選 A。材料未涉及方志體例的形成,排除 B。材料沒有涉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排除 C。材料中沒有體現大一統國家理念,排除 D。4.B【點石詳解】根據材料可知,金朝皇帝命人創制和教授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女真字,擺脫了對“契丹字和漢字”的依賴,這是“民族自樹”意識的體現,故選 B。“照搬”一詞過于絕對,排除 A。材料中沒有體現女真字的創制促進了女真民族與其他民族之間的交流,排除 C。材料里沒有指明女真字學習者的身份,無法斷定“文化下移”,排除 D。5.B【點石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明清之際知識精英沒有選擇歸隱,而是“重新燃起救世的理想”,并把鄉村作為實現理想的試驗場,這體現出知識精英的經世濟民情懷,故選 B。材料中知識精英的“入世”行為不足以說明其對現實政治的批判,排除 A。知識精英在鄉村實踐理想,與當時程朱理學的僵化和道學家的空談義理不相符合,排除 C。材料強調的是知識精英的實踐,而非“學風”,排除 D。6.D【點石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大理院的司法官員大多數還是舊官僚,新式法政人員較少,這體現出近代中國在司法轉型時期,司法官具有新舊并存的特點,故選 D。“新式法政人員則很少”說明大理院體制仍以繼承傳統為主,排除 A。“保證了”這一說法過于絕對,且選官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B。材料里沒有涉及西方領事裁判權的內容,排除 C。7.B【點石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懷遠縣的農家生活支出中維持生存的物質生活類支出占比較高,而休閑娛樂性的精神生活類支出占比則相對較低,故選 B。材料中沒有涉及“貧富分化”“災荒”和“土地兼并”等信息,排除 A、C 和 D。8.A【點石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抗戰時期在晉察冀軍區和太行區等地,中國共產黨能夠制造出大量各類子彈,這體現出中國共產黨強大的軍事執行力,故選 A。材料里沒有提及聯合其他抗日階級的內容,排除 B。材料體現的是事實性創造力而非“潛能”,且未體現社會動員情況,排除 C。僅據材料中制造子彈的單一信息不足以得出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的結論,排除 D。9.B【點石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收回領水駐軍權”“維護國家主權和海疆權益”“心系臺灣解放”“維護南海島礁主權”等舉措有利于加強對中國海疆地區的控制,從而有利于維護海疆地區的穩定,故選 B。材料沒有涉及針對美蘇的信息,排除 A。維護南海主權僅是材料里的部分信息,排除 C。材料強調的是海疆戰略問題,而沒有涉及陸域的戰略問題,排除 D。10.A【點石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改革開放后政府根據不同時期的糧食產量變化,采取不同的措施以維護糧價的穩定,這是因為糧食安全問題關乎國計民生,故選 A。材料強調的是政府調控糧價,而不是市場調節,排除 B。90 年代初期糧食產量處于徘徊階段,不符合“農業發展”的情況,排除 C。材料里沒有涉及城鄉之間的差距變化問題,排除 D。— 3—{#{QQABLQSowggQwEaACJ4KQwUECQuQsIGiLcoEhQCZKAwKQZNABKA=}#}點石聯考 5月高三聯考 歷史11.A【點石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周航記記載的是地中海航線及其周邊地區的港口市鎮等情況,這是海上貿易發展強化了區域之間聯系的結果,故選 A。世界航路即新航路的開辟,發生在 15 世紀末 16 世紀初,排除 B。材料中沒有體現肯定人性、反對神性的人文精神內涵,排除 C。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于 14、15 世紀的意大利,排除 D。12.C【點石詳解】根據材料可知,佃農對領主的幫工從因“愛戴而提供”變為“不可拒絕的義務”,這一變化說明領主強化了對佃農的人身控制,故選 C。材料未提及莊園經濟的自給自足性,排除 A。材料強調的是佃農為領主提供幫工前后的變化,而不是領主與佃農權利義務的不對等關系,排除 B。材料中未涉及集體勞作的生產方式,排除 D。13.C【點石詳解】根據所學可知,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英國民眾閱讀的興起創造了物質條件,因此②正確;印刷技術的進步為英國民眾閱讀的興起提供了技術支持,因此③正確,故選 C。17 世紀,啟蒙運動在英國興起,與材料 18 世紀不符,因此①錯誤;18 世紀,大學教育尚未普及,因此④錯誤,排除 A、B、D。14.A【點石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9 世紀中葉伴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情感社會主義產生,故選 A。材料中沒有體現經濟危機和人們逃避現實的內容,排除 B。材料中的社會主義思潮并非科學社會主義,唯有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才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排除 C。19 世紀中葉,資本主義社會正處于上升期,排除 D。15.D【點石詳解】根據材料可知,二戰后美蘇主導了東亞地區的秩序構建,故選 D。美蘇“具有一致的觀念”說明二者關系未惡化,排除 A;材料沒有體現綜合實力影響國家關系的內容,排除 B;僅憑材料無法得出東亞是“焦點”這一比較性結論,排除 C。16.C【點石詳解】根據圖片可知,美國憑借霸權主義,強迫美國盟友加強對半導體的出口管制,這極大地威脅到世界半導體領域的發展,故選 C。材料并沒有體現出半導體出口是國家之間競爭的“核心”,排除 A。漫畫中沒有體現美國“箭指”“中國”,排除 B。由美國在半導體出口問題上的霸權行徑,不足以得出經濟全球化逆流在全球范圍內“盛行”的結論,排除 D。二、非選擇題17.(1)明清之際政局變動等(1 分)政治問題(1分)。儒家文化、宗教信仰、中華歷史等(1 分,其中一點內容即可)思想文化問題(1 分)。地理天文、植物、中醫等(1 分,其中一點內容即可)科技問題(1 分)。(或答:關注明清之際政局變動,儒家文化、宗教信仰、中華歷史,地理天文、植物、中醫等政治、思想文化和科技等問題)(2)政府政策;民間信仰(或民間習俗);時代環境(或社會環境);文化傳統;經濟發展水平;科技進步程度。(6 分,任答三點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點石分析】本題以“卜彌格撰寫的書籍”及“歷書”作為情景材料,設置 2 個小題,涉及明清時期中西文化交流等相關知識點。【點石素養】考查學生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檢驗學生對史料價值題的掌握情況。【點石詳解】(1)根據卜彌格的著作《關于中國邊界上防御野蠻人侵犯的城墻,韃靼人是在什么情況下侵入中華帝國的?》,可以得出其關注“明清之際政局變動”情況;根據《關于大哲學家孔子》,可以得出其關注“儒家文化”;根據《中國的城隍神廟或者城神廟即護城的廟》《卜彌格關于大秦景教碑的一封信》《卜彌格— 4—{#{QQABLQSowggQwEaACJ4KQwUECQuQsIGiLcoEhQCZKAwKQZNABKA=}#}點石聯考 5月高三聯考 歷史根據大秦景教碑所編著的一部漢語詞典》,可以得出其關注“宗教信仰”;根據《中華帝國簡錄》《中國事物概述》,可以得出其關注“中華歷史”;根據《中國地圖冊》《中國占星術》,可以得出其關注“地理天文”;根據《中國植物志》,可以得出其關注“植物”;根據《〈處方大全〉前的另一篇前言》《對上述〈處方大全〉前言的補充》《中醫處方大全》,可以得出其關注“中醫”。最后再對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可以得出卜彌格關注中國的政治、思想文化和科技等領域。(2)根據材料“耶穌會士雖對歷書中的宜忌歷注多有批判,卻不為政府采納”,說明政府政策影響中國歷書的可信性;根據材料“日用歷書依然充斥著吉兇宜忌”可以分析出,民間信仰為其提供了存在的基礎。最后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時期的社會環境、經濟發展水平和科技進步等情況也會影響中國歷書的可信性。18.(1)民國政府的推動(或民國東三省交通委員會的組織推動);資本和技術的支持;東北交通條件的落后;強化區域資源開發的需要(或平衡區域經濟布局的需要);抵制外來經濟侵略的需要(或抵制日俄對鐵路建設壟斷的需要)。(8 分,任答四點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2)政治上:打擊了列強勢力,維護了國家主權;經濟上:加強了奉吉兩省之間的經濟聯系,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社會生活上:便利了東北百姓的出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觀念。(6 分,每點兩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點石分析】本題以“沈吉鐵路”作為情景材料,設置 2個小題,涉及近代中國時代環境等相關知識點。【點石素養】考查學生分析近代中國時代背景和評價歷史影響的能力。【點石詳解】(1)根據材料“沈吉鐵路是在民國東三省交通委員會直接組織下”修建的,可以得出“民國政府的推動”促成了沈吉鐵路的修建;根據材料“完全由中國人利用自己的資金和技術建設和管理的鐵路”,可以得出“資本和技術的支持”為沈吉鐵路的建設提供了條件。再結合所學可知,“東北交通條件的落后”是修建沈吉鐵路的現實需要,“強化區域資源開發的需要”和“抵制外來經濟侵略的需要”是修建沈吉鐵路的經濟動因。(2)根據題干要求,分別從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三個角度,對沈吉鐵路進行評價。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政治上,沈吉鐵路的修建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強的入侵,即“打擊了列強勢力,維護了國家主權”;在經濟上,沈吉鐵路的修建促進了區域間經濟的發展,即“加強了奉吉兩省之間的經濟聯系,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在社會生活上,沈吉鐵路的修建為人們出行提供了新的交通工具,即“便利了東北百姓的出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觀念”。19.(1)黨的統一領導;中央與地方聯合治理;臨時救濟與長期引導相結合;規范主管機構和相關各級組織的責任義務。(6 分,任答三點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3)科技發展的影響;經濟危機的頻繁爆發;政府政策的影響;福利國家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8 分,任答四點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點石分析】本題以中英兩國的“失業問題”作為情景材料,設置 2 個小題,涉及當代中外經濟變遷等相關知識點。【點石素養】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和分析事件背后原因的能力。— 5—{#{QQABLQSowggQwEaACJ4KQwUECQuQsIGiLcoEhQCZKAwKQZNABKA=}#}點石聯考 5月高三聯考 歷史【點石詳解】(1)根據材料“在中共中央領導下”“由中央人民政府統一負責,發揮地方黨政機關的積極性”“先通過臨時救濟……然后進行長期引導”“對主管失業問題的專設機構以及相關各級組織的責任義務進行規范”等分別可以概括出“黨的統一領導”“中央與地方聯合治理”“臨時救濟與長期引導相結合”“規范主管機構和相關各級組織的責任義務”是解決新中國城市失業的重要舉措。(2)根據材料“科技的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頻繁爆發”“實行財政緊縮政策”可以得出,英國“科技發展的影響”“經濟危機的頻繁爆發”和“政府政策的影響”是導致其失業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再結合所學可知,“福利國家政策”和“傳統觀念的束縛”也會影響二戰后英國失業率的上升。20.示例:論題:科技進步推動了近代歐洲的歷史發展。論述: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不斷解放,16—17 世紀在歐洲爆發了近代科學革命,為歐洲的歷史發展創造了條件。例如: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從根本上動搖了宗教神學的理論基礎;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近代物理學的基礎。他們通過理性化的思維方式發現了自然界的客觀規律,這極大地沖擊了中世紀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促進了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型。此外,在近代科學技術的影響下,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爆發,隨后席卷歐洲其他國家,極大地促進了歐洲社會的進步。結論:近代歐洲的歷史發展與科技進步密切相關,這證明了科技進步是歐洲進步的原動力。【點石分析】本題以對“歐洲歷史進步”的追問作為情景材料,涉及歐洲近代科技史等相關知識點。【點石素養】考查學生閱讀、提取史料信息的能力,以及恰當運用史料、所學知識和歷史語言論述歷史問題的能力。【點石詳解】論題部分,要圍繞“科學技術”和“歐洲歷史進步”這兩個核心詞匯來擬定論題。論述部分,要結合題干“世界近代史”這一限定條件,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相關的近代科學技術史實加以佐證。結論部分,要進行總結和升華。評分參考:分值 要求所擬論題符合要求,指向明確。論題中需要涉及“科學技術”、“歐洲歷史進步”等相關核心詞匯;能夠引用 1—2 個具體史實,支持論題;10-12 分對史實的分析準確,由此推導出的結論順理成章;論述完整、清晰,邏輯嚴謹,文字通順;文字書寫較好,卷面工整美觀。所擬論題符合要求,指向明確。能夠圍繞所定論題,闡述自己的觀點;7-9 分所舉史實與論題基本能構成邏輯關系;論述較完整、清晰,文字通順。所擬論題基本符合要求,指向較明確。論題中只有“科學技術”或“歐洲歷史進步”其中一個相關核心詞匯;4-6 分 所舉史實與論題支撐不足;或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性不強;論述不夠嚴謹,文字較通順。所擬論題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確。論題沒有“科學技術”和“歐洲歷史進步”這兩個相關核心詞匯;0-3 分 論述文字與論題關系不清,或無關系;結論錯誤;沒有邏輯性,文字不通順。— 6—{#{QQABLQSowggQwEaACJ4KQwUECQuQsIGiLcoEhQCZKAwKQZNABKA=}#}點石聯考 5月高三聯考 歷史歷史多維度細目表學科素養 能力要求 難度預估唯時史歷家信邏實創物空料史國息輯踐新題 分 史觀實解情處思應表題號 考查角度型 值 觀念證釋懷理維用達檔次 系數能能能能力力力力1 單選題 3 原始社會東北地區禮制的構建 低難度2 單選題 3 秦漢時期政府對市場的管理 中難度3 單選題 3 隋唐時期的方志編修 中難度4 單選題 3 金朝創制女真字 高難度明清時期儒家士大夫的經世濟5 單選題 3 低難度民理念6 單選題 3 清末時期的司法建設 中難度7 單選題 3 民國初期的農村生活 中難度8 單選題 3 抗戰時期的中共軍事建設 中難度9 單選題 3 建國初期中國維護領海主權 中難度10 單選題 3 改革開放后的糧食政策調整 高難度11 單選題 3 古希臘、羅馬的《周航記》 低難度12 單選題 3 中世紀西歐的莊園經濟 中難度13 單選題 3 近代英國的民眾閱讀 低難度14 單選題 3 工業革命對人們思想的影響 中難度15 單選題 3 戰后美蘇對東亞秩序的構建 中難度16 單選題 3 美國經濟霸權主義 中難度非選擇17 12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高難度題非選擇18 14 近代中國沈吉鐵路的修建 中難度題非選擇19 14 中英兩國對失業問題的應對 中難度題非選擇20 12 科技進步對歐洲的影響 中難度題— 7—{#{QQABLQSowggQwEaACJ4KQwUECQuQsIGiLcoEhQCZKAwKQZNABKA=}#}歷史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的指定位置。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3.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在燕山以北、大興安嶺以東的遼、吉、黑三省境內和內蒙古東部地區發現的史前玉器,統稱“東北古玉”。先民通常會用器皿盛裝玉器來敬獻神靈,這一祭祀活動被稱為“禮”。當人們用玉來禮祭神靈的時候,就把自己同時降到了神靈的附屬地位。這一活動A,體現了等級秩序的構建B.緩解了社會階級矛盾C.促進了生產水平的提高D.達到了祈福祛災效果2.秦漢政府對市場的管理十分嚴格,不僅設立專門的商業區域一市,還設專人管理,尤其重視對商品價格的控制,秦朝規定“有買及買(賣)(也),各嬰其賈(價)”,即明碼標價。這反映出當時A,物價穩定改善了人民生活B.商人以誠為本的經營理念C.商業活動遭受了嚴重沖擊D.政府強化了對經濟的管制3.隋唐時期,方志對國家的山川形勢、軍事關隘、道路里程、人口經濟、文化風俗等各方面都有詳細的記載,尤其重視對地理、物產的記載;方志對國史起到了拾遺補缺的作用。這說明隋唐時期編修的方志A.具有了資治存史的功能B.標志著方志體例的形成C.體現了中央集權的加強D.蘊含著大一統國家理念4.女真建國前沒有本族文字,建國初女真人對內對外的文書都是直接借用契丹字和漢字。金太祖命完顏希尹、葉魯創制女真字。金太宗時立女真字學于上京會寧府、西京大同府和北京大定府,“召耶魯赴京師教授女直(真)字”。女真字的創制A,照搬了契丹字和漢字B.體現了民族自樹意識C.促進了民族間的交融D.推動了女真文化下移高三歷史第1頁(共6頁】5.明清之際朝代更迭,歸鄉知識精英徘徊于出世與人世之間,在探尋實現儒者理想的過程中,他們發現歸隱并非唯一出路。故國漸行漸遠,知識精英們目睹鄉村的調敝,重新燃起救世的理想,鄉村成為他們實現儒者理想的試驗場。這說明知識精英A.批判現實政治的黑暗B.具有經世濟民的情懷C.深受程朱理學的影響D.倡導崇實致用的學風6.光緒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設立大理院,中國第一所具有現代意義的司法機構建立。其中司法官多數來自原先刑部,也有調自其他衙門者,很多擁有較高學銜與功名,不乏進士、舉人,新式法政人員則很少。這主要反映出大理院的設立A.推動了中國司法的近代化B.保證了選官的公平公正C.沖擊了西方的領事裁判權D.體現了司法轉型的特點7.下表是1922年至1925年安徽省懷遠縣的農家生活支出統計調查數據(單位:元)。據此可知,懷遠縣支出項目價值百分比食物107.1757.9、房租6.703.6衣服16.418.9燃料19.2710.4醫藥3.772.0生活改進16.098.7個人嗜好6.433.5器具設備2.631.4雜項6.693.6合計185.16100A.貧富分化逐漸拉大B.農民生活水平低下C.災荒影響農業生產D.土地兼并日益嚴重8.1944年11月,晉察冀軍區報告,每月自造七九子彈19000發,六五子彈11000發;復裝七九彈10000發,六五彈30000發,捷克彈10000發。1945年2月,在晉察冀技術人員的援助下,太行區也自制出全新的子彈。這可用于說明,中國共產黨A.強大的戰時執行能力B.維護統一戰線的堅定決心C.廣泛的社會動員潛能D.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高三歷史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遼寧點石聯考2025屆高三5月份聯合考試-歷史答案.pdf 遼寧點石聯考2025屆高三5月份聯合考試-歷史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